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93977U - 智能支座及包括其的桥梁质量监控系统 - Google Patents

智能支座及包括其的桥梁质量监控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193977U
CN216193977U CN202121475467.3U CN202121475467U CN216193977U CN 216193977 U CN216193977 U CN 216193977U CN 202121475467 U CN202121475467 U CN 202121475467U CN 216193977 U CN216193977 U CN 2161939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plate
sensor
upper support
connecting rod
enco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47546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炯
苏伟
赵前程
徐瑞祥
孙大斌
李晓明
刘驰
秦倞
白鸿国
阴敬甲
张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Shidai Xuanniao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engze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Hebei Huake Vibration Reduction And Isol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 ltd
Peki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Shidai Xuanniao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engze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Hebei Huake Vibration Reduction And Isol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 ltd
Peki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Shidai Xuanniao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engze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Hebei Huake Vibration Reduction And Isol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 ltd, Peki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Beijing Shidai Xuanniao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1939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1939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sting Of Devices, Machine Parts, Or Other Structur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支座及包括其的桥梁质量监控系统,智能支座包括上支座板、球冠衬板和下支座板,所述下支座板包括滑座和底座,所述上支座板和所述底座之间设置有位移测量组件,所述支座上设置转角传感器。本实用新型以上方案中的智能支座能够自我监测,实时监控支座的工作状态,包括:竖向承载力传感器检测的竖向承载压力、位移测量组件检测的水平位移以及转角传感器检测的转角等数据。当智能支座采集到上述状态数据后,可以统一发送给监控主机以供监控主机对支座是否异常进行判定,从而能够及时发现支座所存在的问题。

Description

智能支座及包括其的桥梁质量监控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支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支座及包括其的桥梁质量监控系统。
背景技术
在桥梁结构中,通常需要在桥梁梁体和墩台之间安装支座。支座的安装可以使桥梁的实际受力情况符合设计要求,并保证桥梁和墩台尽可能不受损伤。要达到上述目的,要求支座具有足够的竖向刚度和强度,能够将桥梁梁体的全部载荷可靠地传递到墩台上,并同时承受由载荷作用引起的桥跨结构端部的水平位移、转角和变形,减轻和缓解墩台承受的震动、适应因为温度、湿度变化引起的水平位移、转角和变形。
