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213898U - 一种电池箱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池箱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213898U
CN216213898U CN202220245158.5U CN202220245158U CN216213898U CN 216213898 U CN216213898 U CN 216213898U CN 202220245158 U CN202220245158 U CN 202220245158U CN 216213898 U CN216213898 U CN 2162138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m body
fixing
battery
mounting
alo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24515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志全
贾俊
林志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24515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2138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2138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213898U/zh
Priority to PCT/CN2022/086598 priority patent/WO2023142271A1/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04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 H01M50/207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209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adapted for prismatic or rectangula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44Secondary casings; Racks; Suspension devices;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ounting metho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58Modular batteries; Casings provided with means for assembl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62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with fastening means, e.g. locks
    • H01M50/264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with fastening means, e.g. lock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e.g. straps, tie rods or peripheral fram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池箱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其中,电池箱体包括:沿第一方向相对布置的第一梁体与第二梁体,两者中至少一者沿与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贯穿开设安装孔;至少一根挂载杆,沿第二方向穿设于第一梁体和/或第二梁体的安装孔内;至少一根固定带,沿第一方向绕设于第一梁体和/或第二梁体的挂载杆上,并与第一梁体及第二梁体围合形成至少一个固定空间。本申请将固定带绕设于挂载杆上,通过固定带将电池模块固定于固定空间内,并且当固定带拉紧时,挂载杆将拉力传递至整个第一梁体和/或第二梁体上,使电池箱体上受力更加均匀,从而在提高电池模块能量密度的同时,确保其结构的稳定性,提高使用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电池箱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池箱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动力电池成为新能源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对于动力电池而言,电池模块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结构。因此,提升电池模块的能量密度,能够有助于提升动力电池整体的空间利用率。
在现有技术中,通常利用扎带捆绑稳固电池模块,提高电池模块的能量密度。然而,目前的扎带稳固方式将导致动力电池受力不均匀,将影响动力电池的结构稳定性,不利于提高动力电池的使用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电池模块稳固时受力不均匀的问题,提供一种电池箱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池箱体,包括:
