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11018U - 一种带蓄能装置的联合循环电厂综合用冷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蓄能装置的联合循环电厂综合用冷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111018U
CN216111018U CN202122805785.8U CN202122805785U CN216111018U CN 216111018 U CN216111018 U CN 216111018U CN 202122805785 U CN202122805785 U CN 202122805785U CN 216111018 U CN216111018 U CN 2161110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d
water
lng
cooling
waste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80578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肖俊峰
夏林
胡孟起
王一丰
连小龙
高松
李晓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Thermal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 Thermal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Thermal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 Thermal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80578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1110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1110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1110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27Relating to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technologies
    • Y02A30/274Relating to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technologies using waste energy, e.g. from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62Absorption based systems
    • Y02B30/625Absorption based systems combined with heat or power generation [CHP], e.g. trigener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20/00Combustion technologies with mitigation potential
    • Y02E20/16Combined cycle power plant [CCPP], or combined cycle gas turbine [CCGT]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蓄能装置的联合循环电厂综合用冷系统,包括LNG气化系统,LNG冷能利用系统,余热锅炉烟气余热制冷系统,余热锅炉蒸汽制冷系统,供冷系统,水蓄冷系统,舒适性用冷系统,燃气轮机进气喷雾冷却系统,以及循环冷却水热交换系统。本实用新型针对用户的用冷需要,带水蓄冷装置,充分利用LNG冷能和余热锅炉余热制冷,并采用余热锅炉蒸汽制冷作为冷源补充的电厂综合用冷。

