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59404U - 储液器、空调系统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储液器、空调系统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159404U
CN216159404U CN202122237504.3U CN202122237504U CN216159404U CN 216159404 U CN216159404 U CN 216159404U CN 202122237504 U CN202122237504 U CN 202122237504U CN 216159404 U CN216159404 U CN 2161594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storage
fluid
gas
pipeline
reservo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23750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CHJ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CHJ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CHJ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CHJ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23750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1594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1594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1594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储液器、空调系统及车辆,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其中,储液器包括:储液筒,内部具有储液腔;至少两个接口,设置于所述储液筒上,且与所述储液腔连通;至少两个流体管道,位于所述储液腔内且与至少两个所述接口一一对应设置,所述流体管道的第一端与对应的所述接口连通,所述流体管道上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向所述储液腔的底部延伸;至少两个气体管道,位于所述储液腔内,每个所述流体管道至少对应一个所述气体管道,且所述气体管道的进气端与对应的所述流体管道的第一端连通。本申请技术方案可以实现冷媒的双向流通,且能够简化系统管路结构。

Description

储液器、空调系统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储液器、空调系统及车辆。
背景技术
储液器具有使得将两相冷媒进行气液分离的作用,储液器上设置有冷媒的进口和冷媒的出口,当前市面上储液器只允许冷媒单向流通,进口与出口是固定的,二者不能互换;而现有的空调系统内的冷媒流向会发生改变,若使得冷媒逆向流动,即出口用于使得冷媒流入,而进口用于排出冷媒,则会导致出液干燥器不再具有气液分离的作用,此时,出口会排出大量的液态冷媒,会造成空调系统无法回油,压缩机损坏,为了保证在冷媒逆向流动时,冷媒始终由进口进入,而由出口排出,因此需要在储液器的外部设置复杂的管路以改变冷媒的流向,但这样会导致储液器的外部管路复杂。因此,如何简化储液器外部的管路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储液器、空调系统及车辆,以简化储液器外部的管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储液器,该储液器包括:
储液筒,内部具有储液腔;
至少两个接口,设置于所述储液筒上,且与所述储液腔连通;
至少两个流体管道,位于所述储液腔内且与至少两个所述接口一一对应设置,所述流体管道的第一端与对应的所述接口连通,所述流体管道上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向所述储液腔的底部延伸;
至少两个气体管道,位于所述储液腔内,每个所述流体管道至少对应一个所述气体管道,且所述气体管道的进气端与对应的所述流体管道的第一端连通。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所述储液筒的侧壁具有与每个所述流体管道一一对应的指定位置,所述流体流道与对应的所述指定位置之间间隔预设距离布置;
