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205421U - 换热器 - Google Patents

换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205421U
CN216205421U CN202122411056.4U CN202122411056U CN216205421U CN 216205421 U CN216205421 U CN 216205421U CN 202122411056 U CN202122411056 U CN 202122411056U CN 216205421 U CN216205421 U CN 2162054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
exchange tube
row
section
sectio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41105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新华
左景棉
黄正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Arlcho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Arlcho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Arlcho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Arlcho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41105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2054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2054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2054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旨在给出一种技术构思不同的换热器。换热器,包括冷凝管、喷淋管、均风装置和降温降噪填料,冷凝管包括上下排列以供喷淋水布置形成水膜的多个横置的换热管段及把两个换热管段串连起来的连接段,喷淋管设在冷凝管正上方,往冷凝管淋水,所述的多个换热管段有至少两排,各排换热管段横向并排,其中至少一个连接段系从一排的一个换热管段横跨至另一排的一个换热管段,从而把分属两排的这两个换热管段串连起来;所述喷淋管相应地有至少两条,分别设在各排换热管段的正上方进行淋水。本实用新型则采用不同的技术构思,由两条喷淋管分别对同一个冷凝管的两排换热管段进行喷淋。

Description

换热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设备,尤其是换热器。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CN105466246B公开了换热器的换热管有多层换热管段,多层换热管段以上下相邻两个换热管段相距1~3mm的方式上下紧密排列以形成连续水膜,设置第一弯管段连接顶层换热管段与第二层换热管段二者右端,设置第二弯管段连接第二层换热管段与第三层换热管段二者左端,按此方式继续设置更多的弯管段直至接好这些换热管段的两端。该多层换热管段正上方设有一条喷淋直管,该喷淋直管往下对多层换热管段进行喷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给出一种技术构思不同的换热器。
换热器,包括换热管和喷淋管,换热管包括上下排列以供喷淋水布置形成水膜的多个横置的换热管段及把两个换热管段串连起来的连接段,喷淋管设在换热管正上方,往换热管淋水,所述的多个换热管段有至少两排,各排换热管段横向并排,其中至少一个连接段系从一排的一个换热管段横跨至另一排的一个换热管段,从而把分属两排的这两个换热管段串连起来;所述喷淋管相应地有至少两条,分别设在各排换热管段的正上方进行淋水。
