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05285A - 一种光模块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光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05285A
CN113805285A CN202010549620.6A CN202010549620A CN113805285A CN 113805285 A CN113805285 A CN 113805285A CN 202010549620 A CN202010549620 A CN 202010549620A CN 113805285 A CN113805285 A CN 1138052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optical fiber
fiber
circuit board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4962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叶书华
司宝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Broadband Multimedi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Broadband Multimedi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Broadband Multimedi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Broadband Multimedi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54962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05285A/zh
Priority to PCT/CN2020/137752 priority patent/WO2021253773A1/zh
Publication of CN1138052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0528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4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 G02B6/4201Packages, e.g. shape, construction, internal or external details
    • G02B6/4274Electrical aspects
    • G02B6/428Electrical aspects containin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4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 G02B6/4201Packages, e.g. shape, construction, internal or external details
    • G02B6/4246Bidirectionally operating package structur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4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 G02B6/4201Packages, e.g. shape, construction, internal or external details
    • G02B6/4256Details of housings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的光模块,包括:上壳体;下壳体,与所述上壳体盖合连接,包括底面以及设置在所述底面两侧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底面的一端还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连接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所述挡板上设置有若干适配器通孔,所述下壳体上还包括支撑台,所述支撑台设置在所述挡板的一侧;若干光纤适配器,设置在相应的所述适配器通孔中,且通过所述支撑台支撑;垫片,设置在所述光纤适配器的上方,所述上壳体挤压所述垫片使所述光纤适配器固定在所述下壳体上。本申请提供的光模块,通过上壳体、下壳体以及垫片实现了光纤适配器的固定,方便光纤适配器的固定。

Description

一种光模块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光纤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模块。
背景技术
在云计算、移动互联网、视频等新型业务和应用模式,均会用到光通信技术。光模块在光通信技术领域中实现光电转换的功能,是光通信设备中的关键器件之一,光模块向外部光纤中输入的光信号强度直接影响光纤通信的质量。
目前随着光模块传输速率的不断提高,光模块中的传输通道不断的增多,如光模块中包括两组光发射次模块和两组光接收次模块,进而使光模块中光发射次模块和光接收次模块在光模块中的占有体积不断增大。因而当光模块整体体积受限制时,将导致留置于其他功能部件的空间相对减少。因此,如何在日趋减少的了空间内实现各部件的功能,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模块,方便内部光纤收拢固定,保证光纤整齐。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光模块,包括:
电路板;
光发射次模块,连接所述电路板,用于输出信号光;
光接收次模块,连接所述电路板,用于接收来自光模块外部的信号光;
第一光纤,一端连接所述光发射次模块,用于传输所述光发射次模块输出的信号光;
第二光纤,一端连接所述光接收次模块,用于将来自光模块外部的信号光传输至所述光接收次模块;
第一光纤适配器,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光纤的另一端,另一端用于连接外部光纤;
第二光纤适配器,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光纤的另一端,另一端用于连接外部光纤;
盘纤支架,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用于盘绕所述第一光纤和所述第二光纤;
其中,所述电路板的侧边上设置第一定位口和第二定位口;
与所述第一定位口和所述第二定位口相应的所述盘纤支架上设置第一固定卡扣和第二固定卡扣,所述第一固定卡扣配合连接所述第一定位口,所述第二固定卡扣配合连接所述第二定位口。
本申请提供的光模块,包括光发射次模块和光接收次模块;其中,光发射次模块通过第一光纤连接第一光纤适配器,光接收次模块通过第二光纤连接第二光纤适配器,第一光纤适配器和第二光纤适配器分别连接外部光纤,进而光发射次模块通过第一光纤向外部光纤传输信号光、光接收次模块通过第二光纤接收来自光模块外部的信号光。由于光模块体积相对较小,光发射次模块与第一光纤适配器固定位置的距离以及光接收次模块与第二光纤适配器固定位置的距离比较近,若是通过第一光纤直线连接光发射次模块和第一光纤适配器、第二光纤直线连接光接收次模块和第二光纤适配器,将不方便光发射次模块、光接收次模块、第一光纤适配器、第二光纤适配器等结构件的装配。
为便于光发射次模块、光接收次模块、第一光纤适配器、第二光纤适配器等结构件的装配,通常使第一光纤的长度大于光发射次模块与第一光纤适配器固定位置的距离、第二光纤的长度大于光接收次模块与第二光纤适配器固定位置的距离。然而在使用中发现,相对较长的第一光纤和第二光纤在光发射次模块、光接收次模块、第一光纤适配器、第二光纤适配器等结构件完成后将堆积在光模块的光口附近,不便于光模块上壳体的安装;同时光模块上壳体装配过程中易造成第一光纤和第二光纤受损,并且当光纤在光口附近堆积时,光纤在较小空间内堆积产生弯曲,造成弯曲半径小于光纤要求的最小弯曲半径,进而会造成光损耗而影响光模块产品的性能。因而本申请提供的光模块中,还包括盘纤支架,盘纤支架设置在电路板上,用于盘绕第一光纤和第二光纤。
