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046252U - 用于夹持平板式目标对象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夹持平板式目标对象的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046252U CN216046252U CN202120942154.8U CN202120942154U CN216046252U CN 216046252 U CN216046252 U CN 216046252U CN 202120942154 U CN202120942154 U CN 202120942154U CN 216046252 U CN216046252 U CN 21604625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lamping
- housing
- clamping portion
- pair
- portion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36316 preload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5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9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5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5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5
- 210000000078 claw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4417 polycarbon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125000006850 spacer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743 Polyprop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676 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365 glass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994 photoredox cataly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3023 plastic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515 polycarbon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1 polyprop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155 polyprop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984 420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26 adhesive bo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296 polysiloxa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939 shock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220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35 stainless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Clamps And Cli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夹持平板式目标对象的装置,该装置包括:壳体,其配置有引导结构;第一夹持对,其包括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第一夹持对至少部分地容纳在壳体中,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由引导结构所引导;传动齿轮,其与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传动连接,使得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能够沿相反的方向运动;第一预载弹簧,该预载弹簧的第一端部保持在第一夹持部处,预载弹簧的第二端部保持在第二夹持部或者壳体处,以便向与用于保持第一端部的第一夹持部施加指向第二夹持部的力,预载弹簧设置在引导结构的引导中心的两侧或者与引导结构的引导中心重合。本实用新型能够便捷地将目标对象安装在夹持装置中或从夹持装置中取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夹持装置,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夹持平板式目标对象的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用于夹持平板式目标对象(例如而不限于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触摸板等)的装置通常包括支架、直接或者间接固定在支架上的一个或者多个夹持部,并且通过该一个或者多个夹持部将平板式目标对象夹持在支架上,以便在使用时解放人的双手。然而,现有的这类装置存在各种不足,例如,在将目标对象安装在夹持装置中或从夹持装置中取出时操作不便,需要双手配合配合操作。
