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077632U - 一种转动连接结构及风扇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转动连接结构及风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077632U
CN216077632U CN202120067702.7U CN202120067702U CN216077632U CN 216077632 U CN216077632 U CN 216077632U CN 202120067702 U CN202120067702 U CN 202120067702U CN 216077632 U CN216077632 U CN 2160776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eeve
rotating
main body
rotary
conn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06770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伟豪
庄荣华
张恒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Diepi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Diep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Diepi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Diep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06770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077632U/zh
Priority to PCT/CN2022/071053 priority patent/WO2022148462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0776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0776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转动连接结构及风扇,涉及可调角度的用电设备技术领域;包括第一转动轴、转动连接件、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第一转动轴具有第一中心轴线,转动连接件设有与第一中心轴线同轴的第一转动孔,第一转动轴转动安装于第一转动孔;转动连接件可拆卸地安装于第一主体;第二主体相对于第一转动轴绕第一中心轴线周向固定;转动连接结构用于实现第一主体相对于第二主体绕第一中心轴线的转动连接。由于该转动连接件是可拆卸地安装于第一主体,便于在转动连接件损坏后更换该转动连接件。

Description

一种转动连接结构及风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可调角度的用电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转动连接结构及风扇。
背景技术
可调角度的用电设备通常包括用电主体、支撑部,用电主体转动安装于支撑部,用电主体通常为灯具、手机、平板、风扇、音箱、相机等,用电主体相对于支撑部转动可以调整用电主体的使用角度。
现有可调角度的用电设备中通常包括转动连接的用电主体、支撑主体,用电主体的转动连接部一体化设于用电主体,或者支撑主体的转动连接部一体化设于支撑主体,使得其不易制造,或者损坏之后不易更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转动连接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转动连接结构,包括第一转动轴、转动连接件、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所述第一转动轴具有第一中心轴线,所述转动连接件设有与所述第一中心轴线同轴的第一转动孔,所述第一转动轴转动安装于所述第一转动孔;所述转动连接件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第一主体;所述第二主体相对于所述第一转动轴绕所述第一中心轴线周向固定;所述转动连接结构用于实现所述第一主体相对于所述第二主体绕所述第一中心轴线的转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转动连接件包括均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第一主体的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所述第一转动孔延伸至所述第一套筒及所述第二套筒,所述第一转动轴的两端分别可转动地插设于所述第一套筒和所述第二套筒。
优选地,所述第二主体具有第一抵靠面和第二抵靠面,所述第一套筒和所述第二套筒分别与所述第一抵靠面和所述第二抵靠面相抵以使所述转动连接件相对于所述第二主体沿所述第一中心轴线固定。
优选地,所述第二主体包括连接头和连接块,所述连接头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连接块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绕所述第一中心轴线周向固定,所述连接块设于所述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连接部为与所述连接块适配的第一连接凹槽,所述连接块安装于所述第一连接凹槽中,或者,所述第一连接部为连接凸起,所述连接块开设有与所述连接凸起适配的第二连接凹槽,所述连接凸起安装于所述第二连接凹槽中。
优选地,所述第一抵靠面位于所述连接头,所述第二抵靠面位于所述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在所述第一中心轴线的方向上相抵。
