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015624U - 一种极耳固定支撑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极耳固定支撑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015624U CN216015624U CN202121714900.4U CN202121714900U CN216015624U CN 216015624 U CN216015624 U CN 216015624U CN 202121714900 U CN202121714900 U CN 202121714900U CN 216015624 U CN216015624 U CN 21601562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uide groove
- tab
- lug
- fixing
- support fram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极耳固定支撑架,呈现内、外八字的两个极耳通过矫正部的第一、第二导向槽导入,嵌入在第一、第二导向槽内的第一、第二限位组块根据位置和长度不同来限定两个极耳的极耳间距,保证两个极耳间距固定且符合工艺要求,支撑条支撑电芯,固定部固定电芯底部非极耳端,从而解决了锂离子窄电池极耳封装内、外八字的技术问题,为后工序电池充电、PACK保护板焊接等带来便利,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合格率;极耳固定支撑架拔出时对隔膜进行压缩留下的纹路有利于加快电解液向电芯内部的渗透,提升注液效率,同时也能规避隔膜封进顶封封印而导致电池漏液的风险,降低安全隐患。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极耳固定支撑架。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因具有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无记忆效应等优点,已经在消费类电子产品、电动汽车等领域中取得广泛的应用。随着智能穿戴的快速发展,对锂离子小电池类的能量密度也提出更高的要求,为了提升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电池的尺寸也越做越小,现如今电池的宽度做到14mm、10mm,有些甚至达到了6~43mm,对应的电池极耳间距也比较小。
锂离子电池宽度窄、厚度厚,对极耳间距就具有一定的要求,使用窄极耳(如极耳宽度为1.0mm~2mm)时,极耳从电芯内部引出则会导致极耳重叠,有电池短路、封装的不良隐患。为了解决此问题,行业内通常把正、负极极耳收尾放置在电芯最外层,从而实现正、负极极耳有一定间距,解决极耳间距小的问题。此方案因电池窄、厚度厚(如宽度14mm,厚度43mm),卷绕出来的电芯成圆形,电池比较厚,包装膜冲坑因存在破损隐患从而使用双坑进行冲坑,对应的43mm厚度的电芯需要折极耳,使极耳与顶封面平齐;又因电芯压芯后呈椭圆形,折极耳的受力位置不一致,导致极耳出现内、外八字,进而封装出来的电芯也呈现内外八字,此内外八字造成后工序充电及PACK保护板的焊接困难,造成生产效率、合格率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锂离子窄电池电芯压芯后呈椭圆形,折极耳的受力位置不一致,导致封装出来的电芯出现内、外八字,影响后工序充电及PACK保护板的焊接困难,造成生产效率、合格率降低的问题,提供一种极耳固定支撑架。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极耳固定支撑架,用于电芯的第一个极耳和第二个极耳引出矫正,所述极耳固定支撑架包括矫正部、支撑条和固定部,所述支撑条分别连接所述矫正部和所述固定部,所述矫正部用于抵接电芯上设置第一个极耳和第二个极耳的一端面,所述固定部用于抵接电芯的另一端面,所述矫正部上分别开设有用于电芯第一个极耳导出的第一导向槽和用于电芯第二个极耳导出的第二导向槽,所述第一导向槽和所述第二导向槽在所述电芯的端面上相互间隔设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导向槽的侧部开设有供电芯第一个极耳脱出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导向槽的侧部开设有供电芯第二个极耳脱出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的朝向方向相同,且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的朝向方向垂直于所述支撑条。
优选的,所述第一导向槽和所述第二导向槽平行间隔设置以使所述矫正部呈E字型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一导向槽的长度短于所述第二导向槽的长度,所述第一导向槽中远离所述第一开口的端部嵌入有第一限位组块,所述第二导向槽中远离所述第二开口的端部嵌入有第二限位组块,所述第二限位组块的长度长于所述第一限位组块。