目前使用非常广泛的球型支座主要由上支座板、下支座板和球冠衬板组成。球型支座的水平位移是由上支座板与球冠衬板上的平面板之间的滑动来实现的,球型支座的转角是通过球冠衬板与下支座板的球面滑动来实现的。而上支座板承受的竖向压力直接通过球冠衬板、下支座板向下传递。
而现有技术中,很多支座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问题,例如支座转角超过设计值位移、转动功能丧失、承载功能部分丧失等。上述问题的出现,导致了支座某些功能的丧失或支座功能的全部丧失,支座出现上述问题就必须要及时纠正。而支座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其所处位置恶劣(空间狭小、距离地面很高等),很难做到检查到位。由于人工检测不及时,支座可能是在故障情况下工作,将给桥梁带来危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旨在提供一种智能支座及包括其的桥梁质量监控系统,使支座具有自我监控功能,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支座所存在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支座,包括上支座板、球冠衬板、下支座板、至少一个位移测量组件、竖向承载力传感器和转角传感器,其中:
至少一个所述位移测量组件用于测量所述上支座板和所述下支座板的相对位移;
所述竖向承载力传感器用于测量支座所承受的竖向压力;
所述转角传感器用于测量所述支座的倾角。
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中的智能支座,所述下支座板包括滑座和底座;其中:
所述底座上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填充膏状物质,所述空腔适于所述滑座嵌入且所述滑座与所述空腔密封连接,所述空腔的侧壁上开设有传感器接口;
所述竖向承载力传感器密封地设置于所述传感器接口处;竖向压力经所述上支座板和所述球冠衬板后传递至所述滑座,所述滑座挤压所述膏状物质,所述竖向承载力传感器检测所述膏状物质受到的挤压力以得到所述竖向压力。
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中的智能支座,每一所述位移测量组件包括连接杆和编码器:
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固定于所述下支座板上;所述编码器与所述连接杆的第二端转动连接,且与所述上支座板抵接,所述编码器跟随所述上支座板的移动而滚动以测量所述上支座板与所述下支座板的相对位移;或者,所述连接杆的第一端固定于所述上支座板上;所述编码器与所述连接杆的第二端转动连接,且与所述下支座板抵接,所述编码器跟随所述下支座板的移动而滚动以测量所述上支座板与所述下支座板的相对位移;所述转角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支座上,用于测量所述支座的倾角。
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中的智能支座,每一所述位移测量组件中:
所述连接杆的第一端固定于所述下支座板上时,所述连接杆的第一端固定于所述下支座板的内表面或者侧面,所述下支座板的内表面为朝向所述上支座板的一侧表面;所述编码器与所述上支座板的内表面抵接,所述上支座板的内表面为朝向所述下支座板的一侧表面;
所述连接杆的第一端固定于所述上支座板上时,所述连接杆的第一端固定于所述上支座板的内表面或侧面;所述编码器与所述下支座板的内表面抵接。
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中的智能支座,每一所述位移测量组件中还包括弹性元件:
所述连接杆的第一端固定于所述下支座板上时,所述弹性元件相对设置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连接杆和所述下支座板的内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连接杆的第一端固定于所述上支座板上时,所述弹性元件相对设置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连接杆和所述上支座板的内表面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中的智能支座,还包括第一地震传感器和/ 或第二地震传感器,其中:
所述第一地震传感器设置于所述下支座板上,用于测量所述下支座板的振动频率和振动幅度;
所述第二地震传感器设置于所述上支座板上,用于测量所述上支座板的振动频率和振动幅度。
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中的智能支座,还包括密封组件:
所述密封组件设置于所述空腔与所述滑座底部相接触的边缘处。
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中的智能支座,所述密封组件包括由内而外依次嵌套连接的内密封圈、中间密封圈和外密封圈;其中,所述内密封圈和所述外密封圈为硬质密封材料制备得到;所述中间密封圈为弹性材料制备得到。