其中,所述流体管道沿重力方向延伸。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所述流体管道的所述第二端的管口设置为斜向切口。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所述斜向切口与其对应的所述指定位置之间的距离沿重力方向逐渐增大。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所述气体管道包括相对的所述进气端和出气端,所述进气端设置有单向阀,以传导由所述进气端向所述出气端流通的气体,并阻隔由所述出气端向所述进气端流通的气体。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所述气体管道和所述接口的延伸方向分别垂直于所述流体管道的延伸方向。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还包括:过滤器,设置于所述储液腔的底部,所述流体管道的所述第二端与所述过滤器接触。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干燥器,设置于所述储液腔内,且位于至少两个所述流体管道之间。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空调系统,该空调系统包括上述的储液器。
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上述的空调系统。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申请提供的储液器、空调系统及车辆,通过在储液器上设置至少两个可连通储液腔的接口,对应在的在储液腔内设置至少两个流体管道和气体管道,其中,至少两个接口中的任意一个即可以作为两相冷媒的入口或可以作为液态冷媒的出口,可通过流体管道及气体管道的配合实现对两相冷媒的气液分离的效果,储液器中的任意两个接口接入空调系统时,在冷媒正向流动和反向流动的情况下,均能够在储液器内实现气液分离并排出未裹挟有气态冷媒的液态冷媒,无需通过外部设置复杂的管路来控制冷媒的流向以配合固定的进口和出口,因此本实施例所提供储液器可实现冷媒的双向流通,且能够简化系统管路结构。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附图阅读下文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易于理解。在附图中,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示出了本申请的若干实施方式,相同或对应的标号表示相同或对应的部分,其中: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储液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储液器在一种使用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储液器在另一种使用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储液器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储液筒1、筒体11、指定位置110、上盖12、接口2、第一接口2A、第二接口2B、流体管道3、斜向切口31、第一流体管道3A、第二流体管道3B、气体管道4、第一气体管道4A、第二气体管道4B、过滤器5、干燥器6、单向阀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申请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实施例一
参考附图1至附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一种储液器,该储液器包括:储液筒1,内部具有储液腔;至少两个接口2,设置于所述储液筒1上,且与所述储液腔连通;至少两个流体管道3,位于所述储液腔内且与至少两个所述接口2一一对应设置,所述流体管道3的第一端与对应的所述接口2连通,所述流体管道3上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向所述储液腔的底部延伸;至少两个气体管道4,位于所述储液腔内,每个所述流体管道3至少对应一个所述气体管道4,且所述气体管道4的进气端与对应的所述流体管道3的第一端连通。
具体的,本实施例提供的储液器可安装于冷凝器和膨胀阀之间,至少起到使得将两相冷媒进行气液分离,保证进入膨胀阀的制冷剂为液体状态的作用,为解决上述传统储液器的进、出口固定,无法互换的技术问题,本实施例提供的储液器的结构主要包括:储液筒1、至少两个接口2、至少两个流体管体和至少两个气体管道4,其中,储液筒1可由筒体11和上盖12构成,筒体11的一端设置有安装口,上盖12封堵于该安装口,以形成储液筒1内部的储液腔。至少两个接口2设置于储液筒1上,最优的,可将至少两个接口2设置于筒体侧壁的上端,即靠近于上盖12的位置,接口2可以用于通入两相冷媒或导出液态冷媒。流体管道3的设置数量可以与接口2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或流体管道3的设置数量可以多于流体管道3的设置数量,每个流体管道3对应至少一个气体管道4;流体管道3的第一端,即流体管道3的上端与对应的接口2连通,流体管道3上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即流体管道3的下端向储液腔的底部延伸;气体管道4的数量也与流体管道3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气体管道4的进气端与流体管道3的第一端连通,可增大气体管道4的第二端和流体管道3之间的高度差,从而能够提高对两相冷媒的气液分离器效果。两相冷媒通过其中一个接口2进入其对应的流体管道3,由于流体管道3与气体管道4的进气端连通,两相冷媒中的气态冷媒由进气端进入气体管道4并聚集在储液腔的顶部,而液态冷媒进入到流体管道3内,在重力作用下流向储液腔的底部,并可通过另外一个或多个流体管道3及对应的接口2将液态冷媒导出,以此实现两相冷媒的气液分离,且当空调系统内的两相冷媒流向改变时,每个接口2均可以作为两相冷媒的入口或液态冷媒的出口。
