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743470U - 插座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插座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743470U
CN211743470U CN202020158307.5U CN202020158307U CN211743470U CN 211743470 U CN211743470 U CN 211743470U CN 202020158307 U CN202020158307 U CN 202020158307U CN 211743470 U CN211743470 U CN 2117434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r end
mold
connection terminal
disposed
end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15830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亨俊
市川和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rose Electric Co Ltd
Hirose Kore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rose Electric Co Ltd
Hirose Kore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rose Electric Co Ltd, Hirose Korea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rose Electric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7434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7434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50Fixed connections
    • H01R12/51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55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erminals
    • H01R12/57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erminals surface mounting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60Contacts spaced along planar side wall transverse to longitudinal axis of engagement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供插头连接器沿第一方向插入的插座连接器。插座连接器包括:塑模构造体,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平坦部、配置到平坦部的后端上的第一后端部及配置到第一后端部的后端上的第二后端部;上部连接端子,包括配置到平坦部的上表面上的第一上部延伸部及配置到第二后端部的底面上的第一安装部;下部连接端子,包括配置到平坦部的底面上的第一下部延伸部及配置到第一后端部的底面上的第二安装部;第二后端部包括在第一方向上遮挡第一后端部的塑模突出部及在第一方向上使第一后端部露出的塑模引入部,第一安装部配置到塑模突出部的底面上,第二安装部与塑模引入部沿第一方向排列。插座连接器具有易于检查及维护上、下部连接端子的优点。

Description

插座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插座连接器。更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用插座连接器。
背景技术
通常,连接器包括插头连接器及插座连接器。所述插座连接器安装到电子装置的印刷电路板(PCB)等而与所述插头连接器连结,包括多个连接端子及支撑所述多个连接端子的塑模构造体。
具体而言,所述连接端子例如可排列成满足USB(universal serial bus)的引脚标准的形态。所述连接端子以通过所述塑模构造体相互绝缘的方式具备。
另一方面,在具有多个连接端子的连接器中,可较相对位于外侧的连接端子更遮挡相对位于内侧的连接端子。像上述内容一样遮挡的连接端子存在不易检查及维护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欲解决的课题]
本实用新型欲解决的技术课题在于提供一种易于检查及维护的插座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课题并不限制于以上所提及的技术课题,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以下记载明确地理解未提及的其他技术课题。
[解决课题的手段]
