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092787U - 微润滑纳米混合油雾体回收系统 - Google Patents

微润滑纳米混合油雾体回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092787U
CN216092787U CN202122071958.8U CN202122071958U CN216092787U CN 216092787 U CN216092787 U CN 216092787U CN 202122071958 U CN202122071958 U CN 202122071958U CN 216092787 U CN216092787 U CN 2160927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ter screen
cylinder
stirring
separating cylinder
lubric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07195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伟
董兰
高伟
齐强
李长河
孙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Binhai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Binhai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Binhai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Qingdao Binhai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12207195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0927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0927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09278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parating Particles In Gases By Inertia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润滑油回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微润滑纳米混合油雾体回收系统,包括风力回收机构、分离筒、滤网机构、搅拌机构和排气管;风力回收机构装设在分离筒底部,以将润滑后的油水混合雾状润滑颗粒抽送至分离筒内;分离筒的内部装设滤网机构,滤网机构位于风力回收机构上方,以对抽送至分离筒内的油水混合雾状润滑颗粒进行过滤分离;搅拌机构装设于分离筒的内部,以对分离筒内的油水混合雾状润滑颗粒进行搅拌;搅拌机构传动连接滤网机构,以带动滤网机构在分离筒内进行旋转过滤;分离筒顶部装设排气管。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对使用后的微润滑纳米混合油雾体回收,回收效果好,回收效率高。

Description

微润滑纳米混合油雾体回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润滑油回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微润滑纳米混合油雾体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微润滑作为一种新兴的润滑技术,人们正在积极研究微润滑给机加工零件带来的质量提升,包括降低刀具的磨损、提高刀具耐用度,降低零件表面粗糙度,减少了摩擦热,降低了机加工工艺系统的变形,提高了零件的精度等级。在润滑的同时会有雾化了的润滑油漂浮在空中,对于挥发的润滑剂,严重威胁到技术人员的身体健康,因此需要对润滑使用后的微润滑纳米混合油雾体回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润滑纳米混合油雾体回收系统,可以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微润滑纳米混合油雾体回收系统,包括风力回收机构、分离筒、滤网机构、搅拌机构和排气管;
风力回收机构装设在分离筒底部,以将润滑后的油水混合雾状润滑颗粒抽送至分离筒内;
分离筒的内部装设滤网机构,滤网机构位于风力回收机构上方,以对抽送至分离筒内的油水混合雾状润滑颗粒进行过滤分离;
搅拌机构装设于分离筒的内部,以对分离筒内的油水混合雾状润滑颗粒进行搅拌;
搅拌机构传动连接滤网机构,以带动滤网机构在分离筒内进行旋转过滤;
分离筒顶部装设排气管。
优选的,所述分离筒的内部装设电加热环。
优选的,所述风力回收机构为带有负压风机的抽风管道和安装在抽风管道一端的吸风罩;抽风管道另一端与分离筒连接。
