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055267U - 插座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插座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055267U
CN216055267U CN202121821121.4U CN202121821121U CN216055267U CN 216055267 U CN216055267 U CN 216055267U CN 202121821121 U CN202121821121 U CN 202121821121U CN 216055267 U CN216055267 U CN 2160552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signal
distance
power
terminal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82112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惠俊
张硕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rose Kore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rose Kore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rose Korea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rose Korea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0552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0552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60Contacts spaced along planar side wall transverse to longitudinal axis of eng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107/00Four or more pol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插座连接器。所述插座连接器是供插头连接器沿第一方向插入的插座连接器,包括:上部连接端子,在第一方向上延伸;下部连接端子,在第一方向上延伸;模制结构物,包括包围上部连接端子并暴露出上部连接端子的上表面的上部与包围下部连接端子并暴露出下部连接端子的下表面的下部;以及中间板,在模制结构物内介置于上部连接端子及下部连接端子之间,包括与上部连接端子对向的第一表面及与下部连接端子对向的第二表面,且上部连接端子包括第一信号端子、第一电源端子及第一接地端子,中间板与第一信号端子之间的第一距离大于中间板与第一电源端子之间的第二距离或所述中间板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之间的第三距离。

Description

插座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插座连接器。具体来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的插座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连接器包括插头连接器(plug connector)与插座连接器(receptacleconnector)。所述插座连接器安装在电子装置的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等并与所述插头连接器紧固,且包括多个连接端子、支撑所述多个连接端子的模制结构物以及围绕所述模制结构物的壳体(housing)。
具体来说,所述连接端子可以满足例如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的引脚(pin)规格的形态排列。所述连接端子在通过所述模制结构物相互绝缘的同时被保持,且通过围绕所述模制结构物的所述壳体与外部隔绝。
另一方面,连接器包括传送接收高速数据信号的高速数据信号端子。可通过高速数据信号端子在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之间传送接收高速信号。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欲解决的技术课题是提供一种改善数据传输特性的插座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课题不限于以上提及的技术课题,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以下记载可清楚地理解未提及的其他技术课题。
[实用新型的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的若干实施例,具有至少如下效果。
在根据若干实施例的插座连接器中,使中间板与高速数据信号端子之间的距离大于中间板与电源端子之间的距离,从而可改善高速信号端子的传输特性。