综上,已知用于夹持平板式目标对象的装置的存在难以便捷地将目标对象安装在夹持装置中或从夹持装置中取出。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夹持平板式目标对象的装置,能够便捷地将目标对象安装在夹持装置中或从夹持装置中取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该目的由此实现,即,提出的用于夹持平板式目标对象的装置包括:壳体,其配置有引导结构;第一夹持对,其包括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第一夹持对至少部分地容纳在壳体中,其中,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由引导结构所引导;传动齿轮,其与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传动连接,使得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能够沿相反的方向运动;第一预载弹簧,该第一预载弹簧的第一端部保持在第一夹持部处,第一预载弹簧的第二端部保持在第二夹持部或者壳体处,以便向与用于保持第一端部的第一夹持部施加指向第二夹持部的力,第一预载弹簧设置在引导结构的引导中心的两侧或者与引导结构的引导中心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预载弹簧为拉伸弹簧,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在各自侧部相应设置有用于保持第一预载弹簧的凸耳,凸耳与相应的夹持部的伸入壳体中的端部间隔预定距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预载弹簧为压缩弹簧,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在各自侧部相应设置有用于保持第一预载弹簧的凸耳,凸耳设置在夹持部的伸入壳体中的端部处。
根据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中的至少一个设有长形切口,呈压缩弹簧的形式的第一预载弹簧的第一端部保持在长形切口的面向传动齿轮的底侧,第二端部背对传动齿轮地保持在壳体处。
在一些实施例中,传动齿轮为圆柱直齿轮,第一夹持部具有第一齿条,第二夹持部具有第二齿条,其中,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平行延伸地布置在传动齿轮的两侧。
根据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壳体的引导结构为凸起,该凸起伸入夹持部的对应设置的长形槽中,其中,凸起的宽度等于长形槽的宽度,和/或壳体的引导结构为成对设置的肋条,夹持部布置在肋条之间,其中,在肋条的内侧之间的距离等于夹持部的宽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设有止挡,以便限制夹持部的运动范围。
根据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装置还具有第一锁定单元,以锁定和解锁第一夹持对的夹持部相对彼此的运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锁定单元具有操纵手柄、带动件和具有齿部的滑块,操纵手柄配置成经由带动件带动滑块在垂直于第一夹持对的夹持部的运动方向的方向上运动,使得滑块能够与设置在第一夹持部或第二夹持部处的齿排接合或分开。
在一些实施例中,装置还具有:第二夹持对,其包括第三夹持部和第四夹持部,其中,第二夹持对的夹持部的运动方向垂直于第一夹持对的夹持部的运动方向;传动单元,其与第三夹持部和第四夹持部传动连接,使得第三夹持部和第四夹持部能够沿相反的方向运动;第二预载弹簧,其配置成向第三夹持部和第四夹持部中的一者施加指向另一者的力。根据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三夹持部和第四夹持部相叠布置,其中,壳体具有用于第三夹持部和第四夹持部的第二引导结构,该第二引导结构呈凸起的形式并且伸入第三夹持部和第四夹持部的长形槽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夹持部和第四夹持部具有布置在同一侧的齿条,其中,该传动单元包括错位布置的两个阶梯齿轮,每个阶梯齿轮具有大齿轮和小齿轮,大齿轮彼此啮合,小齿轮分别与第三夹持部和第四夹持部的齿条啮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设置有第二锁定单元,以锁定和解锁第二夹持对的夹持部相对彼此的运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锁定单元具有操纵部和摆臂,操纵部配置成驱动摆臂旋转,使得摆臂的顶部能够与阶梯齿轮的大齿轮中的一个大齿轮接合或分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装置具有防护衬垫,防护衬垫布置在夹持对的夹持部或壳体处。
在一些实施例中,防护衬垫在一侧设有肋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设有接口,该接口配置成与安装在支架上的联接部联接,联接部能相对于壳体或支架进行调节。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夹持对和/或所述第二夹持对的夹持部具有片状部和爪部,片状部能运动地容纳在壳体中,爪部垂直于片状部延伸,并且爪部的端部配置成能包围目标对象的角部。
通过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装置,在装置本身简单且可调节地安装在支架上之后,特别是能将目标对象简单且便捷地安置在装置处或从装置中取出,并且能可靠地防止目标对象与装置无意地脱开,有效地保护装置。
附图说明
下面借助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其中,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部分剖切的立体视图;
图2示出了图1的装置的后视立体图;
图3示出了图1的装置的夹持部处于退回状态的图示;
图4示出了图1的装置的夹持部处于伸出状态的图示;
图5示出了装置的沿着图2的线E-E的剖视图,其中,图5的操纵手柄相对于图2占据不同的位置;
图6示出了装置的锁定单元处于解锁状态的图示;
图7示出了装置的锁定单元处于锁定状态的图示;
