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076567U - 一种电杆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076567U
CN216076567U CN202121433305.3U CN202121433305U CN216076567U CN 216076567 U CN216076567 U CN 216076567U CN 202121433305 U CN202121433305 U CN 202121433305U CN 216076567 U CN216076567 U CN 2160765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 pole
layer
pole
recited
inner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43330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白峰
窦梦雅
白云
李�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ei Kangbo Electric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bei Kangbo Electric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bei Kangbo Electric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bei Kangbo Electric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43330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0765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0765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0765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sulation, Fastening Of Motor, Generator Wind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杆,所述电杆包括:内层,所述内层包括:至少两件型材,所述至少两件型材依次连接形成环状结构的内层;外层,所述外层覆盖于所有的所述型材的外表面上。本实施例的所述电杆,由于其内层至少两件型材依次连接形成环状结构,在保障机械强度的前提下,有效减小挠度变形量;从而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的电杆中存在着由于其低弹性模量和大挠度变形的特点限制了其应用场景,导致其在一些线路走廊紧张的地区无法使用的技术问题;同时可一定程度降低产品重量。由于拉挤型材性能稳定、生产效率高,有利于降低产品的造价。

Description

一种电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电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杆。
背景技术
电杆是电的桥梁,让电运输到各个地方,我们常见的电杆有木制电杆,有水泥电杆,它们的高度不一,矗立在平原山间,遍布在人们周围。电杆的总类很多,常见的如:混凝土电杆concrete pole用混凝土与钢筋或钢丝制成的电杆。铁杆:用生铁铸造的电杆,混凝土电杆有预应力和非预应力两种。电杆的截面形式有方形、八角形、工字形、环形或其他一些异型截面。最常采用的是环形截面和方形截面。电杆长度一般为4.5~15米。环形电杆有锥形杆和等径杆两种,锥形杆的梢径一般为100~230毫米,锥度为1:75;等径杆的直径为300~550毫米;两者壁厚均为30~60毫米
配网10kV复合材料电杆具有轻质高强、耐腐蚀、结构设计性强等优点,其密度为钢结构1/4~1/3,一根复合材料电杆重量为180~350kg,可有效降低线路施工难度,提升台风等极端天气下的线路可靠性,近年来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前期,中国电科院针对我国复合材料电杆的使用情况开展了实地调研工作,复合材料电杆在我国主要应用于山区、沿海(海岛)等运输不便利、台风频发的地区,整体运行情况良好,但其使用数量、投运年限均偏少。
现有技术的电杆中存在着由于其低弹性模量和大挠度变形的特点限制了其应用场景,导致其在一些线路走廊紧张的地区无法使用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杆,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电杆中存在着由于其低弹性模量和大挠度变形的特点限制了其应用场景,导致其在一些线路走廊紧张的地区无法使用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杆,所述电杆包括:
内层,所述内层包括:
至少两件型材,所述至少两件型材依次连接形成环状结构的内层;
外层,所述外层覆盖于所有的所述型材的外表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电杆还包括:
内环,所述内环位于所述内层内,且所述内环的外表面与所述型材的内表面相贴合。
进一步地,所述内环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内环等间距的排列于所述内层内。
进一步地,各所述型材的内表面上设置有凸起的加强筋。