其中,盘纤支架上设置第一固定卡扣和第二固定卡扣,相应的电路板的侧边上设置第一定位口和第二定位口,第一固定卡扣与第一定位口配合连接、第二固定卡扣与第二定位口配合连接实现盘纤支架与电路板上的连接。第一光纤和第二光纤盘绕在盘纤支架上,进而实现光纤的收纳规整,有效避免光纤在光模块的光口附近堆积,进而便于光模块上壳体的安装,防止光模块上壳体装配过程损害第一光纤和第二光纤,避免因为光纤在较小空间内堆积产生弯曲造成弯曲半径小于光纤要求的最小弯曲半径而产生光损耗,保证光模块产品的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光通信终端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2为光网络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光模块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模块的内部机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路板与盘纤支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路板与盘纤支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盘纤支架的立体图;
图9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光模块的内部机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路板与盘纤支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路板与盘纤支架的剖视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路板与盘纤支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盘纤支架的立体图一;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盘纤支架的立体图二;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解锁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解锁部件的侧视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解锁部件的俯视图;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光模块的分解图;
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下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模块摘除解锁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模块的上壳体与下壳体的分解示意图;
图2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下壳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下壳体的局部分解示意图;
图2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壳体与下壳体的剖视图;
图2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壳体与下壳体分解后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光纤通信的核心环节之一是光、电信号的相互转换。光纤通信使用携带信息的光信号在光纤/光波导等信息传输设备中传输,利用光在光纤/光波导中的无源传输特性可以实现低成本、低损耗的信息传输;而计算机等信息处理设备使用的是电信号,为了在光纤/光波导等信息传输设备与计算机等信息处理设备之间建立信息连接,就需要实现电信号与光信号的相互转换。
光模块在光纤通信技术领域中实现上述光、电信号的相互转换功能,光信号与电信号的相互转换是光模块的核心功能。光模块通过其内部电路板上的金手指实现与外部上位机之间的电连接,主要的电连接包括供电、I2C信号、数据信号以及接地等;光模块通过光接口实现与外部光纤的光连接,外部光纤的连接方式有多种,衍生出多种光纤连接器类型;在电接口处使用金手指实现电连接,已经成为光模块行业在的主流连接方式,以此为基础,金手指上引脚的定义形成了多种行业协议/规范;采用光接口与光纤连接器实现的光连接方式已经成为光模块行业的主流连接方式,以此为基础,光纤连接器也形成了多种行业标准,如LC接口、SC接口、MPO接口等,光模块的光接口也针对光纤连接器做了适配性的结构设计,在光接口处设置的光纤适配器因此具有多种类型。
图1为光通信终端连接关系示意图。如图1所示,光通信终端的连接主要包括光网络终端100、光模块200、光纤101及网线103之间的相互连接;
光纤101的一端连接远端服务器,网线103的一端连接本地信息处理设备,本地信息处理设备与远端服务器的连接由光纤101与网线103的连接完成;而光纤101与网线103之间的连接由具有光模块200的光网络终端100完成。
光模块200的光接口对外接入光纤101,与光纤101建立双向的光信号连接;光模块200的电接口对外接入光网络终端100中,与光网络终端100建立双向的电信号连接;在光模块内部实现光信号与电信号的双向相互转换,从而实现在光纤与光网络终端之间建立信息连接;具体地,来自光纤101的光信号由光模块转换为电信号后输入至光网络终端100中,来自光网络终端100的电信号由光模块转换为光信号输入至光纤101中。
光网络终端具有光模块接口102,用于接入光模块200,与光模块200建立双向的电信号连接;光网络终端具有网线接口104,用于接入网线103,与网线103建立双向的电信号连接(一般为以太网协议的电信号,与光模块使用的电信号属于不同的协议/类型);光模块200与网线103之间通过光网络终端100建立连接,具体地,光网络终端将来自光模块的信号传递给网线,将来自网线的信号传递给光模块,光网络终端作为光模块的上位机监控光模块的工作。光网络终端是光模块的上位机,向光模块提供数据信号,并接收来自光模块的数据信号,至此,远端服务器通过光纤、光模块、光网络终端及网线,与本地信息处理设备之间建立双向的信号传递通道。
常见的本地信息处理设备包括路由器、家用交换机、电子计算机等;常见的光网络终端包括光网络单元ONU、光线路终端OLT、数据中心服务器、数据中心交换机等。
图2为光网络终端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在光网络终端100中具有电路板105,在电路板105的表面设置笼子106;在笼子106内部设置有电连接器,用于接入光模块的电接口(如金手指等);在笼子106上设置有散热器107,散热器107具有增大散热面积的翅片等凸起部。
光模块200插入光网络终端中,光模块的电接口插入笼子106内部的电连接器,光模块的光接口与光纤101连接。
笼子106位于电路板上,将电路板上的电连接器包裹在笼子中,从而使笼子内部设置有电连接器;光模块插入笼子中,由笼子固定光模块,光模块产生的热量传导给笼子106,然后通过笼子上的散热器107进行扩散。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模块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光模块分解结构示意图。如图3、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模块200包括上壳体201、下壳体202、解锁部件203、电路板206、光发射次模块207、光接收次模块208、光纤适配器209和光纤210。
上壳体201盖合在下壳体202上,以形成具有两个开口的包裹腔体;包裹腔体的外轮廓一般呈现方形体,具体地,下壳体包括主板以及位于主板两侧、与主板垂直设置的两个侧板;上壳体包括盖板,盖板盖合在上壳体的两个侧板上,以形成包裹腔体;上壳体还可以包括位于盖板两侧、与盖板垂直设置的两个侧壁,由两个侧壁与两个侧板结合,以实现上壳体盖合在下壳体上。
两个开口具体可以是在同一方向的两端开口(204、205),也可以是在不同方向上的两处开口;其中一个开口为电口204,电路板的金手指从电口204伸出,插入光网络终端等上位机中;另一个开口为光口205,用于外部光纤接入;电路板206、光发射次模块207及光接收次模块208等光电器件位于上、下壳体形成的包裹腔体中。
采用上壳体201、下壳体202结合的装配方式,便于将光发射次模块207、光接收次模块208、光纤适配器209和光纤210等器件安装到壳体中,由上壳体201、下壳体202形成光模块最外层的封装保护壳体;上壳体201及下壳体202一般采用金属材料,利于实现电磁屏蔽以及散热;一般不会将光模块的壳体做成一体部件,这样在装配电路板等器件时,定位部件、散热以及电磁屏蔽部件无法安装,也不利于生产自动化。
解锁部件203位于包裹腔体/下壳体202的外壁,用于实现光模块与上位机之间的固定连接,或解除光模块与上位机之间的固定连接。
解锁部件203具有与上位机笼子匹配的卡合部件;拉动解锁部件的末端可以在使解锁部件在外壁的表面相对移动;光模块插入上位机的笼子里,由解锁部件的卡合部件将光模块固定在上位机的笼子里;通过拉动解锁部件,解锁部件的卡合部件随之移动,进而改变卡合部件与上位机的连接关系,以解除光模块与上位机的卡合关系,从而可以将光模块从上位机的笼子里抽出。
