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控制器及其空调系统,旨在解决现有的控制器不能实现明暗装的技术问题。
为达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提供一种控制器,包括:
安装板,被配置于墙壁上,且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第一通孔;
集控器本体,被配置为与所述安装板拆卸连接,所述集控器本体具有第二通孔,且所述集控器本体靠近所述安装板的一侧设置有凹部,所述凹部被配置为过线槽;
其中所述集控器本体的线体适配于所述线槽,并从所述第二通孔穿出,或所述集控器本体的线体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
上述技术方案中,安装板上设置第一通孔,集控器本体上设置有过线槽,使得用户需要明装时,可将第二通孔掰开,线体经过线槽后从第二通孔引出,当用户需要暗装时,线体经过第一通孔后直接穿至墙壁里面,完成不同的环境对应的明装或者暗装。
进一步地,所述集控器本体包括壳体、设于所述壳体的内部的主控板以及设于所述壳体上且用于显示的显示屏,所述主控板与所述显示屏电性连接,且所述显示屏被配置于所述壳体背离所述安装板的一侧。
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集控器本体的设置,可替代传统的遥控器,可方便用户对空调系统的控制,提高用户的体验感。
进一步地,所述集控器本体还包括复位按键以及与所述复位按键对应设置的轻触开关,所述复位按键的至少一部分的结构配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轻触开关被配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且所述轻触开关与所述主控板电性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复位按键以及与复位按键对应的轻触开关,使得当集控器本体出现失灵时,用户可通过按压复位按键触发轻触开关的工作,并将指令传输给主控板,完成对集控器本体的恢复出厂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板靠近所述壳体的一侧凸设有接线座,所述集控器本体具有凸部,所述凹部被配置于所述凸部的周缘,所述凸部具有与所述接线座对应设置避让口,以使所述接线座穿设,且所述接线座与所述主控板电性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接线座安装于安装板上,有利于集控器本体内部的电路不产生干扰,且当集控器本体安装于安装板上时,即可实现主控板与接线座的接触,达到使用方便的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通孔包括间隔布设的网线过孔以及电线过孔。
上述技术方案中,在安装板上设置网线孔与电线过孔,有利于在线体连接时,将线体的电线以及网线可以分开,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过线槽包括网线槽以及电线槽,所述网线槽位于所述电线槽的相邻位置。
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壳体的内部设置网线槽以及电线槽,可实现线体的穿过,完成明装的过程。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卡扣部,所述集控器本体靠近所述安装板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卡扣部适配的第二卡扣部。
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第一卡扣部与第二卡扣部的适配,有利于安装板与集控器本体的安装或拆卸,其安装过程简单、方便,也有利于提高维修人员的工作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板的周缘凸设有第一定位件,所述集控器本体靠近所述安装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定位件,以使所述第一定位件与所述第二定位件适配时,所述集控器本体相对于所述安装板转动后,所述第一卡扣部与所述第二卡扣部适配。
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第一定位件与第二定位件适配,可方便安装板与集控器本体的安装,也有利于安装板与集控器本体的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板沿其同一水平位置间隔布设有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第二安装孔均设置有至少两个,且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第二安装孔交错设置。
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一安装孔以及第二安装孔,可方便用户在不停场合的安装,提高控制器的适用性。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空调系统,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控制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安装板上设置第一通孔,集控器本体上设置有过线槽,使得用户需要明装时,可将第二通孔掰开,线体经过线槽后从第二通孔引出,当用户需要暗装时,线体经过第一通孔后直接穿至墙壁里面,完成不同的环境对应的明装或者暗装。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使用者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如图1所示,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控制器10及其空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提供一种控制器10,包括:安装板100以及集控器本体200,所述安装板100固定连接于墙壁上,所述集控器本体200与所述安装板100可拆卸连接,并通过所述集控器本体200与所述安装板100的配合,可实现根据不同的场景,进行设定适配的安装方式;其中,本申请中所述的控制器10可以是线控器、联控器或者各种控制面板等,可用于控制空调系统、热水系统、新风系统、照明系统等系统及设备。