具体的,参考附图2和附图3,至少两个接口2中的任意两个分别为第一接口2A和第二接口2B,至少两个流体管道3中的任意两个为第一流体管道3A和第二流体管道3B,第一接口2A与第一流体管道3A对应设置,至少两个气体管道4中的任意两个为第一气体管道4A和第二气体管道4B,第一流体管道3A的第一端与第一接口2A对应且连通,并与第一气体管道4A的第一端对应且连通,第二流体管道3B的第一端与第二接口2B对应且连通,并与第一气体管道4A的第一端对应且连通,其中,参考附图2,可以将第一接口2A可以作为两相冷媒的入口,而第二接口2B可以作为液态冷媒的出口,在两相冷媒通过第一接口2A后,可在第一流体管道3A和第一气体管道4A连接处实现气液分离的作用,气态冷媒由第一气体管道4A的进气端进入储液腔内聚集在储液腔的顶部,液态冷媒进入第一流体管道3A并汇聚在储液腔的底部,汇聚在储液腔底部的液态冷媒中未裹挟有气态冷媒,并且能够在动力作用下经过第二流体管道3B流向到第二接口2B,并通过第二接口2B排出;而当空调系统中的冷媒的流动方向相反时,参考附图3,可以将第二接口2B可以作为两相冷媒的入口,而第一接口2A可以作为液态冷媒的出口,在两相冷媒通过第二接口2B后,可在第二流体管道3B和第二气体管道4B连接处实现气液分离的作用,气态冷媒由第二气体管道4B的进气端进入储液腔内并聚集在储液腔的顶部,液态冷媒进入第二流体管道3B并汇聚在储液腔的底部,汇聚在储液腔底部的液态冷媒中未裹挟有气态冷媒,并且能够在动力作用下经过第一流体管道3A流向到第一接口2A,并通过第一接口2A排出。因此,至少两个接口2中的任意一个既可以作为两相冷媒的入口,也可以作为液态冷媒的出口,无需指定某一接口2必须作为两相冷媒的入口,同理也无需指定某一接口2必须作为液态冷媒的出口,适应于空调系统内的两相冷媒流向即可达到两相冷媒的气液分离效果,且不需要在储液器的外部连接复杂的管路,可能够简化储液器外部的管路;附图2和附图3中的箭头方向为液态冷媒和/或气态冷媒的流动方向,大小不同的圆圈为气态冷媒。
根据上述所列,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储液器,通过在储液筒1上设置至少两个可连通储液腔的接口2,对应在储液腔内设置至少两个流体管道3和气体管道4,其中,至少两个接口2中的任意一个即可以作为两相冷媒的入口或可以作为液态冷媒的出口,可通过流体管道3及气体管道4的配合实现对两相冷媒的气液分离的效果,储液器中的任意两个接口2接入空调系统时,在冷媒正向流动和反向流动的情况下,均能够在储液器内实现气液分离并排出未裹挟有气态冷媒的液态冷媒,无需通过外部设置复杂的管路来控制冷媒的流向以配合固定的进口和出口,因此本实施例所提供储液器可实现冷媒的双向流通,且能够简化系统管路结构。
进一步的,参考附图1-附图3,本实施例提供的储液器还包括:过滤器5,设置于所述储液腔的底部,所述流体管道3的所述第二端与所述过滤器5接触。
具体的,在制冷系统中,可能由于制造时没有处理干净而带有灰尘,或由于冷媒系统部件内壁发生侵蚀作用而脱落杂质等原因,使冷媒携带有杂质,为了避免因冷媒中携带杂质造成系统阻塞,使系统无法制冷,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中,在储液腔的底部设置有过滤器5,这里的过滤器5具体可以但不限于为滤网结构,且流体管道3的第二端与过滤器5的过滤区域接触,从而可确保从任意一个流体管道3的第二端排出的液态冷媒都能够经过滤网,以过滤掉液态冷媒中的杂质,且在将过滤后的液态冷媒在排出时,可再次经过滤网以进入另外一个或多个流体管道3的第二端,进而从该流体管道3第一端和对应的作为出口的接口2排出;通过设置过滤器5可使储液器具有过滤功能,可能够确保空调系统中冷媒的顺畅流通,避免因堵塞而影响系统的正常工作。
进一步的,参考附图1-附图3,本实施例提供的储液器还包括:干燥器6,设置于所述储液腔内,且位于至少两个所述流体管道3之间。
具体的,由于冷媒干燥不严格,或有空气进入等原因,可能使冷媒中存在水分,水分的存在可能导致系统中结冰,堵塞冷媒的循环通道,造成故障,为去除冷媒中的水分,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中,在储液腔内设置有干燥器6,为提高干燥器6对于冷媒的干燥效果,可将干燥器6设置在两个或多个流体管道3之间,从而可吸附并去除液态冷媒中的水分;干燥器6具体可安装于过滤器5上,或绑定于任一流体管道3上,此处不作具体限定;通过设置干燥器6,可使储液器6具有干燥功能,能够有效去除液态冷媒中的水分,以避免造成空调系统的故障。
进一步的,参考附图4,所述储液筒1的侧壁具有与每个所述流体管道3一一对应的指定位置110,所述流体流道与对应的所述指定位置110之间间隔预设距离布置。
具体的,为了提高对两相冷媒的分离、过滤及干燥效果,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是技术方案中,可增大各流体管道3之间的距离,进而可将流体管道3靠近于储液筒1的侧壁布置,因此,可在储液筒1的侧壁设置于每个流体管道3一一对应的指定位置110,这里的指定位置110是指用于安装流体管道3的参考位置,当储液筒1配置为圆筒状,且流体管道3配置为截面为圆形的管道时,指定位置可以为储液筒1的侧壁上的一条轴向线,在安装流体管道3时,流体管道3的中轴线与该轴向线对应,且两条轴线所在平面穿过储液筒1的中轴线;为了增大换热面积,可将流体管道3与对应的指定位置110之间间隔预设距离布置,使二者之间不贴合,进而能够避免热量通过储液筒1的侧壁直接散热到环境中。