在根据若干实施例的插座连接器中,通过使电源端子的厚度大于高速数据信号端子的厚度,从而可改善电力传输特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效果不受以上例示的内容的限制,且本说明书内包括更多种效果。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为了达成所述技术课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例的插座连接器是供插头连接器沿第一方向插入的插座连接器,包括:上部连接端子,在第一方向上延伸;下部连接端子,在第一方向上延伸;模制结构物,包括包围上部连接端子并暴露出上部连接端子的上表面的上部与包围下部连接端子并暴露出下部连接端子的下表面的下部;以及中间板,在模制结构物内介置于上部连接端子及下部连接端子之间,包括与上部连接端子对向的第一表面及与下部连接端子对向的第二表面,上部连接端子包括第一信号端子、第一电源端子及第一接地端子,中间板与第一信号端子之间的第一距离可大于中间板与第一电源端子之间的第二距离或中间板与第一接地端子之间的第三距离。
在若干实施例中,上部连接端子包括第一信号端子及与第一信号端子不同的第二信号端子,第一信号端子传送接收高速数据信号,第二信号端子可传送接收数据信号。
在若干实施例中,第一信号端子包括与第一表面对向的第三表面及与第三表面相反的第四表面,第一电源端子包括与第一表面对向的第五表面及与第五表面相反的六表面,第一接地端子包括与第一表面对向的第七表面及与第七表面相反的第八表面,第四表面、第六表面及第八表面可位于同一平面。
在若干实施例中,第一表面与第三表面之间的第四距离可大于第一表面与第五表面之间的第五距离或第一表面与第七表面之间的第六距离。
在若干实施例中,下部连接端子包括第三信号端子、第二电源端子及第二接地端子,中间板与第三信号端子之间的第七距离大于中间板与第二电源端子之间的第八距离或中间板与第二接地端子之间的第九距离,第三信号端子可传送接收高速数据信号。
在若干实施例中,第一信号端子与第三信号端子之间的第十距离可大于第一电源端子与第二电源端子之间的第十一距离或第一接地端子与第二接地端子之间的第十二距离。
在若干实施例中,第一信号端子的厚度可小于第一电源端子的厚度。
在若干实施例中,第一信号端子的宽度可大于第一电源端子的宽度。
在若干实施例中,还包括包围所述模制结构物的壳体,壳体是开放的且可包括容纳插头连接器的前端与固定模制结构物的后端。
其他实施例的具体的事项包括在详细的说明及图式中。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若干实施例的插座连接器的分离立体图。
图2是用于说明图1的插座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3是沿着图2的A-A截取的剖视图。
图4是用于说明图1的上部连接端子、下部连接端子及中间板的立体图。
图5是用于说明图1的上部连接端子、下部连接端子及中间板的侧视图。
图6是用于说明图4的上部连接端子及下部连接端子的图。
图7是用于说明图1的上部连接端子、下部连接端子及中间板的主视图。
图8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若干实施例的插座连接器的立体图。
[符号的说明]
200:模制结构物
300:上部连接端子
310、410:接地端子
320、420:第一信号端子
330、430:电源端子
340、440:第二信号端子
400:下部连接端子
500:中间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及特征以及实现所述优点及特征的方法将参照附图与下文详细说明的实施例而变得显而易见。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以下公开的实施例,而能以彼此不同的形态实现,且本实施例仅是使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完整且是为了向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完整告知本实用新型的范畴而提供的,本实用新型仅由权利要求书的范畴来定义。贯穿说明书全文,相同的参考编号指代相同的构成要素。
当一个构成要素被称为“连接到(connected to)”或“耦合到(coupled to)”另一构成要素时,包括与另一构成要素直接连接或耦合的情况或在中间介置有其他构成要素的情况。另一方面,当一个构成要素被称为“直接连接到(directly connected to)”或“直接耦合到(directly coupled to)”另一构成要素时,表示中间并未介置其他构成要素。“和/或”包括提及的项目中的每一者及一个以上的项目的所有组合。
当一个构成要素被称为位于另一构成要素“之上(on)”或“上(on)”时,不仅包括直接位于另一构成要素上方而且包括在中间介置有其他构成要素的情况。另一方面,当构成要素被称为位于另一构成要素的“正上方(directly on)”或“正上”时,表示中间并未介置其他构成要素。
空间相对性用语、即“下方(below)”、“之下(beneath)”、“下部(lower)”、“上方(above)”、“上部(upper)”等如图所示般可用于容易地记述一个构成要素与另一构成要素的相关关系。空间相对性用语应被理解为除了图中所示的方向之外还包括在使用时或操作时元件的彼此不同方向的用语。例如,在将图中所示的元件翻转时,被记述为位于另一元件“下方(below)”或“之下(beneath)”的构成要素可被放置在另一构成要素“上方(above)”。因此,作为示例性用语的“下方”可包括下方与上方两个方向。构成要素也可在其他方向上定向,因此空间相对性用语可根据定向来解释。
