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210458U - 复合型反射式投影银幕 - Google Patents

复合型反射式投影银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210458U
CN216210458U CN202122502300.8U CN202122502300U CN216210458U CN 216210458 U CN216210458 U CN 216210458U CN 202122502300 U CN202122502300 U CN 202122502300U CN 216210458 U CN216210458 U CN 2162104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projection screen
light guide
layer
reflective proj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50230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明立
苏振荣
陈鸿玮
林柏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qu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qu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qu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qu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50230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2104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2104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2104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verhead Projectors And Projection Scree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复合型反射式投影银幕包含一支撑层、一第一导光层、一第二导光层、多个反射膜及一吸收层,第一导光层、支撑层、第二导光层及吸收层依序排列,第二导光层具有多个分别具倾斜反射面的微棱镜单元,反射膜分别位于每一反射面,当投影机对复合型反射式投影银幕投影时,第一导光层能将投射的光线向两侧分散以提升光线的均匀性,并提升两侧的影像的清晰度,而有效增加观看范围,反射膜能将自倾斜方向入射的光线向前方反射,以增加影像的亮度,并通过反射膜与吸收层形成明暗对比,且吸收层能吸收环境光线,而能有效提升影像的清晰度。

Description

复合型反射式投影银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复合型反射式投影银幕,尤指能将光线均匀反射的复合型反射式投影银幕。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除了能通过显示器观看电视节目、电影或资料,也会利用一投影机将影像投影至空白的墙面上,所述投影机通过内部装设的光源发出光线的方式而向前方的投射区投影,当将所述投影机的投射区对着墙面时,即能将影像投影至墙面,供观看者检视墙面上的影像。
其中,有许多人会在所述投影机的投射区设置一高反射投影银幕,所述高反射投影银幕反射光线的效果优于一般墙面,而能提升影像的亮度,因此通过所述高反射投影银幕的呈现,观看者就能观看到较为清晰的影像,惟当周遭环境的光线照射到所述高反射投影银幕上时,会影响高反射投影银幕上呈现的影像,造成影像的清晰度及对比度下降,因此,投影机需发出亮度较强的光线以投射影像,才能避免高反射投影银幕上的影像受环境中的光线干扰。
然而,如图11所示,由于所述投影机90发出的光线集中投射在所述高反射投影银幕80的中央,且所述高反射投影银幕80反射的光线不均匀,因此当光线的亮度较强时,会在所述高反射投影银幕80的中央部分形成一亮区81,而影响观看效果,并造成位于所述高反射投影银幕80的两侧部分的亮度较低且影像较为模糊,因此位于所述高反射投影银幕80的两侧的观看者亦不容易看清楚高反射投影银幕80上的影像,造成所述高反射投影银幕80能提供观看者的观看视角较窄。
