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12887U - 固定组件及具有其的头带设备、拍摄设备 - Google Patents

固定组件及具有其的头带设备、拍摄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112887U
CN216112887U CN202121789769.8U CN202121789769U CN216112887U CN 216112887 U CN216112887 U CN 216112887U CN 202121789769 U CN202121789769 U CN 202121789769U CN 216112887 U CN216112887 U CN 2161128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cket
fixing
locking
support
dispos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78976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宣泽元
李德熙
林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Z DJ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Z DJ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Z DJ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Z DJ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78976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1128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1128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1128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ccessories Of Camera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固定组件及具有其的头带设备、拍摄设备,固定组件包括:第一支架(1);第二支架(2),用于搭载拍摄装置,并且所述第二支架与第一支架可转动连接;和角度调节结构(3),设于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相对转动,带动角度调节结构调节第二支架与第一支架的角度大小。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角度调节结构,简单快速地调节拍摄装置的拍摄角度,适应转场拍摄或者快速微调的使用需求。

Description

固定组件及具有其的头带设备、拍摄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拍摄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固定组件及具有其的头带设备、拍摄设备。
背景技术
对于头带型拍摄装置,在不同使用场景下,拍摄装置的所需拍摄角度不同,现有头带配件需要设置单独的角度调节结构,通过用户操作角度调节结构来实现对拍摄装置的拍摄角度的调节,这种通过操作角度调节结构的方式不能简单快速的进行角度的调整,不能适应转场拍摄或者快速微调的使用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固定组件及具有其的头带设备、拍摄设备。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固定组件,将拍摄装置可拆卸地固定在头带上,所述固定组件包括:
第一支架;
第二支架,用于搭载拍摄装置,并且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第一支架可转动连接;和
角度调节结构,设于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之间,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相对转动,带动所述角度调节结构调节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第一支架的角度大小。
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架包括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二支架包括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固定部设有第二安装孔;
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转轴,所述转轴固定在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中,使得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实现可转动连接。
可选地,所述转轴包括所述角度调节结构,所述角度调节结构为阻尼转轴,通过所述阻尼转轴将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的角度锁定在当前角度大小。
可选地,所述第一固定部设于所述第一支架,所述第二固定部设于所述第二支架,所述第一固定部包括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固定部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固定部夹设在两个所述第一固定部之间,所述第二安装孔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端的第一安装孔相对;
所述转轴还包括平衡轴,所述阻尼转轴穿过其中一个第一安装孔固定在所述第二安装孔中,所述平衡轴穿过另一个第一安装孔固定在所述第二安装孔中。
可选地,所述转轴为非阻尼转轴,所述角度调节结构能够将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的角度调节至多个预设角度大小。
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架朝向所述第二支架的一侧还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支架朝向所述第一支架的一侧还设有第二连接部;
所述角度调节结构包括相互配合的锁定部以及锁头,其中,所述锁定部和所述锁头中的一个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上,所述锁定部和所述锁头中的另一个设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上;
其中,所述锁定部包括多个锁定槽,与多个预设角度相对应,多个锁定槽的排布方向与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的可转动方向一致;