电路板206上设置有电路走线、电子元件(如电容、电阻、三极管、MOS管)及芯片(如MCU、时钟数据恢复CDR、电源管理芯片、数据处理芯片DSP)等。
电路板206通过电路走线将光模块中的用电器件按照电路设计连接在一起,以实现供电、电信号传输及接地等电功能。
电路板一般为硬性电路板,硬性电路板由于其相对坚硬的材质,还可以实现承载作用,如硬性电路板可以平稳的承载芯片;当光收发器件位于电路板上时,硬性电路板也可以提供平稳的承载;硬性电路板还可以插入上位机笼子中的电连接器中,具体地,在硬性电路板的一侧末端表面形成金属引脚/金手指,用于与电连接器连接;这些都是柔性电路板不便于实现的。
部分光模块中也会使用柔性电路板,作为硬性电路板的补充;柔性电路板一般与硬性电路板配合使用,如硬性电路板与光收发器件之间可以采用柔性电路板连接。
光发射次模块及光接收次模块可以统称为光学次模块。如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模块包括光发射次模块207及光接收次模块208,光发射次模块207和光接收次模块208电连接电路板206。可选的,光发射次模块207和光接收次模块208位于电路板206的端部,光发射次模块207和光接收次模块208与电路板206物理分离。光发射次模块207和光接收次模块208可分别通过柔性电路板连接电路板。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模块中,包括若干光纤适配器209和若干根光纤210,为便于表述将用于与光发射次模块207连接的光纤210称之为第一光纤、将与光接收次模块208连接的光纤210称之为第二光纤、将与第一光纤连接的光纤适配器209称之为第一光纤适配器以及将与第二光纤连接的光纤适配器209称之为第二光纤适配器。第一光纤、第二光纤、第一光纤适配器以及第二光纤适配器的数量不止一个,具体数量需要结合光发射次模块207和光接收次模块208数量。通常一个光发射次模块207对应一个第一光纤和一个第一光纤适配器、一个光接收次模块208对应一个第二光纤和一个第二光纤适配器。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光模块中包括两个光发射次模块207和两个光接收次模块208,因此光模块中包括4个光纤适配器209和4根光纤210,两个第一光纤和两个第一光纤适配器对应的用于两个光发射次模块207,两个第二光纤和两个第二光纤适配器对应的用于两个光接收次模块208。
第一光纤适配器的一端通过第一光纤连接光发射次模块207、另一端连接外部光纤,进而光发射次模块产生的信号光通过第一光纤输出至外部光纤;第二光纤适配器的一端通过第二光纤连接光接收次模块208、另一端连接外部光纤,进而来自光模块外部的信号光通过外部光纤传输至第二光纤,经第二光纤传输至光接收次模块208。
为便于光发射次模块207、光接收次模块208、第一光纤适配器、第二光纤适配器等结构件的装配,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使第一光纤的长度大于光发射次模块207与第一光纤适配器固定位置的距离、第二光纤的长度大于光接收次模块208与第二光纤适配器固定位置的距离。同时,为了防止第一光纤和第二光纤在光模块200的光口205附近堆积妨碍上壳体201的安装,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电路板206上设置盘纤支架,将相对较长的第一光纤和第二光纤盘绕在盘纤支架上。盘纤支架将相对过长的第一光纤和第二光纤盘绕起来,可实现光纤的收纳规整,有效避免光纤在光模块的光口附近堆积,进而便于光模块上壳体的安装以及防止光模块上壳体装配过程损害第一光纤和第二光纤;同时防止因为第一光纤和第二光纤在较小空间内堆积产生弯曲,避免弯曲半径小于光纤要求的最小弯曲半径产生光损耗,保证光模块产品的性能。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模块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盘纤支架300设置在电路板206上,光纤210盘绕在盘纤支架300上。盘纤支架300实现了光纤210的收纳固定。可选的,为防止盘纤支架300的设置影响到电路板206上其他器件,盘纤支架300的底部较小面积与电路板206接触,盘纤支架300将光纤210盘绕悬置在电路板206的上方。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路板与盘纤支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盘纤支架300包括支架本体301。其中,支架本体301悬置在电路板206的上方,支架本体301包括盘绕侧面3011,盘绕侧面3011用于盘绕光纤210。可选的,盘绕侧面3011垂直于电路板206所在平面。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支架本体301可为U型结构。
进一步,为方便将支架本体301悬置固定至电路板206的上方,盘纤支架300上设置支撑柱,支撑柱的一端连接支架本体301、另一端支撑连接电路板206,如通过螺钉支撑连接电路板206。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中,为方便将支架本体301悬置固定至电路板206的上方,盘纤支架300上设置固定卡扣,固定卡扣的一端连接支架本体301,通过固定卡扣夹持电路板206将支架本体301悬置在电路板206的上方。图6中示出了盘纤支架300通过固定卡扣悬置固定至电路板206的上方。如图6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盘纤支架300上设置第一固定卡扣302和第二固定卡扣303。可选的,第一固定卡扣302和第二固定卡扣303对称设置在盘纤支架300的支架本体301上。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路板与盘纤支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电路板206上与第一固定卡扣302相应的位置设置第一定位口2061,电路板206上与第二固定卡扣303相应的设置第二定位口2062。第一定位口2061和第二定位口2062设置在电路板206相对的侧边上,第一定位口2061和第二定位口2062由电路板206的侧边向电路板206的轴线方向凹陷形成。第一固定卡扣302与第一定位口2061配合,第二固定卡扣303与第二定位口2062配合,进而将盘纤支架300固定在电路板206上。可选的,第一定位口2061和第二定位口2062对称设置在电路板206的两侧边上。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盘纤支架的立体图。如图7-8所示,第一固定卡扣302和第二固定卡扣303端部如钩状。当盘纤支架300与电路板206装配完成后,第一固定卡扣302卡设在第一定位口2061内,第二固定卡扣303卡设在第二定位口2062内,第一定位口2061可用于第一固定卡扣302的限位、第二定位口2062可用于第二固定卡扣303的限位,从而第一固定卡扣302被限制在第一定位口2061内、第二固定卡扣303被限制在第二定位口2062内,结合第一固定卡扣302和第二固定卡扣303实现盘纤支架300相对电路板206的上下限位、左右限位以及前后限位,进而实现盘纤支架300在电路板206上的固定。因此通过第一固定卡扣302与第一定位口2061配合、第二固定卡扣303与第二定位口2062配合实现盘纤支架300在电路板206上的固定,既能达到盘纤支架300在电路板206上固定的牢固度,又能降低固定盘纤支架300在电路板206上占有面积,同时还能降低盘纤支架300复杂度。
可选的,第一固定卡扣302包括连接部、夹持部和定位部。连接部的侧面连接盘绕侧面3011,夹持部的一端连接连接部、另一端连接定位部,且夹持部设置在连接部的下方。当将第一固定卡扣302卡设连接第一定位口2061时,第一固定卡扣302的连接部和定位部将第一固定卡扣302的夹持部限位于第一定位口2061内;第一定位口2061对第一固定卡扣302进行电路板206前后(长度)方向上的限位;该连接部的下端面抵触电路板206的一面,该定位部的上端面抵触电路板206的另一面,实现第一固定卡扣302在电路板206上下(厚度)方向上的限位。
可选的,第二固定卡扣303包括连接部、夹持部和定位部。连接部的侧面连接盘绕侧面3011,夹持部的一端连接连接部、另一端连接定位部,且夹持部设置在连接部的下方。当第二固定卡扣303卡设连接第二定位口2062时,第二固定卡扣303的的连接部和定位部将第二固定卡扣303的夹持部限位于第二定位口2062内;第二定位口2062对第二固定卡扣303进行电路板206前后方向上的限位;该连接部的下端面抵触电路板206的一面,该定位部的上端面抵触电路板206的另一面,实现第二固定卡扣303在电路板206上下方向上的限位。