此外,如图12所示,由于所述高反射投影银幕80于设置时垂直于地面,且其对光线的入射角约等于反射角,因此当置于桌上或地面上的投影机90自所述高反射投影银幕80的前侧下方投射光线,而光线自高反射投影银幕80反射时,有部分光线会向上方反射,并于天花板上形成一亮带91,导致无法有效利用投影光线,而影响高反射投影银幕80的亮度,因此,所述高反射投影银幕仍有改善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复合型反射式投影银幕,希望能借此改善现今的高反射投影银幕反射的光线的均匀性较差,造成提供的观看视角较窄,且当投影机自所述高反射投影银幕的前侧下方投射光线时,会导致无法有效利用投影光线,而影响所述高反射投影银幕的观看效果等问题。
为达成前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复合型反射式投影银幕界定有相互垂直的一第一轴向、一第二轴向及一第三轴向,该第三轴向具有相对的一入光侧及一背侧,所述复合型反射式投影银幕包含:
一支撑层;
一第一导光层,其位于该支撑层的入光侧,并包含有沿该第二轴向间隔排列的多个导光单元,每一导光单元包含一主柱体及二侧柱体,该二侧柱体相对设置于该主柱体的两侧,该主柱体及该二侧柱体能折射光线;
一第二导光层,其位于该支撑层的背侧,并具有沿该第一轴向排列的多个微棱镜单元,该多个微棱镜单元分别具有一反射面,该反射面相对该第一轴向倾斜设置;
多个反射膜,每一反射膜形成于每一微棱镜单元的反射面;及
一吸收层,其形成于该第二导光层的背侧,该吸收层于每二相邻的反射膜之间形成一吸收区。
本实用新型复合型反射式投影银幕能用以供一投影机投影,所述投影机投射的光线于穿透该第一导光层时会折射,当射入第二导光层的微棱镜单元而抵达该多个反射膜时,该多个反射膜会将光线反射,使用者能通过所述复合型反射式投影银幕观看影像。
其中,所述复合型反射式投影银幕具备有以下优点:
1.能提升反射的光线的均匀性:通过该多个导光单元的结构设计,当所述投影机将光线自所述入光侧投射至该第一导光层时,该多个导光单元能将集中在所述复合型反射式投影银幕的中央部分的光线折射而分散,因此当光线被该多个反射膜反射时,会分散至所述复合型反射式投影银幕的两侧部分,而能有效提升光线的均匀性,由于光线的均匀性提升,使得所述复合型反射式投影银幕的两侧部分的光线的亮度提高,因此能提升呈现的影像的清晰度,并借此增加使用者观看的视角的范围。
2.能提升影像的对比度:通过该吸收层于每二相邻的反射膜之间形成有所述吸收区的设计,当光线发射至该多个反射膜时会被反射,而当光线发射至所述吸收区时,大部分的光线会被吸收,借此产生光线的明暗差异,能提升所述复合型反射式投影银幕呈现的影像的对比度,且所述吸收区亦能吸收环境光线,以提升使用者观看的影像的清晰度。
3.能提升影像的亮度:当所述投影机对所述复合型反射式投影银幕投射光线时,通过该多个微棱镜单元的反射面为倾斜设置的结构设计,该多个反射膜能将自倾斜方向入射所述反射面的光线向所述复合型反射式投影银幕的前方反射,因此能避免光线反射至其他地方,而能有效利用光线,并增加呈现的影像的亮度,而能提升使用者观看到的影像的清晰度,以提升使用者的观看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复合型反射式投影银幕的第一种较佳实施例的部分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复合型反射式投影银幕的第一种较佳实施例的俯视平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复合型反射式投影银幕的导光单元的第一种实施态样的俯视平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复合型反射式投影银幕的导光单元的第二种实施态样的俯视平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复合型反射式投影银幕的第一导光层的局部放大平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复合型反射式投影银幕的第一种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平面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复合型反射式投影银幕的第二种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平面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复合型反射式投影银幕反射光线分布的示意图;
图9A为本实用新型复合型反射式投影银幕的分布于本实用新型的中央部分的导光单元折射光线的示意图;
图9B为本实用新型复合型反射式投影银幕的分布于本实用新型的中央偏左部分的导光单元折射光线的示意图;
