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056834U - 一种应用于电压暂降的逆变电路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应用于电压暂降的逆变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056834U
CN216056834U CN202122133159.9U CN202122133159U CN216056834U CN 216056834 U CN216056834 U CN 216056834U CN 202122133159 U CN202122133159 U CN 202122133159U CN 216056834 U CN216056834 U CN 2160568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n
resistor
capacitor
diode
igb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13315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龙
吴军锋
高洪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yang Ruijie Electric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yang Ruijie Electric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yang Ruijie Electric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yang Ruijie Electric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13315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0568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0568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0568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verter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电压暂降的变电路。本实用新型包括IGBT驱动电源电路、逆变电路、储能单元和单片机,所述IGBT驱动电源电路分别连接单片机驱动IO和逆变电路,所述逆变电路分别连接IGBT驱动电源电路和储能单元。本实用新型硬件集成度高、可靠性高、启动接触器的功率大,当市电发生晃电或者任何其他能改变电网状态的情况下,防止因晃电现象而造成的经济损失与安全事故,该电路可以对工业现场不停机设备具有保护功能,且具有使用寿命长,适应性强,启动功率大等特点。

Description

一种应用于电压暂降的逆变电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于电压暂降的逆变电路。
背景技术
工厂正常工作的过程中,时常会遇到因雷击、下雨、零火线短路、电网异常、大型用电设备启动和设备故障等因素,造成工厂电网会出现瞬态跌落然后又恢复正常的现象,这种电压瞬间较大幅度波动或者断电恢复的现象称为电压暂降现象,又称为晃电。
晃电这一现象在持续作业的工厂中是容易出现非常大的危害和财产损失的,例如用电设备打火产生火花,导致部分电线过热产生火灾;连续作业的设备一旦出现晃电的现象设备会立刻停机,导致生产的所有设备都要重新校对然后在启动,大大降低生产效率。市场上现有的交流接触器无法在发生晃电的时候保持接触线圈的接触状态,从而导致后级模块停止工作和发生电火花等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应用于电压暂降的逆变电路,其不受工厂市电的影响并且可持续输出稳态纯正弦波的电路,使用该输出电路连接交流接触器上,能让交流接触器线圈保持吸合的状态,从而保持住后级的各个模块正常工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应用于电压暂降的逆变电路,包括IGBT驱动电源电路、逆变电路、储能单元和单片机,所述IGBT驱动电源电路分别连接单片机驱动IO和逆变电路;所述逆变电路分别连接IGBT驱动电源电路和储能单元。
优选的,所述IGBT驱动电源电路包括:第一电容-第八电容、第一电源模块-第四电源模块、第一电阻-第八电阻、第一光耦-第四光耦和第一二极管-第四二极管;
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分别与DGND和第一电源模块的第1脚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分别与+12V和第一电源模块的第2脚连接,所述第一电源模块的第5脚分别与12V_1和第二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源模块的第4脚与GND_1和第二电容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源模块的第8脚悬空,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和IN_1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和第一光耦的第2脚连接,所述第一光耦的第1脚和第4脚悬空,所述第一光耦的第3脚和DGND连接,所述第一光耦的第8脚和12V_1连接,所述第一光耦的第6脚和第7脚分别与第二电阻的一端和第一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一光耦的第5脚和GND_1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和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OUT_1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一端分别与DGND和第二电源模块的第1脚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另一端分别与+12V和第二电源模块的第2脚连接,所述第二电源模块的第5脚分别与12V_2和第四