当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绕所述转轴相对转动时,带动所述锁头相对所述锁定部移动而处于不同的锁定槽中;当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停止转动时,所述锁头与当前锁定槽锁定配合,使得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的角度锁定在所述当前锁定槽对应的预设角度。
可选地,所述锁定槽为棘齿槽,多个所述棘齿槽的开口均朝向第一方向,所述锁头为棘齿,所述棘齿能够沿着所述第一方向相对多个所述棘齿槽移动。
可选地,所述棘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上,多个所述棘齿槽设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上,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主体部及设于所述主体部上的操作部,所述锁头设于所述主体部上,所述第二连接部设有第一开槽,所述第一开槽沿所述可转动方向延伸,所述操作部穿设在所述第一开槽中;
当所述操作部被操作,使得所述主体部产生变形而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相分离时,所述棘齿与所述棘齿槽相分离,使得所述棘齿能够沿着第二方向相对多个所述棘齿槽移动,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
可选地,所述棘齿包括两个,两个所述棘齿设于所述操作部的两侧,且每个所述棘齿均设于主体部靠近所述第二支架的一端,所述锁定部也包括两个,两个所述棘齿与两个所述锁定部的棘齿槽对应配合。
可选地,所述锁定槽为圆形的凹槽,所述锁头为圆形的凸起;或者,
所述锁定槽为凹齿,所述锁头为凸齿。
可选地,所述锁头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上,所述锁定部设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上,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主体部,所述锁头设于所述主体部上;
所述主体部设有两个第二开槽,每个第二开槽均沿所述可转动方向延伸且一端贯穿所述主体部朝向所述第二支架的一端,两个所述第二开槽间隔设置,所述锁头设于所述主体部上位于两个所述第二开槽之间的部分。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置所述锁头的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置所述锁定部的第二表面相接触,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中的一个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可转动方向一致,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中的另一个设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限位槽配合。
可选地,所述第一表面的两侧分别设有所述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表面的两侧分别设有所述限位槽;和/或,
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均呈圆弧状。
可选地,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分别包括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固定部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的两侧,两个所述第二固定部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的两侧;
两个所述第一固定部夹设在两个所述第二固定部之间或者两个所述第二固定部夹设在两个所述第一固定部之间,同一侧的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相接触;
所述转轴穿设每个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
可选地,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均大致呈三角形的片状结构。
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架设有第三开槽,供所述头带穿过,以将所述头带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架上。
可选地,所述第二支架包括承载部及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一支架可转动连接,所述承载部设于所述第一限位部背离所述第一支架的一侧,且所述承载部与所述第一限位部成一夹角,所述承载部用于承载固定所述拍摄装置,所述第一限位部抵接于所述拍摄装置。
可选地,所述第二支架还包括子支架,位于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一限位部之间,且所述子支架与所述第一限位部间隔设置,所述子支架与所述第一限位部连接,使得所述子支架和所述第一限位部形成一固定夹,用于夹设在所述头带上。
可选地,所述承载部的内部设有磁吸件,用于吸附所述拍摄装置。
可选地,所述承载部包括壳体及盖设于所述壳体的防滑垫,所述磁吸件收容于所述壳体和所述防滑垫形成的空间内。
可选地,所述承载部设于所述第一限位部的顶部或底部,所述第一限位部远离所述承载部的一端设有凸出部,所述拍摄装置夹设固定在所述凸出部和所述承载部之间;或者,
所述承载部设于所述第一限位部的顶部或底部,所述第一限位部的底部设有卡接槽,用于卡接所述拍摄装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头带设备,包括:
头带;和
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固定组件。
可选地,所述头带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设有多个粘贴部,所述粘贴部设于所述头带的外表面;
所述固定组件的第一支架包括第三开槽,所述第一端穿过所述第三开槽后,朝向远离所述第二端的方向弯折而使得所述第一端的其中两个粘贴部粘贴,所述第二端穿过所述第三开槽后,朝向远离所述第一端的方向弯折而使得所述第二端的其中两个粘贴部粘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拍摄设备,包括:
拍摄装置;和
第二方面所述的头带设备。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角度调节结构,通过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相对转动来带动角度调节结构调节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角度,从而简单快速地调节拍摄装置的拍摄角度,适应转场拍摄或者快速微调的使用需求。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固定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固定组件的结构拆分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固定组件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头带设备的立体示意图,揭示了图1所示的固定组件与头带的配合关;
