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214582U - 光电连接组件及通信系统 - Google Patents

光电连接组件及通信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214582U
CN216214582U CN202121570453.XU CN202121570453U CN216214582U CN 216214582 U CN216214582 U CN 216214582U CN 202121570453 U CN202121570453 U CN 202121570453U CN 216214582 U CN216214582 U CN 2162145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otoelectric
optical fiber
optical
conversion module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57045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廖远才
张珍
陈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57045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2145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2145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2145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ptical Couplings Of Light Guid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光电连接组件及通信系统,其中,光电连接组件包括:光电复合缆以及与光电复合缆相连的电压转换模块,通过光电复合缆可解决多次布线,施工复杂,成本高的问题。另外,通过设置电压转换模块,电压转换模块对电压进行升降,可解决通信系统中光电发端设备与收端设备电压不匹配的问题、存在多个收端设备时,光电复合缆尺寸不归一的问题。并且,由于电压转换模块的作用,可使导体尺寸减小,从而使光电连接组件小型化。与此同时,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电连接组件还具有传输距离远的特性,可将光电发端设备的光信号以及电信号直接传输给光电收端设备。

Description

光电连接组件及通信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连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光电连接组件及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数据通信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光纤到接入末梢终端的需求不胜枚举,光纤到接入末梢终端将构建智能时代高速及时通信的基础,保障智能时代海量信息及高品质宽带的诉求。
在接入末梢终端时需要铺设光缆和电缆,这样就面临需要对已铺设电缆的接入末梢终端进行光缆的二次线路铺设。所以,光电复合缆成为光纤到接入末梢终端的优选解决方案,即通过一次铺设实现通电、通网。光电复合缆是通过在光缆内部加入可传输电能的导线,使电能和信号能在一个线缆中同时进行传输,其适用于宽带接入网系统中作传输线,是一种新型的接入方式,集光纤、输电线于一体,可以解决宽带接入、设备用电、信号传输的问题。
但是,使用传统的光电复合缆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1、当光电发端设备与光电收端设备电压不匹配时,会出现光电收端设备电压过载或者电压不足的情况,影响收端设备的正常运行;2、当光电发端设备与收端设备电压匹配时,受限于传输距离的影响,会导致光电复合缆尺寸过大,影响布线美观以及增加成本。并且,当多个收端设备中需求电压不统一时,还会导致光电复合缆的规格尺寸不统一,降低用户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光电连接组件及通信系统,其中,光电连接组件可至少解决光电发端设备与光电收端设备电压不匹配的问题、受限于传输距离影响,光电连接组件尺寸大的问题、多个光电收端设备需求电压不统一时,光电连接组件规格尺寸不归一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一种光电连接组件,用于通信系统,至少包括:光电复合缆以及与所述光电复合缆连接的电压转换模块;
所述光电复合缆包括:外护套以及包裹在所述外护套内且延伸方向相同的光纤和呈线状的导体;
所述光纤的一端用于与所述通信系统的光电发端设备连接,所述光纤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通信系统的光电收端设备连接;
所述导体包括第一导体以及第二导体,所述第一导体的第一端用于与所述光电发端设备连接,所述第二导体的第一端用于与所述光电收端设备连接,所述第一导体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导体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电压转换模块连接;
所述电压转换模块用于调节所述导体中电压的升降。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光电连接组件,通过光电复合缆可解决多次布线,施工复杂,成本高的问题。另外,通过在第一导体和第二导体之间设置电压转换模块,电压转换模块对电压进行升降,可解决通信系统中光电发端设备与收端设备电压不匹配的问题、存在多个收端设备时,光电复合缆尺寸不归一的问题。并且,由于电压转换模块的作用,可使导体尺寸减小,从而使光电连接组件小型化。与此同时,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电连接组件还具有传输距离远的特性,可将光电发端设备的光信号以及电信号直接传输给收端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光纤包括第一光纤和第二光纤;
