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203525U - 新型集成柴火灶 - Google Patents

新型集成柴火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203525U
CN216203525U CN202122195057.XU CN202122195057U CN216203525U CN 216203525 U CN216203525 U CN 216203525U CN 202122195057 U CN202122195057 U CN 202122195057U CN 216203525 U CN216203525 U CN 2162035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sing
smoke
purification
firewood
cigaret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19505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生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shan Boyi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shan Boyi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shan Boyi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shan Boyi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19505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2035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2035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2035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olid-Fuel Combus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柴火灶领域的新型集成柴火灶,包括第一机壳、第二机壳和第三机壳。第一机壳和第二机壳之间进行内部导通连接,第一机壳的侧面设有出烟口,第一机壳的内部的烟风机,烟风机包括进烟端和出风端,出烟口与出烟端之间形成出烟通道。第二机壳的内部设置有净化降温室,净化降温室的端面设有与第二机壳内部导通的净化烟口,净化烟口与进烟端形成进烟通道。第一机壳内的燃烧室与净化降温室的之间设有内部导通的引烟管,引烟管的内部形成引烟通道。燃烧室的顶面设有与第一机壳内部导通的燃烧通孔,燃烧通孔设有与燃烧通孔配合的锅,第三机壳的顶面设置有暖菜宝。即可使柴火灶集净化、降温、排烟、炒菜和热菜功能于一体。

Description

新型集成柴火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柴火灶领域,具体涉及新型集成柴火灶。
背景技术
现代的常规的炉灶在使用时,燃料是从下面点火,燃烧是从下向上进行的,因为热量容易从下向上传导。但是这样燃料消耗就很快,而且容易冲起大量的烟灰。灶炉膛小,炉口大,再加上气流的作用,燃烧产生的炉灰易飞出炉膛,因此在使用过程中灰尘极多,而且还有呛人的浓烟。
现有的柴火灶存在的缺陷有1)不含有净化功能;2)不含有降温功能;3)排烟功能不完善;4)炒菜和热菜功能不完善;5)净化、降温、排烟、炒菜和热菜功能不集于一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以上缺陷,提供新型集成柴火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
新型集成柴火灶,包括第一机壳、第二机壳和第三机壳,第一机壳、第二机壳和第三机壳依次连接安装为一体,第一机壳和第二机壳之间进行内部导通连接,第一机壳的侧面设有出烟口,第一机壳的内部设置有燃火部和烟风机,烟风机安装在第一机壳的内壁,燃火部安装在烟风机的侧部,烟风机包括进烟端和出风端,出烟口与出烟端之间形成出烟通道,第二机壳的内部设置有净化降温室,净化降温室的端面设有与第二机壳内部导通的净化烟口,净化烟口与进烟端形成进烟通道,净化降温室的内部设有净化降温网,燃火部包括燃烧室和放柴口,放柴口安装在燃烧室的底部,燃烧室与净化降温室的之间设有内部导通的引烟管,引烟管的内部形成引烟通道,引烟管连接固定安装在第一机壳与第二机壳的内部,燃烧室的顶面设有与第一机壳内部导通的燃烧通孔,燃烧通孔设有与燃烧通孔配合的锅,第三机壳的顶面设置有暖菜宝。
上述说明中,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锅由铁构成。
上述说明中,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机壳的侧面设有电源连接线,暖菜宝和烟风机均与电源连接线进行电性连接。
上述说明中,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烟风机为正装或反装于一体的烟风机构成。
本实用新型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如下:新型集成柴火灶,包括第一机壳、第二机壳和第三机壳。第一机壳和第二机壳之间进行内部导通连接,第一机壳的侧面设有出烟口,第一机壳的内部的烟风机,烟风机包括进烟端和出风端,出烟口与出烟端之间形成出烟通道。即可确保柴火灶有排烟功能。第二机壳的内部设置有净化降温室,即可确保柴火灶有净化、降温和除炭功能。净化降温室的端面设有与第二机壳内部导通的净化烟口,净化烟口与进烟端形成进烟通道。第一机壳内的燃烧室与净化降温室的之间设有内部导通的引烟管,引烟管的内部形成引烟通道,引烟管连接固定安装在第一机壳与第二机壳的内部。燃烧室的顶面设有与第一机壳内部导通的燃烧通孔,燃烧通孔设有与燃烧通孔配合的锅,第三机壳的顶面设置有暖菜宝,即可确保柴火灶有热菜功能。即可使柴火灶集净化除炭、降温、排烟、炒菜和热菜功能于一体,成为居家常备优选火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部示意图;
图中1为放柴口,2为燃烧室,3为锅,4为暖菜宝,5为净化降温网,6为烟风机,第一机壳为7,第二机壳为8,第三机壳为9。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请参阅图1-2,其具体实施的新型集成柴火灶,包括第一机壳7、第二机壳8和第三机壳9,第一机壳7、第二机壳8和第三机壳9依次连接安装为一体,第三机壳9的顶面设置有暖菜宝4,机壳的侧面设有电源连接线,暖菜宝4和烟风机均与电源连接线进行电性连接。
第一机壳7和第二机壳8之间进行内部导通连接,第一机壳7的侧面设有出烟口,第一机壳7的内部设置有燃火部和烟风机,烟风机6安装在第一机壳7的内壁,烟风机安装在第一机壳7的内壁,6,烟风机6为正装或反装于一体的烟风机6构成。燃火部安装在烟风机6的侧部,烟风机6包括进烟端和出风端,出烟口与出烟端之间形成出烟通道。
第二机壳8的内部设置有净化降温室,净化降温室的端面设有与第二机壳8内部导通的净化烟口,净化烟口与进烟端形成进烟通道,净化降温室的内部设有净化降温网5,燃火部包括燃烧室2和放柴口1,放柴口1安装在燃烧室2的底部,燃烧室2与净化降温室的之间设有内部导通的引烟管,引烟管的内部形成引烟通道,引烟管连接固定安装在第一机壳7与第二机壳8的内部,燃烧室2的顶面设有与第一机壳7内部导通的燃烧通孔,燃烧通孔设有与燃烧通孔配合的锅3,锅3由铁构成。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即为当烟风机6正装时,将柴火放入放柴口1进行燃烧,锅3会产生蒸汽,蒸汽上升加热暖菜宝4上的菜。锅3与第一机壳7形成封闭空间,柴火燃烧产生的烟炭即可进入引烟通道,烟炭再被引入到净化降温室上的净化降温网5进行净化除炭过滤和降温,烟炭便由烟风机6吸入进烟通道,最后经过烟风机6排出出烟通道,最后排出至出烟口。当烟风机6反装时,烟风机6吸入大量的常温风稀释了柴火排出来的烟,起到柴火灶内的降温作用。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4)

