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73604U - 一种旋转气道超声雾化喷头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旋转气道超声雾化喷头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173604U
CN216173604U CN202122708141.7U CN202122708141U CN216173604U CN 216173604 U CN216173604 U CN 216173604U CN 202122708141 U CN202122708141 U CN 202122708141U CN 216173604 U CN216173604 U CN 2161736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rotary
central
end cover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70814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成刚
朱阿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INERTEC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INERTEC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INERTEC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INERTEC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70814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1736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1736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1736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pecial Spray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旋转气道超声雾化喷头结构,包括换能器、上壳体、下壳体、旋转气道端盖,所述旋转气道端盖与所述下壳体的下方固定连接,所述旋转气道端盖中心形成具有锥形侧壁的中心出气道腔室,所述锥形侧壁上开设有螺旋槽,所述上壳体的上方连接有第一进气快接,压缩气体经由第一进气快接进入至所述上下壳体的空腔内混匀后,再经所述下壳体的槽缝出气进入至所述中心出气道腔室中,再沿所述螺旋槽方向从所述换能器与所述中心出气道腔室之间的缝隙流出,以形成第一路中心旋转气道。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喷头结构在工作时,液体由换能器雾化后,第一路中心旋转气道对气体形成轴向的旋转引导作用,方向自上而下的,不会使液滴倒流,方向稳定。

