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090678U - 快速交换型支架取栓系统 - Google Patents

快速交换型支架取栓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090678U
CN216090678U CN202121937061.2U CN202121937061U CN216090678U CN 216090678 U CN216090678 U CN 216090678U CN 202121937061 U CN202121937061 U CN 202121937061U CN 216090678 U CN216090678 U CN 2160906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theter
pipe
basket
guide
qui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93706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成正辉
陈韵岱
魏达
龙燕萍
颜世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PT MEDICAL Inc
Original Assignee
APT MEDICAL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PT MEDICAL Inc filed Critical APT MEDICAL Inc
Priority to CN20212193706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0906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0906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0906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快速交换型支架取栓系统,该系统包括支架网篮,还包括回收导管、所述回收导管包括输送管,输送管的近端设有连接杆,支架网篮通过输送管输送至血管远端,通过推动支架网篮或拉动连接杆相对轴向移动,使支架网篮的远端从输送管的远端伸出并展开,对血栓进行抓捕。与现有技术相比,使取栓过程实现单手操作,降低操作难度,能够减少取栓过程中体外器械操控数量,降低术者与助手配合要求;在需要进行多次取栓时,实现快速建立通道,缩短手术时间。

Description

快速交换型支架取栓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冠脉取栓手术的快速交换型支架取栓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人们生活方式及习惯的改变,血栓栓塞性疾病越来越成为全球性的重大健康问题,成为导致全球人口死亡的第一位原因。目前临床上对血栓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溶栓和机械取栓。
药物溶栓是通过静脉或动脉注射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解血栓,以恢复血流畅通。但是溶栓治疗对时间窗具有严格的限制,同时仍然有较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机械取栓是将取栓器输送到血栓位置,然后进一步将血栓从血管中取出,包括血栓切除、血栓抽吸、支架取栓等,支架取栓具有导航性和快速血管再通的优势,并且远期并发症的风险更低。
目前冠脉支架取栓术,如图1-图6所示,需体外操控取栓支架9、微导管8、导引导管子导管7、滤网保护装置6,操作时,导引导管子导管7通过导引导管进入到目标血管;然后将滤网保护装置6通过微导管8输送至血栓远端;操作取栓支架9进入微导管8,并推送取栓支架9直至远端显影标记与微导管8的显影标记重合;释放支架9捕抓血栓;在撤出时,支架9与微导管8作为整体回撤至导引导管子导管7中;然后将支架9、微导管8及导引导管子导管7作为整体撤出体外。取栓过程中术者需一人操控微导管8、取栓支架9及导引导管子导管7,另需助手配合固定滤网保护装置等,由于同时操控多个器械,增加操作难度,考验术者以及助手的配合程度;而且一次取栓不一定能使血管再通,需要进行多次取栓操作,由于滤网保护装置的芯丝长度限制(为方便临床操作,其芯丝长度一般为190cm),当导引导管子导管7为导丝通过型时,则必须借助延长导丝建立导引导管子导管通道;当导引导管子导管为快速交换型时,则不需要延长导丝,可通过滤网保护装置的芯丝建立通道即可。由于滤网保护装置的芯丝长度限制(为方便临床操作,其芯丝长度一般为190cm),微导管无法沿着滤网保护装置芯丝进入至血管内,此时必须借助延长导丝将微导管导入至目标位置建立通道。采用延长导丝建立上述通道时,需要更大的操控空间。该操作需由助理两手对延长导丝及滤网保护装置的芯丝进行固定,术者与助手配合,小心将导引导管子导管或微导管送入目标血管内,这种操作需要更大操作空间,且极大地增加了操作难度及操作时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快速交换型支架取栓系统,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降低操作难度,使得操作更为简单。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快速交换型支架取栓系统,该系统包括支架网篮,还包括回收导管、所述回收导管包括输送管,输送管的近端设有连接杆,支架网篮通过输送管输送至血管远端,通过推动支架网篮或拉动连接杆相对轴向移动,使支架网篮的远端从输送管的远端伸出并展开,对血栓进行抓捕。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网篮的远端设有第三显影标记。
