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083347U -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083347U
CN216083347U CN202122357338.0U CN202122357338U CN216083347U CN 216083347 U CN216083347 U CN 216083347U CN 202122357338 U CN202122357338 U CN 202122357338U CN 216083347 U CN216083347 U CN 2160833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emitting element
light emitting
backlight module
back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35733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丹
丁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35733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0833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0833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0833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该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和位于该导光板入光侧的背光源,该背光源包括灯条基板以及设置在该灯条基板上的第一发光元件,该第一发光元件包括多个沿该灯条基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子光源,其中,该背光源还包括设置在该灯条基板上的第二发光元件,该第二发光元件为冷光片,该第二发光元件和相邻的该第一子光源的光照区域边界的交点位于非显示区域。本实施例公开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一方面可以改善亮点现象,提升光学效果;另一方面还可以实现不同的亮度规格;同时也不会引起该背光模组温度的升高,提升了产品的功能和市场竞争力。

Description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显示器加工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组以及包括该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包括液晶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但是液晶显示面板本身是不能发光的,需要借助额外的光源,所以由背光模组为液晶显示面板提供光源。
一般来说,根据背光模组中背光源分布位置的不同可将背光模组分为侧入式背光模组和直下式背光模组,其中,侧入式背光模组中的背光源位于液晶显示面板的侧面,直下式背光模组中的背光源位于液晶显示面板的底部。由于侧入式背光模组具有成本低、尺寸薄等优势而在业内被广泛地应用。
图1为现有技术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1,一种背光模组10,包括导光板11和背光源12,该背光模组为侧入式背光模组,即该背光源12位于液晶显示面板(图中未示出)的侧面,该背光源12的发光面与该导光板11的入光侧相对应。该背光源12包括多个呈直线排列的子光源13。其中,该子光源13采用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时,由于该LED发光角度(一般为120°)等自身条件的限制,相邻两个该LED所发射的光线会在该导光板11上产生亮点(Hotspot)14现象并形成暗区,从而影响画质。
现有技术中,可以通过增加该LED发光面与该导光板之间的距离或者增加该LED的数目来解决亮点(Hotspot)问题。但是,如果增加该LED发光面与该导光板之间的距离,虽然可以减弱甚至消除Hotspot现象,但是这样会使得该LED的光能利用率降低;另外,如果增加该LED的数目,一方面增加模组温度,影响该背光模组的品质;另一方面还会导致背光模组的功耗增加,提高该背光模组的成本。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申请人针对现有技术的背光模组未臻完善所导致的诸多缺失及不便,而深入构思,且积极研究改良试做而开发设计出本创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公开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既能改善亮点现象,又能实现不同亮度规格,且不会引起模组温度升高的背光模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等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和位于该导光板入光侧的背光源,该背光源包括灯条基板以及设置在该灯条基板上的第一发光元件,该第一发光元件包括多个沿该灯条基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子光源,其中,该背光源还包括设置在该灯条基板上的第二发光元件,该第二发光元件为冷光片,该第二发光元件和相邻的该第一子光源的光照区域边界的交点位于非显示区域。
优选地,该第一发光元件包括第一信号输入端,该第二发光元件包括第二信号输入端;该第一发光元件通过该第一信号输入端接收第一驱动电压,该第二发光元件通过该第二信号输入端接收第二驱动电压。
优选地,该第二发光元件的长度与该灯条基板的长度相等,该第二发光元件在对应多个该第一子光源的位置设置有嵌套孔,多个该第一子光源通过该嵌套孔与该第二发光元件嵌套。
优选地,该第二发光元件包括多个第二子光源,多个该第二子光源与多个该第一子光源相邻设置。
优选地,该背光源还包括设置在该灯条基板上的第三发光元件和第四发光元件;该第三发光元件位于该灯条基板的第一长侧部,该第四发光元件位于该灯条基板的第二长侧部;该第一长侧部和该第二长侧部相对设置,该第二发光元件和多个该第一子光源均设置在该第三发光元件与该第四发光元件之间。
优选地,该第三发光元件包括第三信号输入端,该第四发光元件包括第四信号输入端;该第三发光元件和该第四发光元件分别通过该第三信号输入端和该第四信号输入端接收第三驱动电压。
优选地,该第三发光元件和该第四发光元件为冷光片。
优选地,该第三发光元件和该第四发光元件的长度与该灯条基板的长度相等。
优选地,该冷光片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基底层、第一导电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和第二导电层;该基底层包括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其中,该基底层的第一表面为出光面,该基底层的第二表面与该第一导电层接触;该第一导电层和该第二导电层分别通过导电部与该灯条基板上的导电线路连接。
