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091175U - 一种立坐卧三用可移动式面向下体位支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立坐卧三用可移动式面向下体位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091175U
CN216091175U CN202120588218.9U CN202120588218U CN216091175U CN 216091175 U CN216091175 U CN 216091175U CN 202120588218 U CN202120588218 U CN 202120588218U CN 216091175 U CN216091175 U CN 2160911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ing
face
chest
support
arm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58821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秋丹
尹曦
于红静
陆翠娜
李艳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zhou Medic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zhou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zhou Medic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zhou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12058821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0911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0911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09117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立坐卧三用可移动式面向下体位支架,包括底座和升降式支撑杆,升降式支撑杆固定在底座上,其特征在于:在升降式支撑杆的顶端设有面部支撑台以形成面部支撑结构,在升降式支撑杆的上部设有胸部支撑台和胳臂支撑台,所述胸部支撑台设置在升降式支撑杆上部侧面以形成胸部支撑结构,所述胳臂支撑台设置在面部支撑台的正下方以形成胳臂支撑结构;所述面部支撑台呈开口环状以人体的口、鼻和眼外露,所述胸部支撑台呈弧状以方便人体胸部依靠,通过调节升降式支撑杆的高度以调节面部支撑台、胸部支撑台和胳臂支撑台的高度位置,形成立坐卧三用可移动式支撑结构。具有患者方便患者采取标准的面向下体位、面向下体位依从性好等特点。

Description

一种立坐卧三用可移动式面向下体位支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立坐卧三用可移动式面向下体位支架,适用于眼科玻璃体手术术后患者面向下体位,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临床上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最有效的治疗手术方式是进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填充手术,为了达到视网膜复位和避免发生术后并发症,术后要求患者每天保持面向下被动体位16小时以上,持续2-3周甚至更长时间,目的是利用填充到玻璃体的气体或硅油的浮力及其表面张力顶压封闭视网膜裂孔,使脱离的视网膜复位,从而恢复患者的有效视力。同时患者采取正确的面向下体位还可以避免气体或硅油进入前房而引起角膜水肿、瞳孔阻滞、高眼压、虹膜前粘连、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所以,采取标准的面向下体位是手术效果成败的关键。
