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32334U - 换热末端和换热系统 - Google Patents

换热末端和换热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132334U
CN216132334U CN202122621128.8U CN202122621128U CN216132334U CN 216132334 U CN216132334 U CN 216132334U CN 202122621128 U CN202122621128 U CN 202122621128U CN 216132334 U CN216132334 U CN 2161323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heat exchange
heat exchanger
heat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62112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汪杰
李娟�
张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O Smith China Water Hea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O Smith China Water Hea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O Smith China Water Hea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AO Smith China Water Heat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62112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1323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1323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1323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换热末端和换热系统,该换热末端包括:壳体;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换热器、进水管、回水管;所述壳体的高度尺寸不小于所述壳体的宽度尺寸,所述换热器沿着所述壳体的高度方向布置;所述进水管与所述换热器的入口相连接,所述回水管与所述换热器的出口相连接;所述换热末端还包括排气阀,所述排气阀设置于以下任意一者或其组合:所述进水管、所述回水管、所述换热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直立安装或明装且安装简单的水机换热末端。

Description

换热末端和换热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换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换热末端和换热系统。
背景技术
换热系统包括换热末端,根据换热系统中的冷媒/热媒的种类,换热末端可分为氟机和水机等。由于环保和成本等因素,水机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
在一些结构中,水机通常安装于房屋的吊顶,但是,一方面,将水机安装于房屋吊顶的安装作业难度较大,也不利于日后的维护和修理,另一方面,在房屋吊顶较低的情况下,水机的安装空间受限。
应该注意,上面对技术背景的介绍只是为了方便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并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而阐述的。不能仅仅因为这些方案在本申请的背景技术部分进行了阐述而认为上述技术方案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中的至少之一,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换热末端和换热系统,换热末端为高度尺寸不小于宽度尺寸的水机,适用于直立安装或明装,且安装简单。
本申请实施例的具体技术方案是: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换热末端,所述换热末端包括:
壳体;
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换热器、进水管、回水管;
所述壳体的高度尺寸不小于所述壳体的宽度尺寸,所述换热器沿着所述壳体的高度方向布置;
所述进水管与所述换热器的入口相连接,所述回水管与所述换热器的出口相连接;
所述换热末端还包括排气阀,所述排气阀设置于以下任意一者或其组合:所述进水管、所述回水管、所述换热器。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
所述进水管的内径和所述回水管的内径相同或所述进水管的内径与所述回水管的内径的差值不大于预设值。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
所述进水管还包括等间距设置的多个分水管,所述回水管包括等间距设置的多个集水管,所述多个分水管和所述多个集水管分别连接所述换热器的多个入口和所述换热器的多个出口。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
所述多个分水管的内径相同,所述多个集水管的内径相同,和/或,所述分水管的数量至少大于5个,所述集水管的数量至少大于5个。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
所述进水管还包括多个分水管,所述回水管包括多个集水管,所述多个分水管和所述多个集水管分别连接所述换热器的多个入口和所述换热器的多个出口,所述进水管的内径和所述回水管的内径相同,和/或,所述多个分水管的内径相同,所述多个集水管的内径相同,和/或,所述分水管的数量至少大于5个,所述集水管的数量至少大于5个。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
至少部分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回水管沿所述壳体的高度方向布置,所述换热器的高度尺寸不小于所述换热器的宽度尺寸。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
所述排气阀的排气口朝向所述换热器。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
所述换热器的横截面呈弧形。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
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回水管位于所述换热器的弧形开口部的外侧,所述排气阀的所述排气口朝向所述换热器的外表面。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