还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背光模组以及位于该背光模组上方的液晶显示面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体公开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通过分别设置第一发光元件和第二发光元件,并分别单独控制,一方面可以改善亮点现象,提升光学效果;另一方面还可以实现不同的亮度规格;同时也不会引起该背光模组温度的升高,提升了产品的功能和市场竞争力。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
图1为现有技术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公开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公开的背光模组中背光源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公开的背光源中第二发光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公开的背光模组中背光源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公开的背光模组中背光源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板分实施例,而不是全板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板分实施例,而不是全板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板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公开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公开的背光模组中背光源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公开的背光源中第二发光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结合图2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背光模组100,该背光模组100为侧入式背光模组。具体地,该背光模组100包括背板(图中未示出),以及依次叠放的反射片(图中未示出)、导光板200和光学膜片组(图中未示出),其中该背板包括底板(图中未示出)和与该底板相连的侧板(图中未示出),该背光膜组还包括位于该侧板上的背光源300,该背光源300的发光面与该导光板200的入光侧相对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该背光源300包括灯条基板310以及设置在该灯条基板310上的第一发光元件320,该第一发光元件320通过第一线路(图中未示出)与该灯条基板310电连接,该第一发光元件320包括多个沿该灯条基板310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子光源321。具体地,该第一子光源321可以采用LED光源(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
在本实施例中,该背光源300还包括设置在该灯条基板310上的第二发光元件330,第二发光元件330通过第二线路(图中未示出)与该灯条基板310电连接。该第二发光元件330为冷光片,且该第二发光元件330的高度低于该第一子光源321的高度。冷光片简称EL(Electro Luminescent电激发光),是一种电能转化为光能的装置,通过加在冷光片两极的交流电压而产生的电场激发荧光物质发光的一种物理现象,即电场发光现象。这种现象在工作过程中不会产生热量,称为冷光源。
具体地,如图4所示,该第二发光元件330(冷光片)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基底层3301、第一导电层3302、发光层3303、电子传输层3304和第二导电层3305;该基底层3301包括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其中,该基底层3301的第一表面为出光面,该基底层3301的第二表面与该第一导电层3302接触;该第一导电层3302和该第二导电层3305分别通过导电部(图中未示出)与该灯条基板310上的导电线路(图中未示出)连接。其中,该导电部例如为导电泡棉。由于该导电泡棉的压缩范围大,可压接在冷光片和其他结构之间,因此,可以使得该背光模组100应用于移动终端的狭小空间内。具体的,该第一导电层3302上可设置电极,导电部与该电极电连接。该第二导电层3305上也可设置电极,导电部与该电极电连接。其中,该第一导电层3302的电极和该第二导电层3305的电极的位置和尺寸均可根据需求灵活设置,这是传统的LED光源所不能比拟的。该电极尺寸一般为3.5mm×3.0mm,为满足在移动终端中的使用,该电极尺寸可以为0.5mm×0.5mm。导电部分别与该灯条基板310上的电极电连接。通过该灯条基板310对该第二发光元件330(冷光片)供电,使其发光。
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发光元件330和相邻的该第一子光源321的光照区域边界的交点位于非显示区域(如图2所示)。即该背光源300可以通过该第二发光元件330发光将该第一子光源321发出的光线无法到达的区域进行补充,改善亮点(Hotspot)现象,适当增加模组亮度。同时,由于冷光片不产生热量,不会引起模组温度的升高。
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发光元件320包括第一信号输入端(图中未示出),该第一发光元件320通过该第一信号输入端接收第一驱动电压;该第二发光元件330包括第二信号输入端(图中未示出);该第二发光元件330通过该第二信号输入端接收第二驱动电压。因此,该第一发光元件320和该第二发光元件330均可以通过改变驱动电压或驱动电流来改变各自的发光亮度。相应地,由于该第一发光元件320和该第二发光元件330分别设有信号输入端,因此可以单独对该第一发光元件320和该第二发光元件330进行驱动。
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发光元件330的长度为一长条状,例如该第二发光元件320的长度与该灯条基板310的长度相等,且该第二发光元件330在对应多个该第一子光源321的位置设置有嵌套孔3310,多个该第一子光源321通过该嵌套孔3310与该第二发光元件330嵌套设置。同时,该第二发光元件330与该灯条基板310通过散热胶固定连接。在其它实施例中,该第二发光元件330的长度也可以小于该灯条基板310的长度,在此不作限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公开的背光模组,还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施例中公开的背光模组的背光源中,包括第一发光元件和第二发光元件。其中,该第一发光元件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子光源,当该第一发光元件正常工作状态时,因该第一子光源的Pitch固定情况下,亮点(Hotspot)的现象不能避免,因此增加了第二发光元件;该第二发光元件为冷光片,该第二发光元件的长度为一长条状,例如该第二发光元件的长度与该灯条基板的长度相等,该第二发光元件和相邻的该第一子光源的光照区域边界的交点位于非显示区域。通过分别设置该第一发光元件和该第二发光元件,并分别单独控制,可以改善亮点现象,提升光学效果;同时也不会引起该背光模组温度的升高,提升了产品的功能和市场竞争力。
