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081076U - 一种水箱式蒸汽再生加热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箱式蒸汽再生加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081076U
CN216081076U CN202122344963.1U CN202122344963U CN216081076U CN 216081076 U CN216081076 U CN 216081076U CN 202122344963 U CN202122344963 U CN 202122344963U CN 216081076 U CN216081076 U CN 2160810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am
heat exchange
pipe
tube
connecting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34496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猛
朱慧
胥艳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ke Heat Exchange System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ke Heat Exchange System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ke Heat Exchange System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ke Heat Exchange System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34496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0810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0810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08107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箱式蒸汽再生加热器,通过蒸汽进入进汽连接管后进入到第一汽体联箱管内,蒸汽通过汽体联箱管均匀分配到换热管中,各个换热管中蒸汽加快流动,通过翅片与换热管的紧密结合,对换热管内的蒸汽与空汽进行热量的交换,完全交换后的部分蒸汽和冷凝水集中聚集在第二汽体联箱管中,并通过出汽连接管流出,如此能够快速地对蒸汽进行热交换,输出散热后的冷凝水和部分蒸汽,提高了换热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水箱式蒸汽再生加热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箱式蒸汽再生加热器。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在现有多排蒸汽再生加热器领域中,通常采用换热管、支管与联箱管相连接,中间有三处焊接,连接工艺无法保证,制造工艺复杂,难度大。
由于目前使用的多排蒸汽再生加热器所形成的蒸汽不能实现快进快出,进而大大降低了换热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箱式蒸汽再生加热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使用的多排蒸汽再生加热器所形成的蒸汽不能实现快进快出,进而大大降低了换热效率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种水箱式蒸汽再生加热器,包括盘管框架、进汽连接管、出汽连接管和换热装置;
所述进汽连接管通过所述换热装置与所述盘管框架连接,并位于所述盘管框架的一侧,所述出汽连接管通过所述换热装置与所述盘管框架连接,并位于所述盘管框架靠近所述出汽连接管;
所述换热装置包括翅片、换热管、第一汽体联箱管和第二汽体联箱管,所述翅片与所述盘管框架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盘管框架的一侧,所述换热管与所述翅片固定连接,并贯穿所述盘管框架,所述第一汽体联箱管与所述换热管的一端连通,并与所述进汽连接管连通,所述第二汽体联箱管与所述换热管的另一端连通,并与所述出汽连接管连通。
其中,所述换热管具有进汽口和出汽口,所述进汽口位于所述换热管靠近所述第一汽体联箱管的一端,并与所述第一汽体联箱管连通;所述出汽口位于所述换热管靠近所述第二汽体联箱管的一端,并与所述第二汽体联箱管连通。
通过所述翅片与所述换热管的紧密结合,对所述换热管内的蒸汽与空汽进行热量的交换,完全交换后的部分蒸汽和冷凝水集中聚集在所述第二汽体联箱管中,并通过所述出汽连接管流出,如此能够快速地对蒸汽进行热交换,输出散热后的冷凝水和部分蒸汽,提高了换热效率。
其中,所述第一汽体联箱管具有第一交换腔,所述第一交换腔与所述进汽连接管连通;所述换热管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换热管分别设置在所述翅片上,并分别与所述第一交换腔连通。
由所述出汽口输出至所述第二汽体联箱管内,从而完成对蒸汽的传输。
其中,所述第二汽体联箱管具有第二交换腔,所述第二交换腔与多个所述换热管分别连通,并与所述出汽连接管连通。
其中,所述换热装置还包括缓冲板,所述缓冲板设置在所述第一汽体联箱管内,并位于所述第一汽体联箱管靠近所述进汽连接管的一侧。