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源模块的第4脚与GND_2和第四电容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源模块的第8脚悬空,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和IN_2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和第二光耦的第2脚连接,所述第二光耦的第1脚和第4脚悬空,所述第二光耦的第3脚和DGND连接,所述第二光耦的第8脚和12V_2连接,所述第二光耦的第6脚和第7脚分别与第四电阻的一端和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二光耦的第5脚和GND_2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和第二二极管的阳极与OUT_2连接,所述第五电容的一端分别与DGND和第三电源模块的第1脚连接,所述第五电容的另一端分别与+12V和第三电源模块的第2脚连接,所述第三电源模块的第5脚分别与12V_3和第六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源模块的第4脚与GND_3和第六电容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源模块的第8脚悬空,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和IN_3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和第三光耦的第2脚连接,所述第三光耦的第1脚和第4脚悬空,所述第三光耦的第3脚和DGND连接,所述第三光耦的第8脚和12V_3连接,所述第三光耦的第6脚和第7脚分别与第六电阻的一端和第三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三光耦的第5脚和GND_3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和第三二极管的阳极与OUT_3连接,所述第七电容的一端分别与DGND和第四电源模块的第1脚连接,所述第七电容的另一端分别与+12V和第四电源模块的第2脚连接,所述第四电源模块的第5脚分别与12V_4和第八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源模块的第4脚与GND_4和第八电容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源模块的第8脚悬空,所述第七电阻的一端和IN_3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另一端和第四光耦的第2脚连接,所述第四光耦的第1脚和第4脚悬空,所述第四光耦的第3脚和DGND连接,所述第四光耦的第8脚和12V_4连接,所述第四光耦的第6脚和第7脚分别与第八电阻的一端和第四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四光耦的第5脚和GND_4连接,所述第八电阻的另一端和第四二极管的阳极与OUT_4连接。
优选的,所述逆变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十二电阻、第一二极管-第四二极管、第一IGBT-第四IGBT、第一电容-第四电容和第一电感;
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分别与OUT1和第一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和第三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IGBT的栅极、第三电阻的另一端和第四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IGBT的集电极分别与+300V、第一电容的一端、第二IGBT的集电极和第二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IGBT的发射极分别与第四电阻的另一端、第三IGBT的集电极和第一电感的第1脚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分别与OUT2和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和第五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IGBT的栅极、第五电阻的另一端和第六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IGBT的发射极分别与第六电阻的另一端、第一电感的第3引脚和第四IGBT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和第二电容的另一端与GND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一端分别与OUT3和第三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和第九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三IGBT的栅极、第九电阻的另一端和第十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IGBT的发射极分别与第十电阻的另一端和GND连接,所述第八电阻的一端分别与OUT4和第四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阳极和第十一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八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第四IGBT的栅极、第十一电阻的另一端和第十二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IGBT的发射极分别与第十二电阻的另一端和GND连接,所述第一电感的第2引脚分别与第三电容的一端、第四电容的一端和L连接,所述第一电感的第4引脚分别与第三电容的另一端、第四电容的另一端和N连接。
