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030486U - 冲击式电动扳手 - Google Patents

冲击式电动扳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030486U
CN216030486U CN202122395047.0U CN202122395047U CN216030486U CN 216030486 U CN216030486 U CN 216030486U CN 202122395047 U CN202122395047 U CN 202122395047U CN 216030486 U CN216030486 U CN 2160304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pact
block
impact block
assembly
driv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39504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tong Gold Index Too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tong Gold Index Too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tong Gold Index Too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tong Gold Index Too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39504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0304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0304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0304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工具技术领域内的一种冲击式电动扳手,包括套筒连接头、探照组件、从动冲击块、冲击机构、行星齿轮组件、电动机、控制开关、控制板以及壳体;电动扳手工作时,所述电动机通过所述行星齿轮组件驱动所述冲击机构产生旋转冲击动作,通过旋转冲击动作使所述从动冲击块获得冲击力矩,所述探照组件通电后在所述从动冲击块的顶端前方形成光照。本实用新型通过优化探照组件的组合形式,无需再使用导光柱之类的辅助构件,不仅减少了探照组件的构件数量,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通过灯片直接发光,提高了光照效果。

Description

冲击式电动扳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工具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冲击式电动扳手。
背景技术
电动扳手主要用于拧紧和旋松螺栓及螺母的电动工具,是一种拧紧高强度螺栓的工具。当电动扳手用于狭小空间且无照明的作业场所时,往往由于无法或难以对准待拧紧或旋松的结构件而导致浪费功效。为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采取了两种方式:
其一,于电动扳手的下方设置一个照明灯,一方面,一个照明灯的光亮度不够,另一方面,设置于电动扳手下方的照明灯往往由于结构件的阻挡而导致无法起到探照的作用;
其二,于电动扳手的铝壳铝头前端安装环形光圈,但环形光圈的设置是通过灯片以及导光柱形成,例如本申请人在先申请的申请号为202120347953.0的实用新型专利,由于需要借助于导光柱形成环形光圈,于结构件的组装以及亮度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冲击式电动扳手。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冲击式电动扳手,包括套筒连接头、探照组件、从动冲击块、冲击机构、行星齿轮组件、电动机、控制开关、控制板以及壳体;
所述套筒连接头为两端敞口的凸型筒体,所述探照组件套接于所述套筒连接头凸型端部上,背离所述探照组件一侧的所述套筒连接头的端部与所述壳体套接,所述电动机、所述行星齿轮组件、所述冲击机构以及所述从动冲击块依次同轴驱动连接,所述从动冲击块为T型柱体,所述从动冲击块带有双耳的底端与所述冲击机构位于所述套筒连接头内,所述从动冲击块的顶端自所述套筒连接头端部通孔穿出,所述壳体的底部设有电池插接槽,所述控制板与所述控制开关安装于所述壳体中并电连接,所述控制板分别与所述探照组件、所述电动机电连接;
电动扳手工作时,所述电动机通过所述行星齿轮组件驱动所述冲击机构产生旋转冲击动作,通过旋转冲击动作使所述从动冲击块获得冲击力矩,所述探照组件通电后在所述从动冲击块的顶端前方形成光照。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冲击机构包括主动冲击块、转动轴、弹簧以及滚珠,所述主动冲击块为水桶形结构,所述主动冲击块的底板开设有通孔,所述主动冲击块的底板外表面上对称设置有牙块,两块所述牙块之间的区域用于使所述从动冲击块的两只双耳自由转动,所述主动冲击块的底板内周面上设有对称的第一螺旋槽,所述转动轴上设有对称的第二螺旋槽,所述转动轴的一端穿过所述通孔后通过两个所述滚珠与所述主动冲击块转动连接,两个所述滚珠分别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螺旋槽与所述第二螺旋槽内;
