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241085U - 一种风水两式发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风水两式发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241085U
CN216241085U CN202122824517.0U CN202122824517U CN216241085U CN 216241085 U CN216241085 U CN 216241085U CN 202122824517 U CN202122824517 U CN 202122824517U CN 216241085 U CN216241085 U CN 2162410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gear
power generation
centre gripping
wi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82451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谷雪涛
易茹海
周文陈
林樾荣
史嘉辉
林茂强
严谨
郭振淇
黄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12282451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2410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2410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2410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20Hydro energ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30Energy from the sea, e.g. using wave energy or salinity gradien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in wind direc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7Offshore wind turbin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70/00Other energy conversion or management systems reducing GHG emissions
    • Y02E70/30Systems combining energy storage with energy generation of non-fossil origin

Landscapes

  • Wind Mo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力与水力发电技术领域,公开一种风水两式发电装置,包括发电机构、夹持机构、第一驱动机构和锁紧机构,夹持机构包括安装座、第一夹持臂、第二夹持臂、第一夹持齿轮、第二夹持齿轮和驱动齿轮,驱动齿轮、第一夹持齿轮和第二夹持齿轮均可转动地连接在安装座上,第一驱动机构与驱动齿轮连接,驱动齿轮、第一夹持齿轮与第二夹持齿轮啮合,第一夹持臂与第一夹持齿轮连接,第二夹持臂与第二夹持齿轮连接,锁紧机构包括锁紧轴、套筒和固定螺栓,锁紧轴与驱动齿轮垂直连接,套筒套装于锁紧轴上,套筒的侧壁设有通孔,固定螺栓的一端通过通孔插入套筒中。本实用新型可在定位抱紧后达到锁死的效果,使发电装置牢固抱在桩腿上,固定效果好。

Description

一种风水两式发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力与水力发电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风水两式发电装置。
背景技术
水力发电是通过水流流动带动螺旋桨转动,进而带动发电机进行发电;风力发电是通过风带动螺旋桨转动,进而带动发电机进行发电。目前,在海洋平台或其他海洋建筑中,通常在其桩腿上安装发电装置,以利用风能和海流能进行发电。发电装置通过采用夹持机构与桩腿进行连接。目前的夹持机构只能起到开合的作用,在夹持机构抱紧桩腿后,无法进行锁紧固定,若设备故障、人为操作失误或受到撞击后,夹持机构容易松开,导致发电装置掉落、遗失。