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桥梁质量监控系统,包括监控主机和以上任一项所述的智能支座:
所述监控主机接收所述智能支座中竖向承载力传感器发送的支座的竖向压力;所述监控主机接收所述智能支座中编码器发送的上支座板和底座之间的相对位移;所述监控主机接收所述智能支座中转角传感器发送的支座的倾角;
所述监控主机根据所述竖向压力、所述相对位移和所述倾角判断所述智能支座是否存在异常。
可选地,上述的桥梁质量监控系统中:所述监控主机接收所述智能支座中第一地震传感器发送的底座的振动频率和振动幅度,以及第二地震传感器发送的上支座板的振动频率和振动幅度;
所述监控主机根据所述底座的振动频率和振动幅度确定地震波的振动频率和振动幅度;所述监控主机根据所述底座以及所述上支座板的振动频率和振动幅度确定所述智能支座的减隔震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支座及包括其的桥梁质量监控系统,其中的智能支座能够自我监测,实时监控支座的工作状态,包括:竖向承载压力、水平位移、转角等数据。当智能支座采集到上述状态数据后,可以统一发送给监控主机以供监控主机对支座是否异常进行判定,从而能够及时发现支座和桥梁所存在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具有智能支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密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a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密封组件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3b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密封组件受到膏状物质挤压后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桥梁质量监控系统的结构框图。
其中的附图标记为:
101-上支座板;102-球冠衬板的平面板;103-球冠衬板;104-球冠衬板的球面板;105-滑座;106-膏状物质;107-底座;108-竖向承载力传感器;109-传感器接口;110-密封组件;111-内密封圈;112-中间密封圈; 113-外密封圈;201-连接杆;202-编码器;204-弹性元件;301-转角传感器;303-第二地震传感器;401-智能支座;402-监控主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组件必需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其中,术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为两个不同的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组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支座,如图1所示,包括上支座板101、球冠衬板103和下支座板,球冠衬板的平面板102与上支座板101相接,球冠衬板的球面板104与下支座板相接,还包括至少一个位移测量组件、竖向承载力传感器和转角传感器,其中:至少一个所述位移测量组件用于测量所述上支座板和所述下支座板的相对位移;所述竖向承载力传感器用于测量支座所承受的竖向压力;所述转角传感器用于测量所述支座的倾角。以上方案中的智能支座能够自我监测,实时监控支座的工作状态,包括:竖向承载力传感器检测的竖向承载压力、位移测量组件检测的水平位移以及转角传感器检测的转角等数据。当智能支座采集到上述状态数据后,可以统一发送给监控主机以供监控主机对支座是否异常进行判定,从而能够及时发现支座所存在的问题。
具体地,作为一种可以实现的方式,如图所示,所述下支座板包括滑座105和底座107;所述上支座板101和所述底座107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位移测量组件,上述智能支座中还包括转角传感器301。其中:所述底座107上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填充膏状物质106,所述空腔适于所述滑座105嵌入且所述滑座105与所述空腔密封连接,所述空腔的侧壁上开设有传感器接口109;竖向承载力传感器108密封地设置于所述传感器接口109处;竖向压力经所述上支座板101和所述球冠衬板103后传递至所述滑座105,所述滑座105挤压所述膏状物质106,所述竖向承载力传感器 108检测所述膏状物质106受到的挤压力以得到所述竖向压力。此外,也可以通过诸如压力开关等测量方式检测竖向压力。