同时,第一固定卡扣302的夹持部与第二固定卡扣303的夹持部结合,实现第一固定卡扣302和第二固定卡扣303在电路板206左右(宽度)方向的限位。因此第一固定卡扣302与第一定位口2061的配合、第二固定卡扣303与第二定位口2062的配合,实现盘纤支架300在电路板206的上下方向、左右方向以及前后方向的限位,即实现盘纤支架300在电路板206上的悬置固定。另外,第一固定卡扣302和第二固定卡扣303的连接部的上端面可用于支撑光纤。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盘纤支架300上还包括若干第二卡爪305。第二卡爪305设置在支架本体301上,用于支撑定位光纤。可选的,第二卡爪305连接支架本体301的下端或盘绕侧面3011的下部等。如图8所示,第二卡爪305连接盘绕侧面3011的底部。可选的,盘纤支架300远离光纤适配器的一端设置若干第二卡爪305;如,两个、三个等第二卡爪305。如图8所示,盘纤支架300远离光纤适配器的一端对称设置两个第二卡爪305,两个第二卡爪305分别连接盘绕侧面3011的底部。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卡爪305包括第一支撑部3051和第二支撑部3052,第一支撑部351的一端连接盘绕侧面3011的底部,第一支撑部3051连接第二支撑部3052。如,第一支撑部3051另一侧面或顶面靠近外侧连接第二支撑部3052一端。第一支撑部351包括第一支撑面,第一支撑面连接盘绕侧面3011,第二支撑部3052包括第二支撑面,第二支撑面连接第一支撑面,第一支撑部3051的第一支撑面与第二支撑部3052的第二支撑面形成支撑角结构。如,第一支撑部3051的第一支撑面垂直于盘绕侧面3011,第二支撑部3052的第二支撑面平行于盘绕侧面3011,第一支撑部3051的第一支撑面与第二支撑部3052的第二支撑面形成直角的支撑角结构。第一支撑部3051通过第一支撑面沿平行于盘绕侧面3011且垂直于支架本体301端面方向支撑光纤,沿垂直于盘绕侧面3011端面方向限位光纤,避免光纤从盘绕侧面3011上脱落;第二支撑部3052通过第二支撑面沿垂直于盘绕侧面3011方向支撑光纤,沿垂直于盘绕侧面3011方向限位光纤,避免盘绕侧面3011上光纤松脱,有助于将光纤整齐的盘绕在盘绕侧面3011上。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盘纤支架300上还包括若干第一挡板304。第一挡板304设置在支架本体301上,用于盘绕在盘绕侧面3011上光纤的限位。可选的,第二卡爪305连接支架本体301的上端或盘绕侧面3011的上部等。如图8所示,第一挡板304的一端连接盘绕侧面3011,且第一挡板304设置在盘绕侧面3011上部,第一挡板304沿垂直于盘绕侧面3011的方向延伸,可避免盘绕在盘绕侧面3011的光纤自盘绕侧面3011上部脱落,进一步保证了光纤在盘纤支架300固定的牢固度。第一挡板304与第二卡爪305交替设置,既能实现固定光纤,又能便于光纤向盘绕侧面3011上盘绕。
可选的,盘绕侧面3011的上部设置若干第一挡板304;如,两个、三个等第一挡板304。如图8所示,盘绕侧面3011的上部均匀的设置五个第一挡板304。第一挡板304的顶面与支架本体301的顶面平齐,可尽量避免第一挡板304的设置影响到盘纤支架300厚度。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光模块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盘纤支架300设置在电路板206上,光纤210盘绕在盘纤支架300上。与图5中所示类似,本实施例中防止盘纤支架300的设置影响到电路板206上其他器件,盘纤支架300的底部较小面积与电路板206接触,盘纤支架300将光纤210盘绕悬置在电路板206的上方。
图10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路板与盘纤支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与图6所示类似,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盘纤支架300包括支架本体301。其中,支架本体301悬置在电路板206的上方,支架本体301包括盘绕侧面3011,盘绕侧面3011用于盘绕光纤210。可选的,盘绕侧面3011垂直于电路板206所在平面。
如图10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盘纤支架300还包括支架底板307,支架底板307连接支架本体301。支架底板307与支架本体301相结合,可提升盘纤支架300的支撑强度。可选的,支架底板307的顶面与支架本体301的顶面平齐。可选的,支架底板307上设置若干通孔3071。如,在电路板206上高度相对比较高的元器件对应的支架底板307相应处设置通孔3071;或,在电路板206上产生较多热量的元器件对应的支架底板307相应处设置通孔3071,通孔3071方便导热柱伸入,进而防止设置盘纤支架300后妨碍电路板206上元器件的散热。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盘纤支架300上还包括支撑柱或固定卡扣,通过支撑柱或固定卡扣将支架本体301悬置固定至电路板206的上方。可选的,支撑柱或固定卡扣设置在支架本体301上,如将支撑柱或固定卡扣设置在支架本体301的下部或盘绕侧面3011上。支撑柱或固定卡扣的数量可根据需要自行选择。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路板与盘纤支架的剖视图,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路板与盘纤支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盘纤支架300上设置两个固定卡扣,两个固定卡扣包括第一固定卡扣302和第二固定卡扣303。可选的,第一固定卡扣302和第二固定卡扣303对称设置在盘纤支架300的支架本体301上。
如图11和图12所示,电路板206上与第一固定卡扣302相应的位置设置第一定位口2061,电路板206上与第二固定卡扣303相应的位置设置第二定位口2062。第一定位口2061和第二定位口2062设置在电路板206相对的侧边上,第一定位口2061和第二定位口2062由电路板206的侧边向电路板206的轴线方向凹陷形成。第一固定卡扣302与第一定位口2061配合,第二固定卡扣303与第二定位口2062配合,进而将盘纤支架300固定在电路板206上。可选的,第一定位口2061和第二定位口2062对称设置在电路板206的两侧边上。
当盘纤支架300与电路板206装配完成后,第一固定卡扣302卡设在第一定位口2061内,第二固定卡扣303卡设在第二定位口2062内,从而第一固定卡扣302被限制在第一定位口2061内、第二固定卡扣303被限制在第二定位口2062内,第一定位口2061可用于第一固定卡扣302的限位、第二定位口2062可用于第二固定卡扣303的限位,从而第一固定卡扣302被限制在第一定位口2061内、第二固定卡扣303被限制在第二定位口2062内,结合第一固定卡扣302和第二固定卡扣303实现盘纤支架300相对电路板206的上下限位、左右限位以及前后限位,进而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盘纤支架300在电路板206上的固定。
如图11和12所示,第一固定卡扣302和第二固定卡扣303均包括连接部3021、夹持部3022和定位部3023。连接部3021的侧面连接盘绕侧面3011,夹持部3022的一端连接连接部3021、另一端连接定位部3023,且夹持部3022设置在连接部3021的下方。当将第一固定卡扣302卡设连接第一定位口2061时,第一固定卡扣302的连接部和定位部将第一固定卡扣302的夹持部3022限位于第一定位口2061内,第一定位口2061对第一固定卡扣302进行电路板206前后方向上的限位;第一固定卡扣302的连接部3021的下端面抵触电路板206的一面,第一固定卡扣302的定位部3023的上端面抵触电路板206的另一面,实现第一固定卡扣302在电路板206上下方向上的限位。当第二固定卡扣303卡设连接第二定位口2062时,第二固定卡扣303的的连接部和定位部将第二固定卡扣303的夹持部3022限位于第二定位口2062内,第二定位口2062对第二固定卡扣303进行电路板206前后方向上的限位;第二固定卡扣303的连接部3021的下端面抵触电路板206的一面,第二固定卡扣303的定位部3023的上端面抵触电路板206的另一面,实现第二固定卡扣303在电路板206上下方向上的限位。
第一固定卡扣302的夹持部与第二固定卡扣303的夹持部结合,实现第一固定卡扣302和第二固定卡扣303在电路板206左右(宽度)方向的限位。因此第一固定卡扣302与第一定位口2061的配合、第二固定卡扣303与第二定位口2062的配合,实现盘纤支架300在电路板206的上下方向、左右方向以及前后方向的限位,即实现盘纤支架300在电路板206上的悬置固定。另外,第一固定卡扣302和第二固定卡扣303的连接部的上端面可用于支撑光纤。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盘纤支架的立体图一,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盘纤支架的立体图二。如图13和1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盘纤支架300上还包括若干第二卡爪305。第二卡爪305设置在支架本体301上,用于支撑定位光纤。可选的,第二卡爪305连接支架本体301的下端或盘绕侧面3011的下部等。如图13和14所示,第二卡爪305连接盘绕侧面3011的底部。可选的,盘纤支架300远离光纤适配器的一端设置若干第二卡爪305;如,两个、三个等第二卡爪305。如图13和14所示,盘纤支架300远离光纤适配器的一端对称设置两个第二卡爪305。