图8a和图8b分别以不同的状态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立体视图;
图9a和图9b分别以不同的状态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装置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立体视图;
图10a和图10b分别以不同的状态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装置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立体视图;
图11a和图11b分别以不同的状态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装置的第五实施方式的立体视图;
图1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装置的第六实施方式的分解视图;
图13a和图13b分别以不同的状态示出了根据图12的装置的第一夹持单元;
图14示出了根据图12的装置的第二夹持单元的图示;
图15示出了根据图12的装置的第二夹持单元的另一图示;
图16示出了装置的沿着图15的线F-F的剖视图;
图17示出了根据图12的装置的第二夹持单元的另一图示;以及
图18示出了装置的沿着图17的线G-G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然而应该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发明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本发明更加透彻和完整,并且能够将本发明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在下文的描述中,出于说明各种发明的实施例的目的阐述了某些具体细节以提供对各种发明实施例的透彻理解。但是,相关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可在无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个或多个细节的情况来实践实施例。在其它情形下,与本申请相关联的熟知的装置、结构和技术可能并未详细地示出或描述从而避免不必要地混淆实施例的描述。
除非语境有其它需要,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中,词语“包括”和其变型,诸如“包含”和“具有”应被理解为开放的、包含的含义,即应解释为“包括,但不限于”。
在整个说明书中对“一个实施例”或“一些实施例”的提及表示结合实施例所描述的特定特点、结构或特征包括于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的各个位置“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些实施例”中的出现不一定全都指相同实施例。另外,特定特点、结构或特征可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以任何方式组合。
此外,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中所用的第一、第二等术语,仅仅出于描述清楚起见来区分各个对象,而并不限定其所描述的对象的大小或其他顺序等。
在图1至图7中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夹持平板式目标对象的装置1的第一实施方式。为了更清晰的图示,在附图中并未示出平板式目标对象。平板式目标对象可为在长度和宽度方向上具有给定延伸的实体物,特别是,目标对象在长度和宽度方向上的延伸显著大于在高度方向上的延伸。平板式目标对象例如为手机、平板电脑等等。
装置1具有壳体2,壳体2包括上壳21和下壳22,它们彼此连接在一起,例如通过螺旋连接、卡扣连接、粘接、焊接等等。在连接好的上壳21和下壳22之间限定出容纳空间,以容纳装置的下文中将进行阐述的其他组成部分。为此,在上壳21和/或下壳22中还相应设置有用于上述组成部分的定位和/或引导结构。此外,容纳空间具有与外部连通的、相对地设置的开口。上壳21和下壳22为薄壁件,为了增强强度,它们可设有筋条。
装置1还具有第一夹持对,其包括第一夹持部31和第二夹持部 32,并且至少部分地容纳在壳体2中。如可从附图中看出的那样,第一夹持部31和第二夹持部32具有基本上相同的结构、构造成夹爪的形式。优选地,第一夹持部31和第二夹持部32相叠地布置,即,并非布置在同一平面中,而是参考壳体的厚度方向上下布置,这可实现装置总体上紧凑的结构。具体而言,第一夹持部31和第二夹持部32包括:片状部311、321,其在壳体的引导结构的引导下可运动地容纳在壳体2中,即,片状部可从壳体中伸出或退回到壳体中,其中,片状部311、321的一个端部始终容纳在壳体中;爪部312、 322,其直接作用于、更确切地说夹持目标对象,设置在片状部的与一直容纳在壳体中的端部相对的另一端部处,其中,爪部垂直于片状部延伸。片状部311、321和爪部312、322可单独制成,然后连接在一起,或者它们在制造时形成一体件。
每个夹持部和夹持部31、32的片状部311、321设有给定长度的齿条314、324,它们与同样布置在壳体中的传动齿轮4接合,以建立传动齿轮4与第一夹持部31和第二夹持部32的传动连接,使得第一夹持部31和第二夹持部32能够沿相反的方向运动,如在图1 中用箭头P1表示出来的那样。因此,传动齿轮4能转动地安装在壳体中。示出了传动齿轮4为圆柱直齿轮,第一夹持部31的第一齿条 314和第二夹持部32的第二齿条324平行延伸地布置在传动齿轮4 的两侧,两个齿条都为笔直延伸的齿条。
为了实现夹持部的受控的运动,在壳体2的上壳21处设置有呈凸起的形式的引导结构211,第一夹持部31的片状部311中成形有长形槽317,凸起伸入长形槽317中,其中,凸起的宽度匹配于或等于长形槽317的宽度,从而第一夹持部31在横向于长形槽317的延伸方向的方向上至少不可明显移动。在此示出了两对凸起和长形槽 317。虽然在附图中未示出,第二夹持部32同样可设置有和第一夹持部31相同的长形槽,壳体可设置有用于该长形槽的凸起,例如设置在壳体的下壳22处。