所述换热末端还包括流量控制装置,所述流量控制装置设置于所述进水管和/或所述回水管,所述流量控制装置位于所述壳体的内部。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
所述壳体设置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和所述进水管以及所述回水管位于所述换热器的周向上的不同位置的外侧。
根据本申请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换热系统,所述换热系统包括如前述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换热末端;以及热源,所述热源与所述换热末端相连。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
所述换热末端设置于地面上或者设置于墙面或者墙角,所述换热系统还包括与所述热源相连的风盘和/或地暖和/或散热片。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
所述热源包括第一热源和第二热源,所述第一热源的回水管和所述第一热源的出水管均与所述第二热源的回水管或所述第二热源的出水管相连接。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
所述第一热源包括燃气热水装置,所述第二热源包括热泵或空调。
本申请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之一在于:提供了一种壳体的高度尺寸不小于壳体的宽度尺寸的水机换热末端,适用于直立安装或明装,且安装简单。
参照后文的说明和附图,详细公开了本申请的特定实施方式,指明了本申请的原理可以被采用的方式。应该理解,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在范围上并不因而受到限制。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条款的范围内,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包括许多改变、修改和等同。针对一种实施方式描述和/或示出的特征可以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在一个或更多个其它实施方式中使用,与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相组合,或替代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
附图说明
在此描述的附图仅用于解释目的,而不意图以任何方式来限制本申请公开的范围。另外,图中的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等仅为示意性的,用于帮助对本申请的理解,并不是具体限定本申请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教导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各种可能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来实施本申请。
图1是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换热末端的一个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换热末端的部分组件的一个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换热末端的部分组件的另一个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换热末端的部分组件的再一个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第二方面的实施例的换热系统的一个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换热末端,11:壳体,12:换热器,121:开口部,122:换热器外表面,13:进水管,131:分水管,132:进水管主管,14:回水管,141:集水管,142:回水管主管,15:排气阀,151:排气口,152:导管,153:阀部件,16:流量控制装置, 20:换热系统,21:热源,211:第一热源,212:第二热源,213:第一热源的回水管,214:第一热源的出水管,215:第二热源的回水管,216:第二热源的出水管, 22:风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详细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申请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申请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入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术语“第一”、“第二”等用于对不同元素从称谓上进行区分,但并不表示这些元素的空间排列或时间顺序等,这些元素不应被这些术语所限制。术语“和/或”包括相关联列出的术语的一种或多个中的任何一个和所有组合。术语“包含”、“包括”、“具有”等是指所陈述的特征、元素、元件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元素、元件或组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第一方面的实施例
本申请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换热末端,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换热末端的一个示意图,示出了沿高度方向削去部分壳体而观察到的情况,其中高度方向为图1 中箭头H所示方向。
如图1所示,该换热末端10包括:壳体11、换热器12、进水管13、回水管14 和排气阀15。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换热器12、进水管13和回水管14的至少部分设置于壳体 11内,换言之,换热器12、进水管13和回水管14这三者中的任意一者的一部分或全部设置于壳体11内。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壳体11的高度尺寸不小于壳体11的宽度尺寸,换热器12 沿着壳体11的高度方向布置,如图1所示,壳体11在H方向的尺寸不小于在W方向的尺寸,换热器12沿着H方向布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壳体11的外形可以为圆柱形、矩形等,在壳体11的外形为圆柱形的情况下,壳体11的宽度方向可以理解为壳体11的截面圆的任意方向的直径方向,该截面圆为以垂直于高度方向H的面截断壳体而得到的截面形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进水管13与换热器12的入口相连接,回水管14与换热器 12的出口相连接,换热末端10还包括排气阀15,排气阀15设置于以下任意一者或其组合:进水管13、回水管14、换热器12。
