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052312U - 一种便于安装的光耦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便于安装的光耦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052312U
CN216052312U CN202122545830.0U CN202122545830U CN216052312U CN 216052312 U CN216052312 U CN 216052312U CN 202122545830 U CN202122545830 U CN 202122545830U CN 216052312 U CN216052312 U CN 2160523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tective cover
groove
cylindrical
protective
fixedly conn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54583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柴赛
付志成
吕玉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Linjie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Linjie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Linjie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Linjie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54583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0523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0523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0523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chanical Coupling Of Light Guid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安装的光耦组件,包括防护壳,防护壳的顶部设置有防护盖,防护壳的内侧两端均设置有稳定组件,两个稳定组件之间设置有光耦组件本体。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通过设置防护壳和防护盖,将防护盖通过插接组件安装在防护壳的顶部,插接组件中的插条与插槽的位置相匹配后,可以将防护盖稳定的安装在防护壳的顶部,并且在防护壳的底部设置定位条,在定位条的侧面设置定位组件,定位组件中的圆柱销在第一弹簧的带动下在第一圆柱槽的内侧滑动,从而使得圆柱销的一端卡接在限位槽的内侧,从而便于稳定防护盖的位置,防止防护盖从防护壳的顶部脱落,从而可以对光耦组件本体起到较好的防护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便于安装的光耦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元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于安装的光耦组件。
背景技术
光电耦合元件,亦称光耦合器或光隔离器以及光电隔离器,简称光耦。光电耦合元件是以光作为媒体来传输电信号的一组装置,其功能是平时维持电信号输入、输出间有良好的隔离作用,需要时可以使电信号通过隔离层的传送方式。
然而,现有的光耦组件在安装后的防护效果一般,安装后容易因其他结构的碰撞出现损坏的情况;而且,现有的光耦组件安装时不稳定,可能会出现光耦组件位置发生偏移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安装的光耦组件,以解决防护效果差和安装不稳定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便于安装的光耦组件,包括防护壳,所述防护壳的顶部设置有防护盖,所述防护壳的内侧两端均设置有稳定组件,两个所述稳定组件之间设置有光耦组件本体,所述防护盖与防护壳的连接处设置有插接组件,所述防护盖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定位条,所述定位条的一侧设置有定位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防护壳和防护盖,将防护盖通过插接组件安装在防护壳的顶部,插接组件中的插条与插槽的位置相匹配后,可以将防护盖稳定的安装在防护壳的顶部,并且在防护壳的底部设置定位条,在定位条的侧面设置定位组件,定位组件中的圆柱销在第一弹簧的带动下在第一圆柱槽的内侧滑动,从而使得圆柱销的一端卡接在限位槽的内侧,从而便于稳定防护盖的位置,防止防护盖从防护壳的顶部脱落,从而可以对光耦组件本体起到较好的防护效果,通过设置稳定组件,稳定组件中的连接杆在第二弹簧的带动在第二圆柱槽和圆柱筒的内侧滑动,从而可以推动夹持板进行移动,防护壳的内部两侧均设置稳定组件,两个稳定组件中的夹持板可以将光耦组件本体进行夹持固定,配合夹持板标板贴合连接的防滑条,可以使得光耦组件本体的位置更加稳定,防止光耦组件本体的位置发生偏移,在对光耦组件本体进行安装时,仅需要将光耦组件本体放置在防护壳的内部,然后通过防护壳内部两侧的稳定组件进行固定安装,最后将防护盖安装在防护壳的顶部,安装方便快捷。
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稳定组件包括第二圆柱槽,所述第二圆柱槽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圆柱筒,所述第二圆柱槽的内侧固定安装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第二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夹持板,两个所述夹持板之间设置有光耦组件本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稳定组件,稳定组件中的连接杆在第二弹簧的带动在第二圆柱槽和圆柱筒的内侧滑动,从而可以推动夹持板进行移动,防护壳的内部两侧均设置稳定组件,两个稳定组件中的夹持板可以将光耦组件本体进行夹持固定。
