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027625U - 一种压杆结构及折弯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压杆结构及折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027625U
CN216027625U CN202122279430.XU CN202122279430U CN216027625U CN 216027625 U CN216027625 U CN 216027625U CN 202122279430 U CN202122279430 U CN 202122279430U CN 216027625 U CN216027625 U CN 2160276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ure plate
workpiece
outer ring
cover body
compression b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27943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沈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Nulank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Nulank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Nulank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Nulank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27943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0276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0276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0276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ending Of Plates, Rods, And Pip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压杆结构及折弯设备,涉及数控机床技术领域,该压杆结构包括:压杆座;轴压杆,所述轴压杆的上端与所述压杆座连接;角接触轴承,包括外圈和设置于所述外圈内的内圈,所述内圈套设于所述轴压杆的下端;压盘,包括第一压盘和第二压盘,所述第一压盘套设于所述外圈,所述第二压盘与所述第一压盘相对设置。角接触轴承的外圈和内圈允许在一定范围内倾斜,当轴压杆与工件倾斜即轴压盘与工件的压紧表面不能维持垂直状态时,角接触轴承的外圈和内圈在外力的作用下自动适应调整,使得第一压盘能够与第二压盘始终保持面接触,确保了第一压盘和第二压盘能够与工件有效接触而压紧工件,从而避免了工件出现打滑的情况。

Description

一种压杆结构及折弯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数控机床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压杆结构及折弯设备。
背景技术
折弯中心、翻边中心和翻边数控折弯机(以下统一以折弯设备代称)是全自动的钣金折弯数控机床设备,折弯中心与通用数控折弯机的主要区别是不用人工参与钣金工件的每一步折弯动作,操作人员只需要将钣金工件放到工作平台上,机床就能自动送料并根据工步程序自动折弯出工件外型。
折弯设备存在难题:
1、第一压盘和第二压盘之间的压力一般在1吨左右,轴压杆装置存在一定的悬臂结构特征,当受到压紧反作用力时会造成上压杆装置传动链各部件和悬臂支架向上弯曲。下部工作台刚性相对较强,其受到压紧作用力时变形可以忽略。
2、当上压杆装置传动链各部件和悬臂支架向上弯后会造成第一压盘向上倾斜,当折弯设备高速前后或旋转工件运动时造成工件打滑,产生长度方向和角度方向定位误差。
3、轴压杆装置的悬臂结构通过改良设计改善刚性,但不能完全解决弯曲变形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压杆结构,在第一压盘挤压第二压盘时,能够确保第一压盘及第二压盘均与工件有效接触,从而避免工件打滑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压杆结构的折弯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压杆结构,包括:压杆座;轴压杆,所述轴压杆的上端与所述压杆座连接;角接触轴承,包括外圈和设置于所述外圈内的内圈,所述内圈套设于所述轴压杆的下端;压盘,包括第一压盘和第二压盘,所述第一压盘套设于所述外圈,所述第二压盘与所述第一压盘相对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压盘包括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所述第一盖体与所述角接触轴承的上端面贴合,所述第二盖体的内壁与所述外圈的外壁贴合,所述第二盖体具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外圈的下端面贴合,所述第一盖体与所述第二盖体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压杆结构还包括轴套和锁紧螺母,所述轴套与所述内圈抵接,所述轴套具有凸缘,所述支撑部沿所述轴压杆轴向的投影至少部分落于所述凸缘,所述锁紧螺母与所述轴压杆配合连接且与所述轴套远离所述内圈的一侧贴合。
