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221746U - 颌骨损伤处的修补结构 - Google Patents

颌骨损伤处的修补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221746U
CN216221746U CN202122229631.9U CN202122229631U CN216221746U CN 216221746 U CN216221746 U CN 216221746U CN 202122229631 U CN202122229631 U CN 202122229631U CN 216221746 U CN216221746 U CN 2162217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ne
jaw
block
injury
bone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22963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万启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hengbang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hengbang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hengbang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hengbang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22963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2217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2217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22174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颌骨损伤处的修补结构,包括:嵌填于颌骨损伤处的第一骨块,所述第一骨块为松质骨且厚度均匀;嵌填于颌骨损伤处的第二骨块,所述第二骨块贴设于所述第一骨块,所述第二骨块为皮质骨且厚度均匀。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骨块为松质骨,具有较好的吸收性能,能够促进骨生长,第二骨块为皮质骨,密度较大,支撑作用好,吸收性能较弱,能够确保修复效果,完全填补颌骨的损伤处,保证牙槽骨修复后的高度能够满足种植体的固定要求。本实用新型的修补结构兼顾了支撑作用与吸收效果,且第一骨块和第二骨块均为厚度均匀的结构,吸收与支撑的一致性较好,能够较好的保证损伤处的骨生长的效果的一致性。

Description

颌骨损伤处的修补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口腔护理的技术领域,特指一种颌骨损伤处的修补结构。
背景技术
颌骨是指位于人体面颅的颌部的骨头,构成口腔上下部的骨头和肌肉组织,上部叫上颌,下部叫下颌,颌部的骨头为颌骨,分为上颌骨和下颌骨,上颌骨和下颌骨的边缘镶嵌牙根的部分称为牙槽骨。在牙齿出现问题或者牙齿缺失时,目前较为普遍的做法是种植牙,种植牙是在口腔缺牙区的牙槽骨内植入种植体(也称人工牙根),种植体成活后,在其上端制作复体进行修饰。在临床应用中,种植区牙槽骨量不足成为常见问题。
通常解决牙槽骨缺失的做法是植骨手术,一般需要3个月到1年时间,如果骨缺损面积不大,植入骨粉和骨膜后,上颌约6个月,下颌约3个月,骨粉与骨膜基本成骨,可以进行种植手术。如果骨缺损面积较大,需要加入钛网和骨粉进行骨增量,3-6个月后取出钛网,然后再等待3个月左右才能进行种植。严重的骨缺损需要进行自体骨的移植,大概需要1年时间才能完成。由于自体骨的用量有限,其在临床应用中存在较大的不足。目前植骨材料还有同种异体骨、异体骨、人工骨替代材料以及组织工程化骨等,每种材料各有利弊,但上述各种材料有的支撑作用强,但吸收不好,骨生长慢,有的支撑作用弱,但吸收快,骨生长达不到修复的效果,也即牙槽骨修复后的高度仍不能满足种植体的固定要求,故亟需提供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颌骨损伤处的修补结构,解决现有的植骨材料难以兼顾支撑作用与吸收效果而存在的修复时间长和修复效果差的问题。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颌骨损伤处的修补结构,包括:
嵌填于颌骨损伤处的第一骨块,所述第一骨块为松质骨且厚度均匀;以及
嵌填于颌骨损伤处的第二骨块,所述第二骨块贴设于所述第一骨块,所述第二骨块为皮质骨且厚度均匀。
本实用新型的修补结构采用第一骨块和第二骨块填充颌骨损伤处,其中的第一骨块为松质骨,具有较好的吸收性能,能够促进骨生长,第二骨块为皮质骨,密度较大,支撑作用好,吸收性能较弱,能够确保修复效果,完全填补颌骨的损伤处,保证牙槽骨修复后的高度能够满足种植体的固定要求。本实用新型的修补结构兼顾了支撑作用与吸收效果,且第一骨块和第二骨块均为厚度均匀的结构,吸收与支撑的一致性较好,能够较好的保证损伤处的骨生长的效果的一致性。
本实用新型颌骨损伤处的修补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二骨块有两个,贴设于所述第一骨块的相对两侧。
本实用新型颌骨损伤处的修补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骨块为多孔隙结构,其孔隙内填充有骨粉。
本实用新型颌骨损伤处的修补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骨粉包括松质骨粉和皮质骨粉,所述松质骨粉的含量为10%至30%,所述皮质骨粉的含量为70%至90%。