所述第一光纤的第一端用于与所述光电发端设备连接,所述第二光纤的第一端用于与所述光电收端设备连接,所述第一光纤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光纤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电压转换模块的壳体中。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电压转换模块的壳体内的第一光连接器、第二光连接器以及光纤适配器;
所述第一光纤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光连接器连接,所述第二光纤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光连接器连接,所述第一光连接器与所述第二光连接器通过所述光纤适配器进行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光纤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光纤的第二端熔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光纤与所述第二光纤的连接处套设有保护管;
所述电压转换模块的壳体内开设有卡槽,所述保护管设置于所述卡槽内。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压转换模块的壳体内具有避让通道,部分所述光纤穿设于所述避让通道中。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压转换模块的输入电压为12V-60V,所述电压转换模块的输出电压为2.4V-48V。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压转换模块上设置有调节开关,所述调节开关用于调节电压的升降。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光电复合缆一端的第三光连接器和第一电连接器、设置在所述光电复合缆另一端的第四光连接器以及第二电连接器;
所述光纤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三光连接器和所述第四光连接器连接,所述导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连接器和所述第二电连接器连接;
或者,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光电复合缆一端的第一光电连接器以及设置在所述光电复合缆另一端的第二光电连接器;
所述光纤与所述导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光电连接器和所述第二光电连接器连接。
本申请另一方面提供一种通信系统,包括:光电发端设备、光电收端设备以及如上所述的光电连接组件;
所述光电发端设备用于输出电信号和光信号,所述光电收端设备用于接收所述电信号和所述光信号;
所述光电发端设备与所述光电收端设备通过所述光电连接组件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相关技术中一通信系统布置方案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光电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光电连接组件的光电复合缆与电压转换模块相连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光电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光电连接组件的光电复合缆与电压转换模块相连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光电连接组件的光电复合缆与电压转换模块相连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网关; 2-供电设备;
3-远端设备; 4-连接组件;
5-光缆; 6-电源导线;
7-电缆; 8-电压转换器;
100-光电连接组件; 10-光电复合缆;
11-光纤; 111-第一光纤;
112-第二光纤; 12-导体;
121-第一导体; 122-第二导体;
13-外护套; 20-电压转换模块;
21-调节开关; 22-第一光连接器;
23-第二光连接器; 24-光纤适配器;
25-保护管; 26-卡槽;
27-避让通道; 30-第三光连接器;
40-第四光连接器; 50-第一电连接器;
60-第二电连接器; 70-第一光电连接器;
80-第二光电连接器。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部分使用的术语仅用于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解释,而非旨在限定本申请,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图1为相关技术中一通信系统布置方案的示意图,参考图1所示,该通信系统包括:网关1和供电设备2、远端设备3以及用于连接网关1和远端设备3、连接供电设备2和远端设备3的连接组件4。
其中,连接组件4包括:光缆5、电源导线6、电缆7以及电压转换器8,光缆5连接在网关1和远端设备3之间,电源导线6、电缆7以及电压转换器8连接在供电设备2和远端设备3之间。网关1和远端设备3通过光缆5实现光信号的传输,供电设备2与远端设备3通过电源导线6、电缆7以及电压转换器8实现电信号的传输。