图9C为本实用新型复合型反射式投影银幕的分布于本实用新型的左方部分的导光单元折射光线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复合型反射式投影银幕的反射膜反射光线的示意图;
图11为已知高反射投影银幕供投影机投影时于中央部分形成亮区的示意图;
图12为已知高反射投影银幕供投影机投影时将光线反射至天花板而形成亮带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7,为本实用新型复合型反射式投影银幕的多种较佳实施例,其界定有相互垂直的一第一轴向D1、一第二轴向D2及第三轴向D3,该第三轴向D3具有相对的一入光侧及一背侧,所述复合型反射式投影银幕包含一支撑层10、一第一导光层20、一第二导光层30、多个反射膜40及一吸收层50。
另外,为便于说明所述复合型反射式投影银幕,于图式中标示有上方、下方、左方、右方、前方及后方六个方向,所述第一轴向D1平行于上下的方向;所述第二轴向D2平行于左右的方向;所述第三轴向D3平行于前后的方向,所述入光侧于前方;所述背侧于后方,其中,该支撑层10、该第一导光层20及该第二导光层30的材质能为透明或半透明,并能透光,且该支撑层10、该第一导光层20及该第二导光层30能由同一基材制成。
如图1及图2所示,该第一导光层20位于该支撑层10的入光侧,并包含有沿该第二轴向D2间隔排列的多个导光单元21,每一导光单元21包含一主柱体22及二侧柱体23,该二侧柱体23相对设置于该主柱体22的两侧,该主柱体22及该二侧柱体23能折射光线。
如图3至图5所示,该多个导光单元21的主柱体22具有一主导光面221,该主导光面221位于该主柱体22的入光侧,该主导光面221呈弧状,且该主导光面221的表面能为粗糙面,较佳地,该主导光面221呈圆弧面,且半径小于等于40微米。
另外,如图3及图4所示,该多个导光单元21的侧柱体23a,23b具有依序连接的一底面231、一侧导光面232及一连接面233,所述侧柱体23a,23b的底面231位于该支撑层10,该侧导光面232能呈弧状或平面状,该连接面233与该底面231之间形成有一第一夹角θ1,且该侧导光面232及该连接面233能为粗糙面。
其中,如图3所示,当该侧导光面232呈弧面时,所述侧柱体23a为具有弧面的一柱体,较佳地,该侧导光面232呈圆弧面,且半径小于等于40微米;另如图4所示,当该侧导光面232呈平面时,所述侧柱体23b为一三角柱体。
此外,于所述支撑层10上,包含有所述侧柱体23a的导光单元21或包含所述侧柱体23b的导光单元21能呈相邻排列,或能呈不连续排列。
如图5所示,每二相邻的导光单元21之间能形成一间隔距离,且每二相邻的导光单元21之间的间隔距离能相等或不相等,举例来说,所述间隔距离L1的长度及所述间隔距离L2的长度不相等,再者,所述间隔距离能随所述相邻的导光单元21于所述复合型反射式投影银幕的位置变化而改变,所述间隔距离的改变形式能呈等差、不等差、等比或不等比。
如图3至图5所示,所述侧柱体23a,23b的第一夹角θ1的角度范围较佳地是介于60度至90度之间,并包含端点值,该多个导光单元21的侧柱体23a,23b的第一夹角θ1能随该多个导光单元21于所述复合型反射式投影银幕的位置变化而改变。
如图1、图6及图7所示,该第二导光层30位于该支撑层10的背侧,并具有沿该第一轴向D1排列的多个微棱镜单元31,该多个微棱镜单元31分别具有一反射面311,该反射面311相对该第一轴向D1倾斜设置,此外,该多个微棱镜单元31能间隔设置或相邻设置,且能为一体成形的设计。
其中,每一微棱镜单元31具有一基面312及一吸收面313,该基面312位于该支撑层10,每一微棱镜单元31的反射面311及基面312之间形成有一第二夹角θ2,该吸收面313连接该反射面311,且该吸收面313能连接相邻的微棱镜单元31的反射面311,较佳地,所述第二夹角θ2的角度范围介于5度至40度之间,包含端点值。
再者,该多个微棱镜单元31的第二夹角θ2能随该多个微棱镜单元31于所述复合型反射式投影银幕的位置变化而改变,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该多个微棱镜单元31的第二夹角θ2的角度由下方向上方渐增。
如图1、图6及图7所示,该多个反射膜40分别形成于每一微棱镜单元31的反射面311,所述反射膜40由反射材料构成,且能涂布或黏贴于所述微棱镜单元31,当光线发射至所述微棱镜单元31的反射面311时,会被位于所述反射面311上的该多个反射膜40反射。
如图1、图2、图6及图7所示,该吸收层50形成于该第二导光层30的背侧,并于每二相邻的反射膜40之间形成一吸收区51,且该吸收层50于该入光侧的形状对应该多个微棱镜单元31的反射面311、吸收面313及该多个反射膜40,该吸收层50能吸收光线,较佳地,该吸收层50由黑色材料构成,以提升吸收光线的效果。
较佳地,所述反射膜40形成于一微棱镜单元31的部分的反射面311,而与另一微棱镜单元31的吸收面313之间间隔一距离,所述吸收区51位于一微棱镜单元31的反射面311上没有所述反射膜40的部分的背侧,并邻接另一微棱镜单元31的吸收面313,且位于所述吸收面313的下方。
