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077635U - 一种可在竖直方向上调整出风角度的风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在竖直方向上调整出风角度的风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077635U
CN216077635U CN202121384484.6U CN202121384484U CN216077635U CN 216077635 U CN216077635 U CN 216077635U CN 202121384484 U CN202121384484 U CN 202121384484U CN 216077635 U CN216077635 U CN 2160776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n
damping ring
shaft hole
base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38448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赖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Ranvo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Ranvo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Ranvo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Ranvo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38448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0776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0776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0776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可在竖直方向上调整出风角度的风扇,包括支撑座和设置于所述支撑座上的风扇头;所述风扇头的背面或底部凸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上设置有第一转轴,所述支撑座上对应地设置有第一轴孔,所述第一转轴通过阻尼圈与所述第一轴孔转动配合,所述第一转轴的旋转轴线沿水平方向布置。本实用新型由于风扇头上凸设有连接部,连接部上设置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通过阻尼圈与支撑座上的第一轴孔转动配合,使得风扇头可相对于支撑座上下摆动,调整竖直方向上的出风角度。阻尼圈用于增加第一转轴转动过程的阻尼,转动后风扇头在阻尼圈的作用下保持转动后的角度。

Description

一种可在竖直方向上调整出风角度的风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扇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在竖直方向上调整出风角度的风扇。
背景技术
台扇和落地扇因其体积小,挪动方便等优点为越来越多的家庭所使用,然而现有技术中的台扇和落地扇基本只能在水平方向上调整出风角度,不能在竖直方向上调整出风角度,使用起来比较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在竖直方向上调整出风角度的风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可在竖直方向上调整出风角度的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座和设置于所述支撑座上的风扇头;所述风扇头的背面或底部凸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上设置有第一转轴,所述支撑座上对应地设置有第一轴孔,所述第一转轴通过阻尼圈与所述第一轴孔转动配合,所述第一转轴的旋转轴线沿水平方向布置。
优选地,所述阻尼圈固定在所述第一轴孔内,所述第一转轴可相对所述阻尼圈转动,所述阻尼圈的内圈上设置有定位内齿,所述第一转轴的外圆周面上对应地设置有与所述定位内齿配合的定位外齿。
优选地,所述支撑座的顶部设置有用于收容所述连接部的收纳槽,所述第一轴孔形成于所述收纳槽的槽壁上,所述阻尼圈固定在所述第一轴孔内,所述第一转轴可相对所述阻尼圈转动。
优选地,所述风扇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包括与所述收纳槽的底部连接的底板和连接于所述底板上的支撑板,所述阻尼圈套设于所述第一转轴上,所述支撑板延伸至所述第一轴孔处以将所述阻尼圈抵顶固定在所述第一轴孔内。
优选地,所述阻尼圈上设置有缺口,所述阻尼圈的内圈在所述缺口处断开。
优选地,所述支撑座的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一轴孔连通的开口,所述第一转轴经所述开口装入所述第一轴孔内,所述阻尼圈在对应所述缺口的位置设置有弯折沿伸的挡片,所述挡片用于封挡所述开口。
优选地,所述风扇还包括底座,所述支撑座可旋转地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支撑座的旋转轴线沿竖直方向布置。