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发电设施的安装平台,包括:主平台,所述主平台水平设置,所述主平台的平台前侧设有工作井;起重机,设置于主平台的顶面上;四个垂直于所述主平台的桩腿件,四个桩腿件包括:两个前侧支撑桩腿和两个后侧支撑桩腿,两个前侧支撑桩腿设置于主平台的前侧,两个后侧支撑桩腿设置于主平台的后侧;工作井处于两个前侧支撑桩腿之间;每个桩腿件通过一桩腿升降机构与主平台连接;安装机构安装于两个前侧支撑桩腿上;安装机构用于夹持发电设施,且输送发电设施。该专利的夹持机构在抱紧桩腿后,无法锁紧固定,若设备故障、人为操作失误或受到撞击后,夹持机构容易松开,导致发电装置掉落、遗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固定效果好的风水两式发电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风水两式发电装置,包括发电机构、夹持机构、第一驱动机构和锁紧机构,所述发电机构包括螺旋桨、发电机和基座,所述发电机连接在所述基座上,所述螺旋桨通过传动轴与所述发电机连接,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安装座、第一夹持臂、第二夹持臂、第一夹持齿轮、第二夹持齿轮和驱动齿轮,所述安装座与所述基座连接,所述驱动齿轮、所述第一夹持齿轮和所述第二夹持齿轮均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安装座上,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与所述驱动齿轮连接以带动所述驱动齿轮转动,所述驱动齿轮与所述第一夹持齿轮啮合,所述第一夹持齿轮与所述第二夹持齿轮啮合,所述第一夹持臂与所述第一夹持齿轮连接,所述第二夹持臂与所述第二夹持齿轮连接,所述锁紧机构包括锁紧轴、套筒和固定螺栓,所述锁紧轴与所述驱动齿轮垂直连接,所述套筒套装于所述锁紧轴上,所述套筒的侧壁设有通孔,所述固定螺栓的一端通过所述通孔插入所述套筒中,所述通孔的孔壁设有与所述固定螺栓相配合的内螺纹。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夹持臂包括第一支撑部和第一夹持部,所述第一支撑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夹持齿轮和所述第一夹持部连接,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一支撑部成一定夹角;所述第二夹持臂包括第二支撑部和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二支撑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夹持齿轮和所述第二夹持部连接,所述第二夹持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成一定夹角;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相对的一侧为弯曲方向相反的弧形结构。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安装座包括安装柱、中间块、上安装板和下安装板,所述安装柱连接在所述中间块的一侧,所述上安装板和所述下安装板连接于所述中间块的另一侧,且所述上安装板和所述下安装板上下间隔设置,所述驱动齿轮、所述第一夹持齿轮和所述第二夹持齿轮位于所述上安装板和所述下安装板之间且与所述下安装板连接,所述上安装板设有过孔,所述锁紧轴穿过所述过孔,所述套筒位于所述上安装板的上方。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安装座可上下移动地与所述基座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还包括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包括两个定位块,所述基座设有沿其高度方向延伸的导轨块,所述导轨块设有导槽,所述安装座的一端插接于所述导槽中,所述安装座插接于所述导槽的端部设有容纳腔以及其侧壁设有与所述容纳腔相通的穿孔,所述定位块位于所述容纳腔内中,所述定位块可通过所述穿孔伸出或缩入所述安装座。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定位机构还包括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定位块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定位块的端部为弧形结构,所述导槽的槽壁上设有多个连续分布的凹陷,所述凹陷与所述定位块的端部相嵌合。