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用语是用于说明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在本说明书中,单数形态也包括复数,除非在短语中特别提及。说明书中使用的“包含(comprises)”和/或“包含的(comprising)”并不排除所提及的构成要素、步骤、动作和/或元件存在或添加一个以上的其他构成要素、步骤、动作和/或元件。
尽管第一、第二等用于叙述各种构成要素,但是这些构成要素当然不受这些用语的限制。这些用语仅用于区分一个构成要素与另一构成要素。因此,以下提及的第一构成要素当然也可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内的第二构成要素。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所有用语(包括技术及科学用语)均可用作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可共同理解的含义。除非特别明确定义,否则不应理想地或过度地解释常用词典中定义的用语。
在下文中,将参照图1至图3对根据本实用新型若干实施例的插座连接器进行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若干实施例的插座连接器的分离立体图。图2是用于说明图1的插座连接器的立体图。图3是沿着图2的A-A截取的剖视图。
参照图1至图3,根据若干实施例的插座连接器可包括模制结构物200、上部连接端子300、下部连接端子400、中间板500及导电盖250。
根据若干实施例的插座连接器可安装在基板(例如,印刷电路板(PrintedCircuit Board,PCB))等。另外,插座连接器可与和其对应的插头连接器(未示出)紧固。例如,所述插头连接器可沿着与第一方向X相反的方向前进以与若干实施例的插座连接器的前端紧固。在本说明书中,前端是指配置在朝向插头连接器的方向上的插座连接器的部分。相反,在本说明书中,后端是指配置在与插座连接器的前端相反的方向上的插座连接器的部分。
模制结构物200可支撑上部连接端子300、下部连接端子400及中间板500。模制结构物200可包括平坦部210、周边部220及后端部230。
模制结构物200的平坦部210可为板(plate)形状。例如,平坦部210可在第一方向X及与第一方向X交叉的第二方向Y上延伸。另外,平坦部210可暴露出上部连接端子300的一部分及下部连接端子400的一部分。因此,当根据若干实施例的插座连接器与插头连接器紧固时,上部连接端子300及下部连接端子400的暴露出的部分可与插头连接器的连接端子电连接。
模制结构物200的周边部220可覆盖平坦部210的一部分。例如,周边部220可暴露出平坦部210的前端同时覆盖平坦部210的后端。另外,周边部220可围绕上部连接端子300的一部分及下部连接端子400的一部分。
导电盖250可覆盖周边部220的一部分。例如,导电盖250可围绕周边部220的后端。导电盖250可紧固并固定到从周边部220突出的部分。另外,导电盖250可围绕上部连接端子300的一部分及下部连接端子400的一部分。
模制结构物200的后端部230可配置在平坦部210的后端及周边部220的后端上。模制结构物200的后端部230可与平坦部210的后端及周边部220的后端连接。模制结构物200的后端部230可配置在安装有根据若干实施例的插座连接器的基板(例如,印刷电路板(PCB))上。
模制结构物200可由例如包括聚合物(polymer)、塑料树脂等的绝缘性物质形成。因此,模制结构物200可使上部连接端子300及下部连接端子400电绝缘。在若干实施例中,模制结构物200也可包括液晶聚合物(liquid crystal polymer,LCP),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不限于此。
上部连接端子300及下部连接端子400可贯通模制结构物200并固定到模制结构物200。上部连接端子300的一部分及下部连接端子400的一部分可在模制结构物200处暴露出。例如,上部连接端子300的前端(沿第一方向X的部分)可在平坦部210的上部210a处暴露出。例如,下部连接端子400的前端可在平坦部210的下部210b处暴露出。
上部连接端子300及下部连接端子400可以满足预定的引脚规格的形态排列。例如,上部连接端子300及下部连接端子400可以满足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ial SerialBus,USB)类型-C(type-C)的引脚规格的形态排列。
上部连接端子300可包括接地端子310、第一信号端子320、电源端子330及第二信号端子340。接地端子310、第一信号端子320、电源端子330及第二信号端子340可相对于彼此平行地延伸。例如,接地端子310、第一信号端子320、电源端子330及第二信号端子340可为在第一方向X上延伸的形状。
下部连接端子400可包括接地端子410、第一信号端子420、电源端子430及第二信号端子440。接地端子410、第一信号端子420、电源端子430及第二信号端子440可相对于彼此平行地延伸。例如,接地端子410、第一信号端子420、电源端子430及第二信号端子440可为在第一方向X上延伸的形状。
上部连接端子300与下部连接端子400可上下对称地配置。例如,可在接地端子310的下部配置接地端子410。例如,可在第一信号端子320的下部配置第一信号端子420。例如,可在电源端子330的下部配置电源端子430。例如,可在第二信号端子340的下部配置第二信号端子440。即,各个端子可关于中间板500的边界对称地配置,但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实施例不限于此。
接地端子310可与第一信号端子320并排配置,且接地端子410可与第一信号端子420并排配置。在若干实施例中,在插座连接器与插头连接器紧固的情况下,插座连接器的接地端子310及接地端子410可与插头连接器的接地端子电连接或接地。由此,接地端子310及接地端子410可防止由高速信号引起的电磁干扰现象。