沿第一方向相对布置的第一梁体与第二梁体,两者中至少一者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贯穿开设安装孔;
至少一根挂载杆,沿所述第二方向穿设于所述第一梁体和/或所述第二梁体的所述安装孔内;
至少一根固定带,沿所述第一方向绕设于所述第一梁体和/或所述第二梁体的所述挂载杆上,并与所述第一梁体及所述第二梁体围合形成至少一个固定空间,所述固定空间用于容纳电池模块;
其中,所述第一梁体和/或所述第二梁体上开设与自身所述安装孔连通的至少一个安装缺口,各所述固定带经与之连接的所述第一梁体和/或所述第二梁体上各所述安装缺口绕设于外露的所述挂载杆上。
挂载杆可将局部的拉力传递至整个第一梁体和/或第二梁体上,由此,可使电池箱体上的受力更加均匀,提高电池箱体的结构稳定性。此外,由于挂载杆能够将其局部所受的拉力传递至第一梁体和/或第二梁体上,使得第一梁体与第二梁体的受力能力更高,从而可以实现同时对更多组的电池模块进行固定,提高了电池箱体的能量密度。
此外,安装缺口的设置能够使固定带更好的与挂载杆连接,当挂载杆穿设于安装孔内时,挂载杆可通过安装缺口露出,以便于固定带从露出的挂载杆处绕设。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梁体和/或所述第二梁体上的所述安装缺口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布置。
间隔布置的多个安装缺口能够与固定带一一对应设置,不仅能够实现固定带与挂载杆的绕设,还能够沿第二方向对固定带进行限位,提高固定带在挂载杆上设置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梁体与所述第二梁体均沿所述第二方向贯穿开设所述安装孔,两根所述挂载杆分别穿设于所述第一梁体与所述第二梁体的所述安装孔内;
其中,各所述固定带沿所述第一方向绕设于两根所述挂载杆上,且保持首尾两端相互固定。
在第一梁体与第二梁体上均开设安装孔,且在第一梁体与第二梁体的安装孔内均穿设挂载杆,能够使固定带两端的受力均匀且相互平衡,有利于提高电池箱体的结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梁体与所述第二梁体上均开设与自身所述安装孔连通,且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布置的至少两个安装缺口;
其中,所述第一梁体与所述第二梁体上的各所述安装缺口沿所述第一方向配对设置,各所述固定带经配对设置的一组所述安装缺口绕设于外露的所述挂载杆上,并与所述第一梁体及所述第二梁体围合形成沿所述第二方向布置的所述固定空间。
第一梁体与第二梁体上的安装缺口一一对应,每组对应的安装缺口对与其对应的固定带沿第二方向进行限位,能够提高固定带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池箱体还包括用于固定所述固定带的首尾两端的固定件。固定件能够将固定带的首尾两端进行固定,并使固定带在第一梁体与第二梁体之间形成闭环,通过调整固定带的闭环长度,能够调节固定带的松紧,以便于控制固定带对电池模块的固定情况。
在一些实施例中,各所述固定件沿所述第一方向贯穿开设固定通道,各所述固定带沿所述第一方向绕设于所述第一梁体和/或所述第二梁体的所述挂载杆后,其首尾两端沿相互背离的方向穿过所述固定件的所述固定通道并相互固定。
将固定带的首尾两端固定于固定通道内,能够减小固定件在高度方向上的占用空间,从而提高电池箱体在高度方向上的空间利用率,提高电池箱体的能量密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池箱体还包括框架主体,所述第一梁体与所述第二梁体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两端限位于所述框架主体内。框架主体能够对第一梁体与第二梁体的两端进行限位,从而将挂载杆限位于第一梁体和/或第二梁体内,提高挂载杆的稳定性。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池,包括电池模块及如上所述的电池箱体,所述电池模块固定于所述电池箱体内。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用电装置,包括用电主体及如上所述的电池。
上述电池箱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将挂载杆通过安装孔穿设于第一梁体和/或第二梁体内,固定带绕设于挂载杆上,由此,可通过固定带将电池模块固定于固定空间内,并且当固定带拉紧时,挂载杆将拉力传递至整个第一梁体和/或第二梁体上,使电池箱体上受力更加均匀,从而在提高电池模块能量密度的同时,确保其结构的稳定性,提高使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电池箱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电池箱体的爆炸图;
图3为图1所示的电池箱体中第一梁体与第二梁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电池箱体的俯视图;
图5为图4中A-A处的剖视图;
图6为图5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图5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图1所示的电池箱体中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电池箱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电池箱体;201、电池模块;10、第一梁体;20、第二梁体;30、挂载杆;40、固定带;50、安装孔;60、固定空间;70、安装缺口;80、固定件;90、框架主体;51、第一安装孔;52、第二安装孔;31、第一挂载杆;32、第二挂载杆;71、第一安装缺口;72、第二安装缺口;81、固定通道;91、框架梁;92、矩形容纳空间;a、第一方向;b、第二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目前,从市场形势的发展来看,动力电池的应用越加广泛。动力电池不仅被应用于水力、火力、风力和太阳能电站等储能电源系统,而且还被广泛应用于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电动汽车等电动交通工具,以及军事装备和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随着动力电池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其市场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地扩增。