所述行星齿轮组件包括太阳轮、外齿圈、齿圈座、行星轮以及行星架,所述太阳轮的一端与所述电动机转动连接,所述外齿圈套接于所述齿圈座内,所述齿圈座安装固定于所述壳体上,所述行星架套接于所述转动轴上,所述弹簧压紧于所述行星架的端面与所述主动冲击块底板的内表面之间,三组所述行星轮转动连接于所述行星架上且齿面延伸至所述转动轴的中空腔体中,所述太阳轮的另一端自所述转动轴的端部进入三组所述行星轮围成的内圈中并啮合传动,三组所述行星轮围成的外圈与所述外齿圈相啮合;
所述电动机通过所述太阳轮以及与所述太阳轮啮合的所述行星轮带动所述行星架转动,进而由所述行星架带动转动轴旋转,旋转的转动轴通过所述滚珠、第一螺旋槽、第二螺旋槽三者的配合使得所述主动冲击块相对于所述从动冲击块产生轴向位移,进而完成所述牙块与所述从动冲击块两侧双耳的啮合与脱离,同时所述弹簧对所述主动冲击块的瞬时推力作用使所述主动冲击块瞬时前移,从而所述从动冲击块通过与所述主动冲击块的撞击获得冲击力矩。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套筒连接头包括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所述第一筒体坐落于所述第二筒体的端面上形成凸型筒体结构;
所述探照组件包括罩壳与光照体,所述罩壳为环型结构的透明壳体,所述罩壳套设于所述第一筒体上并盖合于所述第二筒体的端面上,所述光照体位于所述罩壳与所述第二筒体的端面之间,所述光照体发出的光通过所述罩壳射出。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光照体包括PCB电路板和灯片,所述灯片电连接于所述PCB电路板的外表面上,所述PCB电路板的内表面贴合于所述第二筒体的端面上。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PCB电路板为环形结构板,所述灯片为环形灯片,单片所述灯片电连接所述PCB电路板上。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PCB电路板为环形结构板,所述灯片为块状或圆弧状,多个所述灯片间隔设置于所述PCB电路板上。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灯片为LED灯片。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筒体的外周面设有钩槽,所述罩壳的内表面沿轴向方向延伸有卡爪,所述卡爪为多个,多个所述卡爪沿所述罩壳的周向间隔分布,所述卡爪与所述钩槽扣接。
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套头,所述套头套设于所述套筒连接头上,所述探照组件位于所述套头内。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探照组件还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为环形结构体,所述基座的外侧面形成有容置槽,所述光照体嵌于所述容置槽内,所述罩壳盖合于所述容置槽上;
所述基座的内侧面沿周向间隔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232为弧形结构,所述第一筒体的圆周面上形成卡块,所述支撑板的端面抵靠于所述第二筒体的端面上,所述卡块卡接于两块所述支撑板之间,所述卡块用于限制所述基座的转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优化探照组件的组合形式,无需再使用导光柱之类的辅助构件,不仅减少了探照组件的构件数量,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通过灯片直接发光,提高了光照效果。
2、本实用新型通过于探照组件中设置承载光照体的基座,方便探照组件与套筒连接头连接的同时,降低震动对光照体的影响。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套筒连接头与探照组件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发光体一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设置有套头的套筒连接头与探照组件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设置有基座的套筒连接头与探照组件结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冲击机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行星齿轮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化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冲击式电动扳手,如图1至8所示,包括套筒连接头1、探照组件2、从动冲击块4、冲击机构5、行星齿轮组件6、电动机7、控制开关8、控制板9以及壳体10。套筒连接头1为两端敞口的凸型筒体,包括有第一筒体11和第二筒体12,第一筒体11的外径小于第二筒体12的外径,第一筒体11坐落于第二筒体12的端面上形成凸型筒体结构,第一筒体11与第二筒体12一体成型为套筒连接头1。探照组件2包括罩壳21和光照体22,其罩壳21为环形结构的透明壳体,光照体22由PCB电路板221和灯片222构成,灯片222为LED灯片,PCB电路板221为环形结构板,灯片222贴覆于PCB电路板221的外表面上并电连接。壳体10的底部设有电池插接槽101,控制板9与控制开关8安装于壳体10中并电连接,控制板9分别与探照组件2、电动机7电连接。电动机7、行星齿轮组件6、冲击机构5以及从动冲击块4依次同轴驱动连接,从动冲击块4为T型柱体,从动冲击块4带有双耳的底端与冲击机构5位于套筒连接头1内,从动冲击块4的顶端自套筒连接头1端部通孔穿出。