进一步地,所述换热管为盘管,盘绕形成横向并排的两排所述的多个换热管段及连接段,具体地,第一排的一个换热管段的第一端经第一端连接段转向横跨连接第二排的一个换热管段的第一端,第二排的该换热管段的第二端经第二端连接段转向横跨连接第一排的后一个换热管段的第二端,以此循环盘绕形成横向并排的两排所述的多个换热管段及连接段。
进一步地,换热器的结构包括下述(一)、(二)当中的一种:(一)、第一排的所述一个换热管段和第一排的所述后一个换热管段都是水平的,第二排的该换热管段是倾斜的,其第一端等高于第一排的所述一个换热管段而第二端等高于第一排的所述后一个换热管段,相应地,第一端连接段和第二端连接段相应地进行水平连接;(二)、第一排的所述一个换热管段、第一排的所述后一个换热管段、第二排的所述一个换热管段都是水平的;所述第一端连接段倾斜设置,第一端连接段的与第一排的所述一个换热管段连接的连接端等高于该换热管段,第一端连接段的与第二排的所述一个换热管段连接的连接端等高于该换热管段,第二端连接段的与第二排的一个换热管段连接的连接端等高于该换热管段,第二端连接段的与第一排的所述后一个换热管段连接的连接端等高于该换热管段。
进一步地,全部连接段和/或换热管段的横截面都为圆形或椭圆形,所述椭圆形高度大于宽度。
进一步地,本换热管具体由一根管盘旋而成。
进一步地,同一排连接段当中上下相邻的两个连接段相距3~5mm,且/或一排换热管段当中上下相邻的两个换热管段相距1~3mm。
进一步地,包括对整排连接管段进行竖向限位的限位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喷淋管为横置的直管,各条喷淋直管分别设在各排换热管段的正上方,分别对准各排换热管段进行淋水。
进一步地,换热管的正下方设有填料以承接从换热管侧壁落下的喷淋水;包括风机,其往换热管吹风/抽风以带走换热管表面的热蒸汽;包括进气总管和出液总管,二者分别连接全部的换热管,
进一步地,本换热器为蒸发式冷凝系统所用的冷凝器,所述换热管为蒸发式冷凝系统所用的冷凝管。
进一步地,还包括驳接管,其两端分别连接所述两条喷淋管,位于所述连接段的正上方,底部开设有喷淋孔对连接段进行淋水。
进一步地,所述的换热管有多排,所述的喷淋管相应地也有多排。
现有技术常规思路是一段喷淋管对一个换热管进行喷淋,而本实用新型则采用不同的技术构思,由两条喷淋管分别对同一个换热管的两排换热管段进行喷淋。针对本换热器的换热管所作出的改变,相应地调整了喷淋管的布局设置,用两条喷淋管分别对同一个换热管的两排换热管段进行喷淋。
附图说明
图1是换热器正视角偏右的立体视图;
图2是各排换热管的俯视图;
图3是一个换热管的右视角偏正视角的立体视图;
图4是换热器的正视图(隐藏了外壳、进气总管、出液总管);
图5是第一排首换热管段横截面的示意图;
图6是换热管的立体视图;
图7是非优选的换热管的立体视图;
图8是非优选的换热器的立体视图;
图9是另一种优选的换热管的立体视图;
图中:1、喷淋机构;2、冷凝机构;3、填料;4、主水管;5、进气排管;6、出液排管;7、冷凝管;10、第一排首换热管段;11、第一端连接段;12、第二排首换热管段;13、固定条;14、第二端连接段;15、第一排首换热管段的右端;16、第二排首换热管段的右端;17、第二排首换热管段的左端;18、第一排次换热管段的左端;20、第一喷淋直管;21、第二喷淋直管;22、进气总管;23、出液总管;24、第一排次换热管段;25、驳接管;30、第一换热直管;31、第一弯曲连接段;32、第二换热直管;33、第二弯曲连接段;34、第三换热直管;35、第三弯曲连接段;36、第四换热直管;37、第四弯曲连接段。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创造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换热器为中央空调系统所用的冷凝器,冷凝器的单个冷凝管作为换热管,系由一根处处等径的圆管盘旋而成,焊点少并且减小冷凝管体积。如图6所示,该盘管从顶端开始水平向右伸出形成水平的第一排首换热管段10,第一排首换热管段的右端15水平转向形成水平的第一端连接段11,随后向左下倾斜延伸形成倾斜的第二排首换热管段12,第二排首换热管段的右端16等高于第一排首换热管段10;然后第二排首换热管段的左端17水平转向形成水平的第二端连接段14,然后在第一排首换热管段10的正下方水平向右延伸形成与第一排首换热管段10以相距2mm(可以为1~3mm)的方式紧密排列的第一排次换热管段24,第一排次换热管段24等高于第二排首换热管段的左端17,以此循环盘绕形成横向并排的两排多个换热管段及连接段。