进一步的,参考附图1-附图3,所述流体管道3沿重力方向延伸;所述气体管道4和所述接口2的延伸方向分别垂直于所述流体管道3的延伸方向。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是技术方案中,为了优化流体在流入和流出时在至少两个流体管道3内的流动路径,减小流体流通的阻力,可将流体管道3设置为沿重力方向延伸;为提高对两相冷媒的气液分离效果,可将气体管道4与接口2的延伸方向设定为垂直与流体管道3延伸的方向,当每个流体管道3对应连接一个气体管道4时,可将气体管道4与接口2相对且同轴设置,以使气体更加便捷的进入气体管道4,以提高气液分离效果。接口2、气体管道4及流体管到的截面均可以为圆形,但不限于此;由于流体管到需要延伸至储液腔的底部,与气体管道4之间形成较大的高度差,以保证对两相冷媒的企气液分离效果,需要将流体管道3设置较长的长度;而气体管道4仅起到引导气态冷媒的作用,仅设置较短长度即可,对于流体管到和气体管道4的具体长度此处不作具体限定。
进一步的,参考附图1,所述流体管道3的所述第二端的管口设置为斜向切口31。
具体的,通入流体管道3的液态冷媒中可能裹挟有少部分的气态冷媒,为对气态冷媒进行进一步分离,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是技术方案中,可将流体管道3的管口设置为斜向切口31,即该管口具有延伸长度较长的一侧,以及延伸长度相对较短的一侧,参考附图2和附图3,当少量气态冷媒随着液态冷媒流动到第二端的管口处时,管口处长度较长的一侧对气态冷媒的流动形成限制,以使气态冷媒能够更容易的从管口处长度较短的一侧溢出,从流体管到与对应的指定位置110之间的间隙迅速上升至储液腔的顶部,进而对流体管道3内的冷媒进行进一步的分离,使得其内所裹挟的少部分气态冷媒能够与液态冷媒分离,保证汇聚在储液腔底部的液态冷媒中未裹挟有气态冷媒,进而保证由接口2排出的液态冷媒中未裹挟有气态冷媒。
具体的,当流体管道3的第二端的管口设置为水平切口时,可使第二端的管口全部与过滤器5的过滤区域接触;而当流体管道3的第二端的管口设置为斜向切口31时,仅使管口延伸长度较长的一侧与过滤器5的过滤区域接触即可,利用流体管道3内流体的压力以及在流体管道对内部流体的导向作用,仍可保证从流体管道3的第二端排出的液态冷媒经过过滤器5进行可靠过滤。
进一步的,参考附图1,所述斜向切口31与其对应的所述指定位置110之间的距离沿重力方向逐渐增大。
具体的,为避免由液态冷媒流入的流体管道3内排出的气态冷媒,进入液态冷媒排出的流体管道3内部,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是技术方案中,上述的斜向切口31可具体设置为:该斜向切口31所在斜面与其对应的指定位置110之间的距离沿重力方向逐渐增大,即流体管道3靠近储液筒1侧壁对应的指定位置110的一侧为延伸长度较短的一侧,流体管道3背离储液筒1侧壁对应的指定位置110的一侧为延伸长度较长的一侧,基于此,液态冷媒中的少部分气态冷媒可通过管口向朝向侧壁的指定位置110的方向溢出,流体管道3与指定位置之间间隔预设距离形成的缝隙能够对气态冷媒起到引导作用,使气态冷媒迅速上升至储液腔的顶部,因此,气态冷媒的溢出方向背离于其他流体管道3的管口的方向,进而能够避免流体管道3的管口排出的气态冷媒直接被吸入其他流体管道3的管口,导致接口2排出的液态冷媒中仍裹挟有大量的气态冷媒。
进一步的,参考附图1-附图3,所述气体管道4包括相对的所述进气端和出气端,所述进气端设置有单向阀7,以传导由所述进气端向所述出气端流通的气体,并阻隔由所述出气端向所述进气端流通的气体。
具体的,为避免通过气体管道4进入储液腔顶部的气态冷媒进入用于作为冷媒出口的接口2所连通的气体管道4,以使排出的液态冷媒内仍裹挟有大量的气态冷媒,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是技术方案中,可在气体管道4的进气端处设置单向阀7,以控制气体管道4内气态冷媒流通的方向,使气态冷媒只能够通过气体管道4的进气端向出气端流通,而阻止气态冷媒从气体管道4的出气端向进气端流通,从而可阻止储液腔内的气态冷媒通过出气管道向作为冷媒出口的接口2方向流通,以此能够保证作为冷媒出口的接口2所排出的冷媒均为液态冷媒,其中未裹挟有气态冷媒,以此避免对空调系统造成损害。
实施例二
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一种空调系统,该空调系统包括实施例一所提供的储液器,因此,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空调系统包括实施例一所提供的储液器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进行赘述。
实施例三
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实施例二所提供的空调系统,因此,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车辆具有与实施例二所提供的空调系统相同的有益效果,在此不进行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储液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储液筒,内部具有储液腔;