优选的,所述滤网机构包括滤网本体和清扫刷;滤网本体转动配合在分离筒内部,且与搅拌机构可拆卸连接,以在搅拌机构的带动下旋转;清扫刷通过刷座装设在分离筒内部,且滑动配合在滤网本体的顶面上。
优选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伺服电机、六棱柱、搅拌轴和搅拌叶轮;所述伺服电机通过电机座装设在分离筒顶部螺纹密封配合的筒盖上,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六棱柱,六棱柱插接在搅拌轴顶部的六棱槽内,搅拌轴的上端密封转动在筒盖的中心,搅拌轴的中部与滤网本体可拆卸连接,搅拌轴上固定多个搅拌叶轮,搅拌叶轮位于滤网本体下方;搅拌轴的下端密封转动在分离筒底面的中心通孔内。
优选的,所述搅拌轴的下端装设控制阀,控制阀位于分离筒外侧;搅拌轴位于分离筒内部的轴体上均匀设置多个过滤排油孔。
优选的,所述分离筒内设有倒锥形导流罩,倒锥形导流罩与搅拌轴之间形成气流通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对使用后的微润滑纳米混合油雾体回收,回收效果好,回收效率高,不仅可以减少对空气的污染以及污染带来的对工作人员的伤害,还可以对回收过滤得到的纳米流体润滑液进行重复利用,提高能源利用率,节能环保。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整体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整体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滤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搅拌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倒锥形导流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风力回收机构1;分离筒2;滤网机构3;滤网本体31;清扫刷32;搅拌机构4;伺服电机41;六棱柱42;搅拌轴43;搅拌叶轮44;控制阀45;过滤排油孔46;排气管5;倒锥形导流罩6。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上,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设置在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若干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申请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申请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申请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申请可实施的范畴。
下面结合附图1-6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6所示,微润滑纳米混合油雾体回收系统,包括风力回收机构1、分离筒2、滤网机构3、搅拌机构4和排气管5;
风力回收机构1装设在分离筒2底部,以将润滑后的油水混合雾状润滑颗粒抽送至分离筒2内;
分离筒2的内部装设滤网机构3,滤网机构3位于风力回收机构1上方,以对抽送至分离筒2内的油水混合雾状润滑颗粒进行过滤分离;
搅拌机构4装设于分离筒2的内部,以对分离筒2内的油水混合雾状润滑颗粒进行搅拌;
搅拌机构4传动连接滤网机构3,以带动滤网机构3在分离筒2内进行旋转过滤;
分离筒2顶部装设排气管5。
所述分离筒2的内部装设电加热环。
本实用新型进行回收时,将风力回收机构1朝向正在加工的刀具和工件设置,并设置在与润滑喷头相对的位置,然后将风力回收机构1接电启动,风力回收机构1启动后,可以将润滑喷头喷射在刀具和工件上的压力油、压力水和压力空气的油水混合雾状润滑颗粒吸入至分离筒2内,滤网机构3可以对油雾进行过滤,将油雾留在分离筒2内,抽送过程中的空气和部分水分通过排气管5排出,分离筒2内的电加热环接电启动后可以进行加热,对油水混合雾状润滑颗粒中的水分进行蒸发,提高油水分离效果,水分蒸发上升穿过滤网机构3通过排气管5排出;在进行过滤的过程中,将搅拌机构4启动,搅拌机构4可以对进入至分离筒2内的油水混合雾状润滑颗粒进行混合搅拌,有利于油水混合雾状润滑颗粒中的水分充分蒸发,也有利于提高油水混合雾状润滑颗粒通过滤网机构3进行过滤的效果;滤网机构3还可以在搅拌机构4的带动下旋转,通过旋转过滤,可以降低滤网机构3堵塞的概率,提高过滤效果,可以有效对使用后的微润滑纳米混合油雾体回收,回收效果好,回收效率高,不仅可以减少对空气的污染以及污染带来的对工作人员的伤害,还可以对回收过滤得到的纳米流体润滑液进行重复利用,提高能源利用率,节能环保。
所述风力回收机构1为带有负压风机的抽风管道和安装在抽风管道一端的吸风罩;抽风管道另一端与分离筒2连接。负压风机接电启动后可以通过与抽风管道配合通过吸风罩将油水混合雾状润滑颗粒抽送至分离筒2内。