进一步地,所述压杆结构还包括密封组件,所述密封组件包括第一密封件,所述轴压杆设置有第一密封槽,所述第一密封槽与所述第一盖体靠近所述轴压杆的一侧相对,所述第一密封件安装于所述第一密封槽。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组件还包括第二密封件,沿所述轴压杆轴向,所述支撑部远离所述角接触轴承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密封槽,所述第二密封件安装于所述第二密封槽,所述凸缘与所述第二密封件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均为O型密封圈。
进一步地,所述轴压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同步轮,所述同步轮通过同步带与传动轴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折弯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压杆结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压杆结构,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将第一压盘套设在角接触轴承的外圈上,由于角接触轴承能够承受一定的轴向负荷,能够满足第一压盘压紧工件时对反作用力的需求;角接触轴承的外圈和内圈允许在一定范围内倾斜,当轴压杆与工件倾斜即轴压盘与工件的压紧表面不能保持垂直状态时,角接触轴承的外圈和内圈在反作用力的作用下自动适应调整,使得第一压盘能够与第二压盘保持平面接触,从而确保了第一压盘和第二压盘能够与工件有效接触并压紧工件,避免了工件出现打滑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压杆结构的正视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的剖视示意图;
图3为图2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折弯设备的正视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左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
轴压杆12,第一压盘141,第二压盘142,压杆座11,轴套15,同步轮17,锁紧螺母161,第一盖体1411,第二盖体1412,外圈131,内圈132,第一密封件21,第二密封件22,支撑部14121,第二密封槽1412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以上,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参见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压杆结构,包括压杆座11、轴压杆12、角接触轴承以及压盘。
具体的,轴压杆12的上端与压杆座11连接;角接触轴承包括外圈131和设置于外圈131内的内圈132,内圈132套设于轴压杆12的下端;压盘包括第一压盘141和第二压盘142,第一压盘141套设于外圈131,第二压盘142与第一压盘141相对设置。
将第一压盘141套设在角接触轴承的外圈131上,由于角接触轴承能够承受轴向负荷,能够承受第一压盘141压紧工件时的反作用力,从而满足工作需求。角接触轴承的外圈131和内圈132允许在一定范围内倾斜,当轴压杆12与工件倾斜即轴压盘与工件的压紧表面不能维持垂直状态时,角接触轴承的外圈131和内圈132能够在反作用力的作用下自动适应调整,使得第一压盘141能够与第二压盘142保持面接触,从而确保了第一压盘141和第二压盘142能够与工件有效接触并压紧工件,避免了工件出现打滑的情况。此外,压杆结构通常与悬臂支架相连接。由于外圈131和内圈132能够在一定范围内倾斜,从而克服了悬臂支架因受力而发生弯曲对第一压盘141和第二压盘142压紧工作的影响,从而克服了悬臂支架弯曲变形对压杆结构的影响。
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一压盘141包括第一盖体1411和第二盖体1412,第一盖体1411与角接触轴承的上端面贴合,第二盖体1412的内壁与外圈131的外壁贴合,第二盖体1412具有支撑部14121,支撑部14121与外圈131的下端面贴合,第一盖体1411与第二盖体1412连接。其中,第一盖体1411呈圆盘状,安装角接触轴承前,提前将第一盖体1411套设于轴压杆12上。第二盖体1412为中空结构,第二盖体1412的内壁与外圈131的外壁固定连接。第二盖体1412的上端面与第一盖体1411固定连接,从而使第二盖体1412安装到轴压杆12上。需要指出的是,支撑部14121的内壁为圆弧表面,支撑部14121与轴压杆12的距离大于内圈132的厚度,以确保第二盖体1412在受到外力作用时能够在一定范围内摆动或倾斜。当第一压盘141因承受外力而发生倾斜时,使得第二盖体1412的轴线能够与轴压杆12的轴线产生一定的夹角,从而使第一压盘141和第二压盘142的压紧平面能够始终与工件有效接触,也使得第一压盘141的轴线与轴压杆12的轴线产生夹角时不至于损坏角接触轴承。