图5是图4所示实施例的头带设备的局部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固定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7是图6所示的固定组件中的第一支架的立体示意图;
图8是图6所示的固定组件中的第二支架的立体示意图;
图9是图6所示的固定组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10是图6所示的固定组件的结构拆分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头带设备的立体示意图,揭示了图6所示的固定组件与头带的配合关系;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拍摄设备的立体示意图,揭示了拍摄装置与图11所示的头带设备的配合关系;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又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固定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14是图13所示的固定组件中的第一支架的立体示意图;
图15是图13所示的固定组件中的第二支架的立体示意图;
图16是图13所示的固定组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17是图13所示的固定组件的结构拆分示意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又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头带设备的立体示意图,揭示了图13所示的固定组件与头带的配合关系;
图19是本实用新型又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拍摄设备的立体示意图,揭示了拍摄装置与图13所示的头带设备的配合关系;
图20是本实用新型又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固定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21是图20所示的固定组件中的第一支架的立体示意图;
图22是图20所示的固定组件中的第二支架的立体示意图;
图23是图20所示的固定组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24是图20所示的固定组件的结构拆分示意图;
图25是本实用新型又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头带设备的立体示意图,揭示了图20所示的固定组件与头带的配合关系;
图26是本实用新型又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拍摄设备的立体示意图,揭示了拍摄装置与图20所示的头带设备的配合关系。
附图标记:
100、拍摄装置;200、头带设备;210、头带;220、固定组件;1、第一支架;11、第一固定部;111、第一安装孔;12、第三开槽;13、第一连接部;131、主体部;1311、第二开槽;132、操作部;133、第二限位部;2、第二支架;21、承载部;211、底壳;212、防滑盖;22、第一限位部;221、凸出部;222、卡接槽;223、止挡部;23、第二固定部;231、第二安装孔;24、第二连接部;241、第一开槽;242、限位槽;25、子支架;3、角度调节结构;31、锁定部;32、锁头;4、转轴;41、平衡轴;5、磁吸件;6、柔性垫。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实用新型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在本实用新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实用新型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固定组件,该固定组件可将拍摄装置可拆卸地固定在头带上。参见图1至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固定组件220可包括第一支架1、第二支架2和角度调节结构3,其中,第二支架2用于搭载拍摄装置,并且第二支架2与第一支架1可转动连接,角度调节结构3设于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之间,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相对转动,带动角度调节结构3调节所述第二支架2与所述第一支架1的角度大小。可选地,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相对转动,带动角度调节结构3调节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的角度;当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停止相对转动时,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保持在当前角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固定组件220,通过设置角度调节结构3,通过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的相对转动来带动角度调节结构3调节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的角度,从而简单快速地调节拍摄装置的拍摄角度,适应转场拍摄或者快速微调的使用需求。
其中,第一支架1可以为板状结构,也可以为其他形状。
当用户佩戴头带210至头部,并且固定组件220固定在头带210上时,第一支架1能够用户的额头区域贴设。
为使得佩戴更舒适,第一支架1背离第二支架2的一侧的形状与用户额头区域相适配。
需要说明的是,用户也可通过调节头带210来将头带210佩戴在其他部位,如用户的腕部,从而满足不同的拍摄需求。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支架2与第一支架1的底部可转动连接;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支架2与第一支架1的顶部可转动连接;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支架2与第一支架1的侧部(左侧或右侧)可转动连接。参见图2,第一支架1可包括第一固定部11,第二支架2可包括第二固定部23,第一固定部11设有第一安装孔111,第二固定部23设有第二安装孔231。示例性地,第二支架2与第一支架1的底部可转动连接,第一固定部11设于第一支架1的底部,第二固定部23设于第二支架2的底部;又如,第二支架2与第一支架1的顶部可转动连接,第一固定部11设于第一支架1的顶部,第二固定部23设于第二支架2的顶部。
