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34766U - 一种液冷机箱 - Google Patents

一种液冷机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134766U
CN216134766U CN202121967899.6U CN202121967899U CN216134766U CN 216134766 U CN216134766 U CN 216134766U CN 202121967899 U CN202121967899 U CN 202121967899U CN 216134766 U CN216134766 U CN 2161347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partition plate
baffle
case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96789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艳召
李世龙
郑善伟
范永良
钱子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viation Optical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viation Optical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viation Optical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Aviation Optical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96789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1347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1347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1347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液冷机箱,包括机箱外壳和固定装配在该机箱外壳内的至少一个通液隔板,上述通液隔板将机箱壳体内的空间分隔为若干部分,每个通液隔板内均设有隔板流道,每个隔板流道的隔板进液口均与机箱外壳上的进液通道连接导通,隔板回液口均与机箱外壳上的回液流道连接导通,所述进液流道和回液流道上分别设有与外部管道连接的进液口和出液口。本实用新型液冷机箱的侧板具有进液口和出液,用于流通和回收冷却液,在侧板内布置进出液体流道,通过进液流道将流体分配至机箱内部通液隔板内,从而取消了机箱内部的流体分配器,为机箱内部器件节省了一定的空间,有效提高机箱内的空间利用率。

Description

一种液冷机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液冷机箱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液冷机箱。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电子的快速发展,大型电力电子设备在各行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电力电子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热量,目前普遍采用液冷的方式,冷却液在流动过程中将功率器件产生的热量带出机柜,保证电力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是当前较高效、可行的散热方案,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随着电力电子设备的功率等级越来越高,各军民用领域电子设备的发热功率和热流密度越来越大,因此对电子设备散热性能的要求也在日益提高。与此同时对电子设备体积要求越来越苛刻,现有液冷机箱多采用侧壁导冷型或模块通液型结构,侧壁导冷型结构的液冷机箱的导热路径较长,因此散热能力有限,单板散热功耗≤100W;模块通液型结构的液冷机箱将冷却液导入散热模块内部,提高了机箱的散热能力,但需在机箱内部增加流体分配器,占用机箱内部一定的空间,并且模块在插拔过程中需通过快插连接器来导通和断开,有一定的冷却液泄露风险。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液冷机箱,使其通过在机箱外壳内布置通液隔板,在机箱外壳侧板上设置进出液流道,且通液隔板的进出液口与侧板上的进出液流道连通,通过进液流道将流体分配至机箱内部通液隔板内,从而取消了机箱内部的流体分配器,为机箱内部器件节省了一定的空间,有效提高机箱内的空间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液冷机箱,包括机箱外壳和固定装配在该机箱外壳内的至少一个通液隔板,上述通液隔板将机箱壳体内的空间分隔为若干部分,每个通液隔板内均设有隔板流道,每个隔板流道的隔板进液口均与机箱外壳上的进液通道连接导通,隔板回液口均与机箱外壳上的回液流道连接导通,所述进液流道和回液流道上分别设有与外部管道连接的进液口和出液口。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液冷机箱,其中所述的进液口和出液口均位于机箱壳体端部。
前述的液冷机箱,其中上述通液隔板为沿沿机箱壳体左右方向间隔分布的一排。
前述的液冷机箱,其中机箱外壳内各个通液隔板内均与同一个进液通道和同一个回液流道连接导通,使得各通液隔板的流体通道为并联排布。
前述的液冷机箱,所述机箱外壳的各个侧板以及其内的通液隔板之间均通过焊接一体成型。
前述的液冷机箱,所述进液流道和回液流道位于机箱外壳的同一侧板上,此时隔板流道包括沿上下方向呈蛇形分布的第一部分和沿上下方向竖直分布的第二部分,且第一部分末端的隔板回液口与回液流道连接导通,第二部分末端的隔板进液口与进液流道连接导通。
前述的液冷机箱,所述进液流道和回液流道分别位于机箱外壳上两个相对的侧板上,此时隔板流道由下到上整体呈蛇形分布,且隔板回液口和隔板进液口分别位于通液隔板的上端和下端。
前述的液冷机箱,所述隔板流道包括在通液隔板上加工出来的流体通道和封盖在该流体通道上的流道盖板。
前述的液冷机箱,所述进液流道和回液流道均包括在机箱侧板上加工出来的流体通道和封盖在该流体通道上的流道盖板。
前述的液冷机箱,所述流体通道和流道盖板焊接固定,且每个流体通道上的盖板外表面与其所在板的表面平齐。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可达到相当的技术进步性及实用性,并具有产业上的广泛利用价值,其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液冷机箱内部的每块通液隔板均布置有流道,散热器件可贴附于隔板两侧进行散热,单块隔板的散热能力可达到500W,有效提高机箱的整体散热能力。
液冷机箱的侧板具有进液口和出液,用于流通和回收冷却液,在侧板内布置进出液体流道,通过进液流道将流体分配至机箱内部通液隔板内,从而取消了机箱内部的流体分配器,为机箱内部器件节省了一定的空间,有效提高机箱内的空间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液冷机箱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液冷机箱的进出液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液冷机箱的流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集中供分液式液冷机箱的隔板流道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液冷机箱的机箱外壳焊接流道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机箱外壳
2:上侧板
3:下侧板
4:左侧板
5:右侧板
6:通液隔板
7:进液口
8:出液口
9:回液流道
10:进液流道
11:隔板回液口
12:隔板进液口
13:流道盖板