能够对所述进汽连接管的进汽进行阻挡缓冲,进而能够使得进入的蒸汽能够均匀地分配到所述换热管内。
其中,所述盘管框架包括支撑本体和前散热板,所述支撑本体与所述翅片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翅片靠近所述换热管的一侧;所述前散热板与所述支撑本体固定连接,并与所述换热管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支撑本体靠近所述换热管的一侧。
能够更好地对所述散热管进行热交换。
其中,所述换热装置还包括换热风机,所述换热风机安装在所述支撑本体上,并位于所述支撑本体靠近所述换热管的一侧。
加快所述支撑本体内的空汽流动速度,进而加了所述换热管的热交换速率。
其中,所述盘管框架还包括底部支座,所述底部支座与所述支撑本体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支撑本体的底部。
对所述支撑本体进行支撑,从而对整个装置的运行进行稳定。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水箱式蒸汽再生加热器,通过蒸汽进入所述进汽连接管后进入到所述第一汽体联箱管内,蒸汽通过所述汽体联箱管均匀分配到所述换热管中,各个所述换热管中蒸汽加快流动,通过所述翅片与所述换热管的紧密结合,对所述换热管内的蒸汽与空汽进行热量的交换,完全交换后的部分蒸汽和冷凝水集中聚集在所述第二汽体联箱管中,并通过所述出汽连接管流出,如此能够快速地对蒸汽进行热交换,输出散热后的冷凝水和部分蒸汽,提高了换热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环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换热管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翅片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汽体联箱管、第二汽体联箱管和换热管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换热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盘管框架、2-进汽连接管、3-出汽连接管、4-换热装置、11-支撑本体、12-前散热板、13-底部支座、41-翅片、42-换热管、43-第一汽体联箱管、44-第二汽体联箱管、45-缓冲板、46-换热风机、421-进汽口、422-出汽口、431-第一交换腔、441-第二交换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阅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箱式蒸汽再生加热器,包括盘管框架1、进汽连接管2、出汽连接管3和换热装置4;
所述进汽连接管2通过所述换热装置4与所述盘管框架1连接,并位于所述盘管框架1的一侧,所述出汽连接管3通过所述换热装置4与所述盘管框架1连接,并位于所述盘管框架1靠近所述出汽连接管3;
所述换热装置4包括翅片41、换热管42、第一汽体联箱管43和第二汽体联箱管44,所述翅片41与所述盘管框架1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盘管框架1的一侧,所述换热管42与所述翅片41固定连接,并贯穿所述盘管框架1,所述第一汽体联箱管43与所述换热管42的一端连通,并与所述进汽连接管2连通,所述第二汽体联箱管44与所述换热管42的另一端连通,并与所述出汽连接管3连通。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盘管框架1为所述水箱式蒸汽再生加热器的外框架,所述盘管框架1的外部为矩形体,并所述盘管框架1的内部中空,用于安装所述换热管42,所述换热管42为“U”形管,并所述换热管42的U形顶部两自由端为开口端,所述换热管42的U形底部密封端安装固定在所述翅片41上,所述翅片41为“门”字形,并所述翅片41通过螺栓安装在所述盘管框架1的后侧,通过所述翅片41对所述换热管42进行连接,并通过所述翅片41对所述换热管42的热量进行传导,使得所述换热管42的散热效果更好,所述第一汽体联箱管43和所述第二汽体联箱管44分别连接在所述换热管42的两开口端,所述第一汽体联箱管43用于安装所述进汽连接管2,并与所述进汽连接管2连通,所述进汽连接管2设置在所述第一汽体联箱管43的顶部,所述第二汽体联箱管44用于安装所述出汽连接管3,并与所述出汽连接管3连通,所述出汽连接管3设置在所述第二汽体联箱管44的底部,如此,蒸汽进入所述进汽连接管2后进入到所述第一汽体联箱管43内,蒸汽通过所述汽体联箱管均匀分配到所述换热管42中,各个所述换热管42中蒸汽加快流动,通过所述翅片41与所述换热管42的紧密结合,对所述换热管42内的蒸汽与空汽进行热量的交换,完全交换后的部分蒸汽和冷凝水集中聚集在所述第二汽体联箱管44中,并通过所述出汽连接管3流出,如此能够快速地对蒸汽进行热交换,输出散热后的冷凝水和部分蒸汽,提高了换热效率。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5,所述换热管42具有进汽口421和出汽口422,所述进汽口421位于所述换热管42靠近所述第一汽体联箱管43的一端,并与所述第一汽体联箱管43连通;所述出汽口422位于所述换热管42靠近所述第二汽体联箱管44的一端,并与所述第二汽体联箱管44连通。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换热管42为“U”形,并在所述换热管42的两自由端分别具有所述进汽口421和所述出汽口422,所述进汽口421将从所述进汽连接管2和所述第一汽体联箱管43导入的汽体传输到所述换热管42的内部,并在所述换热管42的内部进行热交换后,由所述出汽口422输出至所述第二汽体联箱管44内,从而完成对蒸汽的传输。