进一步地,所述回收导管还包括推送管,推送管设置在连接杆的近端,输送管与推送管的管径不同,支架网篮的近端穿过输送管并从输送管的近端伸出。
进一步地,所述输送管的管径大于推送管的管径。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网篮上设有同轴设置的导引微导管,支架网篮的近端固定在导引微导管的管体上,支架网篮的远端活动地设置在导引微导管的远端;通过回收导管将支架网篮以及导引微导管输送至血管远端的过程中,至少支架网篮、导引微导管的远端置于输送管中,在拉动连接杆或推动导引微导管轴向相对移动后,支架网篮、导引微导管的远端从输送管的远端伸出,支架网篮展开,使支架网篮的远端与导引微导管的远端相抵,同时血管内的血栓进行抓捕。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网篮的近端连接有一推送杆,推送杆的近端延伸至导引微导管的近端外。
进一步地,所述导引微导管的远端的管体上设有第二显影标记。
进一步地,所述导引微导管的管体上且与支架网篮的近端相邻近处设有第四显影标记。
进一步地,所述输送管的远端的管体设有第一显影标记。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设置可沿操作手柄的轴向移动的回收导管,支架上的推送杆固定在操作手柄中,改变回收导管与支架的相对位置即可实现支架的释放以及回收,使取栓过程实现单手操作,降低操作难度,能够减少取栓过程中体外器械操控数量,降低术者与助手配合要求;在需要进行多次取栓时,实现快速建立通道,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放射线曝光事件和对比剂剂量;回收导管通过设置输送管以及推送杆,使回收导管中推送杆的近端伸出至人体外,在将支架网篮组件送至血管远端时,导丝无需全程通过回收导管的管体伸出至人体外,实现了快速交换,多次取栓建立通道时,避免使用延长导丝建立通道,缩小操作范围,降低操作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取栓系统操作示意图一。
图2是现有取栓系统操作示意图二。
图3是现有取栓系统操作示意图三。
图4是现有取栓系统操作示意图四。
图5是现有取栓系统操作示意图五。
图6是现有取栓系统操作示意图六。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支架展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支架微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回收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11-1是本实用新型操作手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2是本实用新型操作手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取栓操作示意图一。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取栓操作示意图二。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取栓操作示意图三。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取栓操作示意图四。
图16是本实用新型取栓操作示意图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中,远端指远离手术操作者的一端;近端指靠近手术操作者的一端。
如图7、图11-1和图11-2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快速交换型支架取栓系统,包括回收导管3、支架网篮1,其中:
回收导管3包括输送管32以及连接杆33,连接杆33设于输送管33的近端;
支架网篮1通过输送管32输送至血管远端,在推动支架网篮1或拉动连接杆33相对轴向移动,使支架网篮1的远端从输送管32的远端伸出并展开,从而对血栓进行抓捕。
采用上述结构的回收导管,减少了在滤网保护装置6的导丝61在回收导管3中穿过的长度,在操作时仅需将导丝61穿过输送管32以及支架网篮1即可,从而实现快速交换。
本发明设置输送管32以及推送杆33,减少了滤网保护装置6的导丝61在回收导管中的穿过长度,在操作时仅需将导丝61穿过导引微导管22以及输送管32即可(图13所示),使导丝由导引微导管以及输送管的远端穿入后更容易由输送管的近端穿出,特别是对于一些长度较长的导引导管来说,导丝61的近端无需由本发明的近端穿出,这样能够使导丝的长度可大大缩短,降低了成本,从而减少人工参与度。
如图9所示,支架网篮1上设有导引微导管2,导引微导管2与支架网篮1同轴设置,在导引微导管2远端的管体上设有第二显影标记21,支架网篮1套在导引微导管2的远端上并与导引微导管2连接固定,支架网篮1与导引微导管2同轴设置,在支架网篮1的远端设有供芯丝穿过的孔,在支架网篮1的远端设有第三显影标记12,支架网篮1的近端设有推送杆11,支架网篮1、导引微导管2通过输送管32送至血管远端,支架网篮1的近端固定在导引微导管2的管体上,支架网篮1的远端活动地设置在导引微导管2的远端,以在拉动推送杆11的过程中,支架网篮1的近端进入输送管32中,支架网篮1收缩的过程为沿导引微导管2的远端轴向移动使支架网篮1收缩,当支架网篮1收缩到直径小于输送管32的管腔直径时,支架网篮1被回收至输送管32中;在导引微导管2的管体上且与支架网篮1的近端相邻近处设有第四显影标记22。