第一信号端子320可与接地端子310及电源端子330并排配置,且第一信号端子420可与接地端子410及电源端子430并排配置。在若干实施例中,在插座连接器与插头连接器紧固的情况下,插座连接器的第一信号端子320及第一信号端子420可与插头连接器的高速数据信号端子电连接。第一信号端子320及第一信号端子420可传送接收高速数据信号。此处,高速数据信号是指比第二信号端子340及第二信号端子440传送接收的数据信号快的数据信号。
第一信号端子320可包括两个信号端子,且各信号端子可彼此并排排列,但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实施例不限于此。第一信号端子420可包括两个信号端子,且各信号端子可彼此并排排列,但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实施例不限于此。
电源端子330可配置在第一信号端子320与第二信号端子340之间。电源端子330可与第一信号端子320及第二信号端子340并排配置。电源端子430可配置在第一信号端子420与第二信号端子440之间。电源端子430可与第一信号端子420及第二信号端子440并排配置。电源端子330及电源端子430可输入输出电源电信号。
在若干实施例中,在插座连接器与插头连接器紧固的情况下,插座连接器的电源端子330及电源端子430可与插头连接器的电源端子电连接。因此,电源端子330及电源端子430可向配置有插座连接器的基板等输入输出电力(power)。
第二信号端子340可与电源端子330并排配置,且第二信号端子440可与电源端子430并排配置。例如,第二信号端子340可配置在两个电源端子330之间,且第二信号端子440可配置在两个电源端子430之间,但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实施例不限于此。
在若干实施例中,在插座连接器与插头连接器紧固的情况下,插座连接器的第二信号端子340及第二信号端子440可与插头连接器的数据信号端子电连接。第二信号端子340及第二信号端子440可传送接收数据信号。此处,数据信号是指比第一信号端子320及第一信号端子420传送接收的高速数据信号慢的数据信号。
第二信号端子340可包括多个信号端子,且第二信号端子440可包括多个信号端子。例如,第二信号端子340包括配置在电源端子330之间的四个信号端子,且第二信号端子440可包括配置在电源端子430之间的四个信号端子,但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实施例不限于此。
上部连接端子300可以彼此对称的形态排列。例如,接地端子310可以在第二方向Y上彼此对称的形态排列。例如,第一信号端子320可以在第二方向Y上彼此对称的形态排列。例如,电源端子330可以在第二方向Y上彼此对称的形态排列。例如,第二信号端子340可以在第二方向Y上彼此对称的形态排列。
下部连接端子400可以彼此对称的形态排列。例如,接地端子410可以在第二方向Y上彼此对称的形态排列。例如,第一信号端子420可以在第二方向Y上彼此对称的形态排列。例如,电源端子430可以在第二方向Y上彼此对称的形态排列。例如,第二信号端子440可以在第二方向Y上彼此对称的形态排列。
中间板500可固定在模制结构物200内。中间板500可介置在上部连接端子300与下部连接端子400之间。中间板500可接地以防止由高速信号引起的电磁干扰现象。例如,中间板500可防止上部连接端子300与下部连接端子400之间的电磁干扰现象。
参照图3,电源端子330可包括电源端子延伸部332、电源端子突出部334、电源端子弯曲部336及电源端子安装部338。电源端子430可包括电源端子延伸部432、电源端子突出部434、电源端子弯曲部436及电源端子安装部438。
图3仅示出电源端子330及电源端子430作为上部连接端子300及下部连接端子400的例示,但这只是为了便于说明,且如上所述的说明可应用到上部连接端子300及下部连接端子400的其他端子。例如,接地端子310、第一信号端子320及第二信号端子340可具有与电源端子330相似的形状,且接地端子410、第一信号端子420及第二信号端子440可具有与电源端子430相似的形状。
电源端子330的电源端子延伸部332及电源端子430的电源端子延伸部432可在第一方向X上长长地延伸。当根据若干实施例的插座连接器与和其对应的插头连接器紧固时,电源端子延伸部332及电源端子延伸部432可为与插头连接器的连接端子直接连接的部分。例如,电源端子延伸部332可被平坦部210的上部210a暴露出,且电源端子延伸部432可被平坦部210的下部210b暴露出。
电源端子330的电源端子突出部334可在第一方向X上从电源端子延伸部332的前端突出。电源端子突出部334可被平坦部210的上部210a覆盖。
电源端子430的电源端子突出部434可在第一方向X上从电源端子延伸部432的前端突出。电源端子突出部434可被平坦部210的下部210b覆盖。
电源端子330的电源端子弯曲部336可从电源端子延伸部332的后端弯曲并延伸。例如,电源端子弯曲部336可从电源端子延伸部332的后端在第三方向Z上延伸并贯通后端部230的底表面。
电源端子430的电源端子弯曲部436可从电源端子延伸部432的后端弯曲并延伸。例如,电源端子弯曲部436可从电源端子延伸部432的后端在第三方向Z上延伸并贯通后端部230的底表面。
电源端子330的电源端子安装部338可从电源端子弯曲部336的后端延伸。电源端子安装部338可将上部连接端子300安装在配置有插座连接器的基板。
电源端子430的电源端子安装部438可从电源端子弯曲部436的后端延伸。电源端子安装部438可将下部连接端子400安装在配置有插座连接器的基板。
