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02357U - 汽车的转向器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汽车的转向器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102357U
CN216102357U CN202122689345.0U CN202122689345U CN216102357U CN 216102357 U CN216102357 U CN 216102357U CN 202122689345 U CN202122689345 U CN 202122689345U CN 216102357 U CN216102357 U CN 2161023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ering gear
limiting
hole
screw shaft
automobi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68934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秋波
张玉玺
纪义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ehive Intelligent Steering System Jiangs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eycomb Intelligent Steering System Jiangsu Co Ltd Baoding Branc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eycomb Intelligent Steering System Jiangsu Co Ltd Baoding Branch filed Critical Honeycomb Intelligent Steering System Jiangsu Co Ltd Baoding Branch
Priority to CN20212268934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1023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1023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1023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ower Steering Mechanism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的转向器及汽车,转向器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导向滑道,壳体上设有限位滑槽,限位滑槽沿着导向滑道的长度方向延伸且连通导向滑道;丝杆轴,丝杆轴穿设在导向滑道上且可轴向移动;限位件,限位件设在限位滑槽内且可沿着限位滑槽的长度方向移动,限位件连接丝杆轴,以限制丝杆轴周向旋转。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向器,通过壳体上设置限位滑槽,限位滑槽沿着导向滑道的长度方向延伸且连通导向滑道,以及设置限位件在限位滑槽内并连接丝杆轴,可以使丝杆轴保持直线移动,避免其发生周向旋转,降低异响风险,保证传感器位置感应的及时性,提高转向器的运行可靠性。

Description

汽车的转向器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汽车的转向器及汽车。
背景技术
转向器可以修正高速行车时车轮的转向过度,提高行车安全性。还可以减小低速行车的转弯半径,提升低速行车的通过性。转向器工作时,螺母轴向固定,大小皮带轮减速增扭后将动力传递至驱动螺母,驱动螺母通过旋转将动力传递给丝杆,使丝杆直线运动,带动拉杆推动车轮实施转向。但是,由于丝杆和螺母之间存在摩擦,若该摩擦大于拉杆球头部分力矩时,丝杆将跟随螺母一起旋转,从而无法产生直线运行,将严重影响转向器的工作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汽车的转向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汽车的转向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导向滑道,所述壳体上设有限位滑槽,所述限位滑槽沿着所述导向滑道的长度方向延伸且连通所述导向滑道;丝杆轴,所述丝杆轴穿设在所述导向滑道上且可轴向移动;限位件,所述限位件设在所述限位滑槽内且可沿着所述限位滑槽的长度方向移动,所述限位件连接所述丝杆轴,以限制所述丝杆轴周向旋转。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的转向器,通过壳体上设置限位滑槽,限位滑槽沿着导向滑道的长度方向延伸且连通导向滑道,以及设置限位件在限位滑槽内并连接丝杆轴,可以使丝杆轴保持直线移动,避免其发生周向旋转,降低异响风险,保证传感器位置感应的及时性,提高转向器的运行可靠性。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汽车的转向器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件包括:连接柱,所述连接柱设在所述丝杆轴上;滑块,所述滑块套设在所述连接柱上,所述滑块的位于所述限位件的移动方向的两端止抵在所述限位滑槽的两个内壁面上。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滑块上设有通孔,所述连接柱包括:第一柱体部和第二柱体部,所述第一柱体部设在所述通孔内,所述第二柱体部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柱体部的宽度,所述第二柱体部设在所述丝杆轴上。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柱体部和所述通孔为间隙配合,所述第一柱体部上设有环槽,所述限位件还包括:弹性圈,所述弹性圈套设在所述环槽上且抵接在所述通孔的内壁面上。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丝杆轴上设有螺纹孔,所述第二柱体部上设有螺纹部,所述螺纹部适于配合在所述螺纹孔内。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滑槽在所述壳体上形成有敞口,所述限位件还包括:被测件,所述被测件设在所述滑块上,所述被测件至少部分为金属导体,所述被测件为金属导体的部分朝向所述敞口设置,所述汽车的转向器还包括:电涡流位移传感器,所述电涡流位移传感器设在所述壳体上且覆盖所述敞口,所述电涡流位移传感器可检测所述被测件的位移。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被测件包括:基座,所述基座设在所述滑块上,所述基座上设有凹槽;金属片,所述金属片设在所述凹槽内。