随着动力电池的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加,人们要求动力电池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及更小的体积,以便于日常使用。因此,现有技术中通常使用扎带对动力电池中的电池模块进行捆扎固定。由此,不仅能够使电池模块在动力电池内的布置更加紧凑,还能够解决电池模块在使用过程中产生形变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提及的电池模块可以是由电池单体组成的电池模组,此时电池模组可以包括端板和侧板。此外,电池模块还可以是由多个电池单体在没有端板和侧板的情况下组成的集合。
基于上述的现有技术,本申请人注意到,目前用于稳固电池模块的扎带结构仅仅着眼于电池模块的固定,即仅对于扎带结构进行独立的改善与设计,其与动力电池的整体结构并无太多的结合。例如,将两根扎带段分别通过螺栓固定于电池模块两侧的端板上,再通过连接两根扎带段,将端板之间的电池模块进行固定。这种方式尽管能够实现电池模块的稳固,但在固定电池模块的同时,端板上固定螺栓的局部位置受到较大的膨胀力,使得端板上受力不均匀,从而容易导致端板出现失效的情况,影响电池模块的结构稳定性。
基于以上考虑,为了解决电池模块的固定问题,并且提高电池模块的结构稳定性,申请人经过深入研究,设计了一种电池箱体,在对电池模块进行固定时,使整体结构受力更加均匀,不仅能够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定性,还能够同时实现更多电池模块的稳固,提高动力电池的使用性能。
参阅图1、图2以及图3,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箱体100,包括沿第一方向a相对布置的第一梁体10与第二梁体20、至少一根挂载杆30以及至少一根固定带40。其中,第一梁体10与第二梁体20中的至少一者沿与第一方向a相交的第二方向b贯穿开设安装孔50。至少一根挂载杆30沿第二方向b穿设于第一梁体10和/或第二梁体20的安装孔50内。至少一根固定带40沿第一方向a绕设于第一梁体10和/或第二梁体20的挂载杆30上,并与第一梁体10及第二梁体20围合形成至少一个固定空间60,固定空间60用于容纳电池模块201。
具体到本实施例中,第一梁体10与第二梁体20相互平行设置,第一方向a为第一梁体10与第二梁体20的宽度方向,第二方向b为第一梁体10与第二梁体20的纵长方向,且第二方向b与第一方向a相互垂直。
第一梁体10与第二梁体20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电池模块201可容置于第一梁体10与第二梁体20之间。第一梁体10与第二梁体20中至少一者沿其纵长方向开设供挂载杆30穿设的安装孔50,固定带40沿第一方向a绕设于第一梁体10和/或第二梁体20的挂载杆30上,由此,固定带40与第一梁体10以及第二梁体20共同围合形成固定空间60,并将电池模块201固定于固定空间60内。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可在第一梁体10与第二梁体20其中一者上开设安装孔50,并在安装孔50内穿设挂载杆30。由此,固定带40的一端可沿第一方向a绕设于第一梁体10与第二梁体20中一者的挂载杆30上,另一端可通过其他固定方式与第一梁体10与第二梁体20中另一者固定连接。例如,可通过螺栓连接或者卡扣连接等方式将固定带40的另一端固定至第一梁体10与第二梁体20中另一者上。由此,可实现固定带40与第一梁体10及第二梁体20共同围合形成固定空间60,并对位于其中的电池模块201进行固定。
此外,在另一实施例中,也可在第一梁体10与第二梁体20上均开设安装孔50,并在两者的安装孔50内均穿设挂载杆30。由此,固定带40首尾两端分别绕设于第一梁体10及第二梁体20的挂载杆30上,并将固定带40的首尾两端进行固定,以实现固定带40与第一梁体10及第二梁体20共同围合形成固定空间60,并对位于其中的电池模块201进行固定。
可以理解地,上述两种实施方式可根据电池模块201的具体结构进行选择,以使固定空间60能够适应于电池模块201的具体结构,以便于更好的固定电池模块201。
此外,固定带40可设置为一根或多根,具体数量可根据需要固定的电池模块201的数量而决定。具体地,多个电池单体沿第一方向a排布于第一梁体10与第二梁体20之间,由此组成一组电池模块201。每一根固定带40用于固定一组电池模块201,因此,固定带40的数量与电池模块201的组数相互对应。
当第一梁体10与第二梁体20之间设置一组电池模块201时,固定带40设置为一根。固定带40与第一梁体10及第二梁体20之间共同围合形成一个固定空间60,并且固定带40沿第一方向a将该组电池模块201固定于该固定空间60内。而当第一梁体10与第二梁体20之间设置多组电池模块201时,多组电池模块201沿第二方向b排布于第一梁体10与第二梁体20之间。此时,固定带40设置为与电池模块201组数相同的多根,并且同样沿第二方向b与多组电池模块201一一对应设置。由此,多根固定带40与第一梁体10及第二梁体20之间共同围合形成多个固定空间60,并且将多组电池模块201一一对应的固定于每一固定空间60内。