14:隔板流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液冷机箱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请参阅图1-5,其为本实用新型液冷机箱的各部分结构示意图,该液冷机箱包括机箱外壳1和该机箱外体1内的空间被至少一个通液隔板6分隔成若干部分,且每个通液隔板6内隔板流道14的隔板进液口12与机箱外壳1上的进液流道10连接导通,以接收由外壳体1上进液流道10输送的流体,每个通液隔板6内的隔板流道14的隔板回液口11均与机箱外壳1上的回液流道9导通,以便于将隔板流道内的液体由外壳体上的回液流道排出。
所述机箱壳体1上设有用于向进液流道10输送液体的进液口7和用于将出液流道9内液体排出的出液口8。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进液口7和出液口8均位于机箱壳体1端部,即位于其所在侧板的端部,但并不限定于此。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通液隔板6沿机箱壳体1左右方向间隔分布,且该通液隔板6的上、下侧面分别与机箱壳体1的上侧板2和下侧板3连接固定。所述出液流道9和进液流道10同时分布在上侧板2或下侧板3上或其中一个分布在上侧板2上,另一个分布在下侧板3上,且该机箱壳体1内的所有通液隔板6共用一个出液流道9和进液流道10,使得该液冷机箱能够实现集中式分液,减少流道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通液隔板6的隔板流道14包括沿上下方向呈蛇形分布的第一部分和沿上下方向竖直分布的第二部分,且该隔板流道14的隔板回液口11位于隔板一侧上方,隔板进液口12位于隔板一侧下方。较佳的,所述隔板回液口11和隔板进液口12均位于通液隔板6底部,且隔板进液口12与隔板流道14的第二部分连接,经该第二部分流至隔板流道14顶部,然后经隔板流道的第一部分回流至通液隔板底部并由隔板回液口11流出。在该实施例中,液冷机箱的下侧板具有总的进液口和出液口,用于流通和回收冷却液,在下侧板内布置一进一出分液流道,通过分液流道将流体分配至机箱内部每块通液隔板内,从而取消了机箱内部的流体分配器,为机箱内部器件节省了一定的空间,有效提高机箱内的空间利用率。
在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所述隔板流道14由下到上整体呈蛇形分布,且隔板回液口11和隔板进液口12分别位于通液隔板6的上端和下端,由此使得进液流道10和回液流道9分别位于上侧板和下侧板上,且进液口7和出液口分别位于上下侧板前端。
本实用新型隔板流道14包括在通液隔板6上加工出来的流体通道和封盖在该流体通道上的流道盖板13,所述流体通道和流道盖板13采用铣加工的方式进行加工,然后通过合适的焊接方式将隔板焊接成型,并对其进行精加工。
所述进液流道10以及回液流道9包括在机箱侧板上加工出来的流体通道和封盖在该流体通道上的流道盖板,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进液流道10以及回液流道9的流道盖板由铝板加工形成的。
本实用新型在装配时,首先完成通液隔板6上流体通道和流道盖板13的焊接,然后对各块侧板和通液隔板进行装配,并采用合适的焊接方式对各块通液隔板的进(出)液接口与侧板流道进行焊接密封,完成通液隔板密封后将侧板的流道盖板盖至侧板流道上方,采用合适的焊接方式完成焊接密封。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通液隔板和机箱侧板上流道盖板外表面与其所在板的表面平齐。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每个流体通道可以对应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流道盖板13,以减小流道盖板的加工难度。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隔板回液口11和隔板进液口12端部均向外凸出形成能够伸入进液或回液流道内的接头。
本实用新型液冷机箱工作时,冷却液从机箱的进液口进入进液流道内,通过通液隔板进液口将冷却液分配至每块通液隔板内,液冷机箱内各块通液隔板的流体通道为并联排布,通液隔板内的冷却液通过热交换将贴附于通液隔板上的发热器件的热量带走,冷却液通过隔板回液口汇入回液流道内,然后从回液口流出液冷机箱。
本实用新型液冷机箱的上、下、左、右侧板及隔板均通过焊接一体成型,减少冷却液的泄漏点,降低泄露风险,规避以往电子设备内部存在冷却液接口的风险。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液冷机箱,其特征在于:包括机箱外壳和固定装配在该机箱外壳内的至少一个通液隔板,上述通液隔板将机箱壳体内的空间分隔为若干部分,每个通液隔板内均设有隔板流道,每个隔板流道的隔板进液口均与机箱外壳上的进液通道连接导通,隔板回液口均与机箱外壳上的回液流道连接导通,所述进液流道和回液流道上分别设有与外部管道连接的进液口和出液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机箱,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进液口和出液口均位于机箱壳体端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机箱,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通液隔板为沿沿机箱壳体左右方向间隔分布的一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冷机箱,其特征在于:其中机箱外壳内各个通液隔板内均与同一个进液通道和同一个回液流道连接导通,使得各通液隔板的流体通道为并联排布。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液冷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外壳的各个侧板以及其内的通液隔板之间均通过焊接一体成型。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冷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流道和回液流道位于机箱外壳的同一侧板上,此时隔板流道包括沿上下方向呈蛇形分布的第一部分和沿上下方向竖直分布的第二部分,且第一部分末端的隔板回液口与回液流道连接导通,第二部分末端的隔板进液口与进液流道连接导通。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冷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流道和回液流道分别位于机箱外壳上两个相对的侧板上,此时隔板流道由下到上整体呈蛇形分布,且隔板回液口和隔板进液口分别位于通液隔板的上端和下端。
8.根据权利要求1-3、6-7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液冷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流道包括在通液隔板上加工出来的流体通道和封盖在该流体通道上的流道盖板。
9.根据权利8所述的液冷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流道和回液流道均包括在机箱侧板上加工出来的流体通道和封盖在该流体通道上的流道盖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冷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通道和流道盖板焊接固定,且每个流体通道上的盖板外表面与其所在板的表面平齐。
CN202121967899.6U 2021-08-20 2021-08-20 一种液冷机箱 Active CN2161347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967899.6U CN216134766U (zh) 2021-08-20 2021-08-20 一种液冷机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967899.6U CN216134766U (zh) 2021-08-20 2021-08-20 一种液冷机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34766U true CN216134766U (zh) 2022-03-25

