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62856U - 一种防刮伤无线耳机的充电盒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刮伤无线耳机的充电盒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162856U CN216162856U CN202122267906.8U CN202122267906U CN216162856U CN 216162856 U CN216162856 U CN 216162856U CN 202122267906 U CN202122267906 U CN 202122267906U CN 216162856 U CN216162856 U CN 21616285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ottom support
- scratch
- charging box
- circuit board
- main bod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刮伤无线耳机的充电盒,包括主体以及安装于主体内的电路板,主体上开设有用于放置耳机的容置槽,容置槽的底部设置有底托,底托的材质为软胶。电路板位于容置槽的下部,电路板对应容置槽的位置设置有充电顶针,充电顶针穿过底托的底面置于容置槽内。利用材质为软胶的底托,可让无线耳机的底部与软胶接触,软胶的底托可起到缓冲作用,有效防止无线耳机的底部刮伤,起到保护耳机的作用,且可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充电盒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防刮伤无线耳机的充电盒。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充电盒,适用于给无线耳机进行充电的装置。但目前现有市面上的无线耳机充电盒,一般开设有用于放置无线耳机并给其充电的容置槽,该容置槽一般与充电盒的外壳一体成形,即容置槽的侧壁均是硬胶,这容易导致耳机在放置于容置槽时,耳机外壳与容置槽之间易容发生磕碰而出现刮花的现象。且容置槽内的充电顶针一般是从充电盒内伸入至此,容易与容置槽之间存在间隙,进而水汽或水等液体容易从容置槽进入充电盒的内部,容易损坏内部电路板,进而影响充电盒的使用寿命,降低用户的使用体验感。
因此,现有技术有待改进和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刮伤无线耳机的充电盒,用于解决现有充电盒放置无线耳机时容易刮伤耳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防刮伤无线耳机的充电盒,包括主体以及安装于主体内的电路板,所述主体上开设有用于放置耳机的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的底部均设置有底托,所述底托的材质为软胶;
所述电路板位于容置槽的下部,所述电路板对应容置槽的位置设置有充电顶针,所述充电顶针穿过底托的底面置于容置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底托上开设有过孔,所述充电顶针贯穿过孔并与过孔过盈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主体的表面向内凹陷形成围壁,所述围壁围绕形成有第一腔体,所述底托设置于围壁的底部,所述底托上开设有与第一腔体导通的凹槽,所述容置槽由第一腔体和凹槽构成,所述电路板位于底托的下部。
进一步的,所述容置槽为两个,所述第一腔体为两个,所述围壁对应两个第一腔体之间的位置设置有限位凸块。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腔体的横截面面积在靠近底托的一端逐渐减小。
进一步的,所述无线耳机充电盒还包括安装于主体内的充电电池,所述充电电池与电路板电连接,所述充电电池的两侧面分别抵接于底托和主体。
进一步的,所述底托的底部环绕过孔的周侧形成有抵接管,所述抵接管套设于充电顶针上,所述抵接管的底部抵接于电路板。
进一步的,所述底托的顶面向内凹陷形成有嵌入沟槽,所述围壁的底部置于嵌入沟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主体包括中间壳体以及套设于中间壳体外侧的外罩,所述中间壳体包括第一壳体、与第一壳体连接形成第二腔体的第二壳体,所述电路板、充电电池均安装于第二腔体内,所述围壁位于第一壳体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壳体对应底托的位置开设有用于避让底托的避让孔,所述底托的一侧置于避让孔内,所述第一壳体位于避让孔的下部设置有用于支撑底托的托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利用材质为软胶的底托,这样,当无线耳机放置于容置槽收纳时,可让无线耳机的底部与软胶接触,软胶的底托可起到缓冲作用,可有效防止无线耳机的底部碰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外罩与中间壳体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去除外罩的内部结构装配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去除外罩的爆炸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壳体的结构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底托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照附图1-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防刮伤无线耳机的充电盒。
该防刮伤无线耳机的充电盒,包括主体100以及安装于主体100内的电路板60,主体100上开设有用于放置耳机的容置槽11,容置槽11的底部设置有底托40,底托40的材质为软胶。电路板60位于容置槽11的下部,电路板60对应容置槽11的位置设置有充电顶针61,充电顶针61穿过底托40的底面置于容置槽11内。主体100上开设有与容置槽11导通用于显示耳机侧面的缺口30,容置槽11的深度大于耳机的高度,主体100内部对应容置槽11的位置设置有用于吸附耳机的若干磁吸件70。
本实用新型利用在容置槽11的底部设置有材质为软胶的底托40,这样,当无线耳机放置于容置槽11收纳时,可让无线耳机的底部与软胶接触,软胶的底托40可起到缓冲作用,可有效防止无线耳机的底部碰伤和刮花,且利用软胶的底托40可在无线耳机放置时减少磕碰的声音,减少噪音,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感。
