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54652U - 无固定货架入库装置以及无固定货架仓储系统 - Google Patents

无固定货架入库装置以及无固定货架仓储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154652U
CN216154652U CN202122085362.3U CN202122085362U CN216154652U CN 216154652 U CN216154652 U CN 216154652U CN 202122085362 U CN202122085362 U CN 202122085362U CN 216154652 U CN216154652 U CN 2161546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orage
track
goods
warehousing
ra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08536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翁端文
褚如昶
吕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Zhejia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Zhejia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Zhejia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IN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Zhejia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08536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1546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1546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1546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arehouses Or Storag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固定货架入库装置以及无固定货架仓储系统,包括货物上架线、入库用环形轨道、存储进入用环形轨道及连接两个环形轨道的入库存储间连接部。由于具有货物上架线,因此能承接待入库的货物载具;由于具有由随机输送型输送轨道构成的入库用环形轨道,因此来自货物上架线的货物载具能随机地进入入库用环形轨道,货物载具由人工方式挂到货物上架线上,因此上架并不均匀且可能有间断,这种随机输送方式符合上架实际需要;由于具有由单件输送型输送轨道构成的存储进入用环形轨道,因此货物载具进入存储进入用环形轨道后以单件的形式进行输送,更有利于货物载具依次进入与存储进入用环形轨道相连接的多条货物存储线,且输送效率高。

Description

无固定货架入库装置以及无固定货架仓储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货物仓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固定货架入库装置以及无固定货架仓储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在货物仓储中普遍采用的方式是将货物放置于货箱中并将货箱分类放置在不同的货架上,然后采用输送设备对仓储系统内不同存储区域之间的货物来进行输送。在上述货物仓储系统中,货架搭设繁琐,占地面积大,货箱分类及搬运需要大量人力,输送设备需要作业空间,并且输送设备及其维护也较为昂贵。
而且,将这样的货物仓储系统应用在一些货物呈软性片材状的行业,例如服装行业中时,在入库过程中就需要先将多件服装打包在同一个货箱内,不仅打包需要人力物力,还会使服装堆叠挤压,产生褶皱。此外,服装通常需要按生产批次、属性等来进行分类入库以及存储。服装的属性较为多样,包括材质、尺码、颜色、款式等等,相应地,对服装进行分类入库以及存储时,分类需求较为复杂,若采用人工分类打包入库,则将十分耗时,且容易产生分类错误的问题。由于多件服装打包在同一货箱内,因此出现分类错误时也难以发现,一旦出现分类错误,需要人工开箱翻检、重新打包,非常不便。
为此,能够实现无固定货架、保持服装平整且易于实现自动化、减少入库分类错误的无固定货架仓储系统就成为了目前的迫切需求。相应地,在这种无固定货架无固定货架仓储系统中用于将货物按照一定的入库规则分类入库至存储设备中的无固定货架入库装置也存在着迫切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固定货架入库装置,设置在无固定货架仓储系统中,用于将载置有待入库货物的货物载具入库至含多条货物存储线的存储设备中,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货物上架线,用于承接货物载具;入库用环形轨道,用于从货物上架线处接收货物载具;存储进入用环形轨道,与多条货物存储线分别连接,用于将货物载具转送至各个货物存储线;以及入库存储间连接部,分别与入库用环形轨道和存储进入用环形轨道相连接,用于引导货物载具从入库用环形轨道转移至存储进入用环形轨道,其中,入库用环形轨道由随机输送型输送轨道构成,存储进入用环形轨道由单件输送型输送轨道构成。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固定货架入库装置,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货物上架线包括上线段,用于接收待入库的货物载具;上线缓冲段,用于将上线段接收的货物载具导入入库用环形轨道;以及上升段,分别与上线段和上线缓冲段连接,用于使上线段上的货物载具上升至上线缓冲段,上线段以及上线缓冲段均沿货物载具的输送方向向下倾斜延伸,上升段沿货物载具的输送方向向上倾斜延伸。