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敞口上设有围绕所述敞口的边沿设置的台阶,所述基座抵接在所述台阶上。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座上设有凸起部,所述滑块上设有通孔,所述凸起部设在所述通孔内。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汽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汽车,包括前文所述的汽车的转向器。所述汽车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向器的爆炸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向器的爆炸图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位件的爆炸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向器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被测件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转向器;
10、壳体;101、导向滑道;102、限位滑槽;103、敞口;104、台阶;
20、丝杆轴;201、螺纹孔;
30、限位件;
310、连接柱;301、第一柱体部;3011、环槽;302、第二柱体部;
320、滑块;3201、通孔;
330、弹性圈;
340、被测件;
3401、基座;34011、凹槽;34012、凸起部;3402、金属片;
40、电涡流位移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图1-图5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的转向器100,包括:壳体10、丝杆轴20、限位件30。
壳体10内设有导向滑道101,壳体10上设有限位滑槽102,限位滑槽102沿着导向滑道101的长度方向延伸且连通导向滑道101;丝杆轴20穿设在导向滑道101上且可轴向移动;限位件30设在限位滑槽102内且可沿着限位滑槽102的长度方向移动,限位件30连接丝杆轴20,以限制丝杆轴20周向旋转。
转向器100工作时,丝杆轴20的一端连接转向器100的螺母,另一端连接拉杆,导向滑道101为丝杆轴20的轴向移动提供导向和支撑,由于限位件30设在限位滑槽102并与丝杆轴20相连,因此限位件30能随丝杆轴20一起移动,此时限位滑槽102起到对限位件30的导向和支撑作用,由于限位件30只能沿限位滑槽102滑动,因此能限制丝杆轴20周向旋转,在螺母的驱动下,丝杆轴20始终能保持沿直线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的转向器100,通过壳体10上设置限位滑槽102,限位滑槽102沿着导向滑道101的长度方向延伸且连通导向滑道101,以及设置限位件30在限位滑槽102内并连接丝杆轴20,可以使丝杆轴20保持直线移动,避免其发生周向旋转,降低异响风险,保证传感器位置感应的及时性,提高转向器100的运行可靠性。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3所示,限位件30包括:连接柱310和滑块320,连接柱310设在丝杆轴20上;滑块320套设在连接柱310上,滑块320的位于限位件30的移动方向的两端止抵在限位滑槽102的两个内壁面上。限位件30设置成包括连接柱310和滑块320,可以降低限位件30整体的加工难度,连接柱310和滑块320之间能实现可拆卸安装,方便限位件30安装到在壳体10和丝杆轴20上,降低装配难度。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滑块320上设有通孔3201,连接柱310包括:第一柱体部301和第二柱体部302,第一柱体部301设在通孔3201内,第二柱体部302的宽度小于第一柱体部301的宽度,第二柱体部302设在丝杆轴20上。第一柱体部301通过与通孔3201相配合就能完成在滑块320上装配,操作简单,第二柱体部302的宽度小于第一柱体部301的宽度使得两者之间能形成阶梯结构,可以实现连接柱310在连接柱310轴线方向上的限位,提高安装可靠性。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柱体部301和通孔3201为间隙配合,第一柱体部301上设有环槽3011,限位件30还包括:弹性圈330,弹性圈330套设在环槽3011上且抵接在通孔3201的内壁面上。依靠弹性圈330的弹性特质,弹性圈330套设在环槽3011上后,再将第一柱体部301插接到通孔3201内,安装容易,也能保证第一柱体部301和通孔3201之间的紧密性,第一柱体部301和滑块320的连接可靠性也比较好。
可选地,通孔3201为圆形孔,第一柱体部301为圆柱,环槽3011为圆形槽,弹性圈330为O形圈,采用这种圆形的结构设计,加工比较方便,装配也容易。可选地,环槽3011也可以为矩形槽或U形槽,同样能适应弹性圈330的安装。
可选地,如图3、图4所示,环槽3011和弹性圈330均可以设为多个且一一对应设置,通过增加环槽3011和弹性圈330的数量可以进一步提高连接可靠性。例如,环槽3011为两个,两个环槽3011沿第一柱体部301的轴线方向间隔开设置,弹性圈330为两个,两个弹性圈330分别设置在两个环槽3011内。当然,环槽3011的数量还可以是其他数值,根据情况可以具体设置,这里不再赘述。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丝杆轴20上设有螺纹孔201,第二柱体部302上设有螺纹部(图未示出),螺纹部适于配合在螺纹孔201内。连接柱310在与滑块320装配前,第二柱体部302可通过螺纹部先安装到螺纹孔201内,将第二柱体部302和丝杆轴20固定连接,采用这种螺纹连接方式操作简单,连接也比较牢靠。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限位滑槽102在壳体10上形成有敞口103,限位件30还包括:被测件340,被测件340设在滑块320上,被测件340至少部分为金属导体,被测件340为金属导体的部分朝向敞口103设置,汽车的转向器100还包括:电涡流位移传感器40,电涡流位移传感器40设在壳体10上且覆盖敞口103,电涡流位移传感器40可检测被测件340的位移。由于限位件30与丝杆轴20相连,丝杆轴20移动能带动被测件340移动,为电涡流位移传感器40提供位置信息,电涡流位移传感器40透过敞口103可以检测被测件340的金属导体部分,及时检测出丝杆轴20在轴线方向上的位移,采用电涡流位移传感器40检测能适应更大的行程需求,提高转向器100的性能。
可选地,电涡流位移传感器40构造为盖体状,覆盖在敞口103上,并通过紧固件连接在壳体10上,其中,紧固件可以为螺钉,安装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被测件340包括:基座3401和金属片3402,基座3401设在滑块320上,基座3401上设有凹槽34011;金属片3402设在凹槽34011内。基体3401可以采用非金属材料,例如塑料,而金属片3402则作为被测导体被电涡流位移传感器40检测,可以降低成本。