优选地,所述第一套筒与所述第二套筒可互换。
优选地,所述第一套筒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一第一卡持部,所述第一主体设有两个第二卡持部,两个所述第一卡持部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卡持部卡持装配;所述第二套筒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一第三卡持部,所述第一主体设有两个第四卡持部,两个所述第三卡持部分别与两个所述第四卡持部卡持装配;所述转动连接件相对于所述第一主体沿所述第一中心轴线固定。
优选地,所述第一主体设有容纳空间和供所述第二主体避让的避让空间,所述转动连接件位于所述容纳空间,所述避让空间与所述容纳空间相互连通,所述避让空间延伸至所述第一主体的表面。
优选地,所述转动连接结构还包括封盖,所述封盖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第一主体,所述容纳空间延伸至所述第一主体的表面,所述封盖用于封闭所述容纳空间,所述避让空间贯穿所述封盖。
优选地,所述第二主体从所述容纳空间内延伸至所述容纳空间外,所述第二主体具有一避让面,所述避让面为与所述第一中心轴线同轴的部分圆柱面,所述避让面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
优选地,所述第一主体为用电主体,所述第二主体用于支撑所述第一主体;或者,所述第二主体为用电主体,所述第一主体用于支撑所述第二主体。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风扇,包括支撑部和所述的转动连接结构,所述第一主体为风扇头;所述第二主体为所述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用于支撑所述风扇头,或者,所述第二主体安装于所述支撑部,所述第二主体用于支撑所述第一主体。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为:该转动连接结构中的转动连接件可拆卸地安装第一主体,可以对转动连接件进行单独制造,便于对转动连接件采用不同于第一主体的材质,使得该转动连接件在使用过程中不易损坏,从而节约了成本;另一方面,且由于该转动连接件是可拆卸地安装于第一主体,便于在转动连接件损坏后更换该转动连接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风扇的一种实现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风扇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的风扇中A处结构的放大图;
图4是图2所示的风扇隐藏封盖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的风扇中B处结构(即转向机构)的放大图;
图6是图5所示的转动连接结构中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2中的风扇头隐藏封盖、电机、转动连接件等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所示的风扇头中C处结构的放大图;
图9是图5所示的转动连接结构中电机、转动连接件、第二主体的装配示意图;
图10是图5所示的转动连接结构中连接头、连接块及第一转动轴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所示结构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0所示的结构中连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0所示的结构中连接块及第一转动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4所示的风扇中风扇头与转动连接件的装配示意图;
图15是图14所示的结构中D处结构的放大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风扇的另一种实现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图16所示的风扇隐藏封盖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图17所示风扇中E处结构的放大图;
图19是图18所示的结构中连接头、连接块、第一转动轴的装配示意图;
图20是图19所示的结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图17所示的风扇中连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图21所示的连接头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设于”、“阻尼滑动”、“阻尼转动”均应做广义理解。
例如,A安装于B可以是A与B一体连接,A固定安装于B、A可拆卸地安装B、A经一中间件安装于B、A可分离地安装于B、A活动安装于B、A与B 相接触、A放置于B等。A与B相连或连接,可以是指A与B一体连接,A与 B固定连接,A拆卸地连接于B、A经一中间件连接于B、A可分离地连接于B、 A活动连接于B、A与B相接触、A放置于B等。A设于B,可以指A一体设于 B,A固定设于B,A可拆卸地设于B、A经一中间件设于B、A可分离地设于B、 A活动设于B、A与B相接触、A放置于B等。
再例如,A固定于B可以指A与B一体连接、A与B固定、A可拆地固定于B、A经一中间件固定于B.
A铰接于B,可以为A与B通过轴铰接,A与B仅有一个转动自由度;A 与B球铰,A与B之间具有三个转动自由度。
A设于B的一端,是指A设于B的端部或A设于靠近B的端部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转动连接结构1,参照图1-15或16-22,包括第一转动轴100、转动连接件200、第一主体300和第二主体400,
第一转动轴100具有第一中心轴线,转动连接件200设有与第一中心轴线同轴的第一转动孔201,第一转动轴100转动安装于第一转动孔201;
转动连接件200可拆卸地安装于第一主体300;