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固定货架入库装置,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货物上架线还包括上线驱动部,用于驱动货物载具沿上升段从上线段移动至上线缓冲段,上线驱动部为设置在上升段上的提升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固定货架入库装置,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还包括上线阻挡部,嵌入设置在上线缓冲段上,用于对上线缓冲段上的货物载具进行阻挡或放行;连接阻挡部,嵌入设置在入库存储间连接部上,用于对入库存储间连接部上的货物载具进行阻挡或放行;以及存储接收阻挡部,设置在存储进入用环形轨道与入库存储间连接部的连接处的上游位置,用于对经过该位置的货物载具进行阻挡或放行,其中,上线阻挡部具有可活动地安装在上线缓冲段上的挡块以及能够驱动挡块上下移动的驱动气缸,连接阻挡部具有可活动地安装在入库存储间连接部上的挡块以及能够驱动挡块上下移动的驱动气缸,存储接收阻挡部具有可活动地安装在存储进入用环形轨道上的挡块以及能够驱动挡块上下移动的驱动气缸。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固定货架入库装置,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还包括多个分流组件,分别设置在存储进入用环形轨道与各个货物存储线的连接处,用于将存储进入用环形轨道与货物存储线之间进行连通或断开,其中,分流组件具有固定连接在存储进入用环形轨道上的连接轨道段以及可伸缩地安装在该连接轨道段上的伸缩轨道段。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固定货架入库装置,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分流组件还具有伸缩驱动部,用于驱动伸缩轨道段伸缩,伸缩驱动部为驱动气缸。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固定货架入库装置,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存储进入用环形轨道具有承载货物载具的承载轨道,入库存储间连接部具有连接轨道、离轨构件以及拐弯引导连接构件,连接轨道具有上一级端部和下一级端部,离轨构件具有引导转移构件,上一级端部连接到引导转移构件,并通过离轨组件与入库用环形轨道相连接,下一级端部连接到拐弯引导连接构件,并通过该拐弯引导连接构件与承载轨道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固定货架入库装置,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入库用环形轨道由格式型输送轨道构成,存储进入用环形轨道由鸟钩型输送轨道构成,离轨组件具有离轨构件以及引导转移构件,离轨构件至少含有离轨部,该离轨部用于将货物载具从入库用环形轨道脱离至引导转移构件,引导转移构件用于将脱离的货物载具引导转移至入库存储间连接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固定货架入库装置,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存储进入用环形轨道的承载轨道具有与进入用上游轨道段部分相对应的上游承载轨道段部分以及与进入用下游轨道段部分相对应的下游承载轨道段部分,拐弯引导连接构件与下游承接轨道段部分相连接,上游承接轨道段部分的端部位于下游承接轨道段部分的端部上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固定货架仓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设备,含有多条货物存储线;以及无固定货架入库装置,用于将载置有待入库货物的货物载具入库至存储设备中,其中,无固定货架入库装置为上述的无固定货架入库装置。
实用新型作用与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固定货架入库装置以及无固定货架仓储系统,包括货物上架线、入库用环形轨道、存储进入用环形轨道以及连接两个环形轨道的入库存储间连接部。由于具有货物上架线,因此能够承接待入库的货物载具;由于具有由随机输送型输送轨道构成的入库用环形轨道,因此来自货物上架线的货物载具能够随机地进入入库用环形轨道,货物载具由人工方式挂到货物上架线上,因此上架并不均匀且可能有间断,这种随机输送方式符合上架的实际需要;由于具有由单件输送型输送轨道构成的存储进入用环形轨道,因此货物载具进入存储进入用环形轨道后,以单件的形式进行输送,单件的形式更有利于货物载具依次进入与存储进入用环形轨道相连接的多条货物存储线,且输送效率高。
进一步,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无固定货架仓储系统采用轨道形式进行输送及存储,因此不需要搭设固定货架,也不需要额外配备输送设备,易于搭建且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无固定货架仓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框A内部分的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货物上架线与入库用环形轨道的连接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货物上架线的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线阻挡部的结构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入库用环形轨道的轨道段的结构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货物存储线与存储进入用环形轨道的连接结构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存储进入用环形轨道的轨道段的结构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多个鸟钩式输送单元依次连接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鸟钩式输送单元的结构分解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移动构件与导轨的配合状态时进入用驱动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7中框C内部分的放大图;
图13是图2中框B内部分的放大图;
