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22575U - 摄像装置 - Google Patents

摄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122575U
CN216122575U CN202121306192.0U CN202121306192U CN216122575U CN 216122575 U CN216122575 U CN 216122575U CN 202121306192 U CN202121306192 U CN 202121306192U CN 216122575 U CN216122575 U CN 2161225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mera
mounting
hole
installation
camera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30619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irui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irui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irui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30619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1225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1225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1225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摄像装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摄像装置,包括外壳体、安装支架及至少两个摄像头,外壳体向外凸出形成安装部,安装部上设置有与摄像头相对的摄像开口,以使光线可以通过摄像开口进入摄像头的光学镜组内,并被图像传感器捕捉;安装支架安装在安装部内,安装支架设置有至少两个安装面,摄像头安装在安装面上,安装稳定可靠;相邻两个安装面具有第一预设夹角,相邻两个摄像头的光轴相交且形成第二预设夹角,使得摄像头朝向不同的方向,如此不同位置的摄像头可以拓宽摄像装置的拍摄视野,不同位置的摄像头拍摄画面补充重合可以弥补偏离摄像头两侧的畸变,提高画质;第二预设夹角与第一预设夹角互补,提高摄像头安装的便利性。

Description

摄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摄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摄像装置。
背景技术
摄像装置,作为一种视频输入设备,被广泛应用于视频会议、远程医疗、远程教学等方面。
现有技术中,摄像装置通常设置有一个摄像头,摄像头固定在一个支撑架上,支架可以是万向接头或者挠性支架等,通过操作支撑架使得摄像头可以多角度转动,以拍摄多角度的画面。但是,当一个摄像头固定在一个位置时,其视野范围有限,使得与摄像头中心正对的画面效果较好,而偏移摄像头中心位置的两侧画面会产生畸变,影响画质。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的摄像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摄像装置,以解决现有摄像装置仅设置一个摄像头,拍摄视野有限而导致偏移摄像头中心位置的两侧画面会产生畸变,影响画质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摄像装置,包括:外壳体、安装支架以及至少两个摄像头;所述外壳体设置有凸出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上设置有与所述摄像头相对的摄像开口;所述安装支架固定在所述安装部内,所述安装支架设置有至少两个安装面,相邻两个所述安装面具有第一预设夹角,每个所述安装面上安装有一个所述摄像头,相邻两个所述摄像头的光轴相交且形成第二预设夹角,第二预设夹角与所述第一预设夹角互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摄像装置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摄像装置,包括外壳体、安装支架以及至少两个摄像头,外壳体向外凸出形成安装部,且安装部上设置有与摄像头相对的摄像开口,以使光线可以通过摄像开口进入摄像头的光学镜组内,并被图像传感器捕捉;安装支架安装在安装部内,安装支架设置有至少两个安装面,摄像头安装在安装面