优选地,所述支撑座的底部设置有第二转轴,所述底座的顶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转轴旋转配合的第二轴孔,所述底座内设置有曲柄摇杆机构,所述曲柄摇杆机构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转轴连接,以驱动所述支撑座相对于所述底座左右往复摆动。
优选地,所述底座内还设置有收线机构,所述底座上凹设有收容腔,所述收线机构包括设于所述收容腔内的行程开关、绕线盒和弹簧;所述行程开关固定于所述收容腔的底部,所述绕线盒面向所述行程开关的一端设有抵压部,所述绕线盒活动地连接于所述收容腔内并可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移动,所述弹簧用于对所述绕线盒施加使其从所述收容腔内伸出的弹力。
优选地,所述风扇头包括壳体和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扇轮、安装壳、发热件和隔板,所述壳体包括前壳、后壳、前网罩和后网罩,所述前壳和所述后壳相互连接,所述前网罩设置于所述前壳上,所述前网罩上形成出风孔,所述后网罩设置于所述后壳上,所述后网罩上形成进风孔,所述连接部设置于所述后网罩上;所述安装壳连接于所述前壳或所述后壳上,所述安装壳朝向所述后壳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扇轮的安装槽,所述安装壳朝向所述前壳的一侧设置有聚风围板,所述隔板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发热件的安装孔,所述隔板与所述安装壳连接。
本申请的上述方案中,由于风扇头上凸设有连接部,连接部上设置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通过阻尼圈与支撑座上的第一轴孔转动配合,第一转轴的旋转轴线沿水平方向布置,使得风扇头可相对于支撑座上下摆动,调整竖直方向上的出风角度。阻尼圈用于增加第一转轴转动过程的阻尼,转动后风扇头在阻尼圈的作用下保持转动后的角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风扇的立体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风扇的第一组装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风扇的局部组装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阻尼圈的立体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风扇的第二组装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风扇头的第一组装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风扇头的第二组装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中风扇的第三组装示意立体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中风扇的第四组装示意立体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中风扇的剖面立体图;
图11为图10的局部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绕线盒的立体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0-支撑座、110-第一轴孔、120-阻尼圈、121-定位内齿、122-缺口、123-挡片、130-收纳槽、140-第二转轴、150-凸起;
200-风扇头、210-连接部、220-第一转轴、221-定位外齿、230-扇轮、240-前壳、241-定位圈、250-后壳、260-前网罩、270-后网罩、280-安装壳、281-安装槽、282-聚风围板、291-发热件、292-隔板;
300-支架;
400-底座、410-第二轴孔、420-环形滑轨、421-滚珠、430-偏心马达、440-偏心轮、450-连杆、460-防倾倒开关、470-驱动轴、401-底壳、402-底盖、403-软胶垫、404-收容腔、405-旋钮开关、406-显示屏、407-导向柱;
510-行程开关、520-绕线盒、521-抵压部、522-第一端盖、523-第二端盖、524-绕线柱、525-弹簧、530-电路板、600-电源线、610-插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阐述。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并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以下描述中,涉及到“一些实施例”的表述,其描述了所有可能实施例的子集,但是应当理解的是,“一些实施例”可以是所有可能实施例的相同子集或不同子集,并且可以在不冲突的情况下相互结合。
另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竖直的”、“水平的”、“内”、“外”、“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请结合参阅图1至图4,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可在竖直方向上调整出风角度的风扇,风扇可以是冷风扇或暖风扇,用于吹冷风或热风。本实施例中,风扇包括支撑座100和设置于支撑座100上的风扇头200;风扇头200的背面或底部凸设有连接部210,连接部210上设置有第一转轴220,支撑座100上对应地设置有第一轴孔110,第一转轴220通过阻尼圈120与第一轴孔110转动配合,第一转轴220的旋转轴线沿水平方向布置以使得风扇头200可相对于支撑座100上下摆动。