图14是图2中框B内部分不同角度的结构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连接轨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连接轨道的轨道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图14中框D内部分的放大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离轨组件的结构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引导转移构件的结构图;
图20是图14中框E内部分的放大图;
图2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拐弯引导连接构件的结构图。
附图标记:无固定货架入库装置110;无固定货架仓储系统100;入库设备101;存储设备 102;分拣设备103;出库设备104;连接部105;入库存储间连接部105a;存储分拣间连接部105b;分拣出库间连接部105c;货物上架线21;上线段211;上线缓冲段212;上升段213;上线驱动部333;上线阻挡部332;活动挡块3321;驱动气缸3322;连接阻挡部331;入库用环形轨道22;入库侧连接用轨道段213;存储进入用环形轨道23;存储进入侧连接用轨道段65;进入用驱动部64;存储接收阻挡部334;鸟钩式输送单元61;导轨62;承载轨道63;鸟钩本体111;拉移槽111a;鸟钩座12;条形座体121;连接端122;前连接端122A;后连接端122B;安装板123;安装孔124;限位孔113;复位件13;容纳孔114;轴孔112;移动组件15;滚轮架151;中心贯穿轴152;承重滚轮153;移动轮轴154;引导滚轮155;引导轮安装部156;承载凸缘621;引导凸缘622;进入用驱动部64;驱动电机641;第一驱动轮642;第二驱动轮643;分流组件26;缺口631;连接轨道段341;伸缩轨道段342;连接轨道72;上一级端部721;下一级端部722;轨道主体55;安装部51;衬条52;侧部支撑部53;顶部支撑部54;凸缘553;容纳腔552;贯通开口551;斜面部分541;平面部分542;安装槽503;定位槽504;抵接面5032;开口5033;内端部5031;离轨组件71;拐弯引导连接构件73;离轨构件711;引导转移构件712;离轨部85;斜部851;第一主引导段81;引进端部82;导出端部83;凸起813;第二主引导段91;连接端部92;凸起911;货物存储线25;格式构件212;第一载置轨道211;衣架200;挂钩201;挂入开口201a;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无固定货架入库装置以及无固定货架仓储系统作具体阐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软性片材仓储系统,该软性片材仓储系统可以是服装仓储系统,其采用挂架(即衣架)作为货物载具。
<实施例>
图1是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无固定货架仓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无固定货架仓储系统100为采用轨道对承载有货物(服装)的货物载具(衣架)进行输送以及存储的服装仓储系统,包括入库设备101、存储设备102、分拣设备103、出库设备104以及多个连接部105。
入库设备101用于将承载有服装的衣架进行入库,存储设备102用于对衣架进行存储(或者分类存储),分拣设备103用于对存储设备102输出的衣架进行分类拣选,出库设备104 用于对分拣设备103分拣完成的衣架进行出库(或进一步分类出库)。图1中,各直线段或环线均表示不同的轨道,这些线上的箭头表示货物载具在相应轨道上的移动方向。
本实施例中,连接部105设置为三个,分别记作入库存储间连接部105a、存储分拣间连接部105b以及分拣出库间连接部105c。入库存储间连接部105a、存储分拣间连接部105b 以及分拣出库间连接部105c分别设置在入库设备101与存储设备102之间、存储设备102 与分拣设备103之间以及分拣设备103与出库设备104之间,用于将这些设备的轨道进行连接从而使衣架能够通过连接部105在不同设备之间移动。
本实施例中,各设备之间以及各设备内部都采用轨道形式对货物进行存储以及输送。其中,入库设备101包括一个将入库的货物载具向下一级(即存储设备102)输出的入库用环形轨道22以及多根与该入库用环形轨道22相连接的货物上架线21,存储设备102包括一个对来自于入库设备101的货物载具进行接收的存储进入用环形轨道23以及多根与该存储进入用环形轨道23相连接、用于对接收的货物载具进行存储的货物存储线25。从图1中可以直接看出,本实施例的入库用环形轨道22以及存储进入用环形轨道23为环形轨道,货物存储线25则为直线型轨道。另外,本实施例中货物存储线25的数量为100条,图中采用了省略画法,示出了其中的一部分。
图2是图1中框A内部分的结构图。
如图2所示,无固定货架入库装置110包括两个货物上架线21、入库用环形轨道22、存储进入用环形轨道23以及入库存储间连接部105a。存储进入用环形轨道23与多条货物存储线25分别连接。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货物上架线与入库用环形轨道的连接结构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货物上架线的结构图。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货物载具为衣架200,衣架200含有挂钩201以及用于载置服装的支撑部分(图中未示出),具体结构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常规结构。该挂钩200具有挂入开口201a,挂钩200通过挂入开口201a挂入各个输送轨道上。
货物上架线21包括上线段211、上线缓冲段212、上升段213以及上线驱动部333。本实施例中,上线段211位于低处,便于操作人员将衣架200挂到该上线段211上。上线缓冲段212相对于上线段211在高处,并且与入库用环形轨道22大致在相同的高度。
上线段211用于接收待入库衣架200。上线缓冲段212用于将上线段211接收的衣架200 导入入库用环形轨道22。上升段213分别与上线段211以及上线缓冲段212连接,用于使上线段211上的衣架200上升至上线缓冲段212。上线段211沿衣架200的输送方向向下倾斜延伸,因此衣架200挂到上线段211的一端后能够依靠重力滑动到上线段211与上升段 213的连接处。上升段213沿输送方向向上倾斜延伸。上线缓冲段212也同样沿衣架200的输送方向向下倾斜延伸,因此衣架200上升到上线缓冲段212后也能够依靠重力滑动至与上线缓冲段212的端部,并进一步进入与上线缓冲段212大致在同一高度的入库用环形轨道 22。