但是,该通信系统布置方案存在如下缺点:a、根据网关1和供电设备2与远端设备3之间的距离,需要对光缆5和电缆7进行定制,增加布设成本;b、根据供电设备2输出电压与远端设备3输入电压的不同,需要对电压转换器8进行选型,拖延布设进度;c、根据远端设备3相对供电设备2部署的距离不同,需要设计长度、粗细不一的电缆7,并且会导致光缆5的尺寸不归一;d、光缆5和电缆7需要走两条单独的线路进行布线,导致光缆5和电缆7需要进行两次施工,施工效率低、成本高。
为了解决部分上述问题,在网关1和供电设备2与远端设备3之间可以使用光电复合缆替代连接组件4,其中,光电复合缆是通过在光缆内部加入可传输电能的导线,使电能和光信号能在一个线缆中同时进行传输,其适用于宽带接入网系统中作传输线,是一种新型的接入方式,集光纤、输电线于一体,可以解决多次布线、施工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
但是,在网关1和供电设备2与远端设备3之间使用光电复合缆也会存在以下几种情况:A、当供电设备2与远端设备3电压不匹配时,会出现远端设备3电压过载或者电压不足,影响远端设备正常运行的情况,需要对光电复合缆进行定制。并且,根据多个远端设备3所需电压的不同,还会出现需要定制不同规格的光电复合缆的情况。若在供电设备2与远端设备3之间设置电压转换器8,则需要根据多个远端设备3所需电压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电压转换器8,降低用户体验满意度。B、当供电设备2与远端设备3电压匹配时,受限于传输距离的影响,例如,传输距离过远时,会导致光电复合缆的尺寸过大,影响布线美观以及增加成本。
为了解决光电复合缆设计规格不统一,远端设备侧电压调节器选型以及传输距离受限的问题,以及针对密集铺设及小型号接入末梢终端对空间的极高要求的场景,需要铺设的线缆尺寸足够小,以提高铺设的空间利用率及便利性。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光电连接组件和通信系统,其中,光电连接组件尺寸小,在一定的传输距离内可实现尺寸统一,传输距离远、不受制于远端设备对电压的要求,并且能将通信系统一端的光信号以及电信号直接传输给远端设备。
实施例一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电连接组件进行说明: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光电连接组件100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用于通信系统中的光电连接组件100包括:光电复合缆10以及与光电复合缆10连接的电压转换模块20。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光电连接组件100的光电复合缆10与电压转换模块20相连的示意图,结合图2和图3所示,其中,光电复合缆10包括:外护套13以及包裹在外护套13内且延伸方向相同的光纤11和呈线状的导体12。
外护套13对光纤11及导体12起到绝缘及保护作用。为了保障外护套13具有绝缘作用以及具有一定强度,外护套13的体积电阻率可以大于或者等于1×1012Ω·m(在20℃测试温度下),外护套13的介电强度可以大于或者等于20MV/m,外护套13的耐温范围可以在70℃-200℃之间,例如,耐温范围为70℃-105℃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外护套13的材料可选择聚氯乙烯、氟树脂或者低烟无卤材料。
其中,光纤11起到传输光信号的作用,光纤11可以采用单芯或者多芯带纤,也可以采用单模光纤11或者多模光纤11。
其中,导体12起到传输电信号的作用,导体12可采用退火无氧铜、铝合金、铜包钢、铜合金等金属导体材料。
需要说明的是,光纤11和导体12在外护套13中延伸方向相同不仅仅是指光纤11与导体12相互平行,还可以是光纤11与导体12接近平行、光纤11螺旋绕行导体12、导体12螺旋绕行光纤11或者光纤11与导体12相互螺旋绕行等,只需要保证光纤11与导体12的传输方向相同即可,在此不做限制。
其中,光纤11的一端用于与通信系统的光电发端设备连接,光纤11的另一端用于与通信系统的光电收端设备连接。
继续参考图3所示,导体12包括:第一导体121和第二导体122,第一导体121的一端(远离电压转换模块20的一端)用于与通信系统中的光电发端设备连接,第一导体121的另一端与电压转换模块20连接。第二导体122的一端(远离电压转换模块20的一端)用于与通信系统的收端设备连接,第二导体122的另一端与电压转换模块20连接。其电压转换模块20可用于调节导体12中电压的升降。如,光电发端设备输出某一电压,通过第一导体121传递给电压转换模块20,电压转换模块20将电压进行升降,满足光电收端设备的输入电压要求,并通过第二导体122传递给光电收端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光电连接组件100,通过光电复合缆10可解决多次布线,施工复杂,成本高的问题。另外,通过在第一导体121和第二导体122之间设置电压转换模块20,电压转换模块20对电压进行升降,可解决通信系统中光电发端设备与光电收端设备电压不匹配的问题、存在多个光电收端设备时,光电复合缆10尺寸不归一的问题。并且,由于电压转换模块20的作用,可使导体12的尺寸减小,从而使光电连接组件100小型化。与此同时,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电连接组件100还具有传输距离远的特性,可将光电发端设备的光信号以及电信号直接传输给光电收端设备。
其中,电压转换模块20的输入电压可以为12V-60V,输出电压可以为2.4V-48V。通过测试,当电压转换模块20的输入电压与输出电压位于此区间时,可保证200m范围内,光电复合缆10的设计规格统一化,减少设计工作量。
继续参考图2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包括:设置在光电复合缆10一端的第三光连接器30和第一电连接器50、设置在光电复合缆10另一端的第四光连接器40以及第二电连接器60。