现有的眼科患者可采取面向下体位的用具有U型枕、俯卧枕、俯卧座椅和俯卧床和俯卧位头面部支架。U型枕和俯卧枕存在的问题是:置于床上或台面上使用,会导致患者呼吸不顺畅,患者头部随意放置可能性大,不能保证患者采取标准的面向下体位。俯卧床和俯卧座椅存在的问题是:放置位置固定,只能让患者采取单一姿势,不可变换姿势使用,长时间保持单一姿势的面向下体位,会发生颜面部压痛和肩腰部酸痛。俯卧位头面部支架存在的问题是:只能支撑头面部,胸部不能提供舒适支撑和依靠,在俯卧位时胸部易发生皮肤压迫受损,在立位和坐位时胸部无法依靠,会导致胸腰部酸痛和麻木等不适感,而且手臂不能提供支撑,手臂会由于过度伸展或屈曲而导致颈肩部酸痛和劳累。因此,现有技术的这些用具存在患者采取面向下体位标准性差、面向下体位依从性差、保持标准面向下体位效果差、容易影响治疗效果和发生并发症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面向下体位的用具存在患者采取面向下体位标准性差、面向下体位依从性差、保持标准面向下体位效果差、容易影响治疗效果和发生并发症等问题,提供一种立坐卧三用可移动式面向下体位支架,具有方便患者采取标准的面向下体位、面向下体位依从性好、保持标准面向下体位效果好、提高治疗效果和避免发生并发症等实质特点和进步。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采取以下技术方案达到:
一种立坐卧三用可移动式面向下体位支架,包括底座和升降式支撑杆,升降式支撑杆固定在底座上,其结构特点在于:在升降式支撑杆的顶端设有面部支撑台以形成面部支撑结构,在升降式支撑杆的上部设有胸部支撑台和胳臂支撑台,所述胸部支撑台设置在升降式支撑杆上部侧面以形成胸部支撑结构,所述胳臂支撑台设置在面部支撑台的正下方以形成胳臂支撑结构;所述面部支撑台呈开口环状以人体的口、鼻和眼外露,所述胸部支撑台呈弧状以方便人体胸部依靠,通过调节升降式支撑杆的高度以调节面部支撑台、胸部支撑台和胳臂支撑台的高度位置,形成立坐卧三用可移动式支撑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采取如下技术方案达到:
进一步优化,所述面部支撑台包括面部支撑板,面部支撑垫和面部调节支架,所述面部支撑垫为“U”形乳胶垫,贴在面部支撑板表面;所述面部支撑板为“U”形铁板,设置有“U”形缺口以方便患者呼吸;所述面部调节支架用于调节面部支撑板的倾斜度。
进一步优化,所述面部支撑垫和面部支撑板上固定缝制有魔术贴阴面和阳面,以使面部支撑垫与面部支撑板活动黏贴。
进一步优化,所述面部支撑板与面部调节支架固定连接,所述面部调节支架设有调节钮,使面部调节支架与升降式支撑杆活动配合,可进行位置调节和角度调节。
进一步优化,所述胸部支撑台包括胸部支撑板、胸部支撑垫和胸部可倾斜调节支架;所述胸部支撑垫为具有凹槽的长方形乳胶垫,以通过凹槽实现胸部区域的容纳,所述胸部支撑板为长方形铁板;所述胸部支撑垫和胸部支撑板上固定缝制有魔术贴阴面和阳面,以使胸部支撑垫与胸部支撑板活动黏贴。
进一步优化,所述胸部支撑板与胸部可倾斜调节支架固定连接,胸部可倾斜调节支架的上方通过铰接合页与升降式支撑杆连接、下方通过可倾斜胸部与升降式支撑杆连接,以实现0-90°的倾斜控制;通过调节倾斜度方便患者在坐、卧、站姿状态下的胸部倚靠和支撑。
进一步优化,所述胳臂支撑台包括胳臂支撑板、胳臂支撑垫和胳臂调节支架;所述胳臂支撑垫为骆驼形的乳胶垫,所述胳臂支撑板为骆驼形铁架;所述胳臂支撑垫和胳臂支撑板上固定缝制有魔术贴阴面和阳面,以使胳臂支撑垫与胳臂支撑板活动黏贴。
进一步优化,所述胳臂支撑板与胳臂调节支架固定连接,胳臂调节支架与升降式支撑杆连接,方便患者手臂放置,通过胳臂调节支架方便调节手臂支撑位置,以满足患者在坐、卧、站姿状态下手臂放置的需求。
进一步优化,所述升降式支撑杆为气杆结构,包括升降开关和升降气杆,所述升降气杆包括内套管、外套管和多档位调节卡槽,升降气杆通过升降开关控制升降气杆伸缩,控制升降杆的高度,从而实现支撑台的升降;通过多档位调节卡槽,使胸部可倾斜调节支架的倾斜度调节,实现胸部支撑台的角度调节。
进一步优化,所述升降气杆下端与底座连接,底座的底部设置滑轮,方便患者移动。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实质性效果和进步:
1、实用新型由于包括底座和升降式支撑杆,升降式支撑杆固定在底座上,在升降式支撑杆的顶端设有面部支撑台以形成面部支撑结构,在升降式支撑杆的上部设有胸部支撑台和胳臂支撑台,所述胸部支撑台设置在升降式支撑杆上部侧面以形成胸部支撑结构,所述胳臂支撑台设置在面部支撑台的正下方以形成胳臂支撑结构;所述面部支撑台呈开口环状以人体的口、鼻和眼外露,所述胸部支撑台呈弧状以方便人体胸部依靠,通过调节升降式支撑杆的高度以调节面部支撑台、胸部支撑台和胳臂支撑台的高度位置,形成立坐卧三用可移动式支撑结构。因此能够解决现有面向下体位的用具存在患者采取面向下体位标准性差、面向下体位依从性差、保持标准面向下体位效果差、容易影响治疗效果和发生并发症等问题,具有患者方便患者采取标准的面向下体位、面向下体位依从性好、保持标准面向下体位效果好、提高治疗效果及避免发生并发症等实质特点和进步。