本实施例中,上线驱动部333为设置在上升段213上的提升机,用于驱动到达上线段 211和上升段213连接处的衣架200沿着上升段213移动至上线缓冲段212。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线阻挡部的结构图。
如图4和图5所示,无固定货架入库装置110还包括上线阻挡部332。
上线阻挡部332为设置在上线缓冲段212靠近入库用环形轨道22的端部,即图4中B1 位置处,用于对上线缓冲段212上待进入入库用环形轨道22的衣架200进行阻挡或放行。具体地,该上线阻挡部332包括一个设置在上线缓冲段212上凹槽内的活动挡块3321以及驱动气缸3322,驱动气缸3322能够驱动活动挡块3321上下移动,从而实现对衣架200的阻挡或放行。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入库用环形轨道的轨道段的结构图。
如图3和图6所示,入库用环形轨道22为闭合环形轨道并且由随机输送型输送轨道构成,本实施例中该随机输送型输送轨道为格式型输送轨道。格式型输送轨道包含第一载置轨道211以及多个下部呈与衣架200的挂钩201相配合、用于承载并输送衣架200的“G”型的格式构件212。格式构件212通过嵌设在第一载置轨道211上的滑轮组在第一载置轨道211上移动,具体安装方式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图6中仅显示出了部分格式构件212,实际上多个格式构件212按照与图中显示的格式构件212相同的方式排布在整个闭合环形的第一载置轨道211上。
入库用环形轨道22上还设置有用于驱动格式构件212进行移动的入库用驱动部(图中未示出)。本实施例中,入库用环形轨道22的输送方向为顺时针方向。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货物存储线与存储进入用环形轨道的连接示意图。
如图7所示,多条货物存储线25分别与存储进入用轨道23连接,连接位置处设置有多个分流组件26。
无固定货架入装置110还包括连接阻挡部331和存储接收阻挡部334。
连接阻挡部331嵌入设置在入库存储间连接部105a上,即图7中B2位置处,用于对入库存储间连接部105a上的衣架200进行阻挡或放行。
存储接收阻挡部334嵌入设置在存储进入用环形轨道23上,位于存储进入用环形轨道 23与入库存储间连接部105a的连接处的上游位置,即图7中B3位置处,用于对经过该位置的衣架200进行阻挡或放行。
连接阻挡部331、存储接收阻挡部334的结构与作用与上线阻挡部332一致,即具有可活动安装在上述轨道段内的挡块和驱动挡块的驱动气缸,在此不再赘述。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货物存储进入用环形轨道的轨道段的结构图。
如图7和图8所示,存储进入用环形轨道23为闭合环形轨道并且由单件输送型输送轨道构成,本实施例中该单件输送型输送轨道为鸟钩型输送轨道。鸟钩型输送轨道包含复数个鸟钩式输送单元61、导轨62以及承载轨道63。复数个鸟钩式输送单元61设置在导轨62以及承载轨道63上。导轨62起支撑作用,为闭合圆环形;承载轨道63设置在导轨62上,并且对应设置在导轨62下方。存储进入用环形轨道23的输送方向与入库用环形轨道22的输送方向相反,即为逆时针方向。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多个鸟钩式输送单元依次连接状态下的结构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鸟钩式输送单元的结构分解图。
如图9和图10所示,鸟钩式输送单元61包括鸟钩11、鸟钩座12、复位件13、连接构件14以及移动构件15。
鸟钩11具有鸟钩本体111以及设置在鸟钩本体111后部的拉移槽111a。
其中,鸟钩111的长度方向与输送方向基本一致。鸟钩本体111的前部下边缘为由上往下逐渐向后倾斜的斜边缘。拉移槽111a用于勾住衣架200的挂钩,其形状与挂钩201相适应。
本实施例的鸟钩座12用于安装鸟钩11,鸟钩座12具有条形的座体121、安装部以及两个连接端122。
其中,座体121呈条形,其长度方向与前后方向一致。安装部包括两块分别从座体121 底部两侧向下延伸的安装板123。每块安装板123上设置了四个安装孔124,同时,两块安装板123上的安装孔124均对向设置,即两块安装板123上共设置四对安装孔124。
鸟钩11通过前部的两对安装孔124进行安装,将鸟钩11的可转动程度限制在限位孔 113长轴方向两端所对应的位置内。
复位件13为弹簧,其一端固定在座体121底面上两个安装板123之间的位置处,另一端抵接在容纳孔114的底部。复位件13通过其弹簧力向鸟钩本体11提供了一个向下的力,由此,鸟钩11在不受外力时,就因复位件13的弹簧力作用而抵接在位于其下方的承载轨道63上。
当衣架200从入库存储间连接部105a处进入承载轨道63时,一旦鸟钩11从衣架200后侧向前移动,则衣架200的挂钩201将与鸟钩本体111的前部下边缘相抵接;由于鸟钩本体111的前部下边缘为由上往下逐渐向后倾斜的斜边缘,鸟钩本体111并不会带动衣架200 前移,而是会绕轴孔112向上翘起。鸟钩11继续向前移动,拉移槽111a到达衣架200处且鸟钩本体111下侧的承载轨道63上不存在其他衣架200时,复位件13的弹簧力让鸟钩11 向下转动,让衣架200的挂钩被拉移槽111a勾住,从而能够被鸟钩11拉着向前移动。另外,由于拉移槽111a的尺寸与衣架200的挂钩相匹配,因此其一次只能勾住一个衣架200并向前拉动,未被拉走的衣架200将留在原地由下一个鸟钩11拉走。
两个连接端122分别位于座体121的前后两端,分别用于连接与该鸟钩座12在输送方向上相邻的两个鸟钩座12。为方便叙述,将其记为前连接端122A与后连接端122B。
当多个鸟钩输送单元61依次连接时,相邻两个鸟钩输送单元61中的鸟钩座12之间通过连接构件14连接。同时,移动组件15也设置在连接构件62处。
移动构件15设置在鸟钩座12的前连接端122A处,包括滚轮架151以及安装在滚轮架 151上的滚轮组件。
相邻两个鸟钩输送单元61连接时,后一个鸟钩输送单元61的前连接端122A经由连接构件14以及中心贯穿轴152与前一个鸟钩输送单元61的后连接端122B相连接。相邻的两个鸟钩座12之间能够同时左右旋转、上下旋转,即二者之间的相对转动具有两个自由度。
图11是移动构件与导轨的配合状态时进入用驱动部的结构图。
如图11所示,移动构件15的作用是移动鸟钩座12,其中的滚轮组件包括承重滚轮153、移动轮轴154、引导滚轮155、引导轮安装部156。