作为优选方案,还包括行走机构,所述第一夹持臂和所述第二夹持臂相对的侧面均设有所述行走机构,所述行走机构包括支架、行走轮和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一夹持臂上设置的所述行走机构的支架与所述第一夹持臂连接,所述第二夹持臂上述设置的所述行走机构的支架与所述第二夹持臂连接,所述行走轮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支架上,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与所述行走轮连接以带动所述行走轮转动,所述支架为可伸缩架。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发电机构还包括容置壳体、蓄电池和传动齿轮组,所述容置壳体通过延伸杆与所述基座连接,所述发电机和所述蓄电池设于所述容置壳体中,所述发电机与所述蓄电池电连接,所述传动轴的一端与所述螺旋桨固定连接,所述传动轴的另一端伸入所述容置壳体中且通过所述传动齿轮组与所述发电机的主轴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发电机构设置为多个,且多个所述发电机构沿所述基座的周向均匀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驱动机构带动驱动齿轮转动,进而带动与驱动齿轮啮合的第一夹持齿轮和与第一夹持齿轮啮合的第二夹持齿轮转动,实现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的张合,可抱紧和松开桩腿,实现发电装置的安装与拆卸,并且可以固定在不同尺寸的桩腿上;在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夹紧桩腿后,拧动固定螺栓,固定螺栓向套筒内移动,且抵紧在锁紧轴上,使锁紧轴无法转动,进而可使与锁紧轴连接的驱动齿轮无法转动,达到锁死的效果,使发电装置牢固抱在桩腿上,固定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水两式发电装置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水两式发电装置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水两式发电装置的第三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夹持机构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驱动齿轮、第一夹持齿轮、第二夹持齿轮和锁紧轴的连接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安装柱和定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轨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行走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电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容置壳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螺旋桨;2-发电机;3-基座;4-传动轴;5-第一夹持臂;501-第一支撑部;502-第一夹持部;6-第二夹持臂;601-第二支撑部;602-第二夹持部;7-第一夹持齿轮;8-第二夹持齿轮;9-驱动齿轮;10-锁紧轴;11-套筒;12-固定螺栓;13-安装柱;1301-容纳腔;1302-穿孔;14-中间块;15-上安装板;16-下安装板;17-定位块;18-导轨块;1801-导槽;1802-凹陷;19-压缩弹簧;20-支架;21-行走轮;22-固定轴;23-扭转弹簧;24-容置壳体;25-蓄电池;26-延伸杆;27-传动齿轮;28-连接座;29-连接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一种风水两式发电装置,包括发电机构、夹持机构、第一驱动机构和锁紧机构,发电机构包括螺旋桨1、发电机2和基座3,发电机2连接在基座3上,螺旋桨1通过传动轴4与发电机2连接,夹持机构包括安装座、第一夹持臂5、第二夹持臂6、第一夹持齿轮7、第二夹持齿轮8和驱动齿轮9,安装座与基座3连接,驱动齿轮9、第一夹持齿轮7和第二夹持齿轮8均可转动地连接在安装座上,第一驱动机构与驱动齿轮9连接以带动驱动齿轮9转动,驱动齿轮9与第一夹持齿轮7啮合,第一夹持齿轮7与第二夹持齿轮8啮合,第一夹持臂5与第一夹持齿轮7连接,第二夹持臂6与第二夹持齿轮8连接,锁紧机构包括锁紧轴10、套筒11和固定螺栓12,锁紧轴10与驱动齿轮9垂直连接,套筒11套装于锁紧轴10上,套筒11的侧壁设有通孔,固定螺栓12的一端通过通孔插入套筒11中,通孔的孔壁设有与固定螺栓12相配合的内螺纹。本实施例通过第一驱动机构带动驱动齿轮9转动,进而带动与驱动齿轮9啮合的第一夹持齿轮7和与第一夹持齿轮7啮合的第二夹持齿轮8转动,实现第一夹持臂5和第二夹持臂6的张合,可抱紧和松开桩腿,实现发电装置的安装与拆卸,并且可以固定在不同尺寸的桩腿上;在第一夹持臂5和第二夹持臂6夹紧桩腿后,拧动固定螺栓12,固定螺栓12向套筒11内移动,且抵紧在锁紧轴10上,使锁紧轴10无法转动,进而可使与锁紧轴10连接的驱动齿轮9无法转动,达到锁死的效果,使发电装置牢固抱在桩腿上,固定效果好。