需要指出的是,沿轴压杆12的轴向方向,角接触轴承的上端面为远离第二压盘142一侧的端面。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盖体1411与轴压杆12之间也具有一定间隙,以满足第一压盘141的转动或摆动需求。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压杆结构还包括轴套15和锁紧螺母161,轴套15与内圈132抵接,轴套15具有凸缘,支撑部14121沿轴压杆12轴向的投影至少部分落于凸缘上,以避免第二盖体1412的安装失效;锁紧螺母161与轴压杆12配合连接且与凸缘远离内圈132的一侧贴合。其中,支撑部14121的内径大于轴套15的外径,以确保轴套15能够与内圈132抵接。轴套15的厚度小于等于内圈132的厚度,轴套15能够对内圈132进行固定,避免内圈132在工作过程中产生松动。
可以理解的是,轴压杆12安装角接触轴承的一端为阶梯轴,角接触轴承的内圈132与套设于直径较小的轴杆上,并通过阶梯轴的台阶对内圈132进行限位固定,避免了第一压盘141在工作时因受到外力而沿轴压杆12的轴向移动。
在一种实施例中,压杆结构还包括密封组件,密封组件包括第一密封件21,轴压杆12设置有第一密封槽,第一密封槽与第一盖体1411靠近轴压杆12的一侧相对,第一密封件21安装于第一密封槽。其中,第一盖体1411靠近轴压杆12的一侧即第一盖体1411的内壁面与第一密封件21抵接。由于第一密封件21为弹性部件,不会阻碍第一盖体1411在一定范围内转动,即第一密封件21的设置,不会影响第一压盘141与工件充分接触。
在上述实施例中,密封组件还包括第二密封件22,沿轴压杆12轴向方向,支撑部14121远离角接触轴承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密封槽14122,第二密封件22安装于第二密封槽14122,凸缘与第二密封件22抵接。由于第二密封件22也为弹性部件,不会阻碍第一压盘141在适当范围内活动。收紧锁紧螺母161时,凸缘与第二密封件22挤压,第二密封件22对第二盖体1412起支撑作用。
第一密封件21和第二密封件22的设置,使得角接触轴承内形成密闭空间。此时,在第一压盘141内设置润滑脂对角接触轴承进行润滑,能够有效延长角接触轴承的工作寿命。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密封件21和第二密封件22均为O型密封圈。O型密封圈能够很好的适用于第一压盘141的往复运动,从而保证了密封效果。
在一种实施例中,轴压杆12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同步轮17,同步轮17通过同步带与传动轴连接。传动轴通过同步带带动轴压杆12转动。由于第一盖体1411与第一密封件21挤压、轴套15的凸缘与第二密封件22挤压,使第一压盘141与轴压杆12连接为一个整体,避免了第一压盘141即第一盖体1411和第二盖体1412与轴压杆12产生相对转动。第一压盘141在压紧工件后,能够通过传动轴带动第一压盘141转动,从而带动工件旋转,以实现工件方位的调整。
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压盘142也设置有旋转驱动装置,以驱动第二压盘142绕自身轴线旋转。利用第一压盘141在一定范围能自适应摆动的特点,保证第一压盘141及第二压盘142始终把工件稳稳压住,避免工件在转动时因打滑现象而影响对工件长度方向和角度方向的定位精度。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折弯设备,具有如上所述的压杆结构,因此具有上述压杆结构的所有技术效果。
本实施例中,参见图4和图5,折弯设备包括机架、压杆结构、送料平台、折弯刀具及伺服电机。送料平台包括第一压盘141和第二压盘142。伺服电机的输出轴通过同步带与轴压杆12连接;第一压盘141在压紧工件后,通过伺服电机带动第一压盘141转动,从而带动工件旋转,以实现工件方位的调整。由于角接触轴承的设置,使得第一压盘141和第二压盘142始终保持面接触,从而能够将工件稳稳压住,避免了工件打滑的情况。
工作时,第一压盘141和第二压盘142将工件压紧,再通过折弯刀具对工件的第一侧边进行折弯工作;完成工件的第一侧边的折弯工作后,伺服电机动作,使工件的第二侧边置于折弯刀具下,继续进行后续折弯工作。由于第一压盘141通过角接触轴承与轴压杆12连接,能够保证第一压盘141和第二压盘142始终压住工件,避免了移动或旋转工件时压盘与工件之间产生打滑现象,从而保证了工件长度方向或角度方向的定位精度。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此外,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Claims (8)

1.一种压杆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压杆座;
轴压杆,所述轴压杆的上端与所述压杆座连接;
角接触轴承,包括外圈和设置于所述外圈内的内圈,所述内圈套设于所述轴压杆的下端;