冲击机构5包括主动冲击块51、转动轴52、弹簧53以及滚珠54,主动冲击块51为水桶形结构,主动冲击块51的底板开设有通孔510,主动冲击块51的底板外表面上对称设置有牙块511,两块牙块511之间的区域用于使从动冲击块4的两只双耳自由转动,主动冲击块51的底板内周面上设有对称的第一螺旋槽512,转动轴52上设有对称的第二螺旋槽520,转动轴52的一端穿过通孔510后通过两个滚珠54与主动冲击块51转动连接,两个滚珠54分别滑动连接于第一螺旋槽512与第二螺旋槽520内。
行星齿轮组件6包括太阳轮61、外齿圈62、齿圈座63、行星轮64以及行星架65,太阳轮61的一端与电动机7转动连接,外齿圈62套接于齿圈座63内,齿圈座63安装固定于壳体10上,行星架65套接于转动轴52上,弹簧53压紧于行星架65的端面与主动冲击块51底板的内表面之间,三组行星轮64转动连接于行星架65上且齿面延伸至转动轴52的中空腔体中,太阳轮61的另一端自转动轴52的端部进入三组行星轮64围成的内圈中并啮合传动,三组行星轮64围成的外圈与外齿圈62相啮合。
电动扳手工作时,探照组件2通电后在从动冲击块4的顶端前方形成光源,同时电动机7通过太阳轮61以及与太阳轮61啮合的行星轮64带动行星架65转动,进而由行星架65带动转动轴52旋转,旋转的转动轴52通过滚珠54、第一螺旋槽512、第二螺旋槽520三者的配合使得主动冲击块51相对于从动冲击块4产生轴向位移,进而完成牙块511与从动冲击块4两侧双耳的啮合与脱离,同时弹簧53对主动冲击块51的瞬时推力作用使主动冲击块51瞬时前移,从而从动冲击块4通过与主动冲击块51的撞击获得冲击力矩。本实用新型通过优化探照组件的组合形式,无需再使用导光柱之类的辅助构件,不仅减少了探照组件的构件数量,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通过灯片直接发光,提高了光照效果。
优选的,电连接于PCB电路板221上的灯片222发出的光照优选为环形光照,其灯片222可为单片或多片。当灯片222为单片时,灯片222的结构为环形灯片,直接电连接并贴覆于PCB电路板221上,此种情况下形成的光圈无死角,照明效果较佳。当灯片222为多片时,灯片222的形状可为块状或圆弧状,多片灯片222均布于PCB电路板环形表面上,即相邻两灯片222之间的间距相同。灯片222为块状时,可为矩形块状、梯形块状或正多边形块状等。当灯片222为圆弧状时,可为扇形结构,亦可为半圆形结构。
环形结构的PCB电路板221套设于第一筒体11外,灯片222电连接于PCB电路板221的外表面之上,而PCB电路板221的内表面与第二筒体12的端面的连接可通过胶接连接,亦可通过于第二筒体12的端面上形成凹槽结构,其PCB电路板221嵌入凹槽内,进一步的,嵌入凹槽内的PCB电路板221与凹槽通过胶接方式固定。优选的,罩壳21的内周面上设置有卡爪211,相适配地,于第一筒体11上设有环形结构的卡槽111,此时卡爪211的长度小于罩壳21的壳体深度,使得罩壳21通过卡爪211与卡槽111的配合卡接于第一筒体11上的同时,其罩壳21的内表面与第二筒体12的端面相贴合,进而使得由PCB电路板221与灯片222形成的光照体22被罩壳21所包裹,灯片222发出的光通过罩壳21投射出。
进一步地,为提高探照组件2与套筒连接头1结合的牢固度,增设结构组件套头3,其套头3为顶部设有开口并带有连接耳板的帽型结构,包括帽顶31和连接耳板32,帽顶31为两端敞口筒体结构,连接耳板32为沿帽顶31的轴向方向延伸形成,两条连接耳板32对称设置于帽顶31的两侧。帽顶31和连接耳板32两者优选为橡胶材质且一体成型为套头3。帽顶31中部的通孔孔径大于罩壳21的内径但小于罩壳21的外径,当其套设于罩壳21的外表面上时,即能保证扣住罩壳21,又不影响光照体22的光照,同时帽顶31的筒身高度大于等于探照组件2的整体轴向长度,使得探照组件2整体置于套头3内。连接耳板32的内表面与第二筒体12的外表面相接触,优选的,连接耳板32的端部形成有倒钩结构,在第二筒体12上设有卡槽,连接耳板32端部的倒钩卡接于第二筒体12的卡槽内。套头3通过包裹探照组件并与套筒连接头1紧固连接,提高了探照组件安装后的稳定性。
实施例2
本实施例2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形成,通过于探照组件中设置承载光照体的基座,方便探照组件与套筒连接头连接的同时,降低震动对光照体的影响。具体地:
如图1至8所示,探照组件2中还包括有环形结构的基座23,其基座23的外侧面上设置有容置槽231,容置槽231同样为环形凹槽设计,其容置槽231用于安装光照体22,基座23的内侧面上设置有支撑板232,其支撑板232为弧形结构板,多块弧形结构的支撑板232沿基座23的周向间隔设置,另外,基座23的顶部还设有进线孔。在第一筒体11的周面上形成有卡块112,其卡块122为沿第一筒体11的径向向外延伸形成,其卡块122的宽度与两块支撑板232之间的间隔相同。优选的,其卡块112的侧面与第二筒体12的端面贴合接触。
探照组件2与套筒连接头1结合时,基座23套设于第一筒体11上后其内侧面上的支撑板232与第二筒体12的端面相接触,同时卡块112适配卡接于两支撑板232之间,卡块122可有效限制基座23的周向转动。探照组件2通过基座23避免光照体22与套筒连接头1的直接接触,从而降低套筒连接头1的震动直接传递给光照体22而造成对PCB电路板221与灯片222电连接牢固性的不良影响,且通过支撑板232的设置,减少了基座23与第二筒体12端面的接触面积,进一步降低震动对光照体22的不良影响。