如图9所示,支架网篮1的近端与导引微导管2的管体连接固定,以保证支架网篮1可展开,第三显影标记12与第二显影标记21相邻近。
在本实用新型中,支架网篮1为网格状的柱体结构。支架网篮1的径向力大小、直径、网格的稀密程度、花纹结构均根据器械的临床需求进行调整。支架网篮1的加工方法可以是激光切割后定型而成,其材料可以是具有形状记忆效应的金属或者具有高弹性的高分子材料。
推送杆11由金属材料制成,如镍钛合金(Niti)或不锈钢。
如图9所示,推送杆11的远端沿着导引微导管2的管体延伸至导引微导管2的近端外,推送杆11的远端可固定在导引微导管2上,但本发明不限于此,还可以将推送杆11的远端与支架网篮1的近端同时固定在导引微导管2上,或者采用在导引微导管2的近端切割后而成,以减少工艺,又或者是推送杆11与支架网篮1一体成型,推送杆11的部分杆体固定在导引微导管2的管体上并且推送杆11的近端延伸至导引微导管2的近端外。导引微导管2的管体设有至少一层,导引微导管2优选为设有至少两层的多层管状结构;滤网保护装置的芯丝可从支架网篮1的远端以及导引微导管2的管腔通过。
如图10所示,回收导管3还包括推送管4,推送管4设于输送管32的近端,推送管4与输送管32之间通过具有弹性的连接杆33连接;推送管4的管径小于输送管32的管径,在输送管32的远端的管体上设有第一显影标记31;推送管4的内径大于推送杆11的直径与连接杆33的直径之和,以保证由足够的空间供推送杆推送杆11穿过,输送管32的内径大于导引微导管2的外径,以使支架网篮1以及导引微导管2能够在输送管32中轴向移动;具体地,连接杆33的远端与输送管32近端的管体连接固定,连接杆33的近端与推送管4的管腔远端连接固定,以实现输送管32与推送管4的管腔能够相对,输送管32的管径大于推送管4的管径;采用两段式的导管结构,使滤网保护装置6的导丝61从导引微导管2的近端伸出后即从导引导管子导管7中延伸至近端外,导丝61不经过推送管4以及操作手柄(图13所示),这样在撤出时,只需要将输送管32从导丝61上撤出即可使本实用新型整体撤出,避免了使用延长导丝以及防止导丝61与推送杆11相互缠绕的问题,以及由于撤出方便,实现了快速交换。
在本发明中,连接杆33可由输送管32的管壁通过切割后形成,也可以采用单独设置的方式形成,在此不作具体限定,当然还可以由推送管4远端的管壁通过切割后形成。若连接杆33由输送管32的管壁通过切割后形成,则可以将形成的连接杆33的近端固定在推送管4的官腔中;若连接杆33由推送管4的管壁通过切割后形成,则可以将形成的连接杆33的远端固定在输送管32的管身或管腔中;甚至还可以采用当然回收导管3还可以采用一体形成的方式形成变径导管,对该变径导管的管壁上进行切割形成连接杆33、输送管32以及推送管4。
在本实用新型中输送管32的管体设有至少一层,优选为设有至少两层的多层管状结构;推送管4的管体设有至少一层,如单层管状结构或者是多层管状结构,推送管4的材料为金属或高分子材料制成,当为金属材料时,可以为镍钛合金(Niti)或不锈钢;当位高分子材料时可以为如聚酰亚胺(PI)或者是复合材料。
如图11-1和图11-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还可设置一操作手柄5,回收导管3设于操作手柄5远端,操作手柄5包括配合手柄51、旋转手柄52、装载器53,三通管55,旋转手柄52可旋转地固定在配合手柄51的近端,装载器53设于配合手柄52的远端,推送管4的近端穿过装载器53的装载器腔531后固定在配合手柄51的内腔中;在旋转手柄52的远端设有与配合手柄51的内腔相适配的外管轴521,外管轴521与配合手柄51的内腔之间通过旋转限位机构相连,以使旋转手柄52可沿配合手柄51的轴向转动并不脱出;外管轴521与回收导管3同轴设置;旋转手柄52中设有手柄腔520,手柄腔520的腔体壁上设有螺纹522,在手柄腔520中设有与螺纹522螺纹配合的螺纹移动块523,以在旋转手柄52旋转时,螺纹移动块523在螺纹522的驱使下,螺纹移动块523可在手柄腔520中轴向移动,推送杆11的近端从回收导管3的近端伸出并穿过外管轴521后与螺纹移动块523连接固定;三通管55通过管道与装载器53连接,以使管道与装载器腔531连通,通过三通管53的三通开关进行抽回血,防止气栓形成,并可通过三通管53注入肝素化生理盐水进入体内,起抗凝作用;具体地,在装载器53上设有与装载器腔531连通的管接头,管路套在管接头上。
在未抓捕血栓时,支架网篮1以及导引微导管2设置在输送管32中,支架网篮1呈收缩状,支架网篮1的远端位于导引微导管2的远端外,螺纹移动块523位于旋转手柄52的近端;当抓捕血栓时,旋转旋转手柄52,使螺纹移动块523朝旋转手柄52的远端轴向移动,推动推送杆11、导引微导管2以及支架网篮1一起朝输送管32的远端移动,并使支架网篮1以及导引微导管2从输送管32的远端伸出,支架网篮1展开,支架网篮1的远端朝导引微导管2的近端方向移动并与导引微导管2的远端相抵,以对血管内的血栓进行抓捕。
如图11-1和图11-2所示,配合手柄51中设有导向管56,导向管56与外轴管521同轴设置,导向管56的远端与回收导管3的近端相通,导向管56的近端延伸至旋转手柄52的近端,导向管56的远端固定在配合手柄51的内腔中且与推送管4的近端相通,螺纹移动块523的中心设有与导向管56相适配的滑孔524,以使螺纹移动块523通过滑孔524套在导向管56上,在导向管56位于旋转手柄52中的这部分管体上设有导向槽561,导向槽561沿导向管56的长度方向延伸,螺纹移动块523上设有限位栓57,限位栓57穿过螺纹移动块523后,限位栓57的部分栓体设置在导向槽561中,以使螺纹移动块523被限制不可旋转;推送杆11从回收导管3的近端伸出后经导向管56的管腔与限位栓57连接固定;在旋转手柄52的手柄腔520的近端设有对螺纹移动块523进行限位的行程限位挡块59。
如图11-2所示,在配合手柄51中设有推送管固定座58,配合手柄51的远端设有开孔512,开孔512与配合手柄51同轴设置,推送固定座58的远端从开孔512中伸出,推送管4的近端固定在推送固定座58远端的插孔中,导向管56的远端固定在推送股定座58近端的插孔中,推送固定座58固定在配合手柄51上。