用以达成上述技术课题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的若干实施例的插座连接器是插头连接器沿第一方向插入的插座连接器,其包括:塑模构造体,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平坦部、配置到平坦部的后端上的第一后端部及配置到第一后端部的后端上的第二后端部;上部连接端子,包括配置到平坦部的上表面上的第一上部延伸部及配置到第二后端部的底面上的第一安装部;以及下部连接端子,包括配置到平坦部的底面上的第一下部延伸部及配置到第一后端部的底面上的第二安装部;且第二后端部包括在第一方向上遮挡第一后端部的塑模突出部及在第一方向上露出第一后端部的塑模引入部,第一安装部配置到塑模突出部的底面上,第二安装部与塑模引入部沿第一方向排列。
在若干实施例中,塑模突出部及塑模引入部沿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交替地排列。
在若干实施例中,塑模突出部的第二方向上的宽度随着远离塑模突出部的底面而增加。
在若干实施例中,塑模突出部在第二方向上配置到第二后端部的一端,塑模引入部在第二方向上配置到第二后端部的另一端。
在若干实施例中,第一安装部与第二安装部不在第一方向上重叠。
在若干实施例中,上部连接端子还包括从第一上部延伸部的后端向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弯曲的第一弯曲部,下部连接端子还包括从第一下部延伸部的后端向与第二方向相反的第三方向弯曲的第二弯曲部。
在若干实施例中,上部连接端子还包括从第一弯曲部的后端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上部延伸部、及从第二上部延伸部的后端向朝向第二后端部的底面的方向延伸的第三上部延伸部,下部连接端子还包括从第二弯曲部的后端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下部延伸部、及从第二下部延伸部的后端向朝向第一后端部的底面的方向延伸的第三下部延伸部。
其他实施例的具体事项包括在详细说明及附图中。
[实用新型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至少具有如下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的若干实施例的插座连接器中,各安装部均不会从后表面露出而被其他安装部遮挡,因此易于检查及维护上部连接端子及下部连接端子。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的若干实施例的插座连接器中,塑模构造体包括使形成相对位于内侧的安装部(例如,下部连接端子的安装部)的区域露出到形成相对位于外侧的安装部(例如,上部连接端子的安装部)的区域的塑模引入部,因此检查及维护更容易。
本实用新型的效果并不限制于以上所例示的内容,本说明书中包括更多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的若干实施例的插座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是用以说明图1的插座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沿图1的A-A截取的剖面图。
图4是用以说明图1的上部连接端子及下部连接端子的侧视图。
图5是用以说明图1的上部连接端子及下部连接端子的俯视图。
图6是图1的插座连接器的后视图。
图7是沿图6的B-B截取的剖面图。
图8是沿图6的C-C截取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塑模构造体;
102:平坦部;
102a:上部;
102b:下部;
104:外围部;
106:第一后端部;
108:第二后端部;
108a:塑模突出部;
108b:塑模引入部;
110:上部连接端子;
110a:第一信号端子;
110b:第一电源端子;
110c:第一接地端子;
112:第一上部延伸部;
113:第一弯曲部;
114:第一突出部;
115:第二上部延伸部;
116:第三上部延伸部;
118:第一安装部;
120:下部连接端子;
120a:第二信号端子;
120b:第二电源端子;
120c:第二接地端子;
122:第一下部延伸部;
123:第二弯曲部;
124:第二突出部;
125:第二下部延伸部;
126:第三下部延伸部;
128:第二安装部;
130:导电板;
130O:开口;
132:第一固定部;
140:导电盖;
140a:上部盖;
140b:下部盖;
142:第二固定部;
144:连接部;
L11:第二上部延伸部沿第一方向延伸的长度;
L12:第三上部延伸部沿第三方向延伸的长度;
L21:第二下部延伸部沿第一方向延伸的长度;
L22:第三下部延伸部沿第三方向延伸的长度;
W1:塑模突出部的第二方向上的宽度;
W2:塑模引入部的第二方向上的宽度;
X:第一方向;
Y1:第二方向;
Y2:第四方向;
Z:第三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连同附图一并参照下文中详细叙述的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特征及达成上述优点与特征的方法变明确。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以下所揭示的实施例,能够以各种不同的形态实现,本实施例仅是为了可完整地揭示本实用新型且向本实用新型所属的技术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充分地告知实用新型的范畴而提供,本实用新型仅由权利要求书的范畴定义。在整篇说明书中,相同的参照符号表示相同的构成要素。
在表示为一个构成要素与另一构成要素“连接(connected to)”或“耦合(coupledto)”时,包括与另一构成要素直接连接或耦合的情况、或在中间介置有其他构成要素的情况。相反地,在表示为一个构成要素与另一构成要素“直接连接(directly connected to)”或“直接耦合(directly coupled to)”时,表示未在中间介置其他构成要素。“及/或”包括所提及的物件各者及一个以上的所有组合。