第二主体400相对于第一转动轴100绕第一中心轴线周向固定;
转动连接结构1用于实现第一主体300相对于第二主体400绕第一中心轴线的转动连接。
该转动连接结构1中的转动连接件200可拆卸地安装第一主体300,可以对转动连接件200进行单独制造,便于对转动连接件200采用不同于第一主体300的材质,使得该转动连接件200在使用过程中不易损坏,从而节约了成本;另一方面,且由于该转动连接件200是可拆卸地安装于第一主体300,便于在转动连接件200损坏后更换该转动连接件200。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动连接结构1的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一转动轴 100具有第一中心轴线,当第一转动轴100相对于第一转动孔201转动时,第一转动轴100绕第一中心轴线做旋转运动;示例性地,第一转动轴100呈一回转体,第一中心轴线为第一转动轴100的几何轴线。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动连接结构1的一些实现方式中,转动连接件 200可通过紧固件可拆卸地安装于第一主体300,或者,转动连接件200与第一主体300卡合连接。示例性地,转动连接件200与第一主体300螺纹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动连接结构1的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二主体400 相对于第一转动轴100绕第一中心轴线周向固定,当第一主体300与第一转动轴100之间发生相对转动时,第一转动轴100亦发生相对转动,可以理解的是允许第二主体400相对于第一转动轴100沿第一中心轴线方向上的滑动。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动连接结构1的其他实现方式中,第一转动轴 100固定安装于第二主体400。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动连接结构1的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一主体300 相对于第二主体400的转动动力可来源人力、电力等,示例性地,第一主体 300为用电主体,第二主体400为支撑部2(或者第二主体400安装于支撑部2),支撑部2用于支撑第一主体300,用人手可拨动第一主体300,即可使得第一主体300相对于第二主体400发生转动。
示例性地,参照5或图18,第一主体300为用电主体,第二主体400安装于支撑部2(或者第二主体400为支撑部2),支撑部2用于支撑第一主体 300,第一主体300安装有电机310,电机310的主体相对于第一主体300绕第一转动轴100线周向固定,电机310的输出轴311与第一转动轴100绕第一中心轴线周向固定,当电机310的输出轴311转动时,即可实现第一主体 300相对于第二主体400的转动。示例性地,第一转动轴100开设有传动孔 101,输出轴311的形状与传动孔101相适配,输出轴311相对于传动孔101 周向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动连接结构1的一些实现方式中,参照5、9、 15、18等,转动连接件200包括均可拆卸地安装于第一主体300的第一套筒 210和第二套筒220,第一转动孔201延伸至第一套筒210及第二套筒220,第一转动轴100的两端分别可转动地插设于第一套筒210和第二套筒220。示例性地,第一套筒210和第二套筒220均为具有中空腔体的筒状结构,第一套筒210的中空腔体为第一转动孔201的一部分,第二套筒220的中空腔体为第一转动孔201的一部分。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动连接结构1的一些实现方式中,参照9、10、 11、18、19、20等,第二主体400具有第一抵靠面401和第二抵靠面402,第一套筒210和第二套筒220分别与第一抵靠面401和第二抵靠面402相抵以使转动连接件200相对于第二主体400沿第一中心轴线固定,进而实现第一主体300支撑第二主体400,或第二主体400支撑第一主体300。示例性地,第一抵靠面401可以为平面、与第一中心轴线同轴的回转面等,第二抵靠面402可以为平面、与第一中心轴线同轴的回转面等。
将转动连接件200设置为第一套筒210和第二套筒220的结构形式,即方便了转动连接件200的制造,又方便了转动连接件200与该转动连接结构1 的其他部件的安装。且第一套筒210和第二套筒220分别与第一转动轴100 的两端相套,从而提高了该转向机构的转动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动连接结构1的一些实现方式中,参照10、11、 19、20等,第二主体400包括连接头410和连接块420,连接头410设有第一连接部411,连接块420相对于第一连接部411绕第一中心轴线周向固定,连接块420设于第一转动轴100;
第一连接部411为与连接块420适配的第一连接凹槽404,连接块420安装于第一连接凹槽404中,或者,第一连接部411为连接凸起,连接块420 开设有与连接凸起适配的第二连接凹槽,连接凸起安装于第二连接凹槽中。
示例性地,连接块420一体化设于第一转动轴100,连接块420的横截面为非圆形状,第一连接部411为与连接块420适配的第一连接凹槽404,例如椭圆形、多边形、跑道形等,例如该连接块420的横截面为圆与矩形的合并形成的形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向机构的其他一些实现方式中,连接头410固定安装于连接块420,或者连接头410与连接块420一体成型。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动连接结构1的一些实现方式中,参照图10、 11、19、20等,第一抵靠面401位于连接头410,第二抵靠面402位于连接块420,连接块420与第一连接部411在第一中心轴线的方向上相抵,使得连接块420与第一连接部411在传动过程中不易脱离。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动连接结构1的一些实现方式中,参照图15、18,第一套筒210与第二套筒220可互换,从而进一步降低了转动连接结构1 的制造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动连接结构1的一些实现方式中,参照图15、 18等,第一套筒210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一第一卡持部211,第一主体300 设有两个第二卡持部320,两个第一卡持部211分别与两个第二卡持部320卡持装配;
