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01643U - 立面框架、箱体框架、换电站 - Google Patents
立面框架、箱体框架、换电站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101643U CN216101643U CN202120626699.8U CN202120626699U CN216101643U CN 216101643 U CN216101643 U CN 216101643U CN 202120626699 U CN202120626699 U CN 202120626699U CN 216101643 U CN216101643 U CN 21610164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rame
- beams
- vertical face
- station
- cross memb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2—Electric charging station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立面框架、箱体框架、换电站。其中,立面框架用于构建换电站的箱体框架,所述立面框架包括平行且共面设置的第一顶部横梁和至少两个底部横梁,所述顶部横梁与两个所述底部横梁之间分别通过立柱连接。顶梁组件、底梁组件和立柱拼接为一个立面,结构简单,拼接方便快捷,且整个换电站的框架可以利用前后两个立面框架进行快速组装。此外,立面框架有利于换电站的模块化,可以根据与立面框架的相对位置,相应划分换电站的各个部分,以满足快速搭建换电站的需求,并且便于换电站各个部分的运输和表面处理。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的换电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立面框架、箱体框架、换电站。
背景技术
目前,换电站一般为整体集装箱结构,即换电站的箱体为集装箱或类似的结构,由于箱体为一个不可拆卸的整体,难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结构,这导致换电站的灵活性较差,无法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和工作需求,且组成箱体的各个部分和部件体积较大、较为笨重,对加工工艺的限制较多,增加了加工难度和成本,也不利于零部件的运输。但若将换电站拆分为多个零部件分别运输,并在现场统一安装,由于受到现场的条件限制,安装过程较为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换电站不易在现场安装的缺陷,提供一种立面框架、箱体及换电站。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立面框架,用于构建换电站的箱体框架,所述立面框架包括平行且共面设置的第一顶部横梁和至少两个底部横梁,所述顶部横梁与两个所述底部横梁之间分别通过立柱连接。
在本方案中,顶梁组件、底梁组件和立柱拼接为一个立面,结构简单,拼接方便快捷,且整个换电站的框架可以利用前后两个立面框架进行快速组装。此外,立面框架有利于换电站的模块化,可以根据与立面框架的相对位置,相应划分换电站的各个部分,以满足快速搭建换电站的需求,并且便于换电站各个部分的运输和表面处理。
较佳地,所述底部横梁为间隔设置的第一底部横梁和第二底部横梁,
所述第一底部横梁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顶部横梁的第一端相对应;
所述第二底部横梁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顶部横梁的第二端相对应;
所述第一底部横梁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底部横梁的第一端相对设置并具有预设间隔;
所述第一底部横梁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底部横梁的第一端之间的间隔向上延伸至所述第一顶部横梁并形成间隔区。
在本方案中,间隔区可以对应于换电站的内部空间并构成该内部空间的出入口,例如,间隔区可以对应于换电站的换电区域,电动汽车可以通过间隔区进入换电区域。
较佳地,所述立柱至少包括四个,且间隔设置,所述立柱自所述第一底部横梁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以及所述第二底部横梁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向上延伸,与所述第一顶部横梁连接固定。
在本方案中,立柱连接于底部横梁和第一顶部横梁之间,能够形成稳固的框架结构,同时由于立柱连接于底部横梁的端部使得立柱之间存在较大空间,方便物料穿过立面框架。
较佳地,所述立面框架还包括第二顶部横梁,所述第二顶部横梁位于所述第一顶部横梁下方,且设置于间隔区内与所述立柱连接固定。
在本方案中,第二顶部横梁进一步加固立面框架的顶部结构,使得立面框架能够承担较大的负载,同时第二顶部横梁和第一顶部横梁之间的空间可用于安装空调设备,因此,立面框架这样设置使得满足了强度需求的同时,为换电站内部设备的安装预留了相应空间,使得换电站的结构较为紧凑。
较佳地,所述第一顶部横梁和第二顶部横梁之间设有加强梁,所述加强梁为交叉设置和/或间隔设置。
在本方案中,第一顶部横梁和第二顶部横梁通过加强梁相连接,从而进一步提高立面框架的顶部结构强度,因此在利用立面框架搭接换电站时,较重的零部件也可以附接于立面框架的顶部,从而有利于换电站的装配。
较佳地,所述立柱与所述第一顶部横梁、所述第二顶部横梁、所述第一底部横梁和/或所述第二底部横梁相连处设置加强板。
在本方案中,立柱与横梁之间通过加强板连接,从而进一步加强立面框架,防止立柱与横梁之间的连接松动。
较佳地,所述第一顶部横梁和所述底部横梁设有至少一个连接槽供所述箱体框架的顶部组件和底部组件插入固定,所述连接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顶部横梁和所述底部横梁的延伸方向相同。