以下,将参照图1至图7更具体地对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若干实施例的上部连接端子300、下部连接端子400及中间板500进行说明。
图4是用于说明图1的上部连接端子、下部连接端子及中间板的立体图。图5是用于说明图1的上部连接端子、下部连接端子及中间板的侧视图。图6是用于说明图4的上部连接端子及下部连接端子的图。图7是用于说明图1的上部连接端子、下部连接端子及中间板的主视图。
参照图1至图4,接地端子310包括配置在两侧端的接地端子310a、310b,且第一信号端子320包括第一信号端子320a、320b、320c、320d,且电源端子330可包括电源端子330a、330b。第二信号端子340可配置在电源端子330a、330b之间,但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实施例不限于此。
在若干实施例中,接地端子410包括配置在两侧端的接地端子410a、410b,且第一信号端子420包括第一信号端子420a、420b、420c、420d,且电源端子430可包括电源端子430a、430b。第二信号端子440可配置在电源端子430a、430b之间,但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实施例不限于此。
上部连接端子300、下部连接端子400及中间板500可彼此隔开配置。例如,上部连接端子300与中间板500之间可被模制结构物200填充并隔开。例如,下部连接端子400与中间板500之间可被模制结构物200填充并隔开。
参照图6,上部连接端子300与下部连接端子400可以满足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ial Serial Bus,USB)类型-C(type-C)的引脚规格的形态排列。例如,接地端子310a、310b、410a、410b可配置在上部连接端子300与下部连接端子400的两端。例如,第一信号端子320a、320b、320c、320d、420a、420b、420c、420d可配置在接地端子310a、310b、410a、410b与电源端子330a、430b、430b、330b之间。例如,电源端子330a、330b、430a、430b可配置在第一信号端子320a、320b、320c、320d、420a、420b、420c、420d与第二信号端子340、440之间。第二信号端子340、440可配置在多个电源端子330a、330b、430a、430b之间。
参照图5,中间板500可包括第一表面510及第二表面520。中间板500的第一表面510与第二表面520可为彼此相反的面。例如,第一表面510可为中间板500的在第三方向Z上的表面、即上表面。例如,第二表面520可为中间板500的在与第三方向相反的方向-Z上的表面、即下表面。
在若干实施例中,第一信号端子320c可包括第一信号端子下表面320bs、第一信号端子延伸部上表面322ts及第一信号端子突出部上表面324ts。
第一信号端子下表面320bs可为第一信号端子320c的下表面。例如,第一信号端子下表面320bs可为第一信号端子320c的与中间板500对向的表面。
第一信号端子延伸部上表面322ts可为第一信号端子延伸部322的上表面。例如,第一信号端子延伸部上表面322ts可为第一信号端子延伸部322的与第一信号端子下表面320bs相反的表面。
第一信号端子突出部上表面324ts可为第一信号端子突出部324的上表面。例如,第一信号端子突出部上表面324ts可为第一信号端子突出部324的与第一信号端子下表面320bs相反的表面。
在若干实施例中,电源端子330b可包括电源端子下表面330bs、电源端子延伸部上表面332ts及电源端子突出部上表面334ts。
电源端子下表面330bs可为电源端子330b的下表面。例如,电源端子下表面330bs可为电源端子330b的与中间板500对向的表面。
电源端子延伸部上表面332ts可为电源端子延伸部332的上表面。例如,电源端子延伸部上表面332ts可为电源端子延伸部332的与电源端子下表面330bs相对的表面。
电源端子突出部上表面334ts可为电源端子突出部334的上表面。例如,电源端子突出部上表面334ts可为电源端子突出部334的与电源端子下表面330bs相反的表面。
以上已经对电源端子330b的形态进行了说明,但是以上的说明也可应用于接地端子,例如接地端子310a、310b等。
在若干实施例中,第一信号端子420c可包括第一信号端子上表面420ts、第一信号端子延伸下表面422bs及第一信号端子突出部下表面424bs。
第一信号端子上表面420ts可为第一信号端子420c的上表面。例如,第一信号端子上表面420ts可为第一信号端子420c的与中间板500对向的表面。
第一信号端子延伸部下表面422bs可为第一信号端子延伸部422的下表面。例如,第一信号端子延伸部下表面422bs可为第一信号端子延伸部422的与第一信号端子上表面420ts相反的表面。
第一信号端子突出部下表面424bs可为第一信号端子突出部424的下表面。例如,第一信号端子突出部下表面424bs可为第一信号端子突出部424的与第一信号端子上表面420ts相反的表面。
在若干实施例中,电源端子430b可包括电源端子上表面430ts、电源端子延伸部下表面432bs及电源端子突出部下表面434bs。
电源端子上表面430ts可为电源端子430b的上表面。例如,电源端子上表面430ts可为电源端子430b的与中间板500对向的表面。
电源端子延伸部下表面432bs可为电源端子延伸部432的下表面。例如,电源端子延伸部下表面432bs可为电源端子延伸部432的与电源端子上表面430ts相反的表面。
电源端子突出部下表面434bs可为电源端子突出部434的下表面。例如,电源端子突出部下表面434bs可为电源端子突出部434的与电源端子上表面430ts相反的表面。