在表示为构成要素位于另一构成要素的“上方(on)”或“上(on)”时,不仅包括位于另一构成要素的正上方的情况,而且包括在中间介置有其他构成要素的情况。相反地,在表示为构成要素位于另一构成要素的“直接上方(directly on)”或“正上方”时,表示未在中间介置其他构成要素。
作为空间相对性术语的“下方(below)”、“下(beneath)”、“下部(lower)”、“上方(above)”、“上部(upper)”等可用于像图中所示一样简易地记述一个构成要素与另一构成要素的相关关系。空间相对性术语应理解为除图中所示的方向以外,包括使用时或进行动作时元件的不同方向的术语。例如,在翻转图中所示的元件的情况下,记述为位于另一元件的“下方(below)”或“下(beneath)”的构成要素可处于另一构成要素的“上方(above)”。因此,作为例示性术语的“下方”可包括下方及上方的方向。构成要素也可沿其他方向配向,由此可根据配向来解释空间相对性术语。
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用以说明实施例,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在本说明书中,如果未在语句中特别提及,则单数型也包括复数型。说明书中使用的“包括(comprises)”及/或“包括有(comprising)”是指所提及的构成要素、步骤、动作及/或元件不排除存在或附加一个以上的其他构成要素、步骤、动作及/或元件。
虽然第一、第二等用于叙述各种构成要素,但这些构成要素当然不受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构成要素与其他构成要素区分开。因此,以下提及的第一构成要素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内也可为第二构成要素。
如果无其他定义,则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及科学术语)能够以本实用新型所属的技术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共同理解的含义来使用。另外,如果未明确地定义,则不理想地或过度地解释通常使用的词典中所定义的术语。
以下,参照图1至图3,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的若干实施例的插座连接器进行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的若干实施例的插座连接器的立体图。图2是用以说明图1的插座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沿图1的A-A截取的剖面图。
参照图1至图3,若干实施例的插座连接器包括塑模构造体100、上部连接端子110及下部连接端子120。
若干实施例的插座连接器可安装到基板(例如,印刷电路板(PCB,PrintedCircuit Board))等。另外,若干实施例的插座连接器可与对应于其的插头连接器(未图示)连结。例如,所述插头连接器可沿第一方向X前进而与图1的插座连接器的前端连结。在本说明书中,所谓前端是指配置到朝向插头连接器的方向的插座连接器的部分。相反地,在本说明书中,所谓后端是指配置到与插座连接器的前端相反的方向的插座连接器的部分。
塑模构造体100可支撑上部连接端子110、下部连接端子120及导电板130。塑模构造体100可包括平坦部102、外围部104、第一后端部106及第二后端部108。
塑模构造体100的平坦部102可呈板(plate)形状。例如,平坦部102可沿第一方向X及与第一方向X交叉的第二方向Y1延伸。另外,平坦部102可使上部连接端子110的一部分及下部连接端子120的一部分露出。由此,在若干实施例的插座连接器与对应于其的插头连接器连结时,上部连接端子110及下部连接端子120可与插头连接器的连接端子电连接。
塑模构造体100的外围部104可覆盖平坦部102的一部分。例如,外围部104可使平坦部102的前端露出,覆盖平坦部102的后端。另外,外围部104可包覆上部连接端子110的一部分及下部连接端子120的一部分。
塑模构造体100的第一后端部106可配置到平坦部102的后端及外围部104的后端上。塑模构造体100的第一后端部106可配置到安装若干实施例的插座连接器的基板(例如,印刷电路板(PCB))上。
塑模构造体100的第二后端部108可配置到第一后端部106的后端上。与第一后端部106相同,塑模构造体100的第二后端部108可配置到安装若干实施例的插座连接器的基板(例如,印刷电路板(PCB))上。
塑模构造体100例如可由包括聚合物(polymer)、塑料树脂等的绝缘性物质形成。由此,塑模构造体100可使多个上部连接端子110及多个下部连接端子120彼此电绝缘。在若干实施例中,塑模构造体100可包括液晶聚合物(liquid crystal polymer,LCP),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并不限制于此。
上部连接端子110及下部连接端子120可贯通塑模构造体100而固定到塑模构造体100。另外,上部连接端子110的一部分及下部连接端子120的一部分可通过塑模构造体100露出。例如,上部连接端子110的前端可通过平坦部102的上部102a露出,下部连接端子120的前端可通过平坦部102的下部102b露出。
在若干实施例中,上部连接端子110及下部连接端子120可排列成满足特定的引脚标准的形态。例如,上部连接端子110及下部连接端子120可排列成满足USB(UniversialSerial Bus)类型-C(type-C)的引脚标准的形态。