1.新型集成柴火灶,包括第一机壳、第二机壳和第三机壳,第一机壳、第二机壳和第三机壳依次连接安装为一体,其特征在于,第一机壳和第二机壳之间进行内部导通连接,第一机壳的侧面设有出烟口,第一机壳的内部设置有燃火部和烟风机,烟风机安装在第一机壳的内壁,燃火部安装在烟风机的侧部,烟风机包括进烟端和出风端,出烟口与出烟端之间形成出烟通道,第二机壳的内部设置有净化降温室,净化降温室的端面设有与第二机壳内部导通的净化烟口,净化烟口与进烟端形成进烟通道,净化降温室的内部设有净化降温网,燃火部包括燃烧室和放柴口,放柴口安装在燃烧室的底部,燃烧室与净化降温室的之间设有内部导通的引烟管,引烟管的内部形成引烟通道,引烟管连接固定安装在第一机壳与第二机壳的内部,燃烧室的顶面设有与第一机壳内部导通的燃烧通孔,燃烧通孔设有与燃烧通孔配合的锅,第三机壳的顶面设置有暖菜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集成柴火灶,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由铁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集成柴火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的侧面设有电源连接线,暖菜宝和烟风机均与电源连接线进行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集成柴火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烟风机可正装或反装。
CN202122195057.XU 2021-09-11 2021-09-11 新型集成柴火灶 Active CN2162035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195057.XU CN216203525U (zh) 2021-09-11 2021-09-11 新型集成柴火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195057.XU CN216203525U (zh) 2021-09-11 2021-09-11 新型集成柴火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203525U true CN216203525U (zh) 2022-04-05

Family

ID=809187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195057.XU Active CN216203525U (zh) 2021-09-11 2021-09-11 新型集成柴火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20352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203525U (zh) 新型集成柴火灶
CN210688331U (zh) 一种带有防火保护装置的集成灶
CN204693501U (zh) 两次反烧三燃烧室气化炊暖两用炉
KR100787863B1 (ko) 벽난로
CN211290277U (zh) 一种取暖器的排烟装置
CN204806484U (zh) 一种带节能器的集成灶
CN213577661U (zh) 一种节能集成灶
CN210345536U (zh) 一种新型节能高效采暖炉
CN219264361U (zh) 一种集成柴火灶
CN217274264U (zh) 空气循环式无尘火炉
CN101799176A (zh) 一种多功能高效炉灶
CN106610030A (zh) 多功能小型采暖炉
CN205156038U (zh) 多功能小型采暖炉
CN204611841U (zh) 一种二次燃烧采暖炉
CN219564889U (zh) 一种能集中排废气的降噪燃油灶
CN217653894U (zh) 一种油烟净化炒菜炉
CN109611894B (zh) 一种燃气加热装置
CN217274266U (zh) 循环式高效节能柴火炉
CN213577574U (zh) 一种节能环保型柴火炉
CN209978101U (zh) 一种新型微电脑柴电一体化柴锅灶
CN217154218U (zh) 新型洁净煤燃烧炉
CN218442420U (zh) 一种多功能节能灶
CN212390349U (zh) 侧面下排烟的生物质燃烧炉
CN212777469U (zh) 一种家用采暖炉
CN214370929U (zh) 一种具有保温功能的内循环式燃烧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