如图11-2所示,推送固定座58的固定方式可采用在推送固定座58上设置一周固定环581,在开孔512的孔壁上设置一周与固定环581相适配的固定槽513,通过插接固定的方式,将推送固定座58固定在配合手柄51中。
如图11-2所示,旋转限位机构包括设于配合手柄51内腔壁上的环形槽511以及设于外轴管521的外壁上的环形凸块525,环形凸块525设于环形槽511中。
如图11-2所示,装载器腔531的近端设有止血阀54,止血阀54的直径与装载器腔531近端的直径相适配,止血阀54的中心设有止血阀孔541,推送管4的近端从止血阀孔541穿过,止血阀54防止血液外流,止血阀54由硅胶材料制成,止血阀孔541由在止血阀54的中心切割出的切割通槽形成。止血阀孔541可以为十字形或一字形。
如图11-1所示,操作手柄的外形为圆柱形,以便于握持;操作手柄5由金属或高分子材料制成,当为金属材料时,可以为镍钛合金(Niti)或不锈钢,当为高分子材料时,可以为聚甲醛(POM)或聚丙烯(PP)。
第一显影标记31、第二显影标记21、第三显影标记12、第四显影标记22采用包括但不限于金、铂、钽、钨、铂钨、铂铱等显影标记材料制成。
操作时,单手握住手柄,大拇指及食指握住配合手柄51,其他三指及手掌握住旋转手柄52,对旋转手柄52进行旋转操作可对支架的回收及展开进行控制。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操作过程进行详细说明。
1、将导引导管子导管7通过导引导管进入到目标血管;
2、如图12所示,滤网保护装置6在微导管8导引下,输送至血栓远端,并撤出微导管8;
3、如图13所示,将支架处于压缩状态下的本发明的快速交换型支架取栓系统(系统)中,通过推送操作手柄5将支架网篮1、导引微导管2以及输送管32沿着滤网保护装置6的导丝61进行推送,使系统进入血管内并输送至血栓远端,导丝61不从推送管4中经过,直接从导引导管子导管7的近端伸出;
4、如图14所示,大拇指和食指握住配合手柄51,并用其它三根手指以及手掌旋转旋转手柄52以使旋转手柄52内的螺纹522驱使螺纹移动块523朝操作手柄5的远端移动,使推送杆11推动支架网篮1以及导引微导管2伸出输送管32外,此时支架网篮1处于展开释放状态;
5、如图15所示,在取栓时,将系统整体沿着滤网保护装置6回撤至导引导管子导管7中;
6、将系统及导引导管子导管7作为整体撤出体外;
7、如需进行二次取栓,重新将导引导管子导管7沿滤网保护装置6进入目标血管;
8、重复步骤3-6步骤即可。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取栓过程可实现单手操控,降低操作难度;
2、取栓过程中减少体外器械(需同时对导引导管子导管7、微导管8及取栓支架9进行操控)操控数量,降低与助手的配合要求,降低操作难度;
3、多次取栓时,实现快速建立通道,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放射线曝光时间和对比剂剂量。
4、多次取栓建立通道时,由于系统无需整体通过滤网保护装置的导丝进行引导,避免使用延长导丝建立通道,缩小操作范围,降低操作难度。

Claims (9)

1.一种快速交换型支架取栓系统,该系统包括支架网篮(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回收导管(3),所述回收导管(3)包括输送管(32),输送管(32)的近端设有连接杆(33),支架网篮(1)通过输送管(32)输送至血管远端,通过推动支架网篮(1)或拉动连接杆(33)相对轴向移动,使支架网篮(1)的远端从输送管(32)的远端伸出并展开,对血栓进行抓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交换型支架取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网篮(1)的远端设有第三显影标记(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快速交换型支架取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导管(3)还包括推送管(4),推送管(4)设置在连接杆(33)的近端,输送管(32)与推送管(4)的管径不同,支架网篮(1)的近端穿过输送管(32)并从输送管(32)的近端伸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快速交换型支架取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管(32)的管径大于推送管(4)的管径。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意一项所述的快速交换型支架取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网篮(1)上设有同轴设置的导引微导管(2),支架网篮(1)的近端固定在导引微导管(2)的管体上,支架网篮(1)的远端活动地设置在导引微导管(2)的远端;通过回收导管(3)将支架网篮(1)以及导引微导管(2)输送至血管远端的过程中,至少支架网篮(1)、导引微导管(2)的远端置于输送管(32)中,在拉动连接杆(33)或推动导引微导管(2)轴向相对移动后,支架网篮(1)、导引微导管(2)的远端从输送管(32)的远端伸出,支架网篮(1)展开,使支架网篮(1)的远端与导引微导管(2)的远端相抵,同时血管内的血栓进行抓捕。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快速交换型支架取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网篮(1)的近端连接有一推送杆(11),推送杆(11)的近端延伸至导引微导管(2)的近端外。