Description

一种带蓄能装置的联合循环电厂综合用冷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厂余热、余冷等综合能源利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蓄能装置的联合循环电厂综合用冷系统。
背景技术
LNG是天然气经过脱水脱硫处理,通过低温工艺冷冻液化形成的低温液体混合物,温度为-162℃。LNG不仅可以作为燃料使用,同时自身携带大量高品位冷能。LNG气化过程中的冷能达到约830kJ/kg(包括LNG的气化潜热和升温至环境温度的显热)。目前,电站在使用LNG作为燃料时,通常需要先对其气化升温。在该过程中,LNG携带的冷量通常被自来水带走。通过回收利用LNG冷能不仅对天然气燃料本身没有消耗,而且不会产生附加的环境污染。同时,将回收的LNG冷能制得空调冷水,实现集中供冷,也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目前大型F级联合循环机组的余热锅炉排烟温度一般为90℃左右。如电厂使用的燃料是LNG,则燃料成分中不含硫,无需考虑余热锅炉的酸腐蚀等问题,相应的余热锅炉排烟露点温度等于烟气的水露点温度。因此,理论上,余热锅炉烟气可降至的极限温度为约60℃(考虑烟气温度应高出露点温度10℃)。如能将排烟中的余热通过增加尾部受热面的方式,转化为热水,并通过热水型溴化锂冷水机组制得空调冷水,实现集中供冷,不仅符合能源梯级利用的目标,也可为电厂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除余热锅炉余热制冷外,直接利用余热锅炉低压蒸汽制冷,也是增大电厂供冷能力,提升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
夏季高温情况下,无论是联合循环电厂内、外,对于舒适性用冷都有较大的需求。同时,燃气轮机受到进口高温空气的影响,将引起燃气轮机功率和效率下降的情况。利用LNG冷能和余热锅炉余热制冷获得的冷源,提供厂内、外的舒适性用冷负荷,并对燃气轮机进口空气进行冷却,提升燃气轮机运行效率,这对于改善联合循环电厂的运行经济性有较大好处。此外,除舒适性用冷和燃气轮机进口冷却用冷外,当LNG冷能过大,而舒适性用冷系统和燃气轮机进口空气冷却系统均无法进行消纳时,可将多余的冷能汇入循环冷却水热交换系统中,达到降低凝汽器压力,提升联合循环机组底层循环效率的目的。此外,该综合用冷系统还配备有水蓄冷装置,在联合循环机组运行时进行蓄冷,以供停机时,厂内、外舒适性用冷需要。冬季时,由于无舒适性用冷和燃气轮机进口空气冷却需求,则停止余热锅炉制冷,而将LNG冷能直接汇入循环冷却水热交换系统中,降低凝汽器压力,提升联合循环机组底层循环效率。
考虑到城市日益增长的用冷需求,以及夏季高温情况下,燃气轮机运行出力、效率下降的情况,从实现能源梯级利用、提升电厂经济效益的目标出发,本专利提出一种带水蓄冷装置,充分利用LNG冷能和余热锅炉余热制冷,并采用余热锅炉蒸汽制冷作为冷源补充的电厂综合用冷系统。该系统适用于使用LNG作为燃料的联合循环电厂。通过使用该系统可充分利用电厂的LNG冷能,同时也利用余热锅炉烟气余热进行制冷;当以上两种方式供冷不足时,也采用余热锅炉蒸汽制冷作为冷源补充;冷能优先用于联合循环电厂内、外的舒适性用冷,以及燃气轮机进口冷却,多余的冷能则汇入循环冷却水热交换系统中。同时,采用水蓄冷装置将冷能进行存储,实现联合循环机组停机时,冷能的持续利用,使电厂综合用冷系统成为区域的集中供冷中心。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蓄能装置的联合循环电厂综合用冷系统,针对用户的用冷需要,带水蓄冷装置,充分利用LNG冷能和余热锅炉余热制冷,并采用余热锅炉蒸汽制冷作为冷源补充的电厂综合用冷。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带蓄能装置的联合循环电厂综合用冷系统,包括:
LNG气化系统,与LNG冷能利用系统采用并联方式驳接,发生紧急情况时,通过自控系统将LNG冷能利用系统的LNG流量降低,LNG将该LNG气化系统进行气化;
LNG冷能利用系统,通过两级换热系统回收LNG气化的冷能,并将该部分冷能用于制得5℃的冷水,并输送至供冷系统,从供冷系统返回的12℃的水,返回至LNG冷能利用系统,形成循环;
余热锅炉烟气余热制冷系统,从余热锅炉尾部的凝结水加热器抽出一股热水,输送至溴化锂冷水机组,热水在制冷机组内经降温形成温水后,通过回水管道和加压泵返回至凝结水泵出口管道,形成循环,同时,溴化锂冷水机组制得5℃的冷水并输送至供冷系统,从供冷系统返回的12℃的水,返回至烟气余热制冷系统,形成循环;
余热锅炉蒸汽制冷系统,从余热锅炉低压过热蒸汽管路引出一股蒸汽,制得5℃的一次冷水并输送至供冷系统,从供冷系统返回的12℃的一次温水输送至余热锅炉蒸汽制冷系统,形成循环回路;
供冷系统,从LNG冷能利用系统、余热锅炉烟气余热制冷系统和余热锅炉蒸汽制冷系统来的5℃的冷水先进入水储罐,再经管道输送至厂内、外舒适性用冷系统、燃气轮机进气冷却系统,或经换热器与冷端系统来的循环水直接进行换热,从舒适性用冷系统换热升温后的12℃的水,返回至另一水储罐,并分配至LNG冷能利用系统、余热锅炉烟气余热制冷系统和余热锅炉蒸汽制冷系统,形成循环;
水蓄冷系统,蓄冷时,供冷系统供应的5℃的一次冷水经过下部布水器,从蓄冷罐底部流入,12℃的一次温水经上部布水器从蓄冷罐上部被抽出,进入供冷系统降温,斜温层在蓄冷罐内自下而上逐渐升高,直至完全消失,罐中全是冷水为止,完成蓄冷,并通过自控系统,关闭相关管路,停止供冷系统向水蓄冷系统的供冷;放冷时,5℃的一次冷水经过下部布水器流出蓄冷罐底部,进入供冷系统,返回12℃的一次温水经上部布水器流入蓄冷罐上部,斜温层在蓄水槽内自上而下逐渐降低,直至完全消失,蓄水槽中充满温水为止,完成放冷,并通过自控系统,关闭相关管路,停止水蓄冷系统向供冷系统的供冷;
舒适性用冷系统,从供冷系统来的5℃冷水由供冷管道送至各厂内、外舒适性用冷场所的末端盘管风机,并经与空气换热升温至12℃,在经供冷管道回到供冷系统,联合循环机组停运时,则启用备用的电制冷机值得5℃冷水由供冷管道送至各厂内、外舒适性用冷场所,对各舒适性用冷场所供冷;
燃气轮机进气喷雾冷却系统,通过将供冷系统的5℃的冷水汇入喷雾水储罐,并送入布置好的喷嘴中;
循环冷却水热交换系统;循环冷却水从凝汽器出口的循环水管路引出,经水泵进入循环冷却水热交换系统内的管路,再进入供冷系统内换热器中与5℃冷水换热降温,降温后的循环冷却水通过循环冷却水热交换系统内的管路引入凝汽器进口的循环水管路,并与冷却塔来水充分混合。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LNG气化系统包括高压水浴式气化器,当LNG冷能利用时,LNG储罐中的部分LNG进入高压水浴式气化器中气化后,作为燃料进入燃气轮机中。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LNG冷能利用系统包括两级换热系统,一级换热系统的冷媒储罐中的冷媒进入一级换热系统的换热器中与LNG换热、降温后,经过一级换热系统的冷媒泵,再送入二级换热系统的换热器中;换热、升温后的LNG进入辅热器中加热,再作为燃料进入燃气轮机中;二级换热系统的水储罐中12℃水进入二级换热系统的换热器与冷媒换热,降温至5℃的冷水后,经二级换热系统的水泵进入供冷系统的冷水储罐中;从供冷系统的温水储罐返回的12℃的水输送至水储罐中,再进入换热器中换热降温,形成制冷循环。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余热锅炉烟气余热制冷系统中,余热锅炉烟气出口处的凝结水加热器的出口处引出的热水送至热水型溴化锂制冷机中,换热后返回至凝结水加热器的进口处,热水型溴化锂制冷机制得5℃的冷水,经水泵送至供冷系统的冷水储罐中,从供冷系统的温水储罐返回的12℃的水输送至热水型溴化锂制冷机中制冷,形成循环。