压盘,包括第一压盘和第二压盘,所述第一压盘套设于所述外圈,所述第二压盘与所述第一压盘相对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盘包括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所述第一盖体与所述角接触轴承的上端面贴合,所述第二盖体的内壁与所述外圈的外壁贴合,所述第二盖体具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外圈的下端面贴合,所述第一盖体与所述第二盖体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杆结构还包括轴套和锁紧螺母,所述轴套与所述内圈抵接,所述轴套具有凸缘,所述支撑部沿所述轴压杆轴向的投影至少部分落于所述凸缘,所述锁紧螺母与所述轴压杆配合连接且与所述轴套远离所述内圈的一侧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杆结构还包括密封组件,所述密封组件包括第一密封件,所述轴压杆设置有第一密封槽,所述第一密封槽与所述第一盖体靠近所述轴压杆的一侧相对,所述第一密封件安装于所述第一密封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组件还包括第二密封件,沿所述轴压杆轴向,所述支撑部远离所述角接触轴承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密封槽,所述第二密封件安装于所述第二密封槽,所述凸缘与所述第二密封件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均为O型密封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压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同步轮,所述同步轮通过同步带与传动轴连接。
8.一种折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压杆结构。
CN202122279430.XU 2021-09-18 2021-09-18 一种压杆结构及折弯设备 Active CN2160276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79430.XU CN216027625U (zh) 2021-09-18 2021-09-18 一种压杆结构及折弯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79430.XU CN216027625U (zh) 2021-09-18 2021-09-18 一种压杆结构及折弯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027625U true CN216027625U (zh) 2022-03-15

Family

ID=805994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279430.XU Active CN216027625U (zh) 2021-09-18 2021-09-18 一种压杆结构及折弯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02762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00019427A1 (en) Clamping device of indexing device for machine tool
CN104942565B (zh) 一种连续无冲击的自均载压装装置
CN212635618U (zh) 油封安装工装
CN216027625U (zh) 一种压杆结构及折弯设备
JP4933084B2 (ja) プレス装置
CN108723796B (zh) 一种用于五轴复合加工中心的机械单摆头
KR20010085013A (ko) 압입용 탄성중심기기
JP4585386B2 (ja) ロータリテーブル装置
JP3405930B2 (ja) プレス装置
CN215824156U (zh) 一种弹性压轮
EP4129512A1 (en) Multi-drive combined bending machine
CN210435426U (zh) 一种钻模夹具
CN211220246U (zh) 一种机器人减速机齿壳内圆及端面磨销专用夹具
CN112264755A (zh) 一种用于塔吊回转机构的焊接定心装置及焊接夹具
JP2000296483A (ja) マーキングツール
CN114770170B (zh) 一种衬套加工夹具及加工方法
KR20100119192A (ko) 베어링 벤딩 머신 및 이를 이용하는 베어링 벤딩 방법
CN215200861U (zh) 一种自动换刀系统中入力传动蜗杆与蜗轮的装配结构
CN211589163U (zh) 一种开门机定位工装
CN219562057U (zh) 旋转压紧机构及装配线托盘
CN216541802U (zh) 一种压铆机用的自动替换冲头装置
CN217913961U (zh) 一种管材切割用的夹具安装座
CN109253187B (zh) 一种机械回转制动器
CN217351519U (zh) 一种具有回转式结构的工件镀膜装置
CN219119664U (zh) 中空工位轴承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