如图13中所示,第二卡爪305包括第一支撑部3051和第二支撑部3052,第一支撑部351的一端连接盘绕侧面3011的底部,第一支撑部3051连接第二支撑部3052。如,第一支撑部3051另一侧面连接第二支撑部3052一端。第一支撑部351包括第一支撑面,第一支撑面连接盘绕侧面3011,第二支撑部3052包括第二支撑面,第二支撑面连接第一支撑面,第一支撑部3051的第一支撑面与第二支撑部3052的第二支撑面形成支撑角结构。如,第一支撑部3051的第一支撑面垂直于盘绕侧面3011,第二支撑部3052的第二支撑面平行于盘绕侧面3011,第一支撑部3051的第一支撑面与第二支撑部3052的第二支撑面形成直角的支撑角结构。第一支撑部3051通过第一支撑面沿平行于盘绕侧面3011且垂直于支架本体301端面方向支撑光纤,沿垂直于盘绕侧面3011端面方向限位光纤,避免光纤从盘绕侧面3011上脱落;第二支撑部3052通过第二支撑面沿垂直于盘绕侧面3011方向支撑光纤,沿垂直于盘绕侧面3011方向限位光纤,避免盘绕侧面3011上光纤松脱,有助于将光纤整齐的盘绕在盘绕侧面3011上
如图14中所示,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盘纤支架300上还包括若干第一卡爪306。第一卡爪306设置在支架本体301上,用于盘绕在盘绕侧面3011上光纤的限位。第一卡爪306连接盘绕侧面3011的上部。可选的,盘纤支架300远离光纤适配器的一端设置若干第一卡爪306,如,两个、三个等。如图14中所示,盘纤支架300远离光纤适配器的一端对称设置两个第一卡爪306,两个第一卡爪306分别连接盘绕侧面3011的上部。
如图14中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卡爪306包括第一遮挡部3061和第二遮挡部3062。第一遮挡部3061的一端连接盘绕侧面3011,第二遮挡部3062连接第一遮挡部3061的另一端。第一遮挡部3061包括第一遮挡面,第二遮挡部3062包括第二遮挡面,第一遮挡面的一端连接盘绕侧面3011、另一端连接第二遮挡面。第一遮挡部3061的第一遮挡面和第二遮挡部3062的第二遮挡面形成遮挡角。如,第一遮挡部3061的第一遮挡面垂直于盘绕侧面3011,第一遮挡部3061的第一遮挡面和第二遮挡部3062的第二遮挡面形成直角的遮挡角。第二遮挡部3062的第二遮挡面平行于盘绕侧面3011。第一遮挡部3061通过第一遮挡面沿平行于盘绕侧面3011且垂直于支架本体301端面方向遮挡光纤,沿垂直于盘绕侧面3011端面方向限位光纤,避免光纤从盘绕侧面3011滑落;第二遮挡部3062通过第二遮挡面沿垂直于盘绕侧面3011方向遮挡光纤,沿垂直于盘绕侧面3011方向限位光纤,避免光纤从盘纤支架300上松脱。如图13和14所示,第二卡爪305与第一卡爪306交替设置,既能实现固定光纤,又能便于光纤向盘绕侧面3011上盘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盘纤支架300上还包括若干第一挡板304。第一挡板304分别设置在支架本体301上,可用于盘绕在盘绕侧面3011上光纤的限位。可选的,第一挡板304连接支架本体301的上端或盘绕侧面3011的上部等。如图13和图14所示,第一挡板304的一端连接盘绕侧面3011,且第一挡板304连接盘绕侧面3011上部。
如图13和图14中所示,第一挡板304均匀的设置在支架本体301的侧边上。第一挡板304与第一卡爪306配合进行光纤遮挡,避免光纤从盘纤支架300上松脱。第一挡板304在支架本体301上的设置位置较第一挡板304靠近光纤适配器。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解锁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解锁部件203包括手柄2031、解锁器2032、桥接件323和弹簧卡勾。解锁器2032连接下壳体,解锁器2032的一端设置有锁止卡勾,锁止卡勾用于实现光模块与笼子的机械连接,实现光模块与笼子的锁止。解锁器2032另一端通过桥接件323连接手柄2031,手柄2031便于拉动解锁器2032。
与弹簧卡勾相对应的,下壳体202光口处的顶部位置设置有弹簧槽,弹簧槽设置弹簧,弹簧卡勾卡设在相应弹簧槽内的弹簧上。弹簧卡勾设置在桥接件323的下方,其中,弹簧卡勾的一端连接桥接件323、另一端卡设在弹簧上,弹簧卡勾用于挤压弹簧。在锁止卡勾与笼子的机械连接脱离过程中,解锁器2032移动使弹簧卡勾挤压弹簧,当锁止卡勾与笼子的机械连接脱离后,弹簧回复使下壳体向手柄拉动方向移动,进而使解锁部件203在下壳体上复位。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解锁部件的侧视图,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解锁部件的俯视图。如图15-17所示,解锁器2032包括第一解锁部321和第二解锁部322,桥接件323连接第一解锁部321和第二解锁部322。
第一解锁部321设置在下壳体一侧的侧壁且可在该侧壁上移动,第二解锁部322连接下壳体另一侧的侧壁且可在该侧壁上移动。为便于描述,下壳体一侧的侧壁称为第一侧壁,下壳体另一侧的侧壁称为第二侧壁,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相对,进而第一解锁部321设置在第一侧壁的表面且可在第一侧壁上移动,第二解锁部322设置在第二侧壁上的表面且可在第二侧壁上移动。如,拖动手柄2031,手柄2031通过桥接件323带动第一解锁部321在第一侧壁上移动以及带动第二解锁部322在第二侧壁上移动。第一解锁部321的一端或第二解锁部322的一端设置锁止卡勾,锁止卡勾用于解锁器与笼子的锁止,进而实现光模块与笼子的锁止。
可选的,第一解锁部321的一端设置第一锁止卡勾324,第一锁止卡勾324用于第一解锁部321与笼子锁止;第二解锁部322的一端也设置第二锁止卡勾325,第二锁止卡勾325用于第二解锁部322与笼子锁止。因此,第一解锁部321上的第一锁止卡勾324与第二解锁部322上的第二锁止卡勾325结合实现光模块与笼子的锁止,保证光模块与笼子的锁止牢固性,同时在进行光模块与笼子解锁过程中,使解锁部件203受力均衡,便于保证解锁部件203的使用寿命。
第一解锁部321的另一端和第二解锁部322的另一端连接桥接件323。如,第一解锁部321的另一端连接桥接件323的一端,第二解锁部322的另一端连接桥接件323的另一端。进一步,桥接件323设置在下壳体上光口处的顶部,覆盖弹簧槽,将弹簧封装在弹簧槽内,可有效避免弹簧从被弹簧槽的顶部弹出。通常解锁部件装配完成后,弹簧卡勾则挤压弹簧,使弹簧处于压缩状态,保证弹簧的响应性。
在解锁部件203使用过程中,拉动手柄2031,手柄2031通过桥接件323带动解锁器2032移动,解锁器2032移动使第一解锁部321的第一锁止卡勾324和第二解锁部322上的第二锁止卡勾325与笼子的机械连接脱离,进而将光模块与笼子解锁;并在锁止卡勾与笼子的机械连接脱离过程中,解锁器2032移动使弹簧卡勾挤压弹簧,当锁止卡勾与笼子的机械连接脱离后,弹簧回复使下壳体向手柄拉动方向移动,进而使解锁部件在下壳体上复位。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手柄2031可为注塑成型件,解锁器2032可为钣金件,桥接件323可与第一解锁部321和第二解锁部322一体成型。为方便手柄2031连接桥接件323连接以及保证手柄2031与桥接件323连接的牢固性,手柄2031还包括连接部2035。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光模块的分解图。如图15-18所示,连接部2035位于手柄2031的一端,连接部2035连接桥接件323。如,桥接件323注塑包裹连接部2035,进一步保证解锁器2032与桥接件323连接的牢固性。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17和18所示,弹簧卡勾包括第一弹簧卡勾2033和第二弹簧卡勾2034,如此便于保证解锁器2032受力的均匀性。为满足第一弹簧卡勾2033和第二弹簧卡勾2034强度需要,第一弹簧卡勾2033和第二弹簧卡勾2034连接解锁器2032,与解锁器2032同为钣金材质。如,第一弹簧卡勾2033和第二弹簧卡勾2034连接桥接件323,连接部2035包裹第一弹簧卡勾2033和第二弹簧卡勾2034与桥接件323的连接处,进而第一弹簧卡勾2033和第二弹簧卡勾2034与桥接件323的连接处镶嵌在连接部2035中。