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余热锅炉蒸汽制冷系统中,余热锅炉中压过热器出口处引出的过热蒸汽送至蒸汽型溴化锂制冷机中,换热后返回至凝结水加热器的进口处,蒸汽型溴化锂制冷机制得5℃的一次冷水,经水泵送至供冷系统的冷水储罐中,从供冷系统的温水储罐返回的12℃的一次温水输送至蒸汽型溴化锂制冷机中制冷,形成循环。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供冷系统中,当联合循环机组运行时,启用水蓄冷系统的蓄冷功能,此时冷水储罐中的5℃的冷水则经管道进入水蓄冷系统,而从水蓄冷系统来到12℃的温水则经管道汇入温水储罐中,当燃气轮机进气喷雾冷却系统运行时,冷水储罐中的5℃的冷水则经管道汇入燃气轮机进气喷雾冷却系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燃气轮机进气喷雾冷却系统中,从喷雾水储罐来的喷雾水经过水泵加压至喷嘴工作压力,进入喷嘴中,喷嘴布置在压气机进口空气过滤器和消声器之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喷嘴采用逆流布置的方式,以增加喷雾与空冷塔的换热。
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带蓄能装置的联合循环电厂综合用冷系统,通过充分利用LNG冷能与余热锅炉余热制冷(制冷成本约),可显著提升联合循环电厂的能源综合利用效率;将LNG冷能与余热锅炉余热制冷用于联合循环电厂内、外的舒适性用冷,可替换甚至取消安装联合循环电厂内、外大量的电制冷空调,节约大量的电能资源;根据估算,将LNG冷能利用用于舒适性用冷,初投资约980万元,年收益约533万元,投资回收期仅为1.8年,具有极好的经济收益;而使用余热锅炉余热制冷用于舒适性用冷,仅需投资约500万元,年收益达到约65万元,投资回收期约为8年,具有较好的经济收益。此外,通过将LNG冷能与余热锅炉余热制冷用于燃气轮机进口空气冷却系统,可降低燃气轮机进口空气温度,提高燃气轮机发电功率,根据估算,如燃气轮机进口空气温度降低3℃,燃机发电功率可升高约9MW(针对美国通用电气9HA.01型燃气轮机);将多余的LNG冷能汇入循环冷却水热交换系统,可显著降低凝汽器背压,升汽轮机发电功率,根据估算,如将凝汽器背压降低1kPa,提升汽轮机发电功率约3MW(针对美国通用电气9HA.01型燃气轮机及联合循环机组)。
当以上LNG冷能与余热锅炉余热制冷不足时,也采用余热锅炉蒸汽制冷作为冷源补充,用于联合循环电厂内、外的舒适性用冷,根据估算,余热锅炉蒸汽制冷用于舒适性用冷,其制冷成本约0.08元/kw.h(冷量),低于电制冷成本(0.1704元/kW.h(冷量)),也可为联合循环电厂创造明显的经济收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系统示意图。
图2为LNG冷能利用系统示意图。
图3为余热锅炉蒸汽制冷系统示意图。
图4为余热锅炉烟气余热制冷系统示意图。
图5为供冷系统示意图。
图6为水蓄冷系统示意图。
图7为舒适性用冷系统示意图。
图8为燃气轮机进气喷雾冷却系统示意图。
图9为循环冷却水热交换系统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为LNG储罐;2为高压水浴式气化器;3为LNG冷能利用系统;3A为一级换热系统的冷媒储罐;3B为一级换热系统的换热器;3C为一级换热系统的冷媒泵;3D为二级换热系统的换热器;3E为二级换热系统的水泵;3F为二级换热系统的水储罐;4为辅热器;5为燃气轮机;6为余热锅炉蒸汽制冷系统;6A为蒸汽型溴化锂制冷机;6B为蒸汽制冷系统的水泵;7为余热锅炉烟气余热制冷系统;7A为余热锅炉凝结水加热器;7B为热水型溴化锂制冷机;7C为余热制冷系统的水泵;8为供冷系统;8A为水储罐;8B为水储罐;8C为供至各用冷用户的管道;8D为由各用冷用户返回的管道;8E为供冷系统的水泵;9为水蓄冷系统;9A为水蓄冷罐;9B为布水器;10为舒适性用冷系统;10A为第一阀门;10B为第二阀门;10C为水泵;10D为盘管风机;10E为第三阀门;10F为第四阀门;10G为第五阀门;10H为水泵;10I为电制冷机组;11为燃气轮机进气喷雾冷却系统;11A为冷水输运水泵;11B为喷雾水储罐;11C为将冷水加压至喷嘴压力的水泵;11D为喷嘴;11E为压气机进口的空气过滤器;11F为消音器;12为循环冷却水热交换系统;12A为水泵;12B为凝汽器;12C为循环水泵;12D为冷却塔;12E为第六阀门、12F为第七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带蓄能装置的联合循环电厂综合用冷系统,包括:
布置在LNG储罐旁的LNG气化系统。该系统与LNG冷能利用系统3采用并联方式驳接,当LNG冷能利用系统不运行时,不影响主管道上工艺设备的正常生产。当LNG冷能利用时,LNG储罐1中的部分LNG进入高压水浴式气化器2中气化后,作为燃料进入燃气轮机5中。
LNG冷能利用系统3。如图2所示,该系统包括两级换热系统。在正常运行情况下,一级换热系统的冷媒储罐3A中的冷媒进入一级换热系统的换热器3B中与LNG换热、降温后,经过一级换热系统的冷媒泵3C,再送入二级换热系统的换热器3D中;换热、升温后的LNG进入辅热器4中加热,再作为燃料进入燃气轮机5中;二级换热系统的水储罐3F中12℃水进入二级换热系统的换热器3D与冷媒换热,降温至5℃的冷水后,经二级换热系统的水泵3E进入供冷系统8的冷水储罐8A中。从供冷系统8的温水储罐8B返回的12℃的水输送至水储罐3F中,再进入换热器3D中换热降温,形成制冷循环。当无舒适性用冷和燃气轮机进口空气冷却需求,则将LNG冷能直接汇入循环冷却水热交换系统中,降低凝汽器压力。
余热锅炉蒸汽制冷系统6。当LNG冷能利用系统3和余热锅炉烟气余热制冷系统7无法满足供冷需求时,余热锅炉蒸汽制冷系统6将投入使用,作为冷源补充,其余时间余热锅炉蒸汽制冷系统6则不投入运行。如图3所示,在正常运行情况下,余热锅炉中压过热器出口处引出的过热蒸汽送至蒸汽型溴化锂制冷机6A中,换热后返回至凝结水加热器的进口处。蒸汽型溴化锂制冷机6A制得5℃的一次冷水,经水泵6B送至供冷系统8的冷水储罐8A中。从供冷系统8的温水储罐8B返回的12℃的一次温水输送至蒸汽型溴化锂制冷机6A中制冷,形成循环。
余热锅炉烟气余热制冷系统7。如图4所示,在正常运行情况下,余热锅炉烟气出口处的凝结水加热器7A的出口处引出的热水送至热水型溴化锂制冷机7B中,换热后返回至凝结水加热器7A的进口处。热水型溴化锂制冷机7B制得5℃的冷水,经水泵7C送至供冷系统8的冷水储罐8A中。从供冷系统8的温水储罐8B返回的12℃的水输送至热水型溴化锂制冷机7B中制冷,形成循环。当无舒适性用冷或燃气轮机进气冷却需求时,则关闭余热锅炉烟气余热制冷系统7,具体可通过自控系统,减小或关闭从余热锅炉尾部的凝结水加热器抽出的热水量、减小或关闭供冷。
供冷系统8。如图5所示。从LNG冷能利用系统3、余热锅炉烟气余热制冷系统7以及余热锅炉蒸汽制冷系统6制得的5℃的冷水汇入冷水储罐8A中,并经水泵8E,由铺设好的供冷管道8C输送至舒适性用冷系统10。舒适性用冷系统10换热升温后的12℃的水,经供冷管道8D,返回至温水储罐8B中,再分别输送至LNG冷能利用系统3和、余热锅炉烟气余热制冷系统7以及余热锅炉蒸汽制冷系统6进行制冷降温,形成循环。当联合循环机组运行时,启用水蓄冷系统9的蓄冷功能。此时冷水储罐8A中的5℃的冷水则经管道8F进入水蓄冷系统9,而从水蓄冷系统9来到12℃的温水则经管道8G汇入温水储罐8B中。当燃气轮机进气喷雾冷却系统11运行时,冷水储罐8A中的5℃的冷水则经管道8H汇入燃气轮机进气喷雾冷却系统11。当无舒适性用冷和燃气轮机进口空气冷却需求时,或者LNG冷能显著大于舒适性用冷和燃气轮机进口空气冷却需求时,多余的5℃的冷水则通过管道8I进入循环冷却水热交换系统12,并经换热升温后,经管道8J返回至供冷系统8。为保证当机组停机时,依然能满足用冷需要,电厂综合用冷系统还配备有水蓄冷系统,当机组运行时,将多余的冷能存储在水蓄冷系统中,当机组停运时,由水蓄冷系统供应冷水给供冷系统。