当探照组件2设置有基座23后,其罩壳21盖合于基座23的容置槽231上,同时,位于罩壳21内表面上的卡爪211的长度延长,卡爪211穿过基座23后与卡槽111适配卡接。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化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任意相互组合。

Claims (10)

1.一种冲击式电动扳手,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筒连接头(1)、探照组件(2)、从动冲击块(4)、冲击机构(5)、行星齿轮组件(6)、电动机(7)、控制开关(8)、控制板(9)以及壳体(10);
所述套筒连接头(1)为两端敞口的凸型筒体,所述探照组件(2)套接于所述套筒连接头(1)凸型端部上,背离所述探照组件(2)一侧的所述套筒连接头(1)的端部与所述壳体(10)套接,所述电动机(7)、所述行星齿轮组件(6)、所述冲击机构(5)以及所述从动冲击块(4)依次同轴驱动连接,所述从动冲击块(4)为T型柱体,所述从动冲击块(4)带有双耳的底端与所述冲击机构(5)位于所述套筒连接头(1)内,所述从动冲击块(4)的顶端自所述套筒连接头(1)端部通孔穿出,所述壳体(10)的底部设有电池插接槽(101),所述控制板(9)与所述控制开关(8)安装于所述壳体(10)中并电连接,所述控制板(9)分别与所述探照组件(2)、所述电动机(7)电连接;
电动扳手工作时,所述电动机(7)通过所述行星齿轮组件(6)驱动所述冲击机构(5)产生旋转冲击动作,通过旋转冲击动作使所述从动冲击块(4)获得冲击力矩,所述探照组件(2)通电后在所述从动冲击块(4)的顶端前方形成光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式电动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击机构(5)包括主动冲击块(51)、转动轴(52)、弹簧(53)以及滚珠(54),所述主动冲击块(51)为水桶形结构,所述主动冲击块(51)的底板开设有通孔(510),所述主动冲击块(51)的底板外表面上对称设置有牙块(511),两块所述牙块(511)之间的区域用于使所述从动冲击块(4)的两只双耳自由转动,所述主动冲击块(51)的底板内周面上设有对称的第一螺旋槽(512),所述转动轴(52)上设有对称的第二螺旋槽(520),所述转动轴(52)的一端穿过所述通孔(510)后通过两个所述滚珠(54)与所述主动冲击块(51)转动连接,两个所述滚珠(54)分别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螺旋槽(512)与所述第二螺旋槽(520)内;
所述行星齿轮组件(6)包括太阳轮(61)、外齿圈(62)、齿圈座(63)、行星轮(64)以及行星架(65),所述太阳轮(61)的一端与所述电动机(7)转动连接,所述外齿圈(62)套接于所述齿圈座(63)内,所述齿圈座(63)安装固定于所述壳体(10)上,所述行星架(65)套接于所述转动轴(52)上,所述弹簧(53)压紧于所述行星架(65)的端面与所述主动冲击块(51)底板的内表面之间,三组所述行星轮(64)转动连接于所述行星架(65)上且齿面延伸至所述转动轴(52)的中空腔体中,所述太阳轮(61)的另一端自所述转动轴(52)的端部进入三组所述行星轮(64)围成的内圈中并啮合传动,三组所述行星轮(64)围成的外圈与所述外齿圈(62)相啮合;
所述电动机(7)通过所述太阳轮(61)以及与所述太阳轮(61)啮合的所述行星轮(64)带动所述行星架(65)转动,进而由所述行星架(65)带动转动轴(52)旋转,旋转的转动轴(52)通过所述滚珠(54)、第一螺旋槽(512)、第二螺旋槽(520)三者的配合使得所述主动冲击块(51)相对于所述从动冲击块(4)产生轴向位移,进而完成所述牙块(511)与所述从动冲击块(4)两侧双耳的啮合与脱离,同时所述弹簧(53)对所述主动冲击块(51)的瞬时推力作用使所述主动冲击块(51)瞬时前移,从而所述从动冲击块(4)通过与所述主动冲击块(51)的撞击获得冲击力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式电动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连接头(1)包括第一筒体(11)和第二筒体(12),所述第一筒体(11)坐落于所述第二筒体(12)的端面上形成凸型筒体结构;
所述探照组件(2)包括罩壳(21)与光照体(22),所述罩壳(21)为环型结构的透明壳体,所述罩壳(21)套设于所述第一筒体(11)上并盖合于所述第二筒体(12)的端面上,所述光照体(22)位于所述罩壳(21)与所述第二筒体(12)的端面之间,所述光照体(22)发出的光通过所述罩壳(21)射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冲击式电动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照体(22)包括PCB电路板(221)和灯片(222),所述灯片(222)电连接于所述PCB电路板(221)的外表面上,所述PCB电路板(221)的内表面贴合于所述第二筒体(12)的端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冲击式电动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PCB电路板(221)为环形结构板,所述灯片(222)为环形灯片,单片所述灯片(222)电连接所述PCB电路板(221)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冲击式电动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PCB电路板(221)为环形结构板,所述灯片(222)为块状或圆弧状,多个所述灯片(222)间隔设置于所述PCB电路板(221)上。