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快速交换型支架取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微导管(2)的远端的管体上设有第二显影标记(2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快速交换型支架取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微导管(2)的管体上且与支架网篮(1)的近端相邻近处设有第四显影标记(2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交换型支架取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管(32)的远端的管体设有第一显影标记(31)。
CN202121937061.2U 2021-08-18 2021-08-18 快速交换型支架取栓系统 Active CN2160906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937061.2U CN216090678U (zh) 2021-08-18 2021-08-18 快速交换型支架取栓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937061.2U CN216090678U (zh) 2021-08-18 2021-08-18 快速交换型支架取栓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090678U true CN216090678U (zh) 2022-03-22

Family

ID=807267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937061.2U Active CN216090678U (zh) 2021-08-18 2021-08-18 快速交换型支架取栓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09067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71947B2 (en) Clot retrieval device for ischemic stroke treatment
CN107205751B (zh) 除血栓装置及用于从血管取出血管血栓的系统
US8057497B1 (en) Thrombectomy removal device kit
US7063714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treating stroke and controlling cerebral flow characteristics
US6929634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treating stroke and controlling cerebral flow characteristics
CA2458148C (en)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treating stroke and controlling cerebral flow characteristics
US6902540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treating stroke and controlling cerebral flow characteristics
JP2010512971A (ja) 慢性完全閉塞および他の疾患の治療用のロープロファイルカテーテルおよび方法
US20030040762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treating stroke and controlling cerebral flow characteristics
JPH03158146A (ja) アセレクトミー装置
JP2019500077A (ja) 血流制限を伴う塞栓除去装置及び方法
CN105662533B (zh) 一种带有螺旋结构的血管取栓装置及其血栓治疗仪
JP2011518615A (ja) コントロールされた順行性および逆行性トラッキングを使用する閉塞した血管の再疎通
EP3122266A1 (en) Devices,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ntrolled hydrodissection of vessel walls
CN114711896B (zh) 取栓装置
CN216090678U (zh) 快速交换型支架取栓系统
CN212369044U (zh) 一种快速交换型血管取栓装置
US20220015784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eatment of post thrombotic syndrome
CN114931418A (zh) 快速交换型支架取栓系统
CN219516448U (zh) 取栓装置
CN115813486B (zh) 碎栓装置、取栓支架和取栓系统
US20110106012A1 (en) Sheath Introducer with Self-Anchoring Mechanism
CN111481265A (zh) 一种快速交换型血管取栓装置
CN217828002U (zh) 一种血管内异物抓捕装置
CN219700038U (zh) 抽吸取栓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