优选的,所述支撑条抵接电芯中间部分,所述支撑条远离所述电芯中间部分连接把手。
优选的,所述把手一端靠近矫正部,所述把手另一端靠近固定部。
优选的,所述支撑条形状是圆形、方形、多边形的一种或几种。
优选的,所述极耳固定支撑架表面是光滑材质。
优选的,所述极耳固定支撑架表面是铁氟龙材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极耳固定支撑架,呈现内、外八字的两个极耳通过矫正部的第一、第二导向槽导入并矫正极耳,支撑条支撑电芯,固定部固定电芯底部非极耳端,从而解决了锂离子窄电池极耳封装内、外八字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极耳固定支撑架,使用时能更好的矫正两个极耳,易于操作,简单快捷,更好的解决了封装工序极耳内、外八字的问题,为后工序电池充电、PACK保护板焊接等带来便利,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合格率;极耳固定支撑架拔出时对隔膜进行压缩留下的纹路有利于加快电解液向电芯内部的渗透,提升注液效率,同时也能规避隔膜封进顶封封印而导致电池漏液的风险,降低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是电芯折极耳前结构示意图;
图2是电芯折极耳后结构示意图;
图3是极耳固定支撑架矫正电芯极耳结构示意图;
图4是矫正部固定极耳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固定部固定电芯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极耳固定支撑架结构示意图;
图7是极耳固定支撑架从气袋口拔出结构示意图;
图8是极耳固定支撑架从气袋口拔出后对隔膜压缩留下的纹路结构示意图。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1、第一个极耳;2、第二个极耳;3、电芯;41、矫正部;42、固定部;43支撑部;5、封装膜;61、第一导向槽;62、第二导向槽;63、第一开口;64、第二开口;65、第一限位组块;66、第二限位组块;7、气袋口;8、把手;10、纹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附图1-2所示,现有技术电芯折极耳前、电芯折极耳后的结构示意图。通过附图1、附图2可知,在现有技术中电芯3折极耳前第一个极耳1第二个极耳2相互平行,电芯3折极耳后第一个极耳1第二个极耳2明显呈内、外八字形状,第一个极耳1第二个极耳2呈内、外八字形状的电芯3会影响后工序的制备效率,不便于后工序电池充放电、PACK保护板焊接。
为了解决上述电芯3折极耳后第一个极耳1、第二个极耳2呈内外八字的问题,如附图3-8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极耳固定支撑架,极耳固定支撑架用于电芯3的第一个极耳1和第二个极耳2引出矫正,解决电芯3折极耳后第一个极耳1、第二个极耳2呈内、外八字的问题。
本实施例中极耳固定支撑架包括矫正部41、支撑条43和固定部42三部分。支撑条43分别连接矫正部41和固定部42,矫正部41用于抵接电芯3上设置第一个极耳1和第二个极耳2的一端面,固定部42用于抵接电芯3的另一端面,此处的另一端面是指电芯3底部非极耳端。矫正部41上分别开设有用于电芯3第一个极耳1导出的第一导向槽61和用于电芯3第二个极耳2导出的第二导向槽62,第一导向槽61和第二导向槽62在电芯3的端面上相互间隔设置。本实施例中优选两个极耳弯折部分分别置于两个导向槽内,更利于矫正极耳,但本实施例不限定此位置结构,即两个极耳弯折部分可以置于两个导向槽内,也可以置于两个导向槽外。
本实施例中,第一导向槽61的侧部开设有供电芯3第一个极耳1脱出的第一开口63,第二导向槽62的侧部开设有供电芯3第二个极耳2脱出的第二开口64,第一开口63和第二开口64的朝向方向相同,且第一开口63和第二开口64的朝向方向垂直于支撑条43。设定第一开口63和第二开口64主要是方便在电芯封装结束前,便于极耳固定支撑架的矫正部41与极耳快速远离,取出极耳固定支撑架时不弯折极耳等损害。如果生产的电芯不需要封装,极耳固定支撑架就可以不设定第一开口63和第二开口64,可根据不同生产要求舍弃极耳固定支撑架不需要的结构。
本实施例中,第一导向槽61和第二导向槽62平行间隔设置以使矫正部41呈E字型结构。将第一导向槽61和第二导向槽62平行间隔设置成E字型结构,主要是考虑到生产的电芯3的第一个极耳1和第二个极耳2的相对位置。本实施例中的第一个极耳1和第二个极耳2都设定在电芯的一端,第一导向槽61和第二导向槽62平行间隔设置成E字型结构便于将两个极耳分别导入两个导向槽中,操作简单,用时时间短。本实施例并不限定将第一导向槽61和第二导向槽62平行间隔设置成E字型结构,此结构设置需要根据生产电芯3的二个极耳来判定,如果生产的电芯3第一个极耳1、第二个极耳2之间有夹角而非在同一个水平线上,此时两个导向槽就需要根据第一个极耳1、第二个极耳2的位置来设定,只要两个导向槽的结构便于两个极耳导入其中且不损害极耳即可。
