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205546U - 一种加氢机用混合式预冷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加氢机用混合式预冷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205546U CN216205546U CN202122460889.XU CN202122460889U CN216205546U CN 216205546 U CN216205546 U CN 216205546U CN 202122460889 U CN202122460889 U CN 202122460889U CN 216205546 U CN216205546 U CN 21620554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joint
- plate
- side unit
- hydrogen
- hole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32—Hydrogen storage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换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加氢机用混合式预冷器,包括换热器芯体、氢气接头、冷却介质接头和封头;所述换热器芯体包括上边板、冷侧单元、热侧单元和下边板,所述冷侧单元包括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一端面设有冲压通道,所述第一隔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隔板叠加设置,所述热侧单元包括氢气侧板和第三隔板,所述氢气侧板设有蚀刻流道,两组以上所述第一隔板与两组以上所述氢气侧板交替叠加后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边板和所述下边板连接,两组以上所述第一隔板、两组以上所述第二隔板和两组以上所述第三隔板交替叠加后的两侧各设置一组所述封头。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氢机用混合式预冷器具有承压能力强的优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换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加氢机用混合式预冷器。
背景技术
公开号为CN111412781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换热板、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和加氢机,一种换热板,包括板本体,板本体上设有流体进口和流体出口,过渡流道设于流体进口和/或流体出口处,过渡流道内设有多个第一凸起;换热流道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过渡流道,或一个过渡流道和流体进口,或流体出口和一个过渡流道连通。通过在过渡流道内设置第一凸起,换热介质进入到过渡流道,经过第一凸起碰撞,使换热介质的温度均匀分布,继而换热介质进入到换热流道进行换热操作,保证了换热时换热介质的温度均匀分布。在流体出口处设置过渡流道,进一步保证从流体出口流出的换热介质的温度均匀分布,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进而提高换热器的承压能力。现有的加氢机用混合式预冷器存在承压能力较弱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承压能力强的加氢机用混合式预冷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加氢机用混合式预冷器,包括换热器芯体、氢气接头、冷却介质接头和封头;
所述换热器芯体包括上边板、冷侧单元、热侧单元和下边板,所述冷侧单元包括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一端面设有冲压通道,所述第一隔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隔板叠加设置,所述热侧单元包括氢气侧板和第三隔板,所述氢气侧板设有蚀刻流道,两组以上所述第一隔板与两组以上所述氢气侧板交替叠加后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边板和所述下边板连接,两组以上所述第一隔板、两组以上所述第二隔板和两组以上所述第三隔板交替叠加后的两侧各设置一组所述封头,所述上边板的一端与所述下边板的一端均与一组所述封头连接,所述上边板的另一端与所述下边板的另一端均与另一组所述封头连接,所述上边板、冷侧单元和热侧单元同轴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分别与所述氢气接头和所述蚀刻流道连通,所述封头、冷侧单元和热侧单元同轴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分别与所述冷却介质接头和所述冲压通道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隔板设有锯齿翅片和直波翅片,所述锯齿翅片和所述直波翅片连通后形成所述冲压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氢气接头包括进气接头和出气接头,所述第一通孔的数量为两个,一个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进气接头连通,另一个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出气接头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冷却介质接头包括冷却介质输入接头和冷却介质输出接头,所述第二通孔的数量为两个,一个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冷却介质输入接头连通,另一个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冷却介质输出接头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蚀刻流道包括第一分流通道,第二分流通道和第三分流通道,所述第一分流通道,第二分流通道和第三分流通道依次连接后的一端与一个所述第一通孔连通,所述第一分流通道,第二分流通道和第三分流通道依次连接后的另一端与另一个所述第一通孔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冷侧单元还包括第一封条,所述第一通孔设置在所述第一封条上,第二通孔设置在封头上。