参见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固定组件220还可包括转轴4,转轴4固定在第一安装孔111和第二安装孔231中,使得第一支架1与第二支架2实现可转动连接。
其中,转轴4可包括角度调节结构3,即角度调节结构3为转轴4的一部分,角度调节结构3可为阻尼转轴,即本实施例的转轴4包括阻尼转轴,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相对转动,带动阻尼转轴转动;当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相对静止时,通过阻尼转轴将第一支架1和第二架的角度锁定在当前角度。使用阻尼轴可以对拍摄装置进行任意角度的调整,方便快捷且简单稳定。
示例性地,在一可行的实施例中,转轴4为阻尼转轴。
在另一可行的实施例中,参见图2和图3,转轴4包括阻尼转轴和平衡轴41,第一固定部11设于第一支架1的底部,第二固定部23设于第二支架2的底部,第一固定部11包括两个,两个第一固定部11间隔设置,第二固定部23夹设在两个第一固定部11之间,第二安装孔231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端的第一安装孔111相对。阻尼转轴穿过其中一个第一安装孔111固定在第二安装孔231中,平衡轴41穿过另一个第一安装孔111固定在第二安装孔231中。本实施例中,平衡轴41和阻尼转轴分别设置在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的两侧,从而通过平衡轴41达到平衡支撑的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平衡轴41与阻尼转轴的转动是同步的。
其中,再次参见图1,第二支架2可包括承载部21及第一限位部22,其中,第一限位部22与第一支架1可转动连接,承载部21设于第一限位部22背离第一支架1的一侧,且承载部21与第一限位部22成一夹角,承载部21用于承载固定拍摄装置,第一限位部22抵接于拍摄装置。其中,当承载部21与第一限位部22的夹角不为180°时,第二支架2类似于“L”型支架,如此设计,方便固定拍摄装置。可选地,承载部21与第一限位部22大致垂直;当然,承载部21与第一限位部22也可不垂直,两者弯折设置即可。可通过磁吸附、卡接等方式将拍摄装置固定在承载部21上,示例性的,参见图2,承载部21的内部设有磁吸件5,用于吸附拍摄装置。
磁吸件5可为磁铁或其他磁性吸附件。
磁性件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如图2所示,磁吸件5包括两个,两个磁性件间隔设于承载部21的内部,从而牢固吸附拍摄装置。
又参见图2,承载部21可包括壳体及盖设于壳体的防滑垫,磁吸件5收容于壳体和防滑垫形成的空间内,防滑垫具备防滑功能,防止拍摄装置从承载部21掉落。
其中,参见图1,承载部21设于第一限位部22的底部,第一限位部22的顶部设有凸出部221,拍摄装置夹设固定在凸出部221和承载部21之间。例如,在固定拍摄装置时,将拍摄装置卡入凸出部221和承载部21之间,直至拍摄装置的背部抵接第一限位部22,此时,吸附件与拍摄装置的底部吸附配合,从而将拍摄装置固定到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搭载拍摄装置的方式简单快捷,且能够稳定固定拍摄装置,拍摄装置不易掉落。
应当理解地,第一限位部22也可采用其他方式固定拍摄装置,例如,第一限位部22设有卡接槽,该卡接槽用于卡接拍摄装置。例如,在固定拍摄装置时,将拍摄装置背部的卡接部卡入卡接槽,直至拍摄装置的背部抵接第一限位部22,此时,吸附件与拍摄装置的底部吸附配合,从而将拍摄装置固定到位。
此外,承载部21也可设于第一限位部22的顶部,凸出部221也可设于第一限位部22的底部。
本实施例的固定组件220是可拆卸地固定在头带210上的,从而可方便对头带210进行更换和清洗。
固定组件220可拆卸固定在头带210上的方式可根据需要设计,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2、图4和图5,第一支架1设有第三开槽12,该第三开槽12能够供头带210穿过,以将头带210可拆卸地连接在第一支架1上。本实施例中,头带210为一条具有两个自由端的头带210,例如,头带210可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和第二端即为头带210的两个自由端。其中,第一端和第二端可分别设有多个粘贴部,粘贴部设于头带210的外表面。第一端穿过第三开槽12后,朝向远离第二端的方向弯折而使得第一端的其中两个粘贴部粘贴,第二端穿过第三开槽12后,朝向远离第一端的方向弯折而使得第二端的其中两个粘贴部粘贴,如此,不仅方便拆卸头带210,也能够调整头带210的长度以适应不同人群(如成人和小孩)和不同使用场景(如佩戴在用户头部和佩戴在用户腕部)。同一端的多个粘贴部可一体成型,也可为各自独立的结构。当同一端的多个粘贴部为各自独立的结构时,同一端的多个粘贴部的数量及设置间隔可根据需要设置。
粘贴部可以为魔术贴或其他粘贴结构。应当理解地是,也可以采用其他结构来替代粘贴部。
图6示出了另一种固定组件220,图6所示的固定组件220的角度调节结构3不同于图1所示的固定组件220的调节结构。
在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转轴4为非阻尼转轴,角度调节结构3能够将第一支架1与所述第二支架2的角度调节至多个预设角度大小。
示例性地,参见图6至图10,第一支架1朝向第二支架2的一侧还设有第一连接部13,第二支架2朝向第一支架1的一侧还设有第二连接部24。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3设于第一支架1的顶部,第二连接部24设于第二支架2的顶部,如图6至图10所示;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3设于第一支架1的底部,第二连接部24设于第二支架2的底部;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3设于第一支架1的侧部,第二连接部24设于第二支架2的侧部。
本实用新型以第一连接部13设于第一支架1的顶部,第二连接部24设于第二支架2的顶部为例进行说明。
角度调节结构3可包括相互配合的锁定部31以及锁头32,其中,锁定部31和锁头32中的一个设于第一连接部13上,锁定部31和锁头32中的另一个设于第二连接部24上。其中,锁定部31包括多个锁定槽,多个锁定槽与多个预设角度相对应,多个锁定槽的排布方向与第一支架1和所述第二支架2的可转动方向一致。
当第一支架1与第二支架2绕转轴4相对转动时,带动锁头32相对锁定部31移动而处于不同的锁定槽中;当第一支架1与第二支架2停止转动时,锁头32与当前锁定槽锁定配合,使得第一支架1与第二支架2的角度锁定在当前锁定槽对应的预设角度。
本实施例中,同一时刻,锁头32锁定在其中一个锁定槽中。
通过锁头32和锁定部31的不同锁定槽锁定配合,从而将第一支架1与第二支架2的角度锁定在对应的预设角度,该方式中,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能够锁定在固定的几个预设角度,角度切换方便快捷。
可选地,多个锁定槽是连续排布的,即相邻锁定槽之间不存在间隔;可选地,多个锁定槽是间隔排布的。具体可根据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所需锁定的角度需求来设计多个锁定槽的排布方式。
