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030136U - 一种多孔应力陶瓷球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孔应力陶瓷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030136U
CN216030136U CN202122678252.8U CN202122678252U CN216030136U CN 216030136 U CN216030136 U CN 216030136U CN 202122678252 U CN202122678252 U CN 202122678252U CN 216030136 U CN216030136 U CN 2160301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eramic ball
hemisphere
groove
positioning
baff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67825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耀勤
王仁发
陈建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ingxiang Huatian Chemical Pack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ingxiang Huatian Chemical Pack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ingxiang Huatian Chemical Pack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Pingxiang Huatian Chemical Pack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67825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0301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0301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0301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rushing And Gri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孔应力陶瓷球,包括上半球和下半球,所述上半球的下方设有下半球,且下半球的内壁两侧开设有定位槽,所述上半球的底部表面设有连接块,且连接块的两侧表面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的内部设有定位杆,且定位杆通过第二弹簧与通槽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连接块、限位块、定位杆、通槽、限位槽、第二弹簧、定位槽,其中通过连接块、限位块、定位杆、通槽、限位槽、第二弹簧、定位槽的配合使用,能够有效对上半球和下半球进行安装,其中定位杆延伸至定位槽的内部,能够有效保持陶瓷球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防止在研磨时上半球和下半球发生分离的问题,减少了在使用时的局限性,有利于提高陶瓷球的使用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多孔应力陶瓷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陶瓷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孔应力陶瓷球。
背景技术
目前研磨磁球具有密度、机械强度高,耐磨性能好等优点,研磨瓷球是一种经济型、应用极为广泛的非金属研磨介质,研磨瓷球主要用于机械、电子、航天等领域,也可用于化肥、化工等行业。
现有的陶瓷球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现有的陶瓷球在使用的过程中,陶瓷球容易发生分离的问题,极大降低了其使用效果,且现有的陶瓷球在使用时还容易受到应力影响,极大降低了其实用性。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孔应力陶瓷球,具备不易发生分离,稳定性高,使用效果好,且实用性强的优点,进而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孔应力陶瓷球,包括上半球和下半球,所述上半球的下方设有下半球,且下半球的内壁两侧开设有定位槽,所述上半球的底部表面设有连接块,且连接块的两侧表面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的内部设有定位杆,且定位杆通过第二弹簧与通槽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杆的两侧表面设有限位块,且限位块的一端延伸至通槽内壁两侧开设的限位槽的内部,所述上半球的内部设有第一隔板,且第一隔板的下方设有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和上半球之间设有第一泡沫金属,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之间设有第二泡沫金属,所述下半球的内部设有第三隔板,且第三隔板的下方设有第四隔板,所述第三隔板和第四隔板之间设有第三泡沫金属,所述第四隔板和下半球之间设有第四泡沫金属。
优选的,所述第三隔板的顶部表面设有第一弹簧,且第一弹簧的顶端设有缓冲板。
优选的,所述第一弹簧共设有多个,且多个第一弹簧均匀分布在第三隔板的顶部表面上。
优选的,所述定位杆和定位槽相契合。
优选的,所述上半球的前端表面贯穿设有第一通孔,且第一通孔的下方贯穿设有第二通孔。
优选的,所述下半球的前端表面贯穿设有第三通孔,且第三通孔的下方贯穿设有第四通孔。