其他实施例中,被测件340可以整个采用金属材料制成。
可选地,金属片3402可以为铁片、铜片。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敞口103上设有围绕敞口103的边沿设置的台阶104,基座3401抵接在台阶104上。通过基座3401与台阶104的表面相抵接可以限制被测件340上下移动,保证被测件340的上下间隙,控制被测件340和电涡流位移传感器40之间的感应距离,提升传感器精度。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4所示,基座3401上设有凸起部34012,滑块320上设有通孔3201,凸起部34012设在通孔3201内。凸起部34012起到定位和连接作用,凸起部34012可以与通孔3201之间保持过盈配合,这样就能保证基座3401和滑块320之间连接可靠,且安装起来也比较方便。
可选地,基座3401为方形,凸起部34012为方形,通孔3201部分为方形,这样就能使基座3401与台阶104配合时不会发生转动,凸起部34012和通孔3201配合时也不会发生转动。
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汽车的转向器100的一个具体实施例。
如图1至图5所示,汽车的转向器100包括:壳体10、丝杆轴20、限位件30、电涡流位移传感器40。
壳体10内设有导向滑道101,壳体10上设有限位滑槽102,限位滑槽102沿着导向滑道101的长度方向延伸且连通导向滑道101。
丝杆轴20穿设在导向滑道101上且可轴向移动。
限位件30设在限位滑槽102内且可沿着限位滑槽102的长度方向移动,限位件30连接丝杆轴20,以限制丝杆轴20周向旋转。
限位件30包括:连接柱310、滑块320、弹性圈330、被测件340。
连接柱310设在丝杆轴20上;滑块320套设在连接柱310上,滑块320的位于限位件30的移动方向的两端止抵在限位滑槽102的两个内壁面上。
滑块320上设有通孔3201,连接柱310包括:第一柱体部301和第二柱体部302,第一柱体部301设在通孔3201内,第二柱体部302的宽度小于第一柱体部301的宽度,第二柱体部302设在丝杆轴20上。
第一柱体部301和通孔3201为间隙配合,第一柱体部301上设有环槽3011,弹性圈330套设在环槽3011上且抵接在通孔3201的内壁面上。
环槽3011为两个,两个环槽3011沿第一柱体部301的轴线方向间隔开设置,弹性圈330为两个,两个弹性圈330分别设置在两个环槽3011内。
丝杆轴20上设有螺纹孔201,第二柱体部302上设有螺纹部,螺纹部适于配合在螺纹孔201内。
限位滑槽102在壳体10上形成有敞口103,被测件340设在滑块320上,被测件340至少部分为金属导体,被测件340为金属导体的部分朝向敞口103设置,电涡流位移传感器40设在壳体10上且覆盖敞口103,电涡流位移传感器40可检测被测件340的位移。
被测件340包括:基座3401和金属片3402,基座3401设在滑块320上,基座3401上设有凹槽34011;金属片3402设在凹槽34011内。
敞口103上设为围绕敞口103的边沿设置的台阶104,基座3401抵接在台阶104上。
基座3401上设有凸起部34012,滑块320上设有通孔3201,凸起部34012过盈配合在通孔3201内。
可以得知,本实用新型的汽车的转向器100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零件多、结构复杂、配合间隙控制困难、零件成本和装配成本高等问题。有效限制丝杆轴20旋转,减少过程中间隙,保障传感器位置感应的及时性,降低异响风险,简化制作工艺,提升过程能力保证性,同时优化了可装配性和可拆解性。具有制造简单、生产成本低、装配容易、拆解简单、可靠性高等优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包括前文的汽车的转向器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该转向器100具备稳定且可靠的转向性能,可以有效避免车轮转向过度,提高行车安全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的转向器100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汽车的转向器(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0),所述壳体(10)内设有导向滑道(101),所述壳体(10)上设有限位滑槽(102),所述限位滑槽(102)沿着所述导向滑道(101)的长度方向延伸且连通所述导向滑道(101);
丝杆轴(20),所述丝杆轴(20)穿设在所述导向滑道(101)上且可轴向移动;
限位件(30),所述限位件(30)设在所述限位滑槽(102)内且可沿着所述限位滑槽(102)的长度方向移动,所述限位件(30)连接所述丝杆轴(20),以限制所述丝杆轴(20)周向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的转向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30)包括:
连接柱(310),所述连接柱(310)设在所述丝杆轴(20)上;
滑块(320),所述滑块(320)套设在所述连接柱(310)上,所述滑块(320)的位于所述限位件(30)的移动方向的两端止抵在所述限位滑槽(102)的两个内壁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的转向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320)上设有通孔(3201),所述连接柱(310)包括:第一柱体部(301)和第二柱体部(302),所述第一柱体部(301)设在所述通孔(3201)内,所述第二柱体部(302)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柱体部(301)的宽度,所述第二柱体部(302)设在所述丝杆轴(20)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的转向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柱体部(301)和所述通孔(3201)为间隙配合,所述第一柱体部(301)上设有环槽(3011),所述限位件(30)还包括:弹性圈(330),所述弹性圈(330)套设在所述环槽(3011)上且抵接在所述通孔(3201)的内壁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的转向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杆轴(20)上设有螺纹孔(201),所述第二柱体部(302)上设有螺纹部,所述螺纹部适于配合在所述螺纹孔(201)内。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的转向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滑槽(102)在所述壳体(10)上形成有敞口(103),所述限位件(30)还包括:被测件(340),所述被测件(340)设在所述滑块(320)上,所述被测件(340)至少部分为金属导体,所述被测件(340)为金属导体的部分朝向所述敞口(103)设置,所述汽车的转向器(100)还包括:电涡流位移传感器(40),所述电涡流位移传感器(40)设在所述壳体(10)上且覆盖所述敞口(103),所述电涡流位移传感器(40)可检测所述被测件(340)的位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的转向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被测件(340)包括:
