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007697U - 一种光电混合网络架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光电混合网络架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007697U
CN215007697U CN202120469461.9U CN202120469461U CN215007697U CN 215007697 U CN215007697 U CN 215007697U CN 202120469461 U CN202120469461 U CN 202120469461U CN 215007697 U CN215007697 U CN 2150076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supply
positive
cable
negative
optic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46946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可轩
杨付平
刘新亮
许德科
陈海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Shenzhen Communica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Shenzhen Communica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Shenzhen Communica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Shenzhen Communica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46946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0076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0076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0076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光电混合网络架构,包括PSE供电端、PD受电端和光电混合缆,光电混合缆中电缆包括:正极线,各正极铜芯的第一端分别一一对应连接PSE供电端的各正极脚,各正极铜芯的第二端分别一一对应连接PD受电端的各正极脚;负极线,各负极铜芯的第一端分别一一对应连接PSE供电端的各负极脚,各负极铜芯的第二端分别一一对应连接PD受电端的各负极脚。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电混合网络架构,通过将两根正极线和两根负极线分别汇聚连接,在现有的POE++标准的供电技术上使得供电功率进一步提高,从而在确保信号传输效果的同时能够为更高用电功率的设备供电,并进一步增加了有效了传输距离。

Description

一种光电混合网络架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电混合网络架构。
背景技术
POE(Power Over Ethernet)指的是在现有的以太网Cat.5布线基础架构下,在为IP终端设备(如IP话机、无线AP等)传输数据信号的同时,还能为此类设备提供直流供电的技术。一个完整的POE系统包括供电端设备PSE(Power Sourcing Equipment)和受电端设备PD(Power Device)两部分组成。
传统的基于以太网的POE供电技术,主要采用POE、POE+和POE++标准的POE供电技术实现,其中POE++标准的POE供电技术又分为Type 3POE 和Type 4POE;Type 3POE使用双绞线四根铜线中的两根来供电;供电功率达到60W;Type 4POE使用四根铜线供电,功率提升到100W;当使用Type 4 POE交换机时,甚至可以给笔记本电脑和电视来远程供电。
但即便是Type 4POE供电技术的供电功率也有限,无法为更高用电功率的设备供电。若增加供电铜缆,则会增加铺设难度,同时导线之间会产生更多的寄生电容和寄生电感,导致信号衰减或畸变,导致信号传输发生数据延迟或丢包,反而得不偿失。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电混合网络架构,解决现有技术中供电技术的供电功率存在局限性,难以为更高用电功率的设备供电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光电混合缆,包括光缆和电缆;
所述电缆包括正极线和负极线,所述正极线由两根正极铜芯汇聚而成,所述负极线由两根负极铜芯汇聚而成。
可选地,所述光缆包括两根光纤芯,所述两根光纤芯熔接。
可选地,所述光缆外包覆有第一隔离层。
可选地,所述电缆外包覆有第二隔离层。
可选地,所述光缆和电缆外包覆有电缆护套。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光电混合网络架构,包括PSE供电端、PD受电端,以及连接所述PSE供电端和PD受电端的光电混合缆,所述光电混合缆包括光缆和电缆;
所述电缆包括正极线和负极线;
所述正极线由两根正极铜芯汇聚而成,各所述正极铜芯的第一端分别一一对应连接所述PSE供电端的各正极脚,各所述正极铜芯的第二端分别一一对应连接所述PD受电端的各正极脚;
所述负极线由两根负极铜芯汇聚而成,各所述负极铜芯的第一端分别一一对应连接所述PSE供电端的各负极脚,各所述负极铜芯的第二端分别一一对应连接所述PD受电端的各负极脚。
可选地,所述光缆包括两根光纤芯,所述两根光纤芯熔接。
可选地,所述光缆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PSE供电端和所述PD受电端的光口。
可选地,所述光缆外包覆有第一隔离层,所述电缆外包覆有第二隔离层。
