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53654U - 一种紧固件内置式客车扶手杆连接套 - Google Patents

一种紧固件内置式客车扶手杆连接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153654U
CN216153654U CN202122182386.0U CN202122182386U CN216153654U CN 216153654 U CN216153654 U CN 216153654U CN 202122182386 U CN202122182386 U CN 202122182386U CN 216153654 U CN216153654 U CN 2161536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injection molding
groove
hole
handle connec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18238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威
王宇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HONGYU AUTO PART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HONGYU AUTO PART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HONGYU AUTO PART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HONGYU AUTO PART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18238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1536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1536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1536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assenger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紧固件内置式客车扶手杆连接套,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设有定位机构;第一壳体下部前后方向贯穿第一横把手半槽,第一壳体上部竖直开有第一竖把手半槽,第一壳体上部设有第一竖把手连接腔,下部设有第一横把手连接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用冲压件作为保证强度的骨架;使产品可靠性更高;用注塑件作为本体,产品可以做的比传统铸铝件更精致、更美观。注塑件分两次注塑成型,第一次注塑是将内部冲压件包起来,同时为第二次注塑做好注塑筋的空间,使注塑零件结构更可靠;第二道注塑作为表面层,使零件外观面没有缩印等表面缺陷,更美观。

Description

一种紧固件内置式客车扶手杆连接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客车内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紧固件内置式客车扶手杆连接套。
背景技术
客车扶手连接件作为客车上水平扶手与竖直扶手的连接部件,在客车中使用频繁,客车扶手连接件的安装紧固件都是可以外表可以看到的,外观比较难看。
客车扶手连接件一般采用压铸铝制作,压铸铝的精度很难做到外加堵盖盖住紧固件;而注塑件强度和可靠性不能满足实际使用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紧固件内置式客车扶手杆连接套,能解决客车扶手连接件的安装紧固件都是可以外表可以看到的,外观比较难看的问题。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一种紧固件内置式客车扶手杆连接套,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设有定位机构;第一壳体下部前后方向贯穿第一横把手半槽,第一壳体上部竖直开有第一竖把手半槽,第一壳体上部设有第一竖把手连接腔,下部设有第一横把手连接腔;第一壳体中设有第一连接板,第一连接板上下分别开有第一竖把手连接通孔和第一横把手连接通孔,第一壳体中上下分别开有第一内层竖把手连接通孔和第一内层横把手连接通孔,第一壳体上卡接堵盖;第二壳体下部前后方向贯穿第二横把手半槽,第二壳体上部竖直开有第二竖把手半槽;第二壳体中设有第二连接板,第二连接板上下分别开有第二竖把手连接通孔和第二横把手连接通孔;第二连接板右侧上下连接螺母,螺母分别为竖把手连接螺母和横把手连接螺母,第二竖把手连接通孔和第二横把手连接通孔分别与竖把手连接螺母和横把手连接螺母的螺孔相连通,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通过螺栓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第一壳体由第一壳体内层和第一壳体外层组成,第一壳体内层与第一连接板通过注塑工艺连接,第一壳体内层上下分别开有第一内层竖把手连接通孔和第一内层横把手连接通孔,第一壳体内层与第一壳体外层通过注塑工艺连接,第一壳体外层上卡接堵盖。