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11788U - 一种轴承的定位安装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轴承的定位安装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111788U
CN216111788U CN202122882538.8U CN202122882538U CN216111788U CN 216111788 U CN216111788 U CN 216111788U CN 202122882538 U CN202122882538 U CN 202122882538U CN 216111788 U CN216111788 U CN 2161117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ring
sleeve
shaft sleeve
axle sleeve
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88253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逢军
钱辉
陈耀山
廖天坤
向德春
刘毅
李斌峰
黄永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sic Chongqing Changping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sic Chongqing Changping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sic Chongqing Changping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sic Chongqing Changping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88253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1117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1117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1117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nting Of Bearings Or Others (AREA)
  • Support Of The Bear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轴承的定位安装结构,包括用于与机座连接的外轴套和用于与转轴连接的内轴套,所述外轴套和所述内轴套同轴线设置,且所述外轴套和所述内轴套之间的间距大于0,所述外轴套用于与轴承外圈相抵以支撑轴承外圈,所述内轴套用于与轴承内圈相抵以支撑轴承内圈,且所述外轴套用于与轴承外圈相抵的端面和所述内轴套用于与轴承内圈相抵的端面平行度小于设定值。本方案利用外轴套和内轴套来保证轴承内、外圈在装配及运行过程中的端面平行度,避免了轴承内、外圈端面之间产生相对位移的现象,保证了轴承的正常工作和可靠性。

Description

一种轴承的定位安装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轴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轴承的定位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轴承是当代机械设备中一种重要的零部件,它的主要功能是支撑机械旋转体,降低运动过程中的摩擦系数,并保证其回转精度。
轴承包括内圈和外圈,在内圈和外圈之间设有滚子,轴承的内圈一般安装在转轴上,内圈和滚子均与转轴一起处于转动状态,且一般在一根转轴上安装两个轴承,而轴承的外圈则安装在机座上,外圈与机座一起处于静止状态,轴承在高速运转时,如有任何微小的干扰或变化,都会使高速运转的滚子产生动态失稳,发生摆动,其结果就会使滚子端面与外圈挡边间发生滑动摩擦。高转速对轴承最直接的影响是轴承零件的惯性效应,滚子高速旋转时由于自转轴与公转轴之间存在一定夹角,当滚子与沟道接触区域的摩擦力不能平衡滚子自身的陀螺力矩时,滚子就会发生陀螺旋转,同时,轴承时安装产生的变形,会影响轴承结构的承载能力和尺寸精度,最终会对产品质量和稳定性造成影响;另外,轴承装配时如果轴承内外圈存在高度差较大,内圈端面相对外圈端面会产生位移,并在载荷下局部微变形,增大轴向位移,再者,轴承在工作状态中存在摩擦,如两轴承在孔内安装,两端面的平行度差别较大将会使两轴承的安装偏离轴心线,滚子偏离正常轨道,从而导致轴承快速摩擦损耗,并进一步引起轴承运行的不稳定或完全失效。