通过上述结构,当固定带40拉紧实现电池模块201的固定时,固定带40的拉力施加于挂载杆30的局部位置上,而挂载杆30可将局部的拉力传递至整个杆体上,再进一步地将拉力传递至第一梁体10及第二梁体20上。由此,可使电池箱体100上的受力更加均匀,提高电池箱体100的结构稳定性。此外,由于挂载杆30能够将其局部所受的拉力传递至第一梁体10及第二梁体20上,使得第一梁体10与第二梁体20的受力能力更高,从而可以实现同时对更多组的电池模块201进行固定,提高了电池箱体100的能量密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梁体10和/或第二梁体20上开设与自身安装孔50连通的至少一个安装缺口70,各固定带40经与之连接的第一梁体10和/或第二梁体20上各安装缺口70绕设于外露的挂载杆30上。
为了使固定带40能够更好的与挂载杆30连接,在第一梁体10和/或第二梁体20上开设安装缺口70,该安装缺口70与安装孔50连通。当挂载杆30穿设于安装孔50内时,挂载杆30可通过安装缺口70露出,以便于固定带40从露出的挂载杆30处绕设。
需要说明的是,当电池模块201设置于第一梁体10与第二梁体20之间时,为了保护电池模块201,第一梁体10与第二梁体20的高度往往高于电池模块201的高度。因此,在第一梁体10和/或第二梁体20上开设安装缺口70,并且固定带40从安装缺口70处绕设于挂载杆30上,能够降低固定带40的设置高度,使固定带40的高度与电池模块201的高度相匹配,从而固定带40能够沿电池模块201的高度方向对其限位,避免固定带40与电池模块201之间产生间隙,提高电池模块201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第一梁体10和/或第二梁体20上的安装缺口70沿第二方向b间隔布置。可以理解地,由于安装缺口70用于使固定带40绕设于露出的挂载杆30上,因此,安装缺口70的数量需要与固定带40的设置数量相互匹配。当固定带40设置多根时,安装缺口70设置多个,且沿第二方向b间隔布置,以与固定带40一一对应。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第一梁体10与第二梁体20均沿第二方向b贯穿开设安装孔50,两根挂载杆30分别穿设于第一梁体10与第二梁体20的安装孔50内。其中,各固定带40沿第一方向a绕设于两根挂载杆30上,且保持首尾两端相互固定。
具体地,第一梁体10上沿第二方向b贯穿开设第一安装孔51,第二梁体20上沿第二方向b贯穿开设第二安装孔52。第一挂载杆31穿设于第一安装孔51内,第二挂载杆32穿设于第二安装孔52内。每一根固定带40均沿第一方向a分别绕设于第一挂载杆31及第二挂载杆32上,并且保持首尾两端相互固定。
由此,第一挂载杆31能够分散第一梁体10上的受力情况,第二挂载杆32能够分散第二梁体20上的受力情况。第一梁体10与第二梁体20上的受力更加均匀,从而能够增大电池箱体100对电池模组的容纳能力,并且提高电池模块201的能量密度。
进一步地,第一梁体10与第二梁体20上均开设与自身安装孔50连通,且沿第二方向b间隔布置的至少两个安装缺口70。其中,第一梁体10与第二梁体20上的各安装缺口70沿第一方向a配对设置,各固定带40经配对设置的一组安装缺口70绕设于外露的挂载杆30上,并与第一梁体10及第二梁体20围合形成沿第二方向b布置的固定空间60。
第一梁体10上开设第一安装缺口71,第一安装缺口71与第一安装孔51连通,使第一挂载杆31外露。第二梁体20上开设第二安装缺口72,第二安装缺口72与第二安装孔52连通,使第二挂载杆32外露。此外,第一安装缺口71与第二安装缺口72沿第一方向a一一对应设置,相互对应的每一第一安装缺口71与每一第二安装缺口72为一组,且每一组第一安装缺口71与第二安装缺口72对应一根固定带40。
此外,第一安装缺口71与第二安装缺口72的宽度略大于固定带40的宽度,由此,当固定带40的两端分别设置于第一安装缺口71及第二安装缺口72内并绕设于第一挂载杆31及第二挂载杆32上时,第一安装缺口71与第二安装缺口72能够对位于其中的固定带40沿第二方向b进行限位,确保固定带40在第一挂载杆31及第二挂载杆32上的稳定性。
请参看图4-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池箱体100还包括用于固定固定带40的首尾两端的固定件80。固定带40的首尾两端分别绕设于第一挂载杆31及第二挂载杆32上,并且分别绕过第一挂载杆31及第二挂载杆32后相互连接,再通过固定件80对固定带40的首尾两端进行固定。由此,使固定带40在第一挂载杆31及第二挂载杆32之间形成闭环,通过调整固定带40的闭环长度,能够调整固定带40的松紧,从而将电池模块201固定于第一梁体10与第二梁体20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固定件80用于对固定带40的首尾两端进行固定,因此,固定件80与固定带40应为一一对应设置,即每一根固定带40需要对应设置一固定件80,以用于对其固定。
如图8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各固定件80沿第一方向a贯穿开设固定通道81,各固定带40沿第一方向a绕设于第一梁体10和/或第二梁体20的挂载杆30后,其首尾两端沿相互背离的方向穿过固定件80的固定通道81并相互固定。
具体到本实施例中,每一固定件80上均沿第一方向a开设一固定通道81。当固定带40沿第一方向a绕设于第一挂载杆31与第二挂载杆32上时,固定带40的首尾两端绕过第一挂载杆31及第二挂载杆32,并沿相互背离的方向穿过对应固定件80的固定通道81。由此,可通过固定件80将固定带40的首尾两端进行固定。
此外,由于固定带40的首尾两端穿过固定通道81进行固定,固定通道81的高度只需略大于固定带40厚度的两倍即可。由此,可将固定件80的高度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内。当固定件80设置于固定带40上时,其在高度方向上所占用的空间较小,从而能够进一步地提高电池箱体100在高度方向上的空间利用率。
请参看图9,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池箱体100还包括框架主体90,第一梁体10与第二梁体20沿第二方向b的两端限位于框架主体90内。