优选的,所述定位杆和定位槽为圆形结构。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孔应力陶瓷球,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的连接块、限位块、定位杆、通槽、限位槽、第二弹簧、定位槽,其中通过连接块、限位块、定位杆、通槽、限位槽、第二弹簧、定位槽的配合使用,能够有效对上半球和下半球进行安装,安装过程简单方便,其中定位杆延伸至定位槽的内部,能够有效保持陶瓷球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防止在研磨时上半球和下半球发生分离的问题,减少了在使用时的局限性,有利于提高陶瓷球的使用效果。
(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第三隔板、第四隔板、第一泡沫金属、第二泡沫金属、第三泡沫金属、第四泡沫金属的配合使用,能够有效缓解陶瓷球在研磨时所受到的应力,降低了陶瓷球在研磨时所产生的冲击力,能够有效吸收陶瓷球在研磨时所产生的能量,便于对陶瓷球进行保护,其中通过第一弹簧和缓冲板的配合使用,进一步缓解了陶瓷球在研磨时所产生的应力,降低了应力较大而对陶瓷球造成的不良影响,有利于提高其实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多孔应力陶瓷球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多孔应力陶瓷球的A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多孔应力陶瓷球的正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多孔应力陶瓷球的上半球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上半球;2、下半球;3、第一隔板;4、第一泡沫金属;5、第二泡沫金属;6、第二隔板;7、缓冲板;8、第三隔板;9、第四隔板;10、定位槽;11、第一弹簧;12、第三泡沫金属;13、第四泡沫金属;14、限位块;15、定位杆;16、通槽;17、限位槽;18、第二弹簧;19、第一通孔;20、第二通孔;21、第三通孔;22、第四通孔;23、连接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照图1-4,一种多孔应力陶瓷球,包括上半球1和下半球2,上半球1的下方设有下半球2,且下半球2的内壁两侧开设有定位槽10,上半球1的底部表面设有连接块23,且连接块23的两侧表面开设有通槽16,通槽16的内部设有定位杆15,且定位杆15通过第二弹簧18与通槽16固定连接,定位杆15的两侧表面设有限位块14,且限位块14的一端延伸至通槽16内壁两侧开设的限位槽17的内部,上半球1的内部设有第一隔板3,且第一隔板3的下方设有第二隔板6,第一隔板3和上半球1之间设有第一泡沫金属4,第一隔板3和第二隔板6之间设有第二泡沫金属5,下半球2的内部设有第三隔板8,且第三隔板8的下方设有第四隔板9,第三隔板8和第四隔板9之间设有第三泡沫金属12,第四隔板9和下半球2之间设有第四泡沫金属13,其中通过连接块23、限位块14、定位杆15、通槽16、限位槽17、第二弹簧18、定位槽10的配合使用,能够有效对上半球1和下半球2进行安装,安装过程简单方便,其中定位杆15延伸至定位槽10的内部,能够有效保持陶瓷球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防止在研磨时上半球1和下半球2发生分离的问题,减少了在使用时的局限性,有利于提高陶瓷球的使用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三隔板8的顶部表面设有第一弹簧11,且第一弹簧11的顶端设有缓冲板7,其中通过第一弹簧11和缓冲板7的配合使用,进一步缓解了陶瓷球在研磨时所产生的应力,降低了应力较大而对陶瓷球造成的不良影响,有利于提高其实用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弹簧11共设有多个,且多个第一弹簧11均匀分布在第三隔板8的顶部表面上,其中通过多个第一弹簧11的使用,便于提高缓冲板7的缓冲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定位杆15和定位槽10相契合,其中定位杆15延伸至定位槽10的内部,能够有效保持陶瓷球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防止在研磨时上半球1和下半球2发生分离的问题,减少了在使用时的局限性,有利于提高陶瓷球的使用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半球1的前端表面贯穿设有第一通孔19,且第一通孔19的下方贯穿设有第二通孔20,其中通过第一通孔19、第二通孔20、第一泡沫金属4、第二泡沫金属5的配合使用,便于减缓上半球1所受到的应力。
在一个实施例中,下半球2的前端表面贯穿设有第三通孔21,且第三通孔21的下方贯穿设有第四通孔22,其中通过第三通孔21、第四通孔22、第三泡沫金属12、第四泡沫金属13的配合使用,有利于减缓下半球2所受到的应力。
在一个实施例中,定位杆15和定位槽10为圆形结构,便于对上半球1和下半球2进行定位。
工作原理:
使用时,通过连接块23、限位块14、定位杆15、通槽16、限位槽17、第二弹簧18、定位槽10的配合使用,能够有效对上半球1和下半球2进行安装,安装过程简单方便,其中定位杆15延伸至定位槽10的内部,能够有效保持陶瓷球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防止在研磨时上半球1和下半球2发生分离的问题,减少了在使用时的局限性,有利于提高陶瓷球的使用效果,其中通过第一隔板3、第二隔板6、第三隔板8、第四隔板9、第一泡沫金属4、第二泡沫金属5、第三泡沫金属12、第四泡沫金属13的配合使用,能够有效缓解陶瓷球在研磨时所受到的应力,降低了陶瓷球在研磨时所产生的冲击力,且能够有效吸收陶瓷球在研磨时所产生的能量,便于对陶瓷球进行保护,其中通过第一弹簧11和缓冲板7的配合使用,进一步缓解了陶瓷球在研磨时所产生的应力,降低了应力较大而对陶瓷球造成的不良影响,有利于提高其实用