第二套筒220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一第三卡持部221,第一主体300设有两个第四卡持部330,两个第三卡持部221分别与两个第四卡持部330卡持装配;
转动连接件200相对于第一主体300沿第一中心轴线固定。
示例性,参照图15、18等,第一卡持部211为卡持凸起,第二卡持部320 为卡持凹槽,第三卡持部221为卡持凸起,第四卡持部330为卡持凹槽;在其他实现方式中,第一卡持部211可以为卡持凹槽,第二卡持部320为卡持凸起,第三卡持部221为卡持凹槽,第四卡持部330为卡持凸起。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动连接结构1的其他实现方式中,参照图3、5、 16、18等,第一主体300设有容纳空间301和供第二主体400避让的避让空间302,转动连接件200位于容纳空间301,避让空间302与容纳空间301相互连通,避让空间302延伸至第一主体300的表面。第二主体400部分容纳于容纳空间301,第二主体400经避让空间302延伸至用电主体外。
示例性地,避让空间302使得第一主体300在其摆动范围内与第二主体 400不发生干涉,第一主体300的摆动范围在150°以内。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动连接结构1的其他实现方式中,参照图2、16 等,转动连接结构1还包括封盖500,封盖500可拆卸地安装于第一主体300,容纳空间301延伸至第一主体300的表面,封盖500用于封闭容纳空间301,避让空间302贯穿封盖500。设置封盖500的好处是,使得第一主体300看起来更为美观,同时方便拆装容纳空间301内的各个部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动连接结构1的其他实现方式中,参照图2、5、 16、18,第二主体400从容纳空间301内延伸至容纳空间301外,第二主体 400具有一避让面403,避让面403为与第一中心轴线同轴的部分圆柱面,避让面403位于容纳空间301内。设置避让面403的好处是,方便将容纳空间 301的体积设置得更小,进而使得该转向机构结构更为紧凑。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动连接结构1的其他实现方式中参照图1、2、 16,第一主体300为用电主体,第二主体400用于支撑第一主体300,第二主体400为支撑部2,或者第二主体400安装于一支撑部2;
或者,第二主体400为用电主体,第一主体300用于支撑第二主体400,第一主体300为支撑部2,或者第一主体300安装于支撑部2。
用电主体可以为台灯、风扇头、手机、平板、音箱等,支撑部2可放置于桌面、地面等平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风扇,参照图1、2、16,包括支撑部2 和转动连接结构1,第一主体300为风扇头;第二主体400为支撑部2,支撑部2用于支撑风扇头,或者,第二主体400安装于支撑部2,第二主体400用于支撑第一主体300。
示例性地,支撑部2包括支撑底座21和支撑杆22,支撑杆22安装于支撑底座21,支撑底座21可放置于桌面、地面等平台。
以上,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述实现方式可以任意组合的方式进行呈现,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它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2)

1.一种转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转动轴、转动连接件、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
所述第一转动轴具有第一中心轴线,所述转动连接件设有与所述第一中心轴线同轴的第一转动孔,所述第一转动轴转动安装于所述第一转动孔;
所述转动连接件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第一主体;
所述第二主体相对于所述第一转动轴绕所述第一中心轴线周向固定;
所述转动连接结构用于实现所述第一主体相对于所述第二主体绕所述第一中心轴线的转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连接件包括均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第一主体的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所述第一转动孔延伸至所述第一套筒及所述第二套筒,所述第一转动轴的两端分别可转动地插设于所述第一套筒和所述第二套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主体具有第一抵靠面和第二抵靠面,所述第一套筒和所述第二套筒分别与所述第一抵靠面和所述第二抵靠面相抵以使所述转动连接件相对于所述第二主体沿所述第一中心轴线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主体包括连接头和连接块,所述连接头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连接块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绕所述第一中心轴线周向固定,所述连接块设于所述第一转动轴;
