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14133U - 一种用于空预器积灰堵塞的改进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空预器积灰堵塞的改进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114133U
CN216114133U CN202121851820.3U CN202121851820U CN216114133U CN 216114133 U CN216114133 U CN 216114133U CN 202121851820 U CN202121851820 U CN 202121851820U CN 216114133 U CN216114133 U CN 2161141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fan
storage element
heat storage
ash accumu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85182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星旺
彭宗贵
苏方伟
王倩倩
林英杰
董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neng Qinbei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neng Qinbei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neng Qinbei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neng Qinbei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85182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1141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1141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1141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20/00Combustion technologies with mitigation potential
    • Y02E20/34Indirect CO2mitigation, i.e. by acting on non CO2directly related matters of the process, e.g. pre-heating or heat recovery

Landscapes

  • Air Suppl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空预器积灰堵塞的改进装置,其中,换热机构,包括安装框架,设置于安装框架内腔的转轴和蓄热元件,且蓄热元件设置于转轴的侧壁上,以及设置于蓄热元件上方的扇形板;扇形板将下方的蓄热元件分隔出过渡区;温度补偿机构,包括风机,设置于风机出风口的加热框架,设置于加热框架内腔的铁芯,套设于铁芯外侧壁上的线圈,以及与线圈相连的高频电源;本实用新型通过安装框架,用于对框架内腔的设备进行保护,通过设置转轴与扇形板,将蓄热元件分别区分为一次风侧、二次风侧与烟气侧,通过将蓄热元件多分隔出过渡区,并通过设置温度补偿机构来减少由于温差大而产生的硫酸氢氨低温结露情况。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空预器积灰堵塞的改进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预器清理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空预器积灰堵塞的改进装置。
背景技术
空气预热器作为锅炉最末级的余热回收设备,烟气从空预器出口带出的热量直接计入排烟损失,其高效运行对机组能耗状况至关重要,从经济性角度来看,风机的耗电量升高,排烟温度升高,风量不足负荷受限;从安全性角度来看,风机失速抢风造成压差升高、炉膛压力产生波动,燃烧不稳定,会影响机组的运行安全。
而堵塞产生的原因则有:积灰加剧,硫酸蒸汽和硫酸氢氨低温结露粘结灰分;积灰和结露相互促进,造成积灰状况恶化,难以清扫,发生堵灰。进一步的,空预器在低温结露时的积灰难以清理。
实用新型内容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鉴于上述和/或现有的用于空预器积灰堵塞的改进装置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