本实用新型颌骨损伤处的修补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夹设于所述第一骨块和所述第二骨块之间的骨粉层。
本实用新型颌骨损伤处的修补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骨块和所述第二骨块的外轮廓为方形。
本实用新型颌骨损伤处的修补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骨块和所述第二骨为弧形,且与与颌骨损伤处的形状相适配。
本实用新型颌骨损伤处的修补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骨块和所述第二骨块通过固定件固定于颌骨损伤处的颌骨上。
本实用新型颌骨损伤处的修补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骨块和所述第二骨块的外轮廓相一致。
本实用新型颌骨损伤处的修补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骨块的厚度为3.5至5.5mm,所述第二骨块的厚度为1.5mm至2.5mm。
附图说明
图1为上颌骨植入种植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下颌骨上的种植牙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种植牙的安装状态与牙齿生长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颌骨损伤处的修补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颌骨损伤处的修补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颌骨损伤处的修补结构的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颌骨损伤处的修补结构,用于填补在颌骨损伤处,支撑作用好,吸收性能也好,能够促进骨生长,保证损伤处的修复效果。颌骨损伤处包括拔牙窝处、牙周骨囊肿形成的损伤、颌骨缺失处以及颌骨创伤处等,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骨块和第二骨块的厚度均匀,能够保证支撑作用的一致性,也能够确保吸收效果的一致性。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颌骨损伤处的修补结构进行说明。
参阅图4,显示了本实用新型颌骨损伤处的修补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下面结合图4,对本实用新型颌骨损伤处的修补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颌骨损伤处的修补结构包括第一骨块21 和第二骨块22,第一骨块21嵌填于颌骨损伤处,该第一骨块21为松质骨且厚度均匀;第二骨块22嵌填于颌骨损伤处,该第二骨块22为皮质骨且厚度均匀。第一骨块和第二骨块相贴并填设在颌骨损伤处,以利于颌骨损伤处的修复,其中的第一骨块为松质骨,其吸收性好,支撑作用较弱,但也具有一定的支撑作用,第二骨块为皮质骨,其吸收性弱,支撑作用较强,第一骨块和第二骨块的厚度均匀,能够保证支撑的稳定效果以及吸收的一致性,从而第一骨块在颌骨损伤处能够较快的被吸收,并促进骨生长,第二骨块的吸收较慢,但能够确保颌骨损伤处的修复效果,生长的牙龈组织能够包覆第二骨块,实现了完全填覆颌骨损伤处,达到所需的修补高度,进而能够为种植牙的种植体提供牢固的支撑。
如图1至图3所示,上颌骨11和下颌骨12的边缘用于镶嵌牙根的部分为牙槽骨13,在该牙槽骨13之上包覆有牙龈14,牙齿10排列在牙龈上,牙齿10的牙根生长在牙槽骨13上。种植牙包括种植体31和牙冠32,种植体31植入到牙槽骨13内,该种植体31的顶部形成基座以供安装牙冠32。牙槽骨13为种植体31提供固定基础,在牙槽骨13处的骨量不足,牙槽骨13较薄时,牙槽骨13就无法为种植体31提供牢固稳定的固定基础了,此时就需要对牙槽骨13进行增高。该处牙槽骨骨量不足可视为颌骨缺失的损伤。针对这一损伤的修复,可将第一骨块21和第二骨块22 填充至该损伤处,第二骨块提供支撑作用,牙龈生长后会包覆该第二骨块从而达到所需的高度,实现了对牙槽骨进行增高,且第二骨块的厚度均匀,能够保证修复后的表面效果;第一骨块能够促进骨生长,且第一骨块的厚度均匀,各处被吸收的量相同,保证了颌骨修复的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中,第一骨块21和第二骨块22为上下贴合结构,第二骨块22贴设在第一骨块21的上表面,在修复颌骨损伤处时,将第一骨块21填入到颌骨损伤处内,将第二骨块22叠设在第一骨块21 的上表面,也即第一骨块21位于颌骨损伤处的底部,第二骨块22位于颌骨损伤处的顶部。该第一实施例适用于对牙槽骨进行增高处理,通过选择对应厚度的第一骨块和第二骨块,能够保证修复后牙槽骨的高度满足种植牙的要求。