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硬件集成度高、可靠性高、启动接触器的功率大,当市电发生晃电或者任何其他能改变电网状态的情况下,防止因晃电现象而造成的经济损失与安全事故,该电路可以对工业现场不停机设备具有保护功能,且具有使用寿命长,适应性强,启动功率大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IGBT驱动电源电路原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逆变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一种应用于电压暂降的逆变电路,如图1所示,IGBT驱动电源电路分别与单片机驱动IO和逆变电路连接,储能单元和逆变电路连接;
所述单片机驱动IO指的是给IGBT驱动电源电路的驱动信号;
所述IGBT驱动电源电路是给逆变电路中IGBT的驱动信号;
所述储能单元是给逆变电路一个稳态的300V直流电源;
所述逆变电路是为了产生标准电压的正弦波。
如图2所示,IGBT驱动电源电路包括:第一电容C5、第二电容C6、第三电容C7、第四电容C8、第五电容C9、第六电容C10、第七电容C11、第八电容C12、第一电源模块REG1、第二电源模块REG2、第三电源模块REG3、第四电源模块REG4、第一电阻R14、第二电阻R13、第三电阻R16、第四电阻R15、第五电阻R18、第六电阻R17、第七电阻R20、第八电阻R19、第一光耦PT1、第二光耦PT2、第三光耦PT3、第四光耦PT4、第一二极管D5、第二二极管D6、第三二极管D7、第四二极管D8;
第一电容C5的一端分别与DGND和第一电源模块REG1的第1脚连接,第一电容C5的另一端分别与+12V和第一电源模块REG1的第2脚连接,第一电源模块REG1的第5脚分别与12V_1和第二电容C6的一端连接,第一电源模块REG1的第4脚与GND_1和第二电容C6的另一端连接,第一电源模块REG1的第8脚悬空,第一电阻R14的一端和IN_1连接,第一电阻R14的另一端和第一光耦PT1的第2脚连接,第一光耦PT1的第1脚和第4脚悬空,第一光耦PT1的第3脚和DGND连接,第一光耦PT1的第8脚和12V_1连接,第一光耦PT1的第6脚和第7脚分别与第二电阻R13的一端和第一二极管D5的阴极连接,第一光耦PT1的第5脚和GND_1连接;第二电阻R13的另一端和第一二极管D5的阳极与OUT_1连接,第三电容C7的一端分别与DGND和第二电源模块REG2的第1脚连接,第三电容C7的另一端分别与+12V和第二电源模块REG2的第2脚连接,第二电源模块REG2的第5脚分别与12V_2和第四电容C8的一端连接,第二电源模块REG2的第4脚与GND_2和第四电容C8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电源模块REG2的第8脚悬空,第三电阻R16的一端和IN_2连接,第三电阻R16的另一端和第二光耦PT2的第2脚连接,第二光耦PT2的第1脚和第4脚悬空,第二光耦PT2的第3脚和DGND连接,第二光耦PT2的第8脚和12V_2连接,第二光耦PT2的第6脚和第7脚分别与第四电阻R15的一端和第二二极管D6的阴极连接,第二光耦PT2的第5脚和GND_2连接;第四电阻R15的另一端和第二二极管D6的阳极与OUT_2连接,第五电容C9的一端分别与DGND和第三电源模块REG3的第1脚连接,第五电容C9的另一端分别与+12V和第三电源模块REG3的第2脚连接,第三电源模块REG3的第5脚分别与12V_3和第六电容C10的一端连接,第三电源模块REG3的第4脚与GND_3和第六电容C10的另一端连接,第三电源模块REG3的第8脚悬空,第五电阻R18的一端和IN_3连接,第五电阻R18的另一端和第三光耦PT3的第2脚连接,第三光耦PT3的第1脚和第4脚悬空,第三光耦PT3的第3脚和DGND连接,第三光耦PT3的第8脚和12V_3连接,第三光耦PT3的第6脚和第7脚分别与第六电阻R17的一端和第三二极管D7的阴极连接,第三光耦PT3的第5脚和GND_3连接;第六电阻R17的另一端和第三二极管D7的阳极与OUT_3连接;第七电容C11的一端分别与DGND和第四电源模块REG4的第1脚连接,第七电容C11的另一端分别与+12V和第四电源模块REG4的第2脚连接,第四电源模块REG4的第5脚分别与12V_4和第八电容C12的一端连接,第四电源模块REG4的第4脚与GND_4和第八电容C12的另一端连接,第四电源模块REG4的第8脚悬空,第七电阻R20的一端和IN_3连接,第七电阻R20的另一端和第四光耦PT4的第2脚连接,第四光耦PT4的第1脚和第4脚悬空,第四光耦PT4的第3脚和DGND连接,第四光耦PT4的第8脚和12V_4连接,第四光耦PT4的第6脚和第7脚分别与第八电阻R19的一端和第四二极管D8的阴极连接,第四光耦PT4的第5脚和GND_4连接;第八电阻R19的另一端和第四二极管D8的阳极与OUT_4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一电容C5、第三电容C7、第五电容C9和第七电容C11的作用是滤除+12V和DGND的纹波,第一电源模块REG1、第二电源模块REG2、第三电源模块REG3和第四电源模块REG4均为隔离电源模块,目的就是把驱动IGBT的电源和板内系统电源+12V和DGND电源隔离开,防止因逆变电路中+300V电压串联到系统电源中导致系统电源所供电的器件损坏,第二电容C6作用是滤除第一电源模块REG1的隔离电源12V_1和GND_1之间的纹波,第四电容C8作用是滤除第二电源模块REG2的隔离电源12V_2和GND_2之间的纹波,第六电容C10作用是滤除第三电源模块REG3的隔离电源12V_3和GND_3之间的纹波,第八电容C12作用是滤除第四电源模块REG4的隔离电源12V_4和GND_4之间的纹波,IN_1、IN_2、IN_3、IN_4为四个单片机的驱动IO,分别经过限流电阻包括第一电阻R14、第三电阻R16、第五电阻R18、第七电阻R20,来分别导通和关断第一光耦PT1、第二光耦PT2、第三光耦PT3、第四光耦PT4,第一光耦PT1、第二光耦PT2、第三光耦PT3、第四光耦PT4的第6和第7脚按照导通和关断状态分别输出12V_1或者GND_1、12V_2或者GND_2、12V_3或者GND_3、12V_4或者GND_4,第二电阻R13、第四电阻R15、第六电阻R17、第八电阻R19作为限流电阻使用,第一二极管D5、第二二极管D6、第三二极管D7、第四二极管D8作为快速导通反并联二极管使用,OUT_1为给逆变电路中第一IGBTS1的驱动信号,OUT_2为给逆变电路中第二IGBTS2的驱动信号,OUT_3为给逆变电路中第三IGBTS3的驱动信号,OUT_4为给逆变电路中第四IGBTS4的驱动信号。
如图3所示,逆变电路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1、第十二电阻R12、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第一IGBTS1、第二IGBTS2、第三IGBTS3、第四IGBTS4、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一电感L1;
