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04365U - 一种餐盘自动输送回收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餐盘自动输送回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104365U
CN216104365U CN202022946744.6U CN202022946744U CN216104365U CN 216104365 U CN216104365 U CN 216104365U CN 202022946744 U CN202022946744 U CN 202022946744U CN 216104365 U CN216104365 U CN 2161043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nner plate
dinner
plate
conveying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94674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梦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294674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1043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1043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1043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able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餐盘自动输送回收装置,包括支撑板及自上而下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的多个扭蛋机构、餐盘输送机构及餐盘回收机构;扭蛋机构包括置物箱体与置物槽,置物槽设置在置物箱体的侧面;餐盘输送机构包括支撑板及围绕支撑板运动的环形传送带,环形传送带上放置多个带餐盘的送餐小车;餐盘回收机构包括餐盘回收水渠,餐盘回收水渠通过餐盘回收通道与顾客所在的餐桌连通。本实用新型设置三层结构分别用于扭蛋娱乐、餐盘输送及餐盘回收,在原有餐盘自动运输装置的基础上纵向增加功能机构,减少店内面积的占用。

Description

一种餐盘自动输送回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餐饮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餐盘自动输送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寿司,是一种日本传统美食,流入我国后受到广大社会群众的喜爱。在寿司店等餐饮店中,由于寿司可提前准备各种配料,现场制作等特点,为提高送餐效率以及降低人工成本,通常会采用餐盘自动运输装置简化送餐的过程,给予顾客良好的送餐服务体验。但顾客在用餐完毕后,仍需要服务人员到现场进行餐盘的计数、收费及清理等工作,不仅浪费顾客的时间,也增加服务人员的工作量,同时还会造成餐饮店内人员嘈杂与忙碌的景象,影响店内用餐环境,某些时候还会因为餐盘计数的问题产生争执,影响店内用餐气氛。
以上不足,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餐盘自动输送回收装置。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所述:
一种餐盘自动输送回收装置,包括支撑板及自上而下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的多个扭蛋机构、餐盘输送机构及餐盘回收机构
所述扭蛋机构包括置物箱体与置物槽,所述置物槽设置在所述置物箱体的侧面,所述置物箱体的奖品开口处对准所述置物槽的上方端口;
所述餐盘输送机构包括围绕所述支撑板运动的环形传送带,所述环形传送带上放置多个带餐盘的送餐小车,所述送餐小车与所述环形传送带之间无相对运动;
所述餐盘回收机构包括餐盘回收水渠,所述餐盘回收水渠通过餐盘回收通道与顾客所在的餐桌连通,所述餐桌回收通道的末端设置有感应计数器,所述餐桌上设置有可点菜的智能终端,所述感应计数器与所述智能终端连接。
上述的一种餐盘自动输送回收装置,所述置物槽的后端面镂空并设置挡板,所述挡板将自所述置物箱体滚出的物体限制在所述置物槽内。
上述的一种餐盘自动输送回收装置,所述支撑板上的最上端设置有上层板,所述上层板的下方设置多个照明灯,所述照明灯发出的灯管直射所述送餐小车。
上述的一种餐盘自动输送回收装置,所述支撑板的下方设置有抽奖按钮,所述抽奖按钮通过设置在所述支撑板内的连接线与所述扭蛋机构连接,所述抽奖按钮控制所述扭蛋机构的奖品开口的开关状态。
上述的一种餐盘自动输送回收装置,所述餐盘回收通道的末端设置感应框,所述感应计数器固定在所述感应框的上端面,所述餐盘自设置在所述餐桌上的餐盘投入口滑入所述餐盘回收通道,所述餐盘沿着所述餐盘回收通道滑动并穿过所述感应框。
进一步的,所述感应框与所述餐盘回收通道垂直。
上述的一种餐盘自动输送回收装置,所述餐盘回收通道的入口处设置有旋转门。
上述的一种餐盘自动输送回收装置,所述支撑板的下方设置有箱形体,所述箱形体的上部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箱形体内置所述餐盘回收水渠及水循环系统,所述水循环系统与所述餐盘回收水渠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水循环系统包括循环水泵与循环水管,所述餐盘回收水渠的末端为餐盘回收槽,所述餐盘回收水渠的初始端与所述餐盘回收槽通过所述循环水管连通,所述循环水泵与所述循环水管连通,所述循环水泵设置在所述餐盘回收槽与所述餐盘回收水渠的初始端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箱形体的底部通过地脚螺栓与地面固定连接。