还有,本实用新型利用缺口30显示耳机,可在耳机置于容置槽11内时,将耳机顺着容置槽11的方向滑动出,实现耳机的取出。且容置槽11的深度大于耳机的高度,可在耳机放置于容置槽11内时,利用磁吸件70吸附固定,让耳机完全置于容置槽11内。以此,在充电盒携带时,防止耳机的顶部凸出,防止耳机与其他物品的发生磕碰,且减少翻盖,可降低结构成本。
具体的,底托40的材质为硅胶或橡胶等。
在一实施例中,为了减少耳机收纳于本实用新型充电盒时与其他物品之间的磕碰,容置槽11的深度大于耳机的高度至少2mm。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容置槽11的深度还可仅高出耳机高度的1mm等,在此不作限定。
在一实施例中,底托40上开设有过孔42,充电顶针61贯穿过孔42并与过孔42过盈配合,以此,可让充电顶针61与底托40之间密封连接,防止外部的水或水汽沿充电顶针61与底托40之间的间隙进入主体100内部而损坏电路板60等。
为进一步增加防水的效果,在一实施例中,底托40的底部环绕过孔42的周侧形成有抵接管45,抵接管45套设于充电顶针61上,抵接管45的底部抵接于电路板60。
在一实施例中,为了让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带柄的无线耳机,容置槽11包括用于收纳耳机头的第一容腔111以及用于收纳耳柄的第二容腔112。第一容腔111的深度大于耳机头的高度,缺口30贯穿第一容腔111并与第二容腔112导通。收纳时,耳柄置于第二容腔112内,耳机头置于第一容腔111内,实现带柄的无线耳机完整收纳。
在一实施例中,为提高本实用新型充电盒的美观性,以及便于手指接触耳机以便于耳机的拿取,缺口30的长度大于两个容置槽11中第二容腔112长度之和。
在上述实施例中,主体100的表面向内凹陷形成围壁13,围壁13围绕形成有两个导通第一腔体,底托40设置于围壁13的底部,底托40上开设有与第一腔体导通的凹槽41,容置槽11由第一腔体和凹槽41构成,电路板60位于底托40的下部。即第一腔体由第一容腔111和部分第二容腔112构成,凹槽41即为部分第二容腔112。利用凹槽41,可提高底托40用于放置无线耳机的空间,降低无线耳机与硬质材质的主体100的接触面,提高耳机保护性能。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腔体还可以直接是容置槽11,且底托40位于第一腔体的底部,或者凹槽41即是第二容腔112,亦或者底托40直接铺在容置槽11的侧壁和底面上等,在此不作限定。
在一实施例中,为了减小本实用新型的体积,容置槽11为两个,两个容置槽11中的第二容腔112导通,两个容置槽11中的第二容腔112之间设置有限位凸块131。且利用限位凸块131可将两个第二容腔112分割开,便于两无线耳机的放置,且可防止两个无线耳机放置时的磕碰。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限位凸块131可设置于围壁13或底托40上,即限位凸块131位于两第一腔体之间或位于两个凹槽41之间。在一实施例中,为了有效防止两耳机放置时之间的磕碰,围壁13与底托40上均设置有限位凸块131。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腔体的横截面面积在靠近底托40的一端逐渐减小,上大下小的第一腔体可起到导向作用,便于耳机放置于容置槽11内。
在一实施例中,无线耳机充电盒还包括安装于主体100内的充电电池50,充电电池50与电路板60电连接,充电电池50的两侧面分别抵接于底托40和主体100。利用软胶材质的底托40配合主体100可限位充电电池50,防止充电电池50晃动。
在一实施例中,底托40的顶面向内凹陷形成有嵌入沟槽43,围壁13的底部置于嵌入沟槽43内,以此将底托40固定于围壁13上。另外,底托40还可直接套设于围壁13上,在通过打胶的方式更进一步的将底托40和围壁13固定连接,提高稳固性。
在一实施例中,为提高本实用新型无线耳机充电盒结构的紧凑性,主体100包括中间壳体10以及套设于中间壳体10外侧的外罩20,中间壳体10包括第一壳体12、与第一壳体12连接形成第二腔体(图中未出示)的第二壳体14,第一壳体12可与第二壳体14通过卡扣或螺丝等方式连接。电路板60、充电电池50均安装于第二腔体内,围壁13位于第一壳体12上。且利用外罩20可提高本实用新型的美观性。
在一实施例中,为了稳定的固定底托40,第一壳体12对应底托40的位置开设有用于避让底托40的避让孔121,底托40的一侧置于避让孔121内,第一壳体12位于避让孔121的下部设置有用于支撑底托40的托架122。利用围壁13与托架122配合,可将底托40夹持于中间,并利用避让孔121进一步限位,可提高底托40安装的稳定性。且底托40的在靠近第二壳体一侧的四端开设有契合口44,契合口44与避让孔121的四端契合,起到限位固定底托40的作用。
在上述实施例中,为了给充电电池50充电,电路板60的底部设置有充电接口62,第二壳体14对应充电接口62的位置开设有显示孔141,便于充电接口62外接电源,经电路板60实现给充电电池50充电。为提高耳机收纳稳定性,磁吸件70有两个,分别位于第一容腔111的底部和侧面。具体的,磁吸件70为磁铁,用于配合耳机上的磁铁使用。
在一实施例中,为了便于本实用新型充电盒的组装,且提高充电盒的质感,外罩20的材质为金属材质。为便于用户了解本实用新型充电盒工作状态,第一壳体12与外罩20之间形成第三腔体(图中未出示),第三腔体内安装有与电路板60电连接的指示灯80,指示灯80位于第三腔体的顶端,便于用户观察。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此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改进,但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防刮伤无线耳机的充电盒,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以及安装于主体内的电路板,所述主体上开设有用于放置耳机的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的底部设置有底托,所述底托的材质为软胶;