本实施例的第一夹持臂5包括第一支撑部501和第一夹持部502,第一支撑部50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夹持齿轮7和第一夹持部502连接,第一夹持部502和第一支撑部501成一定夹角;第二夹持臂6包括第二支撑部601和第二夹持部602,第二支撑部601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夹持齿轮8和第二夹持部602连接,第二夹持部602和第二支撑部601成一定夹角;第一夹持部502和第二夹持部602相对的一侧为弯曲方向相反的弧形结构,与桩腿的贴合度更高,能够更加稳固地抱紧桩腿。本实施例的发电装置安装在桩腿较低位置时,发电装置位于海水中,海流流动带动螺旋桨1转动,实现水力发电;当发电装置安装在桩腿较高位置时,发电装置位于海面上方,海风带动螺旋桨1转动,实现风力发电;因此,本实施例的发电装置既可用于水力发电,也可用于风力发电,可实现风水两式发电。
具体地,本实施例的安装座包括安装柱13、中间块14、上安装板15和下安装板16,安装柱13连接在中间块14的一侧,上安装板15和下安装板16连接于中间块14的另一侧,且上安装板15和下安装板16上下间隔设置,驱动齿轮9、第一夹持齿轮7和第二夹持齿轮8位于上安装板15和下安装板16之间且与下安装板16连接,上安装板15设有过孔,锁紧轴10穿过过孔,套筒11位于上安装板15的上方。安装柱13与基座3连接,上安装板15和下安装板16可对驱动齿轮9、第一夹持齿轮7和第二夹持齿轮8起到保护作用,套筒11位于上安装板15的上方以方便操作。
可选地,本实施例的锁紧轴10的截面为方形,可提高锁紧轴10与固定螺栓10的接触面积,保证抵紧效果。另外,下安装板16上设有与其垂直的固定轴22,第一支撑部501和第二支撑部601均包括两个平行的杆体,一个杆体的两端分别连接夹持齿轮和夹持部,另一个杆体的一端可转动地套接与固定轴22上、另一端与夹持部连接,固定轴22上套装有扭转弹簧23,扭转弹簧23的一端与杆体连接、另一端与固定轴22连接,扭转弹簧23可带动其连接的杆体回位,提高固定效果。
实施例二
如图2、图6和图7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施例的安装座可上下移动地与基座3连接,可调整夹持机构在基座3上的位置,以寻找在桩腿上最合适的安装位置。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发电装置还包括定位机构,定位机构包括两个定位块17,基座3设有沿其高度方向延伸的导轨块18,导轨块18设有导槽1801,安装座的一端插接于导槽1801中,安装座插接于导槽1801的端部设有容纳腔1301以及其侧壁设有与容纳腔1301相通的穿孔1302,定位块17位于容纳腔1301内中,定位块17可通过穿孔1302伸出或缩入安装座。在本实施例中,容纳腔1301和穿孔1302设于安装柱13上。当安装座移动到位后,两个定位块17从安装座中伸出,抵紧在导槽1801的槽壁上,起到定位作用,将安装座固定在该处;当需要改变夹持机构的位置时,两个定位块17缩入安装座上,安装座的端部即安装柱13可自由沿导槽1801滑动。本实施例的夹持机构设置为两个,且两个夹持机构的安装座均与导轨块18连接。
另外,定位机构还包括压缩弹簧19,压缩弹簧19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定位块17连接,采用按压机构使两个定位块17靠近,使两个定位块17缩入容纳腔1301中,此时压缩弹簧19处于被压缩的状态,安装柱13可沿导槽1801滑动以改变夹持机构的位置;当夹持机构移动到位后,松开按压机构,压缩弹簧19恢复,带动两个定位块17伸出,抵在导槽1801的槽壁上,使用方便,且在定位时,压缩弹簧19对定位块17还有一个向外的推力,提高定位块17对导槽1801槽壁的抵紧效果。可选地,按压机构包括平衡弹簧、两个按压杆和两个连接杆,平衡弹簧位于容纳腔中,平衡弹簧与压缩弹簧19平行设置,连接杆沿安装柱13的轴向设置,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定位块和平衡弹簧的一端连接,安装柱13的侧壁设有与容纳腔1301相通的按压孔,按压杆与定位块17平行,按压杆的一端通过按压孔伸入容纳腔1301中且连接在连接杆的中部。在使用使,定位块17位于导槽1801中,按压杆位于导轨块18外,通过按动按压杆,按压杆向容纳腔1301内部移动,可带动定位块17缩入容纳腔1301中。
本实施例的定位块17的端部为弧形结构,使定位块17为橄榄球状。且定位块17的外表面为不光滑表面,增加定位块17与导槽1801槽壁的摩擦力,进一步提高定位效果。此外,导槽1801的槽壁上设有多个连续分布的凹陷1802,凹陷1802与定位块17的端部相嵌合,使安装柱13移动到位后,两个定位块17伸出的端部嵌入相应的凹陷1802中,可防止移动,定位效果更好。
本实施例的其他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三