在本方案中,在搭建换电站或箱体框架时,只需要将顶部组件和底部组件与连接槽插接配合,就能够完成组装,这使得换电站的组装方便快捷。
较佳地,所述第一顶部横梁还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朝上设置以连接固定所述箱体框架外的保护板;和/或,
所述立柱沿竖向设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朝向外部设置以连接固定所述箱体框架外的保护板。
在本方案中,在搭建换电站时,保护板直接或间接地通过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安装到立面框架上,从而围成换电站的内部空间,并实现换电站各个模块之间的连接。
一种箱体框架,其包括顶部组件、底部组件和两个如前所述的立面框架,两个所述立面框架相对设置,所述顶部组件连接固定于两个所述立面框架的第一顶部横梁,所述底部组件连接固定于两个所述立面框架的底部横梁。
在本方案中,在搭建箱体框架时,可以以立面框架为基准进行搭建,即,通过将顶部组件和底部组件连接到两侧的立面框架上,这样既可以快速组装成型,又便于箱体框架拆分为多个模块进行组装和运输,现场组装较为方便和简单。
较佳地,所述箱体框架还包括保护板,所述保护板分别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可拆装地连接固定于所述箱体框架的顶面和侧面。
在本方案中,保护板分别连接于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分别构成箱体框架的顶部面板和侧部面板,从而将箱体框架的内部空间包围,使得内部空间内的设备与外界相对隔离;箱体框架在使用时,由于保护板可拆卸,因此当换电站内电池温度超过一定阈值时,可以通过拆除保护板而迅速的转移至换电站外部,同时当需要对内部空间的设备进行维护和修理时,也可以将保护板拆除供人员和物料能够进出内部空间。
一种换电站,其包括如前所述的箱体框架,所述间隔区形成行车通道,前后两个所述间隔区之间形成换电工作区,所述换电工作区的左右两侧形成电池充电区。
在本方案中,电动汽车能够通过第一底部横梁和第二底部横梁之间的间隔区进入换电站内的换电工作区进行换电操作,第一底部横梁和第二底部横梁的位置对应于换电站的电池充电区为换电提供电池。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立面框架由顶梁组件、底梁组件和立柱拼接而成,结构简单,拼接方便快捷,适用于换电站的搭建,整个换电站的框架可以利用前后两个立面框架进行快速组装;本实用新型的箱体框架可以利用上述立面框架进行搭建,从而使得箱体框架能够拆分为多个体积和质量较小的子部件,便于运输,且现场搭建较为方便。本实用新型的换电站,由于具有上述箱体框架,因此也较容易运输和现场搭建,有效缩短了施工周期和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换电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箱体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立面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换电站100
电池存放区200
换电区300
立面框架10
顶梁组件1
第一顶部横梁11
第二顶部横梁12
底梁组件2
第一底部横梁21
第二底部横梁22
立柱3
加强梁4
第一加强梁41
第二加强梁42
保护板5
加强板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举个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换电站100,换电站100具有电池存放区200和换电区300,其中,电池存放区200用于存放电池,换电区300用于进行换电操作。如图2所示,换电站100其包括箱体框架,箱体框架包括顶部组件、底部组件和两个立面框架10,两个立面框架10相对设置,顶部组件连接固定于两个立面框架10的第一顶部横梁11,底部组件连接固定于两个立面框架10的底部横梁。两个立面框架10之间的区域构成了电池存放区200和换电区300。
参见图2和图3所示,立面框架10包括平行且共面设置的第一顶部横梁11和至少两个底部横梁,顶部横梁与两个底部横梁之间分别通过立柱3连接。顶梁组件1、底梁组件2和立柱3拼接为一个立面,结构简单,拼接方便快捷,且整个换电站100的框架可以利用前后两个立面框架10进行快速组装。此外,立面框架10有利于换电站100的模块化,可以根据与立面框架10的相对位置,相应划分换电站100的各个部分,以满足快速搭建换电站100的需求,并且便于换电站100各个部分的运输和表面处理。
底部横梁为间隔设置的第一底部横梁21和第二底部横梁22,第一底部横梁21的第一端与第一顶部横梁11的第一端相对应;第二底部横梁22的第二端与第一顶部横梁11的第二端相对应;第一底部横梁21的第二端和第二底部横梁22的第一端相对设置并具有预设间隔;第一底部横梁21的第二端和第二底部横梁22的第一端之间的间隔向上延伸至第一顶部横梁11并形成间隔区。间隔区可以对应于换电站100的内部空间并构成该内部空间的出入口,例如,间隔区可以对应于换电站100的换电区300域,电动汽车可以通过间隔区进入换电区300域。
立柱3至少包括四个,且间隔设置,立柱3自第一底部横梁21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以及第二底部横梁22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向上延伸,与第一顶部横梁11连接固定。立柱3连接于底部横梁和第一顶部横梁11之间,能够形成稳固的框架结构,同时由于立柱3连接于底部横梁的端部使得立柱3之间存在较大空间,方便物料穿过立面框架10。
立面框架10还包括第二顶部横梁12,第二顶部横梁12位于第一顶部横梁11下方,且设置于间隔区内与立柱3连接固定。第二顶部横梁12进一步加固立面框架10的顶部结构,使得立面框架10能够承担较大的负载,同时第二顶部横梁12和第一顶部横梁11之间的空间可用于安装空调设备,因此,立面框架10这样设置使得满足了强度需求的同时,为换电站100内部设备的安装预留了相应空间,使得换电站100的结构较为紧凑。