实施例二: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公开的背光模组中背光源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结构与实施例一公开的背光模组的结构大致相同,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的背光源300’中第二发光元件330’的结构与实施例一公开的背光源300中第二发光元件330的结构不同。
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发光元件330’包括多个第二子光源331,多个该第二子光源331分别与该第一发光元件320的第一子光源321相邻设置。同时,多个该第二子光源331通过导电线路(图中未示出)串联成一通路。
本实施例的其它部分与实施例一大致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公开的背光模组,还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施例中公开的背光模组的背光源中,包括第一发光元件和第二发光元件。其中,该第一发光元件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子光源,当该第一发光元件正常工作状态时,因该第一子光源的Pitch固定情况下,亮点(Hotspot)的现象不能避免,因此增加了第二发光元件;该第二发光元件为冷光片,该第二发光元件包括多个第二子光源,多个该第二子光源分别与该第一发光元件的第一子光源相邻设置,该第二发光元件和相邻的该第一子光源的光照区域边界的交点位于非显示区域。通过分别设置该第一发光元件和该第二发光元件,并分别单独控制,可以改善亮点现象,提升光学效果;同时也不会引起该背光模组温度的升高,提升了产品的功能和市场竞争力。
第三实施例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公开的背光模组中背光源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结构与实施例一公开的背光模组的结构大致相同,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的背光源300”的结构与实施例一公开的背光源300的结构不同。
在本实施例中,该背光源300”还包括设置在该灯条基板310上的第三发光元件340和第四发光元件350;该第三发光元件340位于该灯条基板310的第一长侧部,该第四发光元件350位于该灯条基板310的第二长侧部;该第一长侧部和该第二长侧部相对设置,且该第二发光元件330和多个该第一子光源321均设置在该第三发光元件340与该第四发光元件350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三发光元件340包括第三信号输入端(图中未示出),该第四发光元件350包括第四信号输入端(图中未示出);该第三发光元件340和该第四发光元件350分别通过该第三信号输入端和该第四信号输入端接收第三驱动电压。因此,该第三发光元件340和该第四发光元件350也可以通过改变驱动电压或驱动电流来改变各自的发光亮度。由于该第三发光元件340和该第四发光元件350也分别设有信号输入端,在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单独对该第三发光元件340和该第四发光元件350进行驱动。
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三发光元件340和该第四发光元件350同样为冷光片。具体地,该第三发光元件340和该第四发光元件350的冷光片结构与实施例一中该第二发光元件330的冷光片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三发光元件340和该第四发光元件350也可以均为一长条状,且该第三发光元件340和该第四发光元件350的长度与该灯条基板310的长度相等。在其它实施例中,该第三发光元件340和该第四发光元件350的长度也可以小于该灯条基板310的长度,在此不作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当该背光源300”的亮度需求不高时,可以只驱动该第一发光元件320的多个第一子光源321。当出现亮点(Hotspot)现象,可以同时驱动该第二发光元件330,由于该第二发光元件330为冷光片,不但可以改善亮点现象,提升光学效果;同时也不会引起该背光模组温度的升高。当该背光源300”的亮度需求较高时,可以再同时驱动该第三发光元件340和/或该第四发光元件350,该第三发光元件340和/或该第四发光元件350同样为冷光片,由于这两个区域的冷光片布满整个灯条,可均匀的为该背光模组增加亮度,同时不会增加该背光模组的温度。
另外,该第二发光元件330、该第三发光元件340以及该第四发光元件350的发光亮度,均可以通过调节驱动电压或驱动电流进行调节,从而达到满足亮度及温度规格要求的背光模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公开的背光模组,还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施例中公开的背光模组的背光源中,包括第一发光元件、第二发光元件、第三发光元件以及第四发光元件。其中,该第二发光元件、第三发光元件以及第四发光元件均为冷光片。通过分别设置该第一发光元件、该第二发光元件、第三发光元件以及第四发光元件,并分别单独控制,一方面可以改善亮点现象,提升光学效果;另一方面还可以实现不同的亮度规格;同时也不会引起该背光模组温度的升高,大大地提升了产品的功能和市场竞争力。
第四实施例
本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任一所述的背光模组以及位于该背光模组上方的液晶显示面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公开的显示装置,还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体公开的显示装置,通过分别设置该第一发光元件和该第二发光元件,并分别单独控制,可以改善亮点现象,提升光学效果;同时也不会引起该背光模组温度的升高,提升了产品的功能和市场竞争力。
以上是本实用新型的全部内容,在本说明书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除了包含所列的那些要素,而且还可包含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
在本说明书中,所涉及的前、后、上、下等方位词是以附图中零部件位于图中以及零部件相互之间的位置来定义的,只是为了表达技术方案的清楚及方便。应当理解,所述方位词的使用不应限制本申请请求保护的范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和位于所述导光板入光侧的背光源,所述背光源包括灯条基板以及设置在所述灯条基板上的第一发光元件,所述第一发光元件包括多个沿所述灯条基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子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源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灯条基板上的第二发光元件,所述第二发光元件为冷光片,所述第二发光元件和相邻的所述第一子光源的光照区域边界的交点位于非显示区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光元件包括第一信号输入端,所述第二发光元件包括第二信号输入端;所述第一发光元件通过所述第一信号输入端接收第一驱动电压,所述第二发光元件通过所述第二信号输入端接收第二驱动电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发光元件的长度与所述灯条基板的长度相等,所述第二发光元件在对应多个所述第一子光源的位置设置有嵌套孔,多个所述第一子光源通过所述嵌套孔与所述第二发光元件嵌套。