为了防止第一夹持部31和第二夹持部32从壳体5中无意地伸出,设置有第一预载弹簧51,其同样布置在壳体中。第一预载弹簧的第一端部保持在夹持对的一个夹持部处,第一预载弹簧的第二端部保持在另一夹持部处,以便向与用于保持第一端部的第一夹持部施加指向第二夹持部的力,从而在装置未夹持目标对象时,夹持对总是保持在退回在壳体中的状态中,这对于减小包装尺寸是有利的。在夹持目标对象期间,通过第一预载弹簧还能向所夹持的目标对象施加夹持力,以至少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目标对象从装置中脱出。
第一预载弹簧51为拉伸弹簧,即,承受轴向拉力的弹簧。拉伸弹簧可为螺旋弹簧,在拉伸弹簧不承受载荷时,拉伸弹簧的各圈之间优选地彼此并紧。
示出了一对第一预载弹簧51,它们分别处在引导结构的外侧,即,处在引导结构的引导中心A的两侧。在该示例中,在设置有用于引导夹持部的一个凸起的情况下,引导中心可对应于所引导的夹持部的长形槽的纵向中心线(在附图中未示出);在设置有用于引导夹持部的一对凸起的情况下,引导中心可对应于所引导的夹持部的一对长形槽的纵向中心线的对称中心。通过这一对第一预载弹簧 51对夹持部施加平衡力矩,以避免由于夹持部可能相对于引导结构偏转而对引导结构施加外力,这导致夹持部的不顺滑地引导。布置在两侧的预载弹簧可相同或不同,这取决于它们相对于引导结构的引导中心的距离,其中,在两预载弹簧与引导中心距离相同的情况下,它们可相同地选择,否则应选择具有不同弹性系数的预载弹簧,距离引导中心更远的弹簧,弹性系数更小,从而实现两弹簧施加给夹持部的力矩是平衡的。
第一夹持部31和第二夹持部32可在各自的对置的侧部相应设置有用于保持预载弹簧51的凸耳315、325,凸耳与相应的夹持部的伸入壳体2中的端部间隔预定距离。预载弹簧51的两端分别勾挂在夹持部31、32的各侧的凸耳315、325上。在装置未夹持目标对象时,设置在第一夹持对的夹持部的相应侧的凸耳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预载弹簧51的未安装时的初始长度,以便为第一夹持对施加初始拉力。
壳体2还设有止挡213,以限定夹持部31、32的运动范围,即,夹持部可从壳体中伸出的最大长度。止挡213可一体地成形在壳体2 的上壳21或下壳22处。示出了布置在上壳21处的、呈从上壳的底侧突出的工字型结构的止挡213。第一夹持部31具有用于容纳止挡 213的长形切口318,其可平行于长形槽317延伸。如在图4中可见的那样,在夹持对的夹持部从壳体2中最大伸出的状态中,第一夹持部31的切口318的背对爪部312的底侧贴靠止挡;相比之下,在图3中,在夹持对的夹持部退回到壳体2中的状态中,第二夹持部 32的始终容纳在壳体2中的自由端贴靠止挡。
装置还具有第一锁定单元6,以锁定和解锁第一夹持对的夹持部相对彼此的运动。特别在装置夹持目标对象并且不期望目标对象无意脱出的情况下,锁定夹持部的运动是有利的。第一锁定单元6布置在壳体的与止挡213相对的一侧,传动齿轮4处在第一锁定单元6和止挡213之间,这能够实现装置的总体上紧凑的布置。
示出的第一锁定单元6具有操纵手柄61、带动件62和具有齿部 632的滑块63,操纵手柄61配置成经由带动件62带动滑块63在垂直于第一夹持对的夹持部的运动方向的方向上运动,使得滑块63能够与设置在第一夹持部31或第二夹持部32处的齿排326接合或分开。
如特别清楚地从图5中看出的那样,第一锁定单元6的操纵手柄61布置在下壳22的背对上壳21的一侧,并且与带动件62经由枢轴66转动连接。操纵手柄61具有柄部611和凸轮612。凸轮和带动件具有用于容纳枢轴66的孔,并且凸轮的周向面的至少一部分相对于其他部分与用于容纳枢轴66的孔具有不同的距离。带动件62 为L形,其第一区段621部分从下壳穿出地与操纵手柄61经由枢轴 66连接,第二区段622容纳在壳体中并且贴靠滑块63,其中,在第二区段622中设置有凹陷623,呈压缩弹簧的形式的第一弹簧64容纳在该凹陷中,第一弹簧的一端贴靠下壳22的壁部,另一端贴靠凹陷的底侧,第二区段622的面向滑块63的端部是倾斜的。滑块63 具有对应于第二区段622的倾斜的端部设置的斜面631和齿部632。还为滑块63分配有同样为压缩弹簧的第二弹簧65,其一端贴靠滑块 63,另一端贴靠上壳21。滑块63的厚度可对应于在壳体的上壳和下壳的面向彼此的面之间的距离,这至少在壳体的厚度方向上限制滑块的运动。为了实现滑块的更好的引导,还可在壳体处设置限制滑块在夹持部的运动方向上的运动的引导结构。
压缩弹簧指的是承受向压力的螺旋弹簧,其圈与圈之间有一定的间隙,当受到外载荷时弹簧收缩变形,储存形变能。
图5和图7示出了处于锁定状态的第一锁定单元6。在这种情况下,操纵手柄61的凸轮612的与枢轴66相距最大距离的周向面部分贴靠下壳22。此时,带动件62与上壳21之间间隔开,第一弹簧 64处于最大压缩状态,滑块的齿部632与第二夹持部32的齿排326 相接合,由此锁定第二夹持部32,从而整个第一夹持对不可相对于壳体运动。当沿着图5示出的方向R旋转操纵手柄61时,特别是旋转到图6所示的状态中时,凸轮612的另一周向面部分贴靠下壳,该另一周向面部分相对于枢轴66具有减小的距离,从而带动件62 可在第一弹簧623的弹力作用下朝上壳21的方向运动,同时滑块在第二弹簧65的弹力的作用下朝带动件62的方向移动,因此滑块的齿部632与齿排326分开,从而使得能够释放夹持对的运动。
因此,第一夹持对的两个夹持部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其中的一个夹持部具有用于锁定单元的齿排326。
第一夹持对的夹持部的片状部311、321可由硬质材料制成,例如由不锈钢钢片优选地冲裁形成上述长形槽317、327、切口318、齿条314、324、齿排326等等。钢片的材料例如为420不锈钢,其具有的硬度为50HRC。当然,其他的材料也是可行的。
夹持部的爪部312、322可由塑料注塑成形在片状部311、321 上,例如聚碳酸酯PC与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简称ABS) 的复合材料或玻璃纤维加强的聚丙烯。爪部312、322的端部可包围目标对象的角部,以更好地保护目标对象。因此,即使在装有目标对象的装置从支架脱落的情况下或与其他对象发生碰撞的情况下,至少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目标对象受到损伤。
壳体的上壳和下壳可由塑料注塑成型,例如聚碳酸酯PC与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简称ABS)的复合材料或玻璃纤维加强的聚丙烯。优选地,在上壳和/或下壳上一体成型有上述引导结构、加强筋条、用于传动齿轮的定位部、用于与壳体的另一部分连接的结构等等。