基座(3401),所述基座(3401)设在所述滑块(320)上,所述基座(3401)上设有凹槽(34011);
金属片(3402),所述金属片(3402)设在所述凹槽(34011)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的转向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敞口(103)上设有围绕所述敞口(103)的边沿设置的台阶(104),所述基座(3401)抵接在所述台阶(104)上。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的转向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3401)上设有凸起部(34012),所述滑块(320)上设有通孔(3201),所述凸起部(34012)设在所述通孔(3201)内。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汽车的转向器(100)。
CN202122689345.0U 2021-11-04 2021-11-04 汽车的转向器及汽车 Active CN2161023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689345.0U CN216102357U (zh) 2021-11-04 2021-11-04 汽车的转向器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689345.0U CN216102357U (zh) 2021-11-04 2021-11-04 汽车的转向器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02357U true CN216102357U (zh) 2022-03-22

Family

ID=807132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689345.0U Active CN216102357U (zh) 2021-11-04 2021-11-04 汽车的转向器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10235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141785B1 (en) Sensor magnet holder, motor having the holder incorporated therein,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motor
EP3388309B1 (en) Steering system
US6178837B1 (en) Electric actuator
CN103946588B (zh) 具有磁性传感器的线性致动器组件
CA2554724A1 (en) A transmission comprising a displaceable shift fork and an actuator
US8286518B2 (en) Drive device
DE10242841A1 (de) Ausrücklager für eine Kupplung mit einem Magnetgeber
US11427250B2 (en) Rotary sensor assembly and rear wheel steering system including the same
US20170008555A1 (en) Power steer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ball screw for power steering device
EP3564557B1 (en) Electric actuator
CN216102357U (zh) 汽车的转向器及汽车
KR101951374B1 (ko) 모터
EP3626990B1 (en) Electric clutch actuator with gear mechanism bearing plate
CN109689474B (zh) 转向装置
CN103490561A (zh) 一种直线机电作动器
JP2008265550A (ja)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US20140001900A1 (en) Motor
KR100626852B1 (ko) 구동축 이동장치
KR20040011144A (ko) 차량용 전동 파워스티어링장치
CN108725574B (zh) 一种汽车助力转向传感器
WO2018074499A1 (ja) 無段変速機のシーブ駆動装置
CN219029534U (zh) 一种手感模拟转向柱的转向角限位装置
US10180164B2 (en) Resolver for rotation position detection using resin bearing
CN213615126U (zh) 驱动机构
JP3741549B2 (ja) 舵取装置及びこれに用いる取付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109

Address after: 868 Gangxing Road, Yangzhong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Zhenjia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Beehive intelligent steering system (Jiangsu) Co.,Ltd.

Address before: 071000 in yard 75, Dongsheng Road, Jiaozhuang Township, Lianchi District, Baoding City, Hebe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Baoding Branch of honeycomb intelligent steering system (Jiangsu)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