其中,移动轮轴154设置在滚轮架151的顶部,沿左右方向延伸。承重滚轮153的数量为两个,分别安装在移动轮轴154的两侧,二者的中心轴均沿左右方向。
引导轮安装部156的数量为两个,该两个引导轮安装部156设置在滚轮架151的中部且沿前后方向排列。引导滚轮155的数量也为两个,分别安装在引导轮安装部156上,二者的轴线均沿上下方向。
导轨62的下部具有开口,该开口两侧具有向内延伸的承载凸缘621。该两个承载凸缘 621沿前后方向分布在导轨62上,两个承重滚轮153分别位于两个承载凸缘621上,能够在承载凸缘621上沿前后方向滑动。
两个承载凸缘621的内侧还分别设有向下延伸的引导凸缘622,引导滚轮155位于两个引导凸缘622之间,能够与引导凸缘622相接触,从而使移动构件15移动时不易产生偏移。
本实施例的存储进入用环形轨道23上还设有对各个鸟钩输送单元61的移动进行驱动的进入用驱动部64,该进入用驱动部64包括驱动电机641、第一驱动轮642以及第二驱动轮 643。
驱动电机641固定安装在导轨62的近旁。
第一驱动轮642以及第二驱动轮643分别安装在导轨62的两侧,且二者的中心轴均沿竖直方向;同时,第一驱动轮642以及第二驱动轮643的表面分别抵接鸟钩座12的两侧表面,使得鸟钩座12被第一驱动轮642和第二驱动轮643从两侧“夹”住。第一驱动轮642 通过传动机构与驱动电机641的输出轴相连接,能够在驱动电机641的驱动下转动,当第一驱动轮642转动时,就通过摩擦力带动与之接触的鸟钩座12移动,下一个鸟钩座12移动时继续与第一驱动轮642抵接,从而继续被第一驱动轮642带动移动。在移动过程中,第二驱动轮643从第一驱动轮642的相反侧抵接鸟钩座12,被鸟钩座12的摩擦力带动而共同转动,起到了使鸟钩座12稳定的作用。
本实施例中,由于移动构件15通过中心贯穿轴152结合在连接构件14处,而连接构件 14又将相邻两个鸟钩座12连接,因此,当各个承重滚轮153在进入用驱动部64的驱动下向前方移动时,就带动各个鸟钩座12向前移动,并使得鸟钩11向前移动,从而能够勾住衣架200并将其向前拉动。此外,入库用驱动部的结构与进入用驱动部64的结构类似,入库用驱动部也通过电机使驱动轮转动、驱动轮带动格式构件前后依次连接而形成的长链状结构移动,具体在此不再赘述。
图12是图7中框C内部分的结构图。为了清楚说明框C内结构中分流组件的结构和作用,对框C内部分的结构进行了放大和旋转得到图12。
如图12所示,承载轨道63上设置多个缺口631。承载轨道63具有与每个缺口631相对应的缺口前端和缺口后端,其中,缺口前端位于缺口631的前方,缺口后端位于缺口631的前方。存储设备102还包括多个分流组件26。多个分流组件26一一对应地设置在多个缺口631处,并且还与多根货物存储线25一一对应连接。即,进入用环形轨道31通过分流组件26与对应的货物存储线25相连接。多根货物存储线25大致平行地设置。
分流组件26包括连接轨道段341、伸缩轨道段342以及伸缩驱动部(图中未示出)。
连接轨道段341设置在承载轨道63的缺口前端上,并且与对应的货物存储线25相连接。
伸缩轨道段342设置在承载轨道63的缺口后端上,能够在伸缩驱动部的驱动下伸出一段轨道,并且伸出的该段轨道与连接轨道段341相贴合,从而使对应的缺口631处于闭合状态,此时,在存储进入用环形轨道23上输送的衣架200在经过该分流组件26时,仍然会继续沿着输送方向继续往前移动,而不会进入相应的货物存储线25;此外,伸缩轨道段342还能够在伸缩驱动部的驱动下使伸出的一段轨道缩回,从而使对应的缺口631处于打开状态,此时,沿着输送方向输送的衣架200在经过该分流组件26时,会通过该缺口631直接进入相应的货物存储线25上。
按照上述方式,通过货物上架线21、入库用环形轨道22、入库存储间连接部105a、存储进入用环形轨道23、多个分流组件26以及多个货物存储线25就可以实现分类入库及存储的目的。
图13是图2中框B内部分的放大结构图,为清楚说明入库存储间连接部105a的结构,对图13中的结构进行旋转得到图14,图14是图2中框B内部分不同角度的结构图。
如图13和图14所示,入库用环形轨道22具有与存储设备102相邻设置且倾斜向下延伸的入库侧连接用轨道段213。入库侧连接用轨道段213与水平方向夹角为29°。该入库侧连接用轨道段213上的输送方向为图4中箭头D1所指的方向,以下简称输送方向D1。
存储进入用环形轨道23具有与入库设备101相邻设置且倾斜向下延伸的存储进入侧连接用轨道段65,该存储进入侧连接用轨道段65与入库侧连接用轨道段213相平行设置。该存储进入侧连接用轨道段65上的输送方向为图4中箭头D4所指的方向,以下简称输送方向D4。
承载轨道63设置为非环形,能够从入库存储间连接部105a处接受来自于入库装置101 的衣架200。
入库存储间连接部105a设置在入库设备101与存储设备102之间,用于引导衣架200 从入库用环形轨道22不依靠任何驱动结构而仅靠重力作用自然滑落至存储进入用环形轨道 23上,包括离轨组件71、连接轨道72以及引导连接构件73。
连接轨道72具有两个端部,分别为上一级端部721和下一级端部722,连接轨道72的上一级端部721与引导转移构件712连接,连接轨道72的下一级端部722与拐弯引导连接构件73连接。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连接轨道的结构示意图。图1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连接轨道的轨道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5和图16所示,连接轨道72具有轨道主体55、安装部51以及两个衬条52。
轨道主体55为由铝型材一体成型的直线型轨道段,轨道主体55包括两个侧部支撑部 53以及顶部支撑部54。
两个侧部支撑部53相对设置,其截面为L形,并且两个侧部支撑部53的厚度从上到下逐渐变厚,也即轨道主体55的两个侧壁从上到下逐渐变厚,这使得轨道主体55的整体重心下移,在使用中更为稳定。
两个侧部支撑部53分别从顶部支撑部54向下延伸,两个凸缘553分别设置在两个侧部支撑部53相对向的内表面上并向内侧凸出。由此,顶部支撑部54以及两个侧部支撑部53 之间形成了沿轨道主体55的长度方向贯通的容纳腔552以及和容纳腔552相连通的贯通开口551。容纳腔552的宽度大于贯通开口551的宽度。容纳腔552和贯通开口551在轨道主体55的内部形成了管状空腔以及限位结构。管状空腔可用于放置气缸,限位结构可用于通过形状尺寸与之相适配的螺栓与镙母固定安装其他组件。
顶部支撑部54分别与两个侧部支撑部53的顶端部分相结合。顶部支撑部54具有两个沿轨道主体55的长度方向呈轴对称分布的斜面部分541,以及位于这两个斜面部分541之间的平面部分542。
安装部51设置在轨道主体55的顶部,与轨道主体55为一体成型。安装部51具有两个安装槽503以及一个定位槽504。