此外,如图7所示,于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复合型反射式投影银幕能包含一保护层60,该保护层60设置于该吸收层50的背侧。
本实用新型复合型反射式投影银幕能供一投影机70以投射光线的方式投影,而能呈现影像,所述投影机70投射的光线于穿透该第一导光层20会折射,此时,部分光线会被所述导光单元21反射,而部分光线会穿过该支撑层10及该第二导光层30的微棱镜单元31,并会被设于所述微棱镜单元31的反射面311的该多个反射膜40反射,使用者能通过所述复合型反射式投影银幕观看影像。
如图8所示,当所述投影机70发出的光线自所述入光侧入射至该第一导光层20的导光单元21时,光线会被该多个导光单元21折射,并有部分光线被反射,其中,由于所述导光单元21会随着分布于本实用新型上的不同位置,而接收到不同角度的光线,并使光线产生不同的折射及反射路径,且一个所述导光单元21的主柱体22及侧柱体23亦会分别将光线朝不同方向折射及反射,因此,为了便于说明不同位置的导光单元21对光线路径的影响,遂将本实用新型的入光侧有光线射出的区域由左至右依序界定为一左方区间C、一左前区间B、一中央区间A、一右前区间D及一右方区间E。
请参阅图9A,为位于本实用新型的中央部分的导光单元21,如图8及图9A所示,当光线发射至所述导光单元21时,该主柱体22能将入射该主导光面221的光线经折射后向所述中央区间A射出;位于所述导光单元21的左方的侧柱体23能将入射该侧导光面232的光线向所述左前区间B射出,并将入射至该连接面233的光线向所述右方区间E射出;位于所述导光单元21的右方的侧柱体23能将入射该侧导光面232的光线向所述右前区间D射出,并将入射至该连接面233的光线向所述左方区间C射出。
请参阅图9B,为位于本实用新型的中央偏左方部分的导光单元21,如图8及图9B所示,当光线发射至所述导光单元21时,该主柱体22能使入射至该主导光面221的光线经折射后向所述左前区间B射出;位于所述导光单元21的左方的侧柱体23能使入射至该侧导光面232的光线向所述中央区间A及所述左前区间B射出,位于所述导光单元21的右方的侧柱体23能使入射至该连接面233的光线向所述左方区间C射出。
请参阅图9C,为位于本实用新型的左方部分的导光单元21,如图8及图9C所示,当光线发射至所述导光单元21时,该主柱体22能使入射至该主导光面221的光线经折射后向所述左方区间C射出,位于所述导光单元21的左方的侧柱体23能使入射至该侧导光面232的光线向所述左前区间B及所述右方区间E射出,位于所述导光单元21的右方的侧柱体23能使入射至该侧导光面232的光线向所述左前区间B射出。
另外,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导光单元21左右对称地分布,因此中央偏右部分的导光单元21会使光线产生与中央偏左部分的导光单元21对称的路径;而位于右方部分的导光单元21则会使光线产生与左方部分的导光单元21对称的路径,借此,本实用新型通过该多个导光单元21的结构及分布位置的设计,使光线能平均地分散至本实用新型的入光侧的中央区间A、左前区间B、左方区间C、右前区间D及右方区间E,而能提升呈现的影像的清晰度,借此有效增加使用者观看的视角范围。
此外,如图8、图9A、图9B及图9C所示,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该多个导光单元21的侧柱体23的第一夹角θ1由中央向左右两侧递增,位于本实用新型的中央部分的导光单元21的第一夹角θ1的角度较小,即较接近60度;位于左方的所述导光单元21的第一夹角θ1的角度较大,即较接近90度;而位于中央偏左方的所述导光单元21的侧柱体23的第一夹角θ1的角度居中,借由所述导光单元21于不同位置时所述第一夹角θ1的角度的变化,进一步使所述复合型反射式投影银幕反射的光线有较佳的均匀性。
如图10所示,当所述投影机70的光线自倾斜的方向投射至所述复合型反射式投影银幕,并穿透该支撑层10而入射至该第二导光层30的微棱镜单元31时,光线会被该多个微棱镜单元31的反射面311上的该多个反射膜40反射,通过所述微棱镜单元31的结构设计,使光线向前方射出,而能提升光线的反射效果,借此有效增加所述复合型反射式投影银幕呈现的影像的亮度及均匀性,而能提升使用者观看到的影像的清晰度,以提升使用者的观看体验。
其中,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当所述投影机70位于所述复合型反射式投影银幕的前侧下方时,所述微棱镜单元31的反射面311及基面312之间的第二夹角θ2能由下方向上方渐增,而该多个反射膜40分别位于该多个微棱镜单元31的反射面311,因此,借由所述第二夹角θ2的角度变化的设计,当所述投影机70投射的光线入射到该多个微棱镜单元31的反射面311时,该多个反射膜40能将不同入射方向的光线分别向前方反射,以进一步提升影像的亮度。