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第一壳体外层上开有堵盖槽,堵盖槽中卡接堵盖;堵盖槽包括卡爪容腔,卡爪容腔左侧连通卡接槽,堵盖两侧为卡爪,堵盖中间为变形槽,卡爪从上至下依次为斜面、避让面、防弹出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第二壳体由第二壳体内层和第二壳体外层组成,第二壳体内层与第二连接板通过注塑工艺连接,第二壳体内层与第二壳体外层通过注塑工艺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外侧面为弧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为金属冲压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定位机构呈点均布,定位机构包括定位斜块和定位槽,定位斜块位于第一壳体右侧面,定位槽位于第一壳体左侧面。
本申请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用冲压件作为保证强度的骨架;使产品可靠性更高;用注塑件作为本体,产品可以做的比传统铸铝件更精致、更美观。注塑件分两次注塑成型,第一次注塑是将内部冲压件包起来,同时为第二次注塑做好注塑筋的空间,使注塑零件结构更可靠;第二道注塑作为表面层,使零件外观面没有缩印等表面缺陷,更美观。注塑件上扣合堵盖,盖住紧固件,最终实现客车扶手杆连接件的外观看不到紧固件,整体感更好,更美观,避免紧固件露出连接件表面突出来碰上乘客,让零件更安全。注塑件的外观可以通过调整塑料粒子的颜色实现不同的外观颜色,不需要喷涂。比传统铸铝件更环保。生产效率更高。冲压件可以采用其他高强度的零件代替,如铸钢件、玻纤增强塑料等等。零件的可实现的工艺手段和材料资源更多。注塑件可以用一次注塑或多次注塑形式实现同样的功能结构。这和零件的机构有关,可以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组合,实现不同结构的扶手杆连接件功能。将本发明结构拓展应用。注塑件之间有扣合定位用的凸凹结构,避免扣合后错位,保证表面的平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4为图2中的A-A剖视图。
图5为图4中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图2中的B-B剖视图。
图7为图2中的C-C剖视图。
图8为图7中C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9为图3中的D-D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他的包括,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图1-9中,包括第一壳体1、第一连接板1-1、第一壳体内层1-2、第一壳体外层1-3、堵盖1-4、卡爪1-41、斜面1-411、避让面1-412、防弹出面1-413、变形槽1-42、卡爪容腔1-51、卡接槽1-52、第二壳体2、第二连接板2-1、螺母2-2、第二壳体内层2-3、第二壳体外层2-4、螺栓3、竖把手4、横把手5、定位斜块6、定位槽7、冲压筋8等。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紧固件内置式客车扶手杆连接套,连接件采用分体结构,包括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之间设有定位机构,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通过螺栓3连接。
如图1所示,中箭头方向为本文中的前向。第一壳体1右侧面为平面,与第二壳体2贴合;左侧面为弧面,防止乘客磕碰。第一壳体1下部前后方向贯穿第一横把手半槽,第一壳体1上部竖直开有第一竖把手半槽,第一壳体1上部设有第一竖把手连接腔,下部设有第一横把手连接腔。
如图6所示,第一壳体1中设有第一连接板1-1,第一连接板1-1位于第一壳体1右侧面,第一连接板1-1上下分别开有第一竖把手连接通孔和第一横把手连接通孔。第一壳体1由第一壳体内层1-2和第一壳体外层1-3组成,第一壳体内层1-2与第一连接板1-1通过注塑工艺连接,第一壳体内层1-2上下分别开有第一内层竖把手连接通孔和第一内层横把手连接通孔,第一壳体内层1-2与第一壳体外层1-3通过注塑工艺连接,第一壳体外层1-3位于第一壳体1左侧面,第一壳体外层1-3上卡接堵盖1-4。
第一横把手半槽、第一竖把手半槽、第一竖把手连接腔、第一横把手连接腔位于第一壳体内层1-2上。
