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71076U - 油性粉尘收集装置 - Google Patents

油性粉尘收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171076U
CN216171076U CN202122314326.XU CN202122314326U CN216171076U CN 216171076 U CN216171076 U CN 216171076U CN 202122314326 U CN202122314326 U CN 202122314326U CN 216171076 U CN216171076 U CN 2161710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inet
dust
filter
box
collec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31432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肖云芝
方昱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Den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Den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Den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Den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31432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1710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1710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1710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ltering Of Dispersed Particles In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油性粉尘收集装置,针对现有技术过滤效果较差的问题,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包括收集柜、抽风机、连通抽风机的集尘管道、设于收集柜连通抽风机的中转箱,以及通过排气管道连通收集柜的过滤箱,中转箱在收集柜内设有回收粉尘的金属滤袋,还包括制冷系统,制冷系统包括设于收集柜的冷凝器、设于过滤箱的蒸发器、连通冷凝器与蒸发器的节流膨胀阀,以及连通冷凝器与蒸发器另一端的压缩机。冷凝器设于收集柜代替加热系统对收集柜内的金属滤袋加热,避免堵塞金属滤袋,且无需额外的加热系统,降低了能耗,蒸发器设于过滤箱对过滤箱内部进行制冷,使进入过滤箱的气体中的油降温液化随液滴流下,脱离气流,从而增强过滤效果。