本实施例中,第一导向槽61的长度短于第二导向槽62的长度。此设定主要是便于在极耳固定支撑架与电芯3脱离时,导向槽不会碰伤极耳,给极耳造成伤害。本实施例中不限定两个第一导向槽61的长度短于第二导向槽62的长度的要求,只要达到极耳固定支撑架在于电芯3脱离时,导向槽不碰伤极耳即可。
本实施例中,第一导向槽61中远离第一开口63的端部嵌入有第一限位组块65,第二导向槽62中远离第二开口64的端部嵌入有第二限位组块66,第二限位组块66的长度长于第一限位组块65。第二限位组块66长度长于第一限位组块65主要作用是用于限定第一个极耳1和第二个极耳2的极耳间距,满足极耳间距的工艺要求,提升合格率。第一限位组块65与第一导向槽61、第二限位组块66与第二导向槽62的连接方式可以是固定连接,亦可以是滑动连接。导向槽与限位组块是固定连接方式时,需要根据不同的极耳间距要求设定不同的限位组块长度或者是设定不同的限位组块在导向槽上的固定位置;导向槽与限位组块是滑动连接方式时,可以根据不同的极耳间距工艺要求滑动限位组块在导向槽上的位置,从而达到限定第一个极耳1和第二个极耳2的极耳间距。两种连接方式可以根据不同的要求进行有选择的设定。
本实施例中,支撑条43抵接电芯3中间部分,支撑条43远离电芯3中间部分连接把手8,把手8一端靠近矫正部41,把手8另一端靠近固定部42。电芯3中间部分是除去与矫正部抵接的电芯3头部和固定部抵接的电芯3底部之外的部分。把手8的作用是方便人工或者机械手通过把手8将极耳固定支撑架从电池的封装膜5的气袋口取出。把手8形状可以是圆弧,或者是方形。支撑条43结构是圆形,或者是方形,或者是三角形,或者是多边形。所述支撑条43数量至少2个。当支撑条43数量大于1时,每个支撑条43之间可以悬空,也可以通过网状结构连接。在此处支撑条43的作用主要用来承载电芯3,还要达到在电芯3运输过程中能保持稳定的作用。
电池电芯进入封装工序进行顶封封装后,借助人工或者是机械手,从封装膜5的气袋口7进入(如附图7所示),人工或者机械手抓住把手8,极耳固定支撑架从封装膜5中取出。极耳固定支撑架拔出时会对隔膜进行一定的压缩,从而留出类似渠道的纹路10(如图8),纹路10有利于加快电解液往电芯3内部的渗透,提升注液效率,同时也能规避隔膜封进顶封封印内导致电池漏液的风险,降低安全隐患。
本实施例中,极耳固定支撑架表面为光滑材质。例如可以是铁氟龙,或者是光滑镀层,只要是表面光滑,不会刮伤电芯3、在极耳固定支撑架去除时不会因与极耳碰触使接触部位的极耳出现毛刺带来安全隐患,与封装膜5接触时不划伤或刮烂封装膜5。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极耳固定支撑架,解决了封装工序极耳内、外八字的问题,为后工序电池充电、PACK保护板焊接等带来便利,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合格率;极耳固定支撑架拔出时对隔膜进行压缩留下的纹路有利于加快电解液向电芯体里面的渗透,提升注液效率,同时也能规避隔膜封进顶封封印而导致电池漏液的风险,降低安全隐患。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极耳固定支撑架,用于电芯(3)的第一个极耳(1)和第二个极耳(2)引出矫正,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固定支撑架包括矫正部(41)、支撑条(43)和固定部(42),所述支撑条(43)分别连接所述矫正部(41)和所述固定部(42),所述矫正部(41)用于抵接电芯(3)上设置第一个极耳(1)和第二个极耳(2)的一端面,所述固定部(42)用于抵接电芯(3)的另一端面,所述矫正部(41)上分别开设有用于电芯(3)第一个极耳(1)导出的第一导向槽(61)和用于电芯(3)第二个极耳(2)导出的第二导向槽(62),所述第一导向槽(61)和所述第二导向槽(62)在所述电芯(3)的端面上相互间隔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极耳固定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槽(61)的侧部开设有供电芯(3)第一个极耳(1)脱出的第一开口(63),所述第二导向槽(62)的侧部开设有供电芯(3)第二个极耳(2)脱出的第二开口(64),所述第一开口(63)和第二开口(64)的朝向方向相同,且所述第一开口(63)和第二开口(64)的朝向方向垂直于所述支撑条(4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极耳固定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槽(61)和所述第二导向槽(62)平行间隔设置以使所述矫正部(41)呈E字型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极耳固定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槽(61)的长度短于所述第二导向槽(62)的长度,所述第一导向槽(61)中远离所述第一开口(63)的端部嵌入有第一限位组块(65),所述第二导向槽(62)中远离所述第二开口(64)的端部嵌入有第二限位组块(66),所述第二限位组块(66)的长度长于所述第一限位组块(6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极耳固定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条(43)抵接电芯(3)中间部分,所述支撑条(43)远离所述电芯(3)中间部分连接把手(8)。