可选地,相邻两个锁定槽对应的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的角度的差值为5°,例如对于相邻的第一锁定槽和第二锁定槽,当锁头32与第一锁定槽锁定配合时,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的角度为θ1,当锁头32与第二锁定槽锁定配合时,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的角度为θ2,θ1与θ2的差值的绝对值为5°。应当理解地是,相邻两个锁定槽对应的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的角度的差值也可为其他角度值大小。
参见图6和图10,锁定槽为棘齿槽,锁头32为棘齿,同一时刻,棘齿与其中一个棘齿槽相互配合。其中,多个棘齿槽的开口均朝向第一方向,棘齿能够沿着第一方向相对多个棘齿槽移动,也即,棘齿是单向移动的,可选地,第一方向为朝向用户头部的方向,有效防止第一支架1在用户头部的挤压力作用下,带动锁头32朝向第二方向相对多个棘齿槽移动而导致的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的角度变化。其中,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反,即第二方向为背离用户头部的方向。
为实现锁头32朝向第二方向相对多个棘齿槽移动,从而使得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的角度可增大,也可减小。以棘齿设于第一连接部13上,多个棘齿槽设于第二连接部24上为例进行说明。本实施例中,参见图7至图10,第一连接部13可包括主体部131及设于主体部131上的操作部132,锁头32设于主体部131上,第二连接部24设有第一开槽241,第一开槽241沿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的可转动方向延伸,操作部132穿设在第一开槽241中。在本实施例中,当操作部132被操作,使得主体部131产生变形而至少部分与第二连接部24相分离时,棘齿与棘齿槽相分离,使得棘齿能够沿着第二方向相对多个棘齿槽移动。需要说明的是,当操作部132停止被操作时,主体部131复位,使得棘齿与棘齿槽重新配合而将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锁定在对应的预设角度。
第一开槽241可以贯穿至第二连接部24朝向第二支架2的一端,也可不贯穿至第二连接部24朝向第二支架2的一端。
操作部132可以为按压部或者拉拔部等。
示例性地,第二连接部24覆盖在第一连接部13的上方,操作部132为按压部。需要增大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的角度时,可将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拉开,使得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的角度逐渐增大,棘齿沿着第一方向滑动;在需要减小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的角度时,按压按压部,主体部131在按压力作用下产生变形而向下弯曲,使得主体部131至少部分与第二连接部24相分离,此时,棘齿与棘齿槽相分离,从而使得棘齿能够沿着第二方向相对多个棘齿槽移动。
又如,第一连接部13覆盖在第二连接部24的上方,操作部132为拉拔部。需要增大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的角度时,可将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拉开,使得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的角度逐渐增大,棘齿沿着第一方向滑动;在需要减小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的角度时,拉拔操作部132,主体部131在拉拔力作用下产生变形而向上弯曲,使得主体部131至少部分与第二连接部24相分离,此时,棘齿与棘齿槽相分离,从而使得棘齿能够沿着第二方向相对多个棘齿槽移动。
其中,棘齿可以包括一个,也可以包括多个。
如图7和图8所示,棘齿可包括两个,两个棘齿设于操作部132的两侧,且每个棘齿均设于主体部131靠近第二支架2的一端。锁定部31也包括两个,两个棘齿与两个锁定部31的棘齿槽对应配合。两个棘齿和两组棘齿槽对应配合的方式,使得角度调整更稳定。
下面,以锁头32设于第一连接部13上,锁定部31设于第二连接部24上为例对固定组件220的结构进一步进行说明。
上述实施例中,锁头32可设于第一连接部13朝向第二支架2一端,当然,锁头32也可设于第一连接部13的其他位置。
为使得锁头32更容易产生移动。其中,第一连接部13包括主体部131,锁头32设于主体部131上。主体部131可设有两个第二开槽1311,每个第二开槽1311均沿可转动方向延伸且一端贯穿主体部131朝向第二支架2的一端,两个第二开槽1311间隔设置,锁头32设于主体部131上位于两个第二开槽1311之间的部分。如此设计,在拉开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或者挤压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时,主体部131上位于两个第二开槽1311之间的部分更容易在拉拔力或挤压力作用下而产生变形,这样,锁头32更容易地与锁定槽相分离。
上述实施例中的主体部131可为具有一定弹性变形能力的结构。
为防止角度调整过程中,第一连接部13和第二连接部24完全分离,可选地,第一连接部13上设置锁头32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连接部24上设置锁定部31的第二表面相接触。如图7至图8以及图10所示,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中的一个设有限位槽242,限位槽242的延伸方向与可转动方向一致,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中的另一个设有第二限位部133,第二限位部133与限位槽242配合。
可选地,第一表面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二限位部133,第二表面的两侧分别设有限位槽242,同一侧的第二限位部133和限位槽242相互配合,如此设计,有利于角度平稳调整。其中,两个第二开槽1311可设于两个第二限位部133之间。
或者,第一表面的一侧设有第二限位部133,第二表面的对应侧设有限位槽242,第二限位部133和限位槽242相互配合。
应当理解地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限位部133和限位槽242的数量相等,且位置相对应。
为实现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的角度的平稳调整,可选地,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均呈圆弧状。示例性的,第一连接部13和第二连接部24均为圆弧状结构。