可选地,所述光缆和电缆外包覆有电缆护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电混合网络架构,通过将两根正极线和两根负极线分别汇聚连接,在现有的POE++标准的供电技术上使得供电功率进一步提高,从而在确保信号传输效果的同时能够为更高用电功率的设备供电,并进一步增加了有效了传输距离。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一种光电混合网络架构的实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光电混合网络架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光电混合网络架构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上述图中:10、PSE供电端;11、第一光口;12、第一电口;121、第一正极脚;122、第一负极脚;20、PD受电端;21、第二光口;22、第二电口; 221、第二正极脚;222、第二负极脚;30、光电混合缆;31、电缆;311、正极线;3111、正极铜芯;312、负极线;3121、负极铜芯;32、光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在”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组件。
此外,术语“长”“短”“内”“外”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展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原件必须具有此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进行操作,以此不能理解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为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应用场景进行介绍。
如图1所示,图1中A为光电混合交换机,即供电端;B为Wi-Fi 6AP,即受电端;C为光电混合缆。本实用新型旨在于提供一种光电混合缆及其应用的方案,用于通过光电协同以满足Wi-Fi 6AP、高速球形摄像机等对大功率供电、高带宽需求较高的设备进行供电及信号传输,同时支持300米的远距离传输,大大增强了网络的延伸性和覆盖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请结合参考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光电混合缆30,包括光缆32和电缆31。
光缆32包括两根光纤芯,两根光纤芯以熔接的方式实现端接。
电缆31包括正极线311和负极线312,正极线311由两根正极铜芯3111 汇聚而成,负极线312由两根负极铜芯3121汇聚而成。通过两根正极线311 的汇聚连接、两根负极线312的汇聚连接,在于原有的铜芯数量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了供电功率的提高,不需要额外增加铜芯,因此避免了由于供电功率的提高导致信号传输发生数据延迟或丢包的情形,确保了数据传输的有效性。由于供电功率的提高,使得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电混合缆30能够实现 300米的远距离传输,大大增强了网络的延伸性和覆盖范围。
具体地,光缆32外包覆有第一隔离层,电缆31外包覆有第二隔离层;其中,第一隔离层可以采用芳族聚酸胺或具有抗张强度材质,如玻璃纤维丝等,用于实现对光纤芯的保护,能够在高温或高湿度的环境下确保光缆32的光学性能。第二隔离层则为屏蔽层,用于实现电力传输和数据传输的隔离。利用第一隔离层和第二隔离层实现电力传输和数据传输的隔离,从而解决了寄生电容和寄生电感的问题。
进一步地,光缆32和电缆31外包覆有电缆31护套,该电缆31护套包括屏蔽层、防潮层、防火层和外护套,用于实现对光电混合缆30的保护作用。
基于前述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电混合网络架构,包括PSE供电端10、PD受电端20,以及连接PSE供电端10和PD受电端20 的光电混合缆30。其中,PSE供电端10为光电混合交换机,PD受电端20 为Wi-Fi 6AP设备。
光电混合缆30包括光缆32和电缆31;光缆32包括两根光纤芯,两根光纤芯以熔接的方式实现端接。其中,光缆32的两端分别连接PSE供电端10DE 的第一光口11和PD受电端20的第二光口21。具体地,第一光口11和第二光口21均为SPF+型光口。
电缆31的两端分别连接PSE供电端10DE的第一电口12和PD受电端 20的第二电口22,第一电口12和第二电口22均为RJ45型电口。其中,电缆31包括正极线311和负极线312。
具体地,正极线311由两根正极铜芯3111汇聚而成,各正极铜芯3111 的第一端分别一一对应连接第一电口12的各第一正极脚121,各正极铜芯 3111的第二端分别一一对应连接第二电口22的各第二正极脚221。负极线312 由两根负极铜芯3121汇聚而成,各负极铜芯3121的第一端分别一一对应连接第一电口12的各第一负极脚122,各负极铜芯3121的第二端分别一一对应连接第二电口22的各第二负极脚222。
通过两根正极线311的汇聚连接、两根负极线312的汇聚连接,在于原有的铜芯数量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了供电功率的提高,不需要额外增加铜芯,因此避免了由于供电功率的提高导致信号传输发生数据延迟或丢包的情形,确保了数据传输的有效性。由于供电功率的提高,使得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电混合缆30能够实现300米的远距离传输,大大增强了网络的延伸性和覆盖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电混合网络架构,通过将两根正极线311和两根负极线312分别汇聚连接,在现有的POE++标准的供电技术上使得供电功率进一步提高,从而在确保信号传输效果的同时能够为更高用电功率的设备供电,并进一步增加了有效了传输距离。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5)