其中,阻尼圈120用于增加第一转轴220转动过程的阻尼,使第一转轴220可以定位于转动后的位置。在需要改变风扇竖直方向上的出风角度时,用户克服阻尼力转动风扇头200至适合的出风角度,转动后风扇头200在阻尼圈120的作用下保持转动后的角度。
本申请的上述方案中,由于风扇头200上凸设有连接部210,连接部210上设置有第一转轴220,第一转轴220通过阻尼圈120与支撑座100上的第一轴孔110转动配合,使得风扇头200可相对于支撑座100上下摆动,调整竖直方向上的出风角度。阻尼圈120用于增加第一转轴220转动过程的阻尼,转动后风扇头200在阻尼圈120的作用下保持转动后的角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阻尼圈120固定在第一轴孔110内,第一转轴220可克服阻尼圈120产生的阻尼力相对阻尼圈120转动。进一步地,为使风扇头200在转动后产生一定的自锁效果,阻尼圈120的内圈上可以设置有定位内齿121,第一转轴220的外圆周面上对应地设置有与定位内齿121配合的定位外齿221,第一转轴220在转动过程中克服定位内齿121对定位外齿221的阻力。其中,定位内齿121可以由柔性材质制成,可在一定程度上弹性变形以供定位外齿221通过,或者整个阻尼圈120均由柔性材质制成,或者阻尼圈120可发生弹性形变。
进一步地,支撑座100的顶部设置有用于收容连接部210的收纳槽130,第一轴孔110形成于收纳槽130的槽壁上。风扇头200安装于支撑座100的顶部,连接部210位于收纳槽130内,连接部210上的第一转轴220则插入收纳槽130槽壁上的第一轴孔110内。阻尼圈120与第一轴孔110配合并周向固定,转动风扇头200时,第一转轴220相对于阻尼圈120转动。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收纳槽130贯穿支撑座100的顶部设置,连接部210凸伸于风扇头的背面且其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转轴220,收纳槽130的相对两侧分别对应设有第一轴孔110;在其他实施中,连接部210凸伸于风扇头的底部。
进一步地,风扇还包括支架300,支架300包括与收纳槽130的底部连接的底板和连接于底板上的支撑板,阻尼圈120套设于第一转轴220上,支撑板延伸至第一轴孔110处以将阻尼圈120抵顶固定于与第一轴孔110相对应的位置。此外,支撑板的顶部抵顶于阻尼圈120上时,阻尼圈120与第一转轴220接触地更加紧密,保证齿与齿之间的啮合。
优选地,阻尼圈120上设置有缺口122,阻尼圈120的内圈在缺口122处断开。安装时,可以先将阻尼圈120套设在第一转轴220上,然后将第一转轴220装入第一轴孔110内,接着将支架300从支撑座100的底部往上抵顶阻尼圈120,从而将阻尼圈120支撑固定在支撑座100顶部对应第一轴孔110的位置。由于阻尼圈120上设置有缺口122,支架300往上抵顶阻尼圈120时,阻尼圈120能够产生弹性变形以使得定位内齿121完全与定位外齿221配合,防止出现定位内齿121抵接不到定位外齿221的情况发生。本实施例中,支撑座100呈中空状,底部具有贯穿其内部的开孔,安装时,支架300从支撑座100底部的开孔装入至支撑座100内部顶侧,支架300的底板通过螺丝锁紧连接在收纳槽130的底部内侧(参见图10),支撑板对应位于收纳槽130的两侧并延伸至第一轴孔110处以将阻尼圈120固定在第一轴孔110处,支架300安装在支撑座100内部,使得产品外形更美观;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支架300也可以是安装在支撑座100外部对应位于收纳槽130内。
优选地,支撑座100的一侧设有与第一轴孔110连通的开口,第一转轴220经开口装入第一轴孔110内,阻尼圈120在对应缺口122的位置设置有弯折沿伸的挡片123,挡片123用于封挡开口。支撑座100设置开口用于方便第一转轴220从支撑座100的侧边装入第一轴孔110中,阻尼圈120在对应缺口122的位置设置有弯折沿伸的挡片123,挡片123与开口配合一方面能够封住开口,使得产品外形更美观,另一方面能够起到防止阻尼圈120周向转动的作用。挡片123设置于阻尼圈120的缺口122处,以将阻尼圈120在外侧连接起来。此外,支撑座100上还设置有凸起150,凸起150用于止挡风扇头200,防止风扇头200直接靠在支撑座100的外表面。
请结合参阅图5至图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风扇头200包括壳体和设置于壳体内的扇轮230,壳体包括前壳240、后壳250、前网罩260和后网罩270,前壳240和后壳250相互连接,前网罩260可拆卸地设置于前壳240上,前网罩260上形成出风孔,后网罩270可拆卸地设置于后壳250上,后网罩270上形成进风孔,连接部210设置于后网罩270上。进一步地,壳体还可以包括定位圈241,定位圈241用于将前网罩260固定于前壳240上。
优选地,风扇头200还包括设置于壳体内的安装壳280、发热件291和隔板292;安装壳280可以连接于前壳240或后壳250上,安装壳280朝向后壳250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安装扇轮230的安装槽281,安装壳280朝向前壳240的一侧设置有聚风围板282,聚风围板282用于汇聚风流,使风流聚拢吹出。隔板292上设置有用于安装发热件291的安装孔,隔板292与安装壳280连接,以将发热件291固定于正对扇轮230的地方,对流经扇轮230的空气进行加热。