Description

一种旋转气道超声雾化喷头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超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旋转气道超声雾化喷头结构。
背景技术
超声波喷涂:超声喷涂是利用超声波产生的毛细波雾化功能,对流经超声换能器工作端的液体进行雾化,产生微米级细小液滴,引入适当压力的气体后,使雾粒在气流作用下匀化、碎小,同时气流带动雾粒运行并引导雾粒的运行方向,从而达到对待涂物体表面实现精密喷涂的目的。
传统的喷涂用超声换能器中间通液体,在工作端面的外围增加气道,气道的方式一般是将换能器包裹在中心,引导气体以圆柱体的形态自上而下进行覆盖,这样的方式只是形成了圆面的喷涂,在大面积喷涂场合需要多次往复的圆面覆盖才能保证全区域的覆盖,但这种方式又导致了喷涂的层厚不一,喷涂的效果差异较大。
此外,上述的气道只能实现自上而下的直线型气场覆盖,在某些特定场合下,圆柱体形态的气场覆盖不能实现特定要求的喷涂工艺,如如光刻胶薄膜制备就必须采用旋转式工艺。
现有的旋转形式多采用旋转离心式结构,即通过离心力的作用将液滴颗粒分离后涂覆到被涂物的表面,但这种工艺方式涂覆效率极低,大量液体被飞离,造成大量浪费,部分液体含有多种有机溶剂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较大损害;旋转离心式喷涂的雾化液滴大小不均匀,极易造成涂覆的不均匀;涂覆后的膜厚度受到液体的粘度、表面张力和旋转速度等因素决定,极不稳定;涂层工艺不精密不可控,不适合喷涂量低的精密喷涂;因此亟待寻找更佳的涂覆工艺。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旋转气道超声雾化喷头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旋转气道超声雾化喷头结构,包括换能器、上壳体、下壳体和旋转气道端盖,所述换能器设置于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中,换能器的工作端位于所述旋转气道端盖中,所述旋转气道端盖与所述下壳体的下方固定连接,所述旋转气道端盖中心形成具有锥形侧壁的中心出气道腔室,所述锥形侧壁上开设有螺旋槽,所述上壳体的上方连接有第一进气快接,压缩气体经由第一进气快接进入至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的空腔内混匀后,再经所述下壳体的槽缝出气进入至所述中心出气道腔室中,再沿所述螺旋槽方向从所述换能器与所述中心出气道腔室之间的缝隙流出,以形成第一路中心旋转气道。
优选的,所述旋转气道端盖位于所述中心出气道腔室的上方的外圈设置有一环形通道,所述环形通道的侧壁上设置有两个左右对称的斜锥形进气槽,所述斜锥形进气槽连通所述环形通道和所述中心出气道腔,所述斜锥形进气槽的方向与所述螺旋槽的方向是一致,所述下壳体的一侧边设有第二进气快接,所述第二进气快接与所述环形通道连通,压缩气体经由所述第二进气快接进入至所述环形通道内,再通过所述斜锥形进气槽进入到所述中心出气道腔内并与所述第一路中心旋转气道进行混和,以形成第二路旋转气道。
优选的,所述螺旋槽螺旋式斜向下出气,所述螺旋槽的出气口与所述换能器的工作头相切。
优选的,所述锥形侧壁的上方衔接一段圆柱形侧壁,所述锥形侧壁形成所述中心出气道腔的上部分。
优选的,所述旋转气道端盖通过出气道锁紧圈与所述下壳体的锁定。
优选的,所述旋转气道端盖的上方设置台阶,所述出气道锁紧圈的下方向内侧延伸形成延伸圈部,所述出气道锁紧圈的延伸圈部与所述旋转气道端盖的台阶相互锁扣。
优选的,所述换能器的中心设置换能器中心通液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旋转气道超声雾化喷头结构在工作时,液体由换能器雾化后,第一路中心旋转气道对气体形成轴向的旋转引导作用,方向自上而下的,不会使液滴倒流,方向稳定;其中,旋转气道端盖上开设的旋转槽可以引导气体做螺旋式的旋转,当气体进去中心出气道腔室后即形成沿换能器工作头的切向的旋转。
第二旋转气道由外侧引入,旋转气道端盖上的斜锥形进气槽和环形通道实现气体切线的旋转,从而加速第一旋转气道的切向作用。
螺旋槽于斜锥面上加工出,本身就是螺旋式的斜向下出气,当螺旋槽的出气口与换能器的工作头成切向角度时,旋转的方向不会受到干涉,旋转效果更佳。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旋转气道超声雾化喷头结构喷涂压力低,材料利用率高,适合喷涂量较小的精密喷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旋转气道超声雾化喷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旋转气道超声雾化喷头结构的剖视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旋转气道端盖的剖视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旋转气道端盖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旋转气道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参见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旋转气道超声雾化喷头结构,包括换能器1、上壳体3、下壳体5和旋转气道端盖7,换能器1设置于上壳体3和下壳体5中,换能器1的工作端位于旋转气道端盖7中,旋转气道端盖7与下壳体5的下方固定连接,旋转气道端盖7中心形成具有锥形侧壁72的中心出气道腔室71,锥形侧壁72上开设有螺旋槽73,上壳体3的上方连接有第一进气快接2,压缩气体经由第一进气快接2进入至上壳体3和下壳体5的空腔内混匀后,再经下壳体5的槽缝出气进入至中心出气道腔室71中,再沿螺旋槽73方向从换能器1与中心出气道腔室71的中心出气口8之间的缝隙流出,以形成第一路中心旋转气道。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旋转气道超声雾化喷头结构在工作时,液体由换能器1雾化后,第一路中心旋转气道对气体形成轴向的旋转引导作用,方向自上而下的,不会使液滴倒流,方向稳定,其中,旋转气道端盖7上开设的旋转槽可以引导气体做螺旋式的旋转,当气体进去中心出气道腔室71后即形成沿换能器1工作头的切向的旋转;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旋转气道超声雾化喷头结构喷涂压力低,材料利用率高,适合喷涂量较小的精密喷涂。
优选的,旋转气道端盖7位于中心出气道腔室71的上方的外圈设置有一环形通道74,环形通道74的侧壁上设置有两个左右对称的斜锥形进气槽75,斜锥形进气槽75连通环形通道74和中心出气道腔,斜锥形进气槽75的方向与螺旋槽73的方向是一致,下壳体5的一侧边设有第二进气快接4,第二进气快接4与环形通道74连通,压缩气体经由第二进气快接4进入至环形通道74内,再通过斜锥形进气槽75进入到中心出气道腔内并与第一路中心旋转气道进行混和,以形成第二路旋转气道。
第二旋转气道由外侧引入,旋转气道端盖7上的斜锥形进气槽75和环形通道74实现气体切线的旋转,从而加速第一旋转气道的切向作用。
优选的,螺旋槽73螺旋式斜向下出气,螺旋槽73的出气口与换能器1的工作头相切。螺旋槽73于斜锥面上加工出,本身就是螺旋式的斜向下出气,当螺旋槽73的出气口与换能器1的工作头成切向角度时,旋转的方向不会受到干涉,旋转效果更佳。
优选的,锥形侧壁72的上方衔接一段圆柱形侧壁76,锥形侧壁72形成中心出气道腔的上部分。
优选的,旋转气道端盖7通过出气道锁紧圈6与下壳体5的锁定。旋转气道端盖7的上方设置台阶77,出气道锁紧圈6的下方向内侧延伸形成延伸圈部61,出气道锁紧圈6的延伸圈部与旋转气道端盖7的台阶相互锁扣。
优选的,换能器1的中心设置换能器1中心通液孔11。只需将液体导管插入换能器1中心通液孔的口部即可,流量流速可外接调节阀精确可控。
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6)