进一步地,所述上边板和所述下边板均与所述封头焊接,所述氢气接头与所述上边板焊接,所述冷却介质接头与所述封头进行焊接。
进一步地,所述冷侧单元还包括加强筋,所述加强筋设置在所述第一隔板一端面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一种加氢机用混合式预冷器,冷侧单元包括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通过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叠加配合满足承压需要,热侧单元包括氢气侧板和第三隔板,第三隔板和氢气侧板叠加配合从整体上提高了预冷器的承压能力,使其满足产品的设计压力要求,在第一隔板上设置冲压通道,既保证了芯体承压能力,同时也降低了流动阻力,避免通道堵塞。冷却介质通过冷却介质接头和第二通孔流入冲压通道中,氢气通过氢气接头和第一通孔流入冲压通道中,换热器重量较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降低,产品功重比得到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氢机用混合式预冷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氢机用混合式预冷器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冷侧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冷侧单元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冷侧单元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边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下边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侧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侧单元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10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侧单元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换热器芯体; 11、上边板; 111、第一通孔; 12、冷侧单元; 121、第一隔板;1211、冲压通道; 122、第二隔板; 13、热侧单元; 131、氢气侧板; 1311、蚀刻流道; 132、第三隔板; 14、下边板;
2、氢气接头;
3、冷却介质接头;
4、封头; 41、第二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请参照图1至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加氢机用混合式预冷器,包括换热器芯体、氢气接头、冷却介质接头和封头;
所述换热器芯体包括上边板、冷侧单元、热侧单元和下边板,所述冷侧单元包括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一端面设有冲压通道,所述第一隔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隔板叠加设置,所述热侧单元包括氢气侧板和第三隔板,所述氢气侧板设有蚀刻流道,两组以上所述第一隔板与两组以上所述氢气侧板交替叠加后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边板和所述下边板连接,两组以上所述第一隔板、两组以上所述第二隔板和两组以上所述第三隔板交替叠加后的两侧各设置一组所述封头,所述上边板的一端与所述下边板的一端均与一组所述封头连接,所述上边板的另一端与所述下边板的另一端均与另一组所述封头连接,所述上边板、冷侧单元和热侧单元同轴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分别与所述氢气接头和所述蚀刻流道连通,所述封头、冷侧单元和热侧单元同轴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分别与所述冷却介质接头和所述冲压通道连通。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一种加氢机用混合式预冷器,冷侧单元包括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通过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叠加配合满足承压需要,热侧单元包括氢气侧板和第三隔板,第三隔板和氢气侧板叠加配合从整体上提高了预冷器的承压能力,使其满足产品的设计压力要求,在第一隔板上设置冲压通道,既保证了芯体承压能力,同时也降低了流动阻力,避免通道堵塞。冷却介质通过冷却介质接头和第二通孔流入冲压通道中,氢气通过氢气接头和第一通孔流入冲压通道中,换热器重量较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降低,产品功重比得到提高。
在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隔板设有锯齿翅片和直波翅片,所述锯齿翅片和所述直波翅片连通后形成所述冲压通道。
从上述描述可知,锯齿冲压翅片具有分流的性能,保证冷侧介质能够平均分配到每一个通道内,直波冲压翅片能够进一步降低液侧阻力,避免堵塞。
在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氢气接头包括进气接头和出气接头,所述第一通孔的数量为两个,一个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进气接头连通,另一个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出气接头连通。
从上述描述可知,进气接头和出气接头分别用以进出氢气。
在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冷却介质接头包括冷却介质输入接头和冷却介质输出接头,所述第二通孔的数量为两个,一个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冷却介质输入接头连通,另一个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冷却介质输出接头连通。
从上述描述可知,冷却介质输入接头和冷却介质输出接头分别用以进出冷却介质。