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夹持板的表面贴合连接有多个防滑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防滑条,防滑条可以稳定光耦组件本体的位置,防止其发生偏移。
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圆柱筒的表面开设有导向槽,所述连接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导向块,所述导向块滑动连接在导向槽的内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导向块和导向槽,连接杆在滑动时会带动导向块在导向槽的内侧滑动,从而可以对连接杆的移动起到导向的作用。
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插接组件包括插槽,所述防护壳的顶部开设有插槽,所述防护盖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插条,所述插条插接在插槽的内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插接组件,将防护盖底部的插条插接在防护壳顶部开设有的插槽的内部,从而便于将防护盖稳定的安装在防护壳的顶部。
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定位组件包括第一圆柱槽,所述第一圆柱槽的内侧固定安装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圆柱销,所述防护壳的内侧上端开设有限位槽,所述圆柱销的一端卡接在限位槽的内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定位组件,定位组件中的第一弹簧会带动圆柱销在第一圆柱槽的内侧滑动,从而使得圆柱销的一端可以卡接在限位槽的内部,从而可以对防护盖的位置进行固定,防止脱落。
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防护盖的两侧下端均开设有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凹槽,通过防护盖两侧开设的凹槽可以轻松的将防护盖从防护壳的顶部取下。
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防护盖的顶部开设有散热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散热槽,可以对光耦组件本体产生的热量从防护壳的内部散出。
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散热槽的内侧固定安装有防尘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防尘网,可以防止灰尘通过散热槽进入防护壳的内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第一、通过设置防护壳和防护盖,将防护盖通过插接组件安装在防护壳的顶部,插接组件中的插条与插槽的位置相匹配后,可以将防护盖稳定的安装在防护壳的顶部,并且在防护壳的底部设置定位条,在定位条的侧面设置定位组件,定位组件中的圆柱销在第一弹簧的带动下在第一圆柱槽的内侧滑动,从而使得圆柱销的一端卡接在限位槽的内侧,从而便于稳定防护盖的位置,防止防护盖从防护壳的顶部脱落,从而可以对光耦组件本体起到较好的防护效果;
第二、通过设置稳定组件,稳定组件中的连接杆在第二弹簧的带动在第二圆柱槽和圆柱筒的内侧滑动,从而可以推动夹持板进行移动,防护壳的内部两侧均设置稳定组件,两个稳定组件中的夹持板可以将光耦组件本体进行夹持固定,配合夹持板标板贴合连接的防滑条,可以使得光耦组件本体的位置更加稳定,防止光耦组件本体的位置发生偏移;
第三、在对光耦组件本体进行安装时,仅需要将光耦组件本体放置在防护壳的内部,然后通过防护壳内部两侧的稳定组件进行固定安装,最后将防护盖安装在防护壳的顶部,安装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A部结构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B部结构放大图。
附图标记:1、防护壳,2、防护盖,3、定位条,4、定位组件,41、第一圆柱槽,42、第一弹簧,43、圆柱销,44、限位槽,5、插接组件,51、插槽,52、插条,6、凹槽,7、稳定组件,71、第二圆柱槽,72、第二弹簧,73、连接杆,74、夹持板,75、防滑条,76、圆柱筒,77、导向槽,78、导向块,8、光耦组件本体,9、散热槽,10、防尘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参考图1-4,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便于安装的光耦组件,包括防护壳1,防护壳1的顶部设置有防护盖2,防护壳1的内侧两端均设置有稳定组件7,两个稳定组件7之间设置有光耦组件本体8,防护盖2与防护壳1的连接处设置有插接组件5,防护盖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定位条3,定位条3的一侧设置有定位组件4,通过设置防护壳1和防护盖2,将防护盖2通过插接组件5安装在防护壳1的顶部,插接组件5中的插条52与插槽51的位置相匹配后,可以将防护盖2稳定的安装在防护壳1的顶部,并且在防护壳1的底部设置定位条3,在定位条3的侧面设置定位组件4,定位组件4中的圆柱销43在第一弹簧42的带动下在第一圆柱槽41的内侧滑动,从而使得圆柱销43的一端卡接在限位槽44的内侧,从而便于稳定防护盖2的位置,防止防护盖2从防护壳1的顶部脱落,从而可以对光耦组件本体8起到较好的防护效果,通过设置稳定组件7,稳定组件7中的连接杆73在第二弹簧72的带动在第二圆柱槽71和圆柱筒76的内侧滑动,从而可以推动夹持板74进行移动,防护壳1的内部两侧均设置稳定组件7,两个稳定组件7中的夹持板74可以将光耦组件本体8进行夹持固定,配合夹持板74标板贴合连接的防滑条75,可以使得光耦组件本体8的位置更加稳定,防止光耦组件本体8的位置发生偏移,在对光耦组件本体8进行安装时,仅需要将光耦组件本体8放置在防护壳1的内部,然后通过防护壳1内部两侧的稳定组件7进行固定安装,最后将防护盖2安装在防护壳1的顶部,安装方便快捷。