所述第一连接部为与所述连接块适配的第一连接凹槽,所述连接块安装于所述第一连接凹槽中,或者,所述第一连接部为连接凸起,所述连接块开设有与所述连接凸起适配的第二连接凹槽,所述连接凸起安装于所述第二连接凹槽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抵靠面位于所述连接头,所述第二抵靠面位于所述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在所述第一中心轴线的方向上相抵。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筒与所述第二套筒可互换。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筒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一第一卡持部,所述第一主体设有两个第二卡持部,两个所述第一卡持部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卡持部卡持装配;
所述第二套筒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一第三卡持部,所述第一主体设有两个第四卡持部,两个所述第三卡持部分别与两个所述第四卡持部卡持装配;所述转动连接件相对于所述第一主体沿所述第一中心轴线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设有容纳空间和供所述第二主体避让的避让空间,所述转动连接件位于所述容纳空间,所述避让空间与所述容纳空间相互连通,所述避让空间延伸至所述第一主体的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转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连接结构还包括封盖,所述封盖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第一主体,所述容纳空间延伸至所述第一主体的表面,所述封盖用于封闭所述容纳空间,所述避让空间贯穿所述封盖。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转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主体从所述容纳空间内延伸至所述容纳空间外,所述第二主体具有一避让面,所述避让面为与所述第一中心轴线同轴的部分圆柱面,所述避让面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为用电主体,所述第二主体用于支撑所述第一主体;
或者,所述第二主体为用电主体,所述第一主体用于支撑所述第二主体。
12.一种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部和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转动连接结构,所述第一主体为风扇头;
所述第二主体为所述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用于支撑所述风扇头,或者,所述第二主体安装于所述支撑部,所述第二主体用于支撑所述第一主体。
CN202120067702.7U 2021-01-11 2021-01-11 一种转动连接结构及风扇 Active CN2160776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067702.7U CN216077632U (zh) 2021-01-11 2021-01-11 一种转动连接结构及风扇
PCT/CN2022/071053 WO2022148462A1 (zh) 2021-01-11 2022-01-10 一种转向机构、转动连接结构及风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067702.7U CN216077632U (zh) 2021-01-11 2021-01-11 一种转动连接结构及风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077632U true CN216077632U (zh) 2022-03-18

Family

ID=806342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067702.7U Active CN216077632U (zh) 2021-01-11 2021-01-11 一种转动连接结构及风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07763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089977B (zh) 颈部按摩仪
CN216077632U (zh) 一种转动连接结构及风扇
CN214499509U (zh) 一种转向机构及风扇
CN217976647U (zh) 一种转动连接结构及风扇
CN210979538U (zh) 光源转动结构及筒灯
CN208174779U (zh) 一种无线充电手机支架
CN201318358Y (zh) 可调整床活动关节铰链
CN201318357Y (zh) 可调整床活动关节铰链
CN218277058U (zh) 一种带有降噪结构的智能蓝牙耳机主板
CN217690004U (zh) 用于支架键盘的连接机构及支架键盘
WO2022148462A1 (zh) 一种转向机构、转动连接结构及风扇
CN221195715U (zh) 连接装置、支架和电子设备配件
CN216344782U (zh) 一种轴连接件
CN210779373U (zh) 带支架的数据线
CN213482924U (zh) 一种高度可调节的u盘
CN221146250U (zh) 灯具及其旋转底座
CN215494936U (zh) 支架键盘
CN216113136U (zh) 电子产品支架
CN217307732U (zh) 手机合页支架
JP4206118B1 (ja) 携帯端末
CN217703280U (zh) 一种用于电子设备上的螺丝锁附治具
CN219499722U (zh) 带装饰件和支撑件的适配器
CN212186343U (zh) 一种智能马桶盖的翻盖装置
CN215961006U (zh) 一种射频仪的按摩头转动结构
CN218206263U (zh) 手轮门锁及具有手轮门锁的隔音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