其中,光纤11的两端分别与第三光连接器30和第四光连接器40连接,导体1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电连接器50和第二电连接器60连接。第三光连接器30用于与光电发端设备的光信号插口连接,第四光连接器40用于与光电收端设备的光信号插口连接,第一电连接器50用于与光电发端设备的电源插口连接,第二电连接器60用于与收端设备的电源插口连接。
其中,为了方便第三光连接器30和第四光连接器40与光纤11的连接、第一电连接器50和第二电连接器60与导体12的连接,以及方便第三光连接器30和第四光连接器40与光信号插口对接、第一电连接器50和第二电连接器60与电源插口对接,光电复合缆10的两端可进行分线处理,例如图2所示,在光电复合缆10的端部处分为两条线路,一条为导体线路,另一条为光纤线路,并将外护套13分别包裹在导体12和光纤11的外部,对导体12和光纤11进行绝缘及保护。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可在第三光连接器30、第四光连接器40、第一电连接器50以及第二电连接器60上贴附识别标识,例如无线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Identification,RFID)标识、近场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标识等,可方便各连接器的查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光电连接组件100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4所示,应理解的是,也可以将第三光连接器30与第一电连接器50设置为一体结构,将第四光连接器40与第二电连接器60设置为一体结构,例如,在光电复合缆10的一端设置第一光电连接器70,在光电复合缆10的另一端设置第二光电连接器80,光纤11和导体1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光电连接器70和第二光电连接器80连接。
当然,为了方便各连接器的查找,也可在第一光电连接器70和第二光电连接器80上贴附识别标识,例如RFID标识、NFC标识等。
继续参考图3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光纤11可以包括第一光纤111和第二光纤112,第一光纤111的一端(远离电压转换模块20的一端)用于与光电发端设备连接,第二光纤112的一端(远离电压转换模块20的一端)用于与光电收端设备连接,第一光纤111的另一端与第二光纤112的另一端连接于电压转换模块20的壳体中。如此,可使光电连接组件100适用于多种工况,例如,当第二光纤112与第一光纤111所要求规格型号不相同时。
另外,采用上述方法中导体12和光纤11与电压转换模块20连接的方式,可实现光电复合缆10中光电易分离功能(分离成单独的光单元和电单元),方便电压转换模块20的封装。
需要提到的是,第一导体121和第一光纤111接入电压转换模块20的方位,以及第二导体122与第二光纤112接出电压转换模块20的方位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例如,图3中,第一导体121和第一光纤111从电压转换模块20的一侧接入,第二导体122和第二光纤112从电压转换模块20的相对的另一侧接出。根据实际情况,可将第二导体122和第二光纤112从第一导体121和第一光纤111接入侧相邻的一侧接出,例如,图3中电压转换模块20朝上的一侧或者朝下的一侧或者垂直朝里的一侧或者垂直朝外的一侧。当然,第一导体121和第一光纤111也可分别从电压转换模块20不同的一侧接入,第二导体122和第二光纤112分别从电压转换模块20不同的一侧接出。
作为一种第一光纤111和第二光纤112连接于电压转换模块20的壳体中的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电连接组件100还可以包括:设置在电压转换模块20的壳体内的第一光连接器22、第二光连接器23以及光纤适配器24(如图3所示),其中,第一光纤111与第一光连接器22连接,第二光纤112与第二光连接器23连接,第一光连接器22与第二光连接器23通过光纤适配器24进行连接。
需要提到的是,光纤适配器24可以采用插拨销闩式光纤适配器(SC光纤适配器)、插孔闩锁结构光纤适配器(LC光纤适配器)、螺旋式光纤适配器(FC光纤适配器)等。第一光纤111与第一光连接器22连接完成后,可直接插入光纤适配器24的一侧,第二光纤112与第二光连接器23连接完成后,也可直接插入光纤适配器24的另一侧。其中,第二光纤112可以采用跳线。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光电连接组件100的光电复合缆10与电压转换模块20相连的示意图,参考图5所示,作为另一种第一光纤111和第二光纤112连接于电压转换模块20的壳体中的实施方式,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将第一光纤111的一端与第二光纤112的一端进行熔接,并在熔接处设置保护管25对熔接处进行保护。另外,可在电压转换模块20的壳体内开设卡槽26,将保护管25设置在卡槽26内。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光电连接组件100的光电复合缆10与电压转换模块20相连的示意图,参考图6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光纤11可以为一整条连续的光纤11,可以在电压转换模块20中设置避让通道27,部分光纤11穿设在避让通道27中。还可在避让通道27中设置结构件,例如塑胶等,将位于避让通道27中的光纤11压紧,避免电压转换模块20松脱。
参考图2至图6所示,在电压转换模块20上还可以设置有调节开关21,其调节开关21可以是旋转按钮、按键等,通过调节开关21可以改变电压转换模块20的电阻,实现电压的升降。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电连接组件100包括以下优势:
1)、光路与电路合一,无需多次布线,提升布设效率,降低布设成本。
2)、不需要依赖光电收端设备的型号和要求,只需在电压调节模块上调整到光电收端设备所需的电压即可。