第一电阻R1的一端分别与OUT1和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和第三电阻R3的一端连接,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IGBTS1的栅极、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和第四电阻R4的一端连接,第一IGBTS1的集电极分别与+300V、第一电容C1的一端、第二IGBTS2的集电极和第二电容C2的一端连接,第一IGBTS1的发射极分别与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第三IGBTS3的集电极和第一电感L1的第1脚连接,第二电阻R2的一端分别与OUT2和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和第五电阻R5的一端连接,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IGBTS2的栅极、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和第六电阻R6的一端连接,第二IGBTS2的发射极分别与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第一电感L1的第3引脚和第四IGBTS4的集电极连接,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和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与GND连接,第七电阻R7的一端分别与OUT3和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连接,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和第九电阻R9的一端连接,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三IGBTS3的栅极、第九电阻R9的另一端和第十电阻R10的一端连接,第三IGBTS3的发射极分别与第十电阻R10的另一端和GND连接,第八电阻R8的一端分别与OUT4和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连接,第四二极管D4的阳极和第十一电阻R11的一端连接,第八电阻R8的另一端分别与第四IGBTS4的栅极、第十一电阻R11的另一端和第十二电阻R12的一端连接,第四IGBTS4的发射极分别与第十二电阻R12的另一端和GND连接,第一电感L1的第2引脚分别与第三电容C3的一端、第四电容C4的一端和交流输出L连接,第一电感L1的第4引脚分别与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和交流输出N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一电阻R1为输入信号OUT_1控制第一IGBTS1栅极的限流电阻,第一二极管D1为反并联二极管,第三电阻R3为反并联限流电阻,第一二极管D1和第三电阻R3串联的目的是快速泄放加载在第一IGBTS1栅极的电荷量,以便达到对第一IGBTS1的快速导通和关断的作用,第四电阻R4的作用是加载在第一IGBTS1栅极和发射极的泄放负载电阻;第二电阻R2为输入信号OUT_2控制第二IGBTS2栅极的限流电阻,第二二极管D2为反并联二极管,第五电阻R5为反并联限流电阻,第二二极管D2和第五电阻R5串联的目的是快速泄放加载在第二IGBTS2栅极的电荷量,以便达到对第二IGBTS2的快速导通和关断的作用,第六电阻R6的作用是加载在第二IGBTS2栅极和发射极的泄放负载电阻;第七电阻R7为输入信号OUT_3控制第三IGBTS3栅极的限流电阻,第三二极管D3为反并联二极管,第九电阻R9为反并联限流电阻,第三二极管D3和第九电阻R9串联的目的是快速泄放加载在第三IGBTS3栅极的电荷量,以便达到对第三IGBTS3的快速导通和关断的作用,第十电阻R10的作用是加载在第三IGBTS3栅极和发射极的泄放负载电阻;第八电阻R8为输入信号OUT_4控制第四IGBTS4栅极的限流电阻,第四二极管D4为反并联二极管,第十一电阻R11为反并联限流电阻,第四二极管D4和第十一电阻R11串联的目的是快速泄放加载在第四IGBTS4栅极的电荷量,以便达到对第四IGBTS4的快速导通和关断的作用,第十二电阻R12的作用是加载在第四IGBTS4栅极和发射极的泄放负载电阻;第一电感L1的作用是滤除高频噪声杂波,第一电容C1的作用是吸收第一IGBTS1集电极和发射极开通和关断产生的杂波,第二电容C2的作用是吸收第二IGBTS2集电极和发射极开通和关断产生的杂波,第三电容C3和第四电容C4的第一作用是和第一电感L1组成LC滤波电路,第二作用是滤波和储能。
综上所述,清楚电路中每个器件的连接方式和所在电路中起到的作用,接下来说明一下一整套控制的逻辑关系,单片机驱动IO所对应的IN_1、IN_2、IN_3、IN_4引脚,来控制OUT_1、OUT_2、OUT_3、OUT_4的输出方式,从而控制第一IGBTS1、第二IGBTS2、第三IGBTS3、第四IGBTS4的开关方式,在逆变电路中,当OUT_1和OUT_4为高电平,并且OUT2和OUT3为低电平时,+300V电压会通过第一IGBTS1的集电极→第一IGBTS1的发射极→第一电感L1的第1脚→第一电感L1的第2脚→交流输出L→外部接触器线圈→交流输出N→第一电感L1的第4脚→第一电感L1的第3脚→第四IGBTS4集电极→第四IGBTS4发射极→GND,当OUT_1和OUT_4为低电平,并且OUT2和OUT3为高电平时,+300V电压会通过第二IGBTS2的集电极→第二IGBTS2的发射极→第一电感L1的第3脚→第一电感L1的第4脚→交流输出N→外部接触器线圈→交流输出L→第一电感L1的第2脚→第一电感L1的第1脚→第三IGBTS3集电极→第三IGBTS3发射极→GND,根据刚才的分析电势的走向和逆变电路可以看出同时打开和关断对角的IGBT器件在第一电感L1的1脚和第一电感L1的3脚处可得到完全相反的电势差,所以就要求单片机输出两组不同的开关信号频率,也就是两组PWM信号频率,IN_1、IN_4高,IN_2、IN_3低,或者IN_1、IN_4低,IN_2、IN_3高,经过第一电感L1和第三电容C3以及第四电容C4组成的LC震荡滤波电路,和储能电路就可以在交流输出L和交流输出N两端得到标准的正弦波波形输出了,到这里就完成了应用于电压暂降的逆变电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应用于电压暂降的逆变电路,包括IGBT驱动电源电路、逆变电路、储能单元和单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IGBT驱动电源电路分别连接单片机驱动IO和逆变电路,所述逆变电路分别连接IGBT驱动电源电路和储能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电压暂降的逆变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IGBT驱动电源电路包括:第一电容-第八电容、第一电源模块-第四电源模块、第一电阻-第八电阻、第一光耦-第四光耦和第一二极管-第四二极管;
