CN216242046U - 一种减震台 - Google Patents

一种减震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242046U
CN216242046U CN202122950814.XU CN202122950814U CN216242046U CN 216242046 U CN216242046 U CN 216242046U CN 202122950814 U CN202122950814 U CN 202122950814U CN 216242046 U CN216242046 U CN 2162420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mping
spring
vibration
bearing column
bea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95081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晓鸿
谢时灵
黄京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Stars Bioindustry Co ltd
Shandong Shidas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Stars Bioindustry Co ltd
Shandong Shidas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Stars Bioindustry Co ltd, Shandong Shidas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Stars Bio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95081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2420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2420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24204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减震台,包括从上往下顺次设置的上承载板、上挡板、下挡板和底板,所述上挡板和下挡板嵌套在一起,所述上承载板和底板之间设有至少3个减震垫;所述减震垫包括承载柱、弹簧、带有阻尼液的阻尼缸体,所述承载柱底部嵌入阻尼缸体空腔内,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承载柱中间部分外部,且一端顶在承载柱上端、另一端压在阻尼缸体上;所述承载柱内部设有用于调整所述弹簧压缩状态的调节机构。本实用新型,设计科学、构思巧妙,通用性较高、在较宽范围承重物下仍然具有较好的减震效果,且减震频率范围较宽,可保证显微镜等精密仪器在测试过程中不受振动影响或将振动的影响降到最低。