在第二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一骨块21和第二骨块22为侧向贴合结构,第二骨块22贴设在第一骨块21的侧面,在修复颌骨损伤处时,将第一骨块21和第二骨块22的侧部相贴再一起填入到颌骨损伤处,并让第二骨块22位于颌骨的外侧(也即颌骨靠近唇部的一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第二骨块22有两个,贴设在第一骨块21的相对两侧。第一骨块21夹设在两个第二骨块 22的两侧,在修复颌骨损伤处时,将两个第二骨块22贴设在第一骨块21 的相对两侧之后再一起填入到颌骨损伤处,第二骨块22位于颌骨的外侧,两个第二骨块22提供支撑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骨块21为多孔隙结构,其孔隙内填充有骨粉。第一骨块21为松质骨,为网状结构,内部形成有复数个孔隙。在孔隙内填充骨粉,使得颌骨损伤处的填充密实,提高修复效果,骨粉能够在修复的过程中被吸收,可促进骨生长。进一步地,骨粉包括松质骨粉和皮质骨粉,松质骨粉的含量为10%至30%,皮质骨粉的含量为70%至90%。较佳地,松质骨粉的含量为骨粉总量的10%,皮质骨粉的含量为骨粉总量的90%,该种混合骨粉具有较高的填充支撑作用,能够延缓吸收时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修补结构还包括夹设在第一骨块21和第二骨块22之间的骨粉层,骨粉层由填充的骨粉形成。在一种实施例中,修补结构包括三层,分别是第一骨块21、骨粉层和第二骨块22。在另一种实施例中,修补结构包括五层,第一骨块21、两个第二骨块22 以及两层骨粉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骨块21和第二骨块22 的外轮廓相一致,第一骨块21和第二骨块22的形状相同,能够实现完全对齐贴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骨块21和第二骨块22 的外轮廓为方形。该第一骨块21和第二骨块22的外轮廓可以呈长方形,也可也呈正方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骨块21和第二骨块22 为弧形,且与颌骨损伤处的形状相适配。具体地,牙槽骨的形状类似呈U 形,若颌骨损伤处位于牙槽骨前侧和后侧之间的转弯处,则该损伤处为弧形状,该第一骨块21和第二骨块22为与颌骨损伤处相适配的弧形状,能够正好的填充在该损伤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骨块21和第二骨块22 通过固定件固定于颌骨损伤处的颌骨上。较佳地,固定件为牙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骨块21和第二骨块22 的尺寸与颌骨损伤处的尺寸相适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骨块21的厚度为3.5至 5.5mm,第二骨块的厚度为1.5mm至2.5mm。较佳地,第一骨块21的厚度为5mm,第二骨块的厚度为2mm。第一骨块的尺寸为10mm*20mm,第二骨块的尺寸也为10mm*20mm。在使用时,可根据损伤处具体的尺寸进行裁切。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骨块21和第二骨块21可以为同种异体骨,还可以为异种骨,又可以为人工骨。该第一骨块和第二骨块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骨引导性,骨诱导性。
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颌骨损伤处的修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嵌填于颌骨损伤处的第一骨块,所述第一骨块为松质骨且厚度均匀;以及
嵌填于颌骨损伤处的第二骨块,所述第二骨块贴设于所述第一骨块,所述第二骨块为皮质骨且厚度均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颌骨损伤处的修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骨块有两个,贴设于所述第一骨块的相对两侧。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颌骨损伤处的修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骨块为多孔隙结构,其孔隙内填充有骨粉。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颌骨损伤处的修补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夹设于所述第一骨块和所述第二骨块之间的骨粉层。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颌骨损伤处的修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骨块和所述第二骨块的外轮廓为方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颌骨损伤处的修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骨块和所述第二骨块为弧形,且与颌骨损伤处的形状相适配。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颌骨损伤处的修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骨块和所述第二骨块通过固定件固定于颌骨损伤处的颌骨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颌骨损伤处的修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骨块和所述第二骨块的外轮廓相一致。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颌骨损伤处的修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骨块的厚度为3.5至5.5mm,第二骨块的厚度为1.5mm至2.5mm。