因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从经济性角度来看,风机的耗电量升高,排烟温度升高,风量不足负荷受限;从安全性角度来看,风机失速抢风造成压差升高、炉膛压力产生波动,燃烧不稳定,会影响机组的运行安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空预器积灰堵塞的改进装置,此装置包括换热机构和温度补偿机构,其中,换热机构,包括安装框架,设置于所述安装框架内腔的转轴和蓄热元件,且所述蓄热元件设置于所述转轴的侧壁上,以及设置于所述蓄热元件上方的扇形板;所述扇形板将下方的所述蓄热元件分隔出过渡区;温度补偿机构,包括风机,设置于所述风机出风口的加热框架,设置于所述加热框架内腔的铁芯,套设于所述铁芯外侧壁上的线圈,以及与所述线圈相连的高频电源。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用于空预器积灰堵塞的改进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扇形板呈中心点放射状的星形,将其下方的所述蓄热元件所处平面还分隔成出一次风侧、二次风侧与烟气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用于空预器积灰堵塞的改进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一次风侧、二次风侧、烟气侧和过渡区由所述转轴和蓄热元件的旋转方向依次划分。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用于空预器积灰堵塞的改进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烟气侧的扇形面积大于所述一次风侧的扇形面积,所述一次风侧的扇形面积大于所述二次风侧的扇形面积,所述二次风侧的扇形面积大于所述过渡区的扇形面积。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用于空预器积灰堵塞的改进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温度补偿机构还包括进风管道和出风管道,所述进风管道的入风口安装有进风窗,其出风口与所述风机相连;所述出风管道与风机输出端相连,其管体穿过所述加热框架。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用于空预器积灰堵塞的改进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出风管道的出风口与所述过渡区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用于空预器积灰堵塞的改进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进风窗内还设置有滤网。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用于空预器积灰堵塞的改进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高频电源为高频交流电源。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用于空预器积灰堵塞的改进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蓄热元件中具有交错分布的换热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用于空预器积灰堵塞的改进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加热框架与安装框架均采用耐高温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通过安装框架,用于对框架内腔的设备进行保护,通过设置转轴与扇形板,将蓄热元件分别区分为一次风侧、二次风侧与烟气侧,通过将蓄热元件多分隔出过渡区,并通过设置温度补偿机构来减少由于温差大而产生的硫酸氢氨低温结露情况。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用于空预器积灰堵塞的改进装置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用于空预器积灰堵塞的改进装置的安装框架俯视平面结构图。
图3为用于空预器积灰堵塞的改进装置的安装框架半剖面平面示意图。
图4为用于空预器积灰堵塞的改进装置的温度补偿机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实用新型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参照图1和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空预器积灰堵塞的改进装置,此装置包括换热机构100和温度补偿机构200。其中,换热机构100为用于锅炉高温烟气的末端的换热设备,用于烟气中温度的回收利用。而温度补偿机构200用于换热机构100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温差作用而产生的硫酸氢氨低温结露情况。
具体的,换热机构100,包括安装框架101,设置于安装框架101内腔的转轴102和蓄热元件103,且蓄热元件103设置于转轴102的侧壁上,以及设置于蓄热元件103上方的扇形板104;扇形板104将下方的蓄热元件103分隔出过渡区103d。蓄热元件103中具有交错分布的换热板。
其中,安装框架101为安装的壳体,用于安装并容纳转轴102和蓄热元件103,蓄热元件103为用于换热的片状金属换热板,其中的金属换热板交错分布。扇形板104安装于安装框架101的顶部侧壁上,将安装框架101的顶部平面分隔成不同的扇形区域,当高温烟气以及低压风侧的空气从蓄热元件103的径向穿过时,各区域内产生换热,即高温侧向低温侧的空气输送热量。而过渡区103d用于蓄热元件103不同扇形区的温度补偿。
温度补偿机构200,包括风机201,设置于风机201出风口的加热框架202,设置于加热框架202内腔的铁芯203,套设于铁芯203外侧壁上的线圈204,以及与线圈204相连的高频电源205。具体的,温度补偿机构200中风机201用于从外界抽取待换热的空气,抽取的空气经过加热框架202内的线圈加热,从而对换热过渡区103d进行温度补偿。
实施例2