其中,发明人在设计的过程中发现,现有的集控器安装,一般的都是安装在墙面上,由于国内外安装环境的不一样,有的墙面会预埋电工盒,即暗装,电线从墙面里面走过,能够达到墙面整洁的效果,但是国外很多场合,并没有暗盒,电线只能从墙表面过,即明装。
鉴于此,为了实现控制器10能够满足兼容明、暗装,满足不同的安装场合,如图3所示,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控制器10及其空调系统的集控器本体200的爆炸示意图;本申请中的所述集控器本体200,被配置为与所述安装板100拆卸连接,所述集控器本体200具有第二通孔207,且所述集控器本体200靠近所述安装板100的一侧设置有凹部,所述凹部被配置为过线槽;
其中所述集控器本体200的线体适配于所述过线槽,并从所述第二通孔207穿出,或所述集控器本体200的线体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101。
示例性的,所述集控器本体200靠近所述安装板100的一侧凹陷设置,以形成所述过线槽,其中为了充分利用所述集控器本体200的空间,所述集控器本体200凹陷的位置与所述安装板100上的接线座102对应设置。
上述技术方案中,安装板100上设置第一通孔101,集控器本体200上设置有过线槽,使得用户需要明装时,可将第二通孔207掰开,线体经过线槽后从第二通孔207引出,当用户需要暗装时,线体经过第一通孔101后直接穿至墙壁里面,完成不同的环境对应的明装或者暗装。
示例性的,所述控制器10应用于空调系统,所述控制器10可用于控制空调系统,例如可用于控制空调系统的开启、关闭、运行模式、风速和温度等。
如图1所述本申请中的安装板100,被配置于墙壁上,且所述安装板100上设置有第一通孔101。
示例性的,所述安装板100适配于所述墙壁上,所述安装板100上可拆卸连接有所述集控器本体200,由此,当所述控制器10用于所述空调系统中时,可首先将所述安装板100固定在所述墙壁上,再使所述集控器本体200连接于所述安装板100上,在所述集控器本体200在日常维护的过程中,维修人员无需拆装所述安装板100,只需将所述集控器本体200从所述安装板100上拆卸下来,维修完后直接将集控器本体200安装于所述安装板100的原始位置即可,方便了对所述集控器本体200的拆装,减少维修人员的安装或拆卸步骤,有利于提高维修人员在拆装所述集控器本体200过程中的工作效率。
其中,所述安装板100可采用塑性材料制成,且所述安装板100的形状不做具体限定,其可以是长方形,也可以是正方形,也可以是其他的形状,可根据实际的应用场景进行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通孔101用于所述集控器本体200的线体的穿过,且所述第一通孔101的形状可以设置成椭圆形,当然了,本申请方案并不仅仅局限于此,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孔101的形状还可以设置成长圆形、方形等。
如图2以及图4所示,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控制器10及其空调系统的安装板100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安装板100靠近所述壳体201的一侧凸设有接线座102,所述集控器本体200具有凸部210,所述凹部被配置于所述凸部210的周缘,所述凸部210具有与所述接线座102对应设置的避让口,以使所述接线座102穿设,且所述接线座102与所述主控板203电性连接。
示例性的,所述凹部位于所述凸部210的左侧以及下侧,所述凸部210凸设于所述壳体201靠近所述安装板100的一侧,且所述避让口贯穿所述凸部210,使得所述安装板100与所述壳体201安装时,所述接线座102能够位于所述避让口内。
其中,所述安装板100沿其水平方向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上侧设置有避让槽,所述安装槽的下侧设置有第一安装卡扣,所述安装槽用于安装所述接线座102,且所述接线座102的上侧凸设有与所述避让槽适配的抵接部,所述接线座102的下侧凸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卡扣适配的第二安装卡扣,安装时,首先将接线座102的抵接部与所述安装槽的避让槽适配,然后将所述接线座102的下侧按压至所述安装槽内,使得所述第一安装卡扣与所述第二安装卡扣形成卡接,完成所述接线座102的安装,有利于接线座102的固定,当然了,所述安装板100与所述接线座102的安装方式并不仅仅局限于该种方式,比如在所述接线座102的左右两侧设置安装卡扣等。
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接线座102安装于安装板100上,有利于集控器本体200内部的电路不产生干扰,且当集控器本体200安装于安装板100上时,即可实现主控板203与接线座102的接触,达到使用方便的效果。
再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通孔101包括间隔布设的网线过孔1011以及电线过孔1012。示例性的,所述网线孔以及所述电线过孔1012两者的形状不做具体限定,可以是椭圆形、方形、长方形等,且当所述网线过孔1011与所述电线过孔1012间隔设置时,其优选的一种分布方式为,所述网线过孔1011位于所述接线座102的上侧,所述电线过孔1012位于所述接线座102的下侧,有利于在线体连接时,将线体的电线以及网线可以分开,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再如图3所示,所述集控器本体200包括壳体201、设于所述壳体201的内部的主控板203以及设于所述壳体201上且用于显示的显示屏202,所述主控板203与所述显示屏202电性连接,且所述显示屏202被配置于所述壳体201背离所述安装板100的一侧。
示例性的,所述壳体201包括上盖2011以及与所述上盖2011拆卸连接的后盖2012,所述上盖2011与所述后盖2012配合形成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用于容纳所述主控板203,所述后盖2012背离所述上盖2011的一侧与所述安装板100可拆卸连接,所述显示屏202包括但不局限于液晶屏幕,所述显示屏202被配置于所述上盖2011背离所述后盖2012的一侧,且所述显示屏202的周缘与所述上盖2011的周缘定位连接,并通过连接件实现显示屏202与所述上盖2011的连接,所述连接件包括但不局限于3M胶纸粘合。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上盖2011背离所述显示屏202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定位柱,以及卡扣,所述定位柱用于所述主控板203安装时的定位,所述卡扣用于对所述主控板203形成卡接,且为了实现所述主控板203更好的固定,所述主控板203可通过螺丝固定连接于所述容纳腔内。