为方便解锁器2032在下壳体外壁上移动以及保证解锁器2032与下壳体侧壁连接的牢固度,如图15和16所示,第一解锁部321上设置第一通孔326和第一导向槽327。第一通孔326靠近第一锁止卡勾324,第一导向槽327靠近桥接件323。可选的,第一导向槽327设置在第一解锁部321另一端的端面,第一导向槽327的深度向第一锁止卡勾324方向延伸,第一导向槽327的开口位于第一解锁部321另一端的端面上。
可选的,如图15和16所示,第二解锁部322上设置第二通孔328和第二导向槽329。第二通孔328靠近第二锁止卡勾325,第二导向槽329靠近桥接件323。可选的,第二导向槽329设置在第二解锁部322另一端的端面,第二导向槽329的深度向第二锁止卡勾325方向延伸,第二导向槽329的开口位于第二解锁部322另一端的端面上。
相应的,下壳体外壁上设置限位柱和导向柱。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下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8和19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下壳体202一侧的侧壁(第一侧壁)上设置有第一限位柱2024和第一导向柱2023,第一限位柱2024和第一导向柱2023可为下壳体202的侧壁表面下陷形成。另外,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下壳体202另一侧的侧壁(第二侧壁)上设置有第二限位柱和第二导向柱(被下壳体202另一侧的侧壁遮挡)。
当将解锁部件203装配至下壳体202上时,第一通孔326套设在第一限位柱2024上,第一导向柱2023沿第一导向槽327的开口穿设在第一导向槽327内,第二通孔328套设在第二限位柱,第二导向柱沿第二导向槽329的开口穿设在第二导向槽329内,进而使第一解锁部321和第二解锁部322连接到下壳体202相应的侧壁上。拖动手柄2031,第一限位柱2024相对第一通孔326的可移动方向与第一导向柱2023相对第一导向槽327的可移动方向平行;第二限位柱相对第二通孔328的可移动方向与第二导向柱相对第二导向槽329的可移动方向平行。
当需要光模块从笼子中解锁时,拖动手柄2031,手柄2031通过桥接件323带动解锁器2032以使第一解锁部321沿第一限位柱2024和第一导向柱2023的延伸方向移动、第二解锁部322沿第二限位柱和第二导向柱的延伸方向移动,进而保证光模块从笼子中解锁过程中第一解锁部321始终连接下壳体的第一侧壁、第二解锁部322始终连接第二侧壁,同时还能保证解锁部件在下壳体上复位。
如图18和19所示,下壳体202包括底面、第一侧壁、第二侧壁、上盖板2020,第一侧壁设置在底面长度方向的一侧,第二侧壁设置在底面长度方向的另一侧,上盖板2020设置在底面的一端与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相连。上盖板2020的顶面上设置第一弹簧槽2021和第二弹簧槽2022。第一弹簧槽2021内设置第一弹簧211,第二弹簧槽2022内设置第二弹簧212。第一弹簧卡勾2033挤压第一弹簧211,第二弹簧卡勾2034挤压第二弹簧212。
如图18和19所示,第一弹簧槽2021包括底面221、第一侧面222和第二侧面223。底面221沿光模块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一侧面222设置在底面221长度方向的一侧,第二侧面223设置在底面221长度方向的另一侧,底面221、第一侧面222和第二侧面223在上盖板2020的端面上形成缺口,方便第一弹簧211的安装。
相应的,第二弹簧槽2022也可包括底面、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第一侧面设置在底面长度方向的一侧,第二侧面设置在底面长度方向的另一侧,底面、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在上盖板2020的端面上形成缺口,方便第二弹簧212的安装。
图2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模块摘除解锁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0所示,上壳体201的端面接触上盖板2020的端面,进而上壳体201的端面可密封第一弹簧槽2021和第二弹簧槽2022在上盖板2020的端面形成的缺口。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配合解锁器2032的使用,下壳体202的侧壁上设置锁止卡槽。如,下壳体202的第一侧壁上设置第一锁止卡槽241,第一锁止卡槽241用于第一解锁部321的限位;下壳体202的第二侧壁上设置第二锁止卡槽(被遮挡未标出),第二锁止卡槽用于第二解锁部322的限位。可选的,第一锁止卡槽241的设置位置与第一锁止卡勾324相对应,第一锁止卡勾324的端部卡设在第一锁止卡槽241内;第二锁止卡槽的设置位置与第二锁止卡勾325相对应,第二锁止卡勾325的端部卡设在第二锁止卡槽内。第一锁止卡槽241和第二锁止卡槽可通过下壳体202侧壁的外表面下沉形成。
在本申请实施中,光纤适配器固定在下壳体202上。为方便光纤适配器的固定,如图19和20所示,下壳体202上还包括挡板2028,挡板2028上设置若干适配器通孔2025,适配器通孔2025连通光口205与下壳体202的内腔。其中,挡板2028连接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且挡板2028位于上盖板2020下方、连接上盖板2020。挡板2028包括第一端面281,第一端面281一侧(远离光口的一侧)为下壳体202的内腔,适配器通孔2025穿透第一端面281。第一端面281的一侧设置支撑台2027,支撑台2027位于适配器通孔2025的一端。适配器通孔2025用于穿设光纤适配器209,光纤适配器209穿过适配器通孔2025一端位于光口205内、另一端位于下壳体的内腔,支撑台2027用于支撑光纤适配器的另一端。
图2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模块上壳体与下壳体的分解示意图。结合图20与图21,垫片400用于设置在光纤适配器209上方,上壳体201挤压垫片400以使垫片400挤压光纤适配器209,进而固定光纤适配器209。适配器通孔2025的数量根据光纤适配器209而定,如光纤适配器209的数量为四个,则设置四个适配器通孔202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模块,通过上壳体201、下壳体202以及垫片400实现了光纤适配器的固定,方便光纤适配器的固定,且安装简单方便。
垫片400可采用橡胶等材料。上壳体与下壳体202结合挤压垫片400使垫片挤压光纤适配器209,因此垫片400可起到密封光纤适配器209周围的作用,进而便于提升光模块的EMC性能。
图2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下壳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如图22所示,支撑台2027支撑光纤适配器209,垫片400设置在光纤适配器的上方。下壳体202侧壁的内侧设置卡槽2026,垫片400的侧边设置在卡槽2026内,卡槽2026便于垫片400精准的装配。如,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的内侧分别设置卡槽2026,垫片400的一端卡设在第一侧壁上的卡槽2026内,垫片400的另一端卡设在第二侧壁上的卡槽2026内。
图2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下壳体的局部分解示意图。如图23所示,光纤适配器209包括适配器主体2091和凸起2092。凸起2092位于适配器主体2091的表面,凸起2092相对与适配器主体2091形成凸起。凸起2092包括侧壁、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当装配光纤适配器209时,凸起2092的第一侧面将贴紧第一端面281。
如图23所示,支撑台2027位于适配器通孔2025的端部,支撑台2027可以是下壳体202内表面向上凸起形成的。支撑台2027上包括若干圆弧面271,圆弧面271便于支撑台2027支撑凸起2092。
支撑台2027上还包括若干支撑平面272,部分支撑平面272位于支撑台2027的端部,部分支撑平面272连接相邻的圆弧面271。支撑平面272支撑垫片400的底面,用于挤压垫片400使光纤适配器209固定。进一步,支撑台2027上还包括若干阻挡凸起273,阻挡凸起273设置在支撑平面272的一侧,连接圆弧面271和支撑平面272。阻挡凸起273与第一面形成阻挡槽,垫片400的底部设置在阻挡槽内。
如图2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垫片400包括垫片本体401,垫片本体401上设置若干开孔402,相邻开孔402之间设置有开孔间隔部403。开孔间隔部403卡设在相邻光纤适配器209之间,开孔间隔部403的底部位于阻挡槽内且开孔间隔部403的侧面接触凸起2092的侧面,进而开孔间隔部403和阻挡凸起配合将凸起2092挤压固定在阻挡槽内。