因此如何正确安装轴承,保证轴承内圈和外圈之间的平行度,避免内圈端面和外圈端面之间产生相对的位移也成为了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能保证轴承内圈和外圈之间的平行度,避免内圈端面和外圈端面之间产生相对位移的轴承的定位安装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轴承的定位安装结构,包括用于与机座连接的外轴套和用于与转轴连接的内轴套,所述外轴套和所述内轴套同轴线设置,且所述外轴套和所述内轴套之间的间距大于0,所述外轴套用于与轴承外圈相抵以支撑轴承外圈,所述内轴套用于与轴承内圈相抵以支撑轴承内圈,且所述外轴套用于与轴承外圈相抵的端面和所述内轴套用于与轴承内圈相抵的端面平行度小于设定值。
本方案通过设置内轴套和外轴套,利用内轴套支撑轴承内圈,外轴套支撑轴承外圈,同时由于内轴套和外轴套分别用于与轴承内圈和轴承外圈相抵接的端面的平行度小于设定值,这样就使得轴承在装配时,在内轴套和外轴套的作用下,轴承内圈和轴承外圈的端面平行度也将小于设定值,同时轴承在运行状态下,由于内轴套和外轴套对轴承内圈和外圈的支撑作用,使得轴承内圈和外圈的端面不会产生相对位移,因此也就不会产生滚子偏离正常轨道的情况,同时,本方案还减少了轴承安装产生的变形,避免了轴承内、外圈的轴向位移,轴承内、外圈的安装端面受力均匀,滚子始终在正确的轨道正常匀速运行,轴承运行平稳匀速,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寿命。
综上,本方案利用外轴套和内轴套来保证轴承内、外圈在装配及运行过程中的端面平行度,避免了轴承内、外圈端面之间产生相对位移的现象,保证了轴承的正常工作和可靠性。
优选的,所述外轴套用于与轴承外圈相抵的端面和所述内轴套用于与轴承内圈相抵的端面平行度小于0.001。
这样,外轴套用于与轴承外圈相抵的端面和内轴套用于与轴承内圈相抵的端面平行度小于0.001,这样可以保证轴承内、外圈的端面平行度也小于0.001,进而保证轴承的工作可靠性。
优选的,所述外轴套沿轴向方向的两端分别与转轴上的两个轴承外圈相抵,所述内轴套沿轴向方向的两端分别与转轴上的两个轴承内圈相抵。
这样,外轴套两端分别与转轴上的两个轴承外圈相抵,内轴套两端分别与转轴上的两个轴承内圈相抵,这样使得一个外轴套就可以同时实现对两个轴承外圈的支撑,一个内轴套就可以同时实现对两个轴承内圈的支撑,降低了对外轴套和内轴套的数量要求,降低了使用成本。
优选的,所述内轴套沿竖向方向的高度高于对应位置轴承内圈沿竖向方向的高度。
这样,由于轴承内圈跟随转轴一起转动,故轴承内圈在转动过程中容易造成轴向偏移,故本方案内轴套沿竖向方向的高度高于对应位置轴承内圈沿竖向方向的高度,使得内轴套沿竖向方向的各个位置都能够对轴承内圈进行支撑,从而保证了对轴承内圈的支撑效果,避免轴承内圈产生轴向偏移的问题。
优选的,所述外轴套与轴承外圈相抵接的端面高度大于轴承外圈高度的2/3。
这样,外轴套与轴承外圈相抵接的端面高度大于轴承外圈高度的2/3,这样可以使得轴承外圈与外轴套之间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进而保证外轴套对轴承外圈的支撑效果。
优选的,所述外轴套沿竖向方向的高度低于对应位置轴承外圈沿竖向方向的高度。
这样,外轴套沿竖向方向的高度低于对应位置轴承外圈沿竖向方向的高度,可以避免外轴套凸出轴承外圈可能对滚子滚动产生的影响。
优选的,在所述外轴套用于与轴承外圈相抵接的端面设有第一耐磨层,在所述内轴套用于与轴承内圈相抵接的端面设有第二耐磨层。
这样,通过在外轴套用于与轴承外圈相抵接的端面设置第一耐磨层,在内轴套用于与轴承内圈相抵接的端面设置第二耐磨层,耐磨层的设置可以提高内、外轴套与轴承内、外圈接触面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轴承的定位安装结构安装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转轴1、机座2、轴承外圈3、轴承内圈4、滚子5、外轴套6、内轴套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附图1所示为轴承在转轴1和机座2上安装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在转轴1上安装有两个轴承,轴承内圈4安装在转轴1上,转轴1运动时带动轴承内圈4和滚子5一起转动,轴承外圈3安装在机座2上,处于静止状态,本方案的轴承的定位安装结构则安装在两个轴承之间。
具体的,本方案轴承的定位安装结构,包括用于与机座2连接的外轴套6和用于与转轴1连接的内轴套7,外轴套6和内轴套7同轴线设置,且外轴套6和内轴套7之间的间距大于0,外轴套6用于与轴承外圈3相抵以支撑轴承外圈3,内轴套7用于与轴承内圈4相抵以支撑轴承内圈4,且外轴套6用于与轴承外圈3相抵的端面和内轴套7用于与轴承内圈4相抵的端面平行度小于设定值。