请结合参阅图8至图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风扇还包括底座400,支撑座100可旋转地设置于底座400上,支撑座100的旋转轴线沿竖直方向布置以使得风扇头200可以在水平方向上转动。进一步地,支撑座100的底部设置有第二转轴140,底座400的顶部中央设置有与第二转轴140旋转配合的第二轴孔410,底座400的顶部还设置有环形滑轨420,环形滑轨420上设置有多个滚珠421,多个滚珠421沿环形滑轨420的周向间隔布置,支撑座100的底部抵靠于多个滚珠421上以减少转动过程的摩擦力。
进一步地,底座400内设置有曲柄摇杆机构,曲柄摇杆机构的输出端与第二转轴140连接,以驱动支撑座100相对于底座400左右往复摆动。在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底座400包括底壳401、与底壳401连接的底盖402和设置于底盖402上的软胶垫403,软胶垫403用于增加底座400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同时防止底座400的底部刮擦。曲柄摇杆机构设置于底壳401内,曲柄摇杆机构可以包括设置于底座400上并依次连接的偏心马达430、偏心轮440、连杆450和驱动轴470,驱动轴470可旋转地安装于底座400的顶部,偏心马达430通过偏心轮440和连杆450带动驱动轴470往复转动,驱动轴470与第二转轴140固定连接,使得风扇具备水平方向摆风的功能。此外,底座400内还设置有防倾倒开关460,防倾倒开关460用于检测风扇的底部是否触地,当风扇正常立于地面或桌面时,风扇才会工作。
进一步地,底座400内还设置有收线机构,底座400上凹设有收容腔404,收线机构包括设于收容腔404内的行程开关510和绕线盒520;行程开关510固定于收容腔404的底部,绕线盒520面向行程开关510的一端设有抵压部521,绕线盒520活动地连接于收容腔404内并可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移动。绕线盒520位于打开位置时,抵压部521脱离行程开关510,使得绕线盒520可伸出收容腔404外;绕线盒520位于关闭位置时,抵压部521抵顶行程开关510,使得抵压部521被行程开关510夹持,从而将绕线盒520固定于收容腔404内。进一步地,绕线盒520上还设置有导向孔(未图示),导向孔内安装有弹簧525,收容腔404内对应地设置有导向柱407,导向柱407与弹簧525配合并插入导向孔内,对绕线盒520的运动进行限位导向,按压绕线盒520可以使抵压部521脱离行程开关510,弹簧525将绕线盒520自动弹出。进一步地,底座400内还设置有电源线600和电路板530,底座400上设置有旋钮开关405和显示屏406,旋钮开关405、显示屏406、发热件291、扇轮230和电源线分别与电路板530电连接。旋钮开关405用于调节风扇的挡位,显示屏406用于显示当前参数,电源线600一端设有露出于本体外的插头610,另一端与电路板530电连接,电源线600用于通过插头610连接外部电源给风扇供电。具体地,当绕线盒520位于关闭位置时,用户可按压绕线盒520,使得绕线盒520的抵压部521与行程开关510分离,用户可将绕线盒520移动至打开位置,将电源线600缠绕进绕线盒520内或从绕线盒520上取下,再次按压绕线盒520,绕线盒520的抵压部521抵顶行程开关510被夹持锁紧,从而将绕线盒520移动至关闭位置保持在收容腔404内,用户可将用不到的电源线600缠绕在绕线盒520上以收纳在收容腔404中,避免电源线600裸露于生活电器外造成安全隐患和影响美观的情况出现,且绕线盒520采用按压打开和关闭的设计,方便用户操作使用。
进一步地,绕线盒520包括绕线柱524以及分别位于绕线柱524两端的第一端盖522和第二端盖523,抵压部521设于第一端盖522面向行程开关510的一侧,第一端盖522和第二端盖523的横截面尺寸大于绕线柱524的横截面尺寸,具体地,绕线柱524设于第一端盖522和第二端盖523之间,电源线600缠绕在绕线柱524上,第一端盖522和第二端盖523起到限位作用,防止电源线600从绕线柱524上脱落。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以准。

Claims (10)

1.一种可在竖直方向上调整出风角度的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座和设置于所述支撑座上的风扇头;所述风扇头的背面或底部凸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上设置有第一转轴,所述支撑座上对应地设置有第一轴孔,所述第一转轴通过阻尼圈与所述第一轴孔转动配合,所述第一转轴的旋转轴线沿水平方向布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圈固定在所述第一轴孔内,所述第一转轴可相对所述阻尼圈转动,所述阻尼圈的内圈上设置有定位内齿,所述第一转轴的外圆周面上对应地设置有与所述定位内齿配合的定位外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的顶部设置有用于收容所述连接部的收纳槽,所述第一轴孔形成于所述收纳槽的槽壁上,所述阻尼圈固定在所述第一轴孔内,所述第一转轴可相对所述阻尼圈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包括与所述收纳槽的底部连接的底板和连接于所述底板上的支撑板,所述阻尼圈套设于所述第一转轴上,所述支撑板延伸至所述第一轴孔处以将所述阻尼圈抵顶固定在所述第一轴孔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圈上设置有缺口,所述阻尼圈的内圈在所述缺口处断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的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一轴孔连通的开口,所述第一转轴经所述开口装入所述第一轴孔内,所述阻尼圈在对应所述缺口的位置设置有弯折沿伸的挡片,所述挡片用于封挡所述开口。