上述的一种餐盘自动输送回收装置,所述支撑板的下方设置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上设置有抽奖按钮,所述固定件的侧面通过螺栓与支撑件连接,所述支撑件与所述智能终端固定连接。
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其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设置三层结构分别用于扭蛋娱乐、餐盘输送及餐盘回收,在原有餐盘自动运输装置的基础上纵向增加功能机构,减少店内面积的占用,餐盘回收机构中设置有餐盘回收水槽自动回收餐盘,同时其中还设置有感应计数器,对投入餐盘回收水槽的餐盘进行感应计数,减少服务人员的工作量,节省人工的餐具回收时间与人工成本,给顾客带来更好的用餐体验,此外,扭蛋娱乐的设置,可增加顾客在店内用餐的乐趣,提高店内顾客用餐兴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1.上层板;111.照明灯;12.中层板;13.下层结构;14.支撑板;
2.扭蛋机构;21.置物箱体;22.置物槽;221.挡板;
3.餐盘输送机构;31.送餐小车;
4.餐盘回收机构;41.餐盘投入口;42.餐盘回收通道;43.感应框;
51.箱形体;52.地脚螺栓;53.固定件;54.抽奖按钮;
6.餐盘;7.智能终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或“设置”或“连接”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或者间接位于该另一个部件上。术语“上”、“下”、“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仅是为了便于描述,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方案的限制。“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一种餐盘自动输送回收装置,如图1、图2所示,包括支撑板14及设置在支撑板14上的三层结构,自上而下分别为:上层板11设置多个扭蛋机构2,中层板12设置餐盘输送机构3,下层结构13上设置餐盘回收机构4。
本实用新型设置三层结构分别用于扭蛋娱乐、餐盘6输送及餐盘6回收,在原有餐盘自动运输装置的基础上纵向增加功能机构,减少店内面积的占用,餐盘回收机构4中设置有餐盘回收水槽自动回收餐盘6,同时其中还设置有感应计数器,对投入餐盘回收水槽的餐盘6进行感应计数,减少服务人员的工作量,节省人工的餐具回收时间与人工成本,给顾客带来更好的用餐体验,此外,扭蛋娱乐的设置,可增加顾客在店内用餐的乐趣,提高店内顾客用餐兴致。
如图2所示,扭蛋机构2包括置物箱体21与置物槽22,置物槽22设置在置物箱体21的侧面,置物箱体21的奖品开口处对准置物槽22的上方端口,置物槽22的后端面镂空并设置挡板221,当按下抽奖按钮54,置物箱体21的奖品开口处打开,内部的扭蛋滚出掉落在置物槽22内,挡板221将自置物箱体21滚出的扭蛋限制在置物槽22内。
在一种实施例中,上层板11的下方设置多个照明灯111,照明灯111发出的灯管直射送餐小车31,一方面烘托店内用餐环境的氛围,另一方面也能够通过光照提高食品的视觉效果。
支撑板14与下层结构13之间设置有固定件53,固定件53上设置有抽奖按钮,固定件53的侧面通过螺栓与支撑件连接,支撑件与智能终端7固定连接。在一种实施例中,固定件53呈中空结构。
餐盘输送机构3包括支撑板14及围绕支撑板14运动的环形传送带,环形传送带上放置多个带餐盘6的送餐小车31,送餐小车31与环形传送带之间无相对运动,随着环形传送带的运输,送餐小车31将餐盘6及其盛放的食品运输至各餐桌处。
餐盘回收机构4包括餐盘回收水渠,餐盘回收水渠通过餐盘回收通道42与顾客所在的餐桌连通。餐盘回收通道42的入口处,即餐盘投入口41,设置有旋转门。顾客将用餐完毕的餐盘6投入餐桌上的餐盘投入口41中,餐盘6沿着餐盘回收通道42滑入餐盘回收水渠中,餐盘回收水渠中的流水将餐盘6运输至餐盘回收槽。
餐盘回收通道42的末端设置感应框43,感应计数器固定在感应框43的上端面,餐盘6自设置在餐桌上的餐盘投入口41滑入餐盘回收通道42,餐盘6沿着餐盘回收通道42滑动并穿过感应框43,设置在感应框43上的感应计数器将感应的餐盘6数量发送至餐桌上的智能终端7,智能终端7将结果显示。除此之外,智能终端7连接后台服务器,可用于客户点餐。当该桌客户用餐完毕,结账后智能终端7的计数数据清零,重新记录餐盘6回收数值。感应技术其设置在餐盘回收通道42的末端而不是初始端,能够有效防止餐桌上其他物品或者人手不注意造成的错误计算,以便精确地统计餐盘6的数量,防止发生因餐盘6计数问题导致的争执。
下层结构13设置有抽奖按钮,抽奖按钮通过设置在支撑板14内的连接线与扭蛋机构2连接,抽奖按钮控制扭蛋机构2的奖品开口的开关状态。抽奖按钮可通过固定件53内的空间连线至后台控制中枢。控制中枢控制抽奖按钮与扭蛋机构2之间的连接状态,即当控制中枢连通抽奖按钮与扭蛋机构2时,抽奖按钮才可开启扭蛋机构2的奖品开口。
下层结构13包括箱形体51,箱形体51的上部与支撑板14固定连接,箱形体51的底部通过地脚螺栓52与地面固定连接。
箱形体51内置餐盘回收水渠及水循环系统,水循环系统与餐盘回收水渠连通。水循环系统包括循环水泵与循环水管,餐盘回收水渠的末端为餐盘回收槽,餐盘回收水渠的初始端与餐盘回收槽通过循环水管连通,循环水泵与循环水管连通,循环水泵设置在餐盘回收槽与餐盘回收水渠的初始端之间。循环水泵将餐盘回收槽内的水抽至餐盘回收水渠的初始端,从而实现餐盘回收水渠内用水的循环,节约水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餐盘自动输送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板及自上而下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的多个扭蛋机构、餐盘输送机构及餐盘回收机构;
所述扭蛋机构包括置物箱体与置物槽,所述置物槽设置在所述置物箱体的侧面,所述置物箱体的奖品开口处对准所述置物槽的上方端口;
所述餐盘输送机构包括围绕所述支撑板运动的环形传送带,所述环形传送带上放置多个带餐盘的送餐小车;
所述餐盘回收机构包括餐盘回收水渠,所述餐盘回收水渠通过餐盘回收通道与顾客所在的餐桌连通,所述餐桌回收通道的末端设置有感应计数器;