3)、光电连接组件100可直接部署使用,无需对其进行任何操作,例如续接、包线等。
4)、光纤11和导体12容易分离,可部分或者全部分离为两条独立的电缆和光缆使用,且互不干扰。
5)、可方便电压转换模块20的封装以及各连接器的制作。
6)、200m范围内,可使光电连接组件100的设计规格归一化,减少设计工作量。
7)、光电连接组件100尺寸小,有利于密集铺设及小型号接入光电收端设备对空间的极高要求。
实施例二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为利用光波传递信息的系统,包括电端机(收发系统)、光端机(收发系统)以及光传输媒质(光纤、大气或外层空间)等。
例如,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的示意图,参考图7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中,包括:光电发端设备、光电收端设备以及如实施例一提供的光电连接组件100。其中,光电发端设备用于输出电信号和光信号,光电收端设备用于接收电信号和光信号,光电发端设备与光电收端设备通过光电连接组件100连接。
其中,光电连接组件100中导体12的一端连接光电发端设备的电源插口,另一端连接光电收端设备的电源插口。光电连接组件100中光纤11的一端连接光电发端设备的光信号插口,另一端连接光电收端设备的光信号插口。光电发端设备与光电收端设备之间通过光电连接组件100实现光信号、电信号的传输。
其中,光电发端设备还可以输出电能,光电收端设备可消耗电能。
其中,光电连接组件100的技术特征与技术效果均与实施例一中提供的光电连接组件100相同,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者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实施例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是另有精确具体地规定。
本申请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实施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光电连接组件,用于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光电复合缆以及与所述光电复合缆连接的电压转换模块;
所述光电复合缆包括:外护套以及包裹在所述外护套内且延伸方向相同的光纤和呈线状的导体;
所述光纤的一端用于与所述通信系统的光电发端设备连接,所述光纤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通信系统的光电收端设备连接;
所述导体包括第一导体以及第二导体,所述第一导体的第一端用于与所述光电发端设备连接,所述第二导体的第一端用于与所述光电收端设备连接,所述第一导体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导体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电压转换模块连接;
所述电压转换模块用于调节所述导体中电压的升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包括第一光纤和第二光纤;
所述第一光纤的第一端用于与所述光电发端设备连接,所述第二光纤的第一端用于与所述光电收端设备连接,所述第一光纤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光纤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电压转换模块的壳体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电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电压转换模块的壳体内的第一光连接器、第二光连接器以及光纤适配器;
所述第一光纤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光连接器连接,所述第二光纤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光连接器连接,所述第一光连接器与所述第二光连接器通过所述光纤适配器进行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电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纤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光纤的第二端熔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电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纤与所述第二光纤的连接处套设有保护管;
所述电压转换模块的壳体内开设有卡槽,所述保护管设置于所述卡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转换模块的壳体内具有避让通道,部分所述光纤穿设于所述避让通道中。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光电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转换模块的输入电压为12V-60V,所述电压转换模块的输出电压为2.4V-48V。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光电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转换模块上设置有调节开关,所述调节开关用于调节电压的升降。