本方案通过设置内轴套7和外轴套6,利用内轴套7支撑轴承内圈4,外轴套6支撑轴承外圈3,同时由于内轴套7和外轴套6分别用于与轴承内圈4和轴承外圈3相抵接的端面的平行度小于设定值,这样就使得轴承在装配时,在内轴套7和外轴套6的作用下,轴承内圈4和轴承外圈3的端面平行度也将小于设定值,同时轴承在运行状态下,由于内轴套7和外轴套6对轴承内圈4和外圈的支撑作用,使得轴承内圈4和轴承外圈3的端面不会产生相对位移,因此也就不会产生滚子5偏离正常轨道的情况,同时,本方案还减少了轴承安装产生的变形,避免了轴承内、外圈的轴向位移,轴承内、外圈的安装端面受力均匀,滚子5始终在正确的轨道正常匀速运行,轴承运行平稳匀速,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寿命。
综上,本方案利用外轴套6和内轴套7来保证轴承内、外圈在装配及运行过程中的端面平行度,避免了轴承内、外圈端面之间产生相对位移的现象,保证了轴承的正常工作和可靠性。
在本实施例中,外轴套6用于与轴承外圈3相抵的端面和内轴套7用于与轴承内圈4相抵的端面平行度小于0.001。
这样,外轴套6用于与轴承外圈3相抵的端面和内轴套7用于与轴承内圈4相抵的端面平行度小于0.001,这样可以保证轴承内、外圈的端面平行度也小于0.001,进而保证轴承的工作可靠性。
在本实施例中,外轴套6沿轴向方向的两端分别与转轴1上的两个轴承外圈3相抵,内轴套7沿轴向方向的两端分别与转轴1上的两个轴承内圈4相抵。
这样,外轴套6两端分别与转轴1上的两个轴承外圈3相抵,内轴套7两端分别与转轴1上的两个轴承内圈4相抵,这样使得一个外轴套6就可以同时实现对两个轴承外圈3的支撑,一个内轴套7就可以同时实现对两个轴承内圈4的支撑,降低了对外轴套6和内轴套7的数量要求,降低了使用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内轴套7沿竖向方向的高度高于对应位置轴承内圈4沿竖向方向的高度。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内轴套7沿竖向方向的高度高于对应位置轴承内圈4沿竖向方向的高度1mm。
这样,由于轴承内圈4跟随转轴1一起转动,故轴承内圈4在转动过程中容易造成轴向偏移,故本方案内轴套7沿竖向方向的高度高于对应位置轴承内圈4沿竖向方向的高度,使得内轴套7沿竖向方向的各个位置都能够对轴承内圈4进行支撑,从而保证了对轴承内圈4的支撑效果,避免轴承内圈4产生轴向偏移的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外轴套6与轴承外圈3相抵接的端面高度大于轴承外圈3高度的2/3。
这样,外轴套6与轴承外圈3相抵接的端面高度大于轴承外圈3高度的2/3,这样可以使得轴承外圈3与外轴套6之间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进而保证外轴套6对轴承外圈3的支撑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外轴套6沿竖向方向的高度低于对应位置轴承外圈3沿竖向方向的高度。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外轴套6沿竖向方向的高度低于对应位置轴承外圈3沿竖向方向的高度1mm。
这样,外轴套6沿竖向方向的高度低于对应位置轴承外圈3沿竖向方向的高度,可以避免外轴套6凸出轴承外圈3可能对滚子5滚动产生的影响。
在本实施例中,在外轴套6用于与轴承外圈3相抵接的端面设有第一耐磨层,在内轴套7用于与轴承内圈4相抵接的端面设有第二耐磨层。具体的,第一耐磨层和第二耐磨层可以采用渗氮的方式形成。
这样,通过在外轴套6用于与轴承外圈3相抵接的端面设置第一耐磨层,在内轴套7用于与轴承内圈4相抵接的端面设置第二耐磨层,耐磨层的设置可以提高内、外轴套6与轴承内、外圈接触面的使用寿命。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那些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7)

1.一种轴承的定位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与机座连接的外轴套和用于与转轴连接的内轴套,所述外轴套和所述内轴套同轴线设置,且所述外轴套和所述内轴套之间的间距大于0,所述外轴套用于与轴承外圈相抵以支撑轴承外圈,所述内轴套用于与轴承内圈相抵以支撑轴承内圈,且所述外轴套用于与轴承外圈相抵的端面和所述内轴套用于与轴承内圈相抵的端面平行度小于设定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的定位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轴套用于与轴承外圈相抵的端面和所述内轴套用于与轴承内圈