由此,通过将换热末端10的壳体11设置为其高度尺寸不小于其宽度尺寸的结构,换热末端10成为适用于直立安装的结构,能够适用于例如房屋吊顶较低的场合,并且能够以简单的方式实现换热末端的安装。例如,换热末端10可以为立式的换热末端,如立式的柜机,由此能够以简单的方式进行安装,再例如,换热末端10整体呈竖长结构,还可以设置在墙角处。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换热器12可以为蒸发器或冷凝器,另外,从结构上划分,换热器12可以为多种,例如翅片式换热器、列管式换热器等,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只要换热器12为沿着壳体11的高度方向布置的形状即可。下文中以换热器12为翅片式换热器为例进行说明,翅片式换热器包括基管以及紧绕于基管外周的翅片,此外,关于翅片式换热器还可参见相关技术的说明。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排气阀15可设置于进水管13、回水管14、换热器12中任意一者或其组合的高度方向的上端,即图1中的上方,但本申请不限于此,排气阀 15还可设置于其它高度位置。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进水管13的内径和回水管14的内径相同或进水管13 的内径与回水管14的内径的差值不大于预设值,由此,相较进水管13和回水管14 的内径存在较大差异的情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换热的均匀性,因为当进水管 13和回水管14的内径相同或者接近相同的情形下,水流的流动阻力不会发生变化,进而能够保证水流在换热器中的均匀流动,从而改善换热的均匀性。进水管13的内径和回水管14的内径相同应理解为两者完全相同或两者的差值不大于预设值,该预设值为绝对值,该预设值可以为考虑到允许的制作误差或工艺指标限制等这样的因素而允许进水管13的内径和回水管14的内径具有的最大差值,该预设值也可以为在不追求更好的换热均匀性的前提下所存在的偏差值;但该预设值小于现有氟机的冷媒进入管内径和冷媒流出管的内径差值,对于现有氟机,因为冷媒会更易发生气液状态的改变,所以现有氟机没有采用过前述等径或者前述相差预设值的设计。
图2是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换热末端的部分组件的一个示意图,示出了略去壳体11的情况。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进水管13还包括等间距设置的多个分水管131,回水管14包括等间距设置的多个集水管141,多个分水管131和多个集水管 141分别连接换热器12的多个入口和换热器12的多个出口。等间距的设计相较于非等间距的设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换热器不同高度上的换热的均匀性,尤其在分水管和集水管的数量比较少时,比如2个或3个。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进水管13可包括进水管主管132和在不同位置连接进水管主管132的多个分水管131,回水管14可包括回水管主管142和在不同位置连接回水管主管142的多个集水管141。值得注意的是,分水管131和集水管141并非必须的结构,进水管主管132和回水管主管142可直接连接换热器12的入口和出口。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分水管131和集水管141的数量不作具体限制,例如,分水管131可以为10个,但不限于此,分水管131的数量还可以为其它数值,集水管141 可以为10个,但不限于此,集水管141的数量还可以为其它数值,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分水管131和集水管141的数量可以相同或不同,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可根据实际需要而进行设置,通过使进水管13包括多个分水管131,回水管14包括多个集水管,能够改善换热的均匀性。换热器12的入口和出口的数量分别对应分水管131 和集水管141的数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多个分水管131可沿高度方向等间隔地设置,多个集水管141也可沿高度方向等间隔地设置,由此改善换热均匀性。但本申请不限于此,多个分水管131在高度方向也可不等间距地设置,多个集水管141在高度方向也可不等间距地设置。另外,分水管131和集水管141在高度方向上可隔开间隔地设置,由此,能够确保从分水管131流入换热器12的换热液体在换热器12内充分流动之后从集水管141流出,从而提高换热效率,但本申请不限于此,例如多个分水管 131和多个集水管141在高度方向上也可一一对应地设置于同一高度。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分水管的数量至少大于5个,集水管的数量至少大于5个。本实施例相较于分水管或集水管的数量较少的情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换热器的换热均匀性。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多个分水管131的内径相同,多个集水管141的内径相同。由此,能够进一步确保换热的均匀性。但本申请不限于此,多个分水管131的内径也可以不同,多个集水管141的内径也可以不同,此外,分水管131和集水管141 的管径可以相同或不同,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进水管13的内径和回水管14的内径相同,和/或,多个分水管131的内径相同,多个集水管141的内径相同。相较于分水管内径与集水管内径存在较大差异的情形能够改善换热的均匀性。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至少部分进水管13和出水管14 沿壳体11的高度方向布置,换热器12的高度尺寸不小于换热器12的宽度尺寸。由此,进水管13和出水管14与换热器的布置方式大致相同,壳体的制作简单,占据空间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进水管13和回水管14可以为弯折结构,其中一部分沿高度方向布置,另一部分沿横向布置并伸出至壳体11的外侧,从而与外部热源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至少部分进水管13和出水管14沿壳体11的高度方向布置,换热器12沿壳体11的高度方向布置,也就是说,至少部分进水管13和出水管14 与换热器12均沿高度方向延伸,换热器12上的多个入口和多个出口沿高度方向设置,换言之,从换热器12的高度方向的一侧沿高度方向观察,多个入口在高度方向重叠,多个出口在高度方向也重叠。由此,连接进水管主管132和换热器12的入口的多个分水管131可具有相同的长度,连接回水管主管142和换热器12的出口的多个集水管141可具有相同的长度。由此,能够降低进水管13和出水管14的制作难度。但本申请不限于此,多个分水管131的长度可以不同,多个集水管141的长度也可以不同。