所述电路板位于容置槽的下部,所述电路板对应容置槽的位置设置有充电顶针,所述充电顶针穿过底托的底面置于容置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刮伤无线耳机的充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托上开设有过孔,所述充电顶针贯穿过孔并与过孔过盈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刮伤无线耳机的充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的表面向内凹陷形成围壁,所述围壁围绕形成有第一腔体,所述底托设置于围壁的底部,所述底托上开设有与第一腔体导通的凹槽,所述容置槽由第一腔体和凹槽构成,所述电路板位于底托的下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刮伤无线耳机的充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槽为两个,所述第一腔体为两个,所述围壁对应两个第一腔体之间的位置设置有限位凸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刮伤无线耳机的充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体的横截面面积在靠近底托的一端逐渐减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刮伤无线耳机的充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耳机充电盒还包括安装于主体内的充电电池,所述充电电池与电路板电连接,所述充电电池的两侧面分别抵接于底托和主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刮伤无线耳机的充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托的底部环绕过孔的周侧形成有抵接管,所述抵接管套设于充电顶针上,所述抵接管的底部抵接于电路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刮伤无线耳机的充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托的顶面向内凹陷形成有嵌入沟槽,所述围壁的底部置于嵌入沟槽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刮伤无线耳机的充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包括中间壳体以及套设于中间壳体外侧的外罩,所述中间壳体包括第一壳体、与第一壳体连接形成第二腔体的第二壳体,所述电路板、充电电池均安装于第二腔体内,所述围壁位于第一壳体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防刮伤无线耳机的充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对应底托的位置开设有用于避让底托的避让孔,所述底托的一侧置于避让孔内,所述第一壳体位于避让孔的下部设置有用于支撑底托的托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267906.8U CN216162856U (zh) | 2021-09-17 | 2021-09-17 | 一种防刮伤无线耳机的充电盒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267906.8U CN216162856U (zh) | 2021-09-17 | 2021-09-17 | 一种防刮伤无线耳机的充电盒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162856U true CN216162856U (zh) | 2022-04-01 |
Family
ID=808521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2267906.8U Active CN216162856U (zh) | 2021-09-17 | 2021-09-17 | 一种防刮伤无线耳机的充电盒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162856U (zh) |
-
2021
- 2021-09-17 CN CN202122267906.8U patent/CN21616285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7063970U (zh) | 耳机盒和无线耳机 | |
CN105872887B (zh) | 一种无线耳机 | |
KR20140036700A (ko) | 이동단말기 후면 커버 | |
CN113891204A (zh) | 一种防刮伤无线耳机的充电盒 | |
CN107659859A (zh) | 音箱及其组合 | |
CN216162856U (zh) | 一种防刮伤无线耳机的充电盒 | |
KR101655371B1 (ko) | 휴대용 전자기기를 위한 케이스 | |
US20060087808A1 (en) | Portable hard disk casing | |
CN216162857U (zh) | 一种无盖无线耳机充电盒 | |
CN210351250U (zh) | 一种防摔手机显示屏 | |
CN110299813A (zh) | 一种振动马达 | |
CN216531753U (zh) | 一种音频播放设备 | |
CN111800706B (zh) | 一种耳机壳体及包括其的耳机 | |
CN211352423U (zh) | 一种具有充电结构的入耳式蓝牙耳机 | |
CN220368790U (zh) | 一种能收纳蓝牙发射器的tws蓝牙耳机充电盒 | |
JP2015032975A (ja) | 防塵プラグを挿入可能であるとともにイヤホンコードを収納可能な携帯電話保護ケース | |
JP3678593B2 (ja) | 携帯端末装置用プロテクタ | |
CN219162550U (zh) | 智能穿戴设备 | |
JPH059059U (ja) | 電話機におけるマイクロホンの組付構造 | |
CN221429082U (zh) | 一种具有蓝牙适配器收纳功能的头戴式耳机 | |
CN219227819U (zh) | 一种自带发声定位功能的充电盒 | |
CN217983971U (zh) | lightning数据线接头 | |
CN207460467U (zh) | 便携式音箱结构 | |
CN216291318U (zh) | 一种传声器胶套 | |
CN220732982U (zh) | 一种运动防掉落的无线耳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Address after: 523000 Room 501, Building 3, No. 388, Bihu Avenue, Fenggang Town,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Huaguan Zhilia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Room 101, No.46 Xinhe Road, shangmugu community, Pinghu street, Longgang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Huaguan Zhilian Technology Co.,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