第一顶部横梁11和第二顶部横梁12之间设有加强梁4,其中加强梁4包括多个第一加强梁41和多个第二加强梁42,其中,第一加强梁41彼此间隔设置,每个第二加强梁42至少与一个第一加强梁41相连接。在其他的优选实施例中,加强梁4之间还可以交叉设置。第一顶部横梁11和第二顶部横梁12通过加强梁4相连接,从而进一步提高立面框架10的顶部结构强度,因此在利用立面框架10搭接换电站100时,较重的零部件也可以附接于立面框架10的顶部,从而有利于换电站100的装配。
立柱3与第一顶部横梁11、第二顶部横梁12、第一底部横梁21、第二底部横梁22相连处设置加强板6。立柱3与横梁之间通过加强板6连接,从而进一步加强立面框架10,防止立柱3与横梁之间的连接松动。在本实施例中,加强板6为三角形板。
第一顶部横梁11和底部横梁设有至少一个连接槽供箱体框架的顶部组件和底部组件插入固定,连接槽的延伸方向与第一顶部横梁11和底部横梁的延伸方向相同。在搭建换电站100或箱体框架时,只需要将顶部组件和底部组件与连接槽插接配合,就能够完成组装,这使得换电站100的组装方便快捷。
第一顶部横梁11还设有第一连接部,第一连接部朝上设置以连接固定箱体框架外的保护板5;立柱3沿竖向设有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部朝向外部设置以连接固定箱体框架外的保护板5。在搭建换电站100时,保护板5直接或间接地通过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安装到立面框架10上,从而围成换电站100的内部空间,并实现换电站100各个模块之间的连接。
箱体框架还包括保护板5,保护板5分别通过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可拆装地连接固定于箱体框架的顶面和侧面。保护板5分别连接于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分别构成箱体框架的顶部面板和侧部面板,从而将箱体框架的内部空间包围,使得内部空间内的设备与外界相对隔离;箱体框架在使用时,由于保护板5可拆卸,因此当换电站100内电池温度超过一定阈值时,可以通过拆除保护板5而迅速的转移至换电站100外部,同时当需要对内部空间的设备进行维护和修理时,也可以将保护板5拆除供人员和物料能够进出内部空间。
参见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换电站100,电动汽车能够通过第一底部横梁21和第二底部横梁22之间的间隔区进入换电站100内的换电工作区进行换电操作,第一底部横梁21和第二底部横梁22的位置对应于换电站100的电池充电区为换电提供电池。
在搭建箱体框架时,可以以立面框架10为基准进行搭建,即,通过将顶部组件和底部组件连接到两侧的立面框架10上,这样既可以快速组装成型,又便于箱体框架拆分为多个模块进行组装和运输,现场组装较为方便和简单。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立面框架10结构简单,拼接方便快捷,适用于换电站100的搭建,整个换电站100的框架可以利用前后两个立面框架10进行快速组装;本实用新型的箱体框架可以利用上述立面框架10进行搭建,从而使得箱体框架能够拆分为多个体积和质量较小的子部件,便于运输,且现场搭建较为方便。本实用新型的换电站100,由于具有上述箱体框架,因此也较容易运输和现场搭建,有效缩短了施工周期和成本。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1)
1.一种立面框架,用于构建换电站的箱体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立面框架包括平行且共面设置的第一顶部横梁和至少两个底部横梁,所述顶部横梁与两个所述底部横梁之间分别通过立柱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面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横梁为间隔设置的第一底部横梁和第二底部横梁,
所述第一底部横梁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顶部横梁的第一端相对应;
所述第二底部横梁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顶部横梁的第二端相对应;
所述第一底部横梁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底部横梁的第一端相对设置并具有预设间隔;
所述第一底部横梁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底部横梁的第一端之间的间隔向上延伸至所述第一顶部横梁并形成间隔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面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至少包括四个,且间隔设置,所述立柱自所述第一底部横梁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以及所述第二底部横梁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向上延伸,与所述第一顶部横梁连接固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面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立面框架还包括第二顶部横梁,所述第二顶部横梁位于所述第一顶部横梁下方,且设置于间隔区内与所述立柱连接固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立面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部横梁和第二顶部横梁之间设有加强梁,所述加强梁为交叉设置和/或间隔设置。