上,安装稳定可靠;相邻两个摄像头的光轴相交且形成第二预设夹角,使得摄像头朝向不同的方向,如此不同位置的摄像头可以拓宽摄像装置的拍摄视野,且不同位置的摄像头拍摄画面补充重合可以弥补偏离摄像头两侧的畸变,提高画质;相邻两个安装面具有第一预设夹角,第二预设夹角与第一预设夹角互补,通过将摄像头安装在安装面,即可确定摄像头的角度和位置,有利于提高摄像头安装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摄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摄像装置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去除下盖后的仰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摄像头和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摄像头和安装支架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保护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密封圈的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密封圈的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导光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下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固定支架的爆炸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容式触摸按键的按键盖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外壳体;11:安装部;111:摄像开口;12:上壳;121:定位柱;122:安装柱;1221:第一螺纹孔;123:定位缺口;124:拾音孔;125:第六螺纹孔;126:安装通道;127:定位开口;13:下盖;131:第三螺纹孔;132:第五螺纹孔;133:第二定位柱;134:第一胶垫;135:连接部;136:第二安装孔;137:抵接台阶;138:第二连接孔;14:灯光开口;
2:摄像头;2a:第一摄像头;2b:第二摄像头;2c:第三摄像头;21:镜头;22:镜头座;23:第一螺钉;
3:安装支架;31:第一安装面;32:第二安装面;33:第三安装面;34:定位孔;35:连接通孔;36:凹槽;37:第七螺纹孔;38:第二螺纹孔;
4:保护盖;41:安装通孔;42:固定筒;421:第一开口;43:外环盖;44:第一卡扣;45:第一定位筋;46:支撑筒;
5:电路板;51:拾音元件;52:LED灯;53:通信接头;54:过孔;
6:导光板;61:固定部;611:第四螺纹孔;612:第二定位孔;62:导光部;63:延伸部;
7:电容式触摸按键;71:按键盖;711:外板;712:连接筒;713:第二定位筋;714:第二开口;715:第三卡扣;72:弹簧;
80:导热硅胶;
8:保护垫;81:底板部;811:第一连接孔;82:立板部;83:避让部;
9:固定支架;91:安装座;911:第一安装孔;912:第一轴孔;92:转轴;93:遮挡胶垫;94:第二胶垫;95:第二轴孔;
10:密封圈;101:拾音通道;102:本体;103:连接壁;104:卡接壁;105:安装槽;106:第二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现有的摄像装置仅设置一个摄像头,其视野范围有限,与摄像头中心正对的画面效果较好,而偏移摄像头中心位置的两侧画面会产生畸变,影响画质。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有利于提升画面质感的摄像装置。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摄像装置,其包括外壳体1、安装支架3以及至少两个摄像头2。其中,摄像头2可以设置两个,摄像头2也可以设置三个,摄像头2还可以设置四个,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外壳体1设置有凸出的安装部11,安装部11上设置有与摄像头2相对的摄像开口111,如此光线可以通过摄像开口111进入摄像头2的光学镜组内,并被图像传感器捕捉。摄像开口111的数量可以与摄像头2的数量一致,即,每个摄像头2对应设置一个摄像开口111;或者,摄像开口111设置一个,所有摄像头2共用一个摄像开口111。