Family

ID=807707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967899.6U Active CN216134766U (zh) 2021-08-20 2021-08-20 一种液冷机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13476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44834B (zh) 大功率模块电源及其散热结构以及大功率模块电源系统
TW201914091A (zh) 具有換熱功能的電池包殼體和電池包
CN112822898A (zh) 一种低流阻航空液冷机箱
TWM574763U (zh) 具有換熱功能的電池包殼體和電池包
CN114190063B (zh) 一种一体定向浸没冷却式服务器模块及数据中心
CN214797389U (zh) 一种高散热效率的液冷散热器
CN216134766U (zh) 一种液冷机箱
CN212086783U (zh) 散热组件、电器盒及空调
CN211909519U (zh) 一种新型集成电机控制器
CN111799238B (zh) 一种双面水冷igbt散热器及其散热安装结构
CN209880767U (zh) 动力电池水冷装置及动力电池
CN219228214U (zh) 一种单相浸没式液冷机柜
CN210640339U (zh) 一种电池水冷板结构
CN218123544U (zh) 一种集成液冷结构的电芯壳体
CN115117514B (zh) 一种交错逆流式一体化冷却系统及电动车
CN208835137U (zh) 车辆及其电池模组
CN213662250U (zh) 一种电动汽车电机控制器并联模块双面水冷结构
CN214562719U (zh) 一种水冷组件
CN109890169B (zh) 一种高密度集成的三角形双面循环冷却控制器
CN211182444U (zh) 电池模组传热结构及电池箱
CN214338343U (zh) 一种低流阻航空液冷机箱
CN218514719U (zh) 用于电驱水平定向钻机控制器的冷却系统
CN220569740U (zh) 一种电池包液冷装置及液冷储能系统
CN219512606U (zh) 一种车载服务器的供电电源及车载主机及车
CN214481889U (zh) 带有冷却装置的plc控制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