2、本实用新型具有整体体积小、轻巧、可移动、可变换姿势使用等特点。能够方便移动、灵活调节,舒适性高、可转换姿势使用、为身体主要部位提供支撑和依靠,保证患者采取标准的面向下体位的支架,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依从性,保证术后康复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面向下体位支架的结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面向下体位支架的结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面向下体位支架的结构俯视图。
其中,面部支撑台1,胸部支撑台2,胳臂支撑台3,升降式支撑杆4,底座5,升降开关6,可制动滑轮7,铰接合页8,面部支撑板11,面部支撑垫12,面部调节支架13,胸部支撑板21,胸部支撑垫22,胸部可倾斜调节支架23,胳臂支撑板31,胳臂支撑垫32,胳臂调节支架33,内套管41,外套管42,多档位调节卡槽43。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例1:
参照图1至图3,本实施例包括底座5和升降式支撑杆4,升降式支撑杆4固定在底座5上,在升降式支撑杆4的顶端设有面部支撑台1以形成面部支撑结构,在升降式支撑杆4的上部设有胸部支撑台2和胳臂支撑台3,所述胸部支撑台2设置在升降式支撑杆 4上部侧面以形成胸部支撑结构,所述胳臂支撑台3设置在面部支撑台1的正下方以形成胳臂支撑结构;所述面部支撑台1呈开口环状以人体的口、鼻和眼外露,所述胸部支撑台2呈弧状以方便人体胸部依靠,通过调节升降式支撑杆4的高度以调节面部支撑台1、胸部支撑台2和胳臂支撑台3的高度位置,形成立坐卧三用可移动式支撑结构。
本实施例中:
所述面部支撑台1包括面部支撑板11,面部支撑垫12和面部调节支架13,所述面部支撑垫12为“U”形乳胶垫,贴在面部支撑板11表面;所述面部支撑板11为“U”形铁板,设置有“U”形缺口以方便患者呼吸;所述面部调节支架13用于调节面部支撑板 11的倾斜度。
所述面部支撑垫12和面部支撑板11上固定缝制有魔术贴阴面和阳面,以使面部支撑垫12与面部支撑板11活动黏贴。
所述面部支撑板11与面部调节支架13固定连接,所述面部调节支架13设有调节钮,使面部调节支架13与升降式支撑杆4活动配合,可进行位置调节和角度调节。
所述胸部支撑台2包括胸部支撑板21、胸部支撑垫22和胸部可倾斜调节支架23;所述胸部支撑垫22为具有凹槽的长方形乳胶垫,以通过凹槽实现胸部区域的容纳,所述胸部支撑板21为长方形铁板;所述胸部支撑垫22和胸部支撑板21上固定缝制有魔术贴阴面和阳面,以使胸部支撑垫22与胸部支撑板21活动黏贴。
所述胸部支撑板21与胸部可倾斜调节支架23固定连接,胸部可倾斜调节支架23的上方通过铰接合页8与升降式支撑杆4连接、下方通过可调倾斜支架23与升降式支撑杆 4连接,以实现0-90°的倾斜控制;通过调节倾斜度方便患者在坐、卧、站姿状态下的胸部倚靠和支撑。
所述胳臂支撑台3包括胳臂支撑板31、胳臂支撑垫32和胳臂调节支架33;所述胳臂支撑垫32为骆驼形的乳胶垫,所述胳臂支撑板31为骆驼形铁架;所述胳臂支撑垫32 和胸部支撑板21上固定缝制有魔术贴阴面和阳面,以使胳臂支撑垫32与胳臂支撑板31 活动黏贴。
所述胳臂支撑板31与胳臂调节支架33固定连接,胳臂调节支架33与升降式支撑杆4连接,方便患者手臂放置,通过胳臂调节支架33方便调节手臂支撑位置,以满足患者在坐、卧、站姿状态下手臂放置的需求。
所述升降式支撑杆4为气杆结构,包括升降开关6和升降气杆,所述升降气杆包括内套管41、外套管42和多档位调节卡槽43,升降气杆通过升降开关6控制升降气杆伸缩,控制升降杆的高度,从而实现支撑台的升降;通过多档位调节卡槽43,使胸部可倾斜调节支架23的倾斜度调节,实现胸部支撑台的角度调节。
所述升降气杆下端与底座5连接,底座5的底部设置滑轮7,方便患者移动。
下面描述本实施例的作用原理:
面部支撑台1由面部支撑垫12通过魔术贴粘在面部支撑板11上,面部支撑板11固定在面部支撑调节架13上,面部支撑调节架13通过调节钮调节面部支撑台的角度,面部调节支架13安装在升降式支撑杆4中外套管42顶端,通过升降式支撑杆升降实现面部支撑台1的高度调节,方便不同姿势和不同患者的高度和角度需求。
胸部支撑台2由胸部支撑垫22通过魔术贴粘在胸部支撑板21上,胸部支撑板21固定在胸部可倾斜调节支架23上。胸部支撑台2安装在升降式支撑杆4中外套管42上,面部支撑台1反方向的下方,胸部可倾斜调节支架23与升降式支撑杆4活动配合,方便患者在不同姿势下胸部倚靠和支撑:当患者取站姿时,通过调节胸部可倾斜调节支架23,可选择使用或者不使用胸部支撑台;当患者取坐姿时,调节胸部支撑台的倾斜度,为患者在坐姿时提供胸部依靠;当患者取俯卧姿时,调节胸部可倾斜调节支架23,使胸部支撑台或者拆垫放置在床上为患者的胸部提供舒适支撑。
胳臂支撑台3由胳臂支撑垫32通过魔术贴粘在胳臂支撑板31上,胳臂支撑板31固定在胳臂调节支架33上。胳臂支撑台3安装在升降式支撑杆4中的外套管42上,面部支撑台1正下方,胳臂调节支架33与升降式支撑杆4活动连接。设置胳臂支撑台3,方便患者放置手臂,设置调节支架33方便调节胳臂支撑台位置,满足患者在坐、卧、站姿状态下手臂放置的需求。
升降杆4底端连接一底座5,底座5下设有可制动滑轮7,可随意移动或固定,方便患者使用。
本实施例特别适用于眼科玻璃体手术术后的患者,是一种立、坐、卧三用且可移动的面向下体位支架,可在立姿、坐姿和卧姿状态下变换使用,可以移动,不受场地环境的限制,方便运输、拖动和使用,避免患者长时间采取单一体位而带来的不适,同时该支架不仅能支撑头部,避免眼部受压,减轻颈部劳累,通过U形缺口能让患者进食进水;还可以支撑胸腹部,在立姿和坐姿状态下为躯干提供支撑力,减轻腰背部负担,减轻躯干劳累不适,在卧位状态下,为胸部提供舒适的支撑垫,减轻胸腹部受压的不适;还可以支撑手臂,避免双臂过伸或屈曲,减轻肩颈部酸痛,为手臂提供放置,还能方便护士观察上肢静脉滴注情况,胳臂支撑台还可作为阅读台,供患者休闲娱乐用。
通过设置面部、胸部和胳臂支撑台,为患者头部、胸部和胳臂提供支撑和依靠,支撑垫为乳胶垫,能与支撑部位完整贴合,增加受力面积分散压迫力,减轻患者被动体位产生的压伤,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设置升降杆和可调倾斜支架,可调节支撑台的位置和角度,方便患者在不同姿势下使用,保证患者采取标准的面向下体位,避免了患者长时间采取单一卧位带来的不适,提高患者面向下体位的依从性,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的效果。具体表现在:当患者取立姿时,通过升降调节把面部支撑台、胸部支撑台和胳臂支撑台调到合适站姿使用的高度,为患者的头部、胸部和胳臂提高支撑;当患者取坐位时,通过升降调节把面部支撑台、胸部支撑台和胳臂支撑台调到适合患者坐姿使用的高度,为患者的头部、胸部和胳臂提供支撑;当患者取俯卧位时,通过升降调节把面部支撑台调到适合患者卧姿使用的高度,为头部和胳臂提供支撑,把胸部支撑台调到90°放置在床上,或者把胸部支撑台调到0°,将胸部支撑垫取下放置在床上,为胸部提供舒适卧垫。各个支撑垫可拆取,并可以独立清洁甚至更换,清洁卫生。设置底座滑轮,方便移动,患者在不同场所均可拖动方便使用。
具体实施例2:
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2的特点是:所述面部支撑垫12为“U”形塑料垫、海绵垫、布垫,贴在面部支撑板11表面;所述面部支撑板11为“U”形硬塑料板、木板。其余同具体实施例1。
具体实施例3:
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3的特点是:所述胸部支撑垫22为具有凹槽的长方形塑料垫、海绵垫、尼龙垫或布垫,以通过凹槽实现胸部区域的容纳,所述胸部支撑板21为长方形硬塑料板、木板。其余同具体实施例1。
具体实施例4:
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4的特点是:所述胳臂支撑垫32为近似“U”形乳胶垫、塑料垫、尼龙垫、海绵垫或布垫,所述胳臂支撑板31为近似“U”形铁架、钢架、硬塑料架或木架。其余同具体实施例1。