另外,若所述投影机70投射的光线照射到该吸收层50及该吸收层50的吸收区51时,大部分的光线会被吸收,如图6所示,借由所述吸收区51位于每二相邻的反射膜40之间的设计,当光线投射至所述反射面311上没有所述反射膜40的部分时,即会被所述吸收区51吸收,而当光线投射至所述反射膜40时会被反射,因此,所述吸收区51与所述反射膜40会形成明暗的差异,使得所述复合型反射式投影银幕呈现的影像的对比度提升,而能有效提升影像的清晰度。
再者,当本实用新型的建置环境中有光线自所述入光侧的上方投射向所述复合型反射式投影银幕时,由于所述吸收区51位于所述微棱镜单元31的吸收面313的下方,而能吸收投射至所述吸收面313的光线,借此减少环境光线对本实用新型呈现影像的影响,有效提升影像的清晰度。
此外,于本实用新型复合型反射式投影银幕的第二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复合型反射式投影银幕能挂在墙面上使用,此时,该保护层60能用以保护该吸收层50,以避免该吸收层50因与墙面摩擦而受到影响,当将所述复合型反射式投影银幕卷起收纳时,该保护层60能阻隔该第一导光层20及该吸收层50,借此避免该第一导光层20及该吸收层50相互摩擦而受到影响。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复合型反射式投影银幕能供使用者通过所述投影机70投影而观看影像,该第一导光层20的导光单元21能将投射的光线向两侧分散,以提升光线的均匀性,并能提升位于两侧的影像的清晰度而有效提升观看范围,通过该多个微棱镜单元31的倾斜设置的反射面311,该多个反射膜40会将自倾斜方向入射的光线向前方反射,以提升使用者的眼睛能接收到的光线,且该吸收层50的吸收区51会与该多个反射膜40形成明暗对比,并能吸收环境光线,借此,所述复合型反射式投影银幕能有效提升使用者的观看体验。

Claims (10)

1.一种复合型反射式投影银幕,其特征在于,界定有相互垂直的一第一轴向、一第二轴向及一第三轴向,该第三轴向具有相对的一入光侧及一背侧,所述复合型反射式投影银幕包含:
一支撑层;
一第一导光层,其位于该支撑层的入光侧,并包含有沿该第二轴向间隔排列的多个导光单元,每一导光单元包含一主柱体及二侧柱体,该二侧柱体相对设置于该主柱体的两侧,该主柱体及该二侧柱体能折射光线;
一第二导光层,其位于该支撑层的背侧,并具有沿该第一轴向排列的多个微棱镜单元,该多个微棱镜单元分别具有一反射面,该反射面相对该第一轴向倾斜设置;
多个反射膜,每一反射膜形成于每一微棱镜单元的反射面;及
一吸收层,其形成于该第二导光层的背侧,该吸收层于每二相邻的反射膜之间形成一吸收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型反射式投影银幕,其特征在于,该多个导光单元的主柱体具有一主导光面,该主导光面位于该主柱体的入光侧,该主导光面呈弧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型反射式投影银幕,其特征在于,该主导光面呈圆弧面,且半径小于等于40微米。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型反射式投影银幕,其特征在于,该多个导光单元的侧柱体具有依序连接的一底面、一侧导光面及一连接面,所述侧柱体的底面位于该支撑层,该侧导光面能呈弧状或平面状,该连接面与该底面之间形成有一第一夹角。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型反射式投影银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角的角度范围介于60度至90度之间,包含端点值。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型反射式投影银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型反射式投影银幕包含一保护层,该保护层设置于该吸收层的背侧。
7.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型反射式投影银幕,其特征在于,每一微棱镜单元具有一基面及一吸收面,该基面位于该支撑层,每一微棱镜单元的反射面及基面之间形成有一第二夹角,该吸收面连接该反射面,部分的所述吸收区邻接该吸收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复合型反射式投影银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角的角度范围介于5度至40度之间,包含端点值。