1.一种光电混合网络架构,其特征在于,包括PSE供电端、PD受电端,以及连接所述PSE供电端和PD受电端的光电混合缆,所述光电混合缆包括光缆和电缆;
所述电缆包括正极线和负极线;
所述正极线由两根正极铜芯汇聚而成,各所述正极铜芯的第一端分别一一对应连接所述PSE供电端的各正极脚,各所述正极铜芯的第二端分别一一对应连接所述PD受电端的各正极脚;
所述负极线由两根负极铜芯汇聚而成,各所述负极铜芯的第一端分别一一对应连接所述PSE供电端的各负极脚,各所述负极铜芯的第二端分别一一对应连接所述PD受电端的各负极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混合网络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缆包括两根光纤芯,所述两根光纤芯熔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混合网络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缆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PSE供电端和所述PD受电端的光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混合网络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缆外包覆有第一隔离层,所述电缆外包覆有第二隔离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混合网络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缆和电缆外包覆有电缆护套。
CN202120469461.9U 2021-03-04 2021-03-04 一种光电混合网络架构 Active CN2150076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469461.9U CN215007697U (zh) 2021-03-04 2021-03-04 一种光电混合网络架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469461.9U CN215007697U (zh) 2021-03-04 2021-03-04 一种光电混合网络架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007697U true CN215007697U (zh) 2021-12-03

Family

ID=791593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469461.9U Active CN215007697U (zh) 2021-03-04 2021-03-04 一种光电混合网络架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00769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686598B2 (en) Power over ethernet electrical to optical interface converter
EP4057300A1 (en) Photoelectric composite cable and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00303465A1 (en) Adapter, arrangement and method
EP2956946A1 (en) Hybrid power and optical fiber cable with conductive buffer tube
WO2021139212A1 (zh) 一种光电连接装置
CN106375010B (zh) 一种光纤局域网can总线控制装置及组网
US20160050029A1 (en) Hybrid dongle cable assembly
JP2002117732A (ja) 電気光複合ケーブル
CN103957477B (zh) 一种面向电网业务的光交换方法及网络
CN102164038A (zh) 一种通信方法和通信系统
CN100508461C (zh) 两线制电缆供电装置、受电装置、系统和方法
CN203313213U (zh) 电力线载波多媒介高速宽带互联终端装置
CN215007697U (zh) 一种光电混合网络架构
CN111682950B (zh) 光电适配器及配电系统
CN107682084A (zh) 一种光电通信转换装置及光电通信系统
CN108631875A (zh) 双通道小型化可插拔模块、外壳和通信系统
CN103973520A (zh) 电力线载波多媒介高速宽带互联终端装置
CN203618007U (zh) 一种带光口的多通道以太网电缆延长器主端
CN216214582U (zh) 光电连接组件及通信系统
CN203563091U (zh) 一种带EoC端口的以太网交换机
CN203689975U (zh) 一种光电复合模块
CN102263437A (zh) 一种智能电网
CN201226489Y (zh) Poe开关电源适配器
CN202353592U (zh) 电力宽带数据交换机及采用该交换机的电表组网系统
CN207587204U (zh) 一种基于三网融合通信的教学实训平台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