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046083U - 一种分流式通风管道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分流式通风管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046083U
CN216046083U CN202122347142.3U CN202122347142U CN216046083U CN 216046083 U CN216046083 U CN 216046083U CN 202122347142 U CN202122347142 U CN 202122347142U CN 216046083 U CN216046083 U CN 2160460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line
angle
front side
angle plate
adjusting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34714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修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Landa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ou Landa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ou Landa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zhou Landa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34714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0460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0460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0460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分流式通风管道,包括第一管道、角度调节组件和风向调节组件;第一管道:其前侧壁中部设置的出风口处固定连接有连接软管,连接软管的前端设有第二管道;角度调节组件:设置于第一管道的前侧面左端,角度调节组件的前端与第二管道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所述角度调节组件包括U型连接器、螺柱和螺纹筒;风向调节组件:设置于第一管道的内部,风向调节组件与连接软管位置对应,其中:还包括合页,所述合页的两个叶片分别与第一管道的前侧壁和第二管道的右侧壁固定连接,该分流式通风管道,适用于不同场合的安装需求,而且可以调节不同管道的风力大小,实用性强。

Description

一种分流式通风管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风管道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分流式通风管道。
背景技术
工厂在生产加工时,通常会设置许多加工设备,也会有许多人员进行操作,为了保证工厂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通常工厂会设置有很多通风管道,通风管道也会将相邻的厂房进行串联,提高通风效率,保证每个厂房的空气质量较好,现有技术中,各个通风管道之间都是直接连通,进入各个车间的风量是相等的,但不同的车间对风量的大小需求不同,现有技术的分流式通风管道不能很好的针对此类问题进行解决,另外,现有的分流式通风管道连接处通常是固定设置,不能调节安装角度,给安装施工带来储多不便,降低了工作效率,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分流式通风管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分流式通风管道,适用于不同场合的安装需求,而且可以调节不同管道的风力大小,实用性强,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分流式通风管道,包括第一管道、角度调节组件和风向调节组件;
第一管道:其前侧壁中部设置的出风口处固定连接有连接软管,连接软管的前端设有第二管道;
角度调节组件:设置于第一管道的前侧面左端,角度调节组件的前端与第二管道的左侧面固定连接;
风向调节组件:设置于第一管道的内部,风向调节组件与连接软管位置对应,结构设计新颖,便于调节第二管道的倾斜角度,适用于不同场合的安装需求,而且可以调节不同管道的风力大小,实用性强。
进一步的,还包括合页,所述合页的两个叶片分别与第一管道的前侧壁和第二管道的右侧壁固定连接,对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进行连接支撑。
进一步的,所述角度调节组件包括U型连接器、螺柱和螺纹筒,所述U型连接器有两个且分别设置于第一管道的前侧面左端和第二管道的左侧面,两个U型连接器的内部均转动连接有螺柱,两个螺柱的相对内侧端头分别与螺纹筒的两端内部螺纹连接,螺纹筒的两端螺纹方向相反,调节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之间的夹角,同时对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的相对位置进行限定。
进一步的,所述螺纹筒的外弧面中部设有六边形的切槽,便于用工具进行卡接。