9.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光电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光电复合缆一端的第三光连接器和第一电连接器、设置在所述光电复合缆另一端的第四光连接器以及第二电连接器;
所述光纤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三光连接器和所述第四光连接器连接,所述导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连接器和所述第二电连接器连接;
或者,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光电复合缆一端的第一光电连接器以及设置在所述光电复合缆另一端的第二光电连接器;
所述光纤与所述导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光电连接器和所述第二光电连接器连接。
10.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光电发端设备、光电收端设备以及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光电连接组件;
所述光电发端设备用于输出电信号和光信号,所述光电收端设备用于接收所述电信号和所述光信号;
所述光电发端设备与所述光电收端设备通过所述光电连接组件连接。
CN202121570453.XU 2021-07-09 2021-07-09 光电连接组件及通信系统 Active CN2162145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570453.XU CN216214582U (zh) 2021-07-09 2021-07-09 光电连接组件及通信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570453.XU CN216214582U (zh) 2021-07-09 2021-07-09 光电连接组件及通信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214582U true CN216214582U (zh) 2022-04-05

Family

ID=808946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570453.XU Active CN216214582U (zh) 2021-07-09 2021-07-09 光电连接组件及通信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21458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49190B (zh) 用于无线接入的光纤缆线和光纤缆线组件
KR100878993B1 (ko) 유연성 액티브 신호 케이블
US6965718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upplying power over an optical link
US8794850B2 (en) Adapter configured with both optical and electrical connections for providing both optical and electrical communications capabilities
US20130022318A1 (en) Field terminated fiber optic and electrical connection device
CN104995694A (zh) 具有导电缓冲管的混合电力和光纤电缆
CN102185230B (zh) 光电复合线束及其制造方法
US20160050029A1 (en) Hybrid dongle cable assembly
CN116569087A (zh) 复合模块、复合缆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CN216214582U (zh) 光电连接组件及通信系统
CN1886992B (zh) 用于通讯和数据系统技术中的分配装置
US7082240B2 (en) Home and building information system
US10305594B2 (en) Wireless network cable assembly
EP3879319A1 (en) Unified copper and fiber connector for hybrid electric/optical cable
US20200174208A1 (en) Wired optical communication assembly
CN212486695U (zh) 一种光电混合缆组网布线系统
CN213025525U (zh) 一种光电复合线缆及预制组件
CN215186754U (zh) 一种基于波分复用技术四波段双向的40Gbps光通讯设备
CN220568964U (zh) 用于光学信号和电气信号的传输的系统
CN215007697U (zh) 一种光电混合网络架构
EP0149495B1 (en) Signal transmission system
CN214796903U (zh) 一种光电混合缆
US12009117B2 (en) Hybrid fiber optic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US20230368945A1 (en) Hybrid fiber optic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CA2503182A1 (en) A system for establishing fiber optic connectivity between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devices and an ac receptacle in a buildi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