进一步地,所述内环的外表面设置有至少两个凹槽,且所述凹槽的数量大于等于所述加强筋的数量,所述加强筋嵌入于所述凹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电杆还包括:
所述凹槽与所述加强筋的数量一致,且两者位置相一致。
进一步地,所述电杆还包括:
伞裙,所述伞裙套设于所述缠绕层上,所述伞裙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部相连接,所述伞裙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安装部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型材的两侧边缘具有锥度,相邻的型材之间通过粘接的方式连接,且相邻的所述型材的边缘形成容置槽。
进一步地,所述外层为纤维增强树脂材料缠绕于所述型材的外表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外层包括:
第一层,所述第一层环向缠绕在所述型材上,且嵌入于所述容置槽内;
第二层,所述第二层周向缠绕在所述第一层上。
进一步地,所述型材的材料为纤维增强树脂。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杆,所述电杆包括:内层,所述内层包括:至少两件型材,所述至少两件型材依次连接形成环状结构的内层;外层,所述外层覆盖于所有的所述型材的外表面上。本实施例的所述电杆,由于其内层至少两件型材依次连接形成环状结构,在保障机械强度的前提下,有效减小挠度变形量;从而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的电杆中存在着由于其低弹性模量和大挠度变形的特点限制了其应用场景,导致其在一些线路走廊紧张的地区无法使用的技术问题;同时可一定程度降低产品重量。由于拉挤型材性能稳定、生产效率高,有利于降低产品的造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杆的切开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杆的型材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杆的内环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外层;2、内层;21、型材;211、加强筋;3、内环;31、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更换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参阅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杆的用于桡骨的侧向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杆,所述电杆包括:
内层2,所述内层2包括:
至少两件型材21,所述至少两件型材21依次连接形成环状结构的内层2;
外层1,所述外层1覆盖于所有的所述型材21的外表面上。
其中,所述型材21的材料为纤维增强树脂。
所述内层2为主要承力构件;拉挤型材21为扇形片状结构,其厚度为3mm~15mm;
所述型材21可以为2个、3个或者4个等,通过依次收尾连接形成管状的内层2。
本实施例的所述电杆,由于其内层2至少两件型材21依次连接形成环状结构,在保障机械强度的前提下,有效减小挠度变形量;从而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的电杆中存在着由于其低弹性模量和大挠度变形的特点限制了其应用场景,导致其在一些线路走廊紧张的地区无法使用的技术问题;同时可一定程度降低产品重量。由于拉挤型材21性能稳定、生产效率高,有利于降低产品的造价。
本实施例中,由于仅靠内层2可能会存在机械强度不足的情况,为此,所述电杆还包括:
内环3,所述内环3位于所述内层2内,且所述内环3的外表面与所述型材21的内表面相贴合。
所述内环3能够作用在所述型材21上,使得型材21能够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同时用于固定型材21,所述内环3为树脂类材料通过模压工艺成型;能够进一步加强所述电杆的机械强度。
其中,所述内环3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内环3等间距的排列于所述内层2内。
所述至少两个内环3也还可以按特定的规律(如根本密集或顶部分散)分布在所述内层2的内部,以最大程度的提升电杆的抗弯性能;
至少两个所述内环3等间距的排列于所述内层2内能够保证对所述内层2提供均匀的支撑,以使得所述电杆能够具有较好的机械强度和抗弯性能。
在本实施中,各所述型材21的内表面上设置有凸起的加强筋211。
通过所述加强筋211能够对所述内层2的机械强度进行进一步地加强,从而能够适应更多环境。
在本实施中,所述内环3的外表面设置有至少两个凹槽31,且所述凹槽31的数量大于等于所述加强筋211的数量,所述加强筋211嵌入于所述凹槽31内。
所述加强筋211嵌入到所述凹槽31,对所述内环3进行固定限位,使得所述内环3能够更好地起到支撑的作用。
所述凹槽31的数量可以大于或等于加强筋211的数量,以使得内环3能够更好地贴合在所述型材21的内表面上。
其中,所述凹槽31与所述加强筋211的数量一致,且两者位置相一致。
所述凹槽31和所述加强筋211一一对应,减少所述内环3与所述型材21之间的空隙,以使得所述内环3能够起到更好的支撑作用。
本实施中,所述型材21的两侧边缘具有锥度,相邻的型材21之间通过粘接的方式连接,且相邻的所述型材21的边缘形成容置槽。
所述外层1为缠绕于所述型材21的外表面上纤维增强树脂,且嵌入于所述容置槽内;
其中,外层1的树脂流入到所述容置槽内,树脂流入填充于所述容置槽内,起到黏结作用。
具体地,所述外层1包括:
第一层,所述第一层环向缠绕在所述型材21上,且嵌入于所述容置槽内;
第二层,所述第二层周向缠绕在所述第一层上。
对所述型材21进行第一层的环形缠绕,在进行第二层的周向缠绕,由于两层缠绕时膨胀系数不同,解决界面问题,起到缓冲作用。
外层1设置于型材21组装成的内层2上,用于防止内层2受到外界环境的侵蚀,保证其运行寿命,为纤维增强树脂材料,通过缠绕工艺成型,厚度为2mm~5mm。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杆包括:
内层,所述内层包括:
至少两件型材,所述至少两件型材依次连接形成环状结构的内层;
外层,所述外层覆盖于所有的所述型材的外表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杆还包括:
内环,所述内环位于所述内层内,且所述内环的外表面与所述型材的内表面相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环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内环等间距的排列于所述内层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杆,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型材的内表面上设置有凸起的加强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环的外表面设置有至少两个凹槽,且所述凹槽的数量大于等于所述加强筋的数量,所述加强筋嵌入于所述凹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电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与所述加强筋的数量一致,且两者位置相一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型材的两侧边缘具有锥度,相邻的型材之间通过粘接的方式连接,且相邻的所述型材的边缘形成容置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为缠绕于所述型材的外表面上纤维增强树脂,且嵌入于所述容置槽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包括:
第一层,所述第一层环向缠绕在所述型材上,且嵌入于所述容置槽内;
第二层,所述第二层周向缠绕在所述第一层上。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型材的材料为纤维增强树脂。
CN202121433305.3U 2021-06-25 2021-06-25 一种电杆 Active CN2160765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33305.3U CN216076567U (zh) 2021-06-25 2021-06-25 一种电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33305.3U CN216076567U (zh) 2021-06-25 2021-06-25 一种电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076567U true CN216076567U (zh) 2022-03-18

Family

ID=806639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433305.3U Active CN216076567U (zh) 2021-06-25 2021-06-25 一种电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07656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75023A (zh) 车辐式单、双层混合索网结构
CN201017728Y (zh) 特高压空心复合绝缘子
CN216076567U (zh) 一种电杆
CN111663699A (zh) 索夹和双向正交索网
CN113404368A (zh) 一种电杆
CN214479481U (zh) 一种挂线金具及具有该挂线金具的t型复合绝缘横担
CN111155696A (zh) 一种肋环型多撑杆弦支穹顶
CN215635477U (zh) 一种高强度水泥管
CN205645376U (zh) 一种高性能碳纤维复合加强芯铝型线架空电缆
CN214671907U (zh) 一种架空绝缘电缆
CN212002582U (zh) 一种具有高稳定性的通信铁塔
CN211116420U (zh) 一种预制混凝土风机塔筒及塔筒构件
CN202093869U (zh) 交流特高压同塔双回路大跨越大截面复合光纤用地线光缆
CN218668775U (zh) 插接式轻质5g复合信号杆
CN218541749U (zh) 一种复合横担及输电杆
CN211081219U (zh) 一种无保护层卡扣式再生混凝土电杆
CN214091266U (zh) 一种具有加强层的聚氨酯复合材料杆塔
CN218447334U (zh) 一种铝合金芯绝缘架空电缆
CN214330149U (zh) 变电站钢筋混凝土人字形电杆
CN219344223U (zh) 一种防止混凝土电杆断裂的骨架增强型电杆
CN218522387U (zh) 一种复合横担及输电杆
CN217205704U (zh) 配电杆防倾斜底部加固结构
CN217601495U (zh) 一种用于钢结构塔架的装配式框架基础
CN217501245U (zh) 一种轻量分段式复合材料电杆
CN219176015U (zh) 一种连接金具、复合横担及输电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