在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蚀刻流道包括第一分流通道,第二分流通道和第三分流通道,所述第一分流通道,第二分流通道和第三分流通道依次连接后的一端与一个所述第一通孔连通,所述第一分流通道,第二分流通道和第三分流通道依次连接后的另一端与另一个所述第一通孔连通。
从上述描述可知,第一分流通道,第二分流通道和第三分流通道的分流结构不同,但均起到分流的作用,提高通道内氢气的均匀度。
在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冷侧单元还包括第一封条,所述第一通孔设置在所述第一封条上,第二通孔设置在封头上。
从上述描述可知,第一封条用以避免氢气流入冷侧单元。
在可选实施例中,所述上边板和所述下边板均与所述封头焊接,所述氢气接头与所述上边板焊接,所述冷却介质接头与所述封头进行焊接。
在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冷侧单元还包括加强筋,所述加强筋设置在所述第一隔板一端面上。
请参照图1至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为:
一种加氢机用混合式预冷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器芯体1、氢气接头2、冷却介质接头3和封头4;
所述换热器芯体1包括上边板11、冷侧单元12、热侧单元13和下边板14,所述冷侧单元12包括第一隔板121和第二隔板122,所述第一隔板121一端面设有冲压通道1211,所述第一隔板12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隔板122叠加设置,所述热侧单元13包括氢气侧板131和第三隔板132,所述氢气侧板131设有蚀刻流道1311,两组以上所述第一隔板121与两组以上所述氢气侧板131交替叠加后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边板11和所述下边板14连接,两组以上所述第一隔板121、两组以上所述第二隔板122和两组以上所述第三隔板132交替叠加后的两侧各设置一组所述封头4,所述上边板11的一端与所述下边板14的一端均与一组所述封头4连接,所述上边板11的另一端与所述下边板14的另一端均与另一组所述封头4连接,所述上边板11、冷侧单元12和热侧单元13同轴设有第一通孔111,所述第一通孔111分别与所述氢气接头2和所述蚀刻流道1311连通,所述封头4、冷侧单元12和热侧单元13同轴设有第二通孔41,所述第二通孔41分别与所述冷却介质接头3和所述冲压通道1211连通。
所述第一隔板121设有锯齿翅片和直波翅片,所述锯齿翅片和所述直波翅片连通后形成所述冲压通道1211。所述氢气接头2包括进气接头和出气接头,所述第一通孔111的数量为两个,一个所述第一通孔111与所述进气接头连通,另一个所述第一通孔111与所述出气接头连通。所述冷却介质接头3包括冷却介质输入接头和冷却介质输出接头,所述第二通孔41的数量为两个,一个所述第二通孔41与所述冷却介质输入接头连通,另一个所述第二通孔41与所述冷却介质输出接头连通。所述蚀刻流道1311包括第一分流通道,第二分流通道和第三分流通道,所述第一分流通道,第二分流通道和第三分流通道依次连接后的一端与一个所述第一通孔111连通,所述第一分流通道,第二分流通道和第三分流通道依次连接后的另一端与另一个所述第一通孔111连通。所述冷侧单元12还包括第一封条,所述第一通孔设置在所述第一封条上,第二通孔设置在封头4上。所述上边板11和所述下边板14均与所述封头4焊接,所述氢气接头2与所述上边板11焊接,所述冷却介质接头3与所述封头4进行焊接。所述冷侧单元12还包括加强筋,所述加强筋设置在所述第一隔板121一端面上。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加氢机用混合式预冷器,冷侧单元包括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通过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叠加配合满足承压需要,热侧单元包括氢气侧板和第三隔板,第三隔板和氢气侧板叠加配合从整体上提高了预冷器的承压能力,使其满足产品的设计压力要求,在第一隔板上设置冲压通道,既保证了芯体承压能力,同时也降低了流动阻力,避免通道堵塞。冷却介质通过冷却介质接头和第二通孔流入冲压通道中,氢气通过氢气接头和第一通孔流入冲压通道中,换热器重量较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降低,产品功重比得到提高。锯齿冲压翅片具有分流的性能,保证冷侧介质能够平均分配到每一个通道内,直波冲压翅片能够进一步降低液侧阻力,避免堵塞。进气接头和出气接头分别用以进出氢气。冷却介质输入接头和冷却介质输出接头分别用以进出冷却介质。第一分流通道,第二分流通道和第三分流通道的分流结构不同,但均起到分流的作用,提高通道内氢气的均匀度。第一封条用以避免氢气流入冷侧单元。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加氢机用混合式预冷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器芯体、氢气接头、冷却介质接头和封头;
所述换热器芯体包括上边板、冷侧单元、热侧单元和下边板,所述冷侧单元包括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一端面设有冲压通道,所述第一隔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隔板叠加设置,所述热侧单元包括氢气侧板和第三隔板,所述氢气侧板设有蚀刻流道,两组以上所述第一隔板与两组以上所述氢气侧板交替叠加后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边板和所述下边板连接,两组以上所述第一隔板、两组以上所述第二隔板和两组以上所述第三隔板交替叠加后的两侧各设置一组所述封头,所述上边板的一端与所述下边板的一端均与一组所述封头连接,所述上边板的另一端与所述下边板的另一端均与另一组所述封头连接,所述上边板、冷侧单元和热侧单元同轴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分别与所述氢气接头和所述蚀刻流道连通,所述封头、冷侧单元和热侧单元同轴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分别与所述冷却介质接头和所述冲压通道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氢机用混合式预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设有锯齿翅片和直波翅片,所述锯齿翅片和所述直波翅片连通后形成所述冲压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氢机用混合式预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氢气接头包括进气接头和出气接头,所述第一通孔的数量为两个,一个