作为一种可以实现的方式,每一所述位移测量组件包括连接杆201和编码器202;如图所示,所述连接杆201的第一端固定于所述底座107上,固定方式可以选在焊接、螺栓拧紧固定连接等方式,所述编码器202与所述连接杆201的第二端转动连接,且与所述上支座板101抵接,所述编码器202跟随所述上支座板101的移动而滚动以测量所述上支座板101与所述底座107的相对位移;对于不同的位移测量组件来说,其编码器可以分别测量不同方向的位移,即编码器的滚动方向不同可测量上支座板与下支座板不同方向上的相对位移。另外,位移测量组件的设置方式也可以反过来,即所述连接杆201的第一端固定于所述上支座板101上,固定方式可以选在焊接、螺栓拧紧固定连接等方式,所述编码器202与所述连接杆201 的第二端转动连接,且与所述底座107抵接,所述编码器202跟随所述底座107的移动而滚动以测量所述上支座板101与所述底座107的相对位移。除此之外,也可以通过诸如拉杆式位移传感器等方式测量上下支座板之间的相对位移。
作为一种可以实现的方式,所述转角传感器301,设置于所述支座上,用于测量所述支座的倾角。所述转角传感器301可采用市面上销售的倾角传感器来实现,优选地,本方案中选择陀螺仪作为所述转角传感器301。
在实际应用时,所述转角传感器301可以设置于所述上支座板101上,所述转角传感器301用于测量所述上支座板101的倾角。以上方案中,上支座板101用于与桥梁固定连接,底座107用于与桥墩固定连接,上支座板101与底座107之间的相对位移即为桥梁与桥墩之间的相对位移,通过设置编码器202,当上支座板101与底座107之间发生相对位移时,编码器202随之旋转,相对移动停止时,通过计算编码器202旋转的角度,结合其半径,计算得到编码器202旋转相应角度所对应的弧长,该弧长即为上上支座板101与底座107之间的相对位移量,也即桥梁与桥墩的相对位移量,采用编码器202测量桥梁与桥墩之间的相对位移量,编码器202体积小,且无需在相对移动方向上产生实际位移量,只是在原位置发生转动,占用空间小。
在支座上安装转角传感器301,用于测量支座实时的倾斜角度,也即桥梁实时的倾斜角度。而竖向压力经所述上支座板101和所述球冠衬板103 后传递至所述滑座105,所述滑座105挤压所述膏状物质106,膏状物质 106向其周围各个方向释放的压力是均匀的,可以通过预先试验的方式确定出竖向承载力传感器108检测到的挤压力和膏状物质106接受到的竖向压力之间的对应关系,由此能根据竖向承载力传感器108的检测结果直接换算得到竖向压力值。
以上方案中的智能支座还可以包括第一地震传感器302,设置于所述下支座板上,用于测量所述下支座板的振动频率和振动幅度。在所述下支座板上安装所述地震传感器302,测量得到所述下支座板的振动频率和振动幅度,也即桥墩的振动频率和振动幅度,从而能够掌握地震波的振动频率和振动幅度,以及地震对桥体倾斜程度产生的实时的影响。另外,以上方案中的智能支座还可以包括第二地震传感器,设置于所述上支座板101 上,用于测量所述上支座板101的振动频率和振动幅度。通过在上下支座板上均设置地震传感器,能够根据同一时间上下支座板的振动频率和幅度的区别确定支座的减隔震效果。优选地,所述第一地震传感器和第二地震传感器为三轴加速度传感器。三轴加速度传感器具有很高的振动测量精度。在实际应用时,根据不同测量精度的需求,所述第一地震传感器和第二地震传感器也可选用双轴加速度传感器,或者选用六轴传感器甚至九轴传感器,因本方案中不涉及对角速度及磁场强度和方向的测量,因此选用三轴加速度传感器即可实现测量振动频率和振动幅度的功能。
上述方案中,连接杆203、转角传感器301和地震传感器302的设置位置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进行选择,例如可以分别对应地设置于上下底座的中间或者侧面等,当设置于侧面时具有便于安装的优点。
优选地,每一所述位移测量组件中的所述连接杆203的第一端固定于所述底座的内表面上,所述底座的内表面为朝向所述上支座板的一侧表面;所述编码器202与所述上支座板101的内表面抵接,所述上支座板101的内表面为朝向所述底座的一侧表面。或者,每一所述位移测量组件中的所述连接杆203的第一端固定于所述上支座板101的内表面上;所述编码器 202与所述底座107的内表面抵接。进一步地,所述转角传感器301和所述第二地震传感器设置于所述上支座板101的内表面上,所述第一地震传感器302设置于所述下支座板的内表面上。此种设置,所述上支座板1和所述下支座板分别对所述转角传感器301和所述第二地震传感器、所述第一地震传感器302起到保护作用,防止安装或使用过程中对所述转角传感器301和所述第二地震传感器、所述第一地震传感器302产生碰撞。
上述方案中的智能支座,每一所述位移测量组件还包括弹性元件203,所述连接杆201的第一端固定于所述下支座板上时,所述弹性元件203相对设置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连接杆201和所述下支座板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201的第一端固定于所述上支座板上101时,所述弹性元件203 相对设置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连接杆201和所述上支座板10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设置所述弹性元件203能够对所述编码器202和所述连接杆201起到支撑作用,确保编码器202能够和上支座板或者下支座板有良好的接触。所述弹性元件203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杆201的长度中心位置连接。根据对所述连接杆201和所述编码器202的支撑效果的分析,所述弹性元件203 与所述底座107的内表面可呈垂直以外的其他角度关系连接,例如七十度、五十度等,所述弹性元件203也可与所述连接杆201的长度中心以外的其他位置连接。