其中,外壳体1上凸出的安装部11,为多个摄像头2的安装提供安装空间,也就是说为摄像头2提供拍摄视野,避免外壳体1限制摄像头2的拍摄视野。其中,安装部11可以是椭圆弧形,也可以是圆弧形,在此不做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摄像头2的类型和体积等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安装支架3固定在安装部11内,例如,安装支架3通过螺钉固定在安装部11内,再例如,安装支架3卡接在安装部11内。安装支架3与安装部11卡接且同时通过螺钉连接。
安装支架3设置有至少两个安装面,如图4中示出的第一安装面31、第二安装面32以及第三安装面33。相邻两个安装面之间具有第一预设夹角α,每个安装面上安装有一个摄像头2。如此,安装支架3设置安装面,方便摄像头2的安装,使得摄像头2的安装稳定可靠。
相邻两个摄像头2的光轴相交且形成第二预设夹角β,如此设置使得摄像头2朝向不同的方向拍摄,拓宽拍摄视野,弥补单一镜头两侧画面产生的畸变,提高画面质量。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摄像头2的光轴指的是通过镜头中心的线。
并且,第二预设夹角β与第一预设夹角α互补,如此,将摄像头2安装在安装面上,即可使得相邻两个摄像头2的光轴相交形成第二预设夹角β,提高摄像头2安装的便利性。
可选的,所有摄像头2的光轴位于同一平面内,且所有摄像头2的光轴相交于同一点,如此设置,摄像头2对同一平面内不同方向进行拍摄,拓宽同一平面范围内的视野宽度。
可选的,安装部11为弧形,至少两个摄像头2沿安装部11的弧线方向间隔设置,并且,摄像头2的光轴与安装部11垂直,即,摄像头2的光轴与安装部11的弧线的切线垂直,避免安装部11遮挡摄像头2的拍摄视野。
由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摄像装置,包括外壳体1、安装支架3以及至少两个摄像头2,其外壳体1向外凸出形成安装部11,且安装部11上设置有与摄像头2相对的摄像开口111,以使光线可以通过摄像开口111进入摄像头2的光学镜组内,并被图像传感器捕捉;安装支架3安装在安装部11内,安装支架3设置有至少两个安装面,摄像头2安装在安装面上,安装稳定可靠;相邻两个摄像头2的光轴相交且形成第二预设夹角β,使得摄像头2朝向不同的方向,如此不同位置的摄像头2可以扩宽摄像装置的拍摄视野,且不同位置的摄像头2拍摄画面补充重合可以弥补偏离摄像头两侧的畸变,提高画质;相邻两个安装面具有第一预设夹角α,第一预设夹角α与第二预设夹角β互补,将摄像头2安装在安装面上,即可使得相邻两个摄像头2的光轴相交形成第二预设夹角β,提高摄像头2安装的便利性。
在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中,结合图3至图5,本实施例的摄像装置设置有三个摄像头,分别为第一摄像头2a、第二摄像头2b以及第三摄像头2c,如此设置可以充分利用安装部11的有限安装空间,还可以避免设置过多的摄像头而导致布置困难,增大摄像装置的体积。
并且,结合图2,安装部11上设置有三个摄像开口111,三个摄像开口111分别对应一个摄像头2,如此设置既可以方便摄像头2的安装,还可以避免摄像开口111开设过大而导致密封困难。
安装支架3上设置有第一安装面31、第二安装面32以及第三安装面33,第一安装面31、第二安装面32以及第三安装面33均为平面,方便摄像头的固定和安装。第一摄像头2a固定在第一安装面31上,第二摄像头2b固定在第二安装面32上,第三摄像头2c固定在第三安装面33上。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安装部11为半圆形,此时,三个摄像头2在安装部11的布置方式有多种,例如,三个摄像头2沿半圆形周向均匀间隔设置,再例如,三个摄像头2设置在安装部11的某段弧线范围内,且三个摄像头2的光轴之间夹角为一定的角度。
参照图3和图5,在安装部11为半圆形时,安装部11具有垂直于其弦长的半径R,第一摄像头2a的光轴L1与经过半径R的直线重合,第二摄像头2b的光轴L2和第三摄像头2c的光轴L3关于第一摄像头2a的光轴L1对称,也就是说,第二摄像头2b和第三摄像头2c对称布置在第一摄像头2a的两侧,如此可以均匀的拓宽第一摄像头2a两侧的视野,降低拍摄畸变,提高画面质量。
由于摄像头的光轴垂直于安装部11的弧线方向,所以三个摄像头的光轴均沿安装部11的半径方向。此时,第二摄像头2b的光轴L2和第一摄像头2a的光轴L1之间的第二预设夹角β,与第三摄像头2c的光轴L3和第一摄像头2a的光轴L1之间的第二预设夹角β相等,即,第二摄像头2b的光轴L2与半径R的第二预设夹角β等于第三摄像头2c的光轴L3与半径R的第二预设夹角β。可选的,第二预设夹角β的范围为30°~60°,例如,第二预设夹角β为52°。如此设置可以避免两侧的第二摄像头2b和第三摄像头2c的视野被外壳体1遮挡,还可以均匀拓宽第一摄像头2a两侧的视野,降低拍摄畸变,提高画面质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摄像装置还包括第一螺钉23,摄像头2包括镜头座22以及安装在镜头座22上的镜头21,镜头座22通过第一螺钉23固定在安装面上。结合图6,安装面上设置有第七螺纹孔37,镜头座22上设置有第三连接孔,第一螺钉23穿过第三连接孔与第七螺纹孔37螺纹连接,从而将摄像头2可靠的固定在安装面上,不易松动。