两个安装槽503分别设置在两个斜面部分541上,并且沿轨道主体55的长度方向延伸,因此,两个安装槽503也沿轨道主体55的长度方向呈轴对称分布。
安装槽503具有抵接面5032、开口5033以及两个内端部5031。开口5033的宽度小于抵接面5032的宽度,从而形成了两个内端部5031。两个内端部5031分别位于安装槽503 的两侧。
定位槽504设置在平面部分542上,并且沿轨道主体55的长度方向延伸。
两个衬条52分别嵌合安装在两个安装槽503中,并且衬条52的顶部521从安装槽503 向外突出。因此当衣架200在连接轨道72上滑动时,衣架200只与两个衬条52相接触。由于两个衬条52同时对衣架200进行支撑,因此,衣架200能够在连接轨道72上稳定地移动,不易产生摇晃,并且由于衬条52的材料为PA66塑料,因此衬条52的外表面的摩擦系数较小,使得衣架200在其上的移动更为顺畅。
连接轨道72的一端作为上一级端部721连接到引导转移构件712上,另一端作为下一级端部722通过拐弯引导连接构件73连接到承载轨道63上。上一级端部721的位置高于下一级端部722,使得衣架200离开引导转移构件712后仅依靠重力可以自然地沿连接轨道72的长度方向往存储进入侧连接用轨道段65方向滑动。
连接轨道72的倾斜角度根据衣架200及服装的总质量来决定,一般选用10°~60°之间,当重量较重时,该角度需要设置较小,以避免货物移送速度过快;当重量较轻时,该角度需要设置较大,以避免货物下降时由于阻力而卡住无法正常移送。本实施例以总重量为1.5kg来计算,连接轨道72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为20°。
图17是图14中框D内部分的放大图。图1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离轨组件的结构图。图1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引导转移构件的结构图。
如图17-19所示,离轨组件71具有离轨构件711和引导转移构件712。
离轨构件711具有一体成型的安装部84和离轨部85。离轨构件711的材料为表面镀有白锌的Q235型钢,整体厚度为4mm。
离轨部85位于入库侧连接用轨道段213的靠近存储进入用环形轨道23的一侧,即位于入库用环形轨道22的环外,用于将衣架200从入库侧连接用轨道段213脱离至引导转移构件712。离轨部85的侧面呈类梯形,该类梯形的两个底角为圆角且分别向外延伸。
离轨部85具有沿输送方向D1逐渐偏离的斜部851。斜部851位于类梯形的下底处,其延伸方向为图14所示的D2方向、即偏离转移方向。
引导转移构件712用于将从离轨部85脱离的衣架200引导转移至连接轨道72。引导转移构件712具有第一主引导段81、引进端部82以及导出端部83。
引导转移构件712的引进端部82、第一主引导段81以及导出端部83为一体成型,由PA塑料和玻璃纤维组成的材料构成。
第一主引导段81在长度方向上向着存储进入用环形轨道23方向逐渐弯曲,同时还逐渐向下弯曲。第一主引导段81的顶部两侧分别形成有引导凸起。引导凸起沿第一主引导段81 的长度方向延伸,能够与衣架200相匹配,使衣架200在第一主引导段81上滑动顺畅。
引进端部82设置在第一主引导段81的一端,沿靠近离轨部85的方向延伸且宽度逐渐变小。衣架200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通过离轨构件711离开入库侧连接用轨道段213后自然滑入引导转移构件712。
此外,第一主引导段81的两个凸起813和连接轨道72的两个衬条52的形状相同,并且当连接轨道72连接在引导转移构件712上时,两个凸起813分别与连接轨道72的两根衬条52对齐,从而形成连续的条状承托结构。
图2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入库存储间连接部下游部分的连接结构图。图2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拐弯引导连接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20和图21所示,拐弯引导连接构件73包括第二主引导段91以及两个连接端部92。本实施例中,第二主引导段91以及两个连接端部92为一体成型,其材料为聚酰胺66 与玻璃纤维的混合物。第二主引导段91在长度方向上呈弯曲状。
两个连接端部92分别用于对连接轨道72的下一级端部722和承载轨道63进行连接。
承载轨道63的轨道结构与连接轨道72的轨道结构相同,两者的不同之处仅在于轨道的排布方式不同。因此承载轨道63同样具有设置在顶部的两个衬条,以及设置在两个衬条之间的定位槽。
此外,承载轨道63的两个衬条与第二主引导段91的两个凸起911和连接轨道72的两个衬条52的形状相同,并且承载轨道63以及连接轨道72连接在拐弯引导连接构件73上时,承载轨道63的两根衬条分别与两个引导凸起对齐,并且两个引导凸起还分别与连接轨道72 的两根衬条52对齐,从而形成连续的条状承托结构。
货物存储线25和存储进入用环形轨道23的轨道段的结构一致,为鸟钩式输送轨道,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的作用与效果
根据本实施例提供的无固定货架入库装置110以及无固定货架仓储系统100,包括货物上架线21、入库用环形轨道22、存储进入用环形轨道23以及连接两个环形轨道的入库存储间连接部105a。由于具有多个货物上架线21,因此能够同时承接多个待入库的衣架200;由于具有由随机型输送轨道构成的入库用环形轨道22,因此来自货物上架线21的衣架200 能够随机地进入入库用环形轨道22,衣架200由人工方式挂到货物上架线21上,因此上架并不均匀且可能有间断,这种随机输送方式符合上架的实际需要;由于具有由单件输送型轨道构成的存储进入用环形轨道23,因此衣架200进入存储进入用环形轨道23后,变为以单件的形式进行输送,单件的形式更有利于衣架200依次进入与存储进入用环形轨道23相连接的多条货物存储线25,且输送效率高。因此,本实施例的无固定货架入库装置110能够同时承接多个待入库的衣架200并将其入库至多条货物存储线25,并且输送效率高。此外,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无固定货架仓储系统100采用轨道形式进行输送及存储,因此不需要搭设固定货架,也不需要额外配备输送设备,易于搭建且成本低。
