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043314U - 一种保温隔热防积水的外开窗框 - Google Patents

一种保温隔热防积水的外开窗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043314U
CN216043314U CN202121761675.XU CN202121761675U CN216043314U CN 216043314 U CN216043314 U CN 216043314U CN 202121761675 U CN202121761675 U CN 202121761675U CN 216043314 U CN216043314 U CN 2160433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heat
conversion
passive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76167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德进
叶长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ye Anka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Xin Ye Ankang Windows And Doors Curtain Wal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Xin Ye Ankang Windows And Doors Curtain Wall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Xin Ye Ankang Windows And Doors Curtain Wal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76167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0433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0433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0433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pecific Sea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For Doors And Window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保温隔热防积水的外开窗框,包括边框,边框其中一侧的内壁上设置有被动框和转换框,转换框位于被动框的正上方,另一侧的内壁上设置有主动框和固定框,固定框位于主动框的正上方,且二者之间设置有支撑单元,转换框与被动框和固定框与主动框之间形成空腔,且空腔内设置有防水密闭单元和用于装配防水密闭单元的固定单元,加强气密性和水密性,通过两个第一I型隔热条和一个第二I型隔热条共三道密封,进一步加强了气密性和水密性,同时两个第一I型隔热条和一个第二I型隔热条起断桥隔声和隔热的作用,同时雨水会随梯形柱的斜面向排水孔运动,并从排水孔排出边框内,加强防积水能力。

Description

一种保温隔热防积水的外开窗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保温隔热防积水的外开窗框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保温隔热防积水的外开窗框。
背景技术
阳光房作为一个独立的建筑品种,常见于独栋住宅、餐馆、温室、展厅、封闭露台,在阳光房的设计中,窗户的设计是尤为关键的一部分,传统的窗户设计中,窗户的开合多为人工推拉开合,也有外开窗的设计,外开窗是指窗扇开启后,窗扇的部分或整体突出到室外的平开窗,大量的应用于城市的商住楼、写字楼、高档住宅、别墅等中高档建筑。
外开窗通常是架在窗户边框上,而现有的边框在水密、气密、隔声上效果较差,尤其是在长时间使用后,其CT隔热条和I型隔热条会老化,使得雨水会进入边框内部,从而通过热传递使得室内温度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保温隔热防积水的外开窗框,加强气密性和水密性的同时加强防积水能力。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包括边框,所述边框其中一侧的内壁上设置有被动框和转换框,所述转换框位于所述被动框的正上方,另一侧的内壁上设置有主动框和固定框,所述固定框位于所述主动框的正上方,且二者之间设置有支撑单元,所述转换框与所述被动框和所述固定框与所述主动框之间形成空腔,且空腔内设置有防水密闭单元和用于装配所述防水密闭单元的固定单元。
作为优选,还包括排水保温单元,所述排水保温单元设置于所述边框内壁的底部,且位于所述防水密闭单元的下方。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单元包括第一被动块和第二被动块,所述第一被动块和所述第二被动块分别固定安装且呈对称分布于所述被动框和所述主动框相邻的侧面、所述固定框和所述转换框相邻的侧面和所述主动框相背所述固定框的侧面,所述第一被动块和所述第二被动块之间形成卡槽。