图3是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换热末端的部分组件的另一个示意图,示出了侧向观察图2中的组件的情况。图4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换热末端的部分组件的另一个示意图,示出了从高度方向的上端沿高度方向观察图2中的组件的情况。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排气阀15的排气口151朝向换热器12。由此,从排气阀15中被带出的水/水汽能够附着于换热器12并沿着换热器12 向下流,无需设置专门导管对排气阀排出的水/水汽进行引流,简化结构,减少部件数量,降低成本。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换热末端10还可包括接水盘,其设置于换热器12的下端。由此,通过接水盘能够收集从换热器12留下的水,避免损害换热末端10。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换热器12的横截面呈弧形。由此,在一定的空间内,能够增加换热器12的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性能。但本申请不限于此,例如换热器12 的横截面还可以为其它形状,例如矩形,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以下以换热器12的横截面为弧形为例进行说明。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进水管13和回水管14位于换热器 12的弧形开口部121的外侧,排气阀15的排气口151朝向换热器12的外表面122。由此,便于利用换热器12引流排气口排出的水/水汽。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排气阀15可包括导管152和阀部件153,导管152连接阀部件153和以下任意一者或其组合:进水管13、回水管14、换热器12。阀部件153 包括排气口151,通过导管152的引导,可调节排气口151的朝向,当入口处温度较高时,不利于从排气阀15流出的水汽的冷凝,由此,通过使排气口151朝向换热器 12的非入口位置,例如换热器12的外表面122,能够提高排气口排出的水/水汽的引流效果。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换热末端10还包括流量控制装置16,流量控制装置16 设置于进水管13和/或回水管14,流量控制装置16位于壳体11的内部。由此,通过将流量控制装置16隐藏式地安装于机壳11的内部,产品外形美观。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流量控制装置16可以为各种,例如为开关阀,单向阀、电动阀、二通阀、通断阀、截止阀中的任意一者。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壳体11设置有进风口,进风口和进水管13以及回水管14位于换热器12的周向上的不同位置的外侧。由此,能够避免从机壳11的进风口流入的外部空气在接触换热器12之前接触到进水管和/或出水管,避免在进水管和出水管的外周出现凝露,确保换热性能。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外部空气通过壳体11的进风口而流入换热末端10的内部,因此,通过将进风口和进水管13以及回水管14设置于换热器12的周向上的不同位置的外侧,能够避免从机壳11的进风口流入的外部空气在接触换热器12之前接触到进水管和/或出水管。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将换热末端10的壳体11设置为其高度尺寸不小于其宽度尺寸的结构,换热末端10成为适用于直立安装的结构,能够适用于例如房屋吊顶较低的场合,并且能够以简单的方式实现换热末端的安装。
第二方面的实施例
本申请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换热系统,该换热系统包括如前述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所述的换热末端10;以及热源21,热源21与换热末端10相连。关于该换热末端10的说明,请见上述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此处省略说明。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换热末端设置于地面上或者设置于墙面或者墙角,换热系统还包括与热源相连的风盘和/或地暖和/或散热片,例如,图5示出换热系统20 包括与热源21相连的风盘22,风盘22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本申请实施例的换热系统20的换热末端10可以是立在地面上的立式柜机,本申请实施例的换热系统20的风盘22可以嵌入/挂在室内较高位置处,相对于以往的仅包括风盘22或包括风盘22以及其它换热末端(如地暖)的情形,本申请实施例的换热系统20通过包含换热末端10,能够适用于直立安装或实现明装,并改善在所述换热系统20所处的室内空间中的温度分布的均匀性。
图5是本申请第二方面的实施例的换热系统的一个示意图。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热源21包括第一热源211和第二热源212,第一热源211的回水管213和第一热源211的出水管214均与第二热源212的回水管 215或第二热源212的出水管216相连接,也就是说,第一热源211的回水管213和第一热源211的出水管214均与第二热源212的回水管215相连接,或者如图5所示,第一热源211的回水管213和第一热源211的出水管214均与第二热源212的出水管216相连接。当第一热源和第二热源均处于工作状态,可以将更多的热量传递至换热末端,可以改善换热系统的换热效率。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第一热源211包括燃气热水装置,第二热源212包括热泵或空调。
以上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清楚,这些描述都是示例性的,并不是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且本申请说明书中的上述各个实施方式之间相似部分相互参照即可,每个实施方式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它实施方式不同之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对本申请做出各种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也在本申请的范围内。

Claims (15)

1.一种换热末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末端包括:
壳体;
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换热器、进水管、回水管;
所述壳体的高度尺寸不小于所述壳体的宽度尺寸,所述换热器沿着所述壳体的高度方向布置;
所述进水管与所述换热器的入口相连接,所述回水管与所述换热器的出口相连接;