具体地,由于货物上架线21具有位于相对低处的上线段211,位于相对高处的上线缓冲段212以及连接两者的上升段213,因此便于操作人员将衣架200挂到上线段211的一端,且上线段211沿衣架200的输送方向向下倾斜延伸,因此挂到上线段211上的衣架200能依靠重力滑动到上线段211与上升段213的连接处。上升段213沿衣架200的输送方向向上倾斜延伸并且设置有提升机,因此能将衣架200提升至上线缓冲段212,上线缓冲段212大致与入库用环形轨道22在同一高度且沿衣架200的输送方向向下倾斜延伸,因此衣架200能够依靠重力滑动至与上线缓冲段212相连的入库用环形轨道22。此外,由于上线缓冲段212 上还嵌入设置有上线阻挡部331,因此能够根据实际需要对经过此处的衣架200进行阻挡或放行。
进一步,入库用环形轨道22为闭合环形轨道且由格式型输送轨道构成,并且具有入库用驱动部,因此能够驱动衣架200在入库用环形轨道22上移动,并很好地实现随机输送的目的;存储进入用环形轨道23为闭合环形轨道且由鸟钩型输送轨道构成,并且具有进入用驱动部64,因此同样能够驱动衣架200在存储进入用环形轨道23上移动,并很好地实现单件输送的目的,存储进入用环形轨道23还嵌入设置有存储接收阻挡部334,具体位于存储进入用环形轨道23与入库存储间连接部105a的连接处的上游位置,因此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经过该位置的衣架200进行阻挡或放行。
进一步,由于无固定货架入库装置110还具有多个分流组件26,分别设置在存储进入用环形轨道23与各个货物存储线25的连接处,分流组件26具有固定连接在存储进入用环形轨道23上的连接轨道段341以及可伸缩地安装在该连接轨道段上的伸缩轨道段342,因此能够将存储进入用环形轨道23与货物存储线25之间进行连通或断开,从而使得衣架200 进入相应的货物存储线25或对衣架200进行阻挡,衣架200被一个分流组件26阻挡时会沿着存储进入用环形轨道23继续移动,到达下一个分流组件26的位置,从而能够通过分流组件26的连通或断开,使得衣架200进入应入的货物存储线25。
进一步,入库存储间连接部105a具有连接轨道72、离轨组件71和拐弯引导连接构件 73,连接轨道72具有上一级端部721和下一级端部722,由于连接轨道72具有倾斜角度,也即连接轨道72的两端具有高度差,上一级端部721高于下一级端部722,因此衣架200 能依靠重力滑动从上一级端部721滑动到下一级端部722。上一级端部721连接到引导转移构件712,并通过离轨组件71与入库用环形轨道22相连接,下一级端部722连接到拐弯引导连接构件73,并通过该拐弯引导连接构件73与承载轨道63相连接,因此衣架200能够依靠重力从入库用环形轨道22通过入库存储间连接部105a转移至存储进入用环形轨道23,不需要额外驱动力。此外,入库存储间连接部105a上还嵌入设置有连接阻挡部331,因此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经过该位置的衣架200进行阻挡或放行。
上述实施例仅用于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的描述范围。
在上述实施例中,货物上架线21的数量为2个,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方案中,货物上架线21的数量也可以为1根或更多根,也能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
在上述实施例中,货物存储线25的数量为100条,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方案中,货物存储线25的数量也可以为更少或更多,也能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

Claims (10)

1.一种无固定货架入库装置,设置在无固定货架仓储系统中,用于将载置有待入库货物的货物载具入库至含多条货物存储线的存储设备中,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货物上架线,用于承接所述货物载具;
入库用环形轨道,用于从所述货物上架线处接收所述货物载具;
存储进入用环形轨道,与所述多条货物存储线分别连接,用于将所述货物载具转送至各个所述货物存储线;以及
入库存储间连接部,分别与所述入库用环形轨道和所述存储进入用环形轨道相连接,用于引导所述货物载具从所述入库用环形轨道转移至所述存储进入用环形轨道,
其中,所述入库用环形轨道由随机输送型输送轨道构成,
所述存储进入用环形轨道由单件输送型输送轨道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固定货架入库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货物上架线包括:
上线段,用于接收待入库的所述货物载具;
上线缓冲段,用于将所述上线段接收的所述货物载具导入所述入库用环形轨道;以及
上升段,分别与所述上线段和所述上线缓冲段连接,用于使所述上线段上的所述货物载具上升至所述上线缓冲段,
所述上线段以及所述上线缓冲段均沿所述货物载具的输送方向向下倾斜延伸,
所述上升段沿所述货物载具的输送方向向上倾斜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固定货架入库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货物上架线还包括上线驱动部,用于驱动所述货物载具沿所述上升段从所述上线段移动至所述上线缓冲段,
所述上线驱动部为设置在所述上升段上的提升机。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固定货架入库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上线阻挡部,嵌入设置在所述上线缓冲段上,用于对所述上线缓冲段上的所述货物载具进行阻挡或放行;
连接阻挡部,嵌入设置在所述入库存储间连接部上,用于对所述入库存储间连接部上的所述货物载具进行阻挡或放行;以及
存储接收阻挡部,嵌入设置在所述存储进入用环形轨道上,位于所述存储进入用环形轨道与所述入库存储间连接部的连接处的上游位置,用于对经过该位置的所述货物载具进行阻挡或放行,
其中,所述上线阻挡部具有可活动地安装在所述上线缓冲段上的挡块以及能够驱动所述挡块上下移动的驱动气缸,
所述连接阻挡部具有可活动地安装在所述入库存储间连接部上的挡块以及能够驱动所述挡块上下移动的驱动气缸,
所述存储接收阻挡部具有可活动地安装在所述存储进入用环形轨道上的挡块以及能够驱动所述挡块上下移动的驱动气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固定货架入库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多个分流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存储进入用环形轨道与各个所述货物存储线的连接处,用于将所述存储进入用环形轨道与所述货物存储线之间进行连通或断开,