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立面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与所述第一顶部横梁、所述第二顶部横梁、所述第一底部横梁和/或所述第二底部横梁相连处设置加强板。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面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部横梁和所述底部横梁设有至少一个连接槽供所述箱体框架的顶部组件和底部组件插入固定,所述连接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顶部横梁和所述底部横梁的延伸方向相同。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立面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部横梁还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朝上设置以连接固定所述箱体框架外的保护板;和/或,
所述立柱沿竖向设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朝向外部设置以连接固定所述箱体框架外的保护板。
9.一种箱体框架,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顶部组件、底部组件和两个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立面框架,两个所述立面框架相对设置,所述顶部组件连接固定于两个所述立面框架的第一顶部横梁,所述底部组件连接固定于两个所述立面框架的底部横梁。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箱体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框架还包括保护板,所述保护板分别通过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可拆装地连接固定于所述箱体框架的顶面和侧面。
11.一种换电站,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箱体框架,每个所述立面框架的两个所述底部横梁之间存在间隔并形成间隔区,所述间隔区形成行车通道,前后两个所述间隔区之间形成换电工作区,所述换电工作区的左右两侧形成电池充电区。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626699.8U CN216101643U (zh) | 2021-03-26 | 2021-03-26 | 立面框架、箱体框架、换电站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626699.8U CN216101643U (zh) | 2021-03-26 | 2021-03-26 | 立面框架、箱体框架、换电站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101643U true CN216101643U (zh) | 2022-03-22 |
Family
ID=806857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626699.8U Active CN216101643U (zh) | 2021-03-26 | 2021-03-26 | 立面框架、箱体框架、换电站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101643U (zh) |
-
2021
- 2021-03-26 CN CN202120626699.8U patent/CN21610164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1441936U (zh) | 动力电池安装支架和电动车 | |
CN108807782B (zh) | 电池架 | |
CN216101643U (zh) | 立面框架、箱体框架、换电站 | |
CN107979012B (zh) | 模块化预制舱舱体、模块化预制舱及变电站 | |
CN220492111U (zh) | 电池箱及具有其的车辆 | |
CN113585482A (zh) | 便于装配的建筑物骨架 | |
CN219717592U (zh) | 一种整体可拆卸式电柜 | |
CN110872883B (zh) | 卡扣连接的装配式墙体 | |
CN215436648U (zh) | 模块化客车骨架结构及客车 | |
CN216196235U (zh) | 一种方便拼接安装的模块化铝单板 | |
WO2022143947A1 (zh) | 箱形装置及包含其的电站或储能站 | |
CN215042213U (zh) | 充电仓组件、模块化换电站及储能站 | |
CN216659638U (zh) | 可上下拼接的箱体及包含其的换电站或储能站 | |
CN115122994A (zh) | 快速组装的箱体及包含其的换电站 | |
CN215681366U (zh) | 一种用于成套设备的可拼装柜架 | |
CN109291996B (zh) | 电动汽车的框梁及电动汽车 | |
CN114801856A (zh) | 模块化换电站的装配方法 | |
CN215361013U (zh) | 箱体及包含其的换电站 | |
CN221113555U (zh) | 一种多工位换电站 | |
CN215716309U (zh) | 基于bim的装配式钢结构外墙 | |
CN216980784U (zh) | 一种直接组装式螺栓固定动力电池盒 | |
CN115284948B (zh) | 换电站周侧覆盖板组件、换电站及换电站组装方法 | |
CN212153748U (zh) | 箱型支撑与h型横梁的连接节点结构 | |
CN216805136U (zh) | 箱形设备及包含其的换电站或储能站 | |
CN215907495U (zh) | 一种用于建筑结构设计的承重梁加固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