结合图4,每个安装面上设置有三个第一螺钉23,其中一个第一螺钉23位于镜头21的上方,另外两个第一螺钉23间隔设置在镜头21的下方,以提高摄像头2安装的可靠性。并且,三个第一螺钉23形成三角形的固定结构,进一步提高摄像头2安装在安装面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可选的,第一摄像头2a、第二摄像头2b以及第三摄像头2c的固定方式相同。
在某些实现方式中,参照图4和图5,安装支架3上设置有定位孔34;结合图12,外壳体1的上壳12上设置有与定位孔34相配合的定位柱121,定位柱121穿设在定位孔34内,提高安装支架3安装的便利性。可选的,定位孔34沿长度方向(对应图中X轴)间隔设置有两个定位孔34,提高安装位置的准确性,避免安装支架3在安装部11内移动。
继续参照图4至图6,安装支架3在背离安装面的一侧设置有凹槽36,安装支架3设置有连接通孔35,两个定位孔34对称布置在连接通孔35的两侧。结合图12,外壳体1的顶部,即在下文描述的上壳12上,设置有安装柱122,安装柱122设置有第一螺纹孔1221,安装柱122穿设在连接通孔35内,可以起到定位的作用。
结合图2,本实施例的摄像装置还包括保护垫8和第二螺钉,保护垫8包括相连接的底板部81和立板部82,立板部82容纳在凹槽36内;底板部81设置有第一连接孔811;第二螺钉穿设在第一连接孔811和连接通孔35内,与第一螺纹孔1221螺纹连接,从而将保护垫8和安装支架3固定在外壳体1内。
本实施例的保护垫8用于保护摄像头2的线材,避免线材被安装支架3损伤。可选的,保护垫8为泡棉。当然,保护垫8也可以为其他柔软的材质,例如,硅胶、橡胶等,在此不做限定。
为了进一步提高安装支架3安装的稳定性,安装支架3与外壳体1的底部通过螺钉连接。具体的,参照图6,安装支架3的底端设置有第二螺纹孔38;参照图13,外壳体1的底部,即,下文描述的下盖13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孔138;保护垫8的底板部81设置有与第二螺纹孔38相对的避让部83;本实施例的摄像装置还包括第三螺钉,第三螺钉穿过第二连接孔138与第二螺纹孔38螺纹连接,从而将安装支架3及其上的摄像头2固定在外壳体1内,稳定可靠,不易松动。
结合图2,本实施例的摄像装置还包括保护盖4,保护盖4设置有容纳摄像头2的安装通孔41,保护盖4穿设在摄像开口111内,且保护盖4与外壳体1卡接。
本实施例在摄像开口111和摄像头2之间设置保护盖4,弥补摄像头2与摄像开口111之间的间隙,装饰并保护摄像头2。保护盖4可以采用塑胶PC+ABS材质制成,即,保护盖4可以采用聚碳酸酯和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和混合物制成,结构强度高,还可以起到减震的作用,起到保护摄像头2的作用。
具体的,保护盖4包括外环盖43以及设置在外环盖43内侧的固定筒42和支撑筒46,固定筒42套设在支撑筒46的外侧;支撑筒46的中心通道和外环盖43的中心通道形成安装通孔41。固定筒42沿其周向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开口421,相邻两个第一开口421之间的部分固定筒42的端部向外弯折形成第一卡扣44,第一卡扣44与外壳体1的上壳12的内侧面抵接,且外环盖43与上壳12的外侧面抵接,从而将保护盖4稳定可靠的安装在摄像开口111内。并且,固定筒42的外侧面设置有第一定位筋45;结合图12,在摄像开口111的侧壁设置有定位缺口123,定位缺口123与第一定位筋45相配合,提高保护盖4安装的便利性。
继续参照图6和图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外环盖43的外侧面与安装部11的外侧面平齐,也就是说,外环盖43的外侧面也为弧形,其与安装部11的弧形外侧面相配合,如此设置可以避免外环盖43相对于安装部11的外侧面凸出或者凹陷,提高摄像装置外观的美观性。
参照图2和图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摄像装置还包括安装在外壳体1内的电路板5,电路板5与摄像头2通信连接,且电路板5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拾音元件51,外壳体1上设置有与拾音元件51相对的拾音孔124,拾音孔124位于外壳体1设置有摄像头2的一侧。
本实施例设置电路板5控制摄像装置的工作状态,电路板5上集成有处理器,处理器能够接收摄像头2发送的电信号,将多个摄像头2在同一时间拍摄的不同位置的画面进行处理,降低画面的畸变,提高画面质量。电路板5位于外壳体1内部,电路板5可以通过螺钉固定在外壳体1的上壳12和/或下盖13上。
电路板5上集成有至少一个拾音元件51,用于拾取声音。相应的,参照图2和图12,外壳体1的上壳12上设置有与拾音元件51相对的拾音孔124,以使声音可以穿过拾音孔124被拾音元件51拾取。而且,拾音孔124位于外壳体1设置有摄像头2的一侧,也就是说,拾音孔124位于摄像装置的前侧,如此有利于提高声音的拾取效果。如此,本实施例提供的摄像装置不仅具有摄像功能,还具有麦克风的功能,拓展摄像装置的功能。