Description

一种减震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减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减震台。
背景技术
精密仪器使用及测试分析中,环境振动会对测试分析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特别是在产线环境下,精密仪器内部的机械振动以及周围环境振动对测试分析造成的影响尤为明显。这些影响包括对测试分析结果的干扰、测量值的失真,即振动会影响设备性能,进而导致误判。比如,显微镜对载玻片进行分析时,除了一些携带载玻片的运动机构会产生微小震动,周围环境振动也会对显微镜聚焦分析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影响检验效率及结果。
发明专利《一种竖向隔振支座》(中国专利公开号CN 108591355 A),公开了一种采用弹簧与橡胶支座为主、阻尼液为辅的隔振支座,这种隔振支座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通用性低,对承重物的重量要求比较严格,超过或者低于该重量值后,减震效果明显下降;二是减震频带范围较窄。因此开发一种通用性较高、在较宽范围承重物下仍然具有较好的减震效果、且扩大减震频带宽的减震台变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减震台。该减震台通用性较高、对承重物的重量没有严格要求,在较宽范围承重物下仍然具有较好的减震效果,且减震频率范围较宽。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减震台,包括从上往下顺次设置的上承载板、上挡板、下挡板和底板,所述上挡板和下挡板嵌套在一起,所述上承载板和底板之间设有至少3个减震垫;所述减震垫包括承载柱、弹簧、带有阻尼液的阻尼缸体,所述承载柱底部嵌入阻尼缸体空腔内,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承载柱中间部分外部,且一端顶在承载柱上端、另一端压在阻尼缸体上;所述承载柱内部设有用于调整所述弹簧压缩状态的调节机构。
作为优化,所述上承载板和底板之间设有4个减震垫。
作为优化,所述上承载板和所述减震垫之间设有橡胶垫。
作为优化,所述承载柱由一体成型的短中空圆柱体和长中空圆柱体组成,所述短中空圆柱体的外径大于所述长中空圆柱体的外径,所述长中空圆柱体内部两侧对称开设有滑槽。
作为优化,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安装于所述承载柱内的内六角螺钉和刚性调整弹簧,所述内六角螺钉下部从上往下顺次套有防转螺母、调节螺母和刚性调整弹簧,所述刚性调整弹簧卡设于滑槽内。
作为优化,所述防转螺母和内六角螺钉之间设有复合减震垫。
作为优化,所述刚性调整弹簧和阻尼缸体之间设有阻尼承载板。
作为优化,所述上挡板的长、宽、高度均大于所述下挡板的长、宽、高度。
作为优化,所述下挡板外部嵌套有中间挡板,所述中间挡板外部再嵌套所述上挡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设计科学、构思巧妙,通用性较高、在较宽范围承重物下仍然具有较好的减震效果,且减震频率范围较宽,可保证显微镜等精密仪器在测试过程中不受振动影响或将振动的影响降到最低,具有较好的实际应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一种减震台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一种减震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一种减震台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一种减震台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A向的半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5的放大示意图;
图6是图5中承载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5中承载柱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A-A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5中承载柱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上承载板、2为上挡板、3为下挡板、4为底板、5为减震垫、5.1为承载柱、5.1.1为短中空圆柱体、5.1.2为长中空圆柱体、5.1.3为滑槽、5.2为弹簧、5.3为阻尼缸体、5.4为阻尼液、5.5为阻尼承载板、5.6为刚性调整弹簧、5.7为调节螺母、5.8为防转螺母、5.9为复合减震垫、5.10为内六角螺钉、6为橡胶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前”、“后”、“上”、“下”、“底”、“顶”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4所示,一种减震台,包括从上往下顺次设置的上承载板1、上挡板2、下挡板3和底板4,所述上挡板2和下挡板3嵌套在一起,所述上承载板1和底板4之间设有4个减震垫5;所述减震垫5包括承载柱5.1、弹簧5.2、带有阻尼液5.4的阻尼缸体5.3,所述承载柱5.1底部嵌入阻尼缸体5.3空腔内,所述弹簧5.2套设于所述承载柱5.1中间部分外部,且一端顶在承载柱5.1上端、另一端压在阻尼缸体5.3上;所述承载柱5.1内部设有用于调整所述弹簧5.2压缩状态的调节机构。如此设计,当该减震台上方放置显微镜等精密仪器时,弹簧会受到上方零件传递过来的重力发生弯曲变形,当周围环境震动传递过来时,弹簧吸收能量后会发生轻微震动,此时位于弹簧下方的阻尼液会对承载柱产生粘滞效果,进一步削弱震动,吸收能量;另外,调节机构可以调节弹簧的压缩状态,具有宽频减震效果。
如图4所示,所述上承载板1和所述减震垫5之间设有橡胶垫6。如此设计,橡胶垫也会进一步吸收震动能量,进而提高减震效果。
如图5-9所示,所述承载柱5.1由一体成型的短中空圆柱体5.1.1和长中空圆柱体5.1.2组成,所述短中空圆柱体5.1.1的外径大于所述长中空圆柱体5.1.2的外径,所述长中空圆柱体5.1.2内部两侧对称开设有滑槽5.1.3。如此设计,便于加工和安装,效果较好。
如图5所示,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安装于所述承载柱5.1内的内六角螺钉5.10和刚性调整弹簧5.6,所述内六角螺钉5.10下部从上往下顺次套有防转螺母5.8、调节螺母5.7和刚性调整弹簧5.6,所述刚性调整弹簧5.6卡设于滑槽5.1.3内。如此设计,内六角螺钉由于防转螺母通过螺纹和顶丝与其紧固在一起,内六角螺钉只能做旋转运动;由于调节螺母卡在了承载柱内部的滑槽里,所以调节螺母只能做上下运动,从而压缩或伸长刚性调整弹簧,由于刚性调整弹簧的改变,造成刚性调整弹簧和弹簧之间的压缩状态发生改变,从而改变了整个机构的响应频率,可实现宽频减震,且提高了减震效果。
如图5所示,所述防转螺母5.8和内六角螺钉5.10之间设有复合减震垫5.9。如此设计,一方面在旋转内六角螺钉时,由于承载柱和复合减震垫的共同限制,内六角螺钉只能做旋转运动;另一方面复合减震垫也会进一步吸收震动能量,进而提高减震效果。
如图5所示,所述刚性调整弹簧5.6和阻尼缸体5.3之间设有阻尼承载板5.5。如此设计,阻尼承载板也会进一步吸收震动能量,进而提高减震效果。
如图2、图4所示,所述上挡板2的长、宽、高度均大于所述下挡板3的长、宽、高度。如此设计,便于加工和安装、且效果较好。
另外,所述下挡板3外部嵌套有中间挡板,所述中间挡板外部再嵌套所述上挡板2。如此设计,稳定性较好。
上述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特点和原理如下:
当该减震台上方放置显微镜等精密仪器时,弹簧和刚性调整弹簧会受到上方零件传递过来的重力发生弯曲变形,当周围环境震动传递过来时,弹簧和刚性调整弹簧吸收能量后会发生轻微震动,此时位于刚性调整弹簧下方的阻尼液会对承载柱产生粘滞效果,进一步削弱震动,吸收能量;另外,通过于承载柱内部设置用于调整所述弹簧压缩状态的调节机构,该调节机构包括包括安装于所述承载柱内的内六角螺钉和刚性调整弹簧,内六角螺钉下部从上往下顺次套有复合减震垫、防转螺母、调节螺母和刚性调整弹簧,刚性调整弹簧卡设于滑槽内,刚性调整弹簧和阻尼缸体之间设有阻尼承载板。内六角螺钉由于防转螺母通过螺纹和顶丝与其紧固在一起,在旋转内六角螺钉时,由于承载柱和复合减震垫的共同限制,内六角螺钉只能做旋转运动;由于调节螺母卡在了承载柱内部的滑槽里,所以调节螺母只能做上下运动,从而压缩或伸长刚性调整弹簧,由于刚性调整弹簧的改变,造成刚性调整弹簧和弹簧之间的压缩状态发生改变,从而改变了整个系统的响应频率,在较宽范围承重物下仍然具有较好的减震效果,通用性较好,且减震频率范围较宽,可保证精密仪器在测试过程中不受振动影响或将振动的影响降到最低。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个案,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方式。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方式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皆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减震台,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往下顺次设置的上承载板(1)、上挡板(2)、下挡板(3)和底板(4),所述上挡板(2)和下挡板(3)嵌套在一起,所述上承载板(1)和底板(4)之间设有至少3个减震垫(5);所述减震垫(5)包括承载柱(5.1)、弹簧(5.2)、带有阻尼液(5.4)的阻尼缸体(5.3),所述承载柱(5.1)底部嵌入阻尼缸体(5.3)空腔内,所述弹簧(5.2)套设于所述承载柱(5.1)中间部分外部,且一端顶在承载柱(5.1)上端、另一端压在阻尼缸体(5.3)上;所述承载柱(5.1)内部设有用于调整所述弹簧(5.2)压缩状态的调节机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承载板(1)和底板(4)之间设有4个减震垫(5)。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承载板(1)和所述减震垫(5)之间设有橡胶垫(6)。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柱(5.1)由一体成型的短中空圆柱体(5.1.1)和长中空圆柱体(5.1.2)组成,所述短中空圆柱体(5.1.1)的外径大于所述长中空圆柱体(5.1.2)的外径,所述长中空圆柱体(5.1.2)内部两侧对称开设有滑槽(5.1.3)。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减震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安装于所述承载柱(5.1)内的内六角螺钉(5.10)和刚性调整弹簧(5.6),所述内六角螺钉(5.10)下部从上往下顺次套有防转螺母(5.8)、调节螺母(5.7)和刚性调整弹簧(5.6),所述刚性调整弹簧(5.6)卡设于滑槽(5.1.3)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减震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转螺母(5.8)和内六角螺钉(5.10)之间设有复合减震垫(5.9)。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减震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刚性调整弹簧(5.6)和阻尼缸体(5.3)之间设有阻尼承载板(5.5)。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挡板(2)的长、宽、高度均大于所述下挡板(3)的长、宽、高度。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减震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挡板(3)外部嵌套有中间挡板,所述中间挡板外部再嵌套所述上挡板(2)。
CN202122950814.XU 2021-11-29 2021-11-29 一种减震台 Active CN2162420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50814.XU CN216242046U (zh) 2021-11-29 2021-11-29 一种减震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50814.XU CN216242046U (zh) 2021-11-29 2021-11-29 一种减震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242046U true CN216242046U (zh) 2022-04-08