第一固定部11和第二固定部23可分别包括两个,两个第一固定部11间隔设置在第一支架1的两侧,两个第二固定部23间隔设置在第二支架2的两侧。
其中,两个第一固定部11夹设在两个第二固定部23之间或者两个第二固定部23夹设在两个第一固定部11之间,同一侧的第一固定部11和第二固定部23相接触,转轴4穿设每个第一固定部11和第二固定部23。
第一固定部11和第二固定部23均为片状结构,可选地,第一固定部11和第二固定部23均大致呈三角形的片状结构,其中,第一固定部11自第一支架1的顶部向第一支架1的底部方向延伸且宽度逐渐减小,第二固定部23自第二支架2的顶部向第二支架2的底部方向延伸且宽度逐渐减小。
第一连接部13的两侧分别与两个第一固定部11的顶部连接,第二连接部24的两侧分别与两个第二固定部23的顶部连接,如此,提高第一连接部13和第二连接部24的强度。可选地,第一连接部13的两侧分别与两个第一固定部11的顶部一体成型,第二连接部24的两侧分别与两个第二固定部23的顶部一体成型。
图6所示实施例的固定组件220的承载部21的结构与图1所示实施例的固定组件220的承载部21相类似,区别仅在于承载部21与第一限位部22的相对位置关系。
参见图6,承载部21设于第一限位部22的顶部,第一限位部22的底部设有卡接槽222,该卡接槽222用于卡接拍摄装置。例如,在固定拍摄装置时,将拍摄装置背部的卡接部卡入卡接槽222,直至拍摄装置的背部抵接第一限位部22,此时,吸附件与拍摄装置的底部吸附配合,从而将拍摄装置固定到位。
应当理解地,第一限位部22也可采用其他方式固定拍摄装置,例如,第一限位部22的底部设有凸出部,拍摄装置夹设固定在凸出部和承载部21之间。例如,在固定拍摄装置时,将拍摄装置卡入凸出部和承载部21之间,直至拍摄装置的背部抵接第一限位部,此时,吸附件与拍摄装置的底部吸附配合,从而将拍摄装置固定到位。
此外,承载部21也可设于第一限位部22的底部。
第二支架2可夹设在头带210上,参见图8至图12,第二支架2还包括子支架25,子支架25位于第一支架1和第一限位部22之间,且子支架25与第一限位部22间隔设置,子支架25的与第一限位部22连接,使得子支架25和第一限位部22形成一固定夹,该固定夹用于夹设在头带210上。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子支架25的顶部与第一限位部22的顶部连接,使得子支架25和第一限位部22形成一开口朝下的固定夹;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子支架25的底部与第一限位部22的底部连接,使得子支架25和第一限位部22形成一开口朝上的固定夹。
本实施例中,头带210可以为一条具有两个自由端的头带210,两个自由端可通过粘贴或者扣接等方式固定连接,头带210的长度可调节,如图上述实施例中所列举的具有两个自由端的头带210;头带210也可以为一圆环形的头带210,圆环形的头带210无法调整头带210的长度。
子支架25与第一限位部22可以一体成型,提高固定夹的强度。
其中,固定夹的顶部为一拱形结构。
参见图9和图10,第一限位部22朝向子支架25一侧的底部设有止挡部223,对头带210形成限位。应当理解地是,止挡部223也可设在子支架25朝向第一限位部22一侧的底部。
应当理解地是,对于图6所示实施例的固定组件220,其固定头带210的方式不限于上述列举的夹设方式,也可以替换成如图2所示的固定组件220固定头带210的方式,也即,图6所示实施例的第一支架1设置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三开槽12,从而通过第三开槽12固定头带210,具体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中相应部分的描述,不再赘述。
另外,对于图1所示实施例的固定组件220,其固定头带210的方式不限于上述列举的通过第三开槽12固定的方式,也可以替换成如图6所示的固定组件220固定头带210的方式,也即,图1所示实施例的第一支架1设置上述实施例中的固定夹,从而通过固定夹固定头带210,具体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中相应部分的描述,不再赘述。
另外,图9和图10所示实施例中的固定组件220中,第一支架1背离第一支架1的一侧设置柔性垫6,在用户佩戴头带设备200时,通过柔性垫6与用户接触,提升用户使用感。
柔性垫6的材质可根据需要选择,如硅胶或其他柔性材质。
图13示出了又一种固定组件220,图13所示的固定组件220的锁定部31和锁头32配合方式与图6所示的固定组件220的锁定部31和锁头32配合方式不同。并且,图13所示的固定组件220,省去了图6所示的固定组件220的操作部132。
参见图13至图17,锁定槽为圆形的凹槽,锁头32为圆形的凸起,同一时刻,凸起和其中一个凹槽相互配合。当拉开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使得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的角度逐渐增大时,凸起会在拉拔力作用下产生变形而朝向第一方向移动至不同的凹槽中;当按压第一支架1或第二支架2使得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的角度逐渐减小时,凸起会在按压力作用下产生变形而朝向第二方向移动至不同的凹槽中。圆形的凹槽和圆形的凸起,使得用户进行角度调整时操作比较省力。
图13至图17所示实施例中的固定组件220也是夹在头带210上的,如图18和图19所示。
图20示出了又一种固定组件220,图20所示的固定组件220的锁定部31和锁头32配合方式与图6所示的固定组件220的锁定部31和锁头32配合方式不同。并且,图20所示的固定组件220,省去了图6所示的固定组件220的操作部132。
参见图20至图24,锁定槽为凹齿,锁头32为凸齿,同一时刻,凸齿和其中一个凹齿相互配合。当拉开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使得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的角度逐渐增大时,凸齿会在拉拔力作用下产生变形而朝向第一方向移动至不同的凹齿中;当按压第一支架1或第二支架2使得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的角度逐渐减小时,凸齿会在按压力作用下产生变形而朝向第二方向移动至不同的凹齿中。相比圆形的凸起和圆形的凹槽的配合方式,凸齿和凹齿的配合方式较为费力,但能够将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更稳定地锁定在当前角度。
图20至图24所示实施例中的固定组件220也是夹在头带210上的,如图25和图26所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头带设备200,包括头带210和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固定组件220。
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拍摄设备,包括拍摄装置100和上述实施例的头带设备200。
该拍摄设备可以为运动相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24)

1.一种固定组件,将拍摄装置可拆卸地固定在头带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包括:
第一支架;
第二支架,用于搭载拍摄装置,并且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第一支架可转动连接;和