Description

油性粉尘收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粉尘收集设备,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油性粉尘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粉尘,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许多生产性粉尘在形成之后,表面往往还能吸附其他的气态或液态有害物质,成为其他有害物质的载体,生产性粉尘污染作业环境,影响作业人员的身心健康,粉尘收集装置用于收集粉尘便于治理。
油性粉尘,主要指油烟粉尘、油雾粉尘或其他含油性的颗粒物粉尘,由于油类物质的粘性较大,再加上与粉尘混合后,粉尘被油类物质浸湿,浸湿后的粉尘变成高粘度的粉尘颗粒,易粘附于粉尘收集装置表面,且难以清理,从而影响设备正常运行,耽误生产。
目前,申请号为202021718237.0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含油粉尘的新型回收装置,它包括回收装置本体,回收装置本体主要包括用于对含油粉尘进行回收的回收柜及对回收柜内排出的剩余含油粉尘进行过滤的过滤箱,回收柜内横向设置有中转箱,中转箱的顶部通过集尘罩设置有集尘管道,该集尘管道上设置有抽风机,中转箱的底部可拆卸设置有若干个用于粉尘回收的金属袋,金属袋与中转箱连通,金属袋的袋体上设置有多个出气孔;回收柜内设置有加热系统,回收柜的一侧外壁上设置有可以打开柜体以对金属袋进行检修或更换的检修门,回收柜远离检修门的一侧设置有排气口,该排气口上通过排气管道与过滤箱连接,排气管道上设置有单向阀。
这种含油粉尘的新型回收装置虽然能避免布袋孔被油性粉尘堵塞,但工作时,加热系统使金属袋在高温状态下过滤油性粉尘,粉尘中的油气化为气体,气体经排气管道进入过滤箱内,被进水管流入的水吸附过滤,但气体与水的接触面积有限,过滤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性粉尘收集装置,具有能耗低、过滤效果好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油性粉尘收集装置,包括收集柜、抽风机、连通抽风机的集尘管道、设于收集柜连通抽风机的中转箱,以及通过排气管道连通收集柜的过滤箱,所述中转箱在收集柜内设有回收粉尘的金属滤袋,还包括制冷系统,所述制冷系统包括设于收集柜的冷凝器、设于过滤箱的蒸发器、连通冷凝器与蒸发器的节流膨胀阀,以及连通冷凝器与蒸发器另一端的压缩机。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制冷系统包括冷凝器、蒸发器、节流膨胀阀以及压缩机,冷凝器设于收集柜代替加热系统对收集柜内的金属滤袋加热,使油气化成气体,避免粘连粉尘堵塞金属滤袋,再通过排气管道进入过滤箱,蒸发器设于过滤箱对过滤箱内部进行制冷,使进入过滤箱的气体中的油降温液化随液滴流下,脱离气流,从而增强过滤效果,且无需额外的加热系统,降低了能耗。
进一步,所述过滤箱具有滤腔,所述过滤箱底部设有排污管,所述过滤箱顶部设有进水管,所述过滤箱顶部设有第二排气口。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箱具有滤腔,便于容纳气体进行过滤,过滤箱底部设有排污管,便于排出液态的油和水,过滤箱顶部设有进水管,水与气化的油接触,相互碰撞凝聚形成液滴流下脱离气流,便于对气体过滤,过滤箱顶部设有第二排气口,便于过滤后的气流排出。
进一步,所述进水管设有雾化喷嘴。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水管设有雾化喷嘴,雾化喷嘴将水雾化充斥在过滤箱内,加大了气体与水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强过滤效果。
进一步,所述第二排气口可拆卸连接有过滤板。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排气口可拆卸连接有过滤板,对气体进行二次过滤,进一步提高过滤效果。
进一步,所述过滤箱顶端可拆卸连接有密封盖,所述进水管与第二排气口设于密封盖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箱顶端可拆卸连接有密封盖,进水管与第二排气口设于密封盖上,便于安装与维修各部件。
进一步,所述中转箱与抽风机之间设有集尘罩。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中转箱与抽风机之间设有集尘罩,便于聚集粉尘。
进一步,所述收集柜侧壁设有可开关的检修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收集柜侧壁设有可开关的检修门,方便检修金属滤袋等部件。
进一步,所述金属滤袋下方的收集柜设有收集散落粉尘的抽屉。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金属滤袋下方的收集柜设有收集散落粉尘的抽屉,向外拉动抽屉拿取粉尘,操作简单方便。
进一步,所述中转箱设置振动装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中转箱设置振动装置,振动中转箱带动金属滤袋振动,使粉尘散落至抽屉内方便拿取。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设置制冷系统对过滤箱进行降温,加快油的液化,脱离气流,从而增强过滤效果,将制冷系统的冷凝器设于收集柜,利用冷凝器散发的热量对收集柜内的粉尘加热,使其中的油气化,避免堵塞,省却了额外的加热系统,降低了能耗;
2.通过设置进水管、雾化喷嘴,加过滤面积,设置过滤板进行二次过滤,进一步增强过滤效果;
3.设置检修门与密封盖方便安装与更换各部件,设置集尘罩收集粉尘,设置抽屉接取粉尘,设置振动装置使粉尘落入抽屉中,方便收取。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油性粉尘收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收集柜;11、抽屉;12、检修门;2、抽风机;21、集尘管道;3、中转箱;31、金属滤袋;32、集尘罩;33、振动装置;4、过滤箱;41、滤腔;42、排污管;43、进水管;44、第二排气口;45、密封盖;5、制冷系统;51、冷凝器;52、蒸发器;53、节流膨胀阀;54、压缩机;6、排气管道;7、雾化喷嘴;8、过滤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一种油性粉尘收集装置,参见图1,包括收集柜1、抽风机2、集尘管道21、中转箱3、过滤箱4以及制冷系统5,其中,中转箱3固定于收集柜1顶端,抽风机2固定于中转箱3顶部,中转箱3与抽风机2的出风口连通,集尘管道21与风机连通,中转箱3底端设有回收粉尘的金属滤袋31,过滤箱4通过排气管道6连通收集柜1,制冷系统5包括设于收集柜1的冷凝器51、设于过滤箱4的蒸发器52、连通冷凝器51与蒸发器52的节流膨胀阀53,以及连通冷凝器51与蒸发器52另一端的压缩机54,冷凝器51、蒸发器52、节流膨胀阀53以及压缩机54之间通过管道连接,管道内流有制冷剂,压缩机54将气态的制冷剂压缩为高温高压的气态,并送至冷凝器51进行冷却,经冷却后变成中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再经节流膨胀阀53节流降压至低温低压的气液混合体,经过蒸发器52吸收过滤箱4中的热量而汽化,变成气态,然后再回到压缩机54,继续循环制冷,冷凝器51固定于收集柜1内代替加热系统,冷凝器51散发的热量加热收集柜1内的粉尘使其中的油气化通过排气管道6进入过滤箱4,蒸发器52固定于过滤箱4内,蒸发器52吸收热量使气流中的油降温液化形成液滴流下,脱离气流,增强过滤效果。
具体的,参见图1,集尘管道21的一端连通抽风机2的吸风口,集尘管道21远离抽风机2的一端用于吸取粉尘,中转箱3与抽风机2之间固定有呈倒扣漏斗状的集尘罩32,中转箱3底部与金属滤袋31顶部连通,金属滤袋31设于收集柜1内部,金属滤袋31具有透气孔,金属滤袋31下方的收集柜1滑动连接有用于收集散落粉尘的抽屉11,中转箱3底部固定有振动装置33,振动装置33选用振动电机,收集柜1侧壁开有第一排气口,排气管道6一端连通第一排气口,排气管道6远离第一排气口的一端与过滤箱4连通,收集柜1与第一排气口相对的侧壁铰接有可开关的检修门12,检修门12与收集柜1侧壁之间设有插销锁。
参见图1,过滤箱4具有滤腔41,排气管道6远离第一排气口的一端向滤腔41底部延伸,过滤箱4底部设有排污管42,过滤箱4顶端可拆卸连接有密封盖45,密封盖45中心设有连通滤腔41的进水管43,进水管43靠近滤腔41的一端可拆卸有雾化喷嘴7,密封盖45设有连通滤腔41的第二排气口44,第二排气口44与排气管道6呈对角设置,便于增加气流流通路径,从而增强过滤效果,第二排气口44可拆卸连接有过滤板8便于二次过滤。
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和原理:
使用时,抽风机2通过集尘管道21吸取油性粉尘向中转箱3排放,油性粉尘经集尘罩32收集至中转箱3底部的金属滤袋31内过滤粉尘,制冷系统5中的冷凝器51向收集柜1散热,从而加热收集柜1内的金属滤袋31,粉尘中的油加热气化,随过滤后的气流经排气管道6至过滤箱4内,振动装置33驱动中转箱3与金属滤袋31振动抖落粉尘至抽屉11内待收取,水从进水管43流入过滤箱4,经雾化喷嘴7形成水雾散落在过滤箱4内,水雾与气流中的油相互碰撞凝聚形成液滴流下,脱离气流,通过排污管42排出,同时,制冷系统5中的蒸发器52向过滤箱4吸热,从而冷却气流,气流中的油降温液化,加快液滴的形成,从而提高过滤效果,气流经过滤板8二次过滤后通过第二排气口44排出。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油性粉尘收集装置,包括收集柜(1)、抽风机(2)、连通抽风机(2)的集尘管道(21)、设于收集柜(1)连通抽风机(2)的中转箱(3),以及通过排气管道(6)连通收集柜(1)的过滤箱(4),所述中转箱(3)在收集柜(1)内设有回收粉尘的金属滤袋(3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制冷系统(5),所述制冷系统(5)包括设于收集柜(1)的冷凝器(51)、设于过滤箱(4)的蒸发器(52)、连通冷凝器(51)与蒸发器(52)的节流膨胀阀(53),以及连通冷凝器(51)与蒸发器(52)另一端的压缩机(5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性粉尘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箱(4)具有滤腔(41),所述过滤箱(4)底部设有排污管(42),所述过滤箱(4)顶部设有进水管(43),所述过滤箱(4)顶部设有第二排气口(4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性粉尘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43)设有雾化喷嘴(7)。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性粉尘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排气口(44)可拆卸连接有过滤板(8)。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性粉尘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箱(4)顶端可拆卸连接有密封盖(45),所述进水管(43)与第二排气口(44)设于密封盖(45)上。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油性粉尘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转箱(3)与抽风机(2)之间设有集尘罩(32)。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油性粉尘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柜(1)侧壁设有可开关的检修门(12)。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油性粉尘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滤袋(31)下方的收集柜(1)设有收集散落粉尘的抽屉(1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油性粉尘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转箱(3)设置振动装置(33)。
CN202122314326.XU 2021-09-24 2021-09-24 油性粉尘收集装置 Active CN2161710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14326.XU CN216171076U (zh) 2021-09-24 2021-09-24 油性粉尘收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14326.XU CN216171076U (zh) 2021-09-24 2021-09-24 油性粉尘收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71076U true CN216171076U (zh) 2022-04-05