壳体的直接与目标对象接触的部分和/或爪部可设有防护衬垫。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布置在夹持对的夹持部的爪部处的防护衬垫313、323。防护衬垫可由硅胶制成。防护衬垫313可在接触目标对象的一侧设有肋部,以实现更好的防护和减震效果。防护衬垫可单独成型,优选地以不同的颜色成型,并且然后安装在爪部上,以实现成本上有利地制造。不同颜色的防护衬垫313能为用户提供更多选择可能,以满足个性化需求。
壳体2可在下壳22处设置有接口221,该接口配置成与安装在支架上的联接部联接,联接部能相对于壳体2或支架进行调节。示出了螺纹形式的接口,其他形式的接口也是可行的,例如卡扣式接口。优选地,接口一体地成型在下壳22上。关于联接部,下文中将进行示例性的说明。
在下文中将借助其他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为了避免赘述,仅说明与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未说明的部分可参考上文。
在图8a和图8b示出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装置1A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第一夹持对的第一夹持部31和第二夹持部32同样相叠布置。在此,通过设置在上壳21上的、呈成对设置的肋条的形式的引导结构211来引导相应的夹持部。在此,在肋条的面向彼此的内侧的面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一夹持部31和第二夹持部32的宽度。
在该实施方式中,设置有仅仅一个第一预载弹簧51,其布置成与引导结构的引导中心A重合,即,相对于成对设置的肋条居中布置。在此,第一预载弹簧51的第一端部保持在设置在第一夹持部31 中的切口318的面向传动齿轮4的底侧处,第二端部背对传动齿轮地保持在壳体2处。为此,优选地,在切口318的底侧和壳体处相应设置有凸片316、216,其尺寸对应于第一预载弹簧51的螺纹圈的内径,凸片分别在第一预载弹簧51的两端插入其螺纹圈中。
相对于第一预载弹簧51,用于第二夹持部32的止挡213在上壳 21处设置成处在传动齿轮4的另一侧。止挡形成在用于锁定单元6 的滑块的引导结构214处。
在图9a和图9b示出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装置1B的第三实施方式中,第一预载弹簧51同样布置在叠置的第一夹持部31和第二夹持部32的两侧。然而,不同于第一实施方式,此处的第一预载弹簧 51为压缩弹簧,第一夹持部31和第二夹持部32在各自侧部相应设置有用于保持预载弹簧51的凸耳315、325,凸耳设置在夹持部的伸入壳体2中的端部、尤其是顶端的端部处。
在图10a和图10b示出的装置1C的第四实施方式中,第一夹持对的第一夹持部31和第二夹持部32布置在同一平面中,其中,为每个夹持部分配有第一预载弹簧51。
在该实施方式中,成形在上壳21处的用于相应的夹持部的引导结构呈肋条的形式,第一预载弹簧51布置在肋条的中心。因此,用于第一夹持部31的第一预载弹簧51的第一端部保持在设置在第一夹持部31中的切口318的面向传动齿轮4的底侧处,第二端部背对传动齿轮地保持在壳体2处,其中,在切口318的底侧和壳体处相应设置有凸片316、216,其尺寸对应于第一预载弹簧51的螺纹圈的内径,凸片分别在第一预载弹簧51的两端插入其螺纹圈中。用于第二夹持部32的第一预载弹簧51的第一端部保持在设置在第二夹持部32中的切口328的面向传动齿轮4的底侧处,第二端部背对传动齿轮地保持在壳体2处,其中,在切口328的底侧和壳体处相应设置有凸片326、216,其尺寸对应于第一预载弹簧51的螺纹圈的内径,凸片分别在第一预载弹簧51的两端插入其螺纹圈中。
用于夹持部的止挡213在此呈凸起的形式,其接合到设置在相应的夹持部的长形槽中。
此外,传动齿轮4具有三个子齿轮41、42、43,它们彼此外啮合并且彼此错开地布置。第一锁定单元6的操纵手柄61布置在壳体的侧部。不同于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操纵手柄61直接与滑块连接,因此取消了带动件,其中,滑块部分地从壳体侧部伸出。
在图11a和图11b示出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装置1D的第五实施方式中,相叠布置的第一夹持对的第一夹持部31和第二夹持部32 的齿条布置在同一侧。传动齿轮4具有彼此错开布置的两个子齿轮 41、42,它们分别与相应的夹持部的齿条啮合。两个子齿轮41、42 完全相同。用于将第一夹持部31和第二夹持部32保持在一起的第一预载弹簧51布置在夹持对的与传动齿轮4相对的另一侧。该第一预载弹簧51可为拉伸弹簧,其两端分别勾挂在设置在相应的夹持部的凸耳315、325上。
在图12至图18中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装置1E的第六实施方式。在该实施方式中,装置1E的第一夹爪对、第一预载弹簧、传动齿轮和引导结构的布置以类似于第一实施方式的装置1的方式来设置,如特别清楚地从图13a和图13b中看出的那样,在此不再赘述,可参考上文的说明。
装置1E还具有第二夹持对,其包括第三夹持部33和第四夹持部34,其中,第二夹持对的夹持部的运动方向P2垂直于第一夹持对的夹持部的运动方向P1。第二夹持对与第一夹持对相叠地布置。在示出的示例中,第二夹持对布置在第一夹持对的下方。壳体2还具有间隔板23,其布置在壳体的上壳21和下壳22之间,其中,第一夹持对布置在由上壳21和间隔板23限定的容纳空间中,第二夹持对布置在由间隔板23和下壳22限定的容纳空间中。
下面结合图14至图18说明第二夹持对。
第二夹持对的第三夹持部33和第四夹持部34相叠地布置,它们可和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一样具有片状部和爪部。壳体、更确切地说间隔板23具有用于引导第三夹持部33和第四夹持部34的第二引导结构231。在该示例中,第二引导结构231呈凸起的形式并且伸入第三夹持部33和第四夹持部34的长形槽337、347中。
为第三夹持部33和第四夹持部34分配有第二预载弹簧52,其配置成向第三夹持部33和第四夹持部34中的一者施加指向另一者的力。第二预载弹簧52可布置在间隔板23的形成第二引导结构231 的凸起之间,尤其相对于第二引导结构231居中地布置,其中,第二预载弹簧52为拉伸弹簧,其第一端部勾挂在成形在上壳23处的、穿过间隔板23的隆起212处,第二端部勾挂在一个夹持部34处,其中,在图16中示出了第二预载弹簧52的第一状态,即,其相对于原始状态伸长,在图18中示出了在第三夹持部33和第四夹持部 34从壳体1中伸出时第二预载弹簧52的第二状态,此时可看成第二预载弹簧52处于其原始长度中。关于第二预载弹簧52,下文还将进行进一步说明。