如图4和图8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二的区别在于,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本实施例的发电装置还包括行走机构,第一夹持臂5和第二夹持臂6相对的侧面均设有行走机构,行走机构包括支架20、行走轮21和第二驱动机构,第一夹持臂5上设置的行走机构的支架20与第一夹持臂5连接,第二夹持臂6上述设置的行走机构的支架20与第二夹持臂6连接,行走轮21可转动地连接在支架20上,第二驱动机构与行走轮21连接以带动行走轮21转动,支架20为可伸缩架。通过行走轮21的转动,可带动发电装置整体沿桩腿上下移动,提高装置的自动化程度,便于控制。并且,通过行走机构带动装置上下移动,可选择进行水力发电或进行风力发电,可调整捕获能量的对象,可以只捕获风能,可以只捕获波浪能,也可以同时捕获两种能量。支架20可伸缩,在定位抱紧的时候,支架20压缩,使整个行走机构位于夹持臂中,避免凸起,保证固定效果;在上下移动时,支架20伸长,使行走轮21伸出,便于与桩腿接触进行移动。在本实施例中,支架20包括两根液压伸缩杆和连接两根液压伸缩杆的中间杆,行走轮21可转动地连接在中间杆上。
本实施例的其他结构与实施例一、实施例二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四
如图9和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三的区别在于,在实施例三的基础上,发电机构还包括容置壳体24、蓄电池25和传动齿轮组,容置壳体24通过延伸杆26与基座3连接,发电机2和蓄电池25设于容置壳体24中,发电机2与蓄电池25电连接,传动轴4的一端与螺旋桨1固定连接,传动轴4的另一端伸入容置壳体24中且通过传动齿轮组与发电机2的主轴连接。发电机2产生的电能储存在蓄电池25中,容置壳体24对发电机2和蓄电池25起到保护作用,传动轴4和发电机2的主轴上均套装有传动齿轮27,且各传动齿轮27相啮合,可改变传动轴4带给发电机2的主轴转速,提高发电效率。螺旋桨1、传动轴4和传动齿轮27构成了捕获波浪能及风能的结构,螺旋桨1接收风能和波浪能的输送能量转动起来产生机械能通过传动齿轮27及传动轴4传给发电机2。本实施例的容置壳体24和螺旋桨1均为防水和抗腐蚀材料。进一步地,发电机构还包括连接座28,容置壳体24通过连接螺栓29与连接座28连接,连接座28通过延伸杆26与基座3连接,便于容置壳体24的安装和拆卸,以方便发电机2的更换和检修。延伸杆26可使螺旋桨1远离基座3,避免基座3影响螺旋桨1的运动,能够更多地捕捉风能或波浪能。
另外,发电机构设置为多个,且多个发电机构沿基座的周向间隔均匀设置,可提高发电效率。在本实施例中,基座3为矩形座体,在基座3的四角均连接一个发电机构。此外,本实施例的螺旋桨1为侧斜式螺旋桨,且包括三个桨叶。
本实施例的其他结构与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实施例三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在海洋平台桩腿上,通过风或波浪带动4个螺旋桨1转动产生机械能,机械能通过传动轴4和传动齿轮27传送给发电机2进行发电产生电能,产生的电经导线输送给蓄电池25进行储存。在装置移动到安装位时,第一驱动机构带动驱动齿轮9转动,进而带动第一夹持齿轮7和第二夹持齿轮8转动,从而使第一夹持臂5和第二夹持臂6合拢抱住桩腿,然后拧动固定螺栓12,固定螺栓12向套筒11内移动,固定螺栓12与锁紧轴10接触并抵在锁紧轴12上,将锁紧轴12卡死,使驱动齿轮9无法转动,进而使第一夹持齿轮7和第二夹持齿轮8无法转动,与之连接的第一夹持臂5和第二夹持臂6将无法张开或合拢,从而达到锁死的效果,便可将发电装置固定在桩腿上,将固定螺栓12旋松,锁紧轴10不受抵压力,可自动转动,进而使驱动齿轮9、第一夹持齿轮7和第二夹持齿轮8可啮合转动,此时可调节第一夹持臂5和第二夹持臂8的开合角度,将行走轮21通过液压装置伸出夹持臂内侧,使装置上下平移,便可调整捕获能量的对象,可以只捕获风能,可以只捕获波浪能,也可以同时捕获两种能量。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风水两式发电装置,其通过第一驱动机构带动驱动齿轮9转动,进而带动与驱动齿轮9啮合的第一夹持齿轮7和与第一夹持齿轮7啮合的第二夹持齿轮8转动,实现第一夹持臂5和第二夹持臂6的张合,可抱紧和松开桩腿,实现发电装置的安装与拆卸,并且可以固定在不同尺寸的桩腿上;在第一夹持臂5和第二夹持臂6夹紧桩腿后,拧动固定螺栓12,固定螺栓12向套筒11内移动,且抵紧在锁紧轴10上,使锁紧轴10无法转动,进而可使与锁紧轴10连接的驱动齿轮9无法转动,达到锁死的效果,使发电装置牢固抱在桩腿上,固定效果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风水两式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发电机构、夹持机构、第一驱动机构和锁紧机构,所述发电机构包括螺旋桨(1)、发电机(2)和基座(3),所述发电机(2)连接在所述基座(3)上,所述螺旋桨(1)通过传动轴(4)与所述发电机(2)连接,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安