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多孔应力陶瓷球,包括上半球(1)和下半球(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半球(1)的下方设有下半球(2),且下半球(2)的内壁两侧开设有定位槽(10),所述上半球(1)的底部表面设有连接块(23),且连接块(23)的两侧表面开设有通槽(16),所述通槽(16)的内部设有定位杆(15),且定位杆(15)通过第二弹簧(18)与通槽(16)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杆(15)的两侧表面设有限位块(14),且限位块(14)的一端延伸至通槽(16)内壁两侧开设的限位槽(17)的内部,所述上半球(1)的内部设有第一隔板(3),且第一隔板(3)的下方设有第二隔板(6),所述第一隔板(3)和上半球(1)之间设有第一泡沫金属(4),所述第一隔板(3)和第二隔板(6)之间设有第二泡沫金属(5),所述下半球(2)的内部设有第三隔板(8),且第三隔板(8)的下方设有第四隔板(9),所述第三隔板(8)和第四隔板(9)之间设有第三泡沫金属(12),所述第四隔板(9)和下半球(2)之间设有第四泡沫金属(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孔应力陶瓷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隔板(8)的顶部表面设有第一弹簧(11),且第一弹簧(11)的顶端设有缓冲板(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孔应力陶瓷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簧(11)共设有多个,且多个第一弹簧(11)均匀分布在第三隔板(8)的顶部表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孔应力陶瓷球,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杆(15)和定位槽(10)相契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孔应力陶瓷球,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半球(1)的前端表面贯穿设有第一通孔(19),且第一通孔(19)的下方贯穿设有第二通孔(2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孔应力陶瓷球,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半球(2)的前端表面贯穿设有第三通孔(21),且第三通孔(21)的下方贯穿设有第四通孔(2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孔应力陶瓷球,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杆(15)和定位槽(10)为圆形结构。
CN202122678252.8U 2021-11-03 2021-11-03 一种多孔应力陶瓷球 Active CN2160301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678252.8U CN216030136U (zh) 2021-11-03 2021-11-03 一种多孔应力陶瓷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678252.8U CN216030136U (zh) 2021-11-03 2021-11-03 一种多孔应力陶瓷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030136U true CN216030136U (zh) 2022-03-15

Family

ID=805512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678252.8U Active CN216030136U (zh) 2021-11-03 2021-11-03 一种多孔应力陶瓷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03013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030136U (zh) 一种多孔应力陶瓷球
CN211501268U (zh) 一种可更换式防盗螺母
CN203286148U (zh) 减震管托
CN211009706U (zh) 一种煤矿采掘机底座减震装置
CN210073957U (zh) 一种抗震性能好的船用电池箱体
CN215759135U (zh) 一种建筑工程用抗震型建筑桩
CN207717022U (zh) 一种便携式建筑工程用墙面平整度检测装置
CN210498213U (zh) 一种座椅用四连杆铆接工装
CN213332189U (zh) 一种防松动钢结构梁夹
CN211800731U (zh) 一种新型的化工反应釜
CN211976352U (zh) 一种食品安全检测用的检测装置
CN210918146U (zh) 一种新型钢结构工程支架
CN210240437U (zh) 一种带减震结构的悬架支座
CN210473048U (zh) 一种风阻较小的航模遥控飞机
CN215180840U (zh) 一种隧道衬砌检测的地质雷达天线保护装置
CN214021176U (zh) 一种多孔应力陶瓷球
CN214138232U (zh) 一种汽车油箱用橡胶垫结构
CN218623345U (zh) 一种铝模板加固结构
CN213532364U (zh) 一种防撞悬挂装置
CN210894550U (zh) 直流配电智能检测器
CN214173686U (zh) 一种抗震检测控制柜
CN209049477U (zh) 一种多孔应力陶瓷球
CN218718435U (zh) 一种高弹性的抗压复合弹簧
CN213955683U (zh) 一种水载体热泵
CN216530317U (zh) 一种具有抗震功能的电缆桥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