在英特尔开发者论坛(Intel Developer Forum,IDF)中已公开USB类型-C的引脚标准的详细信息,因此以下省略详细说明。例如,如图2所示,上部连接端子110可包括第一信号端子110a、第一电源端子110b及第一接地端子110c,下部连接端子120可包括第二信号端子120a、第二电源端子120b及第二接地端子120c。
第一信号端子110a及第二信号端子120a可排列到塑模构造体100而输入输出数据电信号。在若干实施例的插座连接器与对应于其的插头连接器连结时,第一信号端子110a及第二信号端子120a可与所述插头连接器的信号端子电连接。由此,第一信号端子110a及第二信号端子120a可对配置若干实施例的插座连接器的基板等输入输出数据。
第一信号端子110a及第二信号端子120a可为多个,多个第一信号端子110a及多个第二信号端子120a可彼此并排排列。例如,多个第一信号端子110a可在平坦部102的上部102a沿第一方向X延伸,可沿第二方向Y1并排排列。相同地,多个第二信号端子120a可在平坦部102的下部102b沿第一方向X延伸,可沿第二方向Y1并排排列。
在若干实施例中,可分别在塑模构造体100的上部配置4个第一信号端子110a,在塑模构造体100的下部配置4个第二信号端子120a。即,可在塑模构造体100共配置8个第一信号端子110a及第二信号端子120a。然而,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并不限制于此,可根据连接器的种类及功能适当地调节第一信号端子110a及第二信号端子120a的个数。
第一电源端子110b可与第一信号端子110a并排排列,第二电源端子120b可与第二信号端子120a并排排列。第一电源端子110b及第二电源端子120b可输入输出电源电信号。在若干实施例的插座连接器与对应于其的插头连接器连结时,第一电源端子110b及第二电源端子120b可与插头连接器的电源端子电连接。由此,第一电源端子110b及第二电源端子120b可对配置若干实施例的插座连接器的基板等输入输出功率(power)。
第一电源端子110b及第二电源端子120b可为多个,多个第一电源端子110b及第二电源端子120b可彼此并排排列。在若干实施例中,可在塑模构造体100的上部配置两个第一电源端子110b,在塑模构造体100的下部配置两个第二电源端子120b。即,可在塑模构造体100共配置4个第一电源端子110b及第二电源端子120b。然而,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并不限制于此,可根据连接器的种类及功能适当地调节第一电源端子110b及第二电源端子120b的个数。
第一接地端子110c可与第一信号端子110a及第一电源端子110b并排排列,第二接地端子120c可与第二信号端子120a及第二电源端子120b并排排列。在若干实施例的插座连接器与对应于其的插头连接器连结时,第一接地端子110c及第二接地端子120c可与插头连接器的接地端子电连接或接地。由此,第一接地端子110c及第二接地端子120c可防止因高速信号引起的电干扰现象。
上部连接端子110可包括配置到平坦部102的上部102a上的第一上部延伸部112、及配置到第二后端部108的底面上的第一安装部118。另外,下部连接端子120可包括配置到平坦部102的下部102b上的第一下部延伸部122、及配置到第一后端部106的底面上的第二安装部128。以下在图4及图5的说明中更详细地对上部连接端子110及下部连接端子120的形状进行叙述。
上部连接端子110及下部连接端子120可包括导电物质。例如,上部连接端子110及下部连接端子120可包括铜合金(copper alloy),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并不限制于此。
若干实施例的插座连接器还可包括导电板130。导电板130可固定到塑模构造体100内。导电板130可介置到上部连接端子110与下部连接端子120之间。导电板130可接地而防止因高速信号引起的电干扰现象。例如,导电板130可防止上部连接端子110与下部连接端子120之间的电干扰现象。
在若干实施例中,导电板130可包括从其后端延伸的第一固定部132。导电板130的第一固定部132例如可贯通塑模构造体100而向塑模构造体100的底面延伸。例如,第一固定部132可从导电板130的后端向与第三方向Z相反的方向延伸而贯通第一后端部106的底面或第二后端部108的底面。另外,在若干实施例中,导电板130可在其内部包括多个开口130O。
若干实施例的插座连接器还可包括导电盖140。导电盖140可配置到塑模构造体100的外围部104上。由此,导电盖140可覆盖上部连接端子110的一部分及下部连接端子120的一部分。
在若干实施例中,导电盖140可包括从其后端延伸的第二固定部142。导电盖140的第二固定部142例如可贯通塑模构造体100而向塑模构造体100的侧壁延伸。例如,两个第二固定部142可从导电盖140的后端分别向第二方向Y1及第四方向Y2延伸而贯通第一后端部106的侧壁。
在若干实施例中,导电盖140可包括从其侧部延伸的连接部144。导电盖140的连接部144例如可贯通塑模构造体100的外围部104而与导电板130连接。例如,连接部144可从导电盖140的侧壁向与第三方向Z相反的方向延伸而与导电板130的侧壁连接。由此,导电盖140可与导电板130电连接。
在若干实施例中,导电盖140可包括覆盖外围部104的上表面的上部盖140a、及覆盖外围部104的底面的下部盖140b。即,上部盖140a可覆盖上部连接端子110的一部分,下部盖140b可覆盖下部连接端子120的一部分。在若干实施例中,上部盖140a及下部盖140b可呈以导电板130为基准而对称的形状。
以下,参照图1至图5,更具体地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的若干实施例的塑模构造体100、上部连接端子110及下部连接端子120进行说明。