装座、第一夹持臂(5)、第二夹持臂(6)、第一夹持齿轮(7)、第二夹持齿轮(8)和驱动齿轮(9),所述安装座与所述基座(3)连接,所述驱动齿轮(9)、所述第一夹持齿轮(7)和所述第二夹持齿轮(8)均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安装座上,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与所述驱动齿轮(9)连接以带动所述驱动齿轮(9)转动,所述驱动齿轮(9)与所述第一夹持齿轮(7)啮合,所述第一夹持齿轮(7)与所述第二夹持齿轮(8)啮合,所述第一夹持臂(5)与所述第一夹持齿轮(7)连接,所述第二夹持臂(6)与所述第二夹持齿轮(8)连接,所述锁紧机构包括锁紧轴(10)、套筒(11)和固定螺栓(12),所述锁紧轴(10)与所述驱动齿轮(9)垂直连接,所述套筒(11)套装于所述锁紧轴(10)上,所述套筒(11)的侧壁设有通孔,所述固定螺栓(12)的一端通过所述通孔插入所述套筒(11)中,所述通孔的孔壁设有与所述固定螺栓(12)相配合的内螺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水两式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臂(5)包括第一支撑部(501)和第一夹持部(502),所述第一支撑部(50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夹持齿轮(7)和所述第一夹持部(502)连接,所述第一夹持部(502)和所述第一支撑部(501)成一定夹角;所述第二夹持臂(6)包括第二支撑部(601)和第二夹持部(602),所述第二支撑部(60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夹持齿轮(8)和所述第二夹持部(602)连接,所述第二夹持部(602)和所述第二支撑部(601)成一定夹角;所述第一夹持部(502)和所述第二夹持部(602)相对的一侧为弯曲方向相反的弧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水两式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包括安装柱(13)、中间块(14)、上安装板(15)和下安装板(16),所述安装柱(13)连接在所述中间块(14)的一侧,所述上安装板(15)和所述下安装板(16)连接于所述中间块(14)的另一侧,且所述上安装板(15)和所述下安装板(16)上下间隔设置,所述驱动齿轮(9)、所述第一夹持齿轮(7)和所述第二夹持齿轮(8)位于所述上安装板(15)和所述下安装板(16)之间且与所述下安装板(16)连接,所述上安装板(15)设有过孔,所述锁紧轴(10)穿过所述过孔,所述套筒(11)位于所述上安装板(15)的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水两式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可上下移动地与所述基座(3)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水两式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包括两个定位块(17),所述基座(3)设有沿其高度方向延伸的导轨块(18),所述导轨块(18)设有导槽(1801),所述安装座的一端插接于所述导槽(1801)中,所述安装座插接于所述导槽(1801)的端部设有容纳腔(1301)以及其侧壁设有与所述容纳腔(1301)相通的穿孔(1302),所述定位块(17)位于所述容纳腔(1301)内中,所述定位块(17)可通过所述穿孔(1302)伸出或缩入所述安装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水两式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还包括压缩弹簧(19),所述压缩弹簧(19)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定位块(17)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水两式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块(17)的端部为弧形结构,所述导槽(1801)的槽壁上设有多个连续分布的凹陷(1802),所述凹陷(1802)与所述定位块(17)的端部相嵌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水两式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行走机构,所述第一夹持臂(5)和所述第二夹持臂(6)相对的侧面均设有所述行走机构,所述行走机构包括支架(20)、行走轮(21)和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