为了进一步提高声音的拾取效果,参照图8,电路板5为矩形,拾音元件51设置有多个,且多个拾音元件51沿电路板5的长度方向(对应X轴)间隔设置。拾音孔124也设置有多个,每个拾音孔124分别与一个拾音元件51相对。示例性的,沿电路板5的长度方向(对应X轴)间隔设置四个拾音元件51,如此可以从多个位置拾取声音,有利于提高声音拾取的范围和效果。可选的,四个拾音孔124对称布置在安装部11的两侧,提高拾音的均衡性。当然,拾音元件51的数量和布置方式并不以此为限,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拾音元件51的数量和布置方式,例如,多个拾音元件51沿电路板5的周向间隔设置。
拾音元件51可以设置在电路板5的顶侧面,拾音元件51也可以设置在电路板5的底侧面,下面以拾音元件51设置在电路板5的底侧面为例进行说明。
参照图2、图9和图10,拾音元件51的外侧设置有密封圈10,密封圈10设置有与拾音孔124连通的拾音通道101。具体的,密封圈10包括本体102,本体102的顶侧面凹陷形成安装槽105,用于容纳拾音元件51,如此将拾音元件51包围在本体102内,可以隔绝干扰和振动,保证拾音路径。本体102的顶侧面设置有第二卡扣106,具体的,第二卡扣106包括设置在本体102顶侧面外端上的连接壁103,以及连接壁103的端部弯折形成的卡接壁104。安装槽105的前侧壁设置有与拾音元件51相对的拾音通道101。
如此,在安装密封圈10时,本体102的顶侧面与电路板5的底侧面粘接,且卡接壁104与电路板5的顶侧面卡接,如此实现密封圈10的固定,安装简单可靠。本实施例通过在拾音元件51外侧设置密封圈10,密封拾音元件51与拾音孔124之间的空隙,保证声音信号从拾音孔124进入拾音通道101从而被拾音元件51拾取,隔绝干扰与振动,进而提高拾音效果。
可选的,密封圈10可以是硅胶密封圈。在外壳体1的上壳12和下盖13固定连接时,硅胶密封圈受到上壳12的挤压,进一步提高其安装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参照图1、图2和图8,电路板5上集成有LED灯52;外壳体1上设置有灯光开口14,且外壳体1内固定连接有导光板6,导光板6与LED灯52相对,且导光板6延伸至灯光开口14内。
具体的,LED灯52在电路板5的设置方式有多种,如图8所述,LED灯52包括沿电路板5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灯珠,形成长条形的灯组。当然,LED灯52还可以是其他的设置形式,例如,LED灯条。
为了将LED灯52的光线均匀的传导至灯光开口14,外壳体1内设置有导光板6。其中,导光板6可以采用乳白塑胶ABS制成。参照图11,导光板6包括固定部61、导光部62以及延伸部63,其中,固定部61设置有第四螺纹孔611;参照图13,外壳体1的下盖13上设置有第三螺纹孔131,螺钉分别与第三螺纹孔131、第四螺纹孔611螺纹连接,从而将导光板6固定在外壳体1内部。导光部62与LED灯52相对,且延伸部63延伸至灯光开口14内,如此将LED灯523发出的光线传导至外侧。此外,延伸部63还可以起到遮挡内部结构的作用。
可选的,导光板6设置有两个固定部61,其中一个固定部61设置有第四螺纹孔611,另外一个固定部61设置有第二定位孔612,参照图13,下盖13上设置有第二定位柱133,通过第二定位柱133与第二定位孔612配合,提高导光板6安装的便利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LED灯52的显示效果不做限定,例如,LED灯52可以依次亮起形成跑马灯的灯光效果;再例如,LED灯52还可以同时亮起,作为指示光源;又例如,LED灯52在摄像装置不同的工作状态的下显示不同的灯光颜色等。
灯光开口14的设置位置和形状可以有多种,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2,外壳体1包括上壳12和下盖13,上壳12和下盖13固定连接,且上壳12和下盖13之间具有间隔形成灯光开口14。如此设置无需额外开口,有利于简化加工工序,提高生产效率。
参照图12,在上壳12上设置有矩阵排布的四个第六螺纹孔125,相对应的,参照图13,在下盖13上设置有矩阵排布的四个第五螺纹孔132,参照图8,电路板5上设置有矩阵排布的四个过孔54,螺钉与第五螺纹孔132螺纹连接,并穿过过孔54后与第六螺纹孔125螺纹连接,从而实现上壳12与下盖13的固定连接,并且进一步固定电路板5。
本实施例上壳12为底面开口的壳体结构,其与下盖13固定连接,形成封闭的安装空间,电路板5、摄像头2均安装在该安装空间内。
继续参照图12,上壳12上设置有安装部11,为摄像头2的安装提供安装空间。并且,结合图1和图2,上壳12上设置有电容式触摸按键7,且电容式触摸按键7与电路板5通信连接。