9.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型反射式投影银幕,其特征在于,该吸收层于该入光侧的形状对应该多个微棱镜单元及该多个反射膜。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复合型反射式投影银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膜形成于部分的所述反射面。
CN202122502300.8U 2021-10-18 2021-10-18 复合型反射式投影银幕 Active CN2162104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502300.8U CN216210458U (zh) 2021-10-18 2021-10-18 复合型反射式投影银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502300.8U CN216210458U (zh) 2021-10-18 2021-10-18 复合型反射式投影银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210458U true CN216210458U (zh) 2022-04-05

Family

ID=808835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502300.8U Active CN216210458U (zh) 2021-10-18 2021-10-18 复合型反射式投影银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21045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995907B2 (en) Diffusion sheet for use in transmission-type screen and transmission-type screen
US20060139749A1 (en) Contrast improving sheet and rear projection screen provided with the same
US7522339B2 (en) High contrast projection systen
KR20040079423A (ko) 투과형 스크린 및 투사형 표시 장치
US8035894B2 (en) Transparent screen, projection display device, and image display method
JP2004213019A (ja) 光ガイド方法及びその装置と、これを有するバックライトアセンブリ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18083593A (ja) 表示装置
US6031664A (en) Transmission type projector screen utilizing parallel optical sheets and prism lenses
JP4515374B2 (ja) 照明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CN112180672A (zh) 一种投影屏幕
CN216210459U (zh) 复合型反射式投影银幕
CN216210458U (zh) 复合型反射式投影银幕
CN109388014A (zh) 投影屏幕和投影系统
JP6238250B2 (ja) 照明装置
CN216210460U (zh) 复合型反射式投影屏幕
US7233440B2 (en) Image display screen having wide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viewing angles and projection television including the same
CN216210461U (zh) 复合型反射式投影屏幕
JP4545673B2 (ja) 照明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JP4978436B2 (ja) スクリーン及び投射システム
JP6747132B2 (ja) 透過型スクリーン、背面投射型表示装置
JP5699369B2 (ja) 立体映像表示用の反射スクリーン、立体映像表示システム
CN113009769B (zh) 一种投影屏幕及投影设备
CN1231810C (zh) 投影屏的双凸透镜
JP2018025620A (ja) 透過型スクリーン、映像表示装置
TWM623623U (zh) 複合型反射式投影銀幕(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