具体到本实施例中,框架主体90包括首尾相连的四根框架梁91,四根框架梁91相互围合形成一矩形容纳空间92。第一梁体10与第二梁体20的两端分别抵接于相对设置的一组框架梁91上,且第一梁体10与第二梁体20均容置于矩形容纳空间92内。由此,第一安装孔51内的第一挂载杆31的两端能够分别抵接于相对设置的一组框架梁91上,同样的,第二安装孔52内的第二挂载杆32的两端能够分别抵接于相对设置的一组框架梁91上。上述相对设置的一组框架梁91能够对第一挂载杆31及第二挂载杆32沿第二方向b进行限位,避免第一挂载杆31及第二挂载杆32伸出第一梁体10及第二梁体20,从而能够确保第一挂载杆31与第二挂载杆32在第一梁体10及第二梁体20内的稳定性。
基于与上述电池箱体100相同的构思,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括电池模块201及如上所述的电池箱体100,其中,电池模块201固定于电池箱体100内。
基于与上述电池相同的构思,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电装置,包括用电主体及如上所述的电池。
本申请具体使用时,第一梁体10与第二梁体20的两端分别抵接于相对设置的一组框架梁91上,以使第一挂载杆31与第二挂载杆32限位于第一梁体10及第二梁体20内。将多组电池模块201容置于第一梁体10与第二梁体20之间,并且在每组电池模块201上对应设置一根固定带40,固定带40的首尾两端分别绕设于第一挂载杆31及第二挂载杆32上,并绕过第一挂载杆31及第二挂载杆32沿相互背离的方向穿设于固定件80的固定通道81内,通过固定件80将固定带40的首尾两端进行固定。由此,即可将每组电池模块201固定于对应的固定空间60内。
上述实施例中的电池箱体100、电池以及用电装置,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第一挂载杆31与第二挂载杆32能够将固定带40的拉力分散至整个第一梁体10及第二梁体20上,使电池箱体100上的受力更加均匀,提高电池箱体100的结构稳定性,确保电池模块201在电池箱体100内部的稳固设置;
2)第一安装缺口71与第二安装缺口72的设置不仅便于固定带40在第一挂载杆31与第二挂载杆32上的绕设,还能够沿第二方向b对固定带40进行限位,避免固定带40沿第二方向b产生偏移;
3)固定件80在对固定带40的首尾两端进行固定的同时,能够减小高度方向上的占用空间,提高电池箱体100在高度方向上的空间利用率。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9)

1.一种电池箱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沿第一方向相对布置的第一梁体与第二梁体,两者中至少一者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贯穿开设安装孔;
至少一根挂载杆,沿所述第二方向穿设于所述第一梁体和/或所述第二梁体的所述安装孔内;
至少一根固定带,沿所述第一方向绕设于所述第一梁体和/或所述第二梁体的所述挂载杆上,并与所述第一梁体及所述第二梁体围合形成至少一个固定空间,所述固定空间用于容纳电池模块;
其中,所述第一梁体和/或所述第二梁体上开设与自身所述安装孔连通的至少一个安装缺口,各所述固定带经与之连接的所述第一梁体和/或所述第二梁体上各所述安装缺口绕设于外露的所述挂载杆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梁体和/或所述第二梁体上的所述安装缺口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梁体与所述第二梁体均沿所述第二方向贯穿开设所述安装孔,两根所述挂载杆分别穿设于所述第一梁体与所述第二梁体的所述安装孔内;
其中,各所述固定带沿所述第一方向绕设于两根所述挂载杆上,且保持首尾两端相互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梁体与所述第二梁体上均开设与自身所述安装孔连通,且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布置的至少两个安装缺口;
其中,所述第一梁体与所述第二梁体上的各所述安装缺口沿所述第一方向配对设置,各所述固定带经配对设置的一组所述安装缺口绕设于外露的所述挂载杆上,并与所述第一梁体及所述第二梁体围合形成沿所述第二方向布置的所述固定空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箱体还包括用于固定所述固定带的首尾两端的固定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箱体,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固定件沿所述第一方向贯穿开设固定通道,各所述固定带沿所述第一方向绕设于所述第一梁体和/或所述第二梁体的所述挂载杆后,其首尾两端沿相互背离的方向穿过所述固定件的所述固定通道并相互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箱体还包括框架主体,所述第一梁体与所述第二梁体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两端限位于所述框架主体内。
8.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模块及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箱体,所述电池模块固定于所述电池箱体内。
9.一种用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电主体及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