作为优选,所述防水密闭单元包括第一I型隔热条和第二I型隔热条,所述第一I型隔热条的数量有两个,且分别加装于所述被动框和所述主动框相邻侧面的卡槽上,所述第二I型隔热条加装于所述转换框和所述固定框之间相背所述边框端口的卡槽上。
作为优选,所述排水保温单元包括梯形柱和数量为两个的密封条,所述梯形柱固定安装于边框内壁的底部,所述梯形柱的斜面位于第一I型隔热条的正下方,所述梯形柱的上底面开设有呈对称分布的凹槽,所述梯形柱的一端位于主动框相背固定框侧面的卡槽内,另一端位于凹槽内。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单元包括固定块、L型卡位块和L型限位条,所述固定块的数量有两个,且分别固定安装于所述固定框和所述主动框相邻的侧面,且二者的相邻的底面重合,所述L型限位条固定安装于所述固定框的底面,所述L型卡位块固定安装于所述主动框的顶部,且二者的相邻的底面重合。
作为优选,所述L型限位条其中一个外侧直角面与固定框相背转换框的侧面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所述L型限位条相背第二I型隔热条的侧面固定安装有固定片,所述固定片与所述L型限位条之间形成直角凹槽,且所述L型卡位块位于直角凹槽内。
作为优选,所述边框相邻所述转换框一侧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限位块,所述边框相邻所述转换框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受力块,所述受力块位于所述转换框相背所述固定框一侧固定安装的支撑块的底部,所述限位块和所述受力块均紧贴所述转换框。
作为优选,所述转换框和所述固定框相邻所述边框端口处的卡槽之间加装有CT隔热条。
作为优选,所述边框的侧面开设有排水孔,所述排水孔位于梯形柱斜面底端。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保温隔热防积水的外开窗框,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实用新型,加强气密性和水密性,在被动框和主动框之间通过第一被动块和第二被动块加装两个第一I型隔热条,在固定框和转换框之间通过第一被动块和第二被动块加装一个第二I型隔热条,通过两个第一I型隔热条和一个第二I型隔热条共三道密封,进一步加强了气密性和水密性,同时两个第一I型隔热条和一个第二I型隔热条起断桥隔声和隔热的作用。
2、该实用新型,加强防积水能力,当窗框长时间使用后,第二I型隔热条和第一I型隔热条以及CT隔热条会老化,气水密性会大幅度降低,此时,雨水会顺着边框和窗扇之间的缝隙进入边框的内部,随时间的推移,边框内部的雨水会越来越多,在边框内壁的底部固定安装梯形柱,雨水在落入梯形柱的斜面时,会随斜面向排水孔运动,并从排水孔排出边框内,在固定框的底部和梯形柱的上底面之间通过第一被动块和第二被动块加装两个密封条,使得雨水不会与边框相邻室内的一侧接触,避免雨水的低温直接作用在边框相邻室内的一侧,从而导致室内温度变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局部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排水保温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固定框和转换框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边框;2、防水密闭单元;3、排水保温单元;4、支撑单元;5、固定框;6、转换框;7、排水孔;8、固定单元;9、CT隔热条;10、被动框;11、主动框;12、限位块;13、受力块;21、第一I型隔热条;22、第二I型隔热条;31、梯形柱;32、密封条;41、固定块;42、L型卡位块;43、L型限位条;44、固定片;62、支撑块;81、第一被动块;82、第二被动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请参阅图1-4,一种保温隔热防积水的外开窗框,包括边框1,边框1其中一侧的内壁上设置有被动框10和转换框6,转换框6位于被动框10的正上方,另一侧的内壁上设置有主动框11和固定框5,固定框5位于主动框11的正上方,且二者之间设置有支撑单元4,转换框6与被动框10和固定框5与主动框11之间形成空腔,且空腔内设置有防水密闭单元2和用于装配防水密闭单元2的固定单元8,在被动框10和主动框11之间通过第一被动块81和第二被动块82加装两个第一I型隔热条21,在固定框5和转换框6之间通过第一被动块81和第二被动块82加装一个第二I型隔热条22,通过两个第一I型隔热条21和一个第二I型隔热条22共三道密封,进一步加强了气密性和水密性,同时两个第一I型隔热条21和一个第二I型隔热条22起断桥隔声和隔热的作用。
其中,还包括排水保温单元3,排水保温单元3设置于边框1内壁的底部,且位于防水密闭单元2的下方,当窗框长时间使用后,雨水从老化从第二I型隔热条22和第一I型隔热条21以及CT隔热条9进入边框1内,通过排水保温单元3避免雨水直接降低室内温度,维持室内温度。
如图1和图2所示,外开窗在安装玻璃时,若楼层较高,为了安装的安全和方便,使用转换框6,把边框1转换成内装压线,玻璃就可以在室内安装,同时在转换框6相背固定框5一侧固定安装支撑块62,支撑块62位于受力块13的顶部,通过支撑块62和受力块13使固定框5架在边框1的内侧,当第二I型隔热条22和CT隔热条9在安装之后,限位块12和受力块13均紧贴转换框6。