上述方案中,所述编码器202为一近似圆柱体,在圆柱体的中心轴位置向一侧延伸出连接轴,所述连接杆201的所述第二端与所述连接轴转动连接,所述上支座板101与所述底座107之间发生相对位移时,因所述编码器202与所述上支座板101或者所述下支座板抵接,且通过所述连接杆 201与所述底座107固定连接,则在所述编码器202与所述上支座板101 或所述底座之间产生摩擦力,带动所述编码器202产生与所述上支座板101 相对所述底座107运动方向相同方向的转动,当所述上支座板101与底座107的相对位移停止时,所述编码器202与所述上支座板101或所述底座之间的摩擦力消失,所述编码器202停止转动,所述编码器202旋转的角度结合其半径,计算得出的该角度所对应的弧长,即所述上支座板101与所述底座107的相对位移量,该相对位移量只与所述编码器202的半径和旋转的角度有关,所述编码器202不需要跟随所述上支座板101与所述底座107的相对位移产生直线方向的实际位移量,只在安装位置产生原地转动,无需占用大量空间。以上方案中,所述弹性元件203与下支座板或所述上支座板的固定方式可以选择焊接、卡接等多种固定方式,其可以选择为弹簧,且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杆201的中部连接。将所述弹性元件203设置为弹簧,结构简单,便于安装。
以上方案中,所述空腔内填充的所述膏状物质106为刚性流体,优选为硅脂,除此之外,膏状物质106还可以选择其他与硅脂具有相似特性的刚性流体,诸如马油、黄油、液压油和/或软性橡胶等。具体地,所述硅脂优选为润滑功能较强的硅脂,润滑硅脂是由无机稠化剂稠化合成油,并加有多种添加剂和结构改善剂精制而成的半透明膏状物。可将其应用于金属与金属、金属与塑料运动部件间的润滑,密封。也可用于潮湿环境中各种滑动部件的润滑、密封、绝缘。硅脂属于刚性流体,当滑座105挤压硅脂时,硅脂向其周围各个方向释放的压力是均匀的,可以通过预先试验的方式确定出竖向承载力传感器108检测到的挤压力和硅脂接受到的竖向压力之间的对应关系,由此能根据竖向承载力传感器108的检测结果直接换算得到竖向压力值。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上述智能支座中还可以包括密封组件 110,所述密封组件110设置于所述空腔与所述滑座105的底部相接触的边缘处。膏状物质106被密封组件110密封包住。如图2、图3a和图3b所示,所述密封组件110包括由内而外依次嵌套连接的内密封圈111、中间密封圈112和外密封圈113;其中,所述内密封圈111和所述外密封圈113 为硬质密封材料制备得到;所述中间密封圈112为弹性材料制备得到。当密封组件110受到挤压时,中间密封圈112会发生弹性形变,实现密封。优选地,所述内密封圈111和所述外密封圈113由聚四氟乙烯材料制备得到;所述中间密封圈112由橡胶材料制备得到。所述内密封圈111的外圆周上成型有沿所述外圆周一圈的圆周槽,所述中间密封圈112置于所述圆周槽内且一部分的所述中间密封圈位于所述圆周槽外部;所述外密封圈 113的内圆周与所述中间密封圈112位于所述圆周槽外部的一部分紧密贴合。参考图3a和图3b,当外密封圈113受力时,向中间密封圈112施加压力,中间密封圈112可以发生形变,能够和圆周槽发生过盈配合,从而完全密封。在具体实现时,内密封圈111、中间密封圈112和外密封圈113 也可以选择其他具有相似特性的物质实现,只要内密封圈111和外密封圈113具有一定的硬度能够支撑住挤压力,而中间密封圈112需要具有一定的弹性,这样当收到挤压时能够发生弹性形变,增加密封效果即可。
另外,在以上方案中,所述竖向承载力传感器108可以选择多种现有市售产品来实现,竖向承载力传感器108能够监测压力信号,并能按照一定的规律将压力信号转换成可用的输出的电信号,例如:MEMS传感器、扩散硅压力传感器、陶瓷压力传感器或应力片等压力传感器;也可以选择压强传感器。本实施例中,优选所述竖向承载力传感器108为MEMS传感器, MEMS传感器是一种薄膜元件,受到压力时变形。MEMS传感器内部设置有应变仪(压阻型感测)来测量这种形变,也可以通过电容感测两个面之间距离的变化来加以测量。根据形变量就能够推出MEMS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值。优选地,所述传感器接口109与所述竖向承载力传感器108通过螺纹配合的方式密封连接。在螺纹配合处还可以设置密封条、密封圈等增加密封效果的元件。