参照图1~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本实施例基于上一个实施例。
扇形板104呈中心点放射状的星形,将其下方的蓄热元件103所处平面还分隔成出一次风侧103a、二次风侧103b与烟气侧103c。扇形板104为中心放射状的板状,将安装框架101的框体平面分隔出不同的区域。其中,烟气侧103c为通过高温烟气300℃以上的区域,二次风侧103b为换热升温的低温空气180℃区域,通过在二者区域之间增设过渡区103d,来过渡两区域之间的温度差,即通过设置温度补偿机构200来避免由于温差大而产生的硫酸氢氨低温结露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一次风侧103a、二次风侧103b、烟气侧103c和过渡区103d由转轴102和蓄热元件103的旋转方向依次划分。可理解的是,安装框架101内的蓄热元件103所处平面由扇形板104分隔的四区域,为依次相邻的区域,以转轴102的旋转方向来区分,顺时针或逆时针,本实施例中的以转轴102的逆时针方向来说明,四区域依次为一次风侧103a、二次风侧103b、烟气侧103c和过渡区103d。
烟气侧103c的扇形面积大于一次风侧103a的扇形面积,一次风侧103a的扇形面积大于二次风侧103b的扇形面积,二次风侧103b的扇形面积大于过渡区103d的扇形面积。
而四区域的面积大小是不同的,可由换热所需的热量来确定。
实施例3
参照图1和4,为本实用新型第三个实施例,该实施例基于前两个实施例。具体的,温度补偿机构200还包括进风管道206和出风管道207,进风管道206的入风口安装有进风窗206a,其出风口与风机201相连;出风管道207与风机201输出端相连,其管体穿过加热框架202。
出风管道207的出风口与过渡区103d连通。
进风窗206a内还设置有滤网206b。
高频电源205为高频交流电源。
加热框架202与安装框架101均采用耐高温材料制成。
相较于实施例2,进一步的,温度补偿机构200在在风机201的进风口处连接有进风管道206,其出风口处连接有出风管道207,在进风管206的入口端连接有进风窗206a,且在进风窗206a内设置有滤网206b,用于进入抽取空气时,对进入的气体过滤,以避免吸入的杂质对换热机构100造成堵塞或损坏。出风管道207管道穿过加热框架202,而在加热框架202的内部安装有外部缠绕有线圈204的铁芯203;进一步的,由于线圈204连接的高频电源205为高频交流电,因而线圈204中的电流在铁芯203中产生强烈的电涡流现象,产生大量的热量,出风道管207中的低温或常温空气在经过此高温区域后,被加热。在从出风道管207的输出端输出时,此空气为高温气流,被通入位于扇形板104分隔出的扇形过渡区103d内。
结合附图1~4所示,此温度补偿机构200在启动使用时,先接通高频电源205,将线圈204通电,使得于铁芯203上由于电涡流而产生高温。再启动风机201,通过产生负压,其进风口通过进风管道206与进风窗206a将外界的常温空气吸入,并通过风机201的出风口输出至出风管道207中,由于出风管道207穿过加热框架202,其内部高温将出风管道207中的常温气流加热升温,形成高温的流体,出风管道206的输出口通向过渡区103d内。
于换热机构100过渡区103d中,高温(300℃以上)的锅炉烟气从烟气侧103c中穿过,而一次风侧103a及二次风侧103b中由常温的空气从锅炉烟气的对立侧穿过,转轴102带动蓄热元件103旋转,转速一般为1rad/min,高温(300℃以上)的锅炉烟气先从烟气侧103c将蓄热元件103加热,蓄热元件103再旋转至一次风侧103a及二次风侧103b,分别对穿过蓄热元件103的常温空气换热加热。而在二次风侧103b为换热后的低温区,烟气侧103c为高温区,而过渡区103d位于由低温区向高温区的过渡位置处。将温度补偿机构200产生的高温气流导入此区域,可降低两处区域存在的温度差值。从而避免了由于温差大而产生的硫酸氢氨低温结露情况,从而避免了设备的积灰和结露的相互促进,造成积灰状况恶化的发生。
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用于空预器积灰堵塞的改进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换热机构(100),包括安装框架(101),设置于所述安装框架(101)内腔的转轴(102)和蓄热元件(103),且所述蓄热元件(103)设置于所述转轴(102)的侧壁上,以及设置于所述蓄热元件(103)上方的扇形板(104);
所述扇形板(104)将下方的所述蓄热元件(103)分隔出过渡区(103d);
温度补偿机构(200),包括风机(201),设置于所述风机(201)出风口的加热框架(202),设置于所述加热框架(202)内腔的铁芯(203),套设于所述铁芯(203)外侧壁上的线圈(204),以及与所述线圈(204)相连的高频电源(20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空预器积灰堵塞的改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形板(104)呈中心点放射状的星形,将其下方的所述蓄热元件(103)所处平面还分隔成出一次风侧(103a)、二次风侧(103b)与烟气侧(103c)。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空预器积灰堵塞的改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风侧(103a)、二次风侧(103b)、烟气侧(103c)和过渡区(103d)由所述转轴(102)和蓄热元件(103)的旋转方向依次划分。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用于空预器积灰堵塞的改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气侧(103c)的扇形面积大于所述一次风侧(103a)的扇形面积,所述一次风侧(103a)的扇形面积大于所述二次风侧(103b)的扇形面积,所述二次风侧(103b)的扇形面积大于所述过渡区(103d)的扇形面积。