Family

ID=809580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950814.XU Active CN216242046U (zh) 2021-11-29 2021-11-29 一种减震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24204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503335B (zh) 一种封装式恒准零刚度隔振器
CN113294471B (zh) 一种基于准零刚度的多方向隔振器
CN216242046U (zh) 一种减震台
CN202048928U (zh) 一种新型减震支撑平台
CN216242027U (zh) 一种宽频减震垫
CN113623355A (zh) 惯容式调谐隔振器
CN209638316U (zh) 车载准零刚度减振装置
CN216242018U (zh) 一种含机械调频式动力吸振器的准零刚度隔振装置
CN215807604U (zh) 一种测试用相机安装调整装置
CN206673378U (zh) 一种配有防震缓冲机构的现代化户外电力供电箱
CN108691939A (zh) 零刚度组合减震器
CN109783281A (zh) 一种用于计算机硬件开发的综合测试台底座
CN217030540U (zh) 一种捷联式垂直陀螺仪减震器
CN212025852U (zh)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道路检测车
CN207801647U (zh) 一种电机减震座
CN212459511U (zh) 一种新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
CN214222442U (zh) 一种发动机用防震支撑架
CN111188424A (zh) 屈曲梁准零刚度隔振器
CN211957350U (zh)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变压器
CN215342926U (zh) 一种北斗天线固定装置
CN218374514U (zh) 一种减震钢结构
CN220037891U (zh) 用于机电系统的减震结构
CN219819020U (zh) 金属加工机电设备减震装置
CN207801648U (zh) 一种可移动电机减震座结构
CN208397185U (zh) 零刚度组合减震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