以上已经对电源端子430b的形态进行了说明,但是以上的说明也可应用于接地端子,例如接地端子410a、410b等。
中间板500的第一表面510与第一信号端子下表面320bs之间的距离可为第一距离D1。中间板500的第一表面510与电源端子下表面330bs之间的距离可为第二距离D2。中间板500的第一表面510与第一信号端子延伸部上表面322ts之间的距离可为第三距离D3。中间板500的第一表面510与第一信号端子突出部上表面324ts之间的距离可为第四距离D4。此处,将电源端子330b作为示例进行说明,但是相应说明也可应用于接地端子310a、310b等。
中间板500的第二表面520与第一信号端子上表面420ts之间的距离可为第五距离D5。中间板500的第二表面520与电源端子上表面430ts之间的距离可为第六距离D6。中间板500的第二表面520与第一信号端子延伸部下表面422bs之间的距离可为第七距离D7。中间板500的第二表面520与电源端子延伸部下表面432bs之间的距离可为第八距离D8。此处,将电源端子430b作为示例进行说明,但是相应说明也可应用于接地端子410a、410b等。
第一信号端子延伸部上表面322ts与电源端子延伸部上表面332ts可位于同一平面。即,第三距离D3与第四距离D4可实质上相同,但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实施例不限于此。
另外,第一信号端子延伸部下表面422bs与电源端子延伸部下表面432bs可位于同一平面。即,第七距离D7与第八距离D8可实质上相同,但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实施例不限于此。在本说明书中,“相同”不仅意味着完全相同,还包括由于工艺上的裕度(margin)等而可能出现的微小差异。
在若干实施例中,中间板500与第一信号端子320之间的距离可大于中间板500与电源端子330之间的距离。例如,中间板500与第一信号端子320c之间的距离可大于中间板500与电源端子330b之间的距离。
在若干实施例中,第一距离D1可大于第二距离D2。另外,第一距离D1与第三距离D3之和可大于第二距离D2与第四距离D4之和。
在若干实施例中,中间板500与第一信号端子420之间的距离可大于中间板500与电源端子430之间的距离。例如,中间板500与第一信号端子420c之间的距离可大于中间板500与电源端子430b之间的距离。另外,在若干实施例中,中间板500与第一信号端子420之间的距离可大于中间板500与接地端子410之间的距离。例如,中间板500与第一信号端子420c之间的距离可大于中间板500与接地端子410a、410b之间的距离。
在若干实施例中,第五距离D5可大于第六距离D6。另外,第五距离D5与第七距离D7之和可大于第六距离D6与第八距离D8之和。
在若干实施例中,第一信号端子320与第一信号端子420之间的距离可大于电源端子330与电源端子430之间的距离。另外,在若干实施例中,第一信号端子320与第一信号端子420之间的距离可大于接地端子310与接地端子410之间的距离。
例如,第一信号端子320的第一信号端子下表面320bs与第一信号端子420的第一信号端子上表面420ts之间的距离可大于电源端子330的电源端子下表面330bs与电源端子430的电源端子上表面430ts之间的距离。另外,例如,第一距离D1与第五距离D5之和可大于第二距离D2与第六距离D6之和。
另外,参照图7,第一信号端子下表面320bs与第一信号端子420的第一信号端子上表面420ts之间的距离、即第九距离D9可大于电源端子330的电源端子下表面330bs与电源端子430的电源端子上表面430ts之间的距离、即第十距离D10。
中间板500与第一信号端子320、420之间的距离大于中间板500与电源端子330、430之间的距离,从而可减少第一信号端子320、420传送接收高速数据信号的损失。由此,可改善第一信号端子320、420的传输特性。另外,随着第一信号端子320、420远离中间板500,可减少串扰(crosstalk)现象。
在图5中,仅针对第一信号端子320的第一信号端子延伸部322及第一信号端子突出部324、电源端子330的电源端子延伸部332及电源端子突出部334、第一信号端子420的第一信号端子延伸部422及第一信号端子突出部424以及电源端子430的电源端子延伸部432及电源端子突出部434进行了说明,但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说明当然也可应用于第一信号端子320的第一信号端子弯曲部326及第一信号端子安装部328、电源端子330的电源端子弯曲部336及电源端子安装部338、第一信号端子420的第一信号端子弯曲部及第一信号端子安装部以及电源端子430的电源端子弯曲部436及电源端子安装部438。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说明当然也可应用于接地端子310及接地端子410。
参照图7,电源端子330b的厚度可为第一厚度T1。例如,第一厚度T1可为电源端子330b在第三方向Z上的厚度。电源端子330b的宽度可为第一宽度W1。例如,第一宽度W1可为电源端子330b在第二方向Y上的宽度。
第一信号端子320c的厚度可为第二厚度T2。例如,第二厚度T2可为第一信号端子320c在第三方向Z上的厚度。第一信号端子320c的宽度可为第二宽度W2。例如,第二宽度W2可为第一信号端子320c在第二方向Y上的宽度。
电源端子430b的厚度可为第三厚度T3。例如,第三厚度T3可为电源端子430b在第三方向Z上的厚度。电源端子430b的宽度可为第三宽度W3。例如,第三宽度W3可为电源端子430b在第二方向Y上的宽度。
第一信号端子420c的厚度可为第四厚度T4。例如,第四厚度T4可为第一信号端子420c在第三方向Z上的厚度。第一信号端子420c的宽度可为第四宽度W4。例如,第四宽度W4可为第一信号端子420c在第二方向Y上的宽度。