具体的,电容式触摸按键7包括按键盖71以及弹簧72,其中,按键盖71可以采用PC+ABS材质制成,实现电容触控功能,按键盖71与上壳12上设置的安装通道126卡接。弹簧72的两端分别与按键盖71、电路板5的感应区抵接,如此按键盖71和电路板5上的感应区形成电容的两极,通过电容变化控制摄像装置的开闭和关闭。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5,按键盖71包括外板711以及设置在外板711内侧的连接筒712,连接筒712的外侧面设置有第二定位筋713,连接筒712沿其周向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开口714,相邻两个第二开口714之间的部分连接筒712的端部向外弯折形成第三卡扣715;
外壳体1的上壳12设置有安装通道126,安装通道126的侧壁设置有与第二定位筋713相配合的定位开口127,第三卡扣715与安装通道126的端部卡接。
如此设置按键盖71与上壳12卡接,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且无固定结构外露,提高美观性。
此外,电路板5上还可以集成有处理器,处理摄像头2发送的视频信号以及拾音元件51发送的音频信号。继续参照图2,电路板5上还设置有通信接头53,通信接头53可以是USB插口等,用于实现与外部电子设备的数据通信。
电路板5在工作过程中不可避免产生热量,本实用新型的外壳体1为铝合金壳体,也就是说,上壳12和下盖13均采用铝合金制成,例如,上壳12和下盖13均采用ADC12铝合金压铸形成。
并且,外壳体1与电路板5之间设置有导热硅胶80,例如,在下盖13和电路板5之间设置导热硅胶80,导热硅胶80用于将电路板5上的热量传递到铝合金的下盖13上,达到对电路板5散热的目的。
继续参照图1和图2,本实施例的摄像装置还包括固定支架9,固定支架9通过转轴92安装在外壳体1远离摄像头2的一侧。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与外壳体1铰接的固定支架9,用于支撑外壳体1。例如,调整固定支架9与外壳体1的角度,将固定支架9直接放置在桌面上;再例如,调整固定支架9与外壳体1的角度,固定支架9和外壳体1之间形成卡扣结构,卡接在电子设备上。
具体的,参照图14,摄像装置还包括安装座91,安装座9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安装孔911,参照图13,外壳体1的下盖13上设置有连接部135,连接部135设置有第二安装孔136,螺钉分别与第一安装孔911和第二安装孔136螺纹连接,将安装座91固定在下盖13上。安装座91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轴孔912,固定支架9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二轴孔95,
转轴92穿设在第一轴孔912和第二轴孔95内,如此实现固定支架9相对外壳体1转动。并且,在转轴92的外端部设置有遮挡胶垫93,以遮挡内部结构。
继续参照图14,固定支架9朝向外壳体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胶垫94,第二胶垫94可以是硅胶垫等,起到防滑减震的作用。
参照图2和图13,外壳体1朝向固定支架9的一侧设置有抵接台阶137,如此设置抵接台阶137和固定支架9相配合,可以将摄像装置卡接在电子设备上。
外壳体1朝向固定支架9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胶垫134,例如,在抵接台阶137上设置有第一胶垫134,第一胶垫134可以是硅胶垫等,起到防滑减震的作用。
在一种可能的组装方式中,将固定支架9、导光板6以及第一胶垫134安装在下盖13上,将拾音元件51、LED灯52、通信接头53、密封圈10安装在电路板5上,再将保护盖4、电容式触摸按键7以及电路板5安装在上壳12内,并将安装支架3及其摄像头2放置在安装部11内;将固定支架9、导光板6以及第一胶垫134安装在下盖13上,并将下盖13固定在上壳12上。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零部件的安装顺序。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摄像装置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在外壳体1设置凸出的安装部11,安装三个摄像头2,降低画面畸变,提高画面质量。
2、在电路板1上集成多个拾音元件51,使得摄像装置能够拾取声音;并且,在电路板1上集成LED灯52,提高用户体验度。
3、在外壳体1上方安装电容式触摸按键7,打开和关闭方便。
4、外壳体1采用铝合金材质制成,并在下盖13和电路板5之间设置导热硅胶80,方便散热。
在以上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4)

1.一种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体、安装支架以及至少两个摄像头;