其中,所述分流组件具有固定连接在所述存储进入用环形轨道上的连接轨道段以及可伸缩地安装在该连接轨道段上的伸缩轨道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固定货架入库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分流组件还具有伸缩驱动部,用于驱动所述伸缩轨道段伸缩,所述伸缩驱动部为驱动气缸。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固定货架入库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存储进入用环形轨道具有承载所述货物载具的承载轨道,
所述入库存储间连接部包括连接轨道、离轨组件以及拐弯引导连接构件,
所述连接轨道具有上一级端部和下一级端部,
所述离轨组件具有引导转移构件,
所述上一级端部连接到所述引导转移构件,并通过离轨组件与所述入库用环形轨道相连接,
所述下一级端部连接到所述拐弯引导连接构件,并通过该拐弯引导连接构件与所述承载轨道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固定货架入库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入库用环形轨道由格式型输送轨道构成,
所述存储进入用环形轨道由鸟钩型输送轨道构成,
所述离轨组件具有离轨构件以及引导转移构件,
所述离轨构件至少含有离轨部,该离轨部用于将所述货物载具从所述入库用环形轨道脱离至所述引导转移构件,
所述引导转移构件用于将脱离的所述货物载具引导转移至所述入库存储间连接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固定货架入库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存储进入用环形轨道的所述承载轨道具有与所述进入用上游轨道段部分相对应的上游承载轨道段部分以及与所述进入用下游轨道段部分相对应的下游承载轨道段部分,
所述拐弯引导连接构件与所述下游承载轨道段部分相连接,
所述上游承载轨道段部分的端部位于所述下游承载轨道段部分的端部上方。
10.一种无固定货架仓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设备,含有多条货物存储线;以及
无固定货架入库装置,用于将载置有待入库货物的货物载具入库至所述存储设备中,
其中,所述无固定货架入库装置为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无固定货架入库装置。
CN202122085362.3U 2021-08-30 2021-08-30 无固定货架入库装置以及无固定货架仓储系统 Active CN2161546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85362.3U CN216154652U (zh) 2021-08-30 2021-08-30 无固定货架入库装置以及无固定货架仓储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85362.3U CN216154652U (zh) 2021-08-30 2021-08-30 无固定货架入库装置以及无固定货架仓储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54652U true CN216154652U (zh) 2022-04-01

Family

ID=808409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085362.3U Active CN216154652U (zh) 2021-08-30 2021-08-30 无固定货架入库装置以及无固定货架仓储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15465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40123471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high throughput sorting
WO2021238336A1 (zh) 分拣装置
JP2021532036A (ja) 商品のピッキングおよび搬送装置、商品のピッキングシステム、並びに、商品のピッキング方法
CN209455449U (zh) 一种自动上货货架
CN216154652U (zh) 无固定货架入库装置以及无固定货架仓储系统
CN213595141U (zh) 一种自动化立体货架
CN115724092A (zh) 无固定货架入库装置以及无固定货架仓储系统
CN106628790B (zh) 一种快速转发中间快件的立体仓储
CN219616131U (zh) 一种货物运输拣选装置
KR20110112060A (ko) 수화물 이송장치
CN216154649U (zh) 输送转移机构以及无固定货架仓储分拣系统
CN108516272B (zh) 一种货架
CN216996765U (zh) 一种货物运输装车分类堆放装置
CN115724096A (zh) 输送转移机构以及无固定货架仓储分拣系统
CN216470106U (zh) 无固定货架存储分拣系统
ITUB20151166A1 (it) Dispositivo di trasporto, accumulo, smistamento e scarico di oggetti postali
CN216154644U (zh) 仓储设备及无固定货架仓储分拣系统
KR890012873A (ko) 컨베이어 시스템, 컨베이어 또는 버퍼 및 분배시스템, 그리고 상품 유동의 변형방법
CN210138848U (zh) 落袋式分拣系统
US7629552B2 (en) Collapsible and expandable holder and system for using the same
CN115724093A (zh) 无固定货架存储分拣系统
CN115724094A (zh) 仓储设备及无固定货架仓储分拣系统
EP3098185A1 (en) Height-extensible container-type warehouse
CN108529113B (zh) 一种堆垛车
CN216612596U (zh) 连接轨道、连接部以及无固定货架仓储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