第三夹持部33和第四夹持部34经由传动单元9传动连接,使得第三夹持部33和第四夹持部34能够沿相反的方向运动。第三夹持部33和第四夹持部34具有布置在同一侧的齿条336、346,它们相对于运动方向P1错位,如可从图17中看出的那样。传动单元9 包括错位布置的两个阶梯齿轮91、92,即,阶梯齿轮91、92参考运动方向P1、P2错开地布置。阶梯齿轮91、92为完全相同的构件,即,在几何参数和外形方面完全相同。阶梯齿轮91、92具有大齿轮911、921和小齿轮912、922。大齿轮911、921彼此啮合,小齿轮 912、922分别第三夹持部33和第四夹持部34的齿条336、346啮合。因此,在第三夹持部33和第四夹持部34之一运动时,其运动可通过与之啮合的小齿轮带动下面的大齿轮,再经由该大齿轮驱动相邻的阶梯齿轮和另一夹持部沿相反的方向运动。
为第二夹持对分配有第二锁定单元8,以锁定和解锁第二夹持对的夹持部相对彼此的运动。第二锁定单元8具有操纵部81和摆臂82。摆臂82可转动运动地安装在枢轴233上。摆臂82的顶部823能接合到一阶梯齿轮的大齿轮的齿中。操纵部81配置成驱动摆臂82旋转,使得摆臂82的顶部823能够与相关的大齿轮接合或分离。第二锁定单元8还具有扭力弹簧83,其螺旋部保持在成形在间隔板23 上的柱体234处,一自由臂抵靠在间隔板23处,另一自由臂抵靠在摆臂82处,从而使得摆臂可围绕枢轴233转动。
操纵部81构造成按钮的形式,其具有从壳体的下壳22伸出的筒体811。筒体811保持在成形在间隔板23上的配合筒体232处,并且可相对于配合筒体232沿着筒体的轴线方向上下运动。在筒体 811中布置有第三弹簧813。在筒体811的外周设置有突出部812,该突出部的端面贴靠摆臂82的端部822,其中,突出部的端面和摆臂82的端部822倾斜地延伸,即为斜面。通过按压操纵部81的筒体811,可使筒体沿其轴线方向从第一位置转换到第二位置中。例如,在按压筒体811使得突出部812朝靠近端部822的方向运动时,突出部812向摆臂82施加力,以克服扭力弹簧83的作用于摆臂82的力,使得摆臂82的顶部823能从大齿轮的齿部脱开,由此释放传动单元9的阶梯齿轮相对彼此的运动。相反,在继续按压操纵部81的筒体811时,筒体将在第三弹簧813的力的作用下带动突出部812 朝远离端部822的方向运动,从而在扭力弹簧83的作用下,使得摆臂82的顶部823接合到大齿轮的齿部中,由此锁定传动单元9的阶梯齿轮相对彼此的运动。
当第二夹持对的第三夹持部33和第四夹持部34退回到壳体中时,第二预载弹簧52相对于其原始长度伸长,此时第二预载弹簧52 为第四夹持部34施加指向壳体外侧的力,其中,第二锁定单元8的摆臂82的顶部823接合到大齿轮的齿部中,以阻止在第二预载弹簧 52的弹力的作用下第三夹持部33和第四夹持部34从壳体4中伸出。如果操纵了操纵部81,使得摆臂82的顶部823从大齿轮的齿部脱开,已伸长的第二预载弹簧52将复位到其原始长度,由此带动与其连接的夹持部伸出壳体,同时经由传动单元9带动另一夹持部沿相反的方向伸出壳体,这实现了第二夹持对的夹持部的自动伸出,从而方便所夹持的目标对象的取出。
替代地,在未示出的示例中,第二预载弹簧还可为压缩弹簧,参考图16,其第一端部贴靠间隔板23的右侧,第二端部贴靠在成形在第四夹持部34上的隆起处。在第二夹持部的夹持部退回到壳体中时,第二预载弹簧受到压缩,而在第二锁定单元8解锁时,第二预载弹簧回位到其原始长度,从而推动第四夹持部34伸出壳体,并且同时经由传动单元9带动第三夹持部33伸出壳体。
壳体2同样设有接口221,该接口配置成与安装在支架上的联接部7联接,联接部7能相对于壳体2或支架进行位置调节,例如转动。接口221具有至少一个开槽222。
示出的接口221呈螺纹接口的形式,其用于容纳联接部7的联接球头714,由此形成活球连接。因此,接口221的内侧表面为球形。为了锁定联接球头714相对于接口221的位置,设置有调节螺帽72,其具有与接口的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其中,内螺纹和外螺纹相对于接口和调节螺帽的中轴线倾斜延伸。在调节螺帽72旋拧在接口 221上之后,通过调节螺帽72相对于接口221的位置,可调节接口的用于容纳联接球头714的球形空间的大小,从而锁紧联接球头714 的位置或释放联接球头714的运动。调节螺帽72的底部空出,以使得联接球头714可穿过调节螺帽72进入接口221中。
联接球头714布置在联接部7的卡环71上,具体而言,布置在组成卡环的可相对转动地连接的弧形卡片712、713上。弧形卡片 712、713的自由端通过锁紧杆711连接在一起。锁紧杆711可为目前已经已知的快拆杆的形式,其一端设置有螺纹部,另一端为具有凸轮结构的手柄。在卡环71中布置有垫片715,垫片的数量可根据支架的尺寸来设置。示例性地示出了4层垫片。
当然,还可考虑其他形式的接口221和联接部7,只要能够实现相对于支架的位置调节即可。例如,接口和联接部可呈卡扣连接的形式。在这种情况下,联接部可设计成弹性束带,其设有公扣,接口呈母扣的形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装置的一示例性的应用是用于夹持手机或平板电脑等。在将装置经由其联接部安装在直行车或摩托车的手柄处之后,可调节装置的设有夹持部的壳体相对于手柄的位置,使得所夹持的手机或平板电脑相对于用户的观察视野占据正确的位置,这可通过相对于联接部转动壳体或相对于手柄转动联接部来实现。在调节完成之后,可锁定联接部。
要说明的是,上文说明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装置的特征或特征组合以及在附图中提到的和/或仅仅在附图中示出的特征和特征组合不仅可以相应给出的组合使用,还可以其他的组合或单独使用,而没有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说明的实施方式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能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Claims (18)
1.一种用于夹持平板式目标对象的装置(1、1A、1B、1C、1D、1E),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
壳体(2),配置有引导结构(211);