图4是用以说明图1的上部连接端子及下部连接端子的侧视图。图5是用以说明图1的上部连接端子及下部连接端子的俯视图。作为参考,图4是从侧面观察在图1的插座连接器中省略塑模构造体100、导电板130及导电盖140的构造的图。另外,图5是俯视在图1的插座连接器中省略塑模构造体100、导电板130及导电盖140的构造的图。
参照图1至图5,在若干实施例的插座连接器中,上部连接端子110可包括第一上部延伸部112、第一弯曲部113、第二上部延伸部115、第三上部延伸部116及第一安装部118。另外,下部连接端子120可包括第一下部延伸部122、第二弯曲部123、第二下部延伸部125、第三下部延伸部126及第二安装部128。
图4及图5仅表示第一信号端子110a及第二信号端子120a作为上部连接端子110及下部连接端子120的示例,但这仅是为了便于说明。例如,第一电源端子110b、第一接地端子110c、第二电源端子120b及第二接地端子120c当然也可呈与第一信号端子110a及第二信号端子120a相似的形状。
上部连接端子110的第一上部延伸部112可沿第一方向X较长地延伸。在若干实施例的插座连接器与对应于其的插头连接器连结时,第一上部延伸部112可为与插头连接器的连接端子直接(directly)连接的部分。例如,第一上部延伸部112可通过平坦部102的上部102a露出。
上部连接端子110的第一弯曲部113可从第一上部延伸部112的后端弯曲。例如,如图5所示,第一弯曲部113可从第一上部延伸部112的后端向第二方向Y1弯曲。
上部连接端子110的第二上部延伸部115可从第一弯曲部113的后端延伸。例如,第二上部延伸部115可从第一弯曲部113的后端沿第一方向X延伸。在若干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二上部延伸部115可贯通第一后端部106。
上部连接端子110的第三上部延伸部116可从第二上部延伸部115的后端向朝向塑模构造体100的底面的方向延伸。例如,第三上部延伸部116可从第二上部延伸部115的后端向与第三方向Z相反的方向延伸而朝向第二后端部108的底面。在若干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三上部延伸部116可配置到第二后端部108内。
上部连接端子110的第一安装部118可从第三上部延伸部116的后端延伸。另外,第一安装部118可配置到第二后端部108的底面上。
第一安装部118可在配置若干实施例的插座连接器的基板等安装上部连接端子110。例如,第一安装部118可通过如焊接的方法在基板等安装上部连接端子110。
在若干实施例中,上部连接端子110还可包括第一突出部114。上部连接端子110的第一突出部114可从第一上部延伸部112的前端突出。然而,如图3所示,第一突出部114可由平坦部102的上部102a覆盖。
下部连接端子120的第一下部延伸部122可沿第一方向X较长地延伸。在若干实施例的插座连接器与对应于其的插头连接器连结时,第一下部延伸部122可为与插头连接器的连接端子直接(directly)连接的部分。例如,第一下部延伸部122可通过平坦部102的下部102b露出。
在若干实施例中,第一上部延伸部112与第一下部延伸部122能够以重叠的方式排列。例如,如图5所示,第一上部延伸部112与第一下部延伸部122能够以在第三方向Z上重叠的方式排列。
下部连接端子120的第二弯曲部123可从第一下部延伸部122的后端弯曲。在若干实施例中,第二弯曲部123可向与第一弯曲部113相反的方向弯曲。例如,如图5所示,第二弯曲部123可从第一下部延伸部122的后端向与第二方向Y1相反的第四方向Y2弯曲。
下部连接端子120的第二下部延伸部125可从第二弯曲部123的后端延伸。例如,第二下部延伸部125可从第二弯曲部123后端沿第一方向X延伸。第一弯曲部113及第二弯曲部123向彼此相反的方向弯曲,因此可不与第一上部延伸部112及第二下部延伸部125在第三方向Z上重叠。另外,第二上部延伸部115及第二下部延伸部125沿第一方向X彼此并排延伸,因此第二上部延伸部115及第二下部延伸部125可不在第一方向X上重叠。在若干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二下部延伸部125可配置到第一后端部106内。
在若干实施例中,第二下部延伸部125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长度L21可短于第二上部延伸部115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长度L11。
下部连接端子120的第三下部延伸部126可从第二下部延伸部125的后端向朝向塑模构造体100的底面的方向延伸。例如,第三下部延伸部126可从第二下部延伸部125的后端向与第三方向Z相反的方向延伸而朝向第一后端部106的底面。如图5所示,与第二上部延伸部115及第二下部延伸部125相同,第三上部延伸部116及第三下部延伸部126也可不在第一方向X上重叠。在若干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三下部延伸部126可配置到第一后端部106内。
在若干实施例中,第三下部延伸部126沿第三方向Z延伸的长度L22可短于第三上部延伸部116沿第三方向Z延伸的长度L12。
下部连接端子120的第二安装部128可从第三下部延伸部126的后端延伸。另外,第二安装部128可配置到第一后端部106的底面上。由此,第二安装部128可较第一安装部118更配置到塑模构造体100的内侧。例如,如图3所示,第二安装部128可较第一安装部118更邻接于平坦部102。如图5所示,与第三上部延伸部116及第三下部延伸部126相同,第一安装部118及第二安装部128也可不在第一方向X上重叠。