参考图4,为了达到稳定安装光耦组件本体8的目的,本实施例稳定组件7包括第二圆柱槽71,第二圆柱槽71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圆柱筒76,第二圆柱槽71的内侧固定安装有第二弹簧72,第二弹簧7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73,连接杆73远离第二弹簧7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夹持板74,两个夹持板74之间设置有光耦组件本体8,通过设置稳定组件7,稳定组件7中的连接杆73在第二弹簧72的带动在第二圆柱槽71和圆柱筒76的内侧滑动,从而可以推动夹持板74进行移动,防护壳1的内部两侧均设置稳定组件7,两个稳定组件7中的夹持板74可以将光耦组件本体8进行夹持固定。
参考图4,为了达到防止光耦组件本体8发生偏移的目的,本实施例夹持板74的表面贴合连接有多个防滑条75,通过设置防滑条75,防滑条75可以稳定光耦组件本体8的位置,防止其发生偏移。
参考图4,为了达到对连接杆73进行导向的目的,本实施例圆柱筒76的表面开设有导向槽77,连接杆73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导向块78,导向块78滑动连接在导向槽77的内侧,通过设置导向块78和导向槽77,连接杆73在滑动时会带动导向块78在导向槽77的内侧滑动,从而可以对连接杆73的移动起到导向的作用。
参考图3,为了达到稳定安装防护盖2的目的,本实施例插接组件5包括插槽51,防护壳1的顶部开设有插槽51,防护盖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插条52,插条52插接在插槽51的内侧,通过设置插接组件5,将防护盖2底部的插条52插接在防护壳1顶部开设有的插槽51的内部,从而便于将防护盖2稳定的安装在防护壳1的顶部。
参考图3,为了达到防止防护盖2脱落的目的,本实施例定位组件4包括第一圆柱槽41,第一圆柱槽41的内侧固定安装有第一弹簧42,第一弹簧4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圆柱销43,防护壳1的内侧上端开设有限位槽44,圆柱销43的一端卡接在限位槽44的内侧,通过设置定位组件4,定位组件4中的第一弹簧42会带动圆柱销43在第一圆柱槽41的内侧滑动,从而使得圆柱销43的一端可以卡接在限位槽44的内部,从而可以对防护盖2的位置进行固定,防止脱落。
参考图1-3,为了达到便于打开防护盖2的目的,本实施例防护盖2的两侧下端均开设有凹槽6,通过设置凹槽6,通过防护盖2两侧开设的凹槽6可以轻松的将防护盖2从防护壳1的顶部取下。
参考图1-2,为了达到对光耦组件本体8散热的目的,本实施例防护盖2的顶部开设有散热槽9,通过设置散热槽9,可以对光耦组件本体8产生的热量从防护壳1的内部散出。
参考图1-2,为了达到防止灰尘进入防护壳1内部的目的,本实施例散热槽9的内侧固定安装有防尘网10,通过设置防尘网10,可以防止灰尘通过散热槽9进入防护壳1的内部。
使用原理及优点:防护壳1的顶部设置有防护盖2,防护壳1的内侧两端均设置有稳定组件7,两个稳定组件7之间设置有光耦组件本体8,防护盖2与防护壳1的连接处设置有插接组件5,防护盖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定位条3,定位条3的一侧设置有定位组件4,通过设置防护壳1和防护盖2,将防护盖2通过插接组件5安装在防护壳1的顶部,插接组件5中的插条52与插槽51的位置相匹配后,可以将防护盖2稳定的安装在防护壳1的顶部,并且在防护壳1的底部设置定位条3,在定位条3的侧面设置定位组件4,定位组件4中的圆柱销43在第一弹簧42的带动下在第一圆柱槽41的内侧滑动,从而使得圆柱销43的一端卡接在限位槽44的内侧,从而便于稳定防护盖2的位置,防止防护盖2从防护壳1的顶部脱落,从而可以对光耦组件本体8起到较好的防护效果,通过设置稳定组件7,稳定组件7中的连接杆73在第二弹簧72的带动在第二圆柱槽71和圆柱筒76的内侧滑动,从而可以推动夹持板74进行移动,防护壳1的内部两侧均设置稳定组件7,两个稳定组件7中的夹持板74可以将光耦组件本体8进行夹持固定,配合夹持板74标板贴合连接的防滑条75,可以使得光耦组件本体8的位置更加稳定,防止光耦组件本体8的位置发生偏移,在对光耦组件本体8进行安装时,仅需要将光耦组件本体8放置在防护壳1的内部,然后通过防护壳1内部两侧的稳定组件7进行固定安装,最后将防护盖2安装在防护壳1的顶部,安装方便快捷。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9)

1.一种便于安装的光耦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护壳(1),所述防护壳(1)的顶部设置有防护盖(2),所述防护壳(1)的内侧两端均设置有稳定组件(7),两个所述稳定组件(7)之间设置有光耦组件本体(8),所述防护盖(2)与防护壳(1)的连接处设置有插接组件(5),所述防护盖(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定位条(3),所述定位条(3)的一侧设置有定位组件(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安装的光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组件(7)包括第二圆柱槽(71),所述第二圆柱槽(71)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圆柱筒(76),所述第二圆柱槽(71)的内侧固定安装有第二弹簧(72),所述第二弹簧(7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73),所述连接杆(73)远离第二弹簧(7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夹持板(74),两个所述夹持板(74)之间设置有光耦组件本体(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安装的光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板(74)的表面贴合连接有多个防滑条(75)。