第一夹持对,包括第一夹持部(31)和第二夹持部(32),所述第一夹持对至少部分地容纳在所述壳体(2)中,其中所述第一夹持部(31)和第二夹持部(32)由所述引导结构(211)所引导,并且所述第一夹持部(31)和第二夹持部(32)相叠地布置;
传动齿轮(4),与所述第一夹持部(31)和所述第二夹持部(32)传动连接,使得所述第一夹持部(31)和所述第二夹持部(32)能够沿相反的方向运动;以及
第一预载弹簧(51),所述第一预载弹簧的第一端部保持在所述第一夹持部(31)处,所述第一预载弹簧的第二端部保持在所述第二夹持部或者所述壳体(2)处,以便向与用于保持所述第一端部的第一夹持部施加指向第二夹持部的力,所述第一预载弹簧(51)设置在所述引导结构的引导中心(A)的两侧或者与所述引导结构的引导中心(A)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1、1A、1B、1C、1D、1E),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载弹簧(51)为拉伸弹簧,所述第一夹持部(31)和所述第二夹持部(32)在各自侧部相应设置有用于保持所述第一预载弹簧(51)的凸耳(315、325),所述凸耳与相应的夹持部的伸入所述壳体(2)中的端部间隔预定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1、1A、1B、1C、1D、1E),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载弹簧(51)为压缩弹簧,所述第一夹持部(31)和所述第二夹持部(32)在各自侧部相应设置有用于保持所述第一预载弹簧(51)的凸耳(315、325),所述凸耳设置在所述夹持部的伸入所述壳体(2)中的端部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1、1A、1B、1C、1D、1E),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部(31)和所述第二夹持部(32)中的至少一个设有长形切口(318),呈压缩弹簧的形式的所述第一预载弹簧(51)的第一端部保持在所述长形切口(318)的面向所述传动齿轮(4)的底侧,第二端部背对所述传动齿轮地保持在所述壳体(2)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1、1A、1B、1C、1D、1E),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齿轮(4)为圆柱直齿轮,所述第一夹持部(31)具有第一齿条(314),所述第二夹持部(32)具有第二齿条(324),其中,所述第一齿条(314)和所述第二齿条(324)平行延伸地布置在所述传动齿轮(4)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1、1A、1B、1C、1D、1E),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的引导结构(211)为凸起,所述凸起伸入夹持部的对应设置的长形槽中,其中,所述凸起的宽度等于所述长形槽的宽度,和/或所述壳体(2)的引导结构(211)为成对设置的肋条,所述夹持部布置在所述肋条之间,其中,在所述肋条的内侧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夹持部的宽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1、1A、1B、1C、1D、1E),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设有止挡(213),以便限制所述夹持部的运动范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1、1A、1B、1C、1D、1E),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具有第一锁定单元(6),以锁定和解锁所述第一夹持对的夹持部相对彼此的运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1、1A、1B、1C、1D、1E),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定单元(6)具有操纵手柄(61)、带动件(62)和具有齿部(632)的滑块(63),所述操纵手柄(61)配置成经由所述带动件(62)带动所述滑块(63)在垂直于所述第一夹持对的夹持部的运动方向的方向上运动,使得所述滑块(63)能够与设置在所述第一夹持部(31)或第二夹持部(32)处的齿排(326)接合或分开。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1、1A、1B、1C、1D、1E),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具有:
第二夹持对,包括第三夹持部(33)和第四夹持部(34),其中,所述第二夹持对的夹持部的运动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夹持对的夹持部的运动方向;
传动单元(9),与所述第三夹持部(33)和第四夹持部(34)传动连接,使得所述第三夹持部(33)和第四夹持部(34)能够沿相反的方向运动;以及
第二预载弹簧(52),配置成向所述第三夹持部(33)和第四夹持部(34)中的一者施加指向另一者的力。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1、1A、1B、1C、1D、1E),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夹持部(33)和第四夹持部(34)相叠布置,其中,所述壳体具有用于所述第三夹持部(33)和第四夹持部(34)的第二引导结构(231),所述第二引导结构呈凸起的形式并且伸入所述第三夹持部(33)和第四夹持部(34)的长形槽中。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1、1A、1B、1C、1D、1E),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夹持部(33)和所述第四夹持部(34)具有布置在同一侧的齿条(336、346),其中,所述传动单元(9)包括错位布置的两个阶梯齿轮(91、92),每个阶梯齿轮具有大齿轮和小齿轮,所述大齿轮彼此啮合,所述小齿轮分别与所述第三夹持部(33)和所述第四夹持部(34)的齿条啮合。