所述外壳体设置有凸出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上设置有与所述摄像头相对的摄像开口;
所述安装支架固定在所述安装部内,所述安装支架设置有至少两个安装面,相邻两个所述安装面之间具有第一预设夹角,每个所述安装面上安装有一个所述摄像头,相邻两个所述摄像头的光轴相交且形成第二预设夹角,第二预设夹角与所述第一预设夹角互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装置还包括第一螺钉,所述摄像头包括镜头座以及安装在所述镜头座上的镜头,所述镜头座通过所述第一螺钉固定在所述安装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安装面上设置有三个所述第一螺钉,其中一个所述第一螺钉位于所述镜头的上方,另外两个所述第一螺钉间隔设置在所述镜头的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的顶面设置有定位孔,所述外壳体内设置有与所述定位孔相配合的定位柱。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在背离所述安装面的一侧设置有凹槽,所述安装支架设置有连接通孔;所述外壳体的顶部设置有安装柱,所述安装柱设置有第一螺纹孔,所述安装柱穿设在所述连接通孔内;
所述摄像装置还包括保护垫和第二螺钉,所述保护垫包括相连接的底板部和立板部,所述立板部容纳在所述凹槽内;所述底板部设置有第一连接孔;
所述第二螺钉穿设在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连接通孔内,与所述第一螺纹孔螺纹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的底端设置有第二螺纹孔,所述外壳体的底部设置有第二连接孔;所述底板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螺纹孔相对的避让部;
所述摄像装置还包括第三螺钉,所述第三螺钉穿过所述第二连接孔与所述第二螺纹孔螺纹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装置还包括保护盖,所述保护盖设置有容纳所述摄像头的安装通孔;所述保护盖穿设在所述摄像开口内,且所述保护盖与所述外壳体卡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盖包括外环盖以及设置在所述外环盖内侧的固定筒和支撑筒,所述固定筒套设在支撑筒的外侧;所述支撑筒和所述外环盖的中间通道形成所述安装通孔;
所述固定筒的外侧面设置有第一定位筋,所述固定筒沿其周向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开口,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开口之间的部分所述固定筒的端部向外弯折形成第一卡扣,所述卡扣与所述外壳体卡接,且所述外壳体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定位筋相配合的定位缺口。
9.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装置还包括安装在所述外壳体内的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与所述摄像头通信连接,且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多个拾音元件,所述外壳体上设置有多个拾音孔,每个所述拾音孔分别与一个所述拾音元件相对;所述拾音孔对称布置在所述安装部的两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拾音元件的外侧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的顶侧面凹陷形成容纳拾音元件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前侧壁设置有与所述拾音元件相对的拾音通道;所述本体的顶侧面设置有第二卡扣,所述第二卡扣与所述电路板的顶面卡接,且所述本体的顶侧面与所述电路板的底面粘接。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上集成有LED灯;所述外壳体上设置有灯光开口,且所述外壳体内固定连接有导光板,所述导光板与所述LED灯相对,且所述导光板延伸至所述灯光开口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的顶部设置有电容式触摸按键;所述电容式触摸按键包括按键盖以及弹簧,所述按键盖包括外板以及设置在外板内侧的连接筒,所述连接筒的外侧面设置有第二定位筋,所述连接筒沿其周向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开口,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开口之间的部分所述连接筒的端部向外弯折形成第三卡扣;