各第一端连接段11上下排列,同一排第一端连接段11当中上下相邻的两个第一端连接段11相距4mm(可以为3~5mm);各第二端连接段按第一端连接段的方式排列,第一端连接段11和第二端连接段12都是弧形的。如图3所示,设有两个固定条13作为限位装置,分别对整排第一端连接段11和第二端连接段14二者进行竖向限位。如图5所示,第一排首换热管段10和第二排首换热管段12二者都被压制成扁管(也可以不压制,继续采用圆管来盘绕),扁管的横截面高度大于宽度。第一端连接段11、第二端连接段14可以改为采用扁管来盘绕。
如图2和图3所示,多个上述冷凝管7在横向上有排,这些冷凝管7前方设有进气总管22和出液总管23连接每一个冷凝管7,进气总管22上设有进气排管5,出液总管23上设有出液排管6(图中未画出出液排管6,可见图4),这些部件共同组成冷凝机构2。如图1所示,冷凝机构2上方设有喷淋机构1而下方设有填料3,喷淋机构1包括主水管4,如图4所示,主水管4的下方设有横向并排的多条喷淋直管,这些喷淋直管分别连接主水管4,以第一喷淋直管20和第二喷淋直管21为例,第一喷淋直管20以横置的方式设在一个冷凝管7的第一排首换热管段10的正上方对准第一首换热管段10,第二喷淋直管21以横置的方式设在同一个冷凝管7的第二排首换热管段12的正上方对准第二首换热管段12,两条喷淋直管20、21底部开设有喷淋孔。见图2~图4,工作过程如下:气态的高温制冷剂经进气排管5进入冷凝管7,主水管4经第一、第二两条喷淋直管20、21分别对第一、第二两排首换热管段10、12进行淋水冷却冷凝管7内的制冷制,由于该冷凝管7的同一排的全部换热管段皆上下紧密排列,故喷淋水就会在各排换热管段的外侧壁布置形成连续水膜与这些换热管段进行高效换热快速带走冷凝管7内的制冷制的热量,冷却后的制冷剂变成液态从出液排管6流出,部分喷淋水吸收了制冷剂的热量后会产生热蒸汽,换热管表面的热蒸汽由冷凝风机抽风/吹风强制排出冷凝器,而未变成热蒸汽的喷淋水从冷凝管7外侧壁往下流动到填料3内被气流降温。
在图6的基础上可以改成如下非优选方案:单个冷凝管7改为由第一、第二两排横置的换热管段10、12及相应的连接段拼接而成,即:第一排首换热管段10右端作为其第一端,经第一端连接段11转向横跨连接第二排首换热管段的作为其第一端的右端16,第二排首换热管段的左端17作为其第二端,经第二端连接段14转向横跨连接第一排次换热管段24的作为其第二端的左端18,第二端连接段14就把分属两排的这两个换热管段以串连的方式水平连接起来了,以此循环盘绕形成横向并排的两排多个换热管段及连接段。
非优选地,如图7所示,单个冷凝管7可以改为四排,盘管向右横向伸出形成第一换热直管30,横向转弯形成第一弯曲连接段31,再向左横向延伸形成第二换热直管32,横向转弯形成第二弯曲连接段33,接下来向右横向延伸形成第三换热直管34,横向转弯形成第三弯曲连接段35,然后向左下倾斜延伸形成第四换热直管36,横向转弯到第一换热直管30的左端的正下方形成第四弯曲连接段37,以此循环盘绕形成横向并排的四排多个换热管段及连接段。
非优选地,如图8所示,第一、第二两条喷淋直管20、21改为横卧的环形管,环形管包括两条直管20、21和两个弧形的驳接管25,两条直管20、21分别设在同一个冷凝管7的第一排首换热管段10和第二排首换热管段12二者的正上方,底部分别开设有喷淋孔进行淋水;两个驳接管25分别在第一端连接段11、第二端连接段14二者的正上方,底部分别开设有喷淋孔进行淋水。
非优选地,本实用新型给出的冷凝管7可以用在封闭式冷却塔上。
在图6的基础上,可以改成如图9所示,所述换热管段改成都是水平的,所述第一端连接段倾斜设置,第二端连接段水平设置,第一端连接段的与第一排的所述一个换热管段连接的连接端等高于该换热管段,第一端连接段的与第二排的所述一个换热管段连接的连接端等高于该换热管段,第二端连接段的与第二排的一个换热管段连接的连接端等高于该换热管段,第二端连接段的与第一排的所述后一个换热管段连接的连接端等高于该换热管段。
如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创造的实施方式,不以此限定专利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创造的基础上作出非实质性的变化或替换,仍落入专利保护范围。