如图7-8所示,第一壳体外层1-3上开有堵盖槽,堵盖槽中卡接堵盖1-4,如图所示,堵盖槽包括卡爪容腔1-51,卡爪容腔1-51左侧连通卡接槽1-52,卡接槽1-52内壁为卡接内壁。
堵盖1-4有弹性材料制成,可发生一定程度的弹性变形。堵盖1-4两侧为卡爪1-41,堵盖1-4中间为变形槽1-42,卡爪1-41从上至下依次为斜面1-411、避让面1-412、防弹出面1-413。
避让面1-412、斜面1-411、防弹出面1-413与卡接内壁的夹角逐渐递增。避让面1-412、斜面1-411、防弹出面1-413通过卡接内壁的作用力逐渐增大。
第一竖把手连接通孔和第一横把手连接通孔、第一内层竖把手连接通孔和第一内层横把手连接通孔、堵盖槽位置尺寸相适配。
如图6所示,第二壳体2左侧面为平面,与第一壳体1贴合;右侧面为弧面,防止乘客磕碰。第二壳体2下部前后方向贯穿第二横把手半槽,第二壳体2上部竖直开有第二竖把手半槽。第二壳体2中设有第二连接板2-1,第二连接板2-1位于第二壳体2左侧面,第二连接板2-1上下分别开有第二竖把手连接通孔和第二横把手连接通孔。第二连接板2-1右侧上下连接螺母2-2,螺母2-2分别为竖把手连接螺母和横把手连接螺母,第二竖把手连接通孔和第二横把手连接通孔分别与竖把手连接螺母和横把手连接螺母的螺孔相连通。
第二壳体2由第二壳体内层2-3和第二壳体外层2-4组成,第二壳体内层2-3与第二连接板2-1通过注塑工艺连接,第二壳体内层2-3与第二壳体外层2-4通过注塑工艺连接,第二壳体外层2-4位于第二壳体2右侧面。
第二横把手半槽、第二竖把手半槽、螺母2-2位于第二壳体内层1-2上。
如图6所示,第一连接板1-1、第二连接板2-1为金属冲压件,其上设有冲压筋8,可以有效提高连接强度。
如图4-5所示,定位机构包括定位斜块6和与之适配的定位槽7,定位斜块6位于第一壳体1右侧平面,定位槽7位于第一壳体1左侧平面。
如图9所示,定位机构呈3点均布,根据3点定面原则,可以保证定位精准。
第一竖把手半槽、第二竖把手半槽、第一横把手半槽、第二横把手半槽均为半圆弧形。与竖把手4和横把手5外形适配。
如图6所示,第一壳体内层1-2与第二壳体内层2-3外侧设有注塑筋槽9,使注塑零件结构更可靠。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
竖把手4和横把手5上分别开有竖把手连接通孔和横把手连接通孔,将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置于竖把手4和横把手5两侧,定位斜块6嵌入定位槽7,完成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的定位。第一竖把手半槽和第二竖把手半槽将竖把手4包裹,第一横把手半槽和第二横把手半槽将横把手5包裹。
螺栓3的数量为2根,一个为竖把手连接螺栓,另一根为横把手连接螺栓。竖把手连接螺栓依次穿过堵盖槽、第一内层竖把手连接通孔、第一竖把手连接通孔、竖把手连接通孔、第二竖把手连接通孔后进入竖把手连接螺母,完成第一壳体1、竖把手4、第二壳体2的连接。竖把手连接螺栓头部位于第一竖把手连接腔中。
横把手连接螺栓依次穿过堵盖槽、第一内层横把手连接通孔、第一横把手连接通孔、横把手连接通孔、第二横把手连接通孔后进入横把手连接螺母,完成第一壳体1、横把手5、第二壳体2的连接。横把手连接螺栓头部位于第一横把手连接腔中。
最后将堵盖1-4塞入堵盖槽,斜面1-411遇到卡接内壁后,卡爪1-41发生弯曲,卡爪1-41挤入卡爪容腔1-51后回弹。卡爪1-41宽度大于卡接槽1-52宽度,防止堵盖1-4脱离。当需要将堵盖1-4拆除时,需要将起子撬入堵盖1-4与卡接内壁,并用起子挤压卡爪1-41,使堵盖1-4变形,变形槽1-42向内收缩,卡爪1-41宽度变小,从而可以从卡接槽1-52脱出。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紧固件内置式客车扶手杆连接套,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之间设有定位机构;第一壳体(1)下部前后方向贯穿第一横把手半槽,第一壳体(1)上部竖直开有第一竖把手半槽,第一壳体(1)上部设有第一竖把手连接腔,下部设有第一横把手连接腔;第一壳体(1)中设有第一连接板(1-1),第一连接板(1-1)上下分别开有第一竖把手连接通孔和第一横把手连接通孔,第一壳体(1)中上下分别开有第一内层竖把手连接通孔和第一内层横把手连接通孔,第一壳体(1)上卡接堵盖(1-4);第二壳体(2)下部前后方向贯穿第二横把手半槽,第二壳体(2)上部竖直开有第二竖把手半槽;第二壳体(2)中设有第二连接板(2-1),第二连接板(2-1)上下分别开有第二竖把手连接通孔和第二横把手连接通孔;第二连接板(2-1)右侧上下连接螺母(2-2),螺母(2-2)分别为竖把手连接螺母和横把手连接螺母,第二竖把手连接通孔和第二横把手连接通孔分别与竖把手连接螺母和横把手连接螺母的螺孔相连通;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通过螺栓(3)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固件内置式客车扶手杆连接套,其特征在于,第一壳体(1)由第一壳体内层(1-2)和第一壳体外层(1-3)组成,第一壳体内层(1-2)与第一连接板(1-1)通过注塑工艺连接,第一壳体内层(1-2)上下分别开有第一内层竖把手连接通孔和第一内层横把手连接通孔,第一壳体内层(1-2)与第一壳体外层(1-3)通过注塑工艺连接,第一壳体外层(1-3)上卡接堵盖(1-4)。