所述外壳体的顶部设置有安装通道,所述安装通道的侧壁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定位筋相配合的定位开口,所述第三卡扣与所述安装通道的端部卡接;
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感应区,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感应区、所述外板抵接。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为铝合金壳体,且所述外壳体与所述电路板之间设置有导热硅胶。
14.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装置设置有三个摄像头,分别为第一摄像头、第二摄像头和第三摄像头;所述安装部设置有三个所述摄像开口,所述安装支架设置有三个安装面;
所述安装部为半圆形,所述安装部具有垂直于其弦长的半径;所述第一摄像头的光轴与经过所述半径的直线重合,所述第二摄像头和所述第三摄像头分别位于所述半径的两侧,且所述第二摄像头和所述第三摄像头的光轴关于第一摄像头的光轴对称;
所述第二预设夹角为30°~60°;或者,所述第二预设夹角为52°。
CN202121306192.0U 2021-06-10 2021-06-10 摄像装置 Active CN2161225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06192.0U CN216122575U (zh) 2021-06-10 2021-06-10 摄像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06192.0U CN216122575U (zh) 2021-06-10 2021-06-10 摄像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22575U true CN216122575U (zh) 2022-03-22

Family

ID=807204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306192.0U Active CN216122575U (zh) 2021-06-10 2021-06-10 摄像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12257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1002574A1 (en)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acoustic module
JP2020509628A (ja)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モバイル端末
KR20210093807A (ko) 카메라 모듈
CN110602362B (zh) 电子设备
WO2020116773A1 (en)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speaker module
EP3837833A1 (en)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camera
CN217445412U (zh) 摄像头装饰组件、壳体模组及电子设备
WO2022100193A1 (zh) 用于头戴式设备的壳体组件以及头戴式设备
TWI789975B (zh) 模組化泛光燈系統
CN216122575U (zh) 摄像装置
CN215494494U (zh) 摄像装置
JPH11237684A (ja) ステレオカメラ
JP3358233B2 (ja) ビデオカメラ装置
CN210201963U (zh) 可视对讲设备室外机及可视对讲设备
CN216930108U (zh) 一种双摄像头及交互平板
CN216252925U (zh) 一种具备防护结构的移动通信设备用后摄像头
CN221043079U (zh) 摄像机
CN213817976U (zh) 可多角度转动的镜头模组以及执法记录仪
CN217470456U (zh) 电子设备及监控系统
CN219761143U (zh) 结构紧凑的全景会议相机
CN219145476U (zh) 镜头模组及车辆
CN214474365U (zh) 摄像模组和摄像装置
CN218830008U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16546299B (zh) 摄像机
CN218998167U (zh) 一种防水摄像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