第一信号端子320c的第二厚度T2可小于电源端子330b的第一厚度T1。第一信号端子320c的第二宽度W2可大于电源端子330b的第一宽度W1。第一信号端子420c的第四厚度T4可小于电源端子430b的第三厚度T3。第一信号端子420c的第四宽度W4可大于电源端子430b的第三宽度W3。
电源端子330、430以及第一信号端子320、420可使用压制(press)工艺形成为端子形状。例如,通过压制工艺,电源端子330、430以及第一信号端子320、420可具有在第一方向X上延伸的形状。
第一信号端子320、420可在压制工艺之后进行锻造处理。即,可不对电源端子330、430进行锻造处理,而可仅对第一信号端子320、420进行锻造处理。通过锻造处理过程,第一信号端子320、420的厚度可小于电源端子330、430的厚度。另外,通过锻造处理过程,第一信号端子320、420的宽度可大于电源端子330、430的宽度。
由于第一信号端子320、420的厚度小于电源端子330、430的厚度,从而可使中间板500与第一信号端子320、420之间的距离大于中间板500与电源端子330、430之间的距离。
另外,由于电源端子330、430的厚度大于第一信号端子320、420的厚度,因此可改善电源端子330、430的电源供应特性。
以下,将参照图1至图8对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若干实施例的插座连接器进行说明。
参照图8,插座连接器可包括第一壳体100、密封部110、第二壳体120、固定部130及模制结构物200。参照图1至图7说明的模制结构物200、上部连接端子300、下部连接端子400、中间板500及导电盖250可包括在插座连接器中。
在若干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00可包围模制结构物200。由此,第一壳体100可从外部保护模制结构物200。当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例的插座连接器与插头连接器紧固时,第一壳体100可定义供插头连接器插入的空间。例如,插头连接器可插入到模制结构物200与第一壳体100之间的空间。
密封部110可附接到第一壳体100的前端部。密封部110可附接到供插头连接器插入的第一壳体100的前端部。密封部110可从外部保护模制结构物200。虽然模制结构物200被图示为从第一壳体100与密封部110突出的形状,但是模制结构物200可为被第一壳体100围绕且不突出的形状。
第二壳体120可配置在模制结构物200的上部。例如,第二壳体120可附接在模制结构物200的后端部230上。第二壳体120可从外部保护模制结构物200。
固定部130可附接到第一壳体100。固定部130可在第二方向Y上延伸以将插座连接器固定。固定部130的孔可附接到连接插座连接器的装置。固定部130可防止插座连接器移动,从而可使插座连接器与插头连接器之间稳定地紧固。
虽然以上已经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述实施例而可制造为彼此不同的各种形态,并且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应理解,在不改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或必要特征的情况下可实施为其他具体形态。因此,应理解,以上记述的实施例在所有方面均为示例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

Claims (9)

1.一种插座连接器,是供插头连接器沿第一方向插入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部连接端子,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
下部连接端子,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
模制结构物,包括包围所述上部连接端子并暴露出所述上部连接端子的上表面的上部与包围所述下部连接端子并暴露出所述下部连接端子的下表面的下部;以及
中间板,在所述模制结构物内介置于所述上部连接端子及所述下部连接端子之间,包括与所述上部连接端子对向的第一表面及与所述下部连接端子对向的第二表面,
所述上部连接端子包括第一信号端子、第一电源端子及第一接地端子,
所述中间板与所述第一信号端子之间的第一距离大于所述中间板与所述第一电源端子之间的第二距离或所述中间板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之间的第三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部连接端子包括第一信号端子及与第一信号端子不同的第二信号端子,
所述第一信号端子传送接收高速数据信号,
所述第二信号端子传送接收数据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包括与所述第一表面对向的第三表面及与所述第三表面相反的第四表面,
所述第一电源端子包括与所述第一表面对向的第五表面及与所述第五表面相反的第六表面,
所述第一接地端子包括与所述第一表面对向的第七表面及与所述第七表面相反的第八表面,
所述第四表面、所述第六表面及所述第八表面位于同一平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三表面之间的第四距离大于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五表面之间的第五距离或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七表面之间的第六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部连接端子包括第三信号端子、第二电源端子及第二接地端子,