至少两个接口,设置于所述储液筒上,且与所述储液腔连通;
至少两个流体管道,位于所述储液腔内且与至少两个所述接口一一对应设置,所述流体管道的第一端与对应的所述接口连通,所述流体管道上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向所述储液腔的底部延伸;
至少两个气体管道,位于所述储液腔内,每个所述流体管道至少对应一个所述气体管道,且所述气体管道的进气端与对应的所述流体管道的第一端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储液筒的侧壁具有与每个所述流体管道一一对应的指定位置,所述流体管道与对应的所述指定位置之间间隔预设距离布置;
其中,所述流体管道沿重力方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体管道的所述第二端的管口设置为斜向切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斜向切口与其对应的所述指定位置之间的距离沿重力方向逐渐增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体管道包括相对的所述进气端和出气端,所述进气端设置有单向阀,以传导由所述进气端向所述出气端流通的气体,并阻隔由所述出气端向所述进气端流通的气体。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体管道和所述接口的延伸方向分别垂直于所述流体管道的延伸方向。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过滤器,设置于所述储液腔的底部,所述流体管道的所述第二端与所述过滤器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干燥器,设置于所述储液腔内,且位于至少两个所述流体管道之间。
9.一种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储液器。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系统。
CN202122237504.3U 2021-09-15 2021-09-15 储液器、空调系统及车辆 Active CN2161594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37504.3U CN216159404U (zh) 2021-09-15 2021-09-15 储液器、空调系统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37504.3U CN216159404U (zh) 2021-09-15 2021-09-15 储液器、空调系统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59404U true CN216159404U (zh) 2022-04-01

Family

ID=808504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237504.3U Active CN216159404U (zh) 2021-09-15 2021-09-15 储液器、空调系统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15940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32890B (zh) 经济器
CN203550042U (zh) 多联机系统、多联机系统室外机及其室外机单元
CN109140847B (zh) 多通道回油浮子式气液分离器
CN107314579B (zh) 空调
CN203464563U (zh) 气液分离器及空调器
CN203489553U (zh) 多孔式气液分离器
CN216159404U (zh) 储液器、空调系统及车辆
CN208920394U (zh) 冷风机除湿装置
CN101956691B (zh) 制冷压缩机消音器
CN2835907Y (zh) 一种用于空调的分配器
CN207622302U (zh) 一种多压缩机并联型热泵用防回液气液分离器
CN103277944A (zh) 一种干式蒸发器
CN109140835B (zh) 一种降膜式蒸发器
CN205606876U (zh) 一种空调系统
CN202155139U (zh) 轨道车辆空压机专用干燥系统
CN219222918U (zh) 一种具备节流降压功能的储液干燥瓶
CN103691261A (zh) 一种干燥机
CN203518346U (zh) 空调系统
CN203116384U (zh) 一种用于车用空调器中的储液干燥器
CN2802253Y (zh) 一种喷嘴式蒸汽疏水器
CN213514491U (zh) 压缩机排气结构及制冷设备
CN216744672U (zh) 工业除尘空调机组大制冷量除湿装置
CN216432161U (zh) 一种逆流的混合蒸发方式的蒸发器
CN216886180U (zh) 一种同轴管气液分离器
CN218166205U (zh) 一种空调器制冷剂管路的低流阻过滤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