如图2和图3所示,在被动框10和主动框11之间通过第一被动块81和第二被动块82加装两个第一I型隔热条21,在固定框5和转换框6之间通过第一被动块81和第二被动块82加装一个第二I型隔热条22,通过两个第一I型隔热条21和一个第二I型隔热条22共三道密封,进一步加强了气密性和水密性,同时两个第一I型隔热条21和一个第二I型隔热条22起断桥隔声和隔热的作用。
其中,当窗框长时间使用后,第二I型隔热条22和第一I型隔热条21以及CT隔热条9会老化,气水密性会大幅度降低,此时,雨水会顺着边框1和窗扇之间的缝隙进入边框1的内部,随时间的推移,边框1内部的雨水会越来越多,在边框1内壁的底部固定安装梯形柱31,雨水在落入梯形柱31的斜面时,会随斜面向排水孔7运动,并从排水孔7排出边框1内,在固定框5的底部和梯形柱31的上底面之间通过第一被动块81和第二被动块82加装两个密封条32,使得雨水不会与边框1相邻室内的一侧接触,避免雨水的低温直接作用在边框1相邻室内的一侧,从而导致室内温度变低。
如图2和图4所示,通过主动框11上的固定块41和L型卡位块42支撑住固定框5上的固定块41和L型限位条43,使得固定框5上的第一被动块81和第二被动块82与转换框6上的第一被动块81和第二被动块82平齐,使得第二I型隔热条22和CT隔热条9能够保持水平状态,同时L型卡位块42位于固定片44与L型限位条43之间形成直角凹槽内,通过L型限位条43相背防水密闭单元2的侧面和边框1的侧面平齐。
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Claims (9)

1.一种保温隔热防积水的外开窗框,包括边框(1),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1)其中一侧的内壁上设置有被动框(10)和转换框(6),所述转换框(6)位于所述被动框(10)的正上方,另一侧的内壁上设置有主动框(11)和固定框(5),所述固定框(5)位于所述主动框(11)的正上方,且二者之间设置有支撑单元(4),所述转换框(6)与所述被动框(10)和所述固定框(5)与所述主动框(11)之间形成空腔,且空腔内设置有防水密闭单元(2)和用于装配所述防水密闭单元(2)的固定单元(8);所述防水密闭单元(2)包括第一I型隔热条(21)和第二I型隔热条(22),所述第一I型隔热条(21)的数量有两个,且分别加装于所述被动框(10)和所述主动框(11)相邻侧面的卡槽上,所述第二I型隔热条(22)加装于所述转换框(6)和所述固定框(5)之间相背所述边框(1)端口的卡槽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温隔热防积水的外开窗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排水保温单元(3),所述排水保温单元(3)设置于所述边框(1)内壁的底部,且位于所述防水密闭单元(2)的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温隔热防积水的外开窗框,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单元(8)包括第一被动块(81)和第二被动块(82),所述第一被动块(81)和所述第二被动块(82)分别固定安装且呈对称分布于所述被动框(10)和所述主动框(11)相邻的侧面、所述固定框(5)和所述转换框(6)相邻的侧面和所述主动框(11)相背所述固定框(5)的侧面,所述第一被动块(81)和所述第二被动块(82)之间形成卡槽。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保温隔热防积水的外开窗框,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保温单元(3)包括梯形柱(31)和数量为两个的密封条(32),所述梯形柱(31)固定安装于边框(1)内壁的底部,所述梯形柱(31)的斜面位于第一I型隔热条(21)的正下方,所述梯形柱(31)的上底面开设有呈对称分布的凹槽,所述梯形柱(31)的一端位于主动框(11)相背固定框(5)侧面的卡槽内,另一端位于凹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温隔热防积水的外开窗框,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单元(4)包括固定块(41)、L型卡位块(42)和L型限位条(43),所述固定块(41)的数量有两个,且分别固定安装于所述固定框(5)和所述主动框(11)相邻的侧面,且二者的相邻的底面重合,所述L型限位条(43)固定安装于所述固定框(5)的底面,所述L型卡位块(42)固定安装于所述主动框(11)的顶部,且二者的相邻的底面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保温隔热防积水的外开窗框,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限位条(43)其中一个外侧直角面与固定框(5)相背转换框(6)的侧面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所述L型限位条(43)相背第二I型隔热条(22)的侧面固定安装有固定片(44),所述固定片(44)与所述L型限位条(43)之间形成直角凹槽,且所述L型卡位块(42)位于直角凹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温隔热防积水的外开窗框,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1)相邻所述转换框(6)一侧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限位块(12),所述边框(1)相邻所述转换框(6)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受力块(13),所述受力块(13)位于所述转换框(6)相背所述固定框(5)一侧固定安装的支撑块(62)的底部,所述限位块(12)和所述受力块(13)均紧贴所述转换框(6)。