水蓄冷系统9。如图6所示,当联合循环机组运行时,将启用水蓄冷系统9的蓄冷功能,即LNG冷能利用系统3、余热锅炉烟气余热制冷系统7以及余热锅炉蒸汽制冷系统6产生的5℃的一次冷水经过下部布水器9B,缓慢从蓄冷罐9A底部流入,12℃的一次温水经上部布水器9B从蓄冷罐9A上部被抽出,进入制冷系统降温,斜温层在蓄冷罐9A内自下而上逐渐升高,直至完全消失,罐中全是冷水为止,完成蓄冷过程;当联合循环机组停机时,将启用水蓄冷系统9的放冷功能,即水蓄冷系统9产生的5℃的一次冷水经过下部布水器9B流出蓄冷罐9A的底部,进入供冷系统8,返回12℃的一次温水经上部布水器9B流入蓄冷罐9A上部,斜温层在蓄水槽9A内自上而下逐渐降低,直至完全消失,蓄水槽中充满温水为止,完成放冷过程。
舒适性用冷系统10。如图7所示,从供冷系统8来的5℃冷水经过水泵10C后由供冷管道送至各舒适性用冷场所(如集控室、厂内职工办公、宿舍场所等)的末端盘管风机中10D中,当5℃冷水经过长距离输运后将升温达到约7℃;在盘管风机10D中与空气充分换热升温至12℃,再经供冷管道回到供冷系统8中;当任意一个用冷场所无需供冷时,则关闭相应的供冷第三阀门10E;当联合循环机组停运时,则关闭供冷第一阀门10A、第二阀门10B,开启供冷第四阀门10F、第五阀门10G,并启用备用的电制冷机组10I制得7℃冷水经过水泵3H后由供冷管道送至各舒适性用冷场所,对各舒适性用冷场所供冷。
燃气轮机进气喷雾冷却系统11。如图8所示,从供冷系统8来的5℃冷水经过水泵11A送至喷雾水储罐11B中,以供燃气轮机进气喷雾冷却系统使用,通过喷雾冷却,极大降低压气机进口空气温度,提升燃气轮机性能。从喷雾水储罐11B来的喷雾水经过水泵11C加压至喷嘴工作压力,进入喷嘴11D中。喷嘴11D布置在压气机进口空气过滤器11E和消声器11F之间。如图8所示,喷嘴11D采用逆流布置的方式,以增加喷雾与空冷塔的换热,增强冷却效果。空气经喷雾冷却后进入压气机中。
循环冷却水热交换系统12。如图9所示,从供冷系统8来5℃冷水进入换热器12F中,并与循环冷却水充分换热后,升温至12℃,并返回至供冷系统8。循环冷却水经降温冷却后经过水泵12A进入凝汽器12B的进口,并与循环冷却水系统中原有的循环冷却水充分混合后,达到降低循环冷却水温的目的;降温后的循环冷却水进入凝汽器12B中与汽轮机排汽充分换热,达到降低汽轮机背压,提升汽轮机出力的目的;升温后的循环冷却水通过循环水泵12C后分作两部分,一部分进入冷却塔12D中与空气换热进行降温,另一部分则引入换热器12F中进行降温;当供冷系统8的冷能仅够供应舒适性用冷及燃气轮机进气冷却用冷需要时,则关闭循环冷却水热交换系统12内的第六阀门12E和第七阀门12F。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方案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带蓄能装置的联合循环电厂综合用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LNG气化系统,与LNG冷能利用系统采用并联方式驳接,发生紧急情况时,通过自控系统将LNG冷能利用系统的LNG流量降低,LNG将该LNG气化系统进行气化;
LNG冷能利用系统,通过两级换热系统回收LNG气化的冷能,并将该部分冷能用于制得5℃的冷水,并输送至供冷系统,从供冷系统返回的12℃的水,返回至LNG冷能利用系统,形成循环;
余热锅炉烟气余热制冷系统,从余热锅炉尾部的凝结水加热器抽出一股热水,输送至溴化锂冷水机组,热水在制冷机组内经降温形成温水后,通过回水管道和加压泵返回至凝结水泵出口管道,形成循环,同时,溴化锂冷水机组制得5℃的冷水并输送至供冷系统,从供冷系统返回的12℃的水,返回至烟气余热制冷系统,形成循环;
余热锅炉蒸汽制冷系统,从余热锅炉低压过热蒸汽管路引出一股蒸汽,制得5℃的一次冷水并输送至供冷系统,从供冷系统返回的12℃的一次温水输送至余热锅炉蒸汽制冷系统,形成循环回路;
供冷系统,从LNG冷能利用系统、余热锅炉烟气余热制冷系统和余热锅炉蒸汽制冷系统来的5℃的冷水先进入水储罐,再经管道输送至厂内、外舒适性用冷系统、燃气轮机进气冷却系统,或经换热器与冷端系统来的循环水直接进行换热,从舒适性用冷系统换热升温后的12℃的水,返回至另一水储罐,并分配至LNG冷能利用系统、余热锅炉烟气余热制冷系统和余热锅炉蒸汽制冷系统,形成循环;