CN202220245158.5U 2022-01-30 2022-01-30 一种电池箱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Active CN2162138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45158.5U CN216213898U (zh) 2022-01-30 2022-01-30 一种电池箱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PCT/CN2022/086598 WO2023142271A1 (zh) 2022-01-30 2022-04-13 一种电池箱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45158.5U CN216213898U (zh) 2022-01-30 2022-01-30 一种电池箱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213898U true CN216213898U (zh) 2022-04-05

Family

ID=809143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245158.5U Active CN216213898U (zh) 2022-01-30 2022-01-30 一种电池箱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6213898U (zh)
WO (1) WO2023142271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26618A1 (zh) * 2022-05-23 2023-11-30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固定结构、电池及用电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T1404312B1 (it) * 2011-02-24 2013-11-22 Ferrari Spa Sistema di accumulo di energia elettrica a ridotto spessore per un veicolo con propulsione elettrica.
CN202549953U (zh) * 2012-04-16 2012-11-21 艾默生网络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盒及其电池箱
US10910613B2 (en) * 2015-06-12 2021-02-02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Battery cell retention assembly and method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26618A1 (zh) * 2022-05-23 2023-11-30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固定结构、电池及用电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42271A1 (zh) 2023-08-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805559B1 (ko) 전기 차량 또는 하이브리드 차량용 배터리 모듈의 생산을 위한 전기화학적 셀의 스트립, 및 그러한 모듈의 생산을 위한 방법
CN216213898U (zh) 一种电池箱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CA2989410C (en) Fuel cell stack with compression bands along the planar surfaces of the stack
JP2001297740A (ja) 電池モジュールのマウントフレーム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電池モジュールのマウント方法
US10601086B2 (en) Cooling system for cooling electrochemical cells of a battery system
CN109155380A (zh) 包括罩盖组件的蓄电池模块
US9876249B2 (en) Fuel cell stacks with increased natural frequency
CN216720166U (zh) 一种固定支架、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CN216354633U (zh) 电池包的电芯模组和电池包
CN211605270U (zh) 一种电池模组及堆叠电池组
CN110718710A (zh) 燃料电池堆及其堆叠方法
CN217182306U (zh) 一种线束隔离板组件、电池模组、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CN213401351U (zh) 电池模组
CN209374512U (zh) 一种可调节扩展的电池模具结构
CN216624402U (zh) 电芯散热结构、电池模组和动力电池
CN218957879U (zh) 一种电芯模组和用电设备
CN216959160U (zh) 一种线束架及电池模组
CN215644728U (zh) 电池模组和具有其的电池包
CN219575700U (zh) 一种可拆卸的燃料电池电堆捆扎结构
CN109802064A (zh) 一种可调节扩展的电池模具结构
CN110649306A (zh) 用于燃料电池堆的固定组件
CN214957160U (zh) 电池包与车辆
CN219917446U (zh) 一种电池模组及电池系统
CN218731487U (zh) 一种电池模组
CN220106790U (zh) 一种扎带组件及电池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