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019414U - 一种跟腱助力保护鞋 - Google Patents
一种跟腱助力保护鞋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019414U CN216019414U CN202121792109.5U CN202121792109U CN216019414U CN 216019414 U CN216019414 U CN 216019414U CN 202121792109 U CN202121792109 U CN 202121792109U CN 216019414 U CN216019414 U CN 21601941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astic band
- elastic
- shoe
- achilles tendon
- bel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otwear And Its Accessory,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跟腱助力保护鞋,包括鞋子本体,鞋子本体上设有弹力机构,弹力机构包括可套设在小腿对应腓肠肌部分的限位套和连接在限位套上的弹性带,弹性带的下端连接在鞋子本体上,在鞋子本体的下表面前掌部和后跟部均着地时,弹性带处于第一伸缩状态,在鞋子本体的前掌部着地且后跟部离地时,弹性带处于第二伸缩状态,第一伸缩状态为拉伸状态,弹性带在第一伸缩状态下的长度大于弹性带在第二伸缩状态下的长度。当前掌部着地后跟部离地时,跟腱上提,弹性带随着收缩成第二伸缩状态,通过弹性带的弹力能够为跟腱的上提提供助力,减缓跟腱拉伸疲劳,对跟腱进行保护,本实用新型直接在鞋底上设有限位套和弹性带,具有结构简易的优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跟腱助力保护鞋,属鞋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大多数的跑跳运动员或职业球员等,他们由于跟腱反复受到剧烈拉伸产生劳损后引起退行性病变,这时他们的脚跟上方疼痛,肿胀和僵化,往往在运动后会加剧。相关调查发现每10万人中约有1000-2100人会发生跟腱损伤,多见于田径,跳高,跳远的运动员或篮球,足球爱好者。传统的鞋子难以对跟腱进行保护,一般是另外再设置跟腱保护器,结构较为复杂,也显得较为笨重。
鉴于此,本发明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易、能够保护跟腱、减轻跟腱劳损的跟腱助力保护鞋。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
一种跟腱助力保护鞋,包括鞋子本体,鞋子本体对应人体足掌前部的位置设为前掌部,鞋子本体对应脚后跟的位置设为后跟部,鞋子本体对应脚背内侧的一侧为内侧,鞋子本体对应脚背外侧的一侧为外侧,所述鞋子本体上设有辅助跟腱抬升的弹力机构,弹力机构包括可套设在小腿对应腓肠肌部分的限位套和连接在限位套上的弹性带,弹性带的下端连接在所述鞋子本体上,在所述鞋子本体的下表面前掌部和后跟部均着地时,弹性带处于第一伸缩状态,在鞋子本体的前掌部着地且后跟部离地时,弹性带处于第二伸缩状态,第一伸缩状态为拉伸状态,弹性带在第一伸缩状态下的长度大于弹性带在第二伸缩状态下的长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所述第二伸缩状态为弹性带不受力时的自然状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所述鞋子本体包括鞋底和连接在鞋底上的鞋面,所述弹性带的下端连接在鞋面上或鞋底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所述弹性带包括第一弹性带,第一弹性带的上端连接在所述限位套上,第一弹性带的下端连接在所述鞋面与所述鞋底之间,第一弹性带的下端位于所述后跟部的后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所述弹性带还包括第二弹性带和第三弹性带,第二弹性带的上端连接在所述限位套上,第二弹性带的下端连接在所述鞋面与所述鞋底之间,第三弹性带的上端连接在所述限位套上,第三弹性带的下端连接在所述鞋底与所述鞋面之间,所述第二弹性带与所述第三弹性带呈“X”形设置,所述第一弹性带的下端位于所述第二弹性带的下端与所述第三弹性带的下端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以所述限位套靠近所述后跟部的一侧为后侧,相对的另一侧为前侧,所述第二弹性带的上端和所述第三弹性带的上端均连接在所述限位套的前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鞋面上的导向套,导向套对应小腿的比目鱼肌设置,所述第一弹性带、所述第二弹性带以及所述第三弹性带交汇于导向套并从导向套与所述鞋面之间穿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所述鞋面延伸至对应小腿的腓肠肌位置,所述限位套和所述导向套均固定在所述鞋面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所述限位套包括围设所述鞋面上的第一调整带,第一调整带的一端为第一自由端,第一调整带的另一端为第一调整端,第一调整端上设有第一日字扣,第一调整带于第一自由端与第一调整端之间的位置通过缝线固定在所述鞋面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所述导向套包括围设在所述鞋面上的第二调整带,第二调整带的一端为第二自由端,第二调整带的另一端为第二调整端,第二调整端上设有第二日字扣,第二调整带于第二自由端与第二调整端之间的位置通过缝线固定在所述鞋面上。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后,在穿上鞋子后,限位套套在小腿对应腓肠肌的位置,利用腓肠肌的结构特点,限位套不易自动滑脱,前掌部和后跟部均着地时,弹性带处于第一伸缩状态,当前掌部着地后跟部离地时,跟腱上提,弹性带随之收缩成第二伸缩状态,通过弹性带的弹力能够为跟腱的上提提供助力,减缓跟腱拉伸疲劳,对跟腱进行保护,本实用新型直接在鞋底上设有限位套和弹性带,具有结构简易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中:
鞋子本体10 鞋底11
鞋面12 前掌部101