角度调节结构,设于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之间,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相对转动,带动所述角度调节结构调节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第一支架的角度大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包括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二支架包括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固定部设有第二安装孔;
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转轴,所述转轴固定在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中,使得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实现可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包括所述角度调节结构,所述角度调节结构为阻尼转轴,通过所述阻尼转轴将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的角度锁定在当前角度大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设于所述第一支架,所述第二固定部设于所述第二支架,所述第一固定部包括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固定部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固定部夹设在两个所述第一固定部之间,所述第二安装孔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端的第一安装孔相对;
所述转轴还包括平衡轴,所述阻尼转轴穿过其中一个第一安装孔固定在所述第二安装孔中,所述平衡轴穿过另一个第一安装孔固定在所述第二安装孔中。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为非阻尼转轴,所述角度调节结构能够将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的角度调节至多个预设角度大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朝向所述第二支架的一侧还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支架朝向所述第一支架的一侧还设有第二连接部;
所述角度调节结构包括相互配合的锁定部以及锁头,其中,所述锁定部和所述锁头中的一个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上,所述锁定部和所述锁头中的另一个设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上;
其中,所述锁定部包括多个锁定槽,与多个预设角度相对应,多个锁定槽的排布方向与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的可转动方向一致;
当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绕所述转轴相对转动时,带动所述锁头相对所述锁定部移动而处于不同的锁定槽中;当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停止转动时,所述锁头与当前锁定槽锁定配合,使得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的角度锁定在所述当前锁定槽对应的预设角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槽为棘齿槽,多个所述棘齿槽的开口均朝向第一方向,所述锁头为棘齿,所述棘齿能够沿着所述第一方向相对多个所述棘齿槽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棘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上,多个所述棘齿槽设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上,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主体部及设于所述主体部上的操作部,所述锁头设于所述主体部上,所述第二连接部设有第一开槽,所述第一开槽沿所述可转动方向延伸,所述操作部穿设在所述第一开槽中;
当所述操作部被操作,使得所述主体部产生变形而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相分离时,所述棘齿与所述棘齿槽相分离,使得所述棘齿能够沿着第二方向相对多个所述棘齿槽移动,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棘齿包括两个,两个所述棘齿设于所述操作部的两侧,且每个所述棘齿均设于主体部靠近所述第二支架的一端,所述锁定部也包括两个,两个所述棘齿与两个所述锁定部的棘齿槽对应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槽为圆形的凹槽,所述锁头为圆形的凸起;或者,
所述锁定槽为凹齿,所述锁头为凸齿。
11.根据权利要求6至10任一项所述的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头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上,所述锁定部设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上,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主体部,所述锁头设于所述主体部上;
所述主体部设有两个第二开槽,每个第二开槽均沿所述可转动方向延伸且一端贯穿所述主体部朝向所述第二支架的一端,两个所述第二开槽间隔设置,所述锁头设于所述主体部上位于两个所述第二开槽之间的部分。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置所述锁头的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置所述锁定部的第二表面相接触,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中的一个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可转动方向一致,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中的另一个设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限位槽配合。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的两侧分别设有所述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表面的两侧分别设有所述限位槽;和/或,