进一步,垫片本体401的侧边还设置有卡合槽404,卡合槽404使垫片本体401顶部的厚度大于垫片本体401底部的厚度,即垫片本体401大于开孔间隔部403的厚度,便于上壳体挤压垫片400,提升光纤适配器209固定的牢固度。卡合槽404的一面与凸起2092的侧壁接触,卡合槽404的另一面与凸起2092的另一侧面。
图2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壳体与下壳体的剖视图,图2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壳体与下壳体分解后的剖视图。如图24-25所示,适配器主体2091以凸起2092为界,凸起2092的前端穿设在适配器通孔2025,凸起2092以及凸起2092后端位于下壳体202的腔体内。凸起2092的第一侧面接触第一端面281,凸起2092的侧壁以及第二侧面接触垫片400。支撑台2027支撑配器主体2091的另一端以及凸起2092。光纤适配器209、下壳体202和上壳体201之间存在间隙,垫片400设置在光纤适配器209与下壳体202、上壳体201的间隙中,下壳体202和上壳体201挤压垫片400使光纤适配器209固定。
上壳体201上设置挤压凸台2011,挤压凸台2011用于挤压垫片400,保证上壳体201对垫片400挤压作用。为提升挤压凸台2011对垫片400的挤压效果,挤压台2011包括第一平面011,上壳体201的底部包括第二平面012。第一平面011和第二平面012相交,第一平面011接触挤压垫片400顶面,第二平面012接触挤压垫片400侧面。通过第一平面011和第二平面012共同挤压垫片400,使垫片400将光纤适配器209固定。第一平面011和第二平面012相结合,使上壳体201从两个方向挤压垫片400(平行于光纤适配器209的轴线方向和垂直于光纤适配器209的轴线方向),进一步使光纤适配器209被牢固的固定。
如图24和25所示,挡板2028上还包括第二端面282,第二端面282与第一端面281形成台阶面283,上壳体201还包括端面013,第二平面012连接第一平面011和端面013。上壳体201与下壳体202盖合连接时,端面013与第二端面282配合,第二平面012的一端与台阶面283配合,同时便于上壳体201与下壳体202的密封连接。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路板;
光发射次模块,连接所述电路板,用于输出信号光;
光接收次模块,连接所述电路板,用于接收来自光模块外部的信号光;
第一光纤,一端连接所述光发射次模块,用于传输所述光发射次模块输出的信号光;
第二光纤,一端连接所述光接收次模块,用于将来自光模块外部的信号光传输至所述光接收次模块;
第一光纤适配器,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光纤的另一端,另一端用于连接外部光纤;
第二光纤适配器,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光纤的另一端,另一端用于连接外部光纤;
盘纤支架,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用于盘绕所述第一光纤和所述第二光纤;
其中,所述电路板的侧边上设置第一定位口和第二定位口;
与所述第一定位口和所述第二定位口相应的所述盘纤支架上设置第一固定卡扣和第二固定卡扣,所述第一固定卡扣配合连接所述第一定位口,所述第二固定卡扣配合连接所述第二定位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盘纤支架包括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包括盘绕侧面,所述盘绕侧面用于盘绕所述第一光纤和所述第二光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卡扣连接部、夹持部和定位部;所述连接部的一端连接所述支架本体、另一端连接所述夹持部的一端,所述夹持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定位部;所述连接部和所述定位部将所述夹持部卡设在所述第一定位口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盘纤支架还包括若干第一卡爪,所述第一卡爪包括第一遮挡部和第二遮挡部;
所述第一遮挡部的一端连接所述盘绕侧面的顶部,所述第一遮挡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遮挡部;
所述第一遮挡部包括第一遮挡面,所述第一遮挡面连接所述盘绕侧面;
所述第二遮挡部包括第二遮挡面,所述第二遮挡面连接所述第一遮挡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盘纤支架还包括若干第二卡爪,所述第二卡爪包括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
所述第一支撑部的一端连接所述盘绕侧面的底部,所述第一支撑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支撑部;
所述第一支撑部包括第一支撑面,所述第一支撑面连接所述盘绕侧面;
所述第二支撑部包括第二支撑面,所述第二支撑面连接所述第一支撑面。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盘纤支架还包括若干第一档板,所述第一档板的一端连接所述盘绕侧面,所述第一档板的顶面与所述支架本体的顶面平齐。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盘纤支架还包括支架底板,所述支架底板连接所述支架本体,所述支架底板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用于伸入导热柱。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爪和所述第二卡爪交替设置在所述支架本体上;所述第一支撑部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支撑部的长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口和所述第二定位口对称设置在所述电路板的侧边,所述第一固定卡扣和所述第二固定卡扣对称设置在所述盘纤支架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发射次模块和所述光接收次模块均设置在所述电路板的一端,且所述光发射次模块和所述光接收次模块分别通过柔性电路板连接所述电路板。
CN202010549620.6A 2020-06-16 2020-06-16 一种光模块 Pending CN11380528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49620.6A CN113805285A (zh) 2020-06-16 2020-06-16 一种光模块
PCT/CN2020/137752 WO2021253773A1 (zh) 2020-06-16 2020-12-18 一种光模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49620.6A CN113805285A (zh) 2020-06-16 2020-06-16 一种光模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05285A true CN113805285A (zh) 2021-12-17

Family

ID=789445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49620.6A Pending CN113805285A (zh) 2020-06-16 2020-06-16 一种光模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05285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80735A (zh) * 2021-12-28 2022-04-05 广东海信宽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模块
CN114740576A (zh) * 2022-03-29 2022-07-12 武汉华工正源光子技术有限公司 底座以及带限位挡板的光模块
CN114779412A (zh) * 2022-03-28 2022-07-22 青岛海信宽带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模块