所述中间板与所述第三信号端子之间的第七距离大于所述中间板与所述第二电源端子之间的第八距离或所述中间板与所述第二接地端子之间的第九距离,
所述第三信号端子传送接收高速数据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信号端子与所述第三信号端子之间的第十距离大于所述第一电源端子与所述第二电源端子之间的第十一距离或所述第一接地端子与所述第二接地端子之间的第十二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信号端子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电源端子的厚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信号端子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电源端子的宽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壳体,包围所述模制结构物,
所述壳体是开放的且包括容纳所述插头连接器的前端与固定所述模制结构物的后端。
CN202121821121.4U 2020-08-06 2021-08-05 插座连接器 Active CN216055267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200098285A KR20220018158A (ko) 2020-08-06 2020-08-06 리셉터클 커넥터
KR10-2020-0098285 2020-08-0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055267U true CN216055267U (zh) 2022-03-15

Family

ID=803254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821121.4U Active CN216055267U (zh) 2020-08-06 2021-08-05 插座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KR (1) KR20220018158A (zh)
CN (1) CN216055267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20018158A (ko) 2022-0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647393B2 (en) Electrical receptacle connector
US7815467B2 (en) Connector device
US20170033506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good anti-emi perfprmance
US6592407B2 (en) High-speed card edge connector
US20060094284A1 (en) Coupler for flat cables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US7001213B2 (en) Shielded electrical connector
US7179117B2 (en) Cable assembly with unique strain relief means
CN110718790B (zh) 电连接器
KR20160085681A (ko) 리셉터클 커넥터
US20230291153A1 (en)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pair
US10622767B2 (en)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US20050181642A1 (en) Transmission module assembly having printed circuit board
CN108963509B (zh) 具有绝缘体薄片的电气装置
KR20200008840A (ko) 리셉터클 커넥터
US5716229A (en) High speed connector
CN216055267U (zh) 插座连接器
CN210111107U (zh) 电连接器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11556232U (zh) 插座连接器
KR102319021B1 (ko) 리셉터클 커넥터
CN211556222U (zh) 插座连接器
US6755685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contacts
US6027348A (en) Grounding plate for an IC card connector apparatus
CN110707454A (zh) 电连接器
CN211743470U (zh) 插座连接器
CN218300302U (zh) 一种线缆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