水蓄冷系统,蓄冷时,供冷系统供应的5℃的一次冷水经过下部布水器,从蓄冷罐底部流入,12℃的一次温水经上部布水器从蓄冷罐上部被抽出,进入供冷系统降温,斜温层在蓄冷罐内自下而上逐渐升高,直至完全消失,罐中全是冷水为止,完成蓄冷,并通过自控系统,关闭相关管路,停止供冷系统向水蓄冷系统的供冷;放冷时,5℃的一次冷水经过下部布水器流出蓄冷罐底部,进入供冷系统,返回12℃的一次温水经上部布水器流入蓄冷罐上部,斜温层在蓄水槽内自上而下逐渐降低,直至完全消失,蓄水槽中充满温水为止,完成放冷,并通过自控系统,关闭相关管路,停止水蓄冷系统向供冷系统的供冷;
舒适性用冷系统,从供冷系统来的5℃冷水由供冷管道送至各厂内、外舒适性用冷场所的末端盘管风机,并经与空气换热升温至12℃,在经供冷管道回到供冷系统,联合循环机组停运时,则启用备用的电制冷机值得5℃冷水由供冷管道送至各厂内、外舒适性用冷场所,对各舒适性用冷场所供冷;
燃气轮机进气喷雾冷却系统,通过将供冷系统的5℃的冷水汇入喷雾水储罐,并送入布置好的喷嘴中;
循环冷却水热交换系统;循环冷却水从凝汽器出口的循环水管路引出,经水泵进入循环冷却水热交换系统内的管路,再进入供冷系统内换热器中与5℃冷水换热降温,降温后的循环冷却水通过循环冷却水热交换系统内的管路引入凝汽器进口的循环水管路,并与冷却塔来水充分混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蓄能装置的联合循环电厂综合用冷系统,其特征在于,LNG气化系统包括高压水浴式气化器,当LNG冷能利用时,LNG储罐中的部分LNG进入高压水浴式气化器中气化后,作为燃料进入燃气轮机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蓄能装置的联合循环电厂综合用冷系统,其特征在于,LNG冷能利用系统包括两级换热系统,一级换热系统的冷媒储罐中的冷媒进入一级换热系统的换热器中与LNG换热、降温后,经过一级换热系统的冷媒泵,再送入二级换热系统的换热器中;换热、升温后的LNG进入辅热器中加热,再作为燃料进入燃气轮机中;二级换热系统的水储罐中12℃水进入二级换热系统的换热器与冷媒换热,降温至5℃的冷水后,经二级换热系统的水泵进入供冷系统的冷水储罐中;从供冷系统的温水储罐返回的12℃的水输送至水储罐中,再进入换热器中换热降温,形成制冷循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蓄能装置的联合循环电厂综合用冷系统,其特征在于,余热锅炉烟气余热制冷系统中,余热锅炉烟气出口处的凝结水加热器的出口处引出的热水送至热水型溴化锂制冷机中,换热后返回至凝结水加热器的进口处,热水型溴化锂制冷机制得5℃的冷水,经水泵送至供冷系统的冷水储罐中,从供冷系统的温水储罐返回的12℃的水输送至热水型溴化锂制冷机中制冷,形成循环。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蓄能装置的联合循环电厂综合用冷系统,其特征在于,余热锅炉蒸汽制冷系统中,余热锅炉中压过热器出口处引出的过热蒸汽送至蒸汽型溴化锂制冷机中,换热后返回至凝结水加热器的进口处,蒸汽型溴化锂制冷机制得5℃的一次冷水,经水泵送至供冷系统的冷水储罐中,从供冷系统的温水储罐返回的12℃的一次温水输送至蒸汽型溴化锂制冷机中制冷,形成循环。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蓄能装置的联合循环电厂综合用冷系统,其特征在于,供冷系统中,当联合循环机组运行时,启用水蓄冷系统的蓄冷功能,此时冷水储罐中的5℃的冷水则经管道进入水蓄冷系统,而从水蓄冷系统来到12℃的温水则经管道汇入温水储罐中,当燃气轮机进气喷雾冷却系统运行时,冷水储罐中的5℃的冷水则经管道汇入燃气轮机进气喷雾冷却系统。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蓄能装置的联合循环电厂综合用冷系统,其特征在于,燃气轮机进气喷雾冷却系统中,从喷雾水储罐来的喷雾水经过水泵加压至喷嘴工作压力,进入喷嘴中,喷嘴布置在压气机进口空气过滤器和消声器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带蓄能装置的联合循环电厂综合用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喷嘴采用逆流布置的方式,以增加喷雾与空冷塔的换热。