1.一种旋转气道超声雾化喷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换能器、上壳体、下壳体和旋转气道端盖,所述换能器设置于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中,换能器的工作头位于所述旋转气道端盖中,所述旋转气道端盖与所述下壳体的下方固定连接,所述旋转气道端盖中心形成具有锥形侧壁的中心出气道腔室,所述锥形侧壁上开设有螺旋槽,所述上壳体的上方连接有第一进气快接,压缩气体经由第一进气快接进入至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的空腔内混匀后,再经所述下壳体的槽缝出气进入至所述中心出气道腔室中,再沿所述螺旋槽方向从所述换能器与所述中心出气道腔室之间缝隙流出,以形成第一路中心旋转气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转气道超声雾化喷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气道端盖位于所述中心出气道腔室的上方的外圈设置有一环形通道,所述环形通道的侧壁上设置有两个左右对称的斜锥形进气槽,所述斜锥形进气槽连通所述环形通道和所述中心出气道腔,所述斜锥形进气槽的方向与所述螺旋槽的方向是一致,所述下壳体的一侧边设有第二进气快接,所述第二进气快接与所述环形通道连通,压缩气体经由所述第二进气快接进入至所述环形通道内,再通过所述斜锥形进气槽进入到所述中心出气道腔内并与所述第一路中心旋转气道进行混和,以形成第二路旋转气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旋转气道超声雾化喷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槽螺旋式斜向下出气,所述螺旋槽的出气口与所述换能器的工作头相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转气道超声雾化喷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气道端盖通过出气道锁紧圈与所述下壳体的锁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旋转气道超声雾化喷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气道端盖的上方设置台阶,所述出气道锁紧圈的下方向内侧延伸形成延伸圈部,所述出气道锁紧圈的延伸圈部与所述旋转气道端盖的台阶相互锁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转气道超声雾化喷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能器的中心设置换能器中心通液孔。
CN202122708141.7U 2021-11-04 2021-11-04 一种旋转气道超声雾化喷头结构 Active CN2161736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708141.7U CN216173604U (zh) 2021-11-04 2021-11-04 一种旋转气道超声雾化喷头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708141.7U CN216173604U (zh) 2021-11-04 2021-11-04 一种旋转气道超声雾化喷头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73604U true CN216173604U (zh) 2022-04-05

Family

ID=809043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708141.7U Active CN216173604U (zh) 2021-11-04 2021-11-04 一种旋转气道超声雾化喷头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17360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00258648A1 (en) Ultrasonic atomizing nozzle with cone-spray feature
JP2002096003A (ja) 改良型空気式スプレーノズル
US20120168538A1 (en) Spin Annular Slit Spray Nozzle and Spray Apparatus Thereof
CN108367304A (zh) 加压空气辅助的全锥形喷雾喷嘴组件
MX2015002057A (es) Ensamble de boquilla de aspersion asistida por aire de cono completo.
CN107096677B (zh) 一种大雾化量的低频超声雾化装置
CN207385184U (zh) 一种三流道空气动力耐磨脱硫雾化装置
CN111729769A (zh) 一种高效雾化喷嘴
CN108553929B (zh) 一种气流式喷雾干燥器用雾化喷嘴
CN109940746A (zh) 一种用于瓷砖生产设备的施釉装置
CN110976120B (zh) 一种反向气流加速雾化的离心涂料喷嘴
CN110237953B (zh) 一种环保型雾化装置
CN216173604U (zh) 一种旋转气道超声雾化喷头结构
CN210058658U (zh) 一种造粒喷嘴
CN201832731U (zh) 外混式双流体喷嘴
CN206121982U (zh) 适于将污泥直接喷雾至干化塔的雾化器
CN109433440B (zh) 一种气动旋杯拱嘴结构
CN105435977B (zh) 可调式空心雾化喷头
CN214914912U (zh) 一种垃圾焚烧炉脱酸系统双流体喷头
CN100387357C (zh) 环喷式喷头
CN210522864U (zh) 锥形引流槽式雾化喷枪
CN209287542U (zh) 一种新型高效喷淋喷头
CN208678401U (zh) 一种气流式喷雾干燥器用雾化喷嘴
CN209494772U (zh) 一种流体处理涡旋泵
CN209034603U (zh) 一种喷射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