相抵的端面平行度小于0.00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的定位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轴套沿轴向方向的两端分别与转轴上的两个轴承外圈相抵,所述内轴套沿轴向方向的两端分别与转轴上的两个轴承内圈相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的定位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轴套沿竖向方向的高度高于对应位置轴承内圈沿竖向方向的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的定位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轴套与轴承外圈相抵接的端面高度大于轴承外圈高度的2/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的定位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轴套沿竖向方向的高度低于对应位置轴承外圈沿竖向方向的高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的定位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轴套用于与轴承外圈相抵接的端面设有第一耐磨层,在所述内轴套用于与轴承内圈相抵接的端面设有第二耐磨层。
CN202122882538.8U 2021-11-23 2021-11-23 一种轴承的定位安装结构 Active CN2161117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82538.8U CN216111788U (zh) 2021-11-23 2021-11-23 一种轴承的定位安装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82538.8U CN216111788U (zh) 2021-11-23 2021-11-23 一种轴承的定位安装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11788U true CN216111788U (zh) 2022-03-22

Family

ID=807184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882538.8U Active CN216111788U (zh) 2021-11-23 2021-11-23 一种轴承的定位安装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11178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276828B2 (en) Magnetic bearing system
CN106286601A (zh) 一种轴承
CN216111788U (zh) 一种轴承的定位安装结构
CN104791289B (zh) 一种整体轴连式风扇离合器轴承
CN110513399B (zh) 一种使滑动推力轴承实现自位能力的结构
CN203730561U (zh) 静压气体轴承
JP2009052681A (ja) 軸受構造
CN204638732U (zh) 一种吐丝机
WO2016192344A1 (zh) 一种吐丝机
CN114043215A (zh) 一种基于轴传动中的轴承偏心调整机构
CN209483821U (zh) 高速转子
CN109185329B (zh) 一种压缩机的曲轴轴承和压缩机
CN219107200U (zh) 一种控制转子轴向窜动量的电机
CN216913398U (zh) 一种砂轮修整器
CN218561586U (zh) 一种旋转阴极从动端连接结构
WO2023097714A1 (zh) 一种稳固型深沟球轴承
CN221347620U (zh) 一种外圈偏心的轴承
CN219648384U (zh) 一种辊箱用滚动轴承定位装置
CN211474659U (zh) 一种调心滚子复合滚轮轴承
CN114536223A (zh) 一种砂轮修整器
CN109026987A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轴承
CN220980106U (zh) 一种超静音电机轴承
CN220378704U (zh) 一种防止滚子脱落的调心轴承保持架
CN220581507U (zh) 一种承载能力高的调心滚子轴承
CN219366603U (zh) 一种瓦楞辊轴头承载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