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4,所述第一汽体联箱管43具有第一交换腔431,所述第一交换腔431与所述进汽连接管2连通;所述换热管4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换热管42分别设置在所述翅片41上,并分别与所述第一交换腔431连通。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4,所述第二汽体联箱管44具有第二交换腔441,所述第二交换腔441与多个所述换热管42分别连通,并与所述出汽连接管3连通。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汽体联箱管43的内部具有所述第一交换腔431,所述第一交换腔431连通竖向设置的多个所述换热管42,并且,所述第一交换腔431分别连接多个所述换热管42的进汽口421的一端;所述第二汽体联箱管44的内部具有所述第二交换腔441,所述第二交换腔441与所述换热管42的所述出汽口422连通,从而接收从竖向设置的多个所述换热管42输出的冷凝水和水蒸汽。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4,所述换热装置4还包括缓冲板45,所述缓冲板45设置在所述第一汽体联箱管43内,并位于所述第一汽体联箱管43靠近所述进汽连接管2的一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缓冲板45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汽体联箱管43内,并靠近所述进汽连接管2伸入所述汽体联箱管的开口侧,所述缓冲板45具有大量的通孔,能够使得蒸汽通过,通过设置所述缓冲板45,能够对所述进汽连接管2的进汽进行阻挡缓冲,进而能够使得进入的蒸汽能够均匀地分配到所述换热管42内。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至图3,所述盘管框架1包括支撑本体11和前散热板12,所述支撑本体11与所述翅片41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翅片41靠近所述换热管42的一侧;所述前散热板12与所述支撑本体11固定连接,并与所述换热管42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支撑本体11靠近所述换热管42的一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本体11为内部中空的矩形框架,在所述支撑本体11的后侧安装所述翅片41,在所述支撑本体11的前侧安装所述前散热板12,所述换热管42分别贯穿所述前散热板12和所述翅片41,并且多个所述换热管42安装在所述支撑本体11内,如此能够更好地对所述散热管进行热交换。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所述换热装置4还包括换热风机46,所述换热风机46安装在所述支撑本体11上,并位于所述支撑本体11靠近所述换热管42的一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支撑本体11的侧面通过支架安装有所述换热风机46,所述换热风机46通过导线接入电源,并驱动叶片转动,从而加快所述支撑本体11内的空汽流动速度,进而加了所述换热管42的热交换速率。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所述盘管框架1还包括底部支座13,所述底部支座13与所述支撑本体11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支撑本体11的底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底部支座13安装在地面上,并对所述支撑本体11进行支撑,从而对整个装置的运行进行稳定。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水箱式蒸汽再生加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盘管框架、进汽连接管、出汽连接管和换热装置;
所述进汽连接管通过所述换热装置与所述盘管框架连接,并位于所述盘管框架的一侧,所述出汽连接管通过所述换热装置与所述盘管框架连接,并位于所述盘管框架靠近所述出汽连接管;
所述换热装置包括翅片、换热管、第一汽体联箱管和第二汽体联箱管,所述翅片与所述盘管框架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盘管框架的一侧,所述换热管与所述翅片固定连接,并贯穿所述盘管框架,所述第一汽体联箱管与所述换热管的一端连通,并与所述进汽连接管连通,所述第二汽体联箱管与所述换热管的另一端连通,并与所述出汽连接管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箱式蒸汽再生加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热管具有进汽口和出汽口,所述进汽口位于所述换热管靠近所述第一汽体联箱管的一端,并与所述第一汽体联箱管连通;所述出汽口位于所述换热管靠近所述第二汽体联箱管的一端,并与所述第二汽体联箱管连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箱式蒸汽再生加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汽体联箱管具有第一交换腔,所述第一交换腔与所述进汽连接管连通;所述换热管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换热管分别设置在所述翅片上,并分别与所述第一交换腔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箱式蒸汽再生加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汽体联箱管具有第二交换腔,所述第二交换腔与多个所述换热管分别连通,并与所述出汽连接管连通。