足弓部102 后跟部103
内侧104 外侧105
第一弹性带21 第二弹性带22
第三弹性带23 限位套30
第一调整端31 第一自由端32
导向套40 第二调整端41
第二自由端4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进行详细阐述。
参照图1至图2,一种跟腱助力保护鞋,包括鞋子本体10,鞋子本体10对应人体足掌前部的位置设为前掌部101,鞋子本体10对应脚后跟的位置设为后跟部103,鞋子本体10对应脚背内侧的一侧为内侧104,鞋子本体10对应脚背外侧的一侧为外侧105。所述鞋子本体10上设有辅助跟腱抬升的弹力机构,弹力机构包括可套设在小腿对应腓肠肌部分的限位套30和连接在限位套30上的弹性带,将限位套30对应腓肠肌设置,在使用时,限位套30套设在腓肠肌外周沿周长较大的位置的上方,使得鞋子在使用过程中,限位套30不易向下滑脱。弹性带的下端连接在所述鞋子本体10上,在所述鞋子本体10的下表面前掌部101和后跟部103均着地时,弹性带处于第一伸缩状态,在鞋子本体的前掌部101着地且后跟部103离地时,弹性带处于第二伸缩状态,第一伸缩状态为拉伸状态,弹性带在第一伸缩状态下的长度大于弹性带在第二伸缩状态下的长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所述第二伸缩状态为弹性带不受力时的自然状态。本实用新型中,第二伸缩状态也可以为拉伸状态,但在第二伸缩状态下,弹性带的长度小于第一伸缩状态的长度,也即弹性带从第一伸缩状态向第二伸缩状态转换过程中,弹性带在自身弹力的作用下自动收缩。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所述鞋子本体10包括鞋底11和连接在鞋底11上的鞋面12,所述弹性带的下端连接在鞋面12上或鞋底11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所述弹性带包括第一弹性带21,第一弹性带21的上端连接在所述限位套30上,第一弹性带21的下端连接在所述鞋面12与所述鞋底11之间,第一弹性带21的下端位于所述后跟部103的后端。在使用状态,第一弹性带21大体在竖直方向延伸。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所述弹性带还包括第二弹性带22和第三弹性带23,第二弹性带22的上端连接在所述限位套30上,第二弹性带22的下端连接在所述鞋面12与所述鞋底11之间,第三弹性带23的上端连接在所述限位套30上,第三弹性带23的下端连接在所述鞋底11与所述鞋面12之间,所述第二弹性带22与所述第三弹性带23呈“X”形设置,所述第一弹性带21的下端位于所述第二弹性带22的下端与所述第三弹性带23的下端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以所述限位套30靠近所述后跟部103的一侧为后侧,相对的另一侧为前侧,所述第二弹性带22的上端和所述第三弹性带23的上端均连接在所述限位套30的前侧,第二弹性带22的下端位于后跟部103的前端的内侧104,第三弹性带23位于后跟部103的前端的外侧105。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鞋面12上的导向套40,导向套40对应小腿的比目鱼肌设置,也即位于腓肠肌的下方,第一弹性带21、第二弹性带22以及所述第三弹性带23交汇于导向套40并从导向套40与所述鞋面12之间穿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所述鞋面12延伸至对应小腿的腓肠肌位置,形成长筒状鞋面12,所述限位套30和所述导向套40均固定在所述鞋面12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所述限位套30包括围设所述鞋面12上的第一调整带,第一调整带的一端为第一自由端32,第一调整带的另一端为第一调整端31,第一调整端31上设有第一日字扣,第一调整带于第一自由端32与第一调整端32之间的位置通过缝线固定在所述鞋面12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所述导向套40包括围设在所述鞋面12上的第二调整带,第二调整带的一端为第二自由端42,第二调整带的另一端为第二调整端41,第二调整端41上设有第二日字扣,第二调整带于第二自由端42与第二调整端41之间的位置通过缝线固定在所述鞋面12上。
采用上述的结构,可以通过第一调整带调整限位套30的松紧程度,使得限位套30能够舒适地套设在小腿上并且不易向下滑动,从而使得弹性带能够平稳地拉伸。
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式并非限于本案图示和实施例,任何人对其进行类似思路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Claims (10)
1.一种跟腱助力保护鞋,包括鞋子本体,鞋子本体对应人体足掌前部的位置设为前掌部,鞋子本体对应脚后跟的位置设为后跟部,鞋子本体对应脚背内侧的一侧为内侧,鞋子本体对应脚背外侧的一侧为外侧,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子本体上设有辅助跟腱抬升的弹力机构,弹力机构包括可套设在小腿对应腓肠肌部分的限位套和连接在限位套上的弹性带,弹性带的下端连接在所述鞋子本体上,在所述鞋子本体的下表面前掌部和后跟部均着地时,弹性带处于第一伸缩状态,在鞋子本体的前掌部着地且后跟部离地时,弹性带处于第二伸缩状态,第一伸缩状态为拉伸状态,弹性带在第一伸缩状态下的长度大于弹性带在第二伸缩状态下的长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跟腱助力保护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伸缩状态为弹性带不受力时的自然状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跟腱助力保护鞋,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子本体包括鞋底和连接在鞋底上的鞋面,所述弹性带的下端连接在鞋面上或鞋底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跟腱助力保护鞋,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带包括第一弹性带,第一弹性带的上端连接在所述限位套上,第一弹性带的下端连接在所述鞋面与所述鞋底之间,第一弹性带的下端位于所述后跟部的后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跟腱助力保护鞋,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带还包括第二弹性带和第三弹性带,第二弹性带的上端连接在所述限位套上,第二弹性带的下端连接在所述鞋面与所述鞋底之间,第三弹性带的上端连接在所述限位套上,第三弹性带的下端连接在所述鞋底与所述鞋面之间,所述第二弹性带与所述第三弹性带呈“X”形设置,所述第一弹性带的下端位于所述第二弹性带的下端与所述第三弹性带的下端之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跟腱助力保护鞋,其特征在于:以所述限位套靠近所述后跟部的一侧为后侧,相对的另一侧为前侧,所述第二弹性带的上端和所述第三弹性带的上端均连接在所述限位套的前侧。