一夹持臂(5)上设置的所述行走机构的支架(20)与所述第一夹持臂(5)连接,所述第二夹持臂(6)上述设置的所述行走机构的支架(20)与所述第二夹持臂(6)连接,所述行走轮(21)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支架(20)上,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与所述行走轮(21)连接以带动所述行走轮(21)转动,所述支架(20)为可伸缩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水两式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机构还包括容置壳体(24)、蓄电池(25)和传动齿轮(27)组,所述容置壳体(24)通过延伸杆(26)与所述基座(3)连接,所述发电机(2)和所述蓄电池(25)设于所述容置壳体(24)中,所述发电机(2)与所述蓄电池(25)电连接,所述传动轴(4)的一端与所述螺旋桨(1)固定连接,所述传动轴(4)的另一端伸入所述容置壳体(24)中且通过所述传动齿轮(27)组与所述发电机(2)的主轴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水两式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机构设置为多个,且多个所述发电机构沿所述基座(3)的周向均匀设置。
CN202122824517.0U 2021-11-16 2021-11-16 一种风水两式发电装置 Active CN2162410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24517.0U CN216241085U (zh) 2021-11-16 2021-11-16 一种风水两式发电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24517.0U CN216241085U (zh) 2021-11-16 2021-11-16 一种风水两式发电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241085U true CN216241085U (zh) 2022-04-08

Family

ID=809439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824517.0U Active CN216241085U (zh) 2021-11-16 2021-11-16 一种风水两式发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24108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54586A (zh) 一种方便新能源汽车更换电池组的防护装置
CN110397339A (zh) 一种水面用漂浮围挡
CN216241085U (zh) 一种风水两式发电装置
CN112803879A (zh) 一种可调节向阳角度的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
CN112377765A (zh) 一种安防用自动监控装置
CN215897646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太阳能光伏组件
CN213768249U (zh) 一种便于拆卸的电动汽车电池固定支架及电动汽车
CN209860082U (zh) 一种基于磷多铁锂电池组组装用夹持工装
CN213080782U (zh) 一种引线接头车床加工用夹具
CN110890860A (zh) 一种便于调节向阳面积的光伏电池板
CN215302098U (zh) 一种文化旅游景区建设用绿植高效全方位喷灌装置
CN216609047U (zh) 一种机械夹爪
CN213799131U (zh) 一种水陆两栖机器人
CN212335958U (zh) 一种公园环境保护用人工湖面杂质清除装置
CN213484783U (zh) 一种可将电能传递转换的蓄电设备
CN213242743U (zh) 一种储能电池组桩头加固装置
CN212012544U (zh) 一种模块化可拼装的光伏支架装置
CN218475635U (zh) 一种用于光伏发电光伏板的除尘装置
CN213614332U (zh) 一种风电设备加工用钻孔装置
CN213381400U (zh) 一种新型齿轮箱维修工作架
CN215642403U (zh) 一种智慧园区用安全巡查装置
CN216677527U (zh) 一种房建施工用固定式爬架喷淋装置
CN218363251U (zh) 一种蓄电池接头自动组装设备
CN214233082U (zh) 一种可调节倾斜角度的过滤机
CN217501874U (zh) 一种新型风力发电机机舱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