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分别与DGND和第一电源模块的第1脚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分别与+12V和第一电源模块的第2脚连接,所述第一电源模块的第5脚分别与12V_1和第二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源模块的第4脚与GND_1和第二电容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源模块的第8脚悬空,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和IN_1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和第一光耦的第2脚连接,所述第一光耦的第1脚和第4脚悬空,所述第一光耦的第3脚和DGND连接,所述第一光耦的第8脚和12V_1连接,所述第一光耦的第6脚和第7脚分别与第二电阻的一端和第一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一光耦的第5脚和GND_1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应用于电压暂降的逆变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和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OUT_1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一端分别与DGND和第二电源模块的第1脚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另一端分别与+12V和第二电源模块的第2脚连接,所述第二电源模块的第5脚分别与12V_2和第四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源模块的第4脚与GND_2和第四电容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源模块的第8脚悬空,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和IN_2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和第二光耦的第2脚连接,所述第二光耦的第1脚和第4脚悬空,所述第二光耦的第3脚和DGND连接,所述第二光耦的第8脚和12V_2连接,所述第二光耦的第6脚和第7脚分别与第四电阻的一端和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二光耦的第5脚和GND_2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应用于电压暂降的逆变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和第二二极管的阳极与OUT_2连接,所述第五电容的一端分别与DGND和第三电源模块的第1脚连接,所述第五电容的另一端分别与+12V和第三电源模块的第2脚连接,所述第三电源模块的第5脚分别与12V_3和第六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源模块的第4脚与GND_3和第六电容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源模块的第8脚悬空,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和IN_3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和第三光耦的第2脚连接,所述第三光耦的第1脚和第4脚悬空,所述第三光耦的第3脚和DGND连接,所述第三光耦的第8脚和12V_3连接,所述第三光耦的第6脚和第7脚分别与第六电阻的一端和第三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三光耦的第5脚和GND_3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应用于电压暂降的逆变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和第三二极管的阳极与OUT_3连接,所述第七电容的一端分别与DGND和第四电源模块的第1脚连接,所述第七电容的另一端分别与+12V和第四电源模块的第2脚连接,所述第四电源模块的第5脚分别与12V_4和第八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源模块的第4脚与GND_4和第八电容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源模块的第8脚悬空,所述第七电阻的一端和IN_3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另一端和第四光耦的第2脚连接,所述第四光耦的第1脚和第4脚悬空,所述第四光耦的第3脚和DGND连接,所述第四光耦的第8脚和12V_4连接,所述第四光耦的第6脚和第7脚分别与第八电阻的一端和第四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四光耦的第5脚和GND_4连接,所述第八电阻的另一端和第四二极管的阳极与OUT_4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电压暂降的逆变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十二电阻、第一二极管-第四二极管、第一IGBT-第四IGBT、第一电容-第四电容和第一电感;