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紧固件内置式客车扶手杆连接套,其特征在于,第一壳体外层(1-3)上开有堵盖槽,堵盖槽中卡接堵盖(1-4);堵盖槽包括卡爪容腔(1-51),卡爪容腔(1-51)左侧连通卡接槽(1-52),堵盖(1-4)两侧为卡爪(1-41),堵盖(1-4)中间为变形槽(1-42),卡爪(1-41)从上至下依次为斜面(1-411)、避让面(1-412)、防弹出面(1-413)。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固件内置式客车扶手杆连接套,其特征在于,第二壳体(2)由第二壳体内层(2-3)和第二壳体外层(2-4)组成,第二壳体内层(2-3)与第二连接板(2-1)通过注塑工艺连接,第二壳体内层(2-3)与第二壳体外层(2-4)通过注塑工艺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固件内置式客车扶手杆连接套,其特征在于,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外侧面为弧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固件内置式客车扶手杆连接套,其特征在于,第一连接板(1-1)、第二连接板(2-1)为金属冲压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固件内置式客车扶手杆连接套,其特征在于,定位机构呈3点均布,定位机构包括定位斜块(6)和定位槽(7),定位斜块(6)位于第一壳体(1)右侧面,定位槽(7)位于第一壳体(1)左侧面。
CN202122182386.0U 2021-09-09 2021-09-09 一种紧固件内置式客车扶手杆连接套 Active CN2161536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182386.0U CN216153654U (zh) 2021-09-09 2021-09-09 一种紧固件内置式客车扶手杆连接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182386.0U CN216153654U (zh) 2021-09-09 2021-09-09 一种紧固件内置式客车扶手杆连接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53654U true CN216153654U (zh) 2022-04-01

Family

ID=808477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182386.0U Active CN216153654U (zh) 2021-09-09 2021-09-09 一种紧固件内置式客车扶手杆连接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15365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153654U (zh) 一种紧固件内置式客车扶手杆连接套
CN110625901A (zh) 一种行位二次抽芯结构
CN109746412A (zh) 一种可匹配多种压铸机的压铸模具及该模具的开模方法
CN103600445B (zh) 一种具有内缩式行位结构的模具
CN115139472B (zh) 一种用以汽车零部件脱模的斜顶脱模机构
CN110281479B (zh) 汽车滤清器外壳抽芯机构
CN201070820Y (zh) 进胶侧顶出结构
CN209794422U (zh) 一种内分型保险杠模具
CN207172649U (zh) 一种开关面板注塑模具
CN207547363U (zh) 一种内高压成形模具
CN114147885A (zh) 格栅产品模具的内抽芯与协同顶出的脱模结构
CN209704261U (zh) 一种壳体的销轴结构以及生产该结构的模具
CN210389985U (zh) 一种带有内侧凸起的塑料注射模具
CN203592610U (zh) 一种内缩式后模行位结构
CN112536990A (zh) 一种大角度斜顶机构
CN220297607U (zh) 一种碳纤维耐高温复合材料成型模具结构
CN219382364U (zh) 一种方向盘装饰件结构
CN216708223U (zh) 一种便于产品倒扣的汽车用紧固件模具
CN214814800U (zh) 一种快拆式粉末冶金模具
CN217376951U (zh) 一种轿门和轿厢的地坎结构
CN218477046U (zh) 一种便于装配的汽车软胶密封胶条生产模具
CN210415390U (zh) 一种机械式弹片结构的防粘顶出机构
CN110011113A (zh) 一种用于镶入式面板的快速安装方法
CN212821961U (zh) 一种用于铝材加工的折弯设备
CN217889253U (zh) 一种快拆的模具冲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