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跟腱助力保护鞋,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鞋面上的导向套,导向套对应小腿的比目鱼肌设置,所述第一弹性带、所述第二弹性带以及所述第三弹性带交汇于导向套并从导向套与所述鞋面之间穿过。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跟腱助力保护鞋,其特征在于:所述鞋面延伸至对应小腿的腓肠肌位置,所述限位套和所述导向套均固定在所述鞋面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跟腱助力保护鞋,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套包括围设所述鞋面上的第一调整带,第一调整带的一端为第一自由端,第一调整带的另一端为第一调整端,第一调整端上设有第一日字扣,第一调整带于第一自由端与第一调整端之间的位置通过缝线固定在所述鞋面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跟腱助力保护鞋,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套包括围设在所述鞋面上的第二调整带,第二调整带的一端为第二自由端,第二调整带的另一端为第二调整端,第二调整端上设有第二日字扣,第二调整带于第二自由端与第二调整端之间的位置通过缝线固定在所述鞋面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792109.5U CN216019414U (zh) | 2021-08-02 | 2021-08-02 | 一种跟腱助力保护鞋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792109.5U CN216019414U (zh) | 2021-08-02 | 2021-08-02 | 一种跟腱助力保护鞋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019414U true CN216019414U (zh) | 2022-03-15 |
Family
ID=805571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1792109.5U Active CN216019414U (zh) | 2021-08-02 | 2021-08-02 | 一种跟腱助力保护鞋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019414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455778A (zh) * | 2021-08-02 | 2021-10-01 | 特步(中国)有限公司 | 一种跟腱助力保护鞋 |
-
2021
- 2021-08-02 CN CN202121792109.5U patent/CN216019414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455778A (zh) * | 2021-08-02 | 2021-10-01 | 特步(中国)有限公司 | 一种跟腱助力保护鞋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4294238A (en) | Lower limb muscle aid device | |
US9730489B2 (en) | High heel for exercising achilles tendons while walking | |
KR20110083782A (ko) | 보행보조형 클랜작식 카본 단하지 보조기 | |
CN216019414U (zh) | 一种跟腱助力保护鞋 | |
CN108720975B (zh) | 一种用于矫正足内翻的行走外骨骼 | |
CN104905900A (zh) | 一种矫正康复鞋 | |
CN113455778A (zh) | 一种跟腱助力保护鞋 | |
US20070113427A1 (en) | Multipurpose Athletic Shoe | |
JP5789726B1 (ja) | 足健康装具 | |
KR200329570Y1 (ko) | 발관절운동밴드 | |
KR200202448Y1 (ko) | 저굴 내반족 보조기 | |
CN201775699U (zh) | 下肢矫正带 | |
CN217309304U (zh) | 足下垂矫正鞋 | |
JP3981320B2 (ja) | サポート器具 | |
CN203468813U (zh) | 足下垂康复矫正鞋 | |
CN213607238U (zh) | 一种新型足下垂矫正弹力带 | |
KR101563701B1 (ko) | 체형 교정이 되는 발목 보조기 및 그 착용 방법 | |
KR100984270B1 (ko) | 전방이나 내측 또는 외측이 무거운 셀프워킹형 다이어트신발 | |
CN220477793U (zh) | 一种柔性护踝拉伸装置 | |
CN2703555Y (zh) | 一种护脚套 | |
CN221205797U (zh) | 一种防侧翻足部保护套 | |
CN220694512U (zh) | 一种具有护踝功能的运动鞋 | |
CN221672176U (zh) | 一种足下垂脚托 | |
CN219271254U (zh) | 一种痉挛型脑瘫儿童姿势矫正绑带 | |
CN215994733U (zh) | 一种新型行走辅助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