本实用新型另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桥梁质量监控系统,如图4所示,包括监控主机402和以上任一方案所述的智能支座401。所述监控主机402 接收所述智能支座401中竖向承载力传感器发送的支座的竖向压力;所述监控主机402接收所述智能支座401中编码器发送的上支座板和底座之间的相对位移;所述监控主机402接收所述智能支座401中转角传感器发送的上支座板的倾角;所述监控主机402根据所述竖向压力、所述相对位移和所述倾角判断所述智能支座是否存在异常。在监控主机402中可以存储智能支座401在正常工作状态时的各个参数的标准范围作为理论值,当监控主机402接收到智能支座401发来的结果后将实际检测结果与理论值进行比较即可判断出智能支座是否有异常情况。
另外,所述监控主机402接收所述智能支座401中第一地震传感器发送的底座的振动频率和振动幅度,以及第二地震传感器发送的上支座板的振动频率和振动幅度;所述监控主机402根据所述底座的振动频率和振动幅度确定地震波的振动频率和振动幅度;所述监控主机402根据所述底座以及所述上支座板的振动频率和振动幅度确定所述智能支座的减隔震效果。通过对地震过程中的数据进行检测和记录,能够为后续桥梁支座的研发过程提供数据支持,改良支座在地震中的抗震效果和力传递效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智能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支座板、球冠衬板、下支座板、至少一个位移测量组件、竖向承载力传感器和转角传感器,其中:
至少一个所述位移测量组件用于测量所述上支座板和所述下支座板的相对位移;
所述竖向承载力传感器用于测量支座所承受的竖向压力;
所述转角传感器用于测量所述支座的倾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座板包括滑座和底座;其中:
所述底座上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填充膏状物质,所述空腔适于所述滑座嵌入且所述滑座与所述空腔密封连接,所述空腔的侧壁上开设有传感器接口;
所述竖向承载力传感器密封地设置于所述传感器接口处;竖向压力经所述上支座板和所述球冠衬板后传递至所述滑座,所述滑座挤压所述膏状物质,所述竖向承载力传感器检测所述膏状物质受到的挤压力以得到所述竖向压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支座,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位移测量组件包括连接杆和编码器:
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固定于所述下支座板上;所述编码器与所述连接杆的第二端转动连接,且与所述上支座板抵接,所述编码器跟随所述上支座板的移动而滚动以测量所述上支座板与所述下支座板的相对位移;或者,所述连接杆的第一端固定于所述上支座板上;所述编码器与所述连接杆的第二端转动连接,且与所述下支座板抵接,所述编码器跟随所述下支座板的移动而滚动以测量所述上支座板与所述下支座板的相对位移;所述转角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支座上,用于测量所述支座的倾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支座,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位移测量组件中:
所述连接杆的第一端固定于所述下支座板上时,所述连接杆的第一端固定于所述下支座板的内表面或者侧面,所述下支座板的内表面为朝向所述上支座板的一侧表面;所述编码器与所述上支座板的内表面抵接,所述上支座板的内表面为朝向所述下支座板的一侧表面;
所述连接杆的第一端固定于所述上支座板上时,所述连接杆的第一端固定于所述上支座板的内表面或侧面;所述编码器与所述下支座板的内表面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支座,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位移测量组件中还包括弹性元件:
所述连接杆的第一端固定于所述下支座板上时,所述弹性元件相对设置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连接杆和所述下支座板的内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连接杆的第一端固定于所述上支座板上时,所述弹性元件相对设置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连接杆和所述上支座板的内表面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支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地震传感器和/或第二地震传感器,其中:
所述第一地震传感器设置于所述下支座板上,用于测量所述下支座板的振动频率和振动幅度;
所述第二地震传感器设置于所述上支座板上,用于测量所述上支座板的振动频率和振动幅度。
7.根据权利要求2-6任一项所述的智能支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组件:
所述密封组件设置于所述空腔与所述滑座底部相接触的边缘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智能支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组件包括由内而外依次嵌套连接的内密封圈、中间密封圈和外密封圈;其中,所述内密封圈和所述外密封圈为硬质密封材料制备得到;所述中间密封圈为弹性材料制备得到。
9.一种桥梁质量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监控主机和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智能支座:
所述监控主机接收所述智能支座中竖向承载力传感器发送的支座的竖向压力;所述监控主机接收所述智能支座中编码器发送的上支座板和底座之间的相对位移;所述监控主机接收所述智能支座中转角传感器发送的支座的倾角;
所述监控主机根据所述竖向压力、所述相对位移和所述倾角判断所述智能支座是否存在异常。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桥梁质量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监控主机接收所述智能支座中第一地震传感器发送的底座的振动频率和振动幅度,以及第二地震传感器发送的上支座板的振动频率和振动幅度;
所述监控主机根据所述底座的振动频率和振动幅度确定地震波的振动频率和振动幅度;所述监控主机根据所述底座以及所述上支座板的振动频率和振动幅度确定所述智能支座的减隔震效果。
CN202121475467.3U 2020-06-30 2021-06-30 智能支座及包括其的桥梁质量监控系统 Active CN216193977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609492 2020-06-30
CN202021260949 2020-06-3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93977U true CN216193977U (zh) 2022-04-05

Family

ID=808943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475467.3U Active CN216193977U (zh) 2020-06-30 2021-06-30 智能支座及包括其的桥梁质量监控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1939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30213623A1 (en) Load cell
CN108458034B (zh) 可调载荷金属零刚度隔振器
US9709124B2 (en) Instrumented damper and performance monitoring system comprising such a damper
CN110940470B (zh) 一种橡胶密封圈性能测试装置
KR101003656B1 (ko) 실린더의 스트로크 위치 계측장치
CN113293696A (zh) 智能支座及包括其的桥梁质量监控系统
KR20000028718A (ko) 하중측정장치
CN211784189U (zh) 一种基于人工触须的流体运动测量传感器装置
CN109540347A (zh) 高精度多量程的串联结构新型力传感器组
CN216193977U (zh) 智能支座及包括其的桥梁质量监控系统
US4563906A (en) Load measurement apparatus including miniature instrumented hydrostatic cell
CN209280175U (zh) 高精度多量程的串联结构力传感器组
CN114310360B (zh) 一种转台夹紧机构、组装方法及制动片检测方法
US5060525A (en) Resilient connecting device, in particular with incorporated force-measuring device and process for manufacturing it
CN111289220A (zh) 一种基于人工触须的流体运动测量传感器装置
CN216405076U (zh) 具有竖向压力测量功能的球型桥梁支座
US2868570A (en) Low-friction load-transmitting flexible joint
CN207703464U (zh) 一种旋转式油封性能测试试验台
CA1287068C (en) Force measuring device
CN216791459U (zh) 一种压力传感器
JP2002257687A (ja) 軸受荷重計測のための軸受支持構造
CN113308988A (zh) 具有竖向压力测量功能的球型桥梁支座
CN203837784U (zh) 一种多功能称重传感器
CN209416544U (zh) 一种高精度圆板传感器及加载装置
KR200239172Y1 (ko) 계측용 교좌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