所述滤网机构3包括滤网本体31和清扫刷32;滤网本体31转动配合在分离筒2内部,且与搅拌机构4可拆卸连接,以在搅拌机构4的带动下旋转;清扫刷32通过刷座装设在分离筒2内部,且滑动配合在滤网本体31的顶面上。滤网本体31可以在搅拌机构4的带动下旋转,滤网本体31旋转的过程中其表面的不同位置与清扫刷32接触,有利用通过清扫刷32将滤网本体31上的润滑油扫落,并降低滤网本体31堵塞的概率。
所述搅拌机构4包括伺服电机41、六棱柱42、搅拌轴43和搅拌叶轮44;所述伺服电机41通过电机座装设在分离筒2顶部螺纹密封配合的筒盖上,伺服电机41的输出轴传动连接六棱柱42,六棱柱42插接在搅拌轴43顶部的六棱槽内,搅拌轴43的上端密封转动在筒盖的中心,搅拌轴43的中部与滤网本体31可拆卸连接,搅拌轴43上固定多个搅拌叶轮44,搅拌叶轮44位于滤网本体31下方;搅拌轴43的下端密封转动在分离筒2底面的中心通孔内。伺服电机41接电启动后可以带动六棱柱42转动,六棱柱42转动时可以带动搅拌轴43和搅拌叶轮44转动,从而通过搅拌叶轮44对分离筒2内的油水混合雾状润滑颗粒进行搅拌,提高油水混合雾状润滑颗粒内部油雾、水雾分散的均匀性,有利于提高过滤效果。
所述搅拌轴43的下端装设控制阀45,控制阀45位于分离筒2外侧;搅拌轴43位于分离筒2内部的轴体上均匀设置多个过滤排油孔46。过滤排油孔46可以对过滤回收得到的纳米流体润滑液进行过滤,过滤掉其中的固体颗粒杂质,搅拌轴43一轴多用,功能丰富,可以有效降低设备的成本。
所述分离筒2内设有倒锥形导流罩6,倒锥形导流罩6与搅拌轴43之间形成气流通道。倒锥形导流罩6可以对进入至分离筒2内的油水混合雾状润滑颗粒进行初步阻挡,使得油水混合雾状润滑颗粒中的部分油雾吸附在倒锥形导流罩6上并下落,提高油雾分离过滤效果。
原理:本实用新型进行回收时,将风力回收机构1朝向正在加工的刀具和工件设置,并设置在与润滑喷头相对的位置,然后将风力回收机构1接电启动,风力回收机构1启动后,可以将润滑喷头喷射在刀具和工件上的压力油、压力水和压力空气的油水混合雾状润滑颗粒吸入至分离筒2内,滤网机构3可以对油雾进行过滤,将油雾留在分离筒2内,抽送过程中的空气和部分水分通过排气管5排出,分离筒2内的电加热环接电启动后可以进行加热,对油水混合雾状润滑颗粒中的水分进行蒸发,提高油水分离效果,水分蒸发上升穿过滤网机构3通过排气管5排出;在进行过滤的过程中,将搅拌机构4启动,搅拌机构4可以对进入至分离筒2内的油水混合雾状润滑颗粒进行混合搅拌,有利于油水混合雾状润滑颗粒中的水分充分蒸发,也有利于提高油水混合雾状润滑颗粒通过滤网机构3进行过滤的效果;滤网机构3还可以在搅拌机构4的带动下旋转,通过旋转过滤,可以降低滤网机构3堵塞的概率,提高过滤效果,可以有效对使用后的微润滑纳米混合油雾体回收,回收效果好,回收效率高,不仅可以减少对空气的污染以及污染带来的对工作人员的伤害,还可以对回收过滤得到的纳米流体润滑液进行重复利用,提高能源利用率,节能环保。
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申请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Claims (7)

1.微润滑纳米混合油雾体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风力回收机构(1)、分离筒(2)、滤网机构(3)、搅拌机构(4)和排气管(5);
风力回收机构(1)装设在分离筒(2)底部,以将润滑后的油水混合雾状润滑颗粒抽送至分离筒(2)内;
分离筒(2)的内部装设滤网机构(3),滤网机构(3)位于风力回收机构(1)上方,以对抽送至分离筒(2)内的油水混合雾状润滑颗粒进行过滤分离;
搅拌机构(4)装设于分离筒(2)的内部,以对分离筒(2)内的油水混合雾状润滑颗粒进行搅拌;
搅拌机构(4)传动连接滤网机构(3),以带动滤网机构(3)在分离筒(2)内进行旋转过滤;
分离筒(2)顶部装设排气管(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润滑纳米混合油雾体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筒(2)的内部装设电加热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润滑纳米混合油雾体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力回收机构(1)为带有负压风机的抽风管道和安装在抽风管道一端的吸风罩;抽风管道另一端与分离筒(2)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润滑纳米混合油雾体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网机构(3)包括滤网本体(31)和清扫刷(32);滤网本体(31)转动配合在分离筒(2)内部,且与搅拌机构(4)可拆卸连接,以在搅拌机构(4)的带动下旋转;清扫刷(32)通过刷座装设在分离筒(2)内部,且滑动配合在滤网本体(31)的顶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润滑纳米混合油雾体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机构(4)包括伺服电机(41)、六棱柱(42)、搅拌轴(43)和搅拌叶轮(44);所述伺服电机(41)通过电机座装设在分离筒(2