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均呈圆弧状。
14.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分别包括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固定部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的两侧,两个所述第二固定部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的两侧;
两个所述第一固定部夹设在两个所述第二固定部之间或者两个所述第二固定部夹设在两个所述第一固定部之间,同一侧的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相接触;
所述转轴穿设每个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均大致呈三角形的片状结构。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设有第三开槽,供所述头带穿过,以将所述头带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架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架包括承载部及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一支架可转动连接,所述承载部设于所述第一限位部背离所述第一支架的一侧,且所述承载部与所述第一限位部成一夹角,所述承载部用于承载固定所述拍摄装置,所述第一限位部抵接于所述拍摄装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架还包括子支架,位于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一限位部之间,且所述子支架与所述第一限位部间隔设置,所述子支架与所述第一限位部连接,使得所述子支架和所述第一限位部形成一固定夹,用于夹设在所述头带上。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部的内部设有磁吸件,用于吸附所述拍摄装置。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部包括壳体及盖设于所述壳体的防滑垫,所述磁吸件收容于所述壳体和所述防滑垫形成的空间内。
21.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部设于所述第一限位部的顶部或底部,所述第一限位部远离所述承载部的一端设有凸出部,所述拍摄装置夹设固定在所述凸出部和所述承载部之间;或者,
所述承载部设于所述第一限位部的顶部或底部,所述第一限位部的底部设有卡接槽,用于卡接所述拍摄装置。
22.一种头带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头带;和
权利要求1至21任一项所述的固定组件。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头带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头带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设有多个粘贴部,所述粘贴部设于所述头带的外表面;
所述固定组件的第一支架包括第三开槽,所述第一端穿过所述第三开槽后,朝向远离所述第二端的方向弯折而使得所述第一端的其中两个粘贴部粘贴,所述第二端穿过所述第三开槽后,朝向远离所述第一端的方向弯折而使得所述第二端的其中两个粘贴部粘贴。
24.一种拍摄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拍摄装置;和
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头带设备。
CN202121789769.8U 2021-07-30 2021-07-30 固定组件及具有其的头带设备、拍摄设备 Active CN2161128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89769.8U CN216112887U (zh) 2021-07-30 2021-07-30 固定组件及具有其的头带设备、拍摄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89769.8U CN216112887U (zh) 2021-07-30 2021-07-30 固定组件及具有其的头带设备、拍摄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12887U true CN216112887U (zh) 2022-03-22

Family

ID=807242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789769.8U Active CN216112887U (zh) 2021-07-30 2021-07-30 固定组件及具有其的头带设备、拍摄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11288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887575B (zh) 用于手持式装置的抓握设备
AU2013101770A4 (en) Adjustable cervical collar
US7523528B2 (en) Thumb release mounting apparatus
US7162281B2 (en) Mobile phone holder
US6406811B1 (en) Battery for headset assembly
US5725356A (en) Portable fan device
US9244337B2 (en) Sports camera mounting apparatus
US20130117913A1 (en) Easily Adjusted Retention System for Helmets
JP2012533324A (ja) ひげそり装置
KR940005913A (ko) 사람의머리 보호용 보호 조립체
CN216112887U (zh) 固定组件及具有其的头带设备、拍摄设备
JPH04256771A (ja) 電気ヘアトリマー用のカッティングヘッド及びカッティングヘッド組立体
CN115768305A (zh) 用于吹风机的保持架
JP3871958B2 (ja) 電子機器取付装置
CN215340549U (zh) 一种稳固防抖的vr头戴设备
CN216776509U (zh) 震动座椅
CN212754558U (zh) 一种自锁式腰带扣及腰带
CN212037904U (zh) 一种颈肩按摩器
CN114647087A (zh) 额部支撑结构及头显设备
CN111386420B (zh) 遥控器支架及遥控器
JP2726477B2 (ja) 髭剃り装置
CN216536063U (zh) 一种自动梳头装置
CN217695808U (zh) 床垫组件、电动床及床垫
JP3081001B2 (ja) 往復式電気かみそり
JP3017571U (ja) クリッ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