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温隔热防积水的外开窗框,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框(6)和所述固定框(5)相邻所述边框(1)端口处的卡槽之间加装有CT隔热条(9)。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温隔热防积水的外开窗框,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1)的侧面开设有排水孔(7),所述排水孔(7)位于梯形柱(31)斜面底端。
CN202121761675.XU 2021-07-30 2021-07-30 一种保温隔热防积水的外开窗框 Active CN2160433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61675.XU CN216043314U (zh) 2021-07-30 2021-07-30 一种保温隔热防积水的外开窗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61675.XU CN216043314U (zh) 2021-07-30 2021-07-30 一种保温隔热防积水的外开窗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043314U true CN216043314U (zh) 2022-03-15

Family

ID=805568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761675.XU Active CN216043314U (zh) 2021-07-30 2021-07-30 一种保温隔热防积水的外开窗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04331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6034078A1 (zh) 高水密性门窗系统
CN111119670A (zh) 一种内/外双平面隔热断桥平开窗
CN202611457U (zh) 高水密性、气密性推拉门
CN216043314U (zh) 一种保温隔热防积水的外开窗框
CN112761496A (zh) 一种平开式系统窗
CN202832002U (zh) 一种高性能提升推拉门
CN201460659U (zh) 一种门窗下口外侧排水的节能门窗装置
CN209959057U (zh) 一种五道密封窗
CN205477230U (zh) 一种节能铝合金门窗
CN202100131U (zh) 一种节能复合门窗
CN213175331U (zh) 节能推拉门窗
CN205224987U (zh) 一种推拉窗下口结构
CN211230025U (zh) 一种隐扇式下悬推拉窗
CN202970365U (zh) 三腔三密高强节能环保窗
CN203034654U (zh) 一种隐形开启框幕墙
CN216406637U (zh) 一种新型水密性外开窗窗扇
CN210798770U (zh) 一种高隔热系统窗
CN216974581U (zh) 一种环保型的推拉窗密封结构
CN216429380U (zh) 一种内开式平开窗结构
CN216130760U (zh) 一种防水隔热保温的外开窗
CN215408131U (zh) 一种新型固定窗系统密封隔热结构
CN217581992U (zh) 一种带外开纱窗的铝合金建筑外窗
CN217176429U (zh) 一种气密性良好的节能门窗结构
CN215292204U (zh) 一种超节能高气密门窗型材
CN2157973Y (zh) 一种推拉式玻璃保温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42700 No. 2 Furong Road, Huangshan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Huangshan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Xinye Anka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42700 No. 2 Furong Road, Huangshan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Huangshan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ANHUI XIN YE ANKANG WINDOWS AND DOORS CURTAIN WALL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