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发光元件包括多个第二子光源,多个所述第二子光源与多个所述第一子光源相邻设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源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灯条基板上的第三发光元件和第四发光元件;所述第三发光元件位于所述灯条基板的第一长侧部,所述第四发光元件位于所述灯条基板的第二长侧部;所述第一长侧部和所述第二长侧部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发光元件和多个所述第一子光源均设置在所述第三发光元件与所述第四发光元件之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发光元件包括第三信号输入端,所述第四发光元件包括第四信号输入端;所述第三发光元件和所述第四发光元件分别通过所述第三信号输入端和所述第四信号输入端接收第三驱动电压。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发光元件和所述第四发光元件为冷光片。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发光元件和所述第四发光元件的长度与所述灯条基板的长度相等。
9.如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光片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基底层、第一导电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和第二导电层;所述基底层包括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其中,所述基底层的第一表面为出光面,所述基底层的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一导电层接触;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分别通过导电部与所述灯条基板上的导电线路连接。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以及位于所述背光模组上方的液晶显示面板。
CN202122357338.0U 2021-09-28 2021-09-28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2160833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57338.0U CN216083347U (zh) 2021-09-28 2021-09-28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57338.0U CN216083347U (zh) 2021-09-28 2021-09-28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083347U true CN216083347U (zh) 2022-03-18

Family

ID=806364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357338.0U Active CN216083347U (zh) 2021-09-28 2021-09-28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08334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47114A (zh) * 2022-03-22 2022-06-21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47114A (zh) * 2022-03-22 2022-06-21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CN114647114B (zh) * 2022-03-22 2023-10-17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157233B1 (ko) 발광 다이오드 백라이트 장치 및 이를 채용한 액정표시장치
US7905618B2 (en) Backlight unit
US6666567B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a light source with a raised LED structure
KR101308752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US10234112B2 (en) Light source module and lighting device having same
CN109116626A (zh) 一种背光源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US20070236447A1 (en) Backlight unit using light emitting diode
KR101594616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구비한 액정표시장치
CN101349385A (zh) 背光单元
US20080266905A1 (en) Wire-guiding structure for a LED backlight module
US20090168456A1 (en) Light source module for a display device and a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KR20100051019A (ko) 백라이트 모듈 및 그 발광장치
CN216083347U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US8848134B2 (en) LED assembly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EP4050407A1 (en) Display device
KR20020014130A (ko) 청색 발광 다이오드와 녹,적색 발광 형광판을 갖는백라이트 유닛과 이를 이용한 백색광 발광법
KR20080073950A (ko) 백라이트 유닛과 이를 포함한 액정 표시 장치
KR100790715B1 (ko) Led를 이용한 백라이트 유닛
WO2007126172A1 (en) Back light unit having multi-chip light emitting diode package and display system
KR101257748B1 (ko) Led 조명장치
US20130009558A1 (en) Backlight unit
KR20070023364A (ko) 백라이트유닛
CN211403027U (zh) 一种具有支架的rgb全彩背光源
KR20070002880A (ko) 액정표시장치
JP2010277853A (ja) バックライ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