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还包括底座,所述支撑座可旋转地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支撑座的旋转轴线沿竖直方向布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的底部设置有第二转轴,所述底座的顶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转轴旋转配合的第二轴孔,所述底座内设置有曲柄摇杆机构,所述曲柄摇杆机构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转轴连接,以驱动所述支撑座相对于所述底座左右往复摆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内还设置有收线机构,所述底座上凹设有收容腔,所述收线机构包括设于所述收容腔内的行程开关、绕线盒和弹簧;所述行程开关固定于所述收容腔的底部,所述绕线盒面向所述行程开关的一端设有抵压部,所述绕线盒活动地连接于所述收容腔内并可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移动,所述弹簧用于对所述绕线盒施加使其从所述收容腔内伸出的弹力。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头包括壳体和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扇轮、安装壳、发热件和隔板,所述壳体包括前壳、后壳、前网罩和后网罩,所述前壳和所述后壳相互连接,所述前网罩设置于所述前壳上,所述前网罩上形成出风孔,所述后网罩设置于所述后壳上,所述后网罩上形成进风孔,所述连接部设置于所述后网罩上;所述安装壳连接于所述前壳或所述后壳上,所述安装壳朝向所述后壳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扇轮的安装槽,所述安装壳朝向所述前壳的一侧设置有聚风围板,所述隔板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发热件的安装孔,所述隔板与所述安装壳连接。
CN202121384484.6U 2021-06-21 2021-06-21 一种可在竖直方向上调整出风角度的风扇 Active CN2160776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84484.6U CN216077635U (zh) 2021-06-21 2021-06-21 一种可在竖直方向上调整出风角度的风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84484.6U CN216077635U (zh) 2021-06-21 2021-06-21 一种可在竖直方向上调整出风角度的风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077635U true CN216077635U (zh) 2022-03-18

Family

ID=806638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384484.6U Active CN216077635U (zh) 2021-06-21 2021-06-21 一种可在竖直方向上调整出风角度的风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0776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24163B (zh) 窗式空调器的后围板组件及窗式空调器
CN217814038U (zh) 一种风扇
CN216077635U (zh) 一种可在竖直方向上调整出风角度的风扇
CN209800331U (zh) 一种电扇
CN114115452B (zh) 笔记本电脑
CN215170970U (zh) 具有自动扫风功能的便携风扇装置
CN108903250A (zh) 一种多功能可调红外线取暖降温风扇办公桌
CN212536177U (zh) 循环扇
CN211082351U (zh) 一种具有折叠功能的智能风扇
CN208474169U (zh) 一种具有u型支撑座的迷你风扇
CN113883075A (zh) 一种空气调节装置
CN210267503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20687637U (zh) 一种便携式小风扇
CN215909141U (zh) 一种导烟装置及吸油烟机
CN218551303U (zh) 一种重力式自动合盖的电子雾化装置
CN110030204A (zh) 一种电扇
CN219733687U (zh) 一种折叠型两用净化风扇
CN215058332U (zh) 挂脖风扇
CN219047510U (zh) 便携式多功能风扇
CN214223217U (zh) 具有仿真火焰的取暖器
CN212536164U (zh) 循环扇
CN213684593U (zh) 脖戴风扇
CN218093539U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调节风扇
CN214837226U (zh) 一种风扇
CN209219422U (zh) 一种带红外线取暖风扇的办公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