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集控器本体200的设置,可替代传统的遥控器,可方便用户对空调系统的控制,提高用户的体验感。
再如图1或图3所示,所述集控器本体200还包括复位按键204以及与所述复位按键204对应设置的轻触开关,所述复位按键204的至少一部分的结构配置于所述壳体201的内部,所述轻触开关被配置在所述壳体201的内部,且所述轻触开关与所述主控板203电性连接。
示例性的,所述复位按键204卡接于所述后盖2012的的底部,且为了方便用户的按压,可将所述复位按键204凸设于所述后盖2012,通过设置复位按键204以及与复位按键204对应的轻触开关,使得当集控器本体200出现失灵时,用户可通过按压复位按键204触发轻触开关的工作,并将指令传输给主控板203,完成对集控器本体200的恢复出厂设置。
如图4所示,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控制器10及其空调系统的后盖2012背侧的结构示意图,所述过线槽包括网线槽205以及电线槽206,所述网线槽205位于所述电线槽206的相邻位置;示例性的,所述后盖2012的背侧用于与所述安装板100可拆卸连接,所述网线槽205以及所述电线槽206均设于所述后盖2012的背侧,且所述电线槽206设于靠近所述第二通孔207的一侧,通过在壳体201的内部设置网线槽205以及电线槽206,可实现线体的穿过,完成明装的过程。
如图5所示,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控制器10及其空调系统的安装板100与集控器本体200配合示意图,所述安装板100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卡扣部103,所述集控器本体200靠近所述安装板100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卡扣部103适配的第二卡扣部2013。
示例性的,所述第一卡扣部103设于所述安装板100的下侧,当然了,所述第一卡扣部103还可以设置在所述安装板100的其他位置,只要满足当所述第一卡扣部103与所述第二卡扣部2013适配时,所述集控器本体200不会相对于所述安装板100发生位移即可,其中所述第一卡扣部103沿垂直于所述安装板100的方向分布,所述第一卡扣部103可在外力的作用下,发生一定的形变,有利于所述第一卡扣部103与所述第二卡扣部2013的配合;所述第二卡扣部2013可设置成与所述第一卡扣部103相同的结构,也可以设置成卡扣槽,当然还可以是其他的方式等。
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第一卡扣部103与第二卡扣部2013的适配,有利于安装板100与集控器本体200的安装或拆卸,其安装过程简单、方便,也有利于提高维修人员的工作效率。
如图2所示,所述安装板100的周缘凸设有第一定位件104,所述集控器本体200靠近所述安装板100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定位件2014,以使所述第一定位件104与所述第二定位件2014适配时,所述集控器本体200相对于所述安装板100转动后,所述第一卡扣部103与所述第二卡扣部2013适配。
具体而言,在将所述集控器本体200安装在所述安装板100的过程中,可首先使所述第一定位件104与所述第二定位件2014适配,当所述第一定位件104与所述的第二定位件2014配合好后,按压所述集控器本体200,以使所述集控器本体200相对所述安装板100向内转动,并到达所述第一卡扣部103与所述第二卡扣部2013卡接,从而完成所述集控器本体200与所述安装板100的安装,当然需要拆卸时,按照安装的逆过程进行即可,其安装或拆卸过程简单、方便。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定位件104可以设置成凸筋,所述第二定位件2014可设置成与凸筋适配的凹槽,当然第一定位件104也可以设置成凹槽,所述定位件相应的设置成凸筋等。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定位件104可设置成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定位件2014也可设置成至少两个,且与两个所述第一定位件104一一对应配合,由此有利于所述安装板100与所述集控器本体200之间的可靠定位。
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第一定位件104与第二定位件2014适配,可方便安装板100与集控器本体200的安装,也有利于安装板100与集控器本体200的固定。
如图6所示,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控制器10及其空调系统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所述安装板100沿其同一水平位置间隔布设有第一安装孔208和第二安装孔209,所述第一安装孔208与所述第二安装孔209均设置有至少两个,且所述第一安装孔208与所述第二安装孔209交错设置。
示例性的,两个所述第一安装孔208之间设置有一个所述第二安装孔209,即中一个所述第一安装孔208位于最左侧,一个所述第二安装孔209位于最后侧,最左侧的第一安装孔208与最右侧的第二安装孔209之间的间距设置成83.5mm,其中间的第一安装孔208与第二安装孔209之间的间距为60mm。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安装孔208以及所述第二安装孔209的形状不做具体限定,其中所述第一安装孔208、所述第二安装孔209两者的形状可设置成一致,也可设置成不相同。
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一安装孔208以及第二安装孔209,可方便用户在不停场合的安装,提高控制器的适用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使用者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