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安装的光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筒(76)的表面开设有导向槽(77),所述连接杆(73)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导向块(78),所述导向块(78)滑动连接在导向槽(77)的内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安装的光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组件(5)包括插槽(51),所述防护壳(1)的顶部开设有插槽(51),所述防护盖(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插条(52),所述插条(52)插接在插槽(51)的内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安装的光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组件(4)包括第一圆柱槽(41),所述第一圆柱槽(41)的内侧固定安装有第一弹簧(42),所述第一弹簧(4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圆柱销(43),所述防护壳(1)的内侧上端开设有限位槽(44),所述圆柱销(43)的一端卡接在限位槽(44)的内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安装的光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盖(2)的两侧下端均开设有凹槽(6)。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安装的光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盖(2)的顶部开设有散热槽(9)。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便于安装的光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槽(9)的内侧固定安装有防尘网(10)。
CN202122545830.0U 2021-10-22 2021-10-22 一种便于安装的光耦组件 Active CN2160523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545830.0U CN216052312U (zh) 2021-10-22 2021-10-22 一种便于安装的光耦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545830.0U CN216052312U (zh) 2021-10-22 2021-10-22 一种便于安装的光耦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052312U true CN216052312U (zh) 2022-03-15

Family

ID=806104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545830.0U Active CN216052312U (zh) 2021-10-22 2021-10-22 一种便于安装的光耦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05231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780576C (en) Optical backplane rack assembly with external optical connectors
US6986679B1 (en) Transceiver module cage for use with modules of varying widths
US9160090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module
CN115097582B (zh) 一种光模块
US4710136A (en) Mounting structure for electronic apparatus or the like
CN100466397C (zh) 连接器模组
US20080285236A1 (en) Heat transfer system for a receptacle assembly
CN102201870B (zh) 窄形可插拔式光收发器系统
TW201740626A (zh) 連接器系統
US8231283B2 (en) Waveguide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structure for positioning waveguide into ferrule
US10156689B2 (en) Latch for communication module
WO2008106617A1 (en) Collar clip for an electronic module
US7077578B2 (en) Hot plugging device for optical transceiver modules
CN111190255B (zh) 散热型单/双纤可插拔光模块及其组立方法、外夹扣件
TWI758692B (zh) 連接器
WO2021135975A1 (zh) 一种散热壳、带散热壳的光模块和通信设备
KR100703288B1 (ko) 플러그형 광송수신기 모듈의 체결 장치
CN114730052A (zh) 光模块解锁装置、光模块及光通信设备
CN113805285A (zh) 一种光模块
US20030081913A1 (en) Optical connector with slidable shielding door
CN216052312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光耦组件
CN213659011U (zh) 一种便于拆装的粗波分复用装置
CN211791868U (zh) 一种多功能无源波分安装机框
CN205844584U (zh) 适配器
CN115933076B (zh) 一种户外型光电模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