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1、1A、1B、1C、1D、1E),其特征在于,设置有第二锁定单元(8),以锁定和解锁所述第二夹持对的夹持部相对彼此的运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1、1A、1B、1C、1D、1E),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锁定单元(8)具有操纵部(81)和摆臂(82),所述操纵部(81)配置成驱动所述摆臂(82)旋转,使得所述摆臂(82)的顶部(823)能够与所述阶梯齿轮的大齿轮中的一个大齿轮接合或分离。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1、1A、1B、1C、1D、1E),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具有防护衬垫(313),所述防护衬垫布置在夹持对的夹持部或壳体处。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1、1A、1B、1C、1D、1E),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衬垫(313)在一侧设有肋部。
17.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1、1A、1B、1C、1D、1E),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设有接口(221),所述接口配置成与安装在支架上的联接部(7)联接,所述联接部(7)能够相对于所述壳体(2)或所述支架进行调节。
18.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1、1A、1B、1C、1D、1E),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对和/或所述第二夹持对的夹持部具有片状部和爪部,所述片状部能运动地容纳在所述壳体中,所述爪部垂直于所述片状部延伸,并且所述爪部的端部配置成能包围所述目标对象的角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942154.8U CN216046252U (zh) | 2021-04-30 | 2021-04-30 | 用于夹持平板式目标对象的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942154.8U CN216046252U (zh) | 2021-04-30 | 2021-04-30 | 用于夹持平板式目标对象的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046252U true CN216046252U (zh) | 2022-03-15 |
Family
ID=806140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942154.8U Active CN216046252U (zh) | 2021-04-30 | 2021-04-30 | 用于夹持平板式目标对象的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046252U (zh) |
-
2021
- 2021-04-30 CN CN202120942154.8U patent/CN21604625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425973B2 (en) | Wearable device straps and attachment hardware therefor | |
US9260909B2 (en) | Cover unit including a lock mechanism | |
JP2000297806A (ja) | 特に遠距離通信用の携帯品のケーシングの壁の第1の面に対する懸架スタッドのための解除可能な連結 | |
US20080187822A1 (en) | Electrical Device, in Particular Electric Power Tool | |
CA2557908A1 (en) | Trigger actuated cable clamp | |
CN115264248A (zh) | 用于夹持平板式目标对象的装置 | |
CN216046252U (zh) | 用于夹持平板式目标对象的装置 | |
CN113889805B (zh) | 电源适配器及电子设备组件 | |
AU2017412307B2 (en) | Night vision goggle adapter | |
EP1170517B1 (en) | Hinge device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 |
CN114135766A (zh) | 移动终端夹持器 | |
WO2014096346A1 (en) | A clamping device for a bicycle rack | |
CN203547251U (zh) | 机械锁 | |
CN209837979U (zh) | 一种拉链锁 | |
EP3168003B1 (en) | Ratchet wrench | |
CN103948991B (zh) | 注射器装夹装置 | |
CN214697315U (zh) | 一种密码执手门锁 | |
CN212900483U (zh) | 一种夹持装置 | |
JP4341750B2 (ja) | 携帯型機器の盗難防止用施錠具 | |
CN210918594U (zh) | 一种单车及车锁 | |
CN218845706U (zh) | 伸缩调节机构和穿戴设备 | |
CN213649470U (zh) | 车载手机支架 | |
CN204627150U (zh) | 空转内校离合式锁芯 | |
CN217374365U (zh) | 车载头枕支架及移动终端支架 | |
CN217927847U (zh) | 移动终端夹持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