WO2023116249A1 (zh) * 2021-12-24 2023-06-29 成都旭创科技有限公司 光模块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116813A1 (en) * 2001-02-23 2002-08-29 Dane Scott Method for automatic handling of optical assemblies
CN2938147Y (zh) * 2006-07-07 2007-08-22 深圳日海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口面板
CN201812068U (zh) * 2010-08-26 2011-04-27 昂纳信息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可插拔的光衰减器
JP2011118337A (ja) * 2009-10-29 2011-06-16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光通信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3293607A (zh) * 2012-03-02 2013-09-11 新科实业有限公司 可插拔光收发器
CN205139430U (zh) * 2015-11-18 2016-04-06 深圳市恒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板卡
CN105891979A (zh) * 2016-06-30 2016-08-24 青岛海信宽带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模块
CN107132624A (zh) * 2016-02-29 2017-09-05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具有固定内部光纤的光纤托架的光收发器
CN107976752A (zh) * 2016-10-24 2018-05-01 日本奥兰若株式会社 光模块
CN109116482A (zh) * 2018-09-29 2019-01-01 深圳市亚派光电器件有限公司 四通道光模块
CN109828336A (zh) * 2019-03-29 2019-05-31 武汉联特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模块外壳结构
CN109856733A (zh) * 2018-10-05 2019-06-07 英属维京群岛商祥茂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收发器
CN110488431A (zh) * 2019-08-06 2019-11-22 武汉光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模块
CN110888208A (zh) * 2019-12-09 2020-03-17 亨通洛克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绕纤机构的光模块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116813A1 (en) * 2001-02-23 2002-08-29 Dane Scott Method for automatic handling of optical assemblies
CN2938147Y (zh) * 2006-07-07 2007-08-22 深圳日海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口面板
JP2011118337A (ja) * 2009-10-29 2011-06-16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光通信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01812068U (zh) * 2010-08-26 2011-04-27 昂纳信息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可插拔的光衰减器
CN103293607A (zh) * 2012-03-02 2013-09-11 新科实业有限公司 可插拔光收发器
CN205139430U (zh) * 2015-11-18 2016-04-06 深圳市恒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板卡
CN107132624A (zh) * 2016-02-29 2017-09-05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具有固定内部光纤的光纤托架的光收发器
CN105891979A (zh) * 2016-06-30 2016-08-24 青岛海信宽带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模块
CN107976752A (zh) * 2016-10-24 2018-05-01 日本奥兰若株式会社 光模块
CN109116482A (zh) * 2018-09-29 2019-01-01 深圳市亚派光电器件有限公司 四通道光模块
CN109856733A (zh) * 2018-10-05 2019-06-07 英属维京群岛商祥茂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收发器
CN109828336A (zh) * 2019-03-29 2019-05-31 武汉联特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模块外壳结构
CN110488431A (zh) * 2019-08-06 2019-11-22 武汉光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模块
CN110888208A (zh) * 2019-12-09 2020-03-17 亨通洛克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绕纤机构的光模块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16249A1 (zh) * 2021-12-24 2023-06-29 成都旭创科技有限公司 光模块
CN114280735A (zh) * 2021-12-28 2022-04-05 广东海信宽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模块
CN114779412A (zh) * 2022-03-28 2022-07-22 青岛海信宽带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模块
CN114779412B (zh) * 2022-03-28 2023-05-09 青岛海信宽带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模块
CN114740576A (zh) * 2022-03-29 2022-07-12 武汉华工正源光子技术有限公司 底座以及带限位挡板的光模块
CN114740576B (zh) * 2022-03-29 2024-03-15 武汉华工正源光子技术有限公司 底座以及带限位挡板的光模块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647080U (zh) 一种光模块
CN113805285A (zh) 一种光模块
CN212623216U (zh) 一种光模块
CN212647092U (zh) 一种光模块
CN114035284B (zh) 一种光模块
CN213122370U (zh) 一种光模块
CN112230349B (zh) 一种光模块
CN115176390A (zh) 复合连接器、复合模块、复合缆组件及光接头
CN113419315A (zh) 一种光模块
CN113359245B (zh) 一种光模块
CN112230350B (zh) 一种光模块
CN113805286A (zh) 一种光模块
CN212647089U (zh) 一种光模块
CN211236350U (zh) 具有指示灯的框架机构
CN218350552U (zh) 一种光模块
CN216411657U (zh) 一种光模块
CN218350553U (zh) 一种光模块
CN113687480B (zh) 一种光模块
CN214375428U (zh) 一种光模块
CN215340446U (zh) 一种光模块
CN215181035U (zh) 一种光模块
CN113885144B (zh) 一种光模块
CN216526403U (zh) 一种光模块
CN215181036U (zh) 一种光模块
CN113885145B (zh) 一种光模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