CN202122229631.9U 2021-09-14 2021-09-14 颌骨损伤处的修补结构 Active CN2162217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29631.9U CN216221746U (zh) 2021-09-14 2021-09-14 颌骨损伤处的修补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29631.9U CN216221746U (zh) 2021-09-14 2021-09-14 颌骨损伤处的修补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221746U true CN216221746U (zh) 2022-04-08

Family

ID=809864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229631.9U Active CN216221746U (zh) 2021-09-14 2021-09-14 颌骨损伤处的修补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22174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Marrelli et al. Influence of PRF in the healing of bone and gingival tissues. Clinical and histological evaluations
AT502881B1 (de) Zahnimplantat
Fugazzotto et al. Long-term success of sinus augmentation using various surgical approaches and grafting materials.
Becker et al. A prospective clinical trial of endosseous screw‐shaped implants placed at the time of tooth extraction without augmentation
Meffert et al. Dental implants: a review
CN110613533B (zh) 用于下颌骨体箱状缺损修复的pekk个性化植入体设计制作方法及植体
US20110008754A1 (en) Patient-Specific Implants With Improved Osseointegration
US6402518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ridge augmentation
Novaes Jr et al. Soft tissue management for primary closure in guided bone regeneration: surgical technique and case report.
CN109446738B (zh) 具有拓扑优化结构的骨面锚定式牙种植体设计方法及种植体
Abuelnaga et al. Evaluation of custom made xenogenic bone grafts in mandibular alveolar ridge augmentation versus particulate bone graft with titanium mesh
Talwar A focus on soft tissue in dental implantology
Ajduković et al. Substitution of osteoporotic alveolar bone by biphasic calcium phosphate/poly-DL-lactide-co-glycolide biomaterials
CN216221746U (zh) 颌骨损伤处的修补结构
Grenoble et al. Materials and designs for implant dentistry
US20090292379A1 (en) Automated machining of dental block grafts and machining of biocompatible material for bone augmentation
de Groot Dental implants
Perret et al. Occlusive Titanium Barrier for Immediate Bone Augmentation of Severely Resorbed Alveolar Sockets with Secondary Soft Tissue Healing: A 2-Year Case Series.
La Monaca et al. Vertical Guided Bone Regeneration with Mineralized Cancellous Bone Allograft in a Severe Anterior Maxillary Defect: A Clinical Report with 14‐Year Follow‐Up
RU2350289C1 (ru) Способ внутрикостной дентальной имплантации
Artzi Coronal Ridge Augmentation in the Absence of Bilateral Bony Plates Around a Pathologically Denuded Implant Surface.
CN210903511U (zh) 一种下颌骨重建支架
RU2182817C1 (ru) Внутрикостный корневой остеокондуктивный дентальный имплантат и материал для его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JPH0564646A (ja) インプラントセツト
DEPQRTER et al. Simplifying the treatment of edentulism: a new type of implan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