所述支撑板的下方设置有箱形体,所述箱形体的上部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箱形体内置所述餐盘回收水渠及水循环系统,所述水循环系统与所述餐盘回收水渠连通,所述水循环系统包括循环水泵与循环水管,所述餐盘回收水渠的末端为餐盘回收槽,所述餐盘回收水渠的初始端与所述餐盘回收槽通过所述循环水管连通,所述循环水泵与所述循环水管连通,所述循环水泵设置在所述餐盘回收槽与所述餐盘回收水渠的初始端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餐盘自动输送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置物槽的后端面镂空并设置挡板,所述挡板将自所述置物箱体滚出的物体限制在所述置物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餐盘自动输送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上的最上端设置有上层板,所述上层板的下方设置多个照明灯。
4.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餐盘自动输送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的下方设置有抽奖按钮,所述抽奖按钮通过设置在所述支撑板内的连接线与所述扭蛋机构连接,所述抽奖按钮控制所述扭蛋机构的奖品开口处的开关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餐盘自动输送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餐盘回收通道的末端设置感应框,所述感应计数器固定在所述感应框的上端面,所述餐盘自设置在所述餐桌上的餐盘投入口滑入所述餐盘回收通道,所述餐盘沿着所述餐盘回收通道滑动并穿过所述感应框。
6.根据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一种餐盘自动输送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框与所述餐盘回收通道垂直。
7.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餐盘自动输送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的下方设置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上设置有抽奖按钮,所述固定件的侧面通过螺栓与支撑件连接,所述支撑件与智能终端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餐盘自动输送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形体的底部通过地脚螺栓与地面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餐盘自动输送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餐盘回收通道的入口处设置有旋转门。
CN202022946744.6U 2020-12-11 2020-12-11 一种餐盘自动输送回收装置 Active CN2161043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46744.6U CN216104365U (zh) 2020-12-11 2020-12-11 一种餐盘自动输送回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46744.6U CN216104365U (zh) 2020-12-11 2020-12-11 一种餐盘自动输送回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04365U true CN216104365U (zh) 2022-03-22

Family

ID=806860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946744.6U Active CN216104365U (zh) 2020-12-11 2020-12-11 一种餐盘自动输送回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10436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72897B (zh) 一种智能化无人餐厅
CN105118158B (zh) 一种生鲜自提机
WO2021072918A1 (zh) 多功能自动分餐机
CN107467477B (zh) 一种蒸煮装置
CN216104365U (zh) 一种餐盘自动输送回收装置
CN212032269U (zh) 自助式餐品售卖机
CN111268460A (zh) 一种回转寿司餐盘输送回收系统
CN110150924A (zh) 一种基于自动化烹饪运输的智能餐厅服务系统
CN111265086A (zh) 一种新型回转寿司系统
CN206395499U (zh) 一种双口自动分餐装置
CN208126543U (zh) 一种新型无人水饺烹饪便卖机
CN109969763A (zh) 多功能分餐机
CN110161923B (zh) 一种全自动化的电气控制装置
CN211878626U (zh) 智慧餐饮设备
CN108460915A (zh) 一种新型无人水饺烹饪便卖机
CN113040522A (zh) 一种自助式餐具回收装置
CN211997518U (zh) 多功能自动分餐机
KR20120134602A (ko) 고령 친화형 다목적 식당 관리시스템
CN211883305U (zh) 一种回转寿司送餐及其开奖系统
CN211883304U (zh) 一种新型回转寿司系统
CN203211521U (zh) 自动菜肴盛放机
CN209121755U (zh) 一种堂食柜
CN212474990U (zh) 一种皮带式送餐系统
CN208367810U (zh) 一种自动送餐柜以及快餐售货机
CN111419063A (zh) 一种回转寿司送餐及其开奖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