在若干实施例中,第二安装部128的底面实质上可与第一安装部118的底面配置到同一平面上。在本说明书中,“相同”不仅指完全相同,而且指包括会因制程上的差异等产生的微小差异。
第二安装部128可在配置若干实施例的插座连接器的基板等安装下部连接端子120。例如,第二安装部128可通过如焊接的方法在基板等安装下部连接端子120。
在若干实施例中,下部连接端子120还可包括第二突出部124。下部连接端子120的第二突出部124可从第一下部延伸部122的前端突出。然而,如图3所示,第二突出部124可由平坦部102的下部102b覆盖。
图6是图1的插座连接器的后视图。图7是沿图6的B-B截取的剖面图。图8是沿图6的C-C截取的剖面图。为了便于说明,简略说明或省略与利用图1至图5进行说明的内容重复的部分。
参照图6至图8,塑模构造体100的第二后端部108可包括塑模突出部108a及塑模引入部108b。
塑模突出部108a及塑模引入部108b可在第二后端部108的下部形成凹凸(hollowand bulgy)构造。例如,塑模突出部108a可形成所述凹凸构造的凸(bulgy)形构造,塑模引入部108b可形成所述凹凸构造的凹(hollow)形构造。另外,塑模突出部108a可定义塑模引入部108b。
塑模突出部108a与塑模引入部108b可沿第二方向Y1(或第四方向Y2)交替地排列。例如,所述凹凸构造可沿第二方向Y1(或第四方向Y2)形成。
塑模突出部108a可在第一方向X上遮挡第一后端部106,塑模引入部108b可在第一方向X上使第一后端部106露出。在若干实施例中,塑模突出部108a的底面实质上可与第一后端部106的底面配置到同一平面上。
上部连接端子110的第一安装部118可配置到塑模突出部108a的底面上。下部连接端子120的第二安装部128与塑模引入部108b可沿第一方向X排列。例如,下部连接端子120的第二安装部128可配置到通过塑模引入部108b露出的第一后端部106的底面上。由此,如图6所示,在从插座连接器的后面观察时,第一安装部118与第二安装部128可沿第二方向Y1交替地排列。在若干实施例中,第一安装部118与第二安装部128可不在第一方向X上重叠。
在具有多个连接端子的连接器中,可较相对位于外侧的连接端子更遮挡相对位于内侧的连接端子。像上述内容一样遮挡的连接端子存在不易检查及维护的问题。
然而,在若干实施例的插座连接器中,在从插座连接器的后面观察时,上部连接端子110的第一安装部118及下部连接端子120的第二安装部128可全部露出而可被其他安装部遮挡。由此,可提供一种易于检查及维护的插座连接器。
另外,在若干实施例的插座连接器中,塑模构造体100可使形成相对位于内侧的第二安装部128的区域露出。例如,塑模引入部108b可使配置第二安装部128的第一后端部106的区域露出。由此,可更易于检查及维护相对位于内侧的第二安装部128。例如,可更容易地对第二安装部128执行平坦度检查及安装状态检查等。
在若干实施例中,塑模突出部108a的第二方向Y1上的宽度(图6的W1)可随着远离塑模突出部108a的底面而增加。由此,可提供包括强度增强的塑模突出部108a的塑模构造体100。塑模突出部108a可定义塑模引入部108b,因此塑模引入部108b的第二方向Y1上的宽度(图6的W2)可随着远离塑模突出部108a的底面而减小。
在若干实施例中,塑模突出部108a可配置到第二后端部108的一端,塑模引入部108b配置到第二后端部108的另一端。例如,塑模突出部108a可配置到第二后端部108的第二方向Y1的末端,塑模引入部108b可配置到第二后端部108的第四方向Y2的末端。由此,第二后端部108能够以沿第一方向X及第三方向Z延伸且经过插座连接器的中心的平面为基准而呈非对称。
以上,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可制成各种不同形态,本实用新型所属的技术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可理解,可不变更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或必要特征而以其他具体形态实施。因此,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应理解为在所有方面均为例示,并不具有限定性含义。

Claims (7)

1.一种插座连接器,供插头连接器沿第一方向插入,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连接器包括:
塑模构造体,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平坦部、配置到所述平坦部的后端上的第一后端部及配置到所述第一后端部的后端上的第二后端部;
上部连接端子,包括配置到所述平坦部的上表面上的第一上部延伸部及配置到所述第二后端部的底面上的第一安装部;以及
下部连接端子,包括配置到所述平坦部的底面上的第一下部延伸部及配置到所述第一后端部的底面上的第二安装部;且
所述第二后端部包括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遮挡所述第一后端部的塑模突出部及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使所述第一后端部露出的塑模引入部,
所述第一安装部配置到所述塑模突出部的底面上,
所述第二安装部与所述塑模引入部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塑模突出部及所述塑模引入部沿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交替地排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塑模突出部的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宽度随着远离所述塑模突出部的底面而增加。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塑模突出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配置到所述第二后端部的一端,且