以上所指出的较佳实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技术构思和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修改、替换和改进,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立坐卧三用可移动式面向下体位支架,包括底座(5)和升降式支撑杆(4),升降式支撑杆(4)固定在底座(5)上,其特征在于:在升降式支撑杆(4)的顶端设有面部支撑台(1)以形成面部支撑结构,在升降式支撑杆(4)的上部设有胸部支撑台(2)和胳臂支撑台(3),所述胸部支撑台(2)设置在升降式支撑杆(4)上部侧面以形成胸部支撑结构,所述胳臂支撑台(3)设置在面部支撑台(1)的正下方以形成胳臂支撑结构;所述面部支撑台(1)呈开口环状以人体的口、鼻和眼外露,所述胸部支撑台(2)呈弧状以方便人体胸部依靠,通过调节升降式支撑杆(4)的高度以调节面部支撑台(1)、胸部支撑台(2)和胳臂支撑台(3)的高度位置,形成立坐卧三用可移动式支撑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坐卧三用可移动式面向下体位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面部支撑台(1)包括面部支撑板(11),面部支撑垫(12)和面部调节支架(13),所述面部支撑垫(12)为“U”形乳胶垫,贴在面部支撑板(11)表面;所述面部支撑板(11)为“U”形铁板,设置有“U”形缺口以方便患者呼吸;所述面部调节支架(13)用于调节面部支撑板(11)的倾斜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立坐卧三用可移动式面向下体位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面部支撑垫(12)和面部支撑板(11)上固定缝制有魔术贴阴面和阳面,以使面部支撑垫(12)与面部支撑板(11)活动黏贴。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立坐卧三用可移动式面向下体位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面部支撑板(11)与面部调节支架(13)固定连接,所述面部调节支架(13)设有调节钮,使面部调节支架(13)与升降式支撑杆(4)活动配合,以进行位置调节和角度调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坐卧三用可移动式面向下体位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胸部支撑台(2)包括胸部支撑板(21)、胸部支撑垫(22)和胸部可倾斜调节支架(23);所述胸部支撑垫(22)为具有凹槽的长方形乳胶垫,以通过凹槽实现胸部区域的容纳,所述胸部支撑板(21)为长方形铁板;所述胸部支撑垫(22)和胸部支撑板(21)上固定缝制有魔术贴阴面和阳面,以使胸部支撑垫(22)与胸部支撑板(21)活动黏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立坐卧三用可移动式面向下体位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胸部支撑板(21)与胸部可倾斜调节支架(23)固定连接,胸部可倾斜调节支架(23)的上方通过铰接合页(8)与升降式支撑杆(4)连接、下方通过胸部可倾斜调节支架(23)与升降式支撑杆(4)连接,以实现0-90°的倾斜控制;通过调节倾斜度方便患者在坐、卧、站姿状态下的胸部倚靠和支撑。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坐卧三用可移动式面向下体位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胳臂支撑台(3)包括胳臂支撑板(31)、胳臂支撑垫(32)和胳臂调节支架(33);所述胳臂支撑垫(32)为骆驼形的乳胶垫,所述胳臂支撑板(31)为骆驼形铁架;所述胳臂支撑垫(32)和胳臂支撑板(31)上固定缝制有魔术贴阴面和阳面,以使胳臂支撑垫(32)与胳臂支撑板(31)活动黏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立坐卧三用可移动式面向下体位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胳臂支撑板(31)与胳臂调节支架(33)固定连接,胳臂调节支架(33)与升降式支撑杆(4)连接,方便患者手臂放置,通过胳臂调节支架(33)方便调节手臂支撑位置,以调节患者在坐、卧、站姿状态下手臂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坐卧三用可移动式面向下体位