Family

ID=809214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314326.XU Active CN216171076U (zh) 2021-09-24 2021-09-24 油性粉尘收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1710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551C (zh) 具有制冷功能的抽油烟机
CN106440593A (zh) 变频器冷却系统、空调机组及控制方法
JPH05509151A (ja) 冷凍媒体を再生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CN216171076U (zh) 油性粉尘收集装置
KR20150031084A (ko) 유증기 회수장치
US2297928A (en) Air conditioning unit
CN201171922Y (zh) 一种助焊剂回收装置
CN203964462U (zh) 一种冷凝器内置油分离器的冷水热泵机组
KR102160586B1 (ko) 다중 냉각식 콜드트랩
CN114508898B (zh) 一种化工用天然气液化的冷箱预冷设备
CN210373840U (zh) 一种茶包车间中央空调系统
CN203824147U (zh) 氟利昂多机头并联高效油分桶泵组合制冷机组
CN1117572A (zh) 制冷系统中螺旋压缩机的油控装置
CN205351864U (zh) 一种冷凝器
CN114165857A (zh) 一种水冷热泵循环室内制冷中央系统
CN207365551U (zh) 多级冷风射流机
CN211370669U (zh) 空压机余热回收用的温度控制装置
CN108775726B (zh) 一种节能空调机组
CN205980485U (zh) 一种下置式回油控制分离器
CN219346847U (zh) 一种带过滤网的蒸发式冷凝器集水箱
CN206377762U (zh) 厨房空调器
JPH08233380A (ja) 圧縮式冷凍機及びこの圧縮式冷凍機を用いた空調システム
CN110360630A (zh) 一种餐饮业用智能厨房油烟净化装置
CN202813605U (zh) 一种带有空气净化功能的空调装置
CN208804918U (zh) 一种节能高效超低温水汽捕集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