5.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用于空预器积灰堵塞的改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补偿机构(200)还包括进风管道(206)和出风管道(207),所述进风管道(206)的入风口安装有进风窗(206a),其出风口与所述风机(201)相连;所述出风管道(207)与风机(201)输出端相连,其管体穿过所述加热框架(202)。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空预器积灰堵塞的改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管道(207)的出风口与所述过渡区(103d)连通。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空预器积灰堵塞的改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窗(206a)内还设置有滤网(206b)。
8.如权利要求1~3、6和7任一所述的用于空预器积灰堵塞的改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频电源(205)为高频交流电源。
9.如权利要求1~3、6和7任一所述的用于空预器积灰堵塞的改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元件(103)中具有交错分布的换热板。
10.如权利要求1~3、6和7任一所述的用于空预器积灰堵塞的改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框架(202)与安装框架(101)均采用耐高温材料制成。
CN202121851820.3U 2021-08-09 2021-08-09 一种用于空预器积灰堵塞的改进装置 Active CN2161141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851820.3U CN216114133U (zh) 2021-08-09 2021-08-09 一种用于空预器积灰堵塞的改进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851820.3U CN216114133U (zh) 2021-08-09 2021-08-09 一种用于空预器积灰堵塞的改进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14133U true CN216114133U (zh) 2022-03-22

Family

ID=807251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851820.3U Active CN216114133U (zh) 2021-08-09 2021-08-09 一种用于空预器积灰堵塞的改进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11413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72632A (zh) 燃煤电厂空预器热风逆流防堵及腐蚀的系统及其工艺
CN102537994A (zh) 一种消除烟道烟温偏差的装置
CN211739156U (zh) 一种节能环保的锅炉烟气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CN109340811A (zh) 一种回转式空气预热器逆流换热防堵装置
WO2023087568A1 (zh) 一种带有高效空气预热器的锅炉烟气处理系统
CN104101225B (zh) 用于提高电石炉尾气综合利用率的系统和方法
CN216114133U (zh) 一种用于空预器积灰堵塞的改进装置
CN108826348A (zh) 可减少转子堵灰的受热面回转式空气预热器
CN216114132U (zh) 一种用于减缓空预器积灰堵塞的改进系统
CN207262470U (zh) 回转式空气预热器
CN106123340A (zh) 一种等阻均流预热回水冷凝式热交换器
CN108870432A (zh) 减少受热面回转式空气预热器转子堵灰的方法
KR101641666B1 (ko) 석탄 화력발전소 보일러용 공기 예열장치
CN106853324A (zh) 一种烟气深度脱水处理与废热回收系统
CN209013228U (zh) 基于燃用烟煤、无烟煤锅炉回转式空预器的热一次风循环防堵装置
CN206073741U (zh) 一种管式加热炉余热回收装置
CN205223311U (zh) 一种针对铸铁管退火炉烟气的收集装置
CN210434265U (zh) 一种炉窑含湿烟气消白系统
CN105823218A (zh) 一种高效冷凝式烟气余热回收装置
CN206613350U (zh) 一种烟气深度脱水处理与废热回收系统
CN105823215A (zh) 一种高效双冷凝式燃气模块炉
CN201241173Y (zh) 退火炉烟气利用设备
CN206018671U (zh) 一种应用于焚烧装置的废气处理结构
CN107062297A (zh) 一种卧式搪瓷管式空气预热器
CN204756992U (zh) 一种锅炉烟风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