Claims (12)

1.换热器,包括换热管和喷淋管,换热管包括上下排列以供喷淋水布置形成水膜的多个横置的换热管段及把两个换热管段串连起来的连接段,喷淋管设在换热管正上方,往换热管淋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个换热管段有至少两排,各排换热管段横向并排,其中至少一个连接段系从一排的一个换热管段横跨至另一排的一个换热管段,从而把分属两排的这两个换热管段串连起来;所述喷淋管相应地有至少两条,分别设在各排换热管段的正上方进行淋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为盘管,盘绕形成横向并排的两排所述的多个换热管段及连接段,具体地,第一排的一个换热管段的第一端经第一端连接段转向横跨连接第二排的一个换热管段的第一端,第二排的该换热管段的第二端经第二端连接段转向横跨连接第一排的后一个换热管段的第二端,以此循环盘绕形成横向并排的两排所述的多个换热管段及连接段。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换热器的结构包括下述(一)、(二)当中的一种:
(一)、第一排的所述一个换热管段和第一排的所述后一个换热管段都是水平的,第二排的该换热管段是倾斜的,其第一端等高于第一排的所述一个换热管段而第二端等高于第一排的所述后一个换热管段,相应地,第一端连接段和第二端连接段相应地进行水平连接;
(二)、第一排的所述一个换热管段、第一排的所述后一个换热管段、第二排的所述一个换热管段都是水平的;所述第一端连接段倾斜设置,第一端连接段的与第一排的所述一个换热管段连接的连接端等高于该换热管段,第一端连接段的与第二排的所述一个换热管段连接的连接端等高于该换热管段,第二端连接段的与第二排的一个换热管段连接的连接端等高于该换热管段,第二端连接段的与第一排的所述后一个换热管段连接的连接端等高于该换热管段。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全部连接段和/或换热管段的横截面都为圆形或椭圆形,所述椭圆形高度大于宽度。
5.如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本换热管具体由一根管盘旋而成。
6.如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同一排连接段当中上下相邻的两个连接段相距3~5mm,且/或一排换热管段当中上下相邻的两个换热管段相距1~3mm。
7.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对整排连接管段进行竖向限位的限位装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管为横置的直管,各条喷淋直管分别设在各排换热管段的正上方,分别对准各排换热管段进行淋水。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换热管的正下方设有填料以承接从换热管侧壁落下的喷淋水;包括风机,其往换热管吹风/抽风以带走换热管表面的热蒸汽;包括进气总管和出液总管,二者分别连接全部的换热管。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本换热器为蒸发式冷凝系统所用的冷凝器,所述换热管为蒸发式冷凝系统所用的冷凝管。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驳接管,其两端分别连接所述两条喷淋管,位于所述连接段的正上方,底部开设有喷淋孔对连接段进行淋水。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热管有多排,所述的喷淋管相应地也有多排。
CN202122411056.4U 2021-09-30 2021-09-30 换热器 Active CN2162054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11056.4U CN216205421U (zh) 2021-09-30 2021-09-30 换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11056.4U CN216205421U (zh) 2021-09-30 2021-09-30 换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205421U true CN216205421U (zh) 2022-04-05

Family

ID=808610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411056.4U Active CN216205421U (zh) 2021-09-30 2021-09-30 换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20542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90608A (zh) * 2021-09-30 2021-12-14 广州爱高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换热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90608A (zh) * 2021-09-30 2021-12-14 广州爱高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换热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05200776B2 (en) Densified heat transfer tube bundle
AU2017245328A1 (en) Indirect heat exchanger
US11150037B2 (en) Heat exchange apparatus
CN216205421U (zh) 换热器
KR101384758B1 (ko) 열교환기
CN204717949U (zh) 一种带通道蒸发式冷凝器的直膨空调机组
CN216205504U (zh) 换热管和换热器
CN113790608A (zh) 换热器
CN105823353A (zh) 一种高效冷凝器
CN113819772A (zh) 换热管和换热器
CN208312769U (zh) 一种空调专用管翅式换热器
CN102022870B (zh) 一种提高螺杆机组过冷度的方法及采用该方法的螺杆机组
CN115615054B (zh) 一种降幕式冷凝器
CN212274155U (zh) 一种用于纺织空调的换热器机构
JP2003222436A (ja) ヒートポンプ型空調用熱交換器
CN215176194U (zh) 一种简便组合成型的蒸发器
CN215765875U (zh) 一种冷凝器
CN104596005A (zh) 节水型填料裹管式蒸发冷却空调系统
CN220541424U (zh) 一种用于冷凝器的散热器
CN212390656U (zh) 一种高效换热的冷凝器及其热管机、热管空调一体机
CN219735468U (zh) 换热器组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20624470U (zh) 蒸发式冷凝器及机组
CN212362511U (zh) 换热器及水冷机组
CN218915472U (zh) 一种管路蒸发式冷凝盘管及蒸发式冷凝器
CN205957542U (zh) 一种蒸发器装置及包含该蒸发器装置的制冷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