CN202122805785.8U 2021-11-16 2021-11-16 一种带蓄能装置的联合循环电厂综合用冷系统 Active CN2161110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05785.8U CN216111018U (zh) 2021-11-16 2021-11-16 一种带蓄能装置的联合循环电厂综合用冷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05785.8U CN216111018U (zh) 2021-11-16 2021-11-16 一种带蓄能装置的联合循环电厂综合用冷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11018U true CN216111018U (zh) 2022-03-22

Family

ID=807170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805785.8U Active CN216111018U (zh) 2021-11-16 2021-11-16 一种带蓄能装置的联合循环电厂综合用冷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11101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093819Y (zh) 一种lng冷能梯级、集成利用系统
CN110671840B (zh) 基于液化天然气气化冷能的热电冷联供系统及运行方法
CN201705400U (zh) 利用余热制冷方式提高冷却效率的电厂冷却系统
CN106288577B (zh) 一种多能源大温差区域供冷装置
CN101509716A (zh) 利用余热制冷方式提高冷却效率的电厂冷却系统
CN103075841A (zh) 基于热泵新型低温热电冷联供系统
CN102213504A (zh) 一种lng用于空调的系统
CN110030769A (zh) 基于升温型吸收式-压缩式换热的中低温热能供热系统
CN113834114A (zh) 一种负压闪蒸耦合双级压缩变频式热泵的供热系统及方法
CN110454897A (zh) 一种蒸发冷却-太阳能吸收式制冷空调系统
CN205243570U (zh) 一种综合利用lng能量的系统
CN201199118Y (zh) 一种新型节能冷库
CN101876496A (zh) 一种双蒸发器直燃型吸收式冷热水机组
CN109282397B (zh) 基于空气压缩制冷循环的新型蓄能空调装置和方法
CN216111018U (zh) 一种带蓄能装置的联合循环电厂综合用冷系统
CN114909605B (zh) Lng船冷能循环存储及冷能综合利用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110332746A (zh) 一种基于lng能源梯级利用的冷链物流园区集合系统
CN113623891B (zh) 基于源网耦合的数据中心多元化供冷系统及运行方法
CN210267858U (zh) 一种lng冷能与余热锅炉余热制冷的联立供冷系统
CN113931744A (zh) 一种带蓄能装置的联合循环电厂综合用冷系统
CN112178971B (zh) 一种利用邮轮发动机余热及太阳能的冷梁空调装置
CN211695491U (zh) 一种区域分布式能源系统与湖水源热泵复合的供能系统
CN213514500U (zh) 一种联合循环电厂多能互补能源站
CN115111806A (zh) 一种基于能量梯级利用的热电联供系统及方法
CN113091349A (zh) 一种高效吸收式热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