进一步的,所述风向调节组件包括螺杆、第一直角板、第二直角板、进风孔和调节孔,所述第一直角板固定连接于第一管道的内壁中部,第一直角板的前侧板体与第一管道前侧壁的出风口位置对应,所述螺杆分别与第一管道的顶板和底板前端转动连接,螺杆的中部螺纹连接有第二直角板,第二直角板右侧面与第一直角板的右侧板体左侧面滑动连接,第二直角板的前侧面与第一直角板的前侧板体后侧面滑动连接,第一直角板的侧壁内部设有阵列分布的进风孔,第二直角板的侧壁内部设有阵列分布的调节孔,进风孔和相邻的调节孔竖向位置对应,前侧的调节孔和右侧的调节孔错位设置,控制流入第一管道右端和第二管道的风量。
进一步的,所述螺杆的顶端设有手轮,方便手动旋转螺杆,进而对第二直角板的高度进行调节。
进一步的,还包括连接法兰,所述连接法兰分别设置于第一管道的左右两端外表面和第二管道的前端外表面,方便分别对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进行安装固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分流式通风管道,具有以下好处:
将第一管道通过连接法兰与外部通风系统固定连接,通过扳手卡在切槽的外表面旋转螺纹筒,螺纹筒转动带动两个螺柱向对向外侧移动,右侧的螺柱推动第二管道沿着合页的转轴旋转,从而调整第二管道和第一管道的相对倾斜角度,然后旋转手轮,手轮带动螺杆转动,螺杆带动第二直角板向上移动,从而调整进风孔和相邻的调节孔的相对位置,当右侧的进风孔和相邻的调节孔完全重合时,此时前侧的进风孔和相邻的调节孔完全错开,风沿着第一管道向右侧流动,当前侧的进风孔和相邻的调节孔完全重合时,此时右侧的进风孔和相邻的调节孔完全错开,风沿着第二管道向前侧流动,从而实现风向的调节,该分流式通风管道,结构设计新颖,便于调节第二管道的倾斜角度,适用于不同场合的安装需求,而且可以调节不同管道的风力大小,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管道、2第二管道、3连接软管、4角度调节组件、41U型连接器、42螺柱、43螺纹筒、431切槽、5风向调节组件、51螺杆、52第一直角板、53第二直角板、54进风孔、55调节孔、6合页、7连接法兰、8手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分流式通风管道,包括第一管道1、角度调节组件4和风向调节组件5;
第一管道1:其前侧壁中部设置的出风口处固定连接有连接软管3,连接软管3的前端设有第二管道2;
其中:还包括合页6,合页6的两个叶片分别与第一管道1的前侧壁和第二管道2的右侧壁固定连接,合页6对第一管道1和第二管道2进行连接支撑。
角度调节组件4:设置于第一管道1的前侧面左端,角度调节组件4的前端与第二管道2的左侧面固定连接,角度调节组件4包括U型连接器41、螺柱42和螺纹筒43,U型连接器41有两个且分别设置于第一管道1的前侧面左端和第二管道2的左侧面,两个U型连接器41的内部均转动连接有螺柱42,两个螺柱42的相对内侧端头分别与螺纹筒43的两端内部螺纹连接,螺纹筒43的两端螺纹方向相反,调节第一管道1和第二管道2之间的夹角,同时对第一管道1和第二管道2的相对位置进行限定,螺纹筒43的外弧面中部设有六边形的切槽431,便于用工具进行卡接,通过扳手卡在切槽431的外表面旋转螺纹筒43,螺纹筒43转动带动两个螺柱42向对向外侧移动,右侧的螺柱42推动第二管道2沿着合页6的转轴旋转,从而调整第二管道2和第一管道1的相对倾斜角度;
风向调节组件5:设置于第一管道1的内部,风向调节组件5与连接软管3位置对应,风向调节组件5包括螺杆51、第一直角板52、第二直角板53、进风孔54和调节孔55,第一直角板52固定连接于第一管道1的内壁中部,第一直角板52的前侧板体与第一管道1前侧壁的出风口位置对应,螺杆51分别与第一管道1的顶板和底板前端转动连接,螺杆51的中部螺纹连接有第二直角板53,第二直角板53右侧面与第一直角板52的右侧板体左侧面滑动连接,第二直角板53的前侧面与第一直角板52的前侧板体后侧面滑动连接,第一直角板52的侧壁内部设有阵列分布的进风孔54,第二直角板53的侧壁内部设有阵列分布的调节孔55,进风孔54和相邻的调节孔55竖向位置对应,前侧的调节孔55和右侧的调节孔55错位设置,控制流入第一管道1右端和第二管道2的风量,螺杆51的顶端设有手轮8,方便手动旋转螺杆51,进而对第二直角板53的高度进行调节,旋转手轮8,手轮8带动螺杆51转动,螺杆51带动第二直角板53向上移动,从而调整进风孔54和相邻的调节孔55的相对位置,当右侧的进风孔54和相邻的调节孔55完全重合时,此时前侧的进风孔54和相邻的调节孔55完全错开,风沿着第一管道1向右侧流动,当前侧的进风孔54和相邻的调节孔55完全重合时,此时右侧的进风孔54和相邻的调节孔55完全错开,风沿着第二管道2向前侧流动,从而实现风向的调节。
其中:还包括连接法兰7,连接法兰7分别设置于第一管道1的左右两端外表面和第二管道2的前端外表面,方便分别对第一管道1和第二管道2进行安装固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分流式通风管道的工作原理如下:
将第一管道1通过连接法兰7与外部通风系统固定连接,通过扳手卡在切槽431的外表面旋转螺纹筒43,螺纹筒43转动带动两个螺柱42向对向外侧移动,右侧的螺柱42推动第二管道2沿着合页6的转轴旋转,从而调整第二管道2和第一管道1的相对倾斜角度,然后旋转手轮8,手轮8带动螺杆51转动,螺杆51带动第二直角板53向上移动,从而调整进风孔54和相邻的调节孔55的相对位置,当右侧的进风孔54和相邻的调节孔55完全重合时,此时前侧的进风孔54和相邻的调节孔55完全错开,风沿着第一管道1向右侧流动,当前侧的进风孔54和相邻的调节孔55完全重合时,此时右侧的进风孔54和相邻的调节孔55完全错开,风沿着第二管道2向前侧流动,从而实现风向的调节。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分流式通风管道,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管道(1)、角度调节组件(4)和风向调节组件(5);
第一管道(1):其前侧壁中部设置的出风口处固定连接有连接软管(3),连接软管(3)的前端设有第二管道(2);
角度调节组件(4):设置于第一管道(1)的前侧面左端,角度调节组件(4)的前端与第二管道(2)的左侧面固定连接;