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冲击式电动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片(222)为LED灯片。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冲击式电动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筒体(11)的外周面设有钩槽(111),所述罩壳(21)的内表面沿轴向方向延伸有卡爪(211),所述卡爪(211)为多个,多个所述卡爪(211)沿所述罩壳(21)的周向间隔分布,所述卡爪(211)与所述钩槽(111)扣接。
9.根据权利要求3-8任一所述的冲击式电动扳手,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套头(3),所述套头(3)套设于所述套筒连接头(1)上,所述探照组件(2)位于所述套头(3)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冲击式电动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探照组件(2)还包括基座(23),所述基座(23)为环形结构体,所述基座(23)的外侧面形成有容置槽(231),所述光照体(22)嵌于所述容置槽(231)内,所述罩壳(21)盖合于所述容置槽(231)上;
所述基座(23)的内侧面沿周向间隔设置有支撑板(232),所述支撑板232为弧形结构,所述第一筒体(11)的圆周面上形成卡块(112),所述支撑板(232)的端面抵靠于所述第二筒体(12)的端面上,所述卡块(122)卡接于两块所述支撑板(232)之间,所述卡块(122)用于限制所述基座(23)的转动。
CN202122395047.0U 2021-09-30 2021-09-30 冲击式电动扳手 Active CN2160304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95047.0U CN216030486U (zh) 2021-09-30 2021-09-30 冲击式电动扳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95047.0U CN216030486U (zh) 2021-09-30 2021-09-30 冲击式电动扳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030486U true CN216030486U (zh) 2022-03-15

Family

ID=805475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395047.0U Active CN216030486U (zh) 2021-09-30 2021-09-30 冲击式电动扳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03048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725945B2 (en) Impact tool with improved operability
EP3421867B1 (en) Cordless underhood light with detachable work light
CN216030486U (zh) 冲击式电动扳手
TW574090B (en) Light-emitting adapting socket
CN204437925U (zh) 具有非直射式光源的led车灯
CN2274277Y (zh) 多功能照明装置
US11623337B2 (en) Power tool
CN201582567U (zh) 一种可转动灯头的防水手电筒
CN216265731U (zh) 电动扳手套筒连接装置及其电动扳手
CN103162096B (zh) 电筒
CN107218536B (zh) 一种led灯
CN212919152U (zh) 多功能电动螺丝刀
CN211805814U (zh) 电动螺丝批
CN214664282U (zh) 一种旋转灯座结构
CN209737471U (zh) 具有外附式灯具的电动改锥
CN216028249U (zh) 手持式电动工具
CN214249443U (zh) 一种便捷的前组合灯调光模组
CN220179185U (zh) 冲击工具
CN216346128U (zh) 一种投光灯灯体转向结构
CN210662542U (zh) 一种可更换透镜的灯具
CN113932652B (zh) 一种用于枪械上具有横向锁止功能的手电筒
CN212390228U (zh) 筒灯
CN210941521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调光电机
CN220762459U (zh) 一种多用途数据中心维护工具
CN214445927U (zh) 电动扳手探照组件、电动扳手套筒连接装置及其电动扳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