)顶部螺纹密封配合的筒盖上,伺服电机(41)的输出轴传动连接六棱柱(42),六棱柱(42)插接在搅拌轴(43)顶部的六棱槽内,搅拌轴(43)的上端密封转动在筒盖的中心,搅拌轴(43)的中部与滤网本体(31)可拆卸连接,搅拌轴(43)上固定多个搅拌叶轮(44),搅拌叶轮(44)位于滤网本体(31)下方;搅拌轴(43)的下端密封转动在分离筒(2)底面的中心通孔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润滑纳米混合油雾体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轴(43)的下端装设控制阀(45),控制阀(45)位于分离筒(2)外侧;搅拌轴(43)位于分离筒(2)内部的轴体上均匀设置多个过滤排油孔(46)。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微润滑纳米混合油雾体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筒(2)内设有倒锥形导流罩(6),倒锥形导流罩(6)与搅拌轴(43)之间形成气流通道。
CN202122071958.8U 2021-08-31 2021-08-31 微润滑纳米混合油雾体回收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60927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71958.8U CN216092787U (zh) 2021-08-31 2021-08-31 微润滑纳米混合油雾体回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71958.8U CN216092787U (zh) 2021-08-31 2021-08-31 微润滑纳米混合油雾体回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092787U true CN216092787U (zh) 2022-03-22

Family

ID=807297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071958.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6092787U (zh) 2021-08-31 2021-08-31 微润滑纳米混合油雾体回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09278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53576A (zh) * 2022-08-05 2022-11-01 章福涛 一种废气处理用油雾过滤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53576A (zh) * 2022-08-05 2022-11-01 章福涛 一种废气处理用油雾过滤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36613B (zh) 一种化学材料混合装置
CN211726165U (zh) 一种钢铁生产废水中的铁渣过滤装置
CN207047320U (zh) 一种节能型自动金属蚀刻机
CN216092787U (zh) 微润滑纳米混合油雾体回收系统
US20190388799A1 (en) Waste Gas Processing Device, Vacuum Coating System, and Operation Method of Waste Gas Processing Device
CN111821723A (zh) 一种对喷漆废水处理系统及其处理方法
CN218151391U (zh) 一种节能型水泵
CN206315514U (zh) 油水分离装置及设备
CN108890533B (zh) 一种磨削液过滤净化装置
CN210528455U (zh) 一种高油废液收集装置
CN206769980U (zh) 一种新型机油滤清器
CN208626764U (zh) 一种杀菌灭藻剂药液过滤装置
CN112892140A (zh) 一种工厂自动化系统用除尘装置
CN2244611Y (zh) 高速旋转式除泡器
CN220877744U (zh) 一种泵头检测用润滑油回收装置
CN205815217U (zh) 板框式滤油机
CN221732458U (zh) 一种切削液油水分离装置
CN221906298U (zh) 一种具有水漆分离结构的水帘柜
CN216259414U (zh) 一种新型水性丙烯酸树脂连续过滤装置
CN221267573U (zh) 一种具有空气除尘功能的蓄热式热力焚化炉
CN108797486B (zh) 一种具有高效除尘和回收能力的环保设备
CN221788486U (zh) 一种高效在线滤油装置
CN221535709U (zh) 一种可调节压力的油气分离器
CN219023569U (zh) 一种便于清洁的微孔过滤器
CN219744299U (zh) 一种面粉车间的粉尘去除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