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22885U - 一种微型全频扬声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微型全频扬声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122885U CN216122885U CN202122539943.XU CN202122539943U CN216122885U CN 216122885 U CN216122885 U CN 216122885U CN 202122539943 U CN202122539943 U CN 202122539943U CN 216122885 U CN216122885 U CN 21612288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hell
- voice coil
- ball
- miniature full
- cavit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dible-Bandwidth Dynamoelectric Transducers Other Than Picku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扬声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型全频扬声器。所述微型全频扬声器包括壳体、振膜、音圈、主磁铁、华司、副磁铁、U杯和PCB板;所述壳体的中部设有一顶部和底部均设开口的空腔;所述振膜固定连接在所述壳体的底部,并封阻所述空腔的底部开口,该振膜包括向下凸出形成的球顶部以及一体成型于所述球顶部外周的悬边;所述音圈设于所述空腔内,并与所述振膜的球顶部粘接固定;所述主磁铁、所述华司和所述副磁铁由上至下依次排布于所述音圈的内部;所述U杯罩设在所述音圈的外侧,并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所述PCB板安装于所述壳体上。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的音圈与悬边、防尘帽双重点胶胶量难以控制、粘接困难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扬声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型全频扬声器。
背景技术
扬声器是一种把电信号转变为声信号的换能器件,多应用于音响设备中。扬声器工作时,主要为音圈通过电磁,压电或静电效应,使其纸盆或膜片振动并与周围的空气产生共振(共鸣)而发出声音。
传统的无定心支片的小微型扬声器中振膜采用悬边直接粘接音圈,音圈粘接防尘帽,该种设计存在音圈与悬边、防尘帽双重点胶胶量难以控制、粘接困难的问题,进而出现扬声器高、低频差,外观差等问题。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微型全频扬声器,旨在解决传统的无定心支片的小微型扬声器中振膜采用悬边直接粘接音圈,音圈粘接防尘帽这一设计存在音圈与悬边、防尘帽双重点胶胶量难以控制、粘接困难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微型全频扬声器,包括壳体、振膜、音圈、主磁铁、华司、副磁铁、U杯和PCB板,其中:
所述壳体的中部设有一顶部和底部均设开口的空腔;所述振膜固定连接在所述壳体的底部,并封阻所述空腔的底部开口,该振膜包括向下凸出形成的球顶部以及一体成型于所述球顶部外周的悬边;所述音圈设于所述空腔内,并与所述振膜的球顶部粘接固定;所述主磁铁、所述华司和所述副磁铁由上至下依次排布于所述音圈的内部;所述U杯罩设在所述音圈的外侧,并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所述PCB板安装于所述壳体上。
更为具体的,所述悬边采用高弹力聚氨酯材料或橡胶材料制成。
更为具体的,所述球顶部采用铝膜、钛膜或PEI纸制成。
更为具体的,所述悬边上设有若干向上凹陷形成的第一加强部,若干所述第一加强部呈圆周阵列排布于所述悬边上。
更为具体的,所述球顶部上设有若干向下凸出形成的第二加强部,若干所述第二加强部呈圆周阵列排布于所述球顶部上。
更为具体的,所述壳体的底部设有向下延伸形成的包绕于所述振膜外周的防护部。
更为具体的,所述PCB板呈环状设计,其套设在所述U杯的外侧,并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
更为具体的,所述壳体的内壁上设有向所述空腔内延伸形成的挡板,所述U杯的底部与所述挡板相靠触;所述U杯的底部设有向外突出形成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位于所述PCB板的下方,且其外径小于所述PCB板的内径。
更为具体的,所述壳体的外侧设有以该壳体的中心轴对称设置的两定位部。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一种微型全频扬声器的技术效果为:
1、本申请中振膜采用悬边与球顶部一体成型的设计,进而可减少了防尘帽的设计,音圈通过治具定位并直接粘接在球顶部上,如此,该扬声器生产时工作人员对于胶量的控制更好把握,提高产品的良品率,同时粘接操作更加简便,提高了生产效率。
2、本申请中球顶部的设计使该扬声器高频延伸效果好,悬边的设计使该扬声器低频下潜深,响度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一种微型全频扬声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一种微型全频扬声器的剖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一种微型全频扬声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
1—壳体;101—空腔;102—防护部;103—挡板;104—定位部;2—振膜;201—球顶部;202—悬边;203—第一加强部;204—第二加强部;3—音圈;4—主磁铁;5—华司;6—副磁铁;7—U杯;701—限位部;8—PCB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以下提供一优选实施例。具体参阅图1~图3。一种微型全频扬声器,包括壳体1、振膜2、音圈3、主磁铁4、华司5、副磁铁6、U杯7和PCB板8,其中:
所述壳体1的中部设有一顶部和底部均设开口的空腔101;所述振膜2固定连接在所述壳体1的底部,并封阻所述空腔101的底部开口,该振膜2包括向下凸出形成的球顶部201以及一体成型于所述球顶部201外周的悬边202;所述音圈3设于所述空腔101内,并与所述振膜2的球顶部201粘接固定;所述主磁铁4、所述华司5和所述副磁铁6由上至下依次排布于所述音圈3的内部;所述U杯7罩设在所述音圈3的外侧,并与所述壳体1固定连接;所述PCB板8安装于所述壳体1上。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振膜2采用了所述悬边202与所述球顶部201一体成型的设计,与传统的扬声器相比可减少了防尘帽的设计,所述音圈3通过治具定位并直接粘接在所述球顶部201上,如此,该扬声器生产时工作人员对于胶量的控制更好把握,提高产品的良品率,同时粘接操作更加简便,提高了生产效率。
进一步的,与传统技术中音圈3与悬边202、防尘帽双重点胶这一设计不同,在本实施例中,因所述音圈3仅需与所述球顶部201粘接固定,故所用胶水可采用质量轻、耐高温溶剂型胶水,进而减少胶水自身质量对振膜2所产生的影响,即降低胶水对该微型全频扬声器的高、低频的干扰。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球顶部201的设计使该扬声器高频延伸效果好,所述悬边202的设计使该扬声器低频下潜深,响度好。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球顶部201的形状结构可进行调整,进而满足不同使用情况下的高频要求。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主磁铁4、所述华司5和所述副磁铁6的形状、大小基本相当,且三者位于同一轴线上,所述主磁铁4的上表面贴合固定于U杯7的内底面,所述主磁铁4的下表面与所述华司5的上表面贴合,所述华司5的下表面与所述副磁铁6的下表面贴合;所述主磁铁4与所述U杯7的内侧壁之间形成第一磁间隙、所述华司5与所述U杯7的内侧壁之间形成第二磁间隙,所述第一磁间隙和所述第二磁间隙相互连通,当外界的音频电流信号传至所述音圈3上时,所述音圈3切割所述第一磁间隙和所述第二磁间隙内的磁感线并产生机械振动从而使所述振膜2振动发声。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设为环状,其外径为20~30mm,其高度小于等于20mm。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所述悬边202采用高弹力聚氨酯材料或橡胶材料制成。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所述球顶部201采用铝膜、钛膜或PEI纸制成。上述材质具有刚性好、质量轻的特点,进而使所述振膜2振动所产生的高频效果好。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悬边202和所述球顶部201采用上述材料制成,不仅具有良好的防尘效果,且具有优异的防水性,进而使该微型全频扬声器的使用安全性更高。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所述悬边202上设有若干向上凹陷形成的第一加强部203,若干所述第一加强部203呈圆周阵列排布于所述悬边202上。具体的,所述第一加强部203的形状为刀形、柳叶形或者针形,且该第一加强部203为两边窄中间宽的条状结构,因所述悬边202呈拱形,故所述第一加强部203较宽的一处正好位于所述悬边202拱起的位置,进而更好的发挥加强稳固的功能特性。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所述球顶部201上设有若干向下凸出形成的第二加强部204,若干所述第二加强部204呈圆周阵列排布于所述球顶部201上。具体的,所述第二加强部204的形状为刀形、柳叶形或者针形,且该第二加强部204呈由外侧向所述球顶部201中部宽度逐渐减小的条状结构,该设计增加了所述球顶部201外周的稳定性,确保所述球顶部201的刚性。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所述壳体1的底部设有向下延伸形成的包绕于所述振膜2外周的防护部102。具体使用时,所述振膜2露出于音响设备的外侧,容易受外部干扰而导致所述振膜2与所述壳体1脱离,故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所述防护部102的增设避免因外部的刮蹭而导致所述振膜2的脱落。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所述PCB板8呈环状设计,其套设在所述U杯7的外侧,并与所述壳体1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1的内壁上设有向所述空腔101内延伸形成的挡板103,所述U杯7的底部与所述挡板103相靠触;所述U杯7的底部设有向外突出形成的限位部701,所述限位部701位于所述PCB板8的下方,且其外径小于所述PCB板8的内径。上述设计使得所述挡板103和所述PCB板8分别在所述U杯7的顶部和底部形成限位部701件,进而避免因该微型全频扬声器自身的振动作用而导致U杯7的连接不稳固而脱离出所述壳体1外。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所述壳体1的外侧设有以该壳体1的中心轴对称设置的两定位部104,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微型全频扬声器安装于音响设备上时,通过两所述定位部104对该微型全频扬声器起整体定位效果,即避免该微型全频扬声器出现旋转、偏动的情况出现,进而影响微型全频扬声器的安装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一种微型全频扬声器,通过合理的结构设置,解决了传统的无定心支片的小微型扬声器中振膜采用悬边直接粘接音圈,音圈粘接防尘帽这一设计存在音圈与悬边、防尘帽双重点胶胶量难以控制、粘接困难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而已,其结构并不限于上述列举的形状,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微型全频扬声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振膜、音圈、主磁铁、华司、副磁铁、U杯和PCB板,其中:
所述壳体的中部设有一顶部和底部均设开口的空腔;所述振膜固定连接在所述壳体的底部,并封阻所述空腔的底部开口,该振膜包括向下凸出形成的球顶部以及一体成型于所述球顶部外周的悬边;所述音圈设于所述空腔内,并与所述振膜的球顶部粘接固定;所述主磁铁、所述华司和所述副磁铁由上至下依次排布于所述音圈的内部;所述U杯罩设在所述音圈的外侧,并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所述PCB板安装于所述壳体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微型全频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悬边采用高弹力聚氨酯材料或橡胶材料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微型全频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球顶部采用铝膜、钛膜或PEI纸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微型全频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悬边上设有若干向上凹陷形成的第一加强部,若干所述第一加强部呈圆周阵列排布于所述悬边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微型全频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球顶部上设有若干向下凸出形成的第二加强部,若干所述第二加强部呈圆周阵列排布于所述球顶部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微型全频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底部设有向下延伸形成的包绕于所述振膜外周的防护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微型全频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PCB板呈环状设计,其套设在所述U杯的外侧,并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一种微型全频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内壁上设有向所述空腔内延伸形成的挡板,所述U杯的底部与所述挡板相靠触;所述U杯的底部设有向外突出形成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位于所述PCB板的下方,且其外径小于所述PCB板的内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微型全频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外侧设有以该壳体的中心轴对称设置的两定位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539943.XU CN216122885U (zh) | 2021-10-21 | 2021-10-21 | 一种微型全频扬声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539943.XU CN216122885U (zh) | 2021-10-21 | 2021-10-21 | 一种微型全频扬声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122885U true CN216122885U (zh) | 2022-03-22 |
Family
ID=806949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2539943.XU Active CN216122885U (zh) | 2021-10-21 | 2021-10-21 | 一种微型全频扬声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122885U (zh) |
-
2021
- 2021-10-21 CN CN202122539943.XU patent/CN21612288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469952B2 (en) | Loudspeaker | |
US6529611B2 (en) | Multifunction acoustic device | |
CN104010254A (zh) | 内环磁式微型扬声器 | |
CN109511061B (zh) | 微型发声器件和电子产品 | |
CN212628404U (zh) | 一种扬声器 | |
CN207200972U (zh) | 一种音圈引线悬空式微型扬声器 | |
US10694294B2 (en) | Metal diaphragm and speaker | |
CN208754498U (zh) | 扬声器及耳机 | |
CN209526840U (zh) | 扬声器和耳机 | |
CN216122885U (zh) | 一种微型全频扬声器 | |
CN214315600U (zh) | 骨传导振子扬声器及其振子组件 | |
CN202602883U (zh) | 带双振子的三合一振动扬声器 | |
CN212086479U (zh) | 扬声器 | |
CN211063780U (zh) | 一种扬声器 | |
CN113993043B (zh) | 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 |
CN217283367U (zh) | 一种微小型防水腔体扬声器 | |
CN215222487U (zh) | 一种超薄大功率扬声器 | |
CN206024102U (zh) | 喇叭单体及设置有该喇叭单体的耳机 | |
CN214675661U (zh) | 一种扬声器 | |
CN209964294U (zh) | 一种骨传导振子扬声器 | |
CN220965144U (zh) | 一种带有角度骨架音圈的扬声器 | |
CN216565590U (zh) | 一种新型结构的双磁场骨传导喇叭 | |
CN217591079U (zh) | 一种灵敏度高的超薄防水报警器喇叭 | |
CN218103495U (zh) | 一种扬声器及耳机 | |
CN215818595U (zh) | 一种扬声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