风向调节组件(5):设置于第一管道(1)的内部,风向调节组件(5)与连接软管(3)位置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流式通风管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合页(6),所述合页(6)的两个叶片分别与第一管道(1)的前侧壁和第二管道(2)的右侧壁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流式通风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调节组件(4)包括U型连接器(41)、螺柱(42)和螺纹筒(43),所述U型连接器(41)有两个且分别设置于第一管道(1)的前侧面左端和第二管道(2)的左侧面,两个U型连接器(41)的内部均转动连接有螺柱(42),两个螺柱(42)的相对内侧端头分别与螺纹筒(43)的两端内部螺纹连接,螺纹筒(43)的两端螺纹方向相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分流式通风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筒(43)的外弧面中部设有六边形的切槽(43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流式通风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向调节组件(5)包括螺杆(51)、第一直角板(52)、第二直角板(53)、进风孔(54)和调节孔(55),所述第一直角板(52)固定连接于第一管道(1)的内壁中部,第一直角板(52)的前侧板体与第一管道(1)前侧壁的出风口位置对应,所述螺杆(51)分别与第一管道(1)的顶板和底板前端转动连接,螺杆(51)的中部螺纹连接有第二直角板(53),第二直角板(53)右侧面与第一直角板(52)的右侧板体左侧面滑动连接,第二直角板(53)的前侧面与第一直角板(52)的前侧板体后侧面滑动连接,第一直角板(52)的侧壁内部设有阵列分布的进风孔(54),第二直角板(53)的侧壁内部设有阵列分布的调节孔(55),进风孔(54)和相邻的调节孔(55)竖向位置对应,前侧的调节孔(55)和右侧的调节孔(55)错位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分流式通风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51)的顶端设有手轮(8)。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流式通风管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法兰(7),所述连接法兰(7)分别设置于第一管道(1)的左右两端外表面和第二管道(2)的前端外表面。
CN202122347142.3U 2021-09-27 2021-09-27 一种分流式通风管道 Active CN2160460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47142.3U CN216046083U (zh) 2021-09-27 2021-09-27 一种分流式通风管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47142.3U CN216046083U (zh) 2021-09-27 2021-09-27 一种分流式通风管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046083U true CN216046083U (zh) 2022-03-15

Family

ID=805464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347142.3U Active CN216046083U (zh) 2021-09-27 2021-09-27 一种分流式通风管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04608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046083U (zh) 一种分流式通风管道
CN211059479U (zh) 暖通管支撑安装结构
CN208503653U (zh) 一种管道支撑机构
CN213926751U (zh) 一种刚性拉杆的可调节连接头
CN207849683U (zh) 中央空调风管连接支架
CN217272281U (zh) 一种可精准调节风量的风管手动阀门
CN210089123U (zh) 一种可快速调节出风量的风热设备
CN208535391U (zh) 一种通风管道连接装置
CN220817985U (zh) 一种有多向风口的通风设备管道
CN218118635U (zh) 一种组合式风量调节阀
CN208483427U (zh) 液压千斤顶小管组件焊接工装
CN220581926U (zh) 一种可调节对接头的空调用铜管
CN218906841U (zh) 一种工农机车顶置空调
CN211261176U (zh) 一种风量调节阀
CN215568149U (zh) 一种带引流机构的风管
CN219866780U (zh) 一种角钢法兰
CN217762532U (zh) 一种钢管连接用全屏蔽多层密封件
CN212839686U (zh) 一种风阀把手定位套件
CN219284082U (zh) 一种可自动旋转的冷却塔喷淋装置
CN208620535U (zh) 一种便于快速拆装的空调通风管道
CN217502826U (zh) 一种暖通空调用管道固定装置
CN220135692U (zh) 一种排风管转接组件及空调
CN216242975U (zh) 一种防止风管变形的加强结构
CN108506551A (zh) 一种具有密封性能强的球阀快速接头
CN218883315U (zh) 一种可调节式分水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