所述塑模引入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配置到所述第二后端部的另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第二安装部不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重叠。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部连接端子还包括从所述第一上部延伸部的后端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弯曲的第一弯曲部,且
所述下部连接端子还包括从所述第一下部延伸部的后端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的第三方向弯曲的第二弯曲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部连接端子还包括从所述第一弯曲部的后端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上部延伸部、及从所述第二上部延伸部的后端向朝向所述第二后端部的底面的方向延伸的第三上部延伸部,且
所述下部连接端子还包括从所述第二弯曲部的后端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下部延伸部、及从所述第二下部延伸部的后端向朝向所述第一后端部的底面的方向延伸的第三下部延伸部。
CN202020158307.5U 2019-02-12 2020-02-10 插座连接器 Active CN211743470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9-0015948 2019-02-12
KR1020190015948A KR20200098166A (ko) 2019-02-12 2019-02-12 리셉터클 커넥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743470U true CN211743470U (zh) 2020-10-23

Family

ID=722426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158307.5U Active CN211743470U (zh) 2019-02-12 2020-02-10 插座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KR (1) KR20200098166A (zh)
CN (1) CN211743470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00098166A (ko) 2020-08-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11874B2 (en)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assembly
EP3185369B1 (en) High speed socket connector
EP3507869B1 (en) Shielded board-to-board connector
EP0405454B1 (en) Coaxial contact element
US9647393B2 (en) Electrical receptacle connector
JP2622940B2 (ja) シールド式電気コネクタアッセンブリ
CN104505642B (zh) 插头电连接器
JPH06325829A (ja) 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KR101344933B1 (ko) 커넥터 조립체
US20230291153A1 (en)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pair
US20170288356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KR20230019919A (ko) 리셉터클 커넥터
US9455511B1 (en) Circuit board connecting device
CN211743470U (zh) 插座连接器
US20230238723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combination
CN211556222U (zh) 插座连接器
CN211556232U (zh) 插座连接器
KR102319021B1 (ko) 리셉터클 커넥터
US6106334A (en) Shielded cable connector
KR101734834B1 (ko) 장착이 용이한 usb 커넥터 및 그 제조방법
CN216055267U (zh) 插座连接器
US20230132094A1 (en) High speed electrical connector
JP7100168B2 (ja) シールドされた基板対基板コネクタ
US20210006001A1 (en) Receptacle connector
CN106410516B (zh) 插座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