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进气接头连通,另一个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出气接头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氢机用混合式预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介质接头包括冷却介质输入接头和冷却介质输出接头,所述第二通孔的数量为两个,一个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冷却介质输入接头连通,另一个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冷却介质输出接头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氢机用混合式预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蚀刻流道包括第一分流通道,第二分流通道和第三分流通道,所述第一分流通道,第二分流通道和第三分流通道依次连接后的一端与一个所述第一通孔连通,所述第一分流通道,第二分流通道和第三分流通道依次连接后的另一端与另一个所述第一通孔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氢机用混合式预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侧单元还包括第一封条,所述第一通孔设置在所述第一封条上,第二通孔设置在封头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氢机用混合式预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边板和所述下边板均与所述封头焊接,所述氢气接头与所述上边板焊接,所述冷却介质接头与所述封头进行焊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氢机用混合式预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侧单元还包括加强筋,所述加强筋设置在所述第一隔板一端面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460889.XU CN216205546U (zh) | 2021-10-13 | 2021-10-13 | 一种加氢机用混合式预冷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460889.XU CN216205546U (zh) | 2021-10-13 | 2021-10-13 | 一种加氢机用混合式预冷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205546U true CN216205546U (zh) | 2022-04-05 |
Family
ID=808649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2460889.XU Active CN216205546U (zh) | 2021-10-13 | 2021-10-13 | 一种加氢机用混合式预冷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205546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935108A (zh) * | 2022-05-12 | 2022-08-23 | 高拓微通传热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加氢站用伴冷式高压氢冷器 |
-
2021
- 2021-10-13 CN CN202122460889.XU patent/CN216205546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935108A (zh) * | 2022-05-12 | 2022-08-23 | 高拓微通传热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加氢站用伴冷式高压氢冷器 |
CN114935108B (zh) * | 2022-05-12 | 2024-03-08 | 高拓微通传热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加氢站用伴冷式高压氢冷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690525B (zh) | 一种斜槽交互式缩口通道液冷板 | |
CN207963578U (zh) | 翅片板式换热器 | |
CN104990433A (zh) | 板翅式换热器 | |
WO2024060347A1 (zh) | 板式换热器 | |
CN216205546U (zh) | 一种加氢机用混合式预冷器 | |
CN111412781A (zh) | 一种换热板、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和加氢机 | |
CN202719915U (zh) | 一种新型分流结构的平行流换热器 | |
CN116428894A (zh) | 一种印刷电路板换热器及其集成系统 | |
CN107101517A (zh) | 一种换热组件、具有其的板翅式换热器及制造方法 | |
WO2022007444A1 (zh) | 板管式换热器 | |
CN101696862B (zh) | 一种具有加强结构的全焊接板束 | |
CN112361861A (zh) | 一种多介质换热的储能换热器 | |
CN217788542U (zh) | 动力电池的换热器、电池包及车辆 | |
CN215451538U (zh) | 一种含分流结构的哈弗式口琴管水冷板 | |
CN114688900B (zh) | 一种多模块组合式板翅式换热器 | |
CN102735092B (zh) | 一种新型分流结构的平行流换热器 | |
CN115127377A (zh) | 一种集成高低温热交换器 | |
CN214276614U (zh) | 一种多流程板式换热器 | |
CN210722669U (zh) | 一种电力变压器用片式散热器 | |
CN206787117U (zh) | 一种干式蒸发器 | |
CN217844862U (zh) | 集成高低温热交换器 | |
CN220818668U (zh) | 一种双系统板式换热器 | |
CN216205545U (zh) | 一种加氢机用混合式预冷器换热器芯体 | |
CN206399253U (zh) | 紧凑型立式板式空冷系统 | |
CN214891965U (zh) | 一种新型一体式双排微通道扁管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