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箱式蒸汽再生加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热装置还包括缓冲板,所述缓冲板设置在所述第一汽体联箱管内,并位于所述第一汽体联箱管靠近所述进汽连接管的一侧。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箱式蒸汽再生加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盘管框架包括支撑本体和前散热板,所述支撑本体与所述翅片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翅片靠近所述换热管的一侧;所述前散热板与所述支撑本体固定连接,并与所述换热管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支撑本体靠近所述换热管的一侧。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箱式蒸汽再生加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热装置还包括换热风机,所述换热风机安装在所述支撑本体上,并位于所述支撑本体靠近所述换热管的一侧。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箱式蒸汽再生加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盘管框架还包括底部支座,所述底部支座与所述支撑本体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支撑本体的底部。
CN202122344963.1U 2021-09-26 2021-09-26 一种水箱式蒸汽再生加热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60810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44963.1U CN216081076U (zh) 2021-09-26 2021-09-26 一种水箱式蒸汽再生加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44963.1U CN216081076U (zh) 2021-09-26 2021-09-26 一种水箱式蒸汽再生加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081076U true CN216081076U (zh) 2022-03-18

Family

ID=806359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344963.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6081076U (zh) 2021-09-26 2021-09-26 一种水箱式蒸汽再生加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0810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081076U (zh) 一种水箱式蒸汽再生加热器
CN110057215A (zh) 一种高温高压沙子换热装置
CN107300330B (zh) 侧向进汽凝汽器的布管结构
CN215638993U (zh) 一种具有支撑结构的翅片式冷凝器
CN2358407Y (zh) 一种风热式全天候太阳能集热器
CN201680628U (zh) 联集管腔设置具有冷水管孔隔板的集热管系统
CN210004818U (zh) 一种高效热能交换器
CN206073767U (zh) 可缠绕式平行流热交换器
CN214665272U (zh) 一种太阳能内循环热水器
CN112781404A (zh) 一种立式纵向流蒸发器
CN216245749U (zh) 一种组合式板式换热器
CN210135793U (zh) 乏汽冷凝用换热管束结构
CN213599689U (zh) 一种生物质香薰烘干机外加热装置
CN2653385Y (zh) 热管式油循环太阳能热交换器
CN201145421Y (zh) 一种新型太阳能集热器
CN220170031U (zh) 一种多排扁管的水冷式平行流换热器
CN217504423U (zh) 一种空气能烘干机多机共享散热器
CN217715219U (zh) 一种双模组加热箱
CN217303670U (zh) 一种带第三介质除霜的翅片换热器
CN215412853U (zh) 一种硅胶烘干箱的换热装置
CN214308306U (zh) 组合式高效换热装置
CN211425141U (zh) 一种空气的热交换装置
CN215003095U (zh) 一种船舶废气锅炉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CN216281296U (zh) 一种固体蓄热锅炉的蒸汽循环系统
CN217423652U (zh) 一种对插式太阳能热风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