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分别与OUT1和第一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和第三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IGBT的栅极、第三电阻的另一端和第四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IGBT的集电极分别与+300V、第一电容的一端、第二IGBT的集电极和第二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IGBT的发射极分别与第四电阻的另一端、第三IGBT的集电极和第一电感的第1脚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分别与OUT2和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和第五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IGBT的栅极、第五电阻的另一端和第六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IGBT的发射极分别与第六电阻的另一端、第一电感的第3引脚和第四IGBT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和第二电容的另一端与GND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一端分别与OUT3和第三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和第九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三IGBT的栅极、第九电阻的另一端和第十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IGBT的发射极分别与第十电阻的另一端和GND连接,所述第八电阻的一端分别与OUT4和第四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阳极和第十一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八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第四IGBT的栅极、第十一电阻的另一端和第十二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IGBT的发射极分别与第十二电阻的另一端和GND连接,所述第一电感的第2引脚分别与第三电容的一端、第四电容的一端和L连接,所述第一电感的第4引脚分别与第三电容的另一端、第四电容的另一端和N连接。
CN202122133159.9U 2021-09-06 2021-09-06 一种应用于电压暂降的逆变电路 Active CN2160568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133159.9U CN216056834U (zh) 2021-09-06 2021-09-06 一种应用于电压暂降的逆变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133159.9U CN216056834U (zh) 2021-09-06 2021-09-06 一种应用于电压暂降的逆变电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056834U true CN216056834U (zh) 2022-03-15

Family

ID=805356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133159.9U Active CN216056834U (zh) 2021-09-06 2021-09-06 一种应用于电压暂降的逆变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05683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665683C1 (ru) Топология схемы демпфирования токов короткого замыкания, метод и преобразователь на ее основе
CN111800064B (zh) 压缩机变频调速系统及直流母线电压的过压保护方法
CN102005772B (zh) 一种并网逆变系统的控制方法
EP3244523B1 (en) Alternating-current direct-current photovoltaic device
CN111835221A (zh) 一种dc/ac电力变换装置
WO2017031880A1 (zh) 一种光耦隔离车载电源光伏逆变器的控制方法
CN104934995A (zh) 一种具有不间断电源功能的统一电能质量调节器
CN109391135B (zh) 一种掉电保持电路以及开关电源
CN212588279U (zh) 一种dc/ac电力变换装置结构
CN102804593A (zh) 电动机控制装置
CN216056834U (zh) 一种应用于电压暂降的逆变电路
CN202750021U (zh) 一种将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的转换器
CN103986362A (zh) 一种z源逆变电路
CN201134675Y (zh) 双向馈能串联型有源滤波器
WO2020198960A1 (zh) 一种光伏变换器组串、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6787644B (zh) 电源管理系统及其电力供应方法
CN204597803U (zh) 具有新型保护电路的逆变器
CN204578456U (zh) 太阳能逆变系统
CN213461537U (zh) 一种用于直流电机驱动的电源架构
CN102684505A (zh) 一种电源适配器
CN210629191U (zh) 一种全桥后备式ups电源
CN210053351U (zh) 一种用于变频器的维也纳电路
CN216598996U (zh) 一种具备过压浪涌和限制输入浪涌电流能力的直流电源
CN211266575U (zh) 一种抗电网闪断装置
CN112511027B (zh) 一种o-z源光伏并网逆变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