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式支撑杆(4)为气杆结构,包括升降开关(6)和升降气杆,所述升降气杆包括内套管(41)、外套管(42)和多档位调节卡槽(43),升降气杆通过升降开关(6)控制升降气杆伸缩,控制升降杆的高度,从而实现支撑台的升降;通过多档位调节卡槽(43),使胸部可倾斜调节支架(23)的倾斜度调节,实现胸部支撑台的角度调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立坐卧三用可移动式面向下体位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气杆下端与底座(5)连接,底座(5)的底部设置滑轮(7),方便患者移动。
CN202120588218.9U 2021-03-23 2021-03-23 一种立坐卧三用可移动式面向下体位支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60911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88218.9U CN216091175U (zh) 2021-03-23 2021-03-23 一种立坐卧三用可移动式面向下体位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88218.9U CN216091175U (zh) 2021-03-23 2021-03-23 一种立坐卧三用可移动式面向下体位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091175U true CN216091175U (zh) 2022-03-22

Family

ID=806866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588218.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6091175U (zh) 2021-03-23 2021-03-23 一种立坐卧三用可移动式面向下体位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09117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661860A (en) Eye surgery recovery apparatus
US2658506A (en) Head traction device
CN108403321A (zh) 眼科护理床具
CN113057839A (zh) 一种头部下沉可调温控中医理疗床
CN108294873B (zh) 眼科护理床具
CN206138357U (zh) 一种俯卧位治疗椅
CN216091175U (zh) 一种立坐卧三用可移动式面向下体位支架
CN208048908U (zh) 眼科术后俯卧位气垫床
CN108403322A (zh) 眼科护理床具
CN203154163U (zh) 用于视网膜脱离手术术后复位的治疗枕
CN109953581B (zh) 一种眼科玻璃体切割术后坐立行走的头部枕垫装置
CN211535442U (zh) 一种折叠式眼科术后麻醉复苏头部体位限位椅
KR101055014B1 (ko) 배받이가 구비된 기능성의자
CN102078251B (zh) 视网膜复位术后护理专用病床
CN209611583U (zh) 一种俯卧桌及其组合俯卧器材
CN209678926U (zh) 一种可折叠眼科辅助体位支撑板
CN211326345U (zh) 一种可调式乳腺癌术后用充气枕
CN203447423U (zh) 视网膜脱落术后护理架
US20150107599A1 (en) Post vitrectomy position stabilizer
CN2478570Y (zh) 特殊体位头部固定枕
CN214259730U (zh) 一种眼底玻璃体切割术后康复辅助装置
CN211433784U (zh) 一种眼科视网膜复位术后护理装置
CN211156892U (zh) 眼科术后体位辅助支撑板
CN210277579U (zh) 一种新型的移动式眼科俯卧桌
CN215307674U (zh) 一种眼部手术后俯卧位康复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32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