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极耳固定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8)一端靠近矫正部(41),所述把手(8)另一端靠近固定部(4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极耳固定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条(43)形状是圆形、方形、多边形的一种或几种。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极耳固定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固定支撑架表面是光滑材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极耳固定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固定支撑架表面是铁氟龙材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714900.4U CN216015624U (zh) | 2021-07-26 | 2021-07-26 | 一种极耳固定支撑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714900.4U CN216015624U (zh) | 2021-07-26 | 2021-07-26 | 一种极耳固定支撑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015624U true CN216015624U (zh) | 2022-03-11 |
Family
ID=805893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1714900.4U Active CN216015624U (zh) | 2021-07-26 | 2021-07-26 | 一种极耳固定支撑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015624U (zh) |
-
2021
- 2021-07-26 CN CN202121714900.4U patent/CN21601562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2725431U (zh) | 一种软包圆柱电芯 | |
CN207409547U (zh) | 一种电池模组 | |
CN108539113B (zh) | 软包装二次电池极耳及其软包装二次电池 | |
CN206225477U (zh) | 一种柔性电池 | |
CN111029490A (zh) | 单体电池及动力电池组 | |
CN203617378U (zh) | 一种圆柱电池的面垫装配机 | |
CN216015624U (zh) | 一种极耳固定支撑架 | |
CN215418293U (zh) | 一种用于防止电芯抽芯的夹具及卷绕设备 | |
CN204614883U (zh) | 一种小型弧形锂离子电池 | |
CN213845326U (zh) | 锂离子电池电极极片、电芯及锂离子电池 | |
CN207441856U (zh) | 极片及电极组件 | |
CN212874630U (zh) | 电芯转接件、锂离子电池和电动汽车 | |
CN202159711U (zh) | 一种圆柱形软包装电池 | |
CN204927396U (zh) | 铝壳电池卷绕结构 | |
CN114709463A (zh) | 方形卷绕电池结构与生产方法 | |
CN202159732U (zh) | 正极片及电池 | |
CN212380469U (zh) | 锂电池模组正负极绝缘防护装置 | |
CN203859195U (zh) | 一种极耳侧面收尾的弧形软包锂离子电池 | |
CN201112457Y (zh) | 防电池反装的电池盒 | |
CN200979897Y (zh) | 卷绕型锂电池电芯 | |
CN201601188U (zh) | 一种软包装圆柱形锂离子电池 | |
CN202058814U (zh) | 一种圆形锂离子电池 | |
CN201387920Y (zh) | 一种卷绕型锂电池电芯 | |
CN212380441U (zh) | 一种电池极片及含有该极片的锂离子电池 | |
CN203218392U (zh) | 一种锂离子电池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