所述换热末端还包括排气阀,所述排气阀设置于以下任意一者或其组合:所述进水管、所述回水管、所述换热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末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水管的内径和所述回水管的内径相同或所述进水管的内径与所述回水管的内径的差值不大于预设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末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水管还包括等间距设置的多个分水管,所述回水管包括等间距设置的多个集水管,所述多个分水管和所述多个集水管分别连接所述换热器的多个入口和所述换热器的多个出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末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分水管的内径相同,所述多个集水管的内径相同;和/或,所述分水管的数量至少大于5个,所述集水管的数量至少大于5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末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水管还包括多个分水管,所述回水管包括多个集水管,所述多个分水管和所述多个集水管分别连接所述换热器的多个入口和所述换热器的多个出口,所述进水管的内径和所述回水管的内径相同,和/或,所述多个分水管的内径相同,所述多个集水管的内径相同,和/或,所述分水管的数量至少大于5个,所述集水管的数量至少大于5个。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末端,其特征在于,
至少部分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回水管沿所述壳体的高度方向布置,所述换热器的高度尺寸不小于所述换热器的宽度尺寸。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热末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气阀的排气口朝向所述换热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热末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热器的横截面呈弧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换热末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回水管位于所述换热器的弧形开口部的外侧,所述排气阀的排气口朝向所述换热器的外表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末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热末端还包括流量控制装置,所述流量控制装置设置于所述进水管和/或所述回水管,所述流量控制装置位于所述壳体的内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末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设置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和所述进水管以及所述回水管位于所述换热器的周向上的不同位置的外侧。
12.一种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热系统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末端;
热源,所述热源与所述换热末端相连。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热末端设置于地面上或者设置于墙面或者墙角,所述换热系统还包括与所述热源相连的风盘和/或地暖和/或散热片。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源包括第一热源和第二热源,所述第一热源的回水管和所述第一热源的出水管均与所述第二热源的回水管或所述第二热源的出水管相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热源包括燃气热水装置,所述第二热源包括热泵或空调。
CN202122621128.8U 2021-10-28 2021-10-28 换热末端和换热系统 Active CN2161323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621128.8U CN216132334U (zh) 2021-10-28 2021-10-28 换热末端和换热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621128.8U CN216132334U (zh) 2021-10-28 2021-10-28 换热末端和换热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32334U true CN216132334U (zh) 2022-03-25

Family

ID=807736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621128.8U Active CN216132334U (zh) 2021-10-28 2021-10-28 换热末端和换热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13233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704150U (zh) 一种双系统节能的机柜散热空调
CN214581930U (zh) 微细管热交换器用铜管路结构及应用其的热交换器
CN205909522U (zh) 一体式热泵热水器
CN201039641Y (zh) 机房空气调节机
CN216132334U (zh) 换热末端和换热系统
CN202973670U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蒸发器及落地式空调室内机
CN107084452A (zh) 空调室外机及空调
CN201488141U (zh) 热泵型节能一体空调器
CN206861747U (zh) 空调室外机及空调
CN205939828U (zh) 家用挂壁式空调器室内机的平行流蒸发器和空调器
CN216522067U (zh) 空调器
CN214536803U (zh) 一种换热器及应用有该换热器的厨房空气调节系统
CN201246925Y (zh) 一种套片式散热器
CN210951541U (zh) 空调室内机、空调器
CN102705983A (zh) 室内分体安装式空气能热水器
JP3219819U (ja) 地中熱利用システム
CN106288913A (zh) 一种管翅式换热器及空调室内机
CN202660735U (zh) 室内分体安装式空气能热水器
CN208312769U (zh) 一种空调专用管翅式换热器
CN217763701U (zh) 除湿机
WO2019178799A1 (zh) 空调室外机及空调
CN217441815U (zh) 